阻尼器在消能减震结构中应用概况评述

阻尼器在消能减震结构中应用概况评述
阻尼器在消能减震结构中应用概况评述

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第1期(总第163期)

阻尼器在消能减震结构中应用概况评述

蒋梦,阿肯江·托呼提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4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能减震技术在大型结构抗震、抗风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

阻尼器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包括阻尼器的耗能原理、种类和构造,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

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消能减震;阻尼器;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64(2012)01-0048-02

BRIEF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OF DAMPERS IN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STRUCTURES

JIANG Meng,Akenjiang·Tuohuti

(Colleg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830047,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particularly in seismic and wind prote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amper in civil engineering.The energy dissi-pation patterns,the kinds and the configuration pattern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Introducing the main researching findings and developing trends.

Key words:energy dissipation;damper;application

当今,消能减震已经成为结构地震控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从而使结构在地震(或风)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古往今来,智慧的人类利用减震的的概念和技术建造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寺庙、宫殿,这些建筑经历了历史中无数次强烈地震的考验,依然完好的保留至今,这足以说明减震技术不仅行之有效,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它以“以柔克刚”改变“以硬制强”,以“消能减震”改变“增强结构”,不仅使结构能“大震不倒”,还能通过增大阻尼减小结构在大震时的位移与加速度反应提高抗震设计水平。

目前,在结构中的合理位置安装阻尼器已是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消能减震技术之一。自阻尼器在北京饭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重要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中利用之后,我国消能减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结构的消能减震装置

经过多年发展研究,消能减震器的种类也被逐渐丰富,现今通常分为位移相关型、速度相关型和其他类型。其中金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属于位移相关型,要求位移达到预定的启动限才能发挥消能作用;而利用粘性、粘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器属于速度相关型,其性能与速度有关。目前我国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有以下几个类别。

1.1粘弹性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由粘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组成。早在1969年,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中就安装了近万个粘弹性阻尼器,用来减小由风荷载引起的结构振动。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产生变形时,部分能量被储存起来,另一部分能量则被转化为热能耗散[1]。

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力强且很敏感,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等适合工程应用的优点。但粘弹性阻尼器耗能能力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2],当应变量较大时,由于粘弹性物质本身要产生热量导致其自身性能表现为非线性,这使得其耗能性能受到影响。

1.2粘滞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曾广泛应用于军事及航空领域,目前被应用在建筑振动控制中,活塞杆运动时,液体被迫从活塞上小孔内流过而产生阻尼,从而耗散能量,减小结构反应。

粘滞阻尼器能给结构提供很高的阻尼,在相当宽

84

蒋梦等:阻尼器在消能减震结构中应用概况评述

的频带内具有结构保持线性反应、对温度的不敏感性、阻尼力与位移不同步等优点,对加速度和层剪力有很好的控制效果[3]。而由于加工制作较难,粘滞液体容易渗漏,粘滞阻尼器也存在一些缺点。但粘滞阻尼器以其优良的减震效果使其在土木工程领域越来越被看好。

1.3金属阻尼器

金属阻尼器由多块X型的钢板叠加而成,通过X 型钢板的侧向弯曲来耗散结构振动的能量[4]。1972年Kelly等人首次提出利用金属良好的滞回特性吸收大量能量能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金属阻尼器耗能性优越、构造简单、易于更换、性能稳定、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功能维护费用低。其既可以配合隔震系统,又可以单独设置在剪力墙顶部、梁的中部位,以及其他相对变形较大的部位,来提供附加阻尼及刚度,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4摩擦阻尼器

摩擦阻尼器是利用两块固体之间相对滑动的摩擦力产生阻尼来耗散能量。装置在正常使用荷载及小震作用时不发生滑动,而在强震作用下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以达到减震目的[5]。

1.5电磁阻尼器

电磁阻尼器是一种最近开发的新型阻尼器,其利用了金属板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涡流同时转化为电阻热耗散掉的原理[6]。

从能量角度看当涡流板相对磁盒运动时因产生涡流耗散了能量,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继而转化为热能耗散;从力学角度看当涡流板相对磁盒运动时产生阻尼力,起到了减震作用。电磁阻尼器是相对较新的耗能器,其构造简单、造价经济、体积适中、安装便易、性能较好。

2消能减震技术的优缺点

2.1消能减震结构的优越性

(1)从减震效果来看,大震来临时,消能减震结构中减震装置率先进入消能状态,吸收大量地震能量,其比一般结构的地震反应可减小40% 60%,这是传统抗震远不能及的减震效果。

(2)从经济角度来看,采用消能减震结构可比传统抗震结构节省5% 10%的造价,而运用在既有建筑加固中则可以减少10% 60%的造价。

(3)从社会效益来看,与传统结构相比消能减震结构震后修复操作简单,只需对减震器进行检修与更换,这对震后生产生活的及时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2.2与其它抗震技术比较,消能减震技术的优点

(1)与主动控制技术相比,安装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不需要外界能源的供给,技术相对简单,造价比较低廉。

(2)与隔震技术相比,应用消能减震技术可以同时减小结构的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在应用范围方面,其不受结构类型以及高度的限制,应用广泛。

2.3消能减震技术在应用发展中有待探索的方面

(1)在理论研究方面,如何弹塑性状态下对三维阻尼器模型进行分析求解。

(2)在既不影响结构立面,又不影响内部使用以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布置阻尼器。

(3)研制出性能更强,价格更优,更加能被广泛应用的新型阻尼器。

3结语

目前,消能减震阻尼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数以百计的工程实例中,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抗震加固工程中应用了设计使用寿命50年的粘滞阻尼器进行结构加固。在重庆,四支“斜拉桥拉索磁流变阻尼器”在江津外环长江大桥上安装成功。在中国第一座三塔斜拉桥—洞庭湖大桥加固工程中也安装了磁流变阻尼器并进行了试验。而在设计方面,我国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消能减震设计较以往的《抗震规范》则更加详尽。不难看出,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强,大型公共建筑、桥梁的飞速发展,结构设计从过去仅仅满足强度和刚度推进到能动的调整结构的形态,进而为建筑设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Zhang RH et al.Seismic response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s with added viscoelastic dampers[J].Earthquake Engrg and Struct

Dyn,1989,(8):389-396.

[2]Chang KC et al.Effe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viscoelastically damped structure[J].Struct engrg,1992,118(7):1955-1973.[3]郑久建,孟凡兴,刘瑞勇.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法[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4]吴从晓,周云,王廷彦.金属耗能器的类型、性能及工程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28(1):87-94.

[5]Filiatraut A,Cherry S.Seismic design spectra for friction-damped structure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90,

116(5):1334-1355.

[6]朱坤,邹向阳,王晓天.新型电磁阻尼器性能初步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25(4):194-198.

[收稿日期]2011-09-15

[作者简介]蒋梦(1987-),女,江苏溧阳人,硕士,研究方

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94

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汽车悬架知识专题:减震器工作原理详解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 阀;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7. 补偿阀; 8. 流通阀;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 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

车辆最佳匹配减振器阻尼_图文(精)

第8卷第3期 2008年6月 交通运输工程学Journal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报 一 ● ● n Lngmeerlng V01.8 Jun.NO.3 2008 文章编号:1671—1637I2008)03—0015—05 0 车辆悬架最佳阻尼匹配减振器设计 周长城1’2,孟婕 (1.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2.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为了使设计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悬架最佳阻尼比,对减振器最佳阻尼系 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提出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载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减振器特性试验值与最佳阻尼匹配要求值的最大偏差为9%,而且,在低频范围内,设计减振器的整车振动传递函数幅值明显低于原车载减振器的幅值,有效遏制了簧下质量在13Hz附近的共振,因此,减振器速度特性模型和阀系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关键词:汽车工程;减振器;最佳阻尼;速度特性;设计模型;优化方法中图分类号:U463.335.1 文献标识码:A Designofshockabsorbermatchingtooptimal dampingofvehiclesuspension ZhouChang—chen91”.MengJiel (1.SchoolofTrafficandVehicleEngineering,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Shandong,China;2.Schoolof MachineandVehicle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Inorderto

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Tag:减震器,隔震器,减震,隔震,钢 液压式减震器是目前摩托车使用最为普遍的减震器,现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1、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器 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只是液压减震器的钢体上端是封闭的,而阀门上留有小孔。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2、伸缩管式前*液力减震器 伸缩式前*同前轮和车架是连在一起的,它既起到一部分骨架支撑作用,又起到减震器的作用。随着柄管和套管之间的相互伸缩,前*内的油经设置在隔壁的小孔流动。当柄管压缩时,随着柄管的移动,B室里的油受压后经柄管上的小孔流向C室。同时经自由阀流向A室。油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衰减了压缩力。当压缩行程快到极限时,柄管末端的锥形油封片就会插上,从而封闭了B室内油的通路。此时,B室油压激剧上升,使其处于被封闭的状态,这样就限制了柄管的行程,有效地防止前*上的可动零件之间的瞬间机械碰撞。 在柄管伸张(即反弹)时,A室内的油经设在前*活塞上部(*近活塞环附近)的小孔流向C室。此时,油液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衰减了伸张力。当伸张行程快到极限时,反弹弹簧的伸长吸收了振动能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油经前*活塞下部的小孔补充到B室,为下一次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减震力调节器及防点头装置 1、减震力调节器 根据道路状况和摩托车上负荷的大小,需要对摩托车乘坐的缓冲程度进行调节。减震力调节器主要有凸轮式、螺旋式及气压式和油压式,最常见的是凸轮式。 凸轮式调节器在减震器本体上焊接制动器处装一个波纹阶梯的圆筒凸轮,转动凸轮进行调节。这种结构最简单,且价格低,因而被广泛采用。不过,也有通过拨动手柄来改变凸轮位置进行调节的。 2、防点头装置 防点头(即防俯冲)装置的作用是根据制动力的大小自动减轻制动时俯冲的影响,以及获得舒适的制动感。该机构装在前*下部。前轮受到冲击及轻微制动时,前*管内的油沿着中细箭头的方向流动。紧急制动时,利用制动钳的动作制动钳的销(即活塞)介入,从而堵住减震器油的通路,油从活塞上的油路通过孔阀回到内油管,孔阀的通道比减震器受冲击动作时的油路小,油的流动受到限制,防俯冲装置使减震器受到压缩时的阻尼增大,俯冲得到有效控制。这时,由于制动力的作用,前面的负荷增加,由于制动钳的作用,俯冲力就和阀的挤压力相平衡,即使在动作中受到路面的冲击,由于正常的油路还通着,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避震器与阻尼

避震器与阻尼 由上图可清处看出避震器对于抑制弹簧谈跳的效果。

避震器的内部就是使用高黏滞系数的流体以及小尺寸的孔径,来进行阻尼的设定。 避震器的功用 从避震器这个名称看来,好像车辆的震动主要是由避震器来吸收,其实不然。车辆在行经不平路面之震动所产生的能量主要是由弹簧来吸收,弹簧在吸收震动后还会产生反弹的震荡,这时候就利用避震器来减缓弹簧引起的震荡。 当避震器失效时,车子在行经不平路面就会因为避震器无法吸收弹簧弹跳的能量,而使车身有余波荡漾的弹跳,影响行车稳定性及舒适性。简单的说,避震器最主要是要抑制弹簧的跳动,迅速弭平车身弹跳。 阻尼 「阻尼」这个词我们可能很常听到,但是究竟何谓阻尼呢?简单的说,阻尼是作用于运动物体的一种阻力,而且阻力通常与运动速度成正比。就拿一般人常见的门弓器来说,当你轻轻开门时,门弓器内的油压缸所产生的阻力很小,很轻松就能把门推开;但是当你用力推门时,反而会因阻力较大而不好推。同样原理应用于汽车避震器,当弹簧受到较大的伸张或压缩力时,避震器会因阻尼效应而给予较大的抑制力。 避震器之所以会产生阻尼效应,是因避震器受力而压缩或拉伸时,内部的活塞在移动时会对液压油或高压气体加压使之通过小孔径的阀门,当液压油或高压气体通过阀门时会产生阻力,此一阻力就产生阻尼;而阀门的孔径大小和液压油的黏度都会改变阻尼的大小。一般阻尼较大的避震器就是所谓较硬的避震器,阻尼越大则避震器越不容易被压缩或拉伸,所以车身的晃动也会越小,并增加行经不平路面时轮胎的循迹性,然而却会降低行驶时的舒适性。 可调式避震器 可调式避震器可分为阻尼大小可调式避震器和弹簧位置高低可调式避震器,以及阻尼大小和弹簧位置高低都可调整的避震器。 阻尼大小可调式: 在避震器的内部使用可以调整孔径大小的阀门,在将阀门的孔径变小之后,避震器的阻尼也会跟着变硬。调整避震器的阻尼大小的方式可分为有段与无段的方式。以电子控制方式改变阻尼大小的避震器,则是采取有段调整的方式。

结构阻尼

浅析结构阻尼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研1404 姓名:张晓彤 学号:143085213123 日期:2014年11月24日

摘要:结构阻尼是描述振动系统在振动时能量损耗的总称。包括DTC东泰五金阻尼、阻尼铰链、阻尼滑轨粘性阻尼、干阻尼、滞后阻尼和非线性阻尼。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阻尼减震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结构减震控制的原理与概念,耗能减震的概念原理与分类,以及粘滞阻尼、金属耗能、粘弹性阻尼、摩擦耗能减震的原理与概念,以及各自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减震金属耗能摩擦耗能粘弹性阻尼粘滞阻尼 前言 地震和风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为抗拒这两种自然灾害而奋斗。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防与抵御地震和风灾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结构减震(振)控制技术作为抗御地震(强风)的一种有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并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结构减震(振)控制方法改变了通过提高结构刚度、强度和延性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抗风能力的传统抗震抗风方法,而是通过调整或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途径,改变结构的震(振)动反应,有效的保护结构在地震强风中的安全。在结构中加入耗能器来控制结构的地震和风振反应的耗能减震(振)方法是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的减震(振)方法。 1 阻尼结构的概念与原理 1.1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这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由于地震的随机性,人们尚不能准确的估计未来地震灾害作用的强度和特性,按照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因此,结构很可能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不满足安全性能的要求,而产生严重破坏或倒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合理有效的抗震途径是对结构安装抗震装置系统,由抗震装置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存储和耗能地震能量,以调节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这是积极主动的抗震对策,也是目前抗震对策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方向。 1.2结构减震控制的分类 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量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智能控制和混合控制。 1.3耗能减震的概念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联结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耗能阻尼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粘滞、粘弹)性滯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耗能阻尼装置元件和支撑构件构成耗能部件,装有耗能

汽车设计中减震器相对阻尼系数的确定

汽车设计中减震器相对阻尼系数的确定 摘要:本文嘗试以汽车的电磁涡流减震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减震器相对阻力系数,初步确认了减震器相对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探讨了汽车设计中,需要减震器阻尼系数确定需要因素,确认了基本的减震器设计原则。 关键词:汽车设计;减震器;阻尼系数 DOI:10.16640/jki.37-1222/t.2017.12.216 汽车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减震器是汽车必不可少的装备。当前汽车的减震器类型繁多,主要包括液压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电/磁流变液减震器、电磁涡流减震器等,不同减震器各有优劣。阻力系数是反映减震器减震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试以汽车的电磁涡流减震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减震器相对阻力系数计算方法,确定汽车设计中减震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电磁涡流减震器阻尼系数 1.1 电磁涡流减震器 涡流减震器的涡流阻尼影响因素较多,涉及到电磁饱和、传热理论、退磁效应、集肤效应等,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最终影响计算精度以及效率。近年来有限元仿真技术飞速发展,为阻力计算创造了条件。本文讨论的电磁涡流减震器,有三个条件:①忽略温度的小幅度变化对材料电导率、相对磁导率的影响;②计算导体框架的涡流效应,不考虑其他部件;③不考虑温度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电磁涡流减震器整体成圆柱形,上段是电子轴,下段为定子导体,后者由永磁体、铁极构成。在进行电磁涡流减震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高效的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使用相同的材料、体积结构产生更大的涡流阻力,同时考虑汽车的减震

需求,确电磁涡流减震器最低阻尼力。根据磁路优化理论,采用筒式的定子导体,相较于矩形结构,能减少的电磁磁漏效应,更好的产生涡流,从而快速消耗测量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不会显著影响磁场的利用,目前主要采用轴向以及径向两类,根据有限元分析,轴向充磁永磁体磁感应强度峰值为2.0242T,周围气隙磁感应强度峰值0.5t 最左右,而采用经向冲磁,则为1.72345T、0.4T,显然轴向冲磁效果更理想。确定结构以及冲磁的基本结构后,需要设计合适的尺寸。 1.2 阻尼力计算 用于电磁涡流减震器阻尼系数计算的理论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矩量法、边界元素法、格林函数法等。有限差分法适用于手机辐射、不同建筑结构室内电磁干扰研究、微带线问题研究,不适合尺寸较大、细薄结构的媒质,有限元法适合复杂媒质、边界条件、复杂边界形状的定解问题,具有较高的设计进精度,每个环节都可进行标准法,计算程序分组,方程组元数很多,计算时间长。用于电磁涡流减震器磁通密度计算,主要包括磁偶极子方法,计算方法简单,轴向磁通密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K(k)、E(k)分别为第一类全椭圆积分和第二类全椭圆积分,Rm、m分别为圆柱体永磁体的半径与厚度,在实际处理工程与科学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微积分都无法得到准确的解析解。运动的永磁体是一个沿着轴向(z)和径向(r)都变化的磁场,导体外套涡流以及涡流阻尼力产生机制主要包括导体在恒定磁场相对运动、导体处在变化的磁场中,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前者为感生电动势,后者可根据洛伦磁力法则定义为动生电动势,总的电动势是两者之和,E=Etransk+Emotional=-,相对速度是永磁体和导体外筒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考虑到相对速度是竖向方向,则永磁体的竖直分量和相对运动速度是垂直的,故此方向上的磁场不会影响导体外筒中的涡流,永磁体径向分量才产生涡流,则动生电动势作用产生的涡流阻尼力为F=,其中为导体外筒的体积,rin是导体外筒的内半径,rout为内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第十章.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A、教学目的 1.隔振及其原理(C:理解) 2.阻尼降噪及其原理(C:理解) 3.阻尼降噪的量度(B:识记) 4.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B:识记) B、教学重点隔振原理、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C、教学难点 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D、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 E、教学方法 讲授法 F、课时安排 2课时 G、教学过程 声波起源于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称”空气声”)外,还通过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振动除了产生噪声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外,特别是1~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机械设备或建筑结构也会受到破坏。 对于振动的控制应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振动源进行改进以减弱振动强度;二是在振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振措施,或用阻尼材料消耗振动的能量并减弱振动向空间的辐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使噪声降低。 一.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把人看作一个机械系统。 振动的干扰对人、建筑物及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指人直接位于振动体上时所受的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持振动物体时引起的人体局部振动。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而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为1~100 Hz。振动按频率范围分为低频振动(30Hz以下)、中频振动(30-100Hz)和高频振动(100 Hz以上)。 实验表明人对频率为2—12 Hz的振动感觉最敏感。对于人体最有害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即共振)的频率。这些固有频率是:人体在6 Hz附近;内脏器官在8Hz附近;头部在25 Hz;神经中枢则在250Hz左右。低于2Hz的次声振动甚至有可能引起人的死亡。人对振动反应的敏感度按频率和振幅大小,大致分为6个等级,见图10-1。(P203) 振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损害或影响振动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影响或损害建筑物、精密仪群和设备等。根据人体对某种振动刺激的主观感觉和生理反应的各项物理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一些国家推荐提出了不少标准,主要包括局部振动标准(ISO5349-1981, P203)、整体振动标准(ISO2631-1978, P204)和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P205)。 局部振动标准(ISO5349-1981):如人的手所感受的振动。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设计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一、功用、结构: 1、功用 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三种.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兼起导向作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汽车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使车辆在行驶时由于不平路面产生的 振动得到缓冲,减少车身的加速度从而减少有关零件的动负荷和动应力。如 果只有弹性元件,则汽车在受到一次冲击后振动会持续下去。但汽车是在连 续不平的路面上行驶的,由于连续不平产生的连续冲击必然使汽车振动加剧, 甚至发生共振,反而使车身的动负荷增加。所以悬架中的阻尼必须与弹性元 件特性相匹配。 2、产品结构定义 ①减振器总成一般由:防尘罩、油封、导向座、阀系、储油缸筒、工作缸筒、活塞杆构成。 ②奇瑞现有的减振器总成形式: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1、相关术语 *减振器 利用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衰减汽车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一种装置。 *阻尼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位移(S)的关系为阻尼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速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温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耐久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气体反弹力 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杆从最大极限长度位置下压到减振器行程中心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气体反弹力。 *摩擦力

阻尼器特点及分类

阻尼器的特点及分类 弹簧阻尼器: 液压阻尼器:防腐性好 主要零部件采用奥氏不锈钢材料,防腐性能好; 结构紧凑、受力合理 结构紧凑,且呈对称结构,安装空间小,受力更加合理; 动态响应快 阻尼力大,且动态响应时间短; 摩控阻力小 摩控阻力小,一般低于额定载荷的1%-2%; 摆动角 头部,尾部铰接采用关节轴承,允许多最摆动角为±6°; 寿命长 采用特殊的液压油和密封介质,性能稳定,密封寿命长; 高温工作 可在93℃温度下连续工作,短时工作稳度可达148℃。 脉冲阻尼器:1、脉冲阻尼器的外壳材质为UPVC或不锈钢,隔膜材质为丁基橡胶或 氟橡胶。 2、不锈钢充气阀,补气压力一般为系统工作压力的60%~80%。 3、脉冲阻尼器装有压力表,可以显示系统压力。 4、脉冲阻尼器可以实现3~6%的阻尼缓冲(可以平滑掉94~97%脉 冲)。 5、工作温度限于摄氏0~60℃。 6、充气工具作为可选件,包括充气管、压力表、充气调节器,与氮气) 瓶连接接口。 旋转阻尼器:速度 旋转阻尼器根据回转速度的变化,扭矩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为: 速度提高,扭矩也提高。速度放慢,扭矩也随之下降。起动时扭矩与 标准扭矩不同。 温度特性 旋转阻尼器根据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扭矩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 为:环境温度提高时扭矩下降,环境温度下降时扭矩升高。这是因为

环境温度变化时,阻尼器中粘性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的缘故。但是, 当环境温度恢复到常温时,扭矩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数值。 风阻尼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使用感应测算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 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而预计这两台阻尼器也将成为 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根据流体运动,特别是当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种与刚度、速度相关型阻尼器。

常见的减震器结构图

常见减振器机构原理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 8. 流通阀; 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

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几何参数特性分析

阻尼减振降噪结构几何参数特性分析* 孙大刚诸文农马卫东杨光 【摘要】分析了阻尼减振降噪结构模型中几何参数的特性及其对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对采用非间隔式阻尼层结构和间隔阻尼层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大型履带式拖拉机行走系进行了阻尼减振降噪结构的实际应用和性能对比试验分析。 叙词:阻尼减振降噪几何参数分析 引言 在农业机械中常有需做减振降噪处理的杆、管等对称结构件,若对此类结构件采用不同的减振型式,其减振降噪效果会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的减振降噪性能。 1 减振结构模型 对于n弹性约束层组合减振结构(简称组合结构),采用复刚度方法,用结构的损耗因子来评价其对振动能的损耗率 (1) 式中η——组合结构的损耗因子Z ——组合结构的耦连参 数(复数) (EI)*——n弹性层复弯曲刚度,E为弹性层材料的抗弯模量,I 为结构横截面对中性层的惯性矩 Y——组合结构的几何参数 Y的通式为 (2) ——组合结构的传递弯曲刚度 式中(EI) t ——组合结构未耦连时的弯曲刚度 (EI) ——组合结构完全耦连时的弯曲刚度 (EI) ∞ 由式(1)知,几何参数Y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减振效果,故需研究不同的减振结构所形成的几何参数Y对结构的减振性能的影响。 2 对称结构几何参数Y的特性

图1矩形截面减振结构 首先以最常见的矩形截面结构(见图1)为例,其1、3为弹性约束层并以第1层为参考层;第2层为阻尼层。弹性层至中性层0—0的距离D 为 (3) 式中E 1′、E 3 ′——第1、3弹性约束层的弹性模量的实部 F 1、F 3 ——第1、3弹性约束层横截面的面积 再由式(2)求得 (4) 式中H 31——第3层至第1层中性层的距离B 1 ′、B 3 ′——第1、3 层复弯曲刚度的实部 K 1′、K 3 ′——第1、3层复拉伸刚度的实部 通常结构的第1、3层(弹性层)采用同种材料,经对式(4)求极值, Y/K 1 ′=0和Y/ K 3′=0,可得出结论:阻尼层采用对称布置可使结构的Y=Y max ,此时的 结构对振动能量的损耗率达最大值,若结构布置不当,其损耗因子相差很大,有时η仅为10-3~10-2ηopt数量级。 2.1 管状对称结构(非间隔式)的几何参数 管状对称结构件与矩形结构类似,所选用的阻尼层数、型式、结构几何尺寸不同均会使结构的损耗因子值出现较大的变化。图2为非间隔式阻尼层结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对冲击载荷的缓冲效果好;不足的是其损耗因子达一定值后很难再提高。

粘弹性阻尼减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粘弹性阻尼减振的基本概念 1.1振动控制和阻尼的概念 1.1.1振动与噪声的危害 振动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我们这里讨论涉及到的震动问题主要是机械结构的振动及由此产生的物理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机械振动会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振动与噪声的危害主要包括: 1)振动造成机械结构的损坏,破坏工作条件。如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随机 激励后,其强度承受不了共振响应造成损坏。 2)振动降低机器、仪器或工具的精度。如运载工具(火箭等)的命中精度 和控制装置如仪器、计算的抗振能力直接有关。 3)振动引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如一些大型的振动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 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4)振动增加机械磨损,降低及其寿命。如在常高在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 汽车的寿命会严重减少。 1.1.2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主要方法 振动控制的工程含义有两层:振动利用和振动抑制。前者指利用系统的振动以实现某种工程目的;后者则指抑制系统的振动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面一个问题。 振动控制的方法很多,就机械产品设计和结构改进的角度上作分析和研究,振动和噪声控制主要是从消除振源或噪声源;隔离振源(及声源)与受影响机构间的传递和联系;以及减少结构本身响应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消除振动源或噪声源。 2)隔离振源(或声源)与受影响机构(或环境)之间的联系及能量传输。 3)结构的抗振及抗噪设计。 1.2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的定义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1.2.1阻尼技术的定义 从减振降噪的角度上来看,阻尼是指损耗振动能量的能力、也就是将机械振动及声振的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可以损耗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及降噪的目的。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就是充分运用阻尼耗能的一般规律,从材料、测量、

21随机载荷减震器阻尼力测试

随机载荷减振器阻尼力测试 李波涛,徐雄威,王成业,董新年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 071000) 摘要:简单介绍了应变片的组桥和工作原理,阐述了使用应变片对车辆减振器阻尼力进行测试的方法,并结合整车试验,在各种不同路面下进行减振器阻尼力动态响应测试。根据减振器标定公式,计算在各种路况下减振器的阻尼力。 关键词:减振器;阻尼力;应变测试;nCode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振器作为车辆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上述指标的关键所在。 减振器的作用是迅速衰减车身和车轮之间由弹性元件引起的连续相对运动,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驾乘提供更舒适的感受。 1 减振器简介 评价减振器优劣的最主要的指标是阻尼特性。阻尼特性可以用示功图和速度特性进行体现。 示功图是减振器在运动过程中阻尼力随活塞位移变化而围成的曲线图。速度特性图为减振器在运动过程中阻尼力随活塞杆速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两者结合观测,可对减振器阻尼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图1 阻尼力-位移特性和阻尼力-速度特性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减振器阻尼力测试只在台架上进行,并且只选择几个特定的速度,并未涵盖用户的所有使用工况,而增加测试点又会大幅度提高测试成本,此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基于提高阻尼力测试全面性的角度,需对阻尼力的测试方法进行完善。在减振器活塞杆表面粘贴应变片,结合整车道路随机载荷采集,可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 2 应变片工作原理 应变的测量是将应变片因应变而引起的阻值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根据输出电压和各桥臂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 得出电压信号的变化。 图2 惠斯通全桥 3 减振器处理 3.1 应变片粘贴 在减振器活塞杆上加工四个凹槽,凹槽深度要适中,并经过进一步处理。粘贴两枚应变片在其两个相对的凹槽位置,组成惠斯通全桥。 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应变片随着活塞杆的拉

阻尼减震器的特点及优点【建设施工经典推荐】

阻尼减震器的特点及优点 什么是阻尼减震器 阻尼减震器对阻尼弹簧,橡胶减振垫组合使用,克服其缺点,具有复合隔振降噪,固有频率低,隔振效果好,对隔离固体传声,尤其是对隔离高频冲击的因体传声更为优越。是积极,消极隔振的理想产品。 阻尼减震器的特点 阻尼减震器载荷范围广,工作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上下座外表有防滑橡胶垫,对于扰力小,重点低的设备可直接将减振器放置于设备减振台座下,勿需固定:上座配有螺栓与设备固定。下座分别设有螺栓与地基螺栓孔,可以下固定。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场合进行选择。 阻尼减震器的优点 1、顶部和底部采用防滑耐磨橡胶和固定螺栓制成,提高了安全性能,安装方便。 2、铸钢外壳由合金钢弹簧制成,并且是注射成型的。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防震效果好。 3、它能有效隔离各种卧式和立式水泵、风机、空调机组、发电机组、柴油机组、管道等动力设备的振动,保护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阻尼减震器的功能 1、阻尼减震器有助于机械系统在瞬间受到冲击后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 2、阻尼震振器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引起的声辐射和机械噪声。 3、能提高各种机床和仪器的加工精度、测量精度和工作精度。各种机器,尤其是精密机床,在动态环境中工作时,需要高抗冲击性和动态稳定性。通过各种阻尼处理,其动态性能可以提高。 4、阻尼减震器可以减小机械结构的协同振动幅度,从而避免因动应力极值而造成的结构损伤。 阻尼减震器的技术参数 阻尼减振器适用工作温度为-40℃--110℃,正常工作载荷范围内固有频率2HZ—5HZ,阻尼比00.045—0.065。(减振弹簧经150次疲劳试验无裂缝,无断裂,达到和超过了国家有关标准)。

液压减震器结构分析(图)

液压减震器主要有弹簧和阻尼器两个部分组成,弹簧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车身重量,而阻尼器则是起到减少震动的作用。 “阻尼”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现象”。阻尼器就是人造的物体运动衰减工具。 为了防止物体突然受到的冲击,阻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的减震系统,还有弹簧门被打开后能缓缓地关闭等等。 阻尼器的种类很多,有空气阻尼器、电磁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等。我们凯越车上使用的是液压阻尼器。 大家知道,弹簧在受到外力冲击后会立即缩短,在外力消失后又会立即恢复原状,这样就会使车身发生跳动,如果没有阻尼,车轮压到一块小石头或者一个小坑时,车身会跳起来,令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了阻尼器,弹簧的压缩和伸展就会变得缓慢,瞬间的多次弹跳合并为一次比较平缓的弹跳,一次大的弹跳减弱为一次小的弹跳,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为了了解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我们把防尘罩和弹簧去掉,直接看到阻尼器(见图一)。 液压阻尼器利用液体在小孔中流过时所产生的阻力来达到减缓冲击的效果。 红圈中是活塞,它把油缸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当弹簧被压缩,活塞向下运行,活塞下部的空间变小,油液被挤压后向上部流动;反之,油液向下部流动。 不管油液向上还是向下流动,都要通过活塞上的阀孔。油液通过阀孔时遇到阻力,使活塞运行变缓,冲击的力量有一部分被油液吸收减缓了。

。 下面是压缩行程示意图,表示减震器受力缩短的过程。 图二为活塞向下运行,流通阀开启,油缸下部的油液受到压力通过流通阀向油缸上部流动。 图三为活塞向下运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缩阀开启,油缸下部的油液通过压缩阀流向油缸外部储存空间。 图中红色大箭头表示活塞运动方向,红色小箭头表示油液流动方向。

弹簧减震器结构图解

弹簧减震器结构图解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示意图 a. 独立悬架 b. 非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如图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断开式车桥上,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非独立悬架如图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 钢板弹簧 1-卷耳2-弹簧夹3-钢板弹簧4-中心螺栓 钢板弹簧可分为对称式钢板弹簧和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对称式钢板弹簧其中心螺栓到两端卷耳中心的距离相等如图(a),不等的则为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如图(b)。钢板弹簧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各片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可促使车

架的振动衰减,起到减振器的作用。 扭杆弹簧 扭杆弹簧一般用铬钒合金弹簧钢制成。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上的摆臂2与车轮相连。当车轮跳动时,摆臂绕扭杆轴线摆动,使扭杆产生扭转弹性变形,从而使车轮与车架的联接成为弹性联接。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主要用橡胶件作为密闭容器,它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种,工作气压为0.5~1Mpa。这种弹簧随着载荷的增加,容器内压缩空气压力升高,使其弹簧刚度也随之增加,载荷减少,弹簧刚度也随空气压力减少而下降,具有有理想的变刚度弹性特性。 油气弹簧简图

油气弹簧以气体(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氮)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简单的油气弹簧(如图4-62(a)所示)不带油气隔膜。目前,这种弹簧多用于重型汽车,在部分轿车上也有采用的。 1-活塞杆2-工作缸筒3-活塞4-伸张阀5-储油缸 筒6-压缩阀7-补偿阀8-流通阀9-导向座-10-防 尘罩11-油封 横向稳定器的安装

汽车减震器分析

汽车减震器分析 第一汽车减震器原理 ?由于悬架系统中的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 ?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第二汽车减震器示意图 1.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8. 流通阀;9. 导向座; 10. 防尘罩;11. 油封 第三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

?(1)模型可以全面描述减振器的阻尼特性。 ?(2)数学表达式应该清晰、简洁、易用。 ?(3)选用的参数应该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参数应该描述典型物理量的特性,如第一阻尼系数,泄载点和第二阻尼系数。 ?(4)可以方便的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参数。 ?(5)能够准确描述阻尼特性曲线的形状和阀的配置之间的关系。 ?(6)能够精确计算分析减振器的阻尼性能与车辆系统能量消耗的关系,可以定量分析极端条件下减振器是否能够疏散足够的热量。 ?(7)应有助于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减振器的内部运动过程和外部工作性能。 ?(8)可以满足减振器设计,减振器特性分析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第四减震器数学模型 第五对减震器数学模型的分析 建立如下公式描述减振器的行为 ?式中,Y(x):阻尼力或压降X:活塞速度或者液压油流量B:第一阻尼系数C:形状因

汽车减震器结构图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1. 活塞杆; 2. 工作缸筒; 3. 活塞; 4. 伸张阀; 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 8. 流通阀; 9. 导向座;10. 防尘罩;11. 油封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

(完整word版)建筑消能减震-阻尼器

一、消能减震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利用阻尼器来消能减震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等行业中早已得到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专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工程中。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东西两个地震研究中心等单位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发表了几十篇有关论文。90年代美国科学基金会和土木工程协会组织了两次大型联合,给出了权威性的试验报告,供工程师参考。 在我国,1997年,沈阳市政府大楼的抗震加固中首次采用了摩擦耗能装置,其后北京饭店、北京火车站和北京展览馆等多座建筑中应用消能减震技术。 在日本,目前已有超过100多栋的建筑物采用消能减震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结构受地震和风振影响十分明显,减小结构所受的地震和风振反应,成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能减震阻尼器,通过增加结构阻尼,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来达到减小结构所受振动。 (1)“阻尼”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此一特性的 量化表征。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 2.1.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 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 3.1.2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阻尼器耗能减震原理: 耗能减震的原理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 传统结构:Ei =Er+Ed+Es 耗能结构:Ei =Er+Ed+Es+Ea Ei为地震时输入结构的总能量; Er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存储的动能和弹性应变能; Ed为结构本身阻尼消耗的能量; Es为结构产生弹塑性变形吸收的能量; Ea为耗能装置消耗的能量; (其中Er为能量转换,并不是能量的消耗。) (1)传统结构中: 构件在利用其自身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构件本身将遭到损伤甚至破坏。 (2)在消能减震结构中: 耗能(阻尼)装置在主体结构进入耗能状态前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耗散大量输入结构体系的地震、风振能量,则结构本身需消耗的能量很少,主体结构反应将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体结构,使其不再受到损伤或破坏。 三、阻尼器的种类: 阻尼器种类繁多,我国将其分为位移相关型和速度相关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