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中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提问的效率和功能优劣关系到学生素质是否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否作为核心素质来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经过一年多对课堂提问行为进行观察,发现英语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提问“无意义”现象。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联系的问题,随随便便提一些走过场的并且浪费时间的无效问题,造成教学不严密。

2、提问“放鞭炮”现象。正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朝着本单元内容的某环节进行时,突然提出与学生思维脱节的问题,来一个380度的急转变,进入所谓教学的新环节,使人感觉转入新内容学习时太突然,摸不着边,不流畅,缺少衔接的艺术性和逻辑性。

3、提问“不公平”现象。提问优生、尖子生多,提问后进生少,提问前排中间多,提问后排,尤其后排两角落少。

4、提问“走过场”。提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落实教学目标。但一些教师遇到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或者学生答错时,就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现象,缺少耐心,一心想着教案中备好的内容要完成,没有考虑让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知识,而是教师自己在表现,存在着教师自己为中心的教学现象。

5、提问内容“表层”化。提问多数是“yes”、“N0”一般问题,或者是课文的表层理解的识记性问题,缺少深层理解的开放性问题。

6、提问方式“单一”化。教师大多采用“教师——整体学生”和“教师——个体学生”的师生问答,较少采用“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学生——教师”的提问形式。

7、先点名,后提问。先点名,后提问方式一是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给被点名学生压力,感到突然袭击,没有思考的时机。

8、提问评价简单化。以下表一是某教师在高一某班课堂教学中某教学片段的提问、问答方式和问答管理方式。(单元:Unit 6 Senior One, 话题:Good Manners 中的阅读课 Table Manners At A Dinne r Party。)

表一:提问、问答方式和问答管理方式

这位任教一年多的年轻教师的提问主要存在四大问题。第一,提问方式基本先点名后提问和向集体提问两种。教师没有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先提问,后点名,学生会拥有思考的时间,能增强信心,能反映出真实水平,能感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问题属于表层理解的识记性问题,很少为拓展性问题,难引起学习兴趣,更难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第三,教师的评价简单化,甚至干脆以自己代答,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回答尽管不全面,但要尽量启发,帮助他完成,耐心点拨或给些时间思考,或将原先的问题降低难度,鼓励学生再次回答,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第四,缺少全体学生发展的意识,见表2该教师提问学生的分布与中年教师提问学生的分布对比的平面图。(注:年轻教师提问的分布标志为▲,另一位中年教师的提问分布标志为O,教学话题相同 Table Manners,每格为一位学生就住位置。)

表2:被提问学生的分布对比图

年轻教师基本关注中间的学生,忽略两边和前后学生。

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是目前新课程的重要课题,虽然有许多专家和同行对此进行了教多研究,但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基础,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提问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趣味性。安纳托·弗朗斯(Anatole France)说:“教学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目的,教师常在上课起如阶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目的是以有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如学习Places of Interest 时,教师开课可以提问“Vocation is coming. How will you spend your Summer Vocation?” 或“ I’ll have a long holiday afte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 don’t know what to do and wh ere to go.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又如学习“Inventions” 时,开课可以提问:“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see the word invention?”。这些问题与话题有联系,给教学做好了辅垫,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有话可说。设计问题要新颖,难度适中,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2)目标性。在45分钟内,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完成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性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所提问题要具体、明晰、表达清楚,学生一听就懂,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每个提问都有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张正东教授的《教学技巧新说》第十章问答技巧中之一就是提问题要“切中要害”。他指出,问题应落在实

处,如关键词语之类的聚合点上。为了切中要害,问题一定要使学生操练到语言技能或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如Olympic Games 话题学习的语言知识目标重点之一是every four years的用法。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提问: “How often is Olympic Games held?,引出“every…”,再插入短时间的问答练习:“Could you tell me how often do you wash your hair?”。学生答:“every three days”, “every two days”。当答“每两天”时,教师抓住学习语言知识时机,说;“That’s to say, you wash your hair every other day.”。这样就自然地将语言知识目标融合在整体理解话题的内容中。

3、启发性。某教师在省级比武课上“Inventions”阅读课,要帮助学生理解“think outside the box” 时,设计这么个问题进行引课:“ How do you divide 13 oranges between 9 children fairly?”,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答案多种多样。某生回答: “Orange juice can be divided into 9 children fairly.”。这种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空间,给学生提供高级思维的机会,又为接着要学习的“think outside the box” 思维策略有了初步的认识。

4、探究性。在提倡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设计学生的同伴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常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问题往往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深层理解阶段,或者课文的事实性整体理解的发展间段。目的是使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和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