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与孝文化

孝感与孝文化
孝感与孝文化

孝感与孝文化

陈宇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历史地理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对生命及生命本源的尊重,并且将孝由此推开及至社会,形成“博爱”与“广敬”。湖北孝感以“孝”为名,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昔日孝子的嘉奖赞许,更是中华孝文化最直接的体现。立足于孝感,谈孝文化,孝在今天孝仍然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础。

关键词:孝感孝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思想认为“孝”是百行之首,孝梯是为人之本。《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①“孝”就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天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仁义。”②因此,“孝”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

孝悌观念既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美德,也是儒学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那么也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了。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梁漱溟先生亦认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③若不认识中国人的孝文化,那么便永远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已经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研究孝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众多关于孝的阐释和记载,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有余力,则以学文。”④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⑤

《大学》中写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⑥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①

①(清)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98页

②(战国)孟子. 四书五经·礼记·礼运[M]北京:中华书局,2009:346页

③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页

④张燕婴(译注). 论语·学而[M]北京:中华书局,2006:5页

⑤薛菁(主编). 孝经通鉴·外八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3页

⑥(战国)孟子.四书五经·大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9:47页

孝在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地位可见一斑。

湖北省孝感市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孝感市源自孝感县,而孝感县最初叫孝昌县。孝感历史源远流长。今孝感市境内各县市区,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周为楚、郧、贰、轸等诸侯国割据地,且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民国时期,分属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

孝感在晋以前一直都没有独立置县,据《舆地广记》:“孝感县本孝昌县,宋孝武帝置,属江夏郡。西魏置岳州及岳山郡,后周并废。又有环岳郡,隋开皇初废以县,属安州。唐武得四年置环州及环阳。八年州废,省环阳入孝昌来属。元和三年,省入云梦。咸中通复置。后唐改为孝感。”②

孝感的第一个县名为“孝昌”,南朝宋元嘉三年文帝长子刘助杀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皇位。刘骏为了巩固皇权,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并下令嘉奖有孝行的人,孝梯义顺,赐爵一级。随即,于孝建元年,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郧县南境置一新县,命名为“孝昌”,以褒扬此地孝行之昌盛,同时也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至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于同光二年改孝昌为“孝感”,意指孝亲之情感天动地,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这个名称的由来,充溢着孝感独具的孝文化的鲜明色彩。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名为“东风”县,但终究还是回到了历史给它铸造的文化定势。“孝感动苍穹,荆楚孝文化”。

中华孝文化是历史对孝感的馈赠。孝感历史上也出过许多有名的孝子。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

《二十四孝》中的“卖身葬父”便是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董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去。

古诗云: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③

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神话故事。从民间故事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的感情与想象的巨大作用以及人们对孝子的钟爱。

孝感地区传承的《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是一件优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关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既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优美艺术作品。它在孝感深深扎根,发育成熟。

董永本为山东千乘人,后来迁移至孝感安家落户,这不仅有史籍记载,还有孝感地区至今遗留的许多遗迹、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正是在孝感地区的崇尚孝

①陈桐生(译注). 曾子·子思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页

②(宋)欧阳忞李勇先、王小红(译注). 舆地广记·第二十七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82页

③薛菁(主编). 孝经·二十四孝·卖身葬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56页

道的民间文化生态中,董永的故事才发育成熟,既凸现孝道主题,又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并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样式的艺术创造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董永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汉代,至今已两千年左右。汉朝建立以后,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领域中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极力地推广和倡导,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孝,成为社会生活中各阶层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直到东汉乃至后代,其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象董永这样的孝子,是很自然的,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魏曹植在《灵芝篇》中也写了董永的故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①这是我国最早取材于董永故事的、有署名的文艺作品。可见,远在三国时期,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亦有董永的记载。此书已亡佚,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见于宋《太平御览》,引文如下:“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妇。’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妻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事君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②《太平御览》引文中的“前汉”二字,是否为当时编者不慎误增,也不无可能。刘向是西汉末年人,如果《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董永当是西汉人,再有人认为《孝子图》即使是后人伪托,但也是比较早的,亦有重要价值。

东晋文学家干宝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记》里。他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搜神传》里这样记载董永的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③

董永故事经过干宝的加工已比较完整丰满,其情节、人物,都有所发展,为后来的戏曲等文艺创作取材所本。

一些辞书和类书也大量地记载了董永其人。

①(三国)曹植.灵芝篇中华诗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64721458.html,/dq/MusicList.asp?Specialid=75852

②(宋)李昉.太平御览·卷411[M]北京:中华书局,1960:1899页

③马银琴、周广荣(译注). 搜神传·董永与织女[M]北京:中华书局,2009:23页

《中国人名大辞典》把董永列为我国历史名人载入。在“董永”条下载曰:“董永,后汉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父亡无益葬。乃从人贷钱一万,后无钱还。当以身做奴葬毕。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谐钱主,令织缣三百匹以偿。一月而毕,旋辞去。乃曰:‘我天之织女,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因名其地为孝感。”①此处增加了“奉父避兵”南迁之说。并且明确提出:“孝感因董永而得名”。

孝感整个地域内孝子倍出,有的宗族甚至把“行孝义恤贫穷”写进了族谱、列为族规,要求全族人实行。董永所受的礼遇也越来越高,明正德年间,孝感修建了董永墓,并题有《修董孝子墓碑记》。清道光年间,为董永立碑,上书:“汉孝子董永公之墓”。其遗址在今孝感市东四公里老屋乡董家湖畔。所谓“孝感八景”的“董墓春云”就在这里。

然而事实上,根据目前可查到的一些历史实证材料来看,随着人们口碑材料的世代传延,在传颂汉孝子董永“孝感动天”的同时,竟掩盖了一个被皇帝封赐的“汉孝子董黯”的故事,实为偏颇造成的遗憾。

一些史料显示,孝感地名与董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述:“以孝子董黯立名,后唐避讳改孝感,避庙讳也北宋属德安府。建炎中移治紫资寨。元至元十六年(1279)复还旧治。明洪武十年(1377)废,十三年(1380)复置。清雍正七年(1729)属汉阳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3年改设孝感市。”②

那么董黯又是何许人也?据《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往者孝子句章董黯,经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怨亲之辱,白日报仇,国内闻名,昭然光著。”③——这应该是关于董黯最先的文献记载了,但其透露的情节首要是“怨亲之辱,白日报仇”

《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董黯,后汉句章人。字叔达。仲舒六世孙。事母孝。比邻王寄,母以黯能孝讽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后母死,斩寄首以祭其母。自陈于官,和帝诏释其罪,且旌异行,召拜郎中,不就。”④董黯辞官后,远走他乡到底去了哪里呢?

在南宋学者王象之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提到了一个相关的线索。该志卷七十七载,孝感在南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一条中记载:“在府东一百三十里,旧唐志云:孝昌县,宋分安陆郡。唐武德四年,置环州,领孝昌、环阳二县。八年,环州废,以环阳、孝昌二县属安州。图经云:因孝子董黯立名也。西魏置岳州及岳山郡。开皇初废,以孝昌县属安州,后唐改孝感避庙讳也。”⑤这里所述的材料与《旧唐书·地理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句话《旧唐书》中未有记载。《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里也记述:“董城,在今湖北孝昌县北。《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董城,‘《旧经》云:志阳县城本名董城。因孝子董黯得名’。”

⑥切实的证明了董黯其人在孝感生活过。并且孝感曾为孝子董黯立碑,但其墓地

①方宝观、方毅. 中国人名大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1311页

②史为乐.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99页

③(晋)陈寿(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卷五十七·虞翻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785页

④方宝观、方毅. 中国人名大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1319页

⑤(南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七十七[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688页

⑥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508页

不可考。

由此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即孝感县名的来历与董永之间虽并没有十分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舆地纪胜》中引用的这一材料可证明,正因该志书提到了一姓董的孝子与此地名间有瓜葛,于是才有可能出现传说与史实间的混杂。故孝感县名源于董永传说大概是民间对董永故事之喜爱甚重而出现的对历史的附会,它正是民间传说在流播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时代、民族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是民俗文化历史性特征带来的必然结果。

“孝感”地名之所以与董永传说之间产生了如此密切地联系,它一方面体现了孝感人民对董永的挚爱至深,而在复杂风俗传说中,使董永传说与历史建制沿革产生了混杂,带上了鲜明的孝感地域的风采。另一方面,它还说明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董永传说在民俗文化中的存在形态与性质发生了历史性变异,它以其鲜明的时代色彩而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标志,这正标明了它的历史传承性轨迹。

《二十四孝》故事中还有两位著名的孝子来自孝感,分别是黄香和孟宗。

《二十四孝》中这样记载黄香的故事:“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辛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丧而异之。

古诗云:冬日温衾被,冬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①

黄香(18~106年)生平中,虽然疑点颇多,但有一点可肯定的是,他是汉代江夏郡安陆县人。《后汉书》记载:“黄香,字文疆,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②

《方舆胜览》里也对黄香有记载:“《通典》:‘安州,春秋郧子之国。’黄香,江夏安陆人。京师谓之‘天下无双,江夏黄童。’”③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西陵西阳轪候国。竟陵候国。有郧乡。章山,本内方。云杜沙羡郗下雉蔪春侯国。鄂平春侯国。安陆。”④杜预注曰:“杨《疏》,《通典》,

汉江夏郡故城在云梦县东南。《元和志》,故汉所理江夏郡,前书多言在安陆,今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据山川言之,此城南近夏水,遗址宽大,则前汉江夏郡所理也。考云梦本汉安陆县地。”“后汉江夏郡所置西陵。建安中,祖治沙羡县,吴治鲁山城,又治武昌。‘吴乃徙此’云者,犹言吴尝治此耳。”

汉代安陆为江夏郡属县,包括今天的安陆、云梦、应城三县以及汉川、孝感、黄陂等县之各一部分,安陆还发现黄香的墓碑,黄香墓亦在安陆。《后汉书》明确指出黄香江夏安陆人,可见黄香安陆人的身份是不可辩驳的。

①薛菁(主编). 孝经通鉴·二十四孝·扇枕温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2页

②(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7:766页

③(宋)祝穆施和金(点校). 方舆胜览·卷三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3:561页

④(南朝宋)范晔(唐)李贤等注. 后汉书·郡国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5:2372页

⑤(南朝宋)范晔(唐)李贤等注. 后汉书·郡国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5:2372

“二十四孝”之一,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孟宗亦是孝感人。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时从师南阳李肃读书,后官居吴国司空。出生不详,卒于建恒三年。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①

《辞源》中记载:“孟宗,三国吴江夏人。字恭武,本名宗,因避孙皓字讳,改名仁。少从南阳李肃学,以孝著称。为盐池司马时不避嫌疑,以母。后为吴令,因母丧,不顾禁令,弃官回家。官至司空。有‘泣竹生笋’的传说。见三国志吴录皓传司空孟仁卒‘注引’吴录及楚国先贤传。参见‘孝笋’、‘泣竹’。”②《三国志》四八吴嗣主传中有孟宗其人其事之记载:“‘吴录’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作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曰:‘少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舆气类接也。’其读书以夜不懈夙。师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将母在营,即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其母。母曰:‘但当勉之,何足泣也。’据亦稍知之除。为盐池司马,自能结网,手以捕鱼,作鮓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迁吴令时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物来以寄母,常不先食,即闻母亡,犯禁委官,语在权传。特为减死,复使为官,盖优之也。”③

《孝感县志》“孝子传”中也有孟宗记载:“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为作厚褥被或问故,母曰:‘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得舆之类接也。’其读书夙夜不懈,肃奇之,曰:‘卿宰相器也。’性至孝,母因病隆冬思笋,宗入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人以为至孝所致。为吴骠骑将军朱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其母。母曰:‘但当勉之,何泣也。’稍迁望江盐池司马,亲自结网捕鱼作鮓寄母。母还之曰:‘汝鱼官也,而遗其母能无嫌乎。’转吴令时皆不得将家之官,宗每获时物必以寄母,不忍先食,嘉禾六年制长吏在官不诶代而遽奔亲。丧者坐死,宗闻母丧不代而赴已自拘於理,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为之请吴大帝特减宗一等。永安五年自光禄勋至右御史大夫,宝鼎三年拜司空,建衡三年卒。”④

由此可见孟宗之孝。孟宗的出生地是今天的孝昌县青山乡。当地有个“哭竹港”,就是因为孟宗而得名的。他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三国时,吴帝孙权为争夺荆州,大败刘备于猇亭,江夏郡归属吴国。而孟宗哭竹的地点就在现青山中学后面(原天台寺竹园房)。海拔约500米,占地面积约40亩的青山

①薛菁(主编). 孝经·二十四孝·哭竹生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7页

②辞源修订组. 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0785页

③(晋)陈寿(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吴书·嗣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693页

④湖北省方志纂修委员会. 孝感县志·孝子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142页

顶寺庙和占地面积约5亩的天台寺遗址残垣依稀可见,秦砖汉瓦遍地皆存。历代屡修屡建的纪念亭阁、寺庙、孟宗泣笋台、碑林等,于日军侵华时被毁。位于青山口西南的“哭竹港”,历年来由于洪水冲击,港内泥土淤积,现已成为环山公路旁的一条小水沟了。

孝感是个以孝得名,又以孝传名的地方,也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流传已久的“二十四孝子”就有三大孝子出生在这里,董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他和七仙女的传说也从这里走向全国。明清以来,孝感有名有姓有记载的孝子多达492人,可谓孝子之乡。如今的孝感还保留着许多孝文化的遗风。如亲人去世三年内,春节不贴红色春联,而是依照至亲去世的年份相应的贴白色、紫色门帘,上书“望云思亲”等表示多逝去者的哀思。还有表达对孝子崇敬的理丝桥(传说董永卖身葬父的地方)、槐荫大道、董永公园。孝感市政府近年来更是大力推广弘扬孝文化,举办“孝文化与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孝文化与现代文明”、“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三届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全国“中华敬老园”落户孝感。行文至此,笔者有感,“孝”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更应当是华夏儿女所共有的,并且历代相传的。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一书中认为:“中国纯粹建立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教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①这正是他研究并了解民族总是一个大家族的总结。

中国人缘“祖”而称“祖国”,家是小国,国家大家。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关爱父母、家人,还关爱他人,兼爱大众。孝文化中的孝,讲以人为本,实际上不独主张以人为本,还有“天人合一”,表现在敬畏天地,热爱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非独人为至灵。孝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从孝敬父母,悌兄睦友到兼爱众人,尊重生命,敬重自然与其它生命,有利于自身、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因而对其阐发、弘扬,是一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清)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战国)孟子. 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4]张燕婴(译注).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薛菁(主编). 孝经通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 陈桐生(译注). 曾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 (宋)欧阳忞李勇先、王小红(译注). 舆地广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8](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马银琴、周广荣(译注). 搜神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9

①引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华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1页

[10] 方宝观、方毅. 中国人名大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

[11] 史为乐.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2](晋)陈寿(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3]方宝观、方毅. 中国人名大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

[14](南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15](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6](宋)祝穆施和金(点校). 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7](南朝宋)范晔(唐)李贤等注.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辞源修订组. 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19](晋)陈寿(宋)裴松之注. 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0] 湖北省方志纂修委员会. 孝感县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

[2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华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在孝感感悟孝道

在孝感感悟孝道 人生充满了机缘巧合。“孝感,这地名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因为我们公司在湖北的孝感市承建了一条市政道路,一到此地,我就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一探究,这名字还真与“孝道”大有关系。 据《史记》载,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454—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即今湖北黄冈东。元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刘助弑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讨“逆”成功,就取得了皇位。为了巩固皇权,刘骏以刘助为反面典型,大力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还下令嘉奖有孝行的人。随即,刘骏于孝建元年(454年),就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湖北安陆东境、郧县南境设置了一个新县,命名为“孝昌”,以褒扬此地孝行之昌盛,并表明自己以孝治国的决心。到了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此地传颂的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这个地名由此便沿用到了今天。难能可贵的是,孝感至今还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地级城市,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孝文化之乡。 在中国古代的24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裘”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均家居孝感,由此可见孝感“孝风”之盛。其中,“卖身葬父”的董永的孝心更是感人至深。 相传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不料,正当董永青春年少时父亲却患病身亡,此时,为给父亲治病,董家已一贫如洗。然而,为换取丧葬费用,无依无靠的董永情愿卖身至傅员外家为奴。也是好人自有好报,就在上工路上,董永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也就同病相怜,你情我愿结为了夫妇。这女子也真是奇女子,心灵手巧,且特别勤劳,只用一月时间就织出三百匹锦缎,终于为董永抵债赎身。夫妻返家途中,又行至大槐树下,女子这才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是奉命帮助董永还债的。言毕凌空而去。这个凄婉优美的爱情传奇,后来就被艺人编撰成了流传千古的《天仙配》,直到现在还令人甚为感动。而今,徜徉孝感街头,穿过槐荫大道,所到之处,总能感觉出浓郁的“孝”文化氛围。经过仙女路,来到孝感人民广场,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到以“孝”为主题的8块大型浮雕。孝子之乡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当你到了董永公园,更是会被它所深深吸引而流连忘返。 1984年,孝感人民在相传董永卖身的傅员外家原址,修建了一座仿古式建筑——董永公园。再现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对着公园的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白色塑像,雕刻的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手挽手回家的情形。这座公园里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雕像,还有见证这段美好感情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树干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产生了感情,就是请这棵老槐树做的见证人。要说起来,这董永公园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其中的长廊了,长廊内也有众多浮雕,座座浮雕均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威风凛凛的天兵天将,有辛勤耕作的董永,有沿河相送的夫妻,等等,一路浏览下来,让人似乎完整地领略到了董永与七仙女爱情传奇的全部,也由此将孝心可感动天仙的主旨以传神的方式灌输到游园者的心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这个连古人都十分推崇的风尚,到了科技昌明的信息化时代,可以说更应该发扬光大。“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失去了孝,一个人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充其量只是一具为人不齿的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因此,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好人和善良的人,成功的人和顶天立地的人,就要主动

孝感饮食文化

孝感饮食文化 班级:计科11401 姓名:刘锐学号:201403592 孝感,简称孝,中国唯——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它地处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共享其城市资源。由孝感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地质矿藏丰富,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孝感饮食风俗是在自然条件、名族迁徙、历史传承和食俗交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谈到孝感饮食就不得不提及让孝感人引以为傲的特色名吃,麻糖、米酒、桃花面。每每身处他乡之时能尝到这些美食都会让远方的游子想起家乡的味道,但口中所尝之味却与之截然不同,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做出孝感的味道。下面本文将从美食的口味特点、历史文化和制作方式这三点介绍孝感独特的米酒、麻糖、桃花面。 孝感麻糖 一、美食特点 “孝感牌”麻糖是孝感著名地方传统特色产品,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孝感麻糖”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特别是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又兼有润肺治喘之功效,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明显缓解病情,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营养保健珍品。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色白如霜,香味扑鼻,色泽淡雅,酥脆香甜,口感细腻,风味独特。湖北孝感

地区的特色地方名产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评价为香、甜、薄、脆、老少咸宜的风味佳品,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早已闻名于全国。 二、历史文化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故不相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来。 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 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 三、制作方式 原料:芝麻500克,糯米250克,绵白糖250克,饴糖250克,桂花25克,香精少许。 流程:白砂糖→溶化→熬糖→冷却→拉白→拌麻→冷却成型→切片→整形→冷却→称量→包装→成品 制法:1.将芝麻淘洗干净,在炒锅中炒干水分,炒熟,搓皮,成熟芝麻仁。 2.将糯米淘洗干净,在炒锅中炒至爆花成糯米花。 3.熬糖:白砂糖、适量水、饴糖熬制,温度到140—150℃时倒在台上冷却。

试论廉政文化与孝文化交融的可行性

试论廉政文化与孝文化交融的可行性 要认知廉政文化与孝文化的交融,有必要首先廓清两者间的联系。 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行孝传统和实践看,孝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礼仪之邦的特殊标识,历来受到人民的高度推崇与礼赞,并彪炳史册,千古流传。其中尊老爱幼、孝亲敬老、感恩回报甚至忠孝节义,一直是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历代廉士清官,当今廉政楷模,也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而且一切关于廉洁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从文学艺术到人们口碑,都不遗余力地加以传颂和顶礼膜拜。所以二者的人民性决定了交融的可能性,且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 一、从两种文化“同”大于“异”看二者交融的可能性 所谓文化,按照当前学界许多人士所认同的说法,文化即人类一种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可以套用时下另一句俗语来解释,文化就是为人处世一种特定的“游戏规则”。正是这一规则造就了秩序,也造就了社会文化认同的标准。虽然,文化潜在于意涵、理念的层面,是世界上唯一不可复制的心理机制,但其强大的行为法则,却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孝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异、同比较,来看二者交融的可行性。 一是两种文化的不同意涵。所谓廉政文化,就是从文化的层面、文化的形态来看“廉政”,它是靠文化占领、文化熏陶的作用来实现的。既是一种政务行为道德的理念,更是一种整体的意识形态。而孝文化,不仅包括孝行(亦即行孝)的具体表现和实践活动,还包括具

体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原则等。有专家、学者称其为孝文化学,因为它原本就是研究伦理、道德、原则等行为规范的一门科学。 二是两种行为的不同表现。通常一个人的孝道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不管行孝多么难为,都在所不辞。古代“二十四孝”,几乎个个“孝感动天”,诸如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赶扇”,孟宗“哭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鲤”,甚至还有更加孝行惊天的“朱氏割肝”(相传朱氏在婆婆病重不思茶饭时,她竟然割自己心肝让公婆开胃吃东西)等等,所以除了内心感恩,还发自于伦理使然。 相比之下,廉政行为之难,就在于它很难做到发自内心深处。廉政是廉洁勤政的简称,具体要求从政者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于律已、秉公办事;力戒徇私情、贪赃枉法、以权谋利、戒色戒欲等都要靠规章约束、教育训导、处罚惩治等措施“强加于人”。所以两种表现存在着“自觉”与“被廹”、“外因”与“内因”的迥然差别。但都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开始,深入到心理文化建设,从外因渗透于内因,使之由被迫到自觉,把廉政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能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时候,仍然有强大的心理机制去守住最后的一道防线。何况二者还存在着很多先天的共同点── 二、从廉行与孝行几个“同一”看两种文化的共同性 1、同怀一“本”。无论是廉政文化,还是孝文化,两者都植于一“根”,基于一“本”。民间有句俗语:“树从根发,人从心发”。显然,前者是借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出发点,来寓意后者,落脚点在

孝感地理

孝感地理复习资料 位置特点: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经纬度:30°N—32°N,113°E—115°E 是1+8城市经济圈中距武汉最近的地级市 交通条件 京广铁路(纵贯全区)、汉丹铁路(斜贯本市)与安卫铁路成H形骨架 荆长铁路:荆门—应城长江埠,经武汉西联四川东达南京 国道:107、316两条公路干线交会 高速公路:京珠、汉十、汉孝、武荆、麻竹 孝天公路、汉孝城际铁路 人口状况 面积最大的是大悟、最小的是云梦。 人口最多的是汉川、最少的是云梦。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云梦,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大悟。 人口主要特点: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农业人口比重大。 政区范围 1993年建立孝感市 直辖孝南区、市开发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应城、安陆、汉川、云梦、孝昌、大悟。 地形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三大地形单元:北部低山丘陵,中部垅岗平原,南部平原湖区 北部低山丘陵包括大悟县、孝昌县东北部和安陆西北部,海拔200—500米,森林矿产比较丰富。 中部垅岗平原包括孝昌、安陆大部、应城、孝南区北部和云梦曾店镇。海拔50—100米,是主要农耕区。 南部平原湖区包括汉川、云梦大部和应城、孝南区南部,海拔50米以下,是江汉平原的组成部分。 全市最高峰孝昌境内双峰山(873米);海拔最低孝南童家湖(17.5米) 气候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气候特点: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季节:春季:3—5月中旬;夏季:5月下旬到9月下旬;秋季:9月—11月;冬季: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 气温和降水: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降水最多7月,降水最少是1、12月。夏季平均气温25℃,冬季平均气温5℃。 风向: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东南向西、向北减少。 天气灾害:夏季高温伏旱或暴雨渍涝。 河湖 概况: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长江。多数河流上游流经低山丘陵,下游地形平坦。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含沙量不大,雨水补给为主,除汉江外,各河具有暴涨暴落、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汉江:境内流程第三,我市航运最便利的河流,流经汉川。

孝文化感想

中国孝文化感悟 很荣幸,本学期选修了中国孝文化这一门课程。这是一门通过历史展现亲情、展现孝道的一门课程,也通过古今对孝的不同定义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在古人、在史书般的24孝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忠孝,对比之于今天的孝道,我们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孝的魅力所吸引,联想到我们作为学生自身,感触颇深。 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羽翼,孩子的生命就难以保全。母与子的联系,实际上是用生死来印证的。人是多么善忘啊。我们感谢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奉献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但常常忘了感谢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人。我们把父母的爱视之当然,不断索取,但心中却不思报恩。在追溯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我们要不要孝养,要不要恭敬,要不要感恩呢?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经常返璞归真。想要偿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天下的道理,但是我是怎么样一生也是难以报答的啊!父母的恩你能报答吗?你想的是,他们不就是生了我吗?但是,生你,对你的爱,怀你的苦楚,对你的养育、对你的担忧,多少的爱和烦忧才能抚养你成人。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 以前我们在讲道家的时候,道家其实是讲天地自然的,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一些。就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寄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死去才是真正的归于大道。但是,儒家不会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儒家也有一颗超脱的心,但是我们人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想着自己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父母尊敬、孝敬,对长者尊敬,对兄长恭敬,等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都要处理,我们疾痛惨怛的时候也要喊父母啊,劳苦倦极的时候也会喊天啊,所以说,人活在这个城市和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道家能够临尸而歌,人死了,他认为是归于大道,鼓盆而歌。但是儒家绝对不这样想。过去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圣人五情是与凡人相同的,有情有义,有孝有敬。孝为儒家文化起点。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 孝道从心开始。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

孝文化策划书 (赵婷版)

“怀孝心,践孝行”活动 策 划 书 指导老师:刘丽晶 撰稿人:孟番

目录 活动策划 (3) 活动方案 (6) 附件 (10)

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在13亿人口的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如何面对老龄化进程加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简介 孝文化节,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开展的类似活动有: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创新传统孝文化为特色,以每年的重阳节为契机,以系列孝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中国(孝感)孝文化节。以“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敬父母”为主题的首届孝文化节。由此可见,孝文化慢慢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苏醒过来,以各种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此次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将活动主体直接指向大学生,是一次面向社会的呐喊。是史无前例的在高校大范围对孝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内容及形式 围绕孝文化主题,为老人举办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并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内举办“感恩父母,孝心传递”活动,从社区老人和大学生为主体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志愿

服务活动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感到的瞬间, 四、活动目的 结合时代流行元素,弘扬传统中国文化,努力在社区形成崇尚孝德孝行、尊老养老的良好风尚,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服务大学生德育,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社会老龄事业的发展。 五、活动主题 “怀孝心·践孝行”关爱老人活动。 六、活动对象 世纪花园老人及子女,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 七、活动人员:孟番,于文忠,陈浩男,胡浩汉,程翔宇,张慧,黄子玉 六、活动详情: (一)宣传活动: 1、社区宣传 2、学校宣传 (二)大学生活动: 1、采访大学生关于感恩父母的感想 2、将有意愿表达对感恩父母想法的学生组织起来做一期小组。(三)社区老人活动: 1、小组活动共两期a、有意表达子女对其孝顺事迹的老人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关于《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制订的解读 为了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形成适合本地特色的长远有效的保护机制,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经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会批准,由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担起草的《孝感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即将审核发布。现就该《保护办法》起草中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一、起草依据 在严格依照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同时学习了咸宁市等外地的古民居立法经验,以解决历史建筑特别是民居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立法目标及任务 立法的总目标是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分批分次地维修,适度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推动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服务。 1、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优秀历史建筑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牌坊、亭、台、楼、阁、桥、井、塘等建(构)筑物。其中一部分属于文物,还有一部分不属于文物。 2、明确保护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并设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补助、抢修补助、优秀历史建筑利用项目贷款贴息、政府奖励等。 市、县(市、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优秀历史建筑的调查认定、保护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 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承担以下职能: (1)组织本行政区域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2)完善优秀历史建筑配套基础设施; (3)协调优秀历史建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措施;

孝感动苍穹——荆楚孝文化

孝感动苍穹 ——荆楚“孝文化”挺起城市脊梁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孝感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而且故事还在延伸.公元454年,当时此地孝子甚多,名扬天下,南朝宋孝武帝刘骏遂在此地置县,取名为孝昌;后唐同光年间,"孝昌"更名为"孝感" 以避皇帝讳孝感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目标决定方向,梦想决定前程。在这里,孝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并正在创造着新的奇迹。当孝文化成为孝感前行的指南针,当孝文化名城成为发展的梦想,孝感,正挺起她的脊梁,愈加雄姿勃发,亦发活力四射。 将孝文化内涵刻入城市精神的,全国无城市能出孝感市其右。沐浴中部崛起东风,在城市化与工业化浪潮中一路飞奔的孝感市,以崛起的雄姿矗立于武汉城市圈,其跨越发展的风姿令人刮目相看! 浪漫传说:仙姬陌上逢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董永与七仙女”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 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人们创了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更是传唱于民间的经典唱段。孝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义认为,与其说是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仙女下凡,不如说是感动了古代孝感人民,将董永路遇村姑衍化成路遇仙女。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孝感人民对孝行美德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作为湖北楚剧的源头,孝感花鼓戏百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就有反映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槐荫记》、《百日缘》等。汉川善书和云梦皮影戏中,也有许多是反映孝子事迹的曲目。李守义说,在孝感的辖区内,还有两个以“孝”冠名的县级城市是孝南区和孝昌县。他表示,近年来,孝感市对待传统孝文化,一方面努力将其传承延续,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发掘其内涵,以现代方式加以弘扬和推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孝感市正在努力打造武汉城市圈中独具“孝文化”特色的城市,加快文化载体建设,恢复或重建许多古景。重建与恢复当年与黄鹤楼并称“南楼北阁”的文昌阁,凤凰台等古建筑。 历史遗存:用心如日月

黄冈市历史文化资源

红安烈士陵园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主要由牌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骨灰堂、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和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围墙、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黄州东坡赤壁 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麻城杏花村 湖北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镇旁的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 四祖寺毗卢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为珍贵。其中,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为方形单层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研

衡阳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和保护方案 【摘要】 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进程中被提出,被关注的。因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与其它相关的一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仍在探讨之中,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迄今为止,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提法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共识。[1]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无意识的,非人为的,不假于人之力而然者都是自然.文化则是通过人事、人为、按人的方式使自然“人化”所形成的人的世界。文化不是自然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学者李志亮在“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提到: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2] 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且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可以成为提升衡阳形象的金字招牌;二是精神价值:可以成为哺育衡阳人民的不竭源泉;三是经济价值:可以成为发展衡阳文化产业的战略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衡阳、开发

有人说,衡阳是大雁托起的城市,也有人说,衡阳是衡山撑起的城市。它有着雁城美誉,亦是山水之乡;它承启过文化的熏染,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作为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有着大雁文化、名山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搜集相关资料、采访相关人员、调查问卷等形式,从对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衡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资源了解程度以及如何保护衡阳历史文化资源四方面着手,深入调查探究衡阳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状况。 一、衡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1.文化产业总量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衡阳人再次走在了时代前列,前所未有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到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单位4898个,年末从业人员3.2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2%,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占2005年GDP总量的1.9%。2005年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增加值结构为23.8:12.2:64,对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9%、9.1%、70%,从而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基础。但衡阳市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05年衡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全省总量的4%(长沙占54.3%),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水平偏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同时,衡阳市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产业链及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而且衡阳市目前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规模不大,总体上看,衡阳市文化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素质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衡阳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长。 近5年来,全市文化事业费总支出达50亿元,相继建成了以衡阳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但与文化产业强市相比,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至目前止,衡阳市辖区内有12个县市级文化馆、10个剧团、1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档案馆、1个国家四级风景名胜区、17家电影院(正常营业的仅进步电影院)、2家电视台等文化设施,

孝文化的发展

孝文化的发展 瓦店二中肖德光 2015.01.03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观念产生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孝”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即母权制度向父权制度过渡的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明确和私有制的产生,为了感恩父母及长辈的生育抚养,表达崇敬和哀思之情,日久天长便产生了“追孝”、“孝享”、“孝祀”的观念。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句,充分说明了孝的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孝”字最初见于殷商卜辞。在甲骨文中,孝字的上部是个老人弯腰弓背,而孝字的下部是个孩子伸出双手托着老人作服侍状。《尔雅·释训》中将“孝”解释为“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对孝作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就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 孝最初仅限于调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家庭伦理,并无社会规范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善事父母。国家出现以后,仅限于血缘家庭的崇敬祖先、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 (二)理论化 到了西周时期,孝的这种原始意义逐渐告别了朦胧与淡薄,趋于明显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即“人多力量大”。反映在意识形态的孝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人们对自然、神鬼的认识趋于理性化,人们对先祖的祭祀活动由繁趋简。家庭形态的确立使得赡养父母成为家庭血亲关系间最基本的义务,善事父母成为当时孝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孔子从人性出发,以家庭为单位,紧紧围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深刻内容,提出了“仁”的思想。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可他又将“孝”。作为“仁”之本,可见其对“孝”的推崇。孔子十分重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提倡在父母跟前尽孝,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提倡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才是最主要的。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体现对父母

孝感市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二、三级品100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多枚,近4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研究云梦秦简的中、英、韩、日文字著述达400余种。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研究长江流域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名胜古迹 董永公园(去过孝感的人,不能不到拥有悠久历史的孝感董永公园。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槐荫大道东段,一九八四年建成,2008年重建。占地75亩,分为三个区域。园内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荫树、鸳鸯楼、理丝桥、涤丝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点12处。景点按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缘等情节为线索建造,歌颂了孝感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毛陈镇位于孝感市南部郊区,素有“董永故里”、“莲藕之乡”之称。位于孝感市南部郊区,离孝感市区中心10公里;南接武汉,距武汉市中心42公里。交通便利,水、陆、空运输四通八达。毛陈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毛陈是“莲藕之乡”,同时畜禽养殖业较为特色。毛陈镇镇区所在地毛陈渡位于镇域中部,设集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因有毛、陈两姓渡家在澴河万家坡设船摆渡,遂称毛陈渡,镇名由此而来。 双峰山风景区,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也是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唯一

关于广汉的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广汉的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目的:应学校要求对家乡的风俗文化与历史资源进行调查,以便对当地的风俗及历史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广汉虽然是四川地区的一个小得不起眼的地区但是有百年历史的风俗,又千年的历史遗迹,也有千年古刹。 下面依次是对当地风俗、历史遗迹、千年古刹的调查。 社会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 (1)、事先对调查对象做初步了解 (2)、带上用具进行走访与资料收集 二、调查过程 (1)、向学校老师进行访问 (2)、通过图书馆的文献进行资料搜集 (3)、实地勘察 三、结论 1、保保节 广汉保保节是由民间传统“游百病”和拉“保保”的习俗演变而成的。历近三百载,至今尤盛。每年正月十六,在广汉的两个公园里。即房湖公园及金雁湖公园举行保保节(最开始只是在房湖公园举行,由于参 加的人越来越多便把金雁湖公园也作为保保节的举行地,房湖公园是保保节的发源地)。用拉保保这种方式来乞求小孩能平安的成长。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到这天都要万人空巷地出门游玩,为孩子拜干爹,结干亲家,也就是"拉保保"。“保保”即是干爹。 保保节是川西平原上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都会来广汉参加保保节圣会。 保保节的来源:传说清乾隆年间,有年正月十六,有母女俩进城游毛病,在文庙前小息,遇几个无赖徒纠缠。母女俩慌忙走避。行至州衙门前,见无赖徒紧追不舍,急中生智,忙向前对守门的衙役道:“大哥,大老爷是我女儿的干爹,我们是来给干爹拜年的,请你禀报一下。”州官是外地人,听到禀报,感到蹊跷。他走出州衙,见母女俩神色惊慌,身后几个无赖徒则嘻皮笑脸,轻薄下流。立即认下干女儿,且痛斥无赖:“朗朗乾坤,清平世界,光天化日,欲行非礼,尔等知罪否?”几个无赖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溜了。州官问明情况,有感于百姓对他的信任,真的认少女为干女,少女即拜州官为干爹。还专门派人、派轿护送母女俩回家,以示保护之意。此事传开,州官口碑甚佳。其后,每年正月十六拉保保,认干爹相沿成俗,尤以在今广汉房湖公园内泮池旁十二株柏树下为最多。这十二株柏树为明代所植。柏树四季常青,有“百年长寿”、“百病不生”、“百事顺遂”等寓意。民国初年,文庙龛师黄某,将十二株柏树,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东至西,编号挂牌,人们就把它们叫作“十二相”。拉保保、拜干爹的人就自觉地聚在自己孩子所属的生肖编号的柏树下举行拜干爹的仪式。 拉保保的方式:认干爹、拜干爹的仪式很简单。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年轻父母

弘扬孝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文化演讲稿事实上,忠孝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忠孝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矗早在我们还是牙牙学语的时候,“忠孝”两字便已深深地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打下烙樱我们每个人,会唱的第一首歌大部分是国歌;我们第一次开口说话,喊出的“爸爸”或者“妈妈”两个字。其实,这就是“忠孝文化”——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最初扎根的表现。可以说,无论是公司的员工还是我们所服务的司乘人员,都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中长大。而一个人如果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又何谈对身边的人的诚信当然就更谈不上对我们所 服务的企业负责任了。而一个企业里面的员工,如果缺乏这种责任感,必定也不会又敬业精神,那么,企业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因此我们需要弘扬忠孝文化。从落实到家庭孝道上着手,建立和-谐 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尊重长辈的风气。而一个孝敬父母、对家庭充满责任感的人,他必定是一个遵守职业道德,效忠于企业的人。因为他在孝敬长辈的同时,也会效忠于我们的衣食父母,忠于企业。一个员工们愿意忠心耿耿为之付出,为之努力的企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战斗力的企业呢。 - 有这样一句俗话“百善孝为先”,有这样一个地方――“孝感”。 在孝感,几乎每个人,包括中小学生都知道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孝感”这一地名正是来源于此。 然而“孝感”之所以能名传天下,更在于本地孝子代代迭出:最早西汉时有董永“卖身葬父”,东汉时有黄香“扇枕温衾”,三国时更有孟宗“哭竹生笋”,还有如今孝感每年评选出的“十大孝子”,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哪一人的言行不是“孝感动天”、堪称楷模? 悠悠五千年来,府澴河的滔滔玉液、“孝文化”的浓浓乳汁,将古老的孝感浸润出全新的姿彩-- 从九省通衢的武汉一路行来,步入孝感,一条宽敞大道贯穿城中,道旁林木成荫。传说为董永作媒的大槐荫树就在路边,因此它被人们欣

分析孝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策略以孝感市孝文化旅游产品为例

分析孝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策略——以孝感市孝文化旅 游产品为例-旅游管理 分析孝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策略——以孝感市孝文化旅游产品为例李勉 孝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表现,从古至今孝文化在各地均有丰富的外延。开发孝文化旅游产品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孝感市有着丰富的孝文化旅游资源,孝文化旅游产品是其重点旅游发展项目。本文从目前孝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孝感孝文化旅游产品营销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和定位。 一、孝感市孝文化旅游产品现状 孝感是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孝文化在此源远流长,传承也从未间断:孝感民间艺术中就有反映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花鼓戏《槐荫记》、《百日缘》等,汉川善书和云梦皮影戏多以反映孝子事迹的曲目见长;近年来孝感市对孝文化的传承从过去敬老尊贤的“小孝”发展成为重德重信、感恩回报的“大孝”,涌现出谭之平、余汉江、田强、周冲等多位新时代社会道德模范。 目前孝感市围绕孝文化打造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孝子主题公园,包括董永公园、双峰山孟宗孝文化主题公园、黄香文化主题园等。二是孝文化旅游特产:包括表现董永、七仙女、黄香、孟宗等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剪纸、竹简和石膏工艺品等;三是孝文化研究与节事活动,近年来,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等相继在孝感成立,孝感曾多次举办以系列孝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孝文化节。

二、旅游产品市场营销定位 市场定位是由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指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客观分析现有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地位,针对特定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度,为旅游产品塑造独特鲜明的产品特色,并通过有效手段传递给特定市场,从而使该旅游产品在竞争市场上准确定位。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包括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地(企业)定位、竞争定位和消费市场定位。 三、孝感市孝文化旅游产品定位的现状及评价 (一)消费市场定位有待明确与细分 孝感市地处湖北省大三角旅游区(宜昌-武昌-襄樊)中轴线上,区位优势明显,孝感市近年来积极争取打造为武汉城市后花园,潜在消费市场极为可观。然而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需要结合孝文化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再根据细分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有效吸引消费市场。 (二)旅游地形象地位缺乏独特性 孝感市目前选择以“董永故里,孝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点。整体而言,董永故里是孝感知名度最高的一张城市名片,但主题较为单纯,缺乏特色,加上对比其他历史文化人物,董永的知名度相对有限。 (三)竞争定位需改变传统思路 目前山东博兴、安徽天柱山和江苏东台都以董永孝子文化、董永七仙女传说故事为主题打造旅游产品,而浙江安吉、山东青州等地也围绕当地孝子传说积极开发“孝文化”旅游产品。“孝”自古以来在我国广泛存在,任何地区的孝文化旅游产品都很难做到独一无二,所以孝感很难在众多的孝文化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

家乡孝感的特色资源优势

孝感的特色资源优势 摘要:我的家乡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东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连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市,南靠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西接古城襄樊、荆州、车城十堰。孝感地质矿藏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石膏地质储量2.49亿吨,岩盐地质储量2800亿吨,磷矿地质储量1.72亿吨。还有储量可观、开采潜力大的芒硝、稀土、金、银、锰、镍、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而且,孝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笋,历史二十四孝占其三。 关键词:孝文化旅游温泉石膏 一、孝文化旅游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 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 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孝感这座新崛起的中等城 市,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只是一个点。从旅游的角度看,在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 中,她充其量也只算是一个待开发的较具潜力与特色的“旅游景点”。然而要把这 个“旅游景点”办得有特色,让世人刮目,就得从“仙”字人手,做“孝”的文章。 其中,“孝”文化的典型形象——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产生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它产生的政治背景,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 治秩序而打出的一张“孝道”闲牌,但究其文化内涵,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 质和美好愿望,这一源远流长的神话故事,世代为人民群众所乐道,成为独特的 人民口头文学式样之一,广为传播。可以说,孝感的地域文化特色就是“孝”文化, “孝”文化留下的历史烙印便生成了“孝”文化旅游资源。这是一笔潜在的、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财富,具有举世无双的历史涵义和巨大的现实旅游开发价值。二、孝文化艺术 孝感民间文艺丰富,素有楚剧之乡、剪纸之乡、皮影艺术之乡、漫画艺术之 乡的美称,而以“孝”为题材的孝艺更是极为丰富多彩。一是要积极申报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据初步考察,孝感民间文艺品种有11种之多,它们中的许多剧目、 曲目、节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用孝行来教育群众,就是宣扬孝文化,宣 传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忠孝双全的孝亲之情。我们要高度重视民间文艺的保护 和开发工作,为历史负责,为文化负责,为后人负责。如,以劝人行善为内容的 汉川善书、董永孝行感天的传说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顺利入选了国家首批非物 质文化遗产。二是要积极把民间文艺推陈出新。我们要努力把植根于人民群众之 中的孝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广大群众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