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也是常规考点,非经济专业的学员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公职类考试里常见的经济学名词做一系统总结,望有一二帮助。

1.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或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性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特点是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此,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7.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此时对买方有利,属于买方市场;

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商品价格上升,此时对卖方有利,属于卖方市场。

8.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10.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打印版)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 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 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 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 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 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 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 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 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 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 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 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 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 面上才有意义。 19.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 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 20.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 生产函数Q=AL“IK”2 Mi3。式中,Q为产 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 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 数。 21.勾结(Collision) 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 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 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 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 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 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23.互补品(Complements) 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 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 industry) 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 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 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25.规模收益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 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 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 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 量之差。 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 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 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 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 害。 28.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 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 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 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 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 迹。 29.角点解(Corner solution) 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 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 30.需求的交叉弹性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 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 化的百分比。 31.垄断的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of monopol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 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 就是无谓损失。 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son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 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 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 industry)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 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 平均成本下降。 34.规模收益递减 (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 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 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3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 数量。 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of loanable funds) 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 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大学课程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山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也是常规考点,非经济专业的学员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公职类考试里常见的经济学名词做一系统总结,望有一二帮助。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或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性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特点是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此,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7.供求法则: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此时对买方有利,属于买方市场;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析

B 保证金 指在证券市场融资购买证券时,投资者所需缴纳的自备款。投资者进行期货、期权交易时向经营相关业务的公司交付保证金,以保证履行合约义务。这笔资金仅为押金不作为合约金的一部分。 保证金交易又称虚盘交易、按金交易,就是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担保,从银行或经纪商处提供的融资放大来进行外汇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资金。融资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银行或者经纪商决定,融资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就越少。国际上的融资倍数也叫杠杆。 拨备 按照审慎原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在当期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尽管上市公司(非金融类)有权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应收账款、坏账拨备比率,但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不同账龄应收账款坏帐拨备比例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则该公司存在坏账拨备风险,未来有可能提高坏账拨备比率或遭遇突发坏账风险而减少利润。 C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简称,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在美国信贷环境宽松、房价上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给那些没有足够还款能力的贷款者,贷款者以房屋为抵押,一旦还不起贷款,银行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卖出去收回成本。但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把房屋出售出去,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出现亏损,从而引发与银行相关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 采购经理人指数 通常都是指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参数。在一般意义上讲,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会带来美元汇价上涨;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会带来美元汇价下跌。 CPI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贷款、债券或者其他债务等组合作为标的债券,是将许多包括房贷、公司债券在内的债务集中成资产池,形成现金流规模,然后根据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证券化后打包出售。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 2、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3、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4、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5、GNP: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6、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

经济学专用名词总结—

401、Final goods 最终产品 旨在最终使用而非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参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402、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403、Financial intermediary 金融中介 接受储蓄存款并将其出借给借款者的机构。包括存款机构(如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和非存款机构(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经纪人商行、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 404、Firm(business firm)厂商 (企业)经济体系中基本的私人生产单位。它雇用劳动,购买其他投入品,以制造和销售商品。 405、Fiscal-monetary mix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用以干预宏观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倾向于鼓励消费和抑制投资。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具有相反的功效。 406、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一种政府计划。内容包括:(1)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等支出;(2)税收的数量和种类。 407、Fiscal cost 固定成本 见固定成本(cost,fixed)。 408、Fixed exchange rate 固定汇率 见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s rate)。 409、Flexible exchange rates 弹性汇率制 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汇率制。 410、Floating exchange rates 浮动汇率制 见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复习进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

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两种商品的资本劳

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线():新旧均衡点的连线,向右下方倾斜 偏向出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偏向进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纯粹的增长利益:在不考虑贸易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 转移支付利益: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这不扽利益一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享有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支付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前提:偏向出口部门增长、大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 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经济学中常见术语(中英文对照)

经济学中常见术语(中英文对照)

经济术语 价格术语trade term (price term) 运费freight 单价price 码头费wharfage 总值total value 卸货费landing charges 金额amount 关税customs duty 净价net price 印花税stamp duty 含佣价price including commission 港口税portdues 回佣return commission 装运港portof shipment 折扣discount,allowance 卸货港port of discharge 批发价wholesale price 目的港portof destination 零售价retail price 进口许口证inportlicence 现货价格spot price 出口许口证exportlicence 期货价格forward price 现行价格(时价)current price 国际市场价格world (International)Marketpr ice 离岸价(船上交货价)FOB-free on board 成本加运费价(离岸加运费价)C&F-cost and freight

public sector 公共部门,公共成分 economic channels 经济渠道 economic balance 经济平衡 economic fluctuation 经济波动 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衰退 economic stability 经济稳定 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 economic recovery 经济复原 understanding 约定concentration 集中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trust 托拉斯 cartel 卡特尔 rate of growth 增长economic trend 经济趋势 economic situation 经济形势 infrastructure 基本建设standard of living 生活标准,生活水平purchasing power, buying power 购买力scarcity 短缺stagnation 停滞,萧条,不景气underdevelopment 不发达 underdeveloped 不发达的 developing 发展中的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全集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全集 名词大全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 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 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 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 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 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 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