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
浅析中希古代神话的差异

浅析中希古代神话的差异中希古代神话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财富,二者又分别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结构上,希腊神话相对系统,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在形象上,希腊神话神与人同形,中国神话往往半人半兽。
在性情上,希腊神话是世俗的,有人的七情六欲,中国神话却是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
在价值观上,希腊神话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中国神话强调社会的道义担当。
中西古代神话的差异,对各自历史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希腊神话;中国神话;差异。
美国著名神话学家塞·诺·雷默高度评价了神话的意义和作用:“古代神话是人类精神最深刻的成就之一,是天才的创作智慧所产生的充满灵感之作。
”它“为深邃的宇宙领悟开了方便之门”。
中国和古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有各自的创世纪神话,并以此为土壤和母胎衍生出各自伟大的民族文学,对后世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价的影响。
下面拟对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差异作简单分析。
一、结构上的差异在结构上,希腊神话相对系统,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作为西方文明的代表,古希腊神话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神话系统之一.其内容主要分两部分。
其一为神谱,是关于神祗们的身世源流的记载,主要讲述古希腊诸神的家族和围绕诸神发生的故事,其中乌拉诺斯时代和宙斯时代,并以后者为主;其二为荷马史诗英雄故事,以英雄传说为主线,将奥林匹斯主神的故事串缀在一起,主要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古希腊那些半人半神的英雄所建立的丰功伟业。
与希腊神话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相比,中国古代神话则表现为数量不多,篇幅较短,主要表现为没有专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的古籍,一些原始神话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老子》、《列子》、《庄子》、《尚书》、《左传》、《史记》等各类典籍中,它的非系统性表现为没有形成以一神为主宰的神与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神系。
古希腊神话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是与其发展过程中的神话文学化密不可分的。
行吟诗人的出现,为已经初步成型的希腊神话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诗人和剧家的加工整理,更是促进了希腊神话的繁荣。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的特点比较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的特点比较第一篇: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的特点比较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特点比较目录一、神话概念的简单界定二、中国神话回眸三、古希腊罗马神话回顾四、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特点比较五、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差异性原因探究(讨论题)神话,是一种经典,是人类童年时期自发的、幼稚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折光,是人类童年时期朴实思维的鲜活记录,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瑰丽的神话,证明着自己曾经的灿烂。
神话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远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神话中记录着当时社会的状态。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世界中流传最广的神话之一;而中国神话则是东方世界一颗闪耀的星星,二者的碰撞,也是东西方世界的冲撞与融合。
那么,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特点上有哪些异同呢?一、神话概念的简单界定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二、中国神话回眸(一)简介中国神话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最早时期即上限,我国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设想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前期,相当于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里所说的蒙昧期的中级阶段,那时人类还过着原始群居生活,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神话产生。
我国民族学者杨堃先生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蒙昧期的晚期。
这远远要早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二)中国神话举例皇帝战蚩尤、神农尝百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
举例: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中西文化对比之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

中西文化对比之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作者:史宝莉来源:《牡丹》2019年第15期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够,面对诸多不可理解的现象,只能以自身去观照天地万物作为解答。
这些人类最朴素的思考,经过漫长岁月,附着于文字传承下来,成为今天的神话。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非常落后,加上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
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自然灾祸后,人类心中充满恐惧和敬畏。
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创造出神话,认为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自然界,因此产生了对这支神秘力量的幻想和崇拜,以期获得心理慰藉。
神话诞生以后,人类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希望和勇气。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高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能力。
神话人物及其具备的力量虽然是人类臆造的,但也反映出人类对强大力量的渴望,这些神话人物和事迹起到了激励作用,也成为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宗教信仰。
可以说,神话是人类最初“自然崇拜”的必然产物。
一、流传和保存方式不同神话诞生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文明刚刚萌芽,所以神话最初不是依靠文字传承。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流传和保存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神话里,人们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都是比较短小、零碎的。
中国神话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零散地分布于一些古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所以,中国神话精短丰富,庞杂无章,没有西方《荷马史诗》那样的神话专著,也无完善的神话谱系。
《山海经》算是古代中国浩瀚卷帙中为数不多、记载相对丰富的神话类书籍。
其他神话则杂散在《左传》《国语》《搜神记》等早期文学作品里。
希腊神话主要由民间的吟唱诗人代代相传,后来又由诗人和剧作家收集加工和整理,使其变得更加严密和完整。
古希臘诗人荷马把民间传唱的短诗和神话故事搜集整理,最终形成了巨著《荷马史诗》。
这部史诗包括两个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共24卷,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内容囊括了特洛伊战争中天神和英雄的众多传说,篇幅宏大,内容详实。
中国和希腊的神话在人类起源上的比较

中国和希腊的神话在⼈类起源上的⽐较由于中希两地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契机等⽅⾯的不同,两地在创世神话中的世界的起源、⼈的起源、造⼈⽅式、神⼈关系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类的起源⽅⾯,中希神话如此相似地解释了天地之开辟, 关于⼈的诞⽣同样有许多共同的理解。
希腊神话认为⼈由普罗⽶修斯⽤泥⼟捏成, 中国神话也认为⼈是⼥娲⽤黄⼟抟成。
虽然男、⼥神造⼈分别是⽗系和母系⽒族社会的产物, 但中希神话中⼈的诞⽣都经历了⼀个原始⾎婚时期, 且往往与兄妹婚型相结合。
从⼈类学与社会学的⾓度看, 中希开辟神话都体现了⽒族社会早期对婚姻、性关系所作的最初限制的狭隘性。
希腊神话⾃创造初始, 便以原始胞族和⾎亲模式来类⽐神界关系, 在“奥林匹斯神系”之前, 最初的神虽有明显的⾃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痕迹, 但其嗣承与⾎亲关系与⼈类相⽐并⽆⼆致。
地母该亚先⽣天⽗乌拉诺斯, 继⽽⼜与乌结合⽣克洛诺斯。
克洛诺斯统治天国后, 娶其姊瑞亚为妻, ⽣⼦宙斯。
宙斯⼜娶其姊赫拉为妻, 并先后娶七个妻⼦, 还与其他⼥神和凡间⼥⼦偷情, ⽣有许多⼦⼥神, 形成了著名的“奥林匹斯神系”。
中国神话以洪⽔神话为主体的再造⼈类神话, 也往往与兄妹婚型相结合, 少数民族神话尤其如此。
据武梁祠画像、出⼟的古器物上的图象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传说, 伏羲和⼥娲原是兄妹, 配为夫妇, ⽽有⼈类。
⼆⼈是⼈类的始祖, 也是远古⼈类⾎族群婚的历史远影的遗留。
唐李冗在《独异志》中较早地记载了我国兄妹婚型神话的形态:“昔宇宙初开之时, 有⼥娲兄妹⼆⼈, 在昆仑⼭,⽽天下未有⼈民, 议以为夫妻, ⼜⾃羞耻。
兄即与其妹上昆仑⼭, 咒⽈: 天若遣我⼆⼈为夫妻, ⽽烟息合; 若不, 使烟散。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乃结草为扇。
以障其⾯。
”中希神话在解释神、⼈的产⽣上都有原始⾎婚的阶段,但其发展与形态特征有所不同。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以及神话由认知⾃然向认知社会的过渡, 希腊的每个部族都根据⾃⼰的⽣产实践和⽣活经验不断创造新的神的形象, 并以胞族关系予以规范来丰富整个希腊神话, 这样⽆论新神、旧神或半神、英雄, 都⽆⼀例外地被纳⼊类似原始胞族的⾎亲关系中, 从⽽形成⼀个庞⼤、完整的神的谱系, ⼀个不断充实、不断丰富的神界形象系列。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与神的形象对比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与神的形象对比摘要:不同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神话体系,不同的神话体系导致了不同神话故事范围的宽窄,不同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不同的形象。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很大,其中就包括了英雄形象和神的形象的不同。
关键词:《希腊神话》;中国神话;英雄形象;神的形象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神话,不同的神话塑造了不同的形象。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形象和神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英雄的“出处来源”就有着不小的差异。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来源广泛:以为人造福者为英雄,例如女娲、伏羲、仓颉、有巢氏、燧人氏等等;以明君明主,一朝开国皇帝为英雄,并且这类英雄的降生一般都有祥瑞伴随,且出生方式异于常人,例如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商汤的母亲简狄因吃了燕子下的蛋而怀孕生商汤,从而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汤”,周朝始祖姬弃的母亲在外出郊游时因践踩巨人脚印而生弃;为国推翻暴政之人称为英雄,如二郎神杨戬(《封神榜》)、托塔天王李靖、三头六臂的哪吒等等;神仙之子为英雄,例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斩白蛇后,“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1];神仙投胎转世而为英雄:唐三藏是如来佛祖大弟子金蝉子转世,从而才能完成西天取经的艰巨任务,但因唐三藏是出家人,我们不称他为英雄,但是我们在看待唐三藏时与英雄无异。
所以总的来看,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英雄可以是为人造福者、明君明主、推翻暴政者、神仙之子、神仙投胎转世等,来源比较广泛。
相比来说,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来源出处就相对单一,几乎都是神仙之后,其中多为神仙之子——人神结合所生,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宙斯与凡人结合所生之子,比如珀尔修斯——宙斯与凡人安德罗墨达的儿子,阿喀琉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凡人佩琉斯的儿子。
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关系

2012第一次外国文学作业————5、举例说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的关系。
凡尘里的诸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希腊神话中,宇宙源于一片混沌,随着大地女神盖亚、地狱深渊神塔尔塔罗斯、黑暗神厄瑞波斯等原始神的诞生,世界由此开始。
克洛诺斯之子宙斯取代父亲成为奥林匹斯众神之王后,建立起了由十二主神管理的新的统治秩序,以宙斯为首的天神们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上,沐浴在阳光中,他们与生俱来的美貌与魅力无可比拟,他们终日与美酒佳酿相伴,不会为疾病所困扰并享受永久的生命。
1、神创造人,神是人的“最高境界”宇宙最初,神卡俄斯生大地盖亚,盖亚又创造了天空、山脉和海洋,于是原始神造天地,普罗米修斯造人,神祗创造并管理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操控着天地之间的秩序,人类在神族创造和统领的世界中存在。
神话故事往往赋予神灵睥睨天地的力量,这是所有传说中神与人最明显的不同,拥有雷霆力量的天空之神宙斯,手持三叉戟有呼风之术的海王波塞冬,智慧与力量完美结合的女神雅典娜,从海水泡沫中诞生的美与爱女神阿芙洛狄忒......希腊诸神们拥有让人类羡慕和讴歌的力量、智慧和美貌,他们高于人类而存在,他们美好而不朽的生命为人类所向往。
同时,希腊神族长生不老,生活闲逸快乐,“不会可怜的衰老,手脚永远一样有劲,除了远离所有的不幸,他们还享受筳宴的快乐”,而人类却没完没了的劳累忧愁,生命短暂而艰辛。
奥林匹斯山上的宫殿华丽辉煌,众神终日的宴饮欢愉、游手好闲,享受着最富饶的土地,懂得最安逸的生活之法。
“任何人只要知道正义并且讲正义,无所不见的宙斯会给他幸福。
”人类生活在无所不能的宙斯的统治之下,他们的幸福或悲哀来自于宙斯的审判,人们一旦有丝毫的背离正义,饥荒和厄运就会向他们生活的城邦侵袭而来。
于是,希腊诸神所拥有的美貌、力量和无上权力成为了人所向往的一种“最高境界”,他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美的理想。
2、诸神的“七情六欲”——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中的神灵拥有和人一样的体态美,他们的美丽并没有真正超凡脱俗,而是基于人类的外形更加理想化的美。
中希神话比较

一两者的比较1以神的品格而言“, 中国神话的神性描写中,有显著的善恶观。
希腊神话的神性复杂,既不存在只行善事的神祇,也难找到只做恶事的大神”[ 3 ] 。
中国神多群像化,精神先于形象,没有脸谱,背影融化在宏大事件之中,神性丰满,为救世主品格典型。
希腊神多个体化,形象先于精神,具象化,神神、神人串连于琐细生活之间,神性收缩,为世俗化品格典型。
中国神话善恶分明而希腊神话善恶同源,中国神话以善主美而希腊神话以美主善。
[ 4 ]希腊:善恶同源:关注人的矛盾性,歌德《浮士德》,弥尔顿:撒旦中国:善恶分明2 以神话情节而言,希腊神话叙事性强,情节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洋洋大观。
“和希腊神话相比较,中国神话的仅存零星,也许可以看成是神的幸运:他们被后代统治者改造得比较少一些,因而较多地保存了原始神话在道德上的纯粹性。
⋯⋯因而恰恰相反提供了一种尺度,可用以衡量其他神话在流传、衍变中加工的状况,这可能是中国神话对世界文学的一项特殊贡献。
”[5 ] 而更多学者的接受与研究则以前者为艺术之宝库,后者为不幸的历史遭遇。
也有学者从神造人、神谕、神织、神医、神箭、神罚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神话魅力,在具体对象中思考人类文化源头的异同[6 ] 。
有的学者从叙事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神话的叙事性不强,叙述粗疏且不完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美学的原动力里缺乏一种要求头、身、尾连贯的结构原型”[7 ] ( P41 - 42) ,“非叙事性和空间化乃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有原型”[ 7 ] ( P46) 。
此论直切要旨,可谓在情节与叙事之间看出了机关所在。
3 以神话英雄论,二者都是被神化了的杰出的部落领袖“, 英雄之所以被奉为英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具有英雄的命运———悲剧的结局,这在中西方都是一致的。
蚩尤与黄帝部族拼死相争;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与日逐走,皆以失败终。
在希腊神话中,萨耳珀冬在特洛亚战争中与特洛克罗斯对阵时,注定要被杀;宙斯的另一个儿子赫拉克勒斯虽然建了十二件奇功,但最终遭马人暗算;俄狄浦斯尚未出世,神谕就注定了他杀父娶母的命运。
古代中国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比较研究神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古代中国和希伯来神话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们的人神关系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和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古代中国的人神关系强调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共处。
人们认为人和神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存在,神有可能给予人类帮助和庇护。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和献祭等形式来祈求神的保佑。
此外,古代中国的人神关系还强调了神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
帝王作为神权的代表,被认为具有神圣的地位,他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和礼仪。
相比之下,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更加明确表达了神对人类的掌控和支配。
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以至高无上的力量和智慧统治着人类世界。
人类被看作是上帝创造的有限存在,上帝对人的要求往往是严格而且具有规范性的。
例如,在希伯来神话《创世纪》中,上帝要求亚伯拉罕进行割礼,以示他与上帝的契约。
同样,在摩西接受上帝启示的时候,他必须祈求上帝的原谅和指引。
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更强调人对于上帝的敬畏和顺从。
其次,古代中国和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都强调了因果关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观念中,善行将得到神的庇佑和回报,而恶行则会招致神的惩罚。
古代中国的人们相信,个人的行为和命运是与神性力量相互关联的。
类似地,在希伯来神话中,对上帝的顺从和敬畏被认为是人类正确生活的基础。
而背离道德准则和拜偶像被看作是对上帝的亵渎和背叛。
因此,古代中国和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都与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息息相关。
最后,古代中国和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神关系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中,神往往是具有人类形象的存在,比如伏羲、女娲等。
神和人类之间的界限往往比较模糊,神也经常以人类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
[摘要]:作为文化的渊源之一,神话在人类文明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类型,它们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分析它们的相异点,可以有效的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浅析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极具典型性的两个相异点,神人关系和自我观念,揭示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神话神人关系自我观念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初级解读。
在神话历史中,中国和希腊神话分别作为中西方神话的典型代表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这两种文化
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神话广泛存在于寓言、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当中,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和《淮南子》。
它主要由创世神话、日月星辰神话等九部分组成。
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
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等;英雄传说中的英雄多是神人所共生的后代,不同的英雄和事件又形成了几个传说的系列。
由于地域、背景、习俗等原因,这两种神话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它们的相异。
一、神人关系
中国神话中,诸神常是高高在上的。
神人之间界限明显。
每尊神
都具有与众不同,凡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和完美人格,集世间美好于一身,是帮助凡人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他们与世俗绝缘,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供人膜拜,神圣不可侵犯。
例如,在妇孺皆知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每次遭遇困难,都需要祈求各路神仙的帮助和点化,才能安然无恙地度过难关。
这样看来,神的确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并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人选。
希腊诸神却不然,他们不仅具有无边的法力而且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神不仅与人同形,而且在性情上与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神就像是人一样,有男有女,他们一样恋爱结婚,繁衍后代。
在希腊神灵的世界里,就像在人间的大家庭里一样,既有父母兄弟子侄的亲情,也有相互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和为老不尊”比如,宙斯的妻子赫拉。
当她发现宙斯到处寻花问柳,赫拉并没有表示出“神母”宽容体谅的雅量,而是像普通妇女一样大发“醋意”,穷尽一切办法折磨和作弄宙斯的情人以解心头之恨。
除此以外,希腊神话中,大量相爱、仇恨、嫉妒、虚荣的例子比比皆是。
又如,太阳神阿波罗以不变的热情始终追求山林女神达芙妮,即使遭到拒绝,也不轻言放弃;诸神之首的宙斯也时常会变成公牛或是天鹅吸引人间的美女。
但是在众所周知的中国神话《七仙女和董永》中,七仙女却因为爱上了凡人董永而永远失去了仙女的身份与董永厮守终身而被传为一段佳话。
这说明在中国神话当中,神人之爱是不被允许的。
由此可见,两种神话的神人关系相差很大。
二、自我观念
希腊神话中自我观念的强调尤为突出。
“在西方神话中,‘自我’是独立的,且是和他人分离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是相互依存的,是存在于和他人的关系中的。
这一文化特征,我们可以从中西文化的源头——神话中得到印证。
”创世神话中,混沌产生了大地女神该娅,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神结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
由此,希腊神话中的创世过程强调通过个人生殖过程产生世界,注重个体力量。
而中国神话中解释世界来源的是盘古开天劈地。
混沌之中,盘古从中生长,身躯化为云雾、太阳等。
“盘古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
这个故事可能首先产生于南方,而后在全国民间广为传播。
”这种牺牲自我换取自然界的过程强调的是奉献精神。
又如,瑞娅带着最后一个孩子宙斯出逃,使其逃过被父亲吞食的命运。
宙斯长大后,解救了其他兄妹且推翻了父亲的统治,最终成为众神之王。
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自我意识和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般说来,中国神话强调众人力量以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常表现出一种佑国佑民的气质。
例如,海峡女神妈祖,在惊涛骇浪中拯救众多渔船,深受渔民爱戴。
“湄洲岛屿,介于福州和泉州之间,为海道要冲,拯救海难、解人危厄的妈祖,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故被称为‘海神’。
”还有一传说,天上原有九个太阳,炙热的阳光使得万物无法生存。
后羿为了解除人间疾苦遂决定射日。
他爬过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东海边,拉开万斤弓弩,搭上
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接连射落八个,只留一个在人间维持正常的昼夜规律,造福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造福人类的神话传说,但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却是相对较少的。
中国和希腊神话的相异点,尤其是对神人关系和自我观念的探究,有利于更深一步的寻找文化的渊源,有效的促进彼此的日常交流和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杨巨平,晏邵详.走进古希腊文明[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史曙华,陈莉萍.从中国希腊神话看中西自我观念之差异[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7).
[3]严文明.中华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施宣园,李春元.中华文化之谜[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