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我国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转型升级

步提高教育质量 , 建设学习型社会,2 0 1 1 年 1 0月教育部发 布了 《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 品开放课程建设 的实施意见 》 ,决 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 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 品资源共享课 。 其 中, 精 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 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 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 , 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共 建 共享 ,提高 人才 培养 质量 , 服 务 于学 习型社 会建 设 。我 国 高校 的计算机精 品课程正在 向计算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 型升级 。在 转 型升级 的过 程 中 ,我们应 把 握好 以下几 点 。
现高等教育培养 目 标的重要保障。 因为精品课程建设在整个教 育体系中起到了领头作用 , 是教育部 “ 质量工程”的重要构成 部分。 所以加强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成 果、深化教育体系改革, 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精品课程建设是利用现代信 息 技术手段 , 将精品课程内容 变为优质的网络共享资源,实现课程的数字化 , 优化课程资源 的配置和使用, 发挥精品课程最大的教育效益 , 从而提高教育 质量。 在高校中,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公共政治、 英语课程一样, 是大一新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它担负着培养学生 信息 素养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重任, 但相比其他基础课程 还不够成熟 , 而且课程内容更新较陕, 所以研究和分析计算机 精品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充 分发挥精品课程的领头作用、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提高 高校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3年 第 1 4期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开展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农业经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构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为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
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
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

品 课程 建 设 与 申报 过 程 中 .有 以下 几 点
需要 关 注 第 一 .深 刻 理 解 解 读 精 品 课 程 相 关
其 对 应 部 分 相关 的描 述 与 介 绍 .千 万 不
能 有 缺项 . 否则 将 导 致严 重 失 分 国 家精 品课 程 的评 审 指 标 体 系 共 有
还 解 释 不 清
实验 组 与对 照组 的 “ 同伴 ” 目没 有显 示 出差异 . 实验 组 的 项 但 均值 与标 准 差都 要 小于 对 照组 . 且实 验组 的 最大值 要 虽然 没 有使 实验 组 的“ 小组 一起 与 学 习 . 同学 关 系好 ” 和 的学 习风格 显著 地差 异 于对 照组 。 实验 组 但
五 ” 间 . 家 启 动 10 期 国 0 0门 工 学 结 合 的 精 品 课 程 建设 .带 动 地 方 和 学 校 加 强 课
程 建设 “ 品课 程 ” 是一 个 口号 . 是 精 不 而
一
会 精 品 课 程 的 实 质 后 .其建 设 与 申报 才 会 更 加 富 有 动 力 与 效率 评 审指 标 体 系 中相 关 的 项 目要 求 都 有 相 对 应 的 分 值 .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1 0 — 5 — 2 1 7 — 7 7( 01 ) 2 01 2 0
木
课 程 是 教 学 的 基 本 单元 .也 是 培 养 学 生知 识 能 力 素 质 的 重 要 载 体 .它是 直 接影 响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最 活跃 因 素 任 何类 型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都 是 通 过 课 程 体 系得 以实 现 的 . 等 职 业 教 育 也 不 例 外 高 教 育 部 《 于 全 面提 高 高等 职业 教 育 教 关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意 见 》 别 强 调 , “ 一 特 在 十
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 : 国家精 品开放课程 ; 精品视频公开课 ; 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 : ( ; 5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3 ) 0 6— 0 0 4 8— 0 2
教高[ 2 0 1 1 ] 6 号、 教 高[ 2 0 1 1 ] 8 号、 教 高[ 2 0 1 2 1 2 号 和教 高[ 2 0 1 2 ] 1 3 5 号等文 件明确 了高等 教育 当前 的发展 方 向是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 和普 及共享 ,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和教 育教学 规律 , 服务 学习者 自 主学习 , 通过开放课程的网络传播 , 服务学 习型社会建设 ; 并 对“ 十一 五” 时期 的国家级精 品课转型 升级为“ 十二五 ” 时期 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公 开课和 精品资 源共 享课 …。两者 的共 同服务 主体都包括高校学生 , 鼓励学 生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 自 主学习, 引导社会公众关注、 使
用 和评价 国家精品开放课 程。前者更 侧重 通过 网络视频 课 程 和学术讲座对社会公众普及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 后 者的服 务 主体还包括高校教师和社 会学 习者 的基 础课 和专业课 等
各类 网络共享课程 , 强 调课程 的完整 和系统 , 以基本覆 盖各 专业 的核心课程为 目标 , 着力促 进教 育教学 观念 改变 、 教学 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 提 高高等 学校 的人才 培养质 量 , 是通过 重点 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有效途径 。
摘
要: 国家精品 开放课程 包括精 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 资源共 享课 。精 品开放课程 建设是 学习型社会 建设 的
社会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程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挫伤了学生学习选修课程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对选修课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制定选修课程评价体系,对选修课程及其任课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将选修课程成绩纳入学生考核范围,从而提高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授课质量[4]。
3.3改进选修课程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业负担较重,课余生活较为单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提高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选修课程考核应考虑到课程的特点,多采用闭卷考核以外的其他形式,如开卷考试、论文、考勤相结合模式,使学生轻松受益[5]。
总之,加强和完善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提高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对于提高专科层次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加强选修课程建设,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保障选修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王德华.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5):134-135.[2]吴华.高职院校选修课程建设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2-203.[3]雷晨,周晓玲.后期临床教学中选修课程现状与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36-137.[4]卢训丛,陈涛,陈良金,等.非医学专业中医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江苏中医药,2011,43(1):78-79.[5]韩荣,崔蕾,张明军.对某医学院校任意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9):1242-1244.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Vol.332015No.17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契机,我校社会医学课程继2007年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2009年进一步立项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我 国国家精 品课 程项 目启动于 20 年 ,计 划用 03 五年时间建设 150门国家级精 品课程 ,并带 动和促 0
吴启迪进一步对精品课程作 了精辟 的概括 ,即国家精 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 内容、一 流
进省级和校级精 品课程建设 工作 ,以实现优 质教育资 源共 享 ,提 高 高校 教 学质 量 和人 才 培养 质 量 。2 0 07
对其进行 了理论 研究 与实践探 索 ,取得 了很大 成绩 。 本文 旨在对 已有研究成果进 行概括和 总结 ,以期 为深
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具体地说 ,“ 精品课 程是指具 有 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 的优秀课程 。其 建设 要根据人 才 培养 目标 ,体现现代教育思 想 ,符 合科学性 、先进性
[ 摘
要] 国家 精 品课 程 建设 作 为 教育 部 “ 质量 工 程 ”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众 多 专 家 、学者 对 其 进 行 了理 论探 索 。
主要集 中在 :精 品课 程具 有 “ 一流 性” 和 “ 特色 性” 的 内涵 与定 位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教 学 内容建 设 、教 学 方 法 与 手段
实 践性 不强 、评 审指标 与 管理模 糊 等 问题 ,因此应 在 扩大 覆 盖 面 、重 视 实践 教 学 、改 善 评估 方式 、加 强 课 程 网 络 资源 建 设 以实现 优质 教育 资源 的共 享等 方面 加大 建设 力度 。
[ 关键 词]精 品课 程 ;课 程建 设 ;研究 综述 [ 图分类 号] G 4. 3 中 62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7—7721)503—4 6201(000—040
*
开放性 四大特点 。 ]
[ 收稿 日期 ]21—61 000 8
高校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现状及建设对策

高校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现状及建设对策作者:傅雪林殷恒婵马强杜吟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教育部评选出的47门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分布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资源建设情况和呈现形式及使用情况,以及评审指标体系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存在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服务范围有限、配套教材建设滞后、现有优质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高校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11-05 文献标志码: A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in Sport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U Xuelin,YIN Hengchan,MA Qiang,DU Yin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stud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47 courses selected from China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CQOCW) in sport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urse distribution,faculty development,construction,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course resources,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possibilities for improvement,on faculty structure,service range,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of existing resources,sharing mechanisms,standardization,modular design,evaluation system,etc.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QOCW in sport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sport science;Quality Open Course Wa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收稿日期:2013-04-07作者简介:傅雪林(1977—),男,在读博士研究生,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学、课程与教材建设;殷恒婵(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运动与身心健康发展;马强(1976—),男,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杜吟(1985—),女,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环境工程制图》课程为例

结合 环境 监测 与治 理技 术专业 的教 学特 点 , 以 先进 的虚 拟仿 真技 术 为支撑 , 开发大 量 的虚拟 实训 项 目,包 括 :虚 拟 设备操 作 、仿真 工程 作业环 境 、
虚拟 项 目作业 流程 , 让每个 学 习者 都能够 利用 网络
学 习者 多元 化 学 习需要 , 具有 中 国高等职 业 教育 教 学特 色 国 内一流 的共 享 型 、开放 性 、交互 性 的精 品 资源 共享 课程 ,主 要从 以下 几个方 面着 手 。
能力 为先 导 ,在 设置 课程 内容 ,建 设 、整 合与 组织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O 6 一O 9
高职 院校精 品资源 共享课建 设的实践 与探 索
— —
以 《 环境工程制图》课 程为例
程 永 高, 谷群广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邢 台 0 5 4 0 3 5)
摘 要 :本 文从 分析 精 品 资源共 享课 建设 的原 因入 手 , 以 环境 工程 制 图》课 程 为例 ,重 点研 究了精品资源共享课 的建设思路 、组织和实施方案 ,总结 了在精 品资源课程建设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 出了相应 的建议 。 关键词:精 品资源共 享;建设思路;实施;问题 ;建议 中图 分类 号 :G7 1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 - - 6 1 2 9( 2 0 1 3 )0 4 _ - 0 0 1 9 - _ 0 3 1 .以“ 平 台+ 课 程模 块+ 电子 库” 为框 架 ,构建 普 适性 与个 性化 结合 的知识 体系
和“ 模 库替 换” 的解 决方 式构 建知 识体系 , 形成 普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吴 宁 冯博琴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
本文针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8年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此次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设计了新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资源共享;教学体系;计算思维一、引言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0年,已先后建成39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及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贡献。
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
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1.我校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培养掌握先进计算技术的人才的作用[3]。
因此,高校各专业都普遍设置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受众面很广。
为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和优质资源共享,我校自2003年开始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已先后建成4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及1门校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规定的计算机基础主干课程“门门是精品”。
并提出了“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实验环境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根本,师资队伍是关键”等精品课程建设要领。
所构建的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吸引了众多校内外教师和学生访问。
截止2012年7月,各课程及门户网站的总点击率超过1178万次,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2.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优质资源的共享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有学者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分布、资源可浏览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4]。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依然还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产权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应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但由于在以往建设中更多地强调了资源的丰富性及优质性,没有考虑到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造成了部分课程网站资源无法打开的现象。
(2)用户对象定位问题。
现有精品课程建设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的需求,而对学生的需求则考虑较少。
吴宁,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教授。
6(3)资源利用率问题。
在已有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评审、轻使用的因素,加之产权、工作量等多种原因,其网上资源未能做到与课程教学内容同步更新,造成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但资源建设滞后的情况,从而使资源缺乏吸引力。
另外,现有网上资源多以罗列形式呈现,只能浏览获取,缺乏对资源的“推送”,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向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1]。
与已有精品课程建设相比,新的精品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改进,或做什么样的升级?经过半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此次的“转型升级”,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升级,突出资源的“优质性”和“共享性”,还应研究教学内容“升级”。
简言之,就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资源建设为基础,关键是加强资源的可利用性。
1.教学内容的“升级”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
既然称为“转型升级”,就应有新东西,而不是“新瓶装旧酒”。
这里的“新”,包括加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并融入“新”的教学成果。
2010年7月,全国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
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对问题进行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即建立计算思维。
“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立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5]。
计算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之一,核心是抽象和自动化[6]。
或简单地说,计算思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思维方法,包括思路的建立、方法的确定和实现,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思维能力。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也部分地包含了计算思维的思想,但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基本以“知识点”为主线。
没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去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
为了能“有意识”地通过有限的几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初步计算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在深入理解计算思维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整个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
即:从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架构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力;从整体内容上研究如何考虑前后课程的衔接。
实现循序渐进、前后照应、逐步提升。
2.资源建设的“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因此,“优质+共享”是资源建设的灵魂,是提高资源可利用性的关键。
(1)关于“优质”。
何为“优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使用者有吸引力。
我们知道,要想生产的产品好卖,首先需要的是定位明确。
确定准确的目标用户,弄清楚用户需求,以确定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还有就是产品的质量。
只有需求明确、质量过关的产品才可能有好销路。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标用户,无非就是教师和学习者。
那么,什么样的资源对于他们是优质的呢?一是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这是“高质量”资源的基础。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学科,其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
虽然说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做到如科学研究一样站到最前沿,但教学研究与科研一样,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发展模式。
如前文所述的教学内容升级问题,相应的资源建设也需要随之更新和重组,使其能够与教学改革的发展相适应。
二是资源必须是丰富的。
那么,如何判定其是否“丰富”呢?教指委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曾提出了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4领域×3层次结构)。
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资源建设若能够覆盖要求中该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则是丰富的。
(2)关于“共享”。
作为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是必须的特征。
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
事实上,影响资源利用率的因素除质量外,主要就是有“针对性”,并且“好用”。
所谓“针对性”,是指资源要能满足不同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作为普通教师,登录精品课程网站的目的,无7非是希望了解某门课程国内一流学校的教学情况(怎么教的?教些什么?),并获得满足其自身教学所需要的各类必需的资源及可供参考和选择的资源。
这里,必需的资源包括如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基本信息;可供参考和选择的资源应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
作为学习者,除一些课程基本信息之外,还希望能够有一个复习、释疑和进一步拓展的环境。
要使所建设的资源有针对性,需要在深入研究不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能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组织,使具有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都能够获取最适合自身的各类资源,即能够“量体裁衣”。
所谓“好用”,是使用者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就能方便地获得有针对性的各类教学资源,而不是采用查询浏览、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信息的方式。
要做到此,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
总之,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关键就是要克服已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突破使用者厌烦、麻木的瓶颈,激发使用欲望,提高资源吸引力。
三、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设计与实践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1,2],结合自身特点,我们从2012年初开始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研究工作。
包括课程体系设计和资源建设两个方面的实践。
1.课程体系设计与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的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学时非常有限,专业范围也广,既有理工类,又涉及文、管、医、经济等专业。
因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何做到在有限课时内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达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一总体目标,我们需要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的可行性,即哪些问题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的;(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即若计算机可以解决,那么通过何种运算规则或计算方法以及何种物理器件去解决。
基于对不同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及对计算机知识学习需求的分析,结合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具体情况和教指委提出的总体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1+1+X”课程体系,即“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综合课程群及选修课程群”。
这里,“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可计算性及计算的复杂性,了解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一般过程及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随后的“程序设计”则是在第一门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学科较简单问题的能力,即计算思维能力。
综合或选修课程群则因不同专业而异,培养包括在计算机硬件或数据库等某一个方面解决较复杂问题或构建系统的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培养需求,我们进一步设计了面向工科类、理科类及其他(文、管、医、经济)类专业的3个不同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