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系统介绍-1224

微网系统介绍-1224
微网系统介绍-1224

微网系统介绍

微网系统总体构成

该微网项目由营业大楼内配电室低压母线至户内用电末端的供电结构,利用太阳能、风力、冷热电联产等多种形式发电,采用智能优化配置与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应用先进的微网技术为营业厅内提供智能化、多样化的用电服务,体现出智能电网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模式。营业厅微网系统接线构成如下:

图1-1 微网系统接线图

如图所示,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和微网控制系统三大部分。分布式电源包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系统,用电负荷包括动力负荷,重要负荷和室内用电三类。微网控制系统能统一管理其内部所有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无缝切换至孤岛运行模式,在该模式下各分布电源不必退出运行而继续发电,保持对微网内负荷的稳定供电。

当微网并网运行时,若光伏与风电发电量大于微网内负荷,则将多余功率存储到储能系统中,若光伏与风电出力减小或者不出力时,则可释放储能单元的部

分电能。当微网孤岛运行时,通过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控制,可实现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网内负荷的实时平衡,从而保证微网稳定的孤岛运行。

为了保证微网在孤岛模式下的平稳运行,应根据内负荷的实际无功需求在微网内配置足够保护设备,以保证微网的孤岛状态下能保持电压的稳定。

光伏/风能与控制系统的接口

在微网中,要求光伏/风能逆变器能与微网控制系统进行快速的信息交互。在运行时,光伏/风能逆变器能够将目前的重要运行信息上送集中控制器,并能接收集中控制器的有功和无功调节命令并正确执行,以保证在孤岛运行时,集中控制器能够对所有的发电设备和负荷进行统一分析和调度,完成孤岛运行时微网内部的功率平衡。

储能系统

微网系统中储能的作用为削峰填谷,在分布式电源出力过剩时,对储能充电,在分布式电源出力不足时储能放电。综合比较各种储能类型在新能源分布式发电领域的应用特点,选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

储能充放电控制系统

控制方式分为有“就地控制”或“远方控制”。“就地控制”在柜体的操作面板上完成,“远方控制”通过上位机按照通讯规约下达控制指令来完成,其中“就地控制”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运行模式有“并网运行”模式和“离网运行”模式。其中“并网运行”模式分为并网充电状态、并网放电状态、待机状态、故障状态和紧急停机状态五种工作状态;“离网运行”模式有独立逆变状态、待机状态、故障状态和紧急停机状态四种工作状态。

并网运行模式:储能逆变器与电网相连,从电网吸收或向电网释放能量。

1)并网充电状态

并网充电状态是指系统的交流侧与电网交流母线连接,直流侧与蓄电池相连,且根据电池的荷电状态,通过外接交流母线吸收有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能根据电网需要提供动态无功。

2)并网放电状态

并网放电状态是指系统的直流侧与蓄电池相连,交流侧与电网交流母线连接,根据电网需要,按照主控给定的功率和功率因数,将蓄电池能量逆变送往外接交流母线的过程。并网放电控制策略有“蓄电池恒流放电”和“交流侧恒功率放电”两种,用户根据需要通过就地或远程设置进行选择。

离网运行模式:

储能逆变器与电网断开,独立与负载相连,为负载提供电能。

离网运行模式的正常工作模式为独立逆变状态,它是指储能逆变器外接的交流母线与电网断开,其作为恒压/恒频的交流电源外接入交流母线,根据负载需要以及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按照主控的指令独立为交流母线上接入的负载供电的状态。

微网监控系统

光伏逆变器、风力发电机、蓄电池逆变器均有相应的控制器实现就地控制;电力参数均使用智能电力表采集,利用RS485总线将实时数据上传至微网控制器;微网控制器一方面循环采集智能电表数据、逆变器数据、母线运行实时数据等,并实时将所采集数据利用以太网上传到微网控制中心,另一方面接收微网控制中心下发的以太网指令信息,根据以太网指令信息指挥所连接的接触器、断路器等执行单元进行响应动作;微网控制中心一方面接收所连接的各个微网控制器上传数据,整理数据,并根据微网控制策略进行逻辑判断,得到微网控制执行指令后,返回控制指令给相应微网控制器,另一方面,采用以太网接入微网后台服务平台,上传微网实时数据给微网后台服务平台。

微网后台服务平台为一台嵌入控制屏的主机兼操作员站,同时可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是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能全面监视整个微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分析微网的运行情况并获得整个微网优化,也能满足运行人员操作时直观、便捷、安全、可靠的需要,同时实现微网重要数据的实时存储。

微网运行方式

微网监控管理系统从微网集中控制层、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就地控制层二个层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微网集中控制层集中管理分布式电源和各类负荷,在微

网并网运行时负责实现微网价值的最大化并优化微网运行,在孤岛运行时调节分布电源出力和各类负荷的用电情况实现微网的稳态安全运行。下层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负责微网的暂态功率平衡和低频减载,实现微网暂态时的安全运行。

智能化系统说明

智能化系统(部分系统)说明 一、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专网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系统、智能专网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以及所有基于TCP/IP协议的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由终端(面板、模块、水晶头),网络线缆(五类线、六类线),网络配线架(24/48口数据配线架),理线架,接入交换机(24/48口接入交换机)以光模块通过光跳线跳接光纤配线架以光纤链路接入到区域汇聚交换机光模块口(24/48纯光口三级可网管汇聚型交换机,汇聚整个区域内所有接入交换机)再跳接到光纤配线架以光纤链路跳接到园区核心交换机以实现整个园区网络的物理链路。 在园区核心网络机房,为了实现整个网络的安全与数据通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我们必须对整个网络进行组网构建。我们每一台终端不论是PC、PAD、手机、还是计算机都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地址才能接入到互联网,进行网络访问,但是网络运营商只能给我们提供的地址只有一两个,那么我们只能运用路由器给我们所有的终端分配地址,因此我们的系统就需要一台核心路由去支撑业务,支撑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然接入外网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不能因为访问互联网而受到网络病毒的侵害,因此防火墙不能缺少。 现在社会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任何企事业单位不能缺失的部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我们的网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专网。计算机互联网主要负责所有无线终端、有线终端、办公终端以及游客终端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智能专网主要负责安全防范系统、入侵报警系统、BA系统、电力监控系统、自动计费系统、电梯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数字集群系统、票务系统、会议系统、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时钟系统、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及LED控制与信息发布系统。整个网络系统担负着我们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所有的核心设备都以一主一备一冗余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所有的设备缺一不可。共需要四台核心交换、四台核心路由、四台防火墙、四台负载均衡。 二、语音通信系统 语音通信系统的布线需求由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办公、会议及后勤区域语音通信采用用户自设程控交换机方案,本项目内部通信语音交换机初装容量暂按为200门配置; 语音通信交换机设于能源中心首层网络机房内。程控交换机通信效率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展商及内部工作人员的通信需求,同时面向未来、面向综合业务、面向多媒体应用,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扩展性。因此数字程控交换机应具有设备交换能力强、无阻塞、维护方便、软件功能丰富,能满足前台服务和后台管理多种业务的需要。本项目内部数据网络与运营商公网间数据接入可采用路由器方案,提供数据/语音集成、VPN 及多协议路由解决方案。 该系统由终端(语音面板、模块)、语音线缆(三类线或电话线)、语音配线架(110配线架)、大对数市话电缆(200对市话电缆)、语音配线柜(F02配线柜)、和控电话交换机组成,其中任何设备不可缺少。 三、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 系统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信源及控制管理设备位于消控中心内。采用分布式设计,音频输出单元与功放位于园区各单体建筑内就近连接其所对应的扬声器,以利于降低线损。网络型音频处理主机在数字广播系统中是控制与处理的核心设备,可实现实时的热备份功能,备份机和多台主工作机同时在网络上工作,备份机通过网络与多台主机之间进行相互通信,当发现备份机和某台主工作机彼此的端口出错或是失去联系时,备份机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相关资料汇总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相关资料 微电网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将光伏发电、风电、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储能设备等微电源装置并在一起,直接接在用户侧,构成规模较小的分散的独立系统。对于大电网来说,微电网可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高反应特点,它可以迅速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另外,对用户来说,由于微电网的分布特点,可以维持本地电压稳定、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通过利用余热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及提供不间断电源等,能够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在接入电网问题上,微电网的入网标准不针对各个具体而分散的微电源,只针对PcC(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微电网不仅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的问题,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并且为用户带来了其它多个方面的效益。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 1.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热电联产系统、风电、光伏等。其中,热电联产系统通过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或其他燃机在发电的同时提供热能,能量利用率超过 80%,在微电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同类型的电源通过整流器和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将不同频率的电能平滑地转换为相同频率的交流或直流电能。通过控制逆变器可以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输出,让分布式电源按指定的电压和频率(U/f 控制)或有功和无功(PQ控制)输出。这些基于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支撑着微电网系统的总体控制策略。分布式电源按可控性分为不可调度机组和可调度机组。风电、光伏的发电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属于不可调度机组,其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目前仍具有较大的预测误差。而燃料机组如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柴油机属于可调度机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需要预测风电、光伏的出力,并根据预测出力、燃料机组油耗、热电需求等制定可调度机组的调度计划。 2.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合微电网的储能技术主要有蓄电池、飞轮、超级电容。蓄电池具有电能容量大、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短等特点,在并网时起削峰填谷和能量调度的作用,在孤网时常作为中心存储单元,维护微电网的频率与电压稳定。飞轮具有较大的能量密度、较高的功率输出和无限的充放电次数,常用来平抑微电网中的瞬时功率波动。超级电容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低等特点,但相对于其他 2种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本。由于具有较低的惯性、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可以平抑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功率波动,维护系统的实时功率平衡,同时能在微电网并网与孤网状态切换时提供瞬时的功率支撑,维持系统稳定。储能系统一般通过逆变器接入微电网,采用U/f 控制和 PQ控制,接受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指令来决定工作方式和发电功率。储能系统的管理目标取决于微电网的工作方式。在并网模式下,其主要是确保分布式电源的稳定出力,容量充足时可以起削峰填谷和能量调度的辅助作用;在孤网模式下,储能系统主要是维护系统稳定,减少终端用户的电能波动。

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第三章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第一节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模型 根据B-ISDN宽带网络的原理、B-ISDN呼叫的概念、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控制相分离的特点,ITU-T提出了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1-5],即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模型,如图3-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是智能网的功能实体,本模型充分体现了呼叫与连接控制分离的概念。 图3-1显示了IN和B-ISDN中的主要物理实体、功能实体、以及它们之间信令关系。除本地交换机(LEX)外,每一个物理实体只用一个实例来表示。在该参考体系结构中,还显示了IN和B-ISDN的功能实体映射到物理实体的方案。功能实体之间接口或者采用宽带智能网应用协议(B-INAP),或者采用B-ISDN信令,而功能实体内的接口则采用内部软件接口。本模型中没有将智能网的概念模型中物理平面和功能平面分开讨论,而是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主要是为了描述方便。 LC:连接控制LCA:连接控制代理LEX:本地交换机 DC:终端控制DCA:终端控制代理TEX:传输交换机 EC:边控制CPE:用户前端设备 SNR:特殊网络资源B-IP:宽带智能外设 B-SCF:宽带业务控制功能B-SDF:宽带业务数据功能 B-SSF:宽带业务交换功能B-SRF:宽带特殊资源功能 图3-1 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

下面分三节分别对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中的B-ISDN功能实体、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分别加以介绍[7-18]。 第二节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 在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包括:连接控制(LC :Link Control,即承载连接控制)、终端控制(DC:enD Control)、边控制(EC:Edge Control)。与B-ISDN 的功能实体相对应的用户侧的功能实体为:连接控制(LC :Link Control)、终端控制(DC :enD Control)。DC位于终端接入侧,而EC则位于网络侧。终端控制和边控制一起合称为呼叫控制。下面对宽带智能网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分别进行介绍。 一、连接控制 连接控制实体的功能是控制相邻两个交换节点之间的宽带承载交换,它的各种操作是在EC和DC直接管理和控制下进行的。在终端设备中的连接控制代理(LCA)的作用是:给LC 发建立宽带承载连接的请求,或接收来自LC释放宽带承载连接的请求。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中允许LC直接与B-SSF交互作用,通过B-SSF触发IN业务,具体交互机制在B-BCSM[6]规范中有详细的描述,参考第四章,在此不作进一步的介绍。 二、终端控制 终端控制实体位于发端和收端宽带交换机中,负责建立和释放呼叫过程中的端到端呼叫连接,同时,控制和管理终端设备接入侧的LC实体。该实体只管理源/目的交换机到终端设备的接口及交互操作。位于终端设备中的DCA负责接收来自DC实体的请求,或向DC实体发送请求。在该模型中,DC主要负责完成在IN CS1和CS2中的CCF完成的功能,即将IN业务请求经B-SSF传递给B-SCF。尽管B-SSF可以直接与LC交互作用,但它们之间的任何操作都要通知DC。值得注意的是:承载连接是从属于某一B-ISDN呼叫的,所以,B-SSF 不能建立独立于任何B-ISDN呼叫的LC连接。 三、边控制 边控制实体是位于源或目的宽带交换机中的功能实体,负责端到端的呼叫连接的建立和控制,侧重于源交换机到目的交换机之间的呼叫连接的建立、控制和管理;同时控制和管理网络侧的LC实体。EC能执行预视(look-ahead)过程,以便能检测到终端交换机和用户的状态。值得说明的是:预视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是由B-SCF完成的。 同DC一样,EC也能与B-SSF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B-SSF上报智能业务请求。 第三节体系结构中IN的功能实体 IN与B-ISDN综合体系结构是在IN CS1和CS2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因此,该体系结构中的功能实体沿用了目前IN的功能实体的基本功能。为了适应宽带环境,下面着重研究IN 与B-ISDN综合对目前IN中的功能实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介绍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 简介 工业4.0 技术解决方案

在工业4.0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快捷、稳定地生产,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系统需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系统 目前的问题是:厂商无法对生产设备的状态、设备的利用状况、生产的数量统计以及生产数据的信息等情况做到实时监控;无法优化生产节拍,不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联动操作。这种问题的根源是生产设备和网络检测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会严重降低厂商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生产设备(物)和网络检测(网)有效地联系起来,因此,智慧工厂管理系统诞生。 系统功能:系统能够做什么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合设备故障监测,设备生产数量查看,报表生成及打印,下放生产计划,故障单查看及打印等众多强大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画编排与生产进度的网络平台,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原理是什么 如上图所示,系统由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与现场设备进行交互(目前系统支持市面上主流的各种型号的PLC、数字制式的传感器、模拟制式的传感器、具有数据输出功能的各型设备、RS23/485、Modbus、USB、TCP/IP/UDP网口通信等),通过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采集设备发出的信号数据。获取当前设备的最新状态、故障说明、使用电流/电压大小、气体大小,温度大小,工位生产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多个关键数据。

智能网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 增值业务不仅要求由终端和交换设备完成,而且还需要智能设备和其他设备参与完 成 A. 正确 B. 错误 2. 3. CSE意思是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由SCF ,SDF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4. 5. CSE意思是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由SCF ,SDF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6. 7. SDF的组织结构对业务质量没什么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8. 9. IN的基本呼叫处理功能与非IN的基本呼叫处理功能相同。 A. 正确 B. 错误 10.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IN CS-1中定义的物理实体主要有实体。 A.SSP,SCP,STP, B.SSP,SCP, IP,SCE C.SSP,SCP,STP,SMS,IP,SCE 2. 3.移动数据业务的“孤岛”现象是指: A.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平行架构,每套系统独立地进行业务部署,单独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B.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垂直架构,每套系统综合地进行业务部署,统一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C.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垂直架构,每套系统独立地进行业务部署,单独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4. 5.IN CS-2新提出种电信业务和种业务属性。 A.25 38 B.16 64 C.18 48 6. 7.IN CS-1中SDF与SCF接口协议采用 . A.X.500 B.Q.1220 C.Q.1228 8. 9. 业务生成环境功能 A. 只在智能业务需生成或修改时使用 B. 只在智能业务需生成时使用 C. 只在智能业务需修改时使用 10.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 CAMEL意思是移动网络增强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 A. 正确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1微电网的典型结构 图1 微电网结构图 图1为微电网的结构图[1][2],它通过隔离变压器、静态开关和大电网相连接。微电网中绝大部分的微电源都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载相连接,使其控制灵活。微电网内部有三条馈线,其中馈线A和B上连接有敏感负荷和一般负荷,根据用电负荷的不同需求情况,微电源安装在馈线上的不同位置,而没有集中安装在公共馈线处,这种接入形式可以减少线路损耗和提供馈线末端电压支撑。馈线C上接入一般负荷,没有安装专门的微电源,而直接由电网供电。每个微电源出口处都配有断路器,同时具备功率和电压控制器,在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下,调整各自功率输出以调节馈线潮流。当监测到大电网出现电压扰动等电能质量问题或供 动作,微电网转入孤岛运行模式,以保证微电网内重要敏电中断时,隔离开关S 1 感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同时各微电源在能量管理系统的的控制下,调整功率输出,保证微电网正常运行。对于馈线A、B、C上的一般负荷,系统则会根据微电网功率平衡的需求,将其切除。 2负荷分类、要求及接入设备功能 2.1负荷分类与要求 根据负荷对电力需求的特性可将负荷分为基本两大类[3]: 敏感负荷:对这一级负荷断电,将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将生产废品,使生产秩序 长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紊乱等。这是这是敏感负荷中的重要负荷。由于供电中断会造成大量减产、人民生活会受到较大影响的用户负荷,这是敏感负荷中的比较重要的负荷。一般负荷(非敏感负荷):敏感负荷以外的属于一般负荷。

可视为一个可控的负荷参与微电网的能量调度,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孤网模式时)可中断其供电,以此确保敏感负荷的正常供电。 要求:敏感负荷。保证不间断供电以及较高的供电质量。并由独立电源供电。 非敏感负荷对供电方式无特殊要求。 2.2负荷接入设备功能 (1)负荷通断控制 在正常情况下,敏感负荷与一般负荷均应正常供电,当微电网系统因事故出现功率缺额或运行在孤岛模式,应采取切断一般负荷,确保敏感负荷的正常供电。 (2)负荷保护 具有自动跳闸和电动合闸功能,可切断故障电流,发挥保护作用。 (3)微电网功率平衡控制-自动低频减载[4] 当微电网系统因事故出现功率缺额时,其频率将随之急剧下降,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的任务是迅速断开相应数量的一般负荷,使系统频率在不低于某一允许值的情况下,达到有功功率的平衡,以确保微电网系统安全运行。 (4)负荷监测 提供微电网线路负荷的实时数据包括负荷功率,线路电流情况。对所有线路进行监控,对大负荷及超负荷提供预警和报警信号。 3微电源分类、特点、工作方式及接入设备功能 3.1微电源分类与特点[5] 光伏电池无废气排放、无化石燃料消耗,采用与建筑物集成在一起的模块可联合生产低温热能为房间供暖。但输出的功率由光能决定,因此是断续的,不能与负荷完全匹配,因此常常需要蓄电池或其他辅助系统。一般光伏电池发电模块拥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电池板监测和保护功能、逆变并网等功能,以保

基于新能源的多电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微网应用

内容提要 ●光伏发电的应用历程和方向 ●光伏发电的特点和应用难点 ●智能微网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XW多电源管理系统在智能微网中的集成应用

光伏发电应用历程光伏发电应用历程((Roadmap of PV Application )

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Distributed Generation ) 对于电网对于电网::不可控单元

办公楼日耗电曲线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曲线的对比 ●Solar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electricity demand of an office building match perfectly ●Source: Winfreid Hoffmann, RWE-Schott Solar

光伏发电是“黄金电力” ?光伏发电是“黄金电力”?配电侧并网的光伏发电处在负荷中心配电侧并网的光伏发电处在负荷中心,,可以起到消峰消峰((Peak Shaving )的作用,是“黄金电力”; ?在配电网接入不超过15-20%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发电系统,,不需要对电网进行任何改造改造,,也不存在电力送出也不存在电力送出((逆流逆流))和电网能力的问题和电网能力的问题,,对于电网公司仅仅是负荷管理仅是负荷管理;; ?配电侧并网的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明显配电侧并网的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明显,,“自发自用”(Net Metering )运行方式相当于电力公司以销售电价购买光伏电量运行方式相当于电力公司以销售电价购买光伏电量,,其价值0.5-1.2元/kWh; ?应当优先发展配电侧并网的或与建筑结合的应当优先发展配电侧并网的或与建筑结合的,,处于负荷中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的固有特点和应用难点“不连续不连续、、不稳定和不可调度”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1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状况 1.1 美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应用 1.1.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及虚拟经济不断深化,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日益衰退,“去工业化”趋势明显。因发展中国家占据廉价劳动力,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所以部分美国企业将工厂外迁,同时美国加大对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也降低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制造业的萎缩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净进口规模不断增加,贸易逆差由1980年的190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08年的6983亿美元。不仅美国低端产品在丧失出口竞争力,高端产品的领先优势也开始动摇,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出口份额所占权重由20世纪末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停滞。2009年,金融危

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萎缩2.6%,创下1947年以来的新低。失业率方面,2009年失业率高达9.3%,远高于1990~2008年的平均失业率。此后,在美国政府一系列救助政策的强力干预下,经济下滑势头得以缓解,但失业率一直在8.5%~10%徘徊。 面对由虚拟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的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美国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年末,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经济复活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措施。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不仅是为了尽快摆脱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次领导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保持对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强大领导力,为经济的繁荣和持久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发展历程与支持政策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理念,也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制造业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AMT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研究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满足美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国家科

智能物流系统方案简介

一、 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北斗(或GPS )定位技术和Zigbee 区域定位技术相结合的先进的物流货运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运载车辆的管理难度,随时受控车辆信息。 通过随车部署的北斗(或GPS )定位终端设备监测车辆是否运行在规定线路上及其实时的具体位置,通过GPRS (或SMS )功能实时上报车辆位置信息及其状态信息以及被监测的托盘状态信息到运营中心,以达到监测车辆及随车托盘在各个城市及不同城市之间运行的整个过程。无论被监测托盘车辆在什么地方,运营中心的监控界面都可以实时显示其所在的具体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每个车辆随车安装一台北斗(或GPS )定位终端设备,该设备的功能有三个,一、定位车辆的实时位置;二、接收网关设备监测到的托盘的状态信息;三、发送车辆及装载托盘的实时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系统布设时根据每个车辆装载的托盘的具体规格,会在每个托盘上部署不同数量或规格的有源标签,在每个车辆驾驶室内安装定位网关设备,以达到将随车托盘定位到车辆的网关设备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内。网关设备实时读取为每个托盘配置的不同ZigBee 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信息。网关设备与定位终端设备连接,将随车托盘的状态信息通过GPRS (或SMS )网络传回计算机监控中心,实现对车辆随车装载托盘的实时监测。 智能物流系统方案简介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批试点工程部署在北京、郑州、广州三个城市及城市之间路段。三个城市之间车辆对开,车辆总共需要300辆,托盘箱周转周期设定10天,托盘箱共需要25200个。 二、系统特点 实时北斗(或GPS)定位追踪:实现运输车辆24小时实时北斗(或GPS)定位、车辆位置追踪,通过运营中心的系统平台监测到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 针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自营分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的大型物流管理系统,在传统的进销存基础上,更加注重货物的仓储和运输的过程实时状态监控、管理、费用结算和成本控制、形成更加全面的分销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 ?全互联网化,实现采购部、销售部、仓储物流部和财务部的协同处理、实时查询。 ?实现货物物流过程的全程监控 ?支持运输计划、调车、发运、跟踪、签收和考核多节点信息贯穿始终。 ?支持跨区域多库房数据集中管理。 ?可选移动PDA设备,支持发运、签收环节的数据实时上传服务器。 ?多种GPS接口完成到场、到达和过程的自动监控和差错对证。 ?可与物流系统接口,实现货物配送状态的自动跟踪。 ?提供正规短信平台,自动发出订单和货物变动通知。 系统优势: 1. 区别于传统进销存增加物流管理

智能网综合作业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 (错误)智能网是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构成网络的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2. 3. (错误)DP位于PIC之间,与一个特定PIC有关,可以在DP点挂起,等待IN业务逻辑指令;DP后 的呼叫处理过程可以由SCF的指令决定 A. 正确 B. 错误 4. 5. 异构网间互联提供IN与非IN之间的交互,非IN可以是专用网,终端,PABX等. A. 正确 B. 错误 6. 7. CSE意思是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由SCF ,SDF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8. 9. 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是用有限状态机描述建立/维持呼叫的动作 A. 正确 B. 错误 10. 11.移动网发展的长远目标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移动智能网 A. 正确 B. 错误 12. 13.N0.7信令的分层结构和OSI的七层结构是相同的。 A. 正确 B. 错误 14. 15. (错误)Add-on型会议电视和Meet-me型会议电视是多媒体电视会议业务的两种实现 方案。 A. 正确 B. 错误

16. 17. WINA增加了3个功能实体,其中有一个是无线接入控制RACF。 A. 正确 B. 错误 18. 19. 对移动终端短消息过程的支持是CAMEL4能力的扩展。 A. 正确 B. 错误 20.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 (错误)IN CS-2 A.仅支持A类业务. B.支持A和B类业务。 C.支持A类,B类和C类业务。 2. 3.(错误)‘申请计费’的操作是 A.SCF-SSF之间的操作。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介绍

.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简介技术解决方案4.0 工业 教育资料. .

在工业4.0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快捷、稳定地生产,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系统需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系统 目前的问题是:厂商无法对生产设备的状态、设备的利用状况、生产的数量统计以及生产数据的信息等情况做到实时监控;无法优化生产节拍,不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联动操作。这种问题的根源是生产设备和网络检测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会严重降低厂商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生产设备(物)和网络检测(网)有效地联系起来,因此,智慧工厂管理系统诞生。 系统功能:系统能够做什么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合设备故障监测,设备生产数量查看,报表生成及打印,下放生产计划,故障单查看及打印等众多强大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画编排与生产进度的网络平台,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教育资料. .

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原理是什么 (目如上图所示,系统由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与现场设备进行交互、数字制式的传感器、模拟PLC前系统支持市面上主流的各种型号的、ModbusRS23/485、制式的传感器、具有数据输出功能的各型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采集设网口通信等)TCP/IP/UDPUSB、备发出的信号数据。获取当前设备的最新状态、故障说明、使用电流电压大小、气体大小,温度大小,工位生产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多/ 个关键数据。 教育资料. .系统优势:和传统相比,系统的亮

智能网络概述

智能网络概述 智能网络能够减轻新的网络需求所带来的压力;智能交换机可以提供更多未经处理的带宽和连接。它们比标准的第2层交换机提供了更多的数 据流应用,不仅能够识别网络流量设备,而且能够识别用户和应用。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智能”的原因,---因为它能够转发数据,能够在任何时间对网络上几百万数据包进行更深理解后提供应用服务。 智能网络概述 不断高涨的网络需求 网络流量的不断增长,新应用的大量涌现以及数据与话音的合并——这些只是IT 经理人在移植、修缮和扩展网络过程中面临的一部分挑战。因而,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业务模式阻碍关键应用,安全可能会出现漏洞,使网络暴露在内部和外部的威胁之下。 智能功能 brainpower 智能交换并不仅仅指速度和信息传输。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智能。智能交换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深入观察数据流从而对通过网络的业务流量有更全面的了解。 其它交换机根据附在单独数据包上的MAC 地址报头进行数据发送与服务应用。行业称之为第2层交换,因为交换机看不到七层OSI 模式(网络系统设计中的标准框架)中第二层以上的层。Cisco Catalyst 智能交换机不但能识别所涉及的设备,还能识别单个用户以及应用。除了第2层信息之外,Cisco Catalyst 系列交换机还使用第3层IP 信息以及第4层端口信息,以决定业务传输与发送。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交换机甚至能利用第5层至第7层的信息以更详细地了解应用的使用情况。

这就是交换机智能化的原因——能够在任何给定时刻, 根据对网络中数以百万计的数据包流进行更深入了解,进行数据发送与服务应用。 智能网络功能 Cisco Catalyst 交换机提供高可用性,(您可以保持网络资源连续24小时的有效性)、先进的服务质量(QoS)功能 (您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划分业务的优先级)和增强的安全性( 用于保护您的网络免于遭受无数内部与外部风险)。 高可用性 Cisco Catalyst 系列交换机可提供从核心到边缘的最高可用性和恢复能力(弹性)。它们提高了网络运行时间与员工的效率——可通过各种功能的独特组合得到实现,其中包括高性能的IP 路由选择、第2层与第3层负载平衡、带宽聚合技术、由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 )嗅探与协议独立组播(PIM )实现的组播管理以及思科生成树协议增强功能。生成树协议增强功能包括IEEE 802.1s 标准的快速生成树(IEEE 802.1w )以及每VLAN 快速生成树(PVRTS )等,可以在一秒内快速重新收敛。 服务质量 QoS 按其需要管理网络流量。对时间较为敏感的应用(例如话音、视频以及实时交易)具有高优先级。通过Cisco Catalyst 系列交换机,QoS 可以扩展至网络边缘,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上游与下游的拥塞。思科QoS 功能内置在硬件中,而且通过线速硬件运行,支持每用户策略,而不会影响网络性能。 QoS 越来越重要——但各家公司同时需要降低运营成本、管理带宽或者部署应用至桌面(例如IP 话音(VoIP ))。Cisco Catalyst 系列交换机可以通过Cisco AutoQoS 来提供这些先进的QoS 功能,简化网络管理,降低OPEX 以及总投资成本(TCO )。这样,QoS 的部署就更经济、更快速、更安全。 增强的安全性 随着服务与设备的添加,网络对安全性(尤其是内部安全性)的需要也开始增加。研究显示,心怀不满的员工对网络资源的危险性增加了,即使是可信赖的人,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某种计算机病毒传播至公司的其它部门。安全措施必须到位——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进入网络,从而限制对网络敏感区域的访问,并防止数据与话音业务传输至错误的PC 或者IP 电话。 Cisco Catalyst 系列交换机提高了内部与外部的安全性,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 ? 鉴权 ——该用户是否具有网络访问权限? ? 授权 ——允许该用户做什么? ? 记账 ——还有谁在使用网络?他们在做什么?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未来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分布式能源生产管理技术和一体化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智能型微电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已经在加快进行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微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系统建设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数字仿真,因此建设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将至关重要。 1、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现状 在不改变现有配电网结构下,对了减小间歇性分布式发电系统给传统大电网带来的冲击,美国CERTS组织最先提出微电网概念。微电网是把规模较小的分散独立系统,如燃气轮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池、电力电子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与用户相连,大大减少了输电损耗和费用,保证了本地电压稳定和用电不间断,与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可以看作电网的可控单元,当大电网断电,也可以独立运行保证本地用户用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微电网系统实验室建设方面,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很多项目建设。最早CERTS组织2001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了系统容量为200KW,电压等级280V/480V的微电网系统。 在智能微电网平台建设领域,相对国外实验室或示范工程,我国的差距较为明显,一是规模非常有限,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网系统主要能供应两栋教学楼;二是缺乏实际应用,缺失针对某地区用户的实际运用。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在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我国正在逐步弥补与国外在微电网规模和应用上的差距。 2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初的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暴露了我国现有网架结构在供电可靠性上的缺陷,微电网以其灵活的接入方式,能够保证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可以作为现有骨干电网的必要补充,反观微电网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的近15年里,我国在该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需要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如电能质量问题、储能容量优化问题等。 随着新的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国内智能型微电网建设逐步开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随智能电网的建设,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2015年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的机制。 因此,建立智能型微电网系统实验平台是微电网技术入科研和新能源发电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3、微电网试验平台建设 北京群菱专注于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设,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设备检测、功能验证,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大型智能微电网储能项目技术方案电池及管理系统部分

国外某大型智能微电网项目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方案(25.5MWh储能) 深圳蓝锂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一月

一、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概要 众所周知,在储能项目中,电池管理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串联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在一般应用中,串联电池组的寿命不到单体电池寿命的一半。本项目串联数量高达425串,其中任意一个电池损坏将影响整组电池输出容量,同时将同组其他电池带坏。电池的不均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均衡性也会导致成组电池特性变差。以上现象出现后,都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组串联电池实际循环寿命的大大下降。 本方案的设计主要技术特点: 1)监测到系统中每一节电池的电压、电流、SOC、SOH及温度,并通过系统软 件自动找出落后电池与故障电池,在单体电池小于同组电池平均值的90%(可设置)时,给出维护建议,小于80%时,给出更换建议。 2)选用最优质品牌电池供应商,降低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 3)提供一定的均衡电流,降低浮充阶段由于电池一致性导致的不均衡充电。 4)全自动化管理模式,通过一套系统、一个屏幕管理所有8500只电池,故障 及落后电池自动检出,大大降低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 5)每组电池设置中控模块,提供7吋显示屏显示电池状况及故障位置,为电池 组脱离母线后的维修维护提供方便。 6)支持远程监控 系统分为3级架构: ●BMU单元 负责电池模组(16个电池)的检测与均衡 ●中控模块 负责电池组(16x26+9=425只电池)27个BMU单元的数据收集、 整理、计算、控 制,负责与PCS和总控台交换数据及控制命令。 ●总控台 由一台服务器及交换机和系统软件组成,负责收集20个中控模块 (8500只电池) 的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处理结果,形成警告、报警、维护等命令。 负责与上级系统 交换数据,提供远程监控模式。

智能网技术

第五章智能网 5. 1 智能网概述 智能网(IN)是在通信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由于在原有通信网络中采用智能网技术可向用户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移动新业务,具有很大市场需求,因此,智能网已逐步成为现代通信提供新业务的首选解决方案。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包括PSTN、ISDN、PLMN、Internet等,智能化是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5.1.1 智能网的总体结构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智能网的总体结构如图5-1所示。 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呼叫处理功能接收用户呼叫;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并向SCP报告,接收SCP发来的控制命令。SSP一般以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升级软件,增加必要的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SP一般内置IP,SSP通常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还可以含有一些可选功能,如专用资源功能(SR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等。 业务控制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主要功能是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它根据SSP送来的呼叫事件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SCP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要求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双备份配置。若数据库作为独立节点设置,则称为业务数据点(SDP)。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CP一般内置SDP,一个SCP 含有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信令转接点(STP)实际上是NO.7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在智能网中,STP双备份配置,用于沟通SSP与SCP之间的信令联系,其功能是转接NO.7信令。

分布式智能微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姜兴华

分布式智能微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姜兴华 发表时间:2017-03-10T10:28:24.0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作者:姜兴华 [导读] 含分布式发电的微网系统可以实现灵活调度,能起到削峰调谷的作用,与主网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疆新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26) 摘要:在配网侧,新能源以分散方式、小容量的分布式发电单元接入电网,通过智能微电网实现就地消纳。含分布式发电的微网系统可以实现灵活调度,能起到削峰调谷的作用,与主网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分布式;智能微网;技术现状;关键技术 引言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网运行控制是智能电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分布式发电类型多样、运行特性差异大、实时波动明显,使得含多种分布式发电单元、负荷和储能元件的微网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大大增加,带来系统运行和控制方面的诸多技术难题。因此,深入了解分布式发电特性和微网内部各单元的关系,研究微网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有效控制方法,是实现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网稳定运行和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分布式智能微网技术现状 1、人工智能技术 近年来,针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网运行控制和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智能体技术、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控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并网运行方式下,微网中各DGs的运行既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又必须与主网有良好的协调控制,具有突出的多智能体系统应用特点,MAS在微网系统中应用包括:并网系统的自律分散电压质量控制;并网系统中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负荷切除等新的保护方案;并网系统中供电恢复方案,一般以恢复负荷最多、开关操作数最少为目标;并网系统的智能控制,通过定义多类智能体,实现各DGs、负荷、储能单元的控制与保护。 人工神经网络在分布式发电和微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DGs的最大功率跟踪;分布式发电故障的智能诊断系统;DGs的短期功率预测,减小DGs非线性和随机性对系统的影响,提高并网系统稳定性;通过接收市场信息和负荷预测信息评估经济效益,优化发电机的发电量控制;形成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自动实时优化各DGs的调度量,使并网系统总的能耗最小化。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还需要对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样本变量的选取等进一步深入探讨,并根据需要有机结合模糊理论等其他方法,以提高控制性能。 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遗传算法在多目标最优规划,联合分布式发电系统中DG机组组合的优化配置和控制策略、含DG的配电网络重构方法、含DG配电系统的经济调度、配电网无功优化、最大功率跟踪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但如何确定最优的交叉和变异算子和相应参数,并结合其他智能算法如模拟退火、最优潮流等方法来应用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模糊逻辑在接口逆变器控制、DG最优布置、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用户负荷需求预测的模糊性来实现微网系统的长期操作优化、对风电机组变浆距智能控制以及风电功率短期负荷预测等方面都有研究。 2、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种类多,且结构和运行特性各不相同,实现含分布式发电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重要前提是对系统对象进行合理建模。如风电场的发电可靠性模型,燃料电池、微型燃汽轮机、光伏电池、风电等DGs的特性分析和动态模型构建。 当不同发电形式和控制条件的DGs并入配电网时,系统的暂态稳定将受到影响。如同步机和异步机对配电网的暂态稳定影响具有差异,前者会降低配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当发生电压频率不可控换流故障时,孤岛模式能减少大电网同步机的超速转动,但可能导致部分节点电压的偏低。DGs接入功率、网络及发电机的运行状况变化,对应的控制器也会改变;DGs的暂态稳定性也会影响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小转动惯量也潜在地影响大系统稳定性,如小干扰稳定等,所以提高发电机的可靠性和合理的控制策略是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正常情况下,通过控制三相逆变器DGs的输出无功,可发挥静止无功补偿作用。定电压控制更能抑制电压波动,而无功控制则使并网运行快速稳定。 3、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控制 当大量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以微网形式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网将从单一电能分配模式转变为含电能传输、电能收集、电能存储和电能分配于一体的新型电力交换系统。微网稳定运行控制的重要前提就是进行优化规划,综合考虑系统的潮流、节点电压、短路电流、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布式电源的选型和配置优化。包括DGs安装位置、准入功率、电网参数等对配电网过电压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还需考虑DGs的不确定性、馈线容量、电压水平和三相短路电流的限值 微网规划设计的综合优化问题也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如以降低节点有功损耗为目标,并使电压维持在特定范围内,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定容仿真和优化配置。考虑DGs、无功源和网络重构问题的组合优化,分析了DGs最大容量、常数输出或可控输出方式,以及不同控制变量等影响,基于禁忌搜索法研究了DGs的优化配置。 当微型电网与区域电网并网时,其内部DGs的启停,直接导致区域电网负荷的变化,因此可以将DGs作为虚拟负荷。同样,负荷的增减也可等效于虚拟发电的增减。随着未来电力市场的深入发展,负荷相当于潜在功率产品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微网管理者除了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外,还可通过改变运行方式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响应需求侧竞价要求,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在市场化电力市场环境下,微网管理者可按电力用量期望价格的需求曲线参与竞价,还可与其他发电商签订双边合同,竞价增、减负荷。 二、关键技术的应用 1、高效的电力计量技术 智能化电网需要电力调度机构(设备)了解得知用户的用电规律,从而在需求和供应更好地实现平衡。由智能电表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系统组成的高效电力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对诸如远程监测、分时电价和用户端管理等的更快和准确的系统响应。 分布式发电应用不同的能源进行发电,各种能源的成本、损耗等情况差别较大,一些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季节性、地域性差异较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电价方案,平衡投资与收益,使得DSMS用户、投资方、服务商等相关方都能接受,成为需要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