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4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4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科 学 管 理
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常 明
(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04) 摘 要: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两项基本职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 务,在政府的具体职能定位方面,转变角色,强化并完善公共服务已成各方共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转变 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 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案例资料。通过调研等形式,了解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政府信息化 的意义,并对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公共服务;电子化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0.10.034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 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工作规则》 将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表述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其中前两项属于经济领域,后 两项属于社会领域。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构 建和谐社会绝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 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 子政务源自政府职能和政务活动的需要,在促进政府职能 转变、改进政府作风、精简政府机构、提升政府工作效 率、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电子政务无疑成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的有效手段。 1 推行电子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之于电子政务,其意义非同寻常。公共服务 的地位和意义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不断完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按照 生命周期设计服务内容,采用多样化服务手段的电子政务 服务体系,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 通过构建电子政务,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在政府职能从 监督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化的过程中,政府的服务能不能是 高质量的,是公众满意的,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 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化,给企业、公众在网 上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线服务,这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 办事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政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这 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升 政府的形象,意义非常重大。 2 电子公共服务目标与理念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第一
收稿日期:2010-02-23 修回日期:2010-03-23
个目标是关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即“更易接近的政 府”;第二个目标是关于服务的质量,即“更好、更可靠 的服务”;第三个目标是关于公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即 “建立在线服务的公信力”;第四个目标是关于服务对象 范围,即“为所有人服务”。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成 一体。 对世界主要电子政务领先国家的跟踪发现,国外在电 子政务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提出了八大理念。 2.1 以公众为中心 “以公众为中心”这一理念的重要程度和主要内容可 以用五句话来论述:第一,“以公众为中心”是电子政务 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第二,重视公众利益,一切“以公 众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第三,联 合国报告显示,越重视公众服务的国家,其电子政务水平 越高;第四,以公众为中心,而非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第 五,公众(企业)就是政府的客户,以公众为中心就是以 客户为中心,引入客户关系管理是许多政府的做法。 2.2 惠及所有人 “惠及所有人”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是:电子政务公共 服务的提供应面向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边远地区居民、 少数民族等在内的所有群体;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通过多 种渠道提供,这些渠道能够被大多数人承担、选择和使 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能促进电子包容。 2.3 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或“泛在”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又一个热 门词语。最先倡导这一理念的是日本,主旨是建造无处不 在的网络环境,进而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 2.4 无缝整合 这一理念描绘的正是未来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终极理 想。就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言,“无缝”可以定义为“政府 职能和服务实现超越行政和部门界限的完全电子化整 合”。
作者简介:常明(1980-),女,天津籍,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5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4月(上旬)第09卷第10期 总 第207期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数量和程度均需要进一步完善。 (2)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平衡。在我国大力推进 电子政务的进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参差不齐的现象, 总体上来讲,东部地区的发展要比西部地区好很多,沿海 地区要比内陆地区强许多。 (3)缺乏中央政府统一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入口。我国 虽然建立了一些地区政府的门户网站,但始终没有推出中 央政府统一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入口,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建 设缺乏宏观规划、统一协调。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 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呈现出明显的 不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公共服务时往往 各自为政。 4 我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追踪世界先进国家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纵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 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4.1 “一站式”服务成为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 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 政府服务日益直接面向民众,公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通 过 “单一窗口”,便可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为此,为 满足民众需求,我国政府应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 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民众提供“一站到 底”的公共服务。 4.2 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增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深度 和广度 电子服务将更加直接、便利和容易理解。政府信息化 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 的水平和质量。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正成为各国建设 电子政府的出发点。今后,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将在电子 政务浪潮的推动下,向着“顾客满意”的方向推进。 4.3 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服务平等 未来我国也会和世界各国政府一道,积极致力于消除 “数字鸿沟”问题,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化 公共服务的权利,尽力避免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新障 碍,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使我国政府电子 化公共服务更具有普及性。 4.4 发展和完善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政府网站评估体系,对于促 进电子政府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电子 化公共服务亦是如此。评估是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建设走 向成熟的必要环节,可以比较全面地总结当前状况,为政 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南。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内 容,它有助于拉近公民与政府的距离,提高公民参政议政 的积极性,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只有在提供电子化 服务的过程中让公众切身体会到了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服 务质量改善,电子政务的发展才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创新.中国电子政务论坛,2009,5. [2] 李艳波.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现状及发展目标[J].边疆经济与
2.5 开放的政府 “开放的政府”也叫做“透明的政府”,是指通过电 子政务公共服务促进政府对公众的开放,提高政府行为的 透明度,这是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 2.6 响应的政府 “响应的政府”即“积极响应的政府”,其核心在于 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公众提供所需服务,呈现出政府的新姿 态。 2.7 变革的政府 “变革的政府”是指,不仅要通过技术改造政府,更 要建立并保持政府对创新及新技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随 着技术的发展及时、高效地从中受益。 2.8 集成的政府 这一理念代表了我们所理解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 的高级境界。在服务的前台,公众获得的是“集成的服 务”,即公众可以通过统一的渠道和界面获得公共服务; 在服务的后台,服务的提供是跨越部门界限的,是能够协 同办公的。 3 我国电子公共服务发展应用现状 3.1 我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建设的成绩 (1)涌现出一批内容丰富、服务优良的政府网站。目 前,我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超过1万个,其中,中央国 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 上服务等工作已逐步开展,这些网站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进而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2)我国电子化公共服务开始向着“服务整合”的目 标迈进。所谓“服务整合”是指,政府彻底打破按照部门 或机构的职责来组织信息的方式,实现集成式服务的功 能,凭借简单、安全的访问入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 务和内容。就我国而言,大部分政府网站的电子化公共服 务是处在“简单交互”或“电子服务供给”阶段,但是, 各级政府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集成式的服务是政府电子化 服务发展的方向。 (3)我国电子政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种类繁多的公共 服务。虽然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极不平衡,但依然有一些 代表性的电子政府在网上开展了许多类型的公共服务,如 香港电子政府推出了“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的项目,为 市民提供来自40多个决策局、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约140项网 上公共服务,该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3.2 我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差距 尽管我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在全球政府信息化的浪 潮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 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世界先 进水平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2002年,计 算机世界研究中心按照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建设质量等 指标调查评估了我国36个城市的市政府网站,发布了《中 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36个网站平均分为5分,属较 差,不及格。目前在我国一些政府网站仍然处于“形象工 程”阶段,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网站交互性不够强,
(下转第54页)
66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4月(上旬)第09卷第10期 总 第207期
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管理活动。首 先要确定合同体系,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全过程跟踪执行, 控制和处理合同变更,尽量减少对建设项目质量、计划工期 和投资影响;分析和处理索赔,及时解决合同争议,减少对 项目的影响;建立协调和沟通制度,促进各方的相互支持和 积极合作,积极应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2.5 严格施工过程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概算及投资计划进行。工程监理人 员及造价执业人员严格把好签证变更和工程进度关,尤其 要针对隐蔽及前期临建工程,变事后被动控制为事前主动 控制,加强建筑材料及设备的价格管理以适应市场形势的 变化。 2.6 实行建设监理制 凡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 程,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 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尚未实行这种制度。由于在满足规范 的前提下,设计成果的造价也会因为经验、水平或其它因 素的影响而差别较大,设计思想保守,又会使工程造价居 高不下,所以,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 是十分必要的。 2.7 严把结算关 结算审查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遵守职业道 德,认真审核结算资料,审查工程量的计算、费用的计取 是否科学合理。 2.8 发挥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的作用 让其参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 造价监理,可以大大地减少项目进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 题,而信息的公开、透明,项目运作监管工作的连贯、统 一必然会减少交易费用的发生,提高市场效率。 3 结束语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也要求造价工程师 全面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 工文件,以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抓住计量支付这个 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支付申请,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 控制和支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 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整理分析各 种造价资料等。显然,没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技术 功底是难以胜任上述工作的。
参考文献:(略)
二是有些承包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大量的变更、签证资 料,任意扩大工程量,无中生有,量实不符,一些隐蔽工 程或前期拆迁、临建项目更是无据可查,加大了控制造价 的难度:三是少数承包商钻设计和施工合同的空子,在材 料、设备的选择上做文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得工 程在施工阶段成为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 (2)建设工程后期。建设工程后期,主要是指工程竣 工验收、结算审查阶段,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 卡。工程结算书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甲乙双方经济利益的 现实体现。结算审查人员以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或标底 为依据,综合考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情况,是在前面 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全过程投资控制及造价监理制 度的不健全,结算审查人员对一些隐蔽和已经无法取证的 工程发生情况不十分清楚,加上少数审查人员或中介机构 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相应的约束、监管制度不 到位,个别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偏差。 2 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确立投资控制决策 高度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的 研究论证,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建设地区,合理选择经济 适用的工艺设备,尤其重视对项目的经济评价。多年来, 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 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 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 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建设了大量效益不好的 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控制 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 阶段,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 2.2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对建设项目投资控 制有决定性的影响,要进行设计竞选和工程设计招标方式 来获得优秀的设计方案和优秀工程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方 案;推广标准化设计;推行限额设计,实行设计监理,建 立限额设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 2.3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招标管理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严格按《招投标法》操作,规范 招投标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确定标 底,做好工程承发包合同的签署工作,尽量少指定分包项 目,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减少费用变更。 2.4 加强合同管理
(上接第66页)
[3] 朱慧涛,饶
文化,2009,9. 圆.电子政务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分析[J].电
务,2008,1. [7] 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学习论坛,2009,8. [8] 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六)[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 01/16/content_2467734.htm. [9] 顾平安.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J].理论学 刊,2008,10.
子政务,2006,(5). [4] 佟 德 志 .电 子 政 务 与 政 府 管 理 的 综 合 创 新 [J].电 子 政 务,2006,(8). [5] 何 振,唐荣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J].电子 政务,2006,(9). [6] 程 万 亮 . 面 向 公 共 服 务 的 电 子 政 务 研 究 进 展 [J].电 子 政
54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文章中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一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够突破和解决教学的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一些动感连续的画面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学生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长征》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陷落,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10月上旬,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我们还通过网络上的音、视屏观看那真切的红军在长征路途中爬雪山,过草地,那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通过在战争时期对长征的了解与我们现在美好生活

的对照,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同时,学生能够在收集、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沿线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一技术给我们教学到底带了多来的收益,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 一、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知识获得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平台,从而使学习由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出示几个网址)

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传播媒体也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向多媒体转化。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了支持。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还直观演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以及直观演示了利用各种工具绘制圆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传统的纸质教材由于受篇幅、编写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知识的容量和对最新知识的及时更新,所以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搜索相关的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例如,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㈠优势 在《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都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我在想其他老师学习的同时亲身体验到它与其它传统媒体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信息刺激学生各项感官,使之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地震》一课时,先播放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路面升降成台阶,树木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时让学生分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说说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让他们了解有关地震的一些情况,进一步启发提问: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在强烈想知道答案的同时,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教学中,学生情绪激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根竹片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体验这一自然现象。学生从多媒体教学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奥妙和乐趣。 3、使用多媒体,完善实验教学 理化的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但有一部分的内容,以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还不容易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休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在演示实验中,我们班容量很大,教室岩石试验后排同学看不清楚,如改为实物投影操作,学生能更详细地观察到全过程,使教学更方便、清晰、直观,降低了教学难度。 4、演示变化过程,突破时空局限 比如教学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虽然可以做实验,但在课堂上要把长达数月的生长过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几乎不可能。而利用多媒体则能很好的在几分钟内完成。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学科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决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盲目应用;而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题建议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 题意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

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问题及建议: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知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技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情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并从中总结出自己使用过的工具有哪些 课堂准备: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中体现)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1以游戏引课 游戏规则:请4位同学上讲台站成一横排,第一位学生面对教师,其他三位同学背对教师,先请第一位同学看教师手里的一张纸条上的内容,

然后请第二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一位同学将刚才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达(不能有声音)给第二位同学,时间20秒,然后再请第三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二位同学把刚才自己理解的意思用动作表达给第三位同学,以此方法到最后。然后先让第四位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请第三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再请第二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最后请第一们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纸条上的内容。 师:为什么一样的信息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学生回答(表达错误、信息传送的方式有限、表达信息不明确等等)教师鼓励、表扬并小结 活动2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有4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你要跟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会用什么方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播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传递信息的方法,可是在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没有这些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具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 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 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 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 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

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 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 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 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张新杰 摘要:在近、现代历史上,信息技术的每一项进步,都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是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对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其技术发展极快的特点,使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手段或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变得可能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象人们想像的那么乐观,这是因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新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学生;老师;学习兴趣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重点和立足点是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教育技术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教具或者实物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它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大课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先板书后讲解的低效程序。除此之外,适时利用信息技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次的实验,同时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二、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用在什么地方,想达到什么目的。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信息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淡化重点、难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制作课件时,必须以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依托,

重、难点要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选取的资料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并且学有所获。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也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充实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目的。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重视如何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多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以便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上的优势。 三、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能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中必须的,其中既有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固定的部分,又有上课过程中针对即时问题、即时情况进行解决的情况。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模式,一般都是一行一行的出现,思维上的跳跃较大。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这几天我看了《教育技术应用(小学)1-1--“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视频讲座,讲座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学校的张老师能够自字处理软件备课,用演示文稿软件辅助教学,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成绩、能够上网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并在网上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张老师认为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但随着新课程的推动,张老师感到了困惑????····· 张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张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完成个人计划,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教师发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界定信息技术应用型,张老师忽略了关键的一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在协作中去探索,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面临的挑战:既要按照新课标完成规定的内容,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我觉得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1. 教学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手脚和思维! 3. 有学生单方面的进步到多方面的进步。 4. 多媒体信息展示,交流。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主动的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 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实施方案后实行课例分析,即时实行教学反思,评价!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即时实行调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使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不过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把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水平的使用和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理解,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花》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相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增大训练力度。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动了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2.2以说促写,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水平。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狗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很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个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潍坊市电教馆刘德超 (2004年4 月讲稿)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三、学科网络课程的编制与应用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 结论: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 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 教学中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合理有效辅助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我在学校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发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所以还需从最简单的入门,最主要是教师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师问电脑好学吗?我的回答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