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强军背景下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途径的研究

合集下载

在军事实践中培养学员的血性和战斗精神初探

在军事实践中培养学员的血性和战斗精神初探
4.除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青年学员自身良好的素质对于有效培养学员血性与战斗精神也不可或缺,因而学员也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身能力。
四、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血性和战斗精神的基本途径
事实上,军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多种渠道来培养军校青年学员的血性与战斗精神,具体如下:
1.定期按时开展军事演练活动。定期的军事演练活动能帮助军校学员们熟悉实战环境,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在日常的军事训练活动中,能为军校学员提供贴近实际情况的演练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军校学员的血性与战斗精神。具体而言,在军校学员的军事训练活动中,应充分再现军队的训练环境,通过逐步加强军事训练活动的强度与难度,提高军校学员对艰苦环境的适应性与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军校青年学员在贴近实战环境下的血性与战斗精神。
2.积极组织学员深入部队学习。部队能为青年学员们提供非常贴近实战环境的外部氛围,让学员真实切实地感受到实战环境,通过部队训练与军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领会军人血性与战斗精神,从而培养起自身的血性与战斗精神。
3.重视对军校青年学员的精神教育。要想培养起学员的血性与战斗精神,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适当的精神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军校青年学员的艰苦奋斗精神,能够让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真正成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军人,体现强大的斗争精神与战斗精神。
二、学员血性和战斗精神的生成机理
对军队青年学员血性与战斗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事实上,血腥和战斗精神的培养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平时与战时的配合,学员才能真正培养起血性与战斗精神。具体说来,在军校的平时训练时,需要重视对青年学员的教育训练、文化影响,严格要求学员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极动员以及不断的心理暗示激发军校青年学员的潜能,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最新-军人战斗精神教育体会关于培育战斗精神之我见 精品

最新-军人战斗精神教育体会关于培育战斗精神之我见 精品

军人战斗精神教育体会--关于培育战斗精神之我见1精心打造当代军人的脊梁——关于培育战斗精神之我见在当今世界还远没有铸剑为犁之时,战争准备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其中的战斗精神准备,便是战争准备的首要一备,也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美军在总结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

”正因为如此,为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各国在争夺军事技术制高点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抢占战斗精神的制高点。

如何着实打造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始终保持打得赢、不变质,让战斗精神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真正使战斗精神成为当代军人的脊梁?笔者结合自己调查与思考所得,交流一些浅见,与大家一起共勉。

浅见之一:培育战斗精神不能只靠情况刺激,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当兵为打仗、准备为打赢的战斗队思想。

不断增强忠实履行我军职能使命的紧迫感责任感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些官兵对战斗精神教育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随着这几年的军事斗争准备,战斗精神方面的教育没少抓,道理没少讲,成天喊“狼”来了,可至今也没见到“狼”,把人的思想都搞麻木了。

另一种认为战斗精神是在战斗中产生和形成的,真正打起仗来自然就有了,用不着现在费劲去抓。

这两种认识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靠什么来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单靠情况刺激不仅易于对教育产生厌倦,也很难使教育取得实效、长效。

军队历来为战争而存在,时刻准备打仗既是根本职能所系,又是历史使命所系。

因此,抓战斗精神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忠实履行我军职能使命出发,加深树牢“军队永远是个战斗队”的思想根基。

一是时刻为党的需要而战。

战斗精神的深刻根源蕴藏在政治之中,其根本指向是执政党的政治需要,应大力强化军心向党的意识,让官兵牢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不变军魂。

党的需要就是军队的需要,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经常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系列决策指示上来。

外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外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外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战斗精神是军队战胜敌人的重要素质,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和强化战斗精神,各国外军在长期的实战和训练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下面将就外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度战斗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战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度。

在战争中,外军通过教育和宣传,向士兵灌输国家和军队的理想和信念,强调战士们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比如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兵们会在训练和宣誓中重申起义宣言的誓言,强调忠诚于美国宪法和国家。

这种理想信念和忠诚度的培育,可以帮助士兵在战场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二、实战化训练和模拟演习为了培养战士们的战斗精神,外军通常会进行实战化训练和模拟演习,让士兵们在接近真实的战场环境中进行训练和磨练。

比如以色列国防军就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中,所以他们的训练非常注重实战效果。

在模拟演习中,他们会模拟各种战争情况,让士兵们学会面对不同的敌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这样的训练和演习可以让士兵们在实战中更加沉着冷静,更加果断坚定,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信念。

三、对士兵的体格和技能的培训外军在培育战斗精神时,还非常重视对士兵的体格和技能的培训。

只有体格健壮,技能过硬的士兵,才能在战场上展现出勇敢和果敢。

外军通常会对士兵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和战斗技能的培训。

比如俄罗斯军队以其严格的体能训练和高强度的战术演练而闻名,他们相信唯有通过身体透支的训练,才能培养出不怕牺牲、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四、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外军在培育战斗精神时还会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激发士兵的斗志和积极性。

比如美军就有奖励战功的传统,通过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士兵和部队,激励部队成员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在以色列国防军中,他们也会对表现突出的士兵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全体士兵养成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作风。

五、良好的军队管理和领导培育战斗精神除了士兵自身的努力外,好的军队管理和领导也十分重要。

试论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

试论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

试论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作者:唐立江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05期摘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局部战争、战场环境更加复杂险恶,传统的战斗精神正面临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挑战。

武警部队院校战斗精神的培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和平为主题的新形势下更好地激发学员的战斗精神,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武警战斗精神;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培育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178-02一、武警战斗精神的内涵武警部队战斗精神作为武警部队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指武警部队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格、勇敢智慧、纪律观念、主观能动性的综合表征,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各种精神因素凝结与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和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支撑武警部队保持强大战斗力,坚决完成神圣使命的力量源泉。

武警部队战斗精神主要是培育广大官兵树立听党指挥、爱警习武的崇高追求,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头阵的英雄气概,养成护法守纪、不辱使命的优良作风,锤炼意志坚毅、处变不惊的良好品质,激发攻坚克难、合力制胜的高昂斗志。

二、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一)武警部队院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武警部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特别坚定、特别可靠、特别过硬的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不断促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代表先进生产力在军事领域中的集中体现。

江泽民主席在“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强国强军背景下学生军训民族精神的提升

强国强军背景下学生军训民族精神的提升

强国强军背景下学生军训民族精神的提升在当今强国强军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军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学生军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在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国强军,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上。

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而军训,正是培养学生这些品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军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军队的纪律和作风。

军队是一个高度纪律化的组织,其严谨的作息时间、严格的训练要求和明确的行为规范,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自律而浪费时间、做事拖拉,但在军训中,他们必须按时起床、迅速整理内务、准时参加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这种严格的纪律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自律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军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军训中,学生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

无论是队列训练、拔河比赛还是合唱比赛,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

当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个人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集体主义观念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与他人合作共赢。

爱国主义情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军训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军训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国家的军事发展历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军人的英勇事迹,这些都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当他们看到军旗飘扬、听到军歌嘹亮时,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战斗精神培育

战斗精神培育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战斗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 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 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 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 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 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全体 官兵都在注重培育英勇顽强的 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充 足信心,磨练沉着果断的心里 素质,加紧做好战斗准备,真 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心里上 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优势, 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 使命。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由此可见,战 斗精神的培养与 激发对于一场战 争能否取得胜利 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官兵认知、情感 和意志的融合体。军事技术与 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精神内涵的 变化。各个不同时代,战斗精 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 特征。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在执行任务中强化 战斗精神
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 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天将 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二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培育战斗精神忠诚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忠诚履行使命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浅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

浅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

浅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军队战斗精神是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在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认清二者的内在联系,把握其内在、本质的规律性。

标签: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军事软实力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要力量,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紧迫要求。

而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战斗精神培育是提高军事软实力的两个重要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1]胡锦涛同志在军队重要会议上也郑重指出:“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2]可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战斗精神的培育,是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要求。

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促进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忠诚于党,是培育战斗精神之灵魂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它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

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也是战斗精神培育的灵魂。

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忠诚于党、献身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

忠诚于党的信念已经融入军队的血脉,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撑,是人民军队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也是我军官兵最高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

第一,忠诚于党决定着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军队战斗力的性质,是军队生存、发展和军人实现价值理想的根本,是人民军队性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

关于如何培养武警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研究

关于如何培养武警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研究

281百家论坛关于如何培养武警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研究陈瑜鹏武警警官学院摘要:武警院校是培养武警部队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当武警院校的学员毕业后正式工进入部队服役之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战斗精神,因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战斗精神才能敢于战斗,才能有助于提高武警部队的战斗力。

本文主要对武警院校学员的战斗精神进行研究,对阻碍学员培养战斗精神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几点培养方法,旨在提高武警院校学员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武警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方法战斗精神是每一个武警部队成员必备的精神,所以,武警院校的每位学员都应重视培养自身的战斗精神,但在战斗精神的培养中,有多种因素阻碍着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例如,部分学员存在忧患意识不强、入伍动机不纯洁、心理素质差等因素,严重阻碍和影响着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为此,必须要研究出有效的方法来消除这些问题,并培养和提高学员的战斗精神。

一、阻碍武警院校学员培养战斗精神的因素。

1、学员忧患意识不强。

武警的使命就是保卫国家内部安全以及保卫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也就意味着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因为身为一名武警时刻面临着冲锋陷阵。

也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促进每位学员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提高战斗力,才能做到“首站用我,用我必胜”。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较为稳定,部分学员贪图享乐、思想松懈,毫无忧患意识,不注重战斗精神的培养,导致部分学员在武警院校学习期间没有全心全力的学习,使毕业后战斗精神较弱,进入武警部队后不仅降低武警部队整体战斗力,也影响学员今后的发展。

2、学员入伍动机不纯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较好,社会稳定,武警流血牺牲事件很少见,而武警又是一个较好的行业、一个较好的工作,所以,有一小部分人报考武警院校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拿文凭解决就业问题等,而不是抱着献身于国防、服务于国家等动机报考武警院校,这种不纯洁的动机使这少数学员缺乏献身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从而使其认为处在和平年代没有必要培养战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时代强军背景下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途径的研究
作者:尤佳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7期
摘 ;要:本文首先对战斗精神的具体涵义进行理论研究,指出其对军队院校的重要意义,而后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弱化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探寻出增强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可以对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强军背景
军队院校作为部队未来战场指挥员培养的主要摇篮,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关系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大局。

长期的和平环境以及战斗形态的改变,使得部分青年官兵产生了麻痹松懈的思想,战争意识淡薄、战斗精神弱化,这在部分军校学员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新时代强军背景下,如何加快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生成、培育、强化与转化的进程,既是部队后生力量充足有力的重要保证,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所面临的现状
本文围绕战斗精神培育涉及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以武警警官学院部分学员为对象设计了问卷。

本次问卷总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和筛除,得到有效问卷76份,问卷有效率为95%,并且抽样程序符合社会调查的抽样规范。

通过分析,笔者了解到当前军校学员对于战斗精神概念的认识理解程度、当前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存在于“政治立场坚定,但少数成员对精神内涵的理解浮于表面”“必胜信念牢固,但少数成员对自身能力的胜任存有疑虑”“责任担当自觉,但少数成员还存在战与不战的矛盾心态”“血性硬气充足,但少数成员仍受客观的负能量因素影响” 等方面。

二、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培育主体工作缺少系统性和实效性
目前军事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体系,并没有充分较好地发挥出军队院校在战斗精神培育方面应该拥有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多数军校在组织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关于战斗精神培育方面的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也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规范的教学培育体系,形成的整体合力不够,难以确保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培育客体认知存在片面性和功利性
当前的军校学员,绝大多数是90后00后,这一代青年人是在我国社会长期安宁稳定的发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战争硝烟的艰险与残酷、贫苦生活的辛酸与苦辣往往不能够有清楚的认知和感受,更多的是受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的影响,思想和精神有所懈怠,认为战争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这些观点都严重影响到了我军使命感责任感的提升和战斗精神的生成。

(三)培育环境外部存在松散性和多元性
现阶段虽然军队战斗精神培育工作已经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军队也下大气力在提高官兵们战斗精神的方面找寻途径和方法,但和平积弊的现象已渗透到我军的方方面面,“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思想在我军部分官兵的思想深处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短时间内消弭的普遍观念。

几十年来相对安逸轻松的环境使得官兵们滋长出和平陋习,思想越来越懈怠、行为越来越松散,严重地削弱了我军历史传承上的战斗精神,影响了我军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四)培育机制运行缺乏保障性和激励性
通过调查,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激发与体现很大程度上受着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员担心如果在遂行任务时牺牲后,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父母会没有可靠的保障来源。

同时,随着社会多元性的发展和个性自由化的需求,传统形式上佩戴小红花、颁发小奖状、张贴荣誉榜等做法早已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表彰和宣传的特点,也不能够满足这些受众学员的需要。

三、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途径
(一)推进教学相关工作加强培育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战斗精神教育的专题授课,开设关于战斗精神培育的基础必修课程。

另一方面,要把战斗精神教育尽可能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营造特色化的优秀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文化熏染
一是要加强学校的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着眼实现军事院校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要组织好各种仪式的庆典活动,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对战斗精神的重视程度。

三是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在浓厚的军事文化活動氛围中培养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意志品格和团队协作、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三)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抬高学员思想站位
在培育和弘扬学员战斗精神方面,院校应根据当代学员的自身特点,定期全方位开展以学院首长和队干部为主要授课人的政治工作教育,通过多样化灵活性教育方式手段深刻解读战斗精神内涵,阐释战斗精神要义,明确军校学员学习思想工作的前进方向,增强当代军校学员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运用部队和校园荣誉典范,建立军校学员荣誉体系,增强价值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军校学员自觉践行当代军人的使命责任感;有利于学员将我军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作为自身前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养成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的历史传统,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激发学员奋力拼搏、奋勇前进的精神信念,始终将崇尚荣誉、尊重荣誉、追求荣誉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

(五)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树立军人价值认同
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规和军人优抚制度,着力解决官兵实际的生活问题,通过物质条件的有形保障来构建思想信念的无形堡垒。

可以通过立法确立非战争时期军人应有的社会地位,通过国家层面上的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会极大地调动官兵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没有了后顾之忧,军人会更加专注也会更加愿意地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绝代青春投入军营、建功立业,献身国防。

总之,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学员正确价值取向,激发出学员最大潜力,寻求自身价值,达到军校进行战斗精神培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永民.加强军校青年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对策思考[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4(6):1-1.
[2]邹卫邦.聚焦强军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作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04):15-18.
[3]邓海潮,张康.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要论述的体会[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05):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