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 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得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得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得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得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得升值;只就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得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就是出

现了罕见得连续四日“跌停”2009=6、8967~8月份6、8364~12月份6、8282 2010年今天就是6、8262

最新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1952—2019年)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阅说明: 1.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阅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考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作文除外)。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不舍昼夜 2.千树万树梨花开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 (1)C (2)评分要求: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评分等级可分为三等:书写具备三个条件,可为一等(1分);书写不足三个条件,可为二等(0.5分);书写出现错误,不得分。 (3)A (4)B 6.(1)①shù②jī(共1分,每空0.5分) (2)D (3)B 7. (1)不足:①画线词语意思相近;②词语堆砌、累赘;③意思重复;④不够简明。(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改正:①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未来。

②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比璀璨的未来。③画线部分保留其中一个。④将“无限绚烂的”删除。⑤将“无比璀璨的”删除。(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8-12题(10分) 8.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 9.(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 10. (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2)蔚然深秀(1分) 11.示例: 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历史数据 2011

开始时间2011-07-15 结束时间2011-10-15 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时间美元636.15 631.05 638.7 637.62 637.62 2011.10.15 00:00:04 美元636.15 631.05 638.7 637.62 637.62 2011.10.14 17:47:19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7.37 637.37 2011.10.14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7.37 637.37 2011.10.13 17:52:01 美元634.55 629.46 637.09 635.98 635.98 2011.10.13 00:00:05 美元634.55 629.46 637.09 635.98 635.98 2011.10.12 17:48:01 美元635.1 630.01 637.65 634.83 634.83 2011.10.12 00:00:06 美元635.1 630.01 637.65 634.83 634.83 2011.10.11 17:38:46 美元633.45 628.37 635.99 635.86 635.86 2011.10.11 00:00:01 美元633.45 628.37 635.99 635.86 635.86 2011.10.10 16:41:15 美元636.3 631.2 638.85 635.49 635.49 2011.10.10 00:00:02 美元636.3 631.2 638.85 635.49 635.49 2011.10.09 09:50:2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9 00:00:03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8 09:50:3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8 00:00:03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7 23:00:4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7 00:00:04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6 22:02:51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6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5 22:04:1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5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4 22:19:31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4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3 22:16:3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3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2 00:00:05

018-2019学年上期高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海淀八模 2019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历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950年~2007年11月27日的相关数据 第一组数据:(1950年~1952年) 195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7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5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8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第二组数据:(1953年~1979年) 195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90亿美元;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5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0亿美元;195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7亿美元;195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3亿美元;195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70亿美元;195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5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6亿美元;196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9亿美元;196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6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9亿美元;196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6亿美元;196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6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亿美元;196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5亿美元;196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46亿美元;196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83亿美元;196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7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197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37亿美元;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36亿美元;197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7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 亿美元;197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3亿美元;197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 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81亿美元;197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9.52亿美元;197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7亿美元;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40亿美元;197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49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第三组数据:(1980年~1994年) 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96亿美元;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7.08亿美元;198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 C.知府D.枢密副使 8.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0.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人民币历史汇率一览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2010-09-27 00:59:03来自: 豆芽(1) 转贴:人民币美元汇率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2019年整理】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应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为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发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页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茧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中国古代用官僚制度代替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管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5.削弱相劝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与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立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晚上“市”门紧闭 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阁 8.“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立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四川省2019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四川省2019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2. 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 铸刑 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 晋其亡乎!” 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了 A. “ 刑鼎” 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 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 贵贱无序” 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3.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 六条问事” 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 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 怒则任刑,喜则淫赏” 、“ 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 恃怙 荣势,请托所监” 、“ 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 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 目的在于()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5. 读下图“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 竹简出土于汉墓,汉代制作 B. 竹简内容是《论语》,春秋时期制作 C. 书写材料是竹简,肯定不是汉代制作 D. 字体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 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 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历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教学内容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汇 率

1950年~2007年11月27日的相关数据第一组数据:(1950年~1952年) 195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7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5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8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第二组数据:(1953年~1979年) 195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90亿美元;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5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0亿美元;195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7亿美元;195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3亿美元;195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70亿美元;195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5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5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6亿美元;196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9亿美元;196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6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9亿美元;196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6亿美元;196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6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亿美元;196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5亿美元;196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46亿美元;196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6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83亿美元;196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7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7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重庆市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4.(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