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树种近交衰退分析

合集下载

杂交鹅掌楸的生长调查与家系选择

杂交鹅掌楸的生长调查与家系选择

王章荣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鹅掌楸 20年生时树高、胸径、 材积的 杂 种 优 势 分 别 达 到 20.79%、69.59%、232.13% 。 [5] 杂交育种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目 前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在杂交鹅掌楸家系生长性状的 遗传变异方面,李周崎等研究表明杂交鹅掌楸的苗高性状,家 系平均变异系数为 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 2.31m,在地 径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 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 2.63cm[6]。张武兆等对 15年生鹅掌楸杂交子代生长测定结 果表明,鹅掌楸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胸径年生长量达 2cm,树 高年生长量 1m以上[7]。李火根等研究认为,北美鹅掌楸胸 径、树高早期增速较快,进入中壮龄阶段竞争加剧,个体间分 化增大[8]。李斌等研究认为,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 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对环境反映 灵敏,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9]。刘洪谬等研究 表明,与中国鹅掌楸相比,杂交鹅掌楸 12年时树高、胸径和材 积的杂种 优势 分 别达 到 35% ~53%、30% ~83%、129% ~ 411%[10]。张晓飞等研究发现,无论是苗期还是幼龄期,鹅掌 揪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交互 作用,不同组合的遗传稳定性差异显著[11]。杂交鹅掌楸子代 家系的遗传变异丰富,对环境响应差异明显,基于杂交鹅掌楸 家系间的变异进行优良家系选育,必要而且可行。
杂交鹅掌楸是中国和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树种,具备北 美鹅掌楸的快速生长和中国鹅掌楸对环境灵敏度高的特性。
收稿日期:2018-1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编号:LYKJ[2017]42);
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编号:BE2017376);江苏省青蓝工程项 目;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工程中心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 设工程项目(PAPD)。 作者简介:肖保荣(1969—),男,浙江安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 种苗研究。E-mail:277854575@qq.com。 通信作者:陈金慧,教授,主要从事鹅掌楸体胚再生研究、细胞工程和 基因工程研究。E-mail:chenjh@njfu.edu.cn。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汪建亚;宋开秀;王健;卢小三;管兰华;曹健;陈红林;刘晓武;宋菲【摘要】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交配模式,共计75个杂交组合。

获得球果1 162个,种子171 992粒,出苗4 131株,当年保存64个杂交组合,2 796株。

综合4种交配模式,亲本及亲本交互作用对于杂交所获球果形态特征、1 a生苗木生长量等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母本对种子田间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父本对其影响不显著。

%5 Liriodendron tulipifera,10 Liriodendron chinensis and 1 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which were superior individuals were chosen as the crossing parents from the provenance trial forest of Liriodendron in Jingshan County,Hubei province.4 mating pattern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intra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from L.chinensis different provenances,cross and reciprocal cross between L.chinensis andL.tulipifera,backcro ss of L.tulipifera×L.sino-americanum,amounting to 75 cross combinations.1 162 cones were obtained and 171 992 seeds were produced.4 131 seedlings were raised with 64 cross combinations,and 2 976 individuals survived after one growing season.The par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m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n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of annual seedling.Female parent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ield germination rate,while male parent did otherwise.【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7页(P1-6,42)【关键词】鹅掌楸;北美鹅掌楸;亚美马褂木;交配模式;杂交组合【作者】汪建亚;宋开秀;王健;卢小三;管兰华;曹健;陈红林;刘晓武;宋菲【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西北农林大学,杨凌712100;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武汉430079;京山县虎爪山林场荆门43181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木兰科鹅掌楸属有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别名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二个种,亚美马褂木L.sino-americanum 是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杂交种。

鹅掌楸种子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鹅掌楸种子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鹅掌楸种子育苗及山地造林技术探讨作者:张海陵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3期摘要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具有观赏性,受到当前城市绿化的欢迎,也是重庆市酉阳县青华林场的一个乡土树种,已在林场育苗造林近30余年。

基于此,阐述了鹅掌楸的生态习性,从采种处理到育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育苗技术以及鹅掌楸的造林技术。

关键词鹅掌楸;种子育苗;山地造林技术;青华林场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1.)Sarg.]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

鹅掌楸有着奇特的树叶、雄伟的树姿,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受到当前城市绿化的欢迎。

同时,营造鹅掌楸混交林或纯林非常适合于公益一、二类国有林场改革转型,扩大生态阔叶林比例,改变林种结构,强化林场生态主体地位。

重庆市酉阳县青华林场位于渝东南酉阳县境内,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鹅掌楸生长十分适宜的山地黄棕壤。

酉阳县自1987年成功采种育苗、造林之后,该地区的造林面积越来越大,主要采用杉木、柳杉、日本落叶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海拔1 000~1 400 m的山坡地段为主要分布位置。

目前,鹅掌楸已成为青华林场的一个优良速生阔叶乡土混交树种。

2011年,在青华林场庙湾管护站建立母树林基地13.3 hm2,2013年又建立市级无性系种子园15 hm2,为鹅掌楸的大力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鹅掌楸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 m,胸径1 m以上,有着灰白色树皮,浅纵裂;叶互生,形态犹如马褂,叶子的大小约6~12 cm,先端平截或微凹两边各具1裂片,下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的白粉点,柄的长度为4.5~8.0 cm。

花两性,单生枝顶,形状犹如杯子,直径长度5~7 cm;花被片排成3轮,外轮相对较小,内二轮形状犹如花瓣,颜色为黄绿色。

雌雄蕊均多数,纺锤形聚合果,6~8 cm长,径1~2 cm,小坚果有翅,连翅长2.5~3.5 cm。

广西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动态研究

广西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动态研究

广西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动态研究 李博;冯源恒;杨章旗;袁晓峰;叶靖;李火根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 【年(卷),期】2013(033)002 【摘 要】为进一步探讨鹅掌楸濒危的机制,对广西桂林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进行了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龄级结构,编制鹅掌楸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鹅掌楸种群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幼龄个体数量较多,中龄个体数居中,而老龄个体则相对数量较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第Ⅳ龄级时该种群出现死亡高峰,其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具有前期种群数量快速减少,中后期稳定,末期衰退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鹅掌楸天然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further explore endangered mechanism of Liriodendron chinensis natural population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dynamic of L. chinensis was analyzed by taking a natural population in Maoer Mountain of Guilin,Guangxi,as a samp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life table and survival analysis,the life table of L. chinensis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replacing age classes with size-classes,an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dynamic of L. chinensis was explored. The census data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young seedling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middle aged and old individuals,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 was in an incremental status. The survival curve in this population appeared to be a Deevey-Ⅱ type,with a peak of mortality in size class Ⅳ.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opulation size of L. chinensis in Maoer mountain declined sharply in early stage, stablized in middle stage and fell rapidly in last stage.

鹅掌楸属种源生长性状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

鹅掌楸属种源生长性状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

鹅掌楸属种源生长性状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贾晨;周永丽;陈国平;何彬生;辜云杰;高洁;罗建勋【摘要】以设置在四川省邛崃国有林场的22 a生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种源选择.结果表明:鹅掌楸属多个种的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遗传差异.9个种源的鹅掌楸平均树高12.44 m,平均胸径20.20 em,平均材积0.2182 m3,平均冠幅3.18m,平均枝下高8.35 m.海拔高低对鹅掌楸胸径生长影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枝下高的种源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56、0.847、0.806、0.576与0.547,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以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性状的生长量为指标,综合评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是贵州黎平、四川叙永和美国A.入选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是19.56%、6.60%和35.36%,贵州黎平种源的材积遗传增益最多(39.88%),四川叙永次之(33.71%).综合筛选出6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单株胸径、树高与材积平均值分别是30.4 cm、15.17m与0.5230 m3,分别超总体均值22.09%、14.47%与66.63%.本研究为四川地区的鹅掌楸栽培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鹅掌楸属;种源;性状变异;种源选择【作者】贾晨;周永丽;陈国平;何彬生;辜云杰;高洁;罗建勋【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夹金山林业局,四川雅安625700;国营通江县空山林场,四川通江6367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树种现存两种,一种为天然分布于北美洲的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另一种为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越南北部的中国鹅掌楸(L.chinense)。

鹅掌楸山地育苗实践分析

鹅掌楸山地育苗实践分析

2018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26科研◎林业科学自然状态下的鹅掌楸种子发芽率较低,为了满足苗木需求,需进行人工繁育,笔者通过对山地鹅掌楸进行的育苗实践总结出一套繁育技术。

本文将主要介绍种子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三个方面,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将鹅掌楸的山地育苗进行推广。

鹅掌楸是我国Ⅱ级濒危野生保护植物,又被称为马褂木,是落叶大乔木,一般适合生长在1200m 左右的上地,其叶形奇特,可以作为庭荫树或者行道树中的一种。

鹅掌楸喜欢气候温和且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的一些地方,在中国四川、重庆等温热多湿的西南山区,常鹅掌楸常常与落叶阔叶树以及常绿阔叶树混生,加上其抗病虫害的能力非常强,生长速度非常快,是我国南方酸性或者微酸性土壤重点栽培的品种,适合大量的育苗工作。

1 种子育苗1.1 种子选择选10~3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作为种子果实的采摘母树,且注意不能不采单株、孤立木的种子。

鹅掌楸的果实一般在10月左右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应立即采收。

采收后的果实不能立即收藏,应当放置于温度适宜的室内经过7~10天左右来自然阴干。

阴干后的种子,应当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等到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后再去除杂质,装入干净布袋干藏。

1.2 圃地选择及整地作床在苗圃的选择过程中,注意铺地要避风且向阳,土壤应当肥沃深厚、水源应当充且便于足排灌,且土壤的性质最好是酸性沙质。

由于精细的整地和科学合理的施肥有利于鹅掌楸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在播种前1个月,应当对铺地进行深翻,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土地清毒,并在土壤中施适量的腐熟厩肥和饼肥。

苗床一般以110cm 为宽度,以25cm 为高度,以30cm 为步道宽度来做好。

1.3 种子处理及播种在实际育林的过程中,天然鹅掌楸的种子发芽率很低,为了提高种子发发芽率以及后期的出苗率,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是有必要的。

恩施地区北美鹅掌楸引种实验

恩施地区北美鹅掌楸引种实验

恩施地区北美鹅掌楸引种实验摘要:北美鹅掌楸,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

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同时,北美鹅掌楸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材质细致,轻而软,不易干裂而变形,可供建筑家具使用,其叶、皮也可入药。

而我国现代引种技术也的不断发展,因此,引种该树种将给恩施地区带来无比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恩施北美鹅掌楸引种引种实验1引言林木引种驯化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树种资源的重要手段。

引进适宜生长的、有经济价值的外来树种,不仅可以丰富本地的造林树种,调整林木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改善森林景观,而且可以为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2 北美鹅掌楸的形态特征学名: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英文名:Tuliptree,Yellow Poplar科属:木兰科,鹅掌楸属,速生高大落叶乔木,在原产地高达60m。

树形羰正雄伟,叶鹅掌形,较短宽,侧裂1—2,较浅,光端浅凹入,幼时背面被白毛叶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丽,杯状,形似郁金香,绿黄色,花瓣内部近基部橙黄色。

小枝褐色或紫褐色,花期5-6月。

聚合果长约7cm,10月成熟。

3 北美鹅掌楸的生态习性喜深厚土壤,排水良好,偏酸性土生长更佳。

耐寒、喜温、湿润气候。

4 北美鹅掌楸的原产地与恩施地区的主要条件的相似程度生长于北美洲,现在我国南京、青岛、庐山、昆明等地有栽培。

下面就对其主要生长条件与恩施地区环境条件对比如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北美鹅掌楸原产地与恩施地区的主要条件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如果引种,将会克服地理差异这一难点。

鹅掌楸本属在中生代白垩纪中期至第三纪早-中期分布于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北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等地。

到了新生代第三纪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

第四纪冰川以后仅在我国的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有分布,即我国本土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所以研究两个种的历史生态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5栽培价值北美鹅掌楸,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鹅掌楸是城市中极佳的行道树、庭荫树种,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李周岐;王章荣【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01(016)002【摘要】以1个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自由授粉家系为对照,对鹅掌楸属23个种间杂种家系2 a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正交、反交、回交及F1个体之间相互杂交4种交配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家系间在两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程度(P<0.01)。

对于苗高性状,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31 m,在地径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63 cm。

因此,在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开发中,上述4种交配系统均可采用,重点应进行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

如果选前10名家系,苗高和地径平均生长量可分别提高8.30%和9.73%。

选出7株优良单株的平均苗高为3.68 m,平均地径4.4 cm,与杂种家系平均值相比,苗高和地径平均生长量分别可提高45.83%和82.17%。

【总页数】5页(P5-9)【作者】李周岐;王章荣【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10.4【相关文献】1.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析 [J], 李周岐;王章荣2.柳杉半同胞子代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 [J], 黄信金3.鹅掌楸属种源生长性状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 [J], 贾晨;周永丽;陈国平;何彬生;辜云杰;高洁;罗建勋4.落叶松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家系选择 [J], 林桦5.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J], 郑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形成避免发生近交机制来防止近交衰退 - 。 3 J
木兰 科 ( a nl ca ) 掌 楸 属 ( ioedo ) M g o aee 鹅 i Lr dn r i n
树种为珍贵用材与 园林观赏兼用树种 , 现仅存 2个
种, 即鹅 掌楸 ( .c i neSr. 和北 美 鹅 掌 楸 ( L hn s ag ) e . tl ir in ) 前者 主要 分 布 于 我 国长 江 以南 及 uif aLn . , pe
姚俊修 李火根 边黎 明 施季森
( 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 ,107) , 203
摘 要 异 交物种 易发 生近 交衰退。为 了研究濒危树种鹅掌楸天 然种群的濒危机制 , 以鹅掌楸属树种 4种 人 工交配类 型( 间杂交、 内杂 交、 种 种 回交、 自交) 子代为材 料 , 表型 ( 从 种子 饱 满度、 出苗 率、 苗期 生 长量) 基 因型 和 (S S R位点) 两方面分析 了鹅掌楸 近交衰退状况。结果表 明 : 子代饱 满度 、 出苗率有相 同的变异趋 势 , 内杂交> 种 种 间杂 交> 交>自交 。 子 代 苗 期 生 长 量 为种 间 杂 交> 交 > 内杂 交>自交 。 子 代 纯合 子 比 率 为 自交 > 内杂 交 > 回 回 种 种 回 交> 问杂交 , 种 表明鹅掌楸属树种近交衰退明显。 同时还发现北 关鹅掌楸基 因杂合度 高于鹅掌楸。 关键词 鹅 掌楸 ; 近交衰退; 饱满度 ; 出苗率; 苗期生长量 ;S 纯合 子 S R; 分类 号 s 9 . 1 Q 2 . ;Q 2 . 7 2 2 ; 3 12 3 17
i fudta teS R ht oyoi di e i e a a o hnne s on th S e rzgsyo L t p r ihg rhnt t f cies. h e tf f i as h t h L
Ke wo d L r d n rn;I be d n e r s in;S e l mp e s e d g r n t n r ts e di g g o t ;S R; y rs io e do i n re i g d p e so e d p u n s ;S e e mi ai ae ;S e l r w h S o n
第4 O卷 第 7期
21 0 2年 7月








Vo. . 140 No 7
J RNAL OF NO HEAS OR T I OU RT T F ES RY UN VER I STY
J .2 1 1 u 02
鹅 掌楸 属 树 种 近 交衰 退 分 析 )
I b e d n p eso ro e d o v a e y Bo h P e o y i n n t p c Ch r c e i is Y oJ n i n r e i g De r s i n i Liid n r n Re e l d b t h n t p c a d Ge o y i a a t rs c / a u x u,L n t i
具体情 况 可 参 考文 献 [ 3 。另 一 交 配 亲 本 杂 交 鹅 1]









第4 O卷
掌楸 ( 选 自 17 F) 98年定 植 于 该林 场 的杂 种 子代 测 定林 , 其母 本 为鹅 掌楸 , 自江 西 庐 山 ; 本 为定 植 来 父 于南 京 明孝 陵 的 1株 北 美 鹅 掌 楸 ,O世 纪 3 2 O年代 引 自美 国 。20 07年 5月 , 分别 对 这 9个 杂交 亲 本用 毛竹搭 架 , 展人 工杂交 试验 , 2 开 共 6个交 配组 合 , 其 中, 回交 组 合 l 5个 , 为母 本 有 7个 组 合 : 。 i 、 F Fx s
H o o y oe m z g t
交 配系统 是影 响群 体 遗传 结 构 的主要 因素 。 异 交是维 持 种 内遗 传 变 异 的一 个 重 要 机 制 ; 而 近 交则 降低种 内遗 传 变 异 , 导致 后代 群 体 的 遗传 组 成趋 于 纯合 、 遗传性 状稳 定 , 并使 隐性基 因得 以表 现
t n s h t s t e s e l mp e s a d s e e i ai nr t fita s e i sco sw st e h g e t o o e y i trs e r d ,t a , h e d p u n s n e d g r n t ae o r .p c e r s a h ih s ,fl w d b e —p — e i m o n n ce r s ,b c c s n el g h e d i gg o h o trs e is co sw st e hg e t f l w d b a k r s ,ita is c o s a k r sa d s l n .T e se n r w f n e .p ce r s a h ih s , ol e y b c c o s n r — o i l t i o s e is C S ,a d s l n .T e p re tg f o z g t f ef g w st e h g e t f H we y i t — p ce r s , a k p ce r S n ef g h e c n a eo mo y oe o l n a h ih s , o o d b r s e isc o s b c — o i h s i n a c o s a d i trs e i sc o s r s n n e .p ce r s .AI t e e i d c t n e i e t n r e ig d p e so C le i o e d o .Me n i .i l h s n i ae a vd n b e d n e r si n o UT d i L r d n r n i c n i a whl e t
目日益减 少 , 群 间成 岛状 星 散 分 布 , 此 隔离 , 种 彼 已 列 为我 国二 级 濒 危 保 护 树 种 ¨ 。与 大 多 数林 木 卜J 相似 , 自然 情况下 , 掌楸 属树种 以异 交为 主 。近 交 鹅 物种 遗传 组成 高度 杂 合 , 同时也 蕴 含 了 较 高 的遗 但 传 负荷 。随着鹅 掌 楸 种群 数 目逐 渐减 少 , 种群 内近 交机率 大 大增加 , 势必 增加 有 害基 因纯合 的概率 , 从 而使鹅 掌 楸发 生 近交 衰 退 , 剧 其 濒危 程 度 。为 分 加 析鹅 掌楸 近交衰 退表 现 , 者拟 利用交 配设 计 , 用 笔 采 人工 杂交 获得不 同交配 类 型 组合 子代 ( 括 种 间 杂 包 交 、 内杂 交 、 种 回交 及 自交 ) 通 过 比较 不 同交 配类 , 型子 代 的 种 子 饱 满 度 、 苗 率 、 期 生 长 量 , 及 出 苗 以 SR纯合 子 比率 等信 息 , 表 型 与基 因型 两 方 面 分 S 从
析鹅 掌楸 近交 衰退状 况 , 望 为鹅掌楸 物种 保护 、 期 杂
而被淘汰_ J 4 。近交导致子代适合度下降 , 如种子
数 量和质 量下 降 、 体 的生长 发育不 良等 , 个 呈现 不 同
程 度 的近交 衰退 引。近交 衰退是植 物交 配系 统进
化 的主要 选择 压力 之一 , 植物 或者适 应近 交 , 者通 或
p rme tlp p lt n o e au t h xe to n re ig d p e so n L ro e d o . An h i p e oy i r i e e e i n a o u ai s t v l ae t e e t n f ib e d n e r s in i iid n r n o d t er h n tp c t t w r as
越南 北部 , 者 分 布 于 美 国东 部 和加 拿 大 东 南 部 。 后 由于 自然 与人 为原 因 , 导致 鹅 掌 楸天 然 种 群 个 体数
交育种及种子园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材料 . 鹅掌 楸交 配亲本 来 自南京林 业 大学下蜀 实 习林 场 , 中, 株鹅掌楸 ( 其 4 编号 :S WY ,Y和 s )4 L , SF z、 株北美 鹅 掌楸 ( 号 : S B L S和 N 杂 交 亲 编 M L, M,Y K)
c m a d ic dn e dpu n s , e dg r ia o t , n e di rw h a w l a e n tp a r te o p r , n l igse l e u mp es se em n t n r e a d se l ggo t , s e s h i g oy i f t e(h i a n l t re eeu pretg f o oyos S c) eut so e a se lm ns a dse e iao a xiidtes ecnaeo m zgu R l i.R sl h w dt t edpu p es n edgr nt nrt ehbt a h S o s h m i e e h me
H oe , i i ig S i i n K yL brt yo e ec ugn Ba Lmn , h J e ( e aoa r f nt s& Bo e nl y( aj gFrs yU i r t) Mi syo n s o G i ieh o g N ni oet n esy , n t f t o n r v i ir E uao ,N nig 10 7 P .C ia/ Junl f otes F r t n esy - 0 24 ( ) 一 — d ct n aj 0 3 , .R hn ) /ora o r at oe r U i ri . 2 1 ,0 7 . 1 5 i n2 N h s y v t F u ps f a n fp n i.i r— eis r s i e— eis rs, e n , n ak r s eeue s x ory e t go sr g(e n as c o ,n r pce cos sl g adb cc s)w r sda — t om i i t p e cs t s i f o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