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AB 间的距离x 1=3m ,BC 间的距离x 2=5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1m/s 2

B .2m/s 2

C .3m/s 2

D .4m/s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

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

124

2B x x v T T

+=

=;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22

12B A v v ax -=

22442()(2)23T T T

--=?? 解得:

T =1s

则加速度

222

m/s 2m/s 1

v a T ?=

== 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2.如图所示,水平线OO '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 ,一条长为L (L h <)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 和B ,小球A 在水平线OO '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从OO '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 等高位置时,从OO '上静止释放小球A 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22()h h L t t g g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 1时刻,小球2开始运动;t 2刻,小球1落地;t 3刻,小球1和小球2相遇。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就是轻绳的长度L ,可见,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D 错误。 故选C 。

3.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0s ;0

t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0

t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0t 时间内甲车在前,002t t 时间内乙车在前

B .00

2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

C .02t 时刻甲、乙两车相距

01

2

s D .067

s 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在0~t 0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是甲车在追赶乙车,所以A 错误;

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

03

2

v ,乙车平均速度012v ,所以B 错误;

D .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位移s 0,根据几何关系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3,所以可求三角形OCD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6,所以0—t o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

s=s 0+ s 0∕6

s 0=

6

7

s 故D 正确;

C .2t 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ABC 的面积即s 0∕3,所以C 错误.

故选D 。

4.a b 、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则( )

A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则03s s =

B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则032

s s = C .若a b 、在1

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43t D .若a b 、在1

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为13

v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根据题述,在0t =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0S 处,在10~t 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若a b 、在1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03s s s +=

解得

02s s =,故A 错误; B .若a b 、在

1

2

t 时刻相遇,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 0744

s s s +

= 解得032

s

s =

,故B 正确; C .若a b 、在1

3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刻为关于1t t =对称的153t 时刻,故C 错误; D .若a b 、在

1

4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74

t ,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 111

117244

a v t v v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5.某型号汽车出厂标准,为百公里(100 km/h )刹车距离小于44 m ,当刹车距离超过标准距离20%时,就需要考虑刹车系统、轮胎磨损等安全隐患问题。某用户以路边相距30 m 的A 、B 两路灯柱为参照物,以100 km/h 的速度紧急刹车,通过A 灯柱时车速仪如图a 所示,通过B 灯柱时如图b 所示,刹车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约为27.7m/s

B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大于60 m

C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已超过20%,存在安全隐患

D .此测试过程不规范不专业,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取0100km/h v =,180km/h v =,220km/h v =,百公里刹车距离0x ,A 、B 灯柱距离

130m x =,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学公式有

20002v ax -=- 222112v v ax -=-

代入数据得

050m x ≈ 27.7m/s a ≈

044

13.6%20%44

x -≈< 上述数据可知,选项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6.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特性,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 和B 通过电缆线连接,B 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 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 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 ,并将它对准匀加速行驶的小车C ,使其每隔固定时间6T 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乙中1、2、3为B 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2'、3'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则根据所给信息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36v T

B .

72v T

C .

8819v

T

D .

140v T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6.5T ;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7T ;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11

22

x v T vT =?=

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213322x v T vT =

?= 第三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315522

x v T vT =

?= 其间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汽车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从

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二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2

210

1

6.5 6.5

2

x x v T a T

-=?+?

同理从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三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有

()2

310

1

13.513.5

2

x x v T a T

-=?+?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8

819

v

a

T

=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则经过b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v为

A.

()

()

22

m n S

m n mn

+

+

B.

()

m n S

mn

+

C.

m n S

mn

-

()

D.

()

()

22

m n S

m n mn

+

-

【答案】A

【解析】

【详解】

s

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2

2

1

-

2

1

2

b

b

S v m a m

S v n a n

=???

=?+??

解得经过b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2

2b

m n S

v m n mn

+=

+

故选A 。

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 -t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0 s 时两车相遇

B .在t =20 s 时两车相遇

C .在t =10 s 时两车相距最远

D .在t =20 s 时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在0

20s 内,甲的加速度不变,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AB .根据加速度时间图像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在020s 内,乙

车的速度均大于甲车,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故在t =10 s 时乙车在甲车前方,故AB 错误;

CD .当20s t =时,两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20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20s t =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9.两辆儿童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 0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 .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

C .0~t 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

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10.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C 点。测得每隔2s 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中。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s 0 2 4

6

v/(m·s -1)

8

12 8

A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B .t=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 点

C .t=10 s 的时刻恰好停在C 点

D .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距离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2218

m/s 4m/s 2

v a t ?=

==? 假设4s 时物体仍加速运动,则4s 时的速度

()1842m/s=16m/s v v at =+=+?

大于12m/s ,说明4s 时物体已开始做减速运动,则最大速度一定大于12m/s ,故A 错

误;

B.假设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2,由速度关系可知

(814)m/s(1212)m/s

+?≠+?

假设错误,t=3 s的时刻物体不可能恰好经过B点,故B错误;

C.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6s时物体的速度为8m/s,设再经过时间t?速度减为零,则

2

8

s=4s

2

v

t

a

?

?==

即t=6s+4s=10s 时刻恰好停在C点,故C正确;

D.设B点时的速率为v

2

1

2

AB

v

x

a

=

BC做匀减速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则有

2

2

2

BC

v

x

a

=

因为12

a a

>,

AB BC

x x

<,所以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距离,故D正确。

故选择CD选项。

11.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的v-t图像如如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

B.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C.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1

2

v2

D.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1

2

(v1+v2)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0到t1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在减小,加速度在减小,所以空降兵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选项A错误;

B.在t1到t2时间内的速度为正在减小,所以空降兵做竖直向下的减速运动,因此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又因为图线的斜率在减小,所以加速度在减小,选项B正确;

C. 从图像可知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的位移大于从速度为0做匀变速运动到v2的位移,所

以平均速度大于1

2

v2,选项C错误;

D. 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的位移小于从速度为v2做匀变速运动到v1的位移,所以平均

速度小于1

2

(v1+v2),选项D正确。

故选BD。

12.如图所示,某人从距水面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做蹦极运动.劲度系数为k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人从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在其到达水面前速度减为零.

运动过程中,弹性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取与平台同高度的O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人可视为质点.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用v,a,t分别表示人的速度、加速度和下落时间.下列描述v与t、a与y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线斜率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人做加速度逐

渐减小的加速运动,v t -图线斜率减小;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v t -图线斜率逐渐增大,直到速度减到零.所以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

CD .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随着弹力增大,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设向下运动的位置为y ,绳子刚产生弹力时位置为0y , 则:

0()mg k y y ma --=

则加速度为:

0()

k y y a g m

-=-

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

0()k y y mg ma --=

则加速度为:

0()

k y y a g m

-=

- 所以,a 与y 的关系图线斜率是恒定的.故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

13.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 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 .若乙车在前,且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D .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 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答案】BCD 【解析】 【详解】

AB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但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两车不能相遇;故A 错误,B 正确。

C .若乙车在前,速度相等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若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然后甲车在前面,速度相等后距离逐渐减小,可能乙车再次追

上甲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故C正确。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速度相等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则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者不会再相遇;故D正确。

14.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末的速度为2m/s

C.2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s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内速度变化量为:△v=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故1s末的速度为2m/s,故B正确;

CD. 0~3s内速度的变化量:△v=-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正确。

15.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间需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1)至某一最大速度v m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停下,历时仍为t,则物体的

A.v m可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有关B.v m只能为2v,无论a1、a2为何值

C.a1、a2必须满足12

12

a a

a a

+ =

2v

t

D.a1、a2值必须是一定的

【答案】BC

【解析】

由于物体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所以通过的路程

22

11222122

11111

22222

m m m m m

s a t v t a t v t v t v t v t vt

=+-=+-==,所以v m=2v与加速度无

关.选项A错误,B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12

m m

v v

a a

+,而

a a

a a

=2v

t

,选项C正确,D错误;综上本题选BC.

v m=2v,代入得12

12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1 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 ) A.甲、乙、丙 C.甲、丙、丁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位移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C.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一定都相同 3、(双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一定相等 C.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一定相等 D.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4、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B.质量小的下落得快 C.两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D.两球下落的加速度不同 5、(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2 m/s2 B.甲、乙、丁 D.乙 甲丁

C.前 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6 m D.第 3 s末的速度大小是 3.6 m/s 6、一物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为2v0.在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3v20 B.2a v 20 a 7、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 一片梧桐叶从高为 5 m 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 ) B .0.5 s C.1 s D.3 s 8、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 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 4 m/s D.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9、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危险情况,汽车 必须紧急刹车.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是() A .40 m B.20 m C.10 m D.5 m 10、(双选)伽利略曾经假设了两种匀变速运动:第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第二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那么,关于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 B.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不等 C.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 D.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不等11、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2v2 0 A . a D. v2a20 A 0.1 s

东营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212 ·t t L a t t +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 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2 12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 21 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 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 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 2 x v t a t =+ 加得 02112 x v a t t =+加 即 2 1 x t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D 正确; B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0221a v k ab b == = 选项B 错误; C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1 -2 a a =加 解得 -2a a =加 将t =b 代入201 2 x v t a t =+ 加得 ()222011 2222 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 选项C 错误。 故选D 。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3、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一、质点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说明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 要点诠释:

路 程 路 程质点运动轨 迹的长度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速度瞬时 速度 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 置)的速度 矢量 方向:物 体的运动 方向 状态量 与时刻相 对应 平均速度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位移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 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 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 言的。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公 式中,如果时间t非常短,接近于零, 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 度。 平均速率是指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标量。 平均 速度 物体的位移 与发生这段 位移所用时 间的比值, 矢量 方向:与 物体位移 方向相 同。 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平均 速率 质点通过的 总路程与所 用时间的比 值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要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 一.基本规律: v = t s 1. 公式 a = t v v t 0- a =t v t v = 2 0t v v + v =t v 21 at v v t +=0 at v t = 021at t v s + =22 1at s = t v v s t 20+= t v s t 2 = 2 022v v as t -= 重要推论2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 t v =v = =t s 2 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新编)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专题 图象与 图象的比较: 图象与 图象 图象 速度示加速度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 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0t

第二章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物理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归纳与推导

物理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 线运动公式归纳与推导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归纳及推导证明导学案2018年9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1 at t v x += (3)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公式:①t x v = (普适)②2 0v v v += (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20 2 v v v v t +==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6)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22 2 02v v v x += 可以证明: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2 2 x t v v < (7)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且有:2aT x =?(相邻) ※此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推广:2)(aT N M x x N M -=-(间隔) 二、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at v =221at x =ax v 22=2v v =……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用逆向思维(逆过程)可看 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关系式: (1)等分时间:取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t =0时刻v 0=0。(见第2页图示) ①第1T 末、第2T 末、第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2:3:…:n ②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位移之比为1:4:9:…:n 2 ③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位移之比为1:3:5:…:(2n -1) (2)等分位移:取连续相等的位移x ,t =0时刻v 0=0。(见第2页图示) ①第1x 末、第2x 末、第3x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3:2:1…: ②前1x 内、前2x 内、前3x 内…所用时间之比为:3:2:1…: ※③第1x 内、第2x 内、第3x 内…所用时间之比:)23(:)12(:1-- …:(-) 基本公式主要涉及五个物理量:位移x 、加速度a 、初速度v 0、末速度v 、时间t 。除时间t 外,x 、a 、v 0、v 均为矢量,一般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打点计时器可以精确.. 算出匀变速运动中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及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分别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t 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2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 at t V s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 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 s n =(m-n)aT 2 ②2 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22 202 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 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2 s t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基础题] 1.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 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s B .4 m/s C .6 m/s D .2 2 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 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n 2-1)v 2 02a B.n 2v 202a C.(n -1)v 2 02a D.(n -1)2v 202a 3.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A15”型战斗机在跑道 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s B .40 m/s C .20 m/s D .10 m/s 4.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 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 ,到达R 点的速度为3v ,则PQ ∶QR 等于( ) A .1∶3 B .1∶6 C .1∶5 D .1∶8 5.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末速度为15 m/s ,运动位移为25 m ,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 A .2.5 m/s 2,2 s B .2 m/s 2,2.5 s C .2 m/s 2,2 s D .2.5 m/s 2,2.5 s 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 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x =9 m ,问这辆卡车是否违章?假设卡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知其行驶速度是多少? [能力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归纳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 v(t)=v(0)+at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受恒外力作用 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 页 1 第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 位移公式X=Vot+1/2·at ^2=Vo·t(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推导: 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 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 s=[(v0+v0+at)/2]·t=[v0+at/2]·t=v0·t+1/2·at^2 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 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 s=1/2·at^2+v0·t 这就是位移公式。

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

高三复习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知识要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大基本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邻两端等时位移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初速度为0的几个比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 火车刹车后 7 s 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 2. 质点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0m/s2,求4s后质点的位移与第四秒质点的位移。 3.某航母跑道长为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练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专题 命题人:王留峰 日期:2010-12-20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 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C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C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AC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7.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C ) A .往复运动 B .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8.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9.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 CD ) A.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1 -1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专题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016.1.29 一、知识点梳理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时间位移一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t S v == 时间路程一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分析: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速度矢端曲线的切线方向。 加速度是矢量: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速度增加加速度可能减小 基本公式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t S = v o t + at 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t/ 2 =V == ≤ V s/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6.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7.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专题06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版)

专题06 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中知识回顾: 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 其中:,表示路程,单位:米(m); t 表示时间.单位:秒(s); v 表示速度,单位: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 ·h-1, 1 m/s=3.6 km/h, v=s/t ,变形可得:s=vt. t= s/v 高中知识预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主干知识,本书是衔接知识,不一一提供习题,列以下有用公式供读者在学习中选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恒定的,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 = 可得 ?V =a ?t ,从运动开始(t =0)到时刻 t ,时间的变化量 ?t =t ,速度变化量 ?V =V -V 0 0, 故 V -V 0=at ,得 V =V 0+at. 对速度公式 v =v0+at 的理解 (1)式中V 0是初时刻的速度,V 是 t 时刻瞬时速度,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末速度V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其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即为加速度 a ,纵轴上的截距为初速度V 0. (3)此速度公式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式中V 0,V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当规定了正方向后,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则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a 取正值;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a 取负值. 计算结果若 v >0,说明 v 的方向与 V 0 方向相同;若 v <0,则说明 v 的方向与V 0方向相反. (4)此公式中有四个物理量,知道任意三个物理量便能确定第四个物理量. 知识精讲 t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