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1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知识点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

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

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

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

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3、(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

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8、(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糖水(轻)。

2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

浮)。

23、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二、简答题

1、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答: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

成花瓶形等。

2、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

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

上了。

3、把鸡蛋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答:在水里放入盐。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

5、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原因吗?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

受到的重力,会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会上浮。

6、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答: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7、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

积的水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8、怎么才能让蜡块沉在水中?我们平常看到的蜡块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果想要蜡块沉在水中,我们

需要增加足够的助沉物。如我们可以在蜡块上绑上铁块,铁块是会沉在水中的,这样就可以拖着蜡块沉

在水里了。

9、怎么让铁块浮在水面上?要改变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采用改变物体体积的方法或借助其他

物体来实现。对于铁块,我们就可以把铁块做成空心的,改变它的体积;或者在铁块上绑上蜡块或是泡

沫塑料块,这样铁块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10、鱼为什么可以在水中上下自如?答:鱼鳔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的体积大小,

从而调节鱼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这样,它们在游动时,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能在水中保持悬浮的稳定

状态。当鱼想下降到深水层时,会从鱼鳔中排出一部分气体,使鱼的体积变小,下潜就容易多了。反之,如果要上升到较高的水层时,只要充填一部分气体,使鱼鳔膨胀起来。此时,鱼的体积变大,就能浮到

水面上。

11、潜水艇为什么可以在水中忽沉忽浮?答: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

浮力就不变了。因此潜水艇在水中忽沉忽浮是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

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浮力就托不住潜艇了,潜艇就下潜;当把蓄水舱中的水排出时,使得潜水艇的重量小于排水量,潜艇就能上浮了。如果潜水艇的重量恰好等

于排水量,只要保持水舱里的水量不变,潜水艇就在水下某一深处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潜水艇是

在物体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改变沉浮的。

12、为什么饺子刚下到水里,会沉到水底,而过一段时间之后,饺子又浮起来了呢?

答:饺子刚下到水里的时候,因为饺子的质量要比同体积水的质量大,所以它将沉入水底,加热一

段时间之后,饺子皮儿和馅儿之间的空气受热膨胀,饺子的体积就变大了,而质量却没怎么变化,饺子

的质量就小于同体积水的质量了,当然它就浮起来了。

13、你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吗?它是怎么描述的?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14、冰块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水结成冰,体积会膨胀,因此等质量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2

的冰的体积要小于等质量水的体积。冰放到水中时,要保持漂浮,只要排出和它等质量的水就可以了,

而这些水的体积又小于它自身的体积,当然就可以漂在水面上了。

15、一杯满满的冰水混合物,当冰融化成水后会不会溢出?

冰块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重量,而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因此,冰块排开水的重量和它自己的重量是相等的。当冰融化成水之后,重量是不变的,体积当然就等于它所排

开水的体积,杯子内的水面就不会发生变化,不会溢出。

16、钢铁做的轮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

轮船的外壳虽然是钢铁做的,但是因为船体是中空的,所以能够保证受到的浮力大于船体受到的重力。

17、为什么一块不大的木板就可以让人浮在水面上?当我们在水中的时候,会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这是因为水的浮力只略小于人的体重。如果人吸一口气,全身放松,还可以漂浮在水中呢,此时人吸入

的空气和放松的肌肉都能够帮助人的体积增大,因此可以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如

果再有一块木板,木板被人压到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木板本身的重力,这浮力就能帮助人安全地浮在

水面上了。

18、为什么钓鱼时钓到大鱼不能直接提竿?

因为大鱼很沉,如果直接提竿的话,鱼会在空中挣扎,对钓线的拉力很大,很容易将钓线扯断。一

般采用的方式是不直接提竿,慢慢地把竿往岸边回拉,这样鱼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同时也不会剧烈

挣扎,对竿的拉力大大减小,等到拖至岸边,再将鱼拖出水面,既方便又安全。

19、实心铁块能浮在液面上吗?当然可以。当我们把铁块放到水银液面上时,就会发现实心铁块居然能

够浮在液面上。这是因为水银是液体金属,同样体积的水银要比同体积的铁块重得多。这样铁块不需要

整个体积都没入水中就可以排开与自己等重的液体,当然就漂浮在液面上啦。其实就是因为水银要比铁

的密度大,因此铁就可以浮在水银上。

20、冰能沉在液面之下吗?可以。冰的密度比水要小,比酒精或者汽油要大,所以只要把冰放在酒精里

或者汽油里,就会看到冰沉在液面之下了。

21、为什么陈鸡蛋会浮在水面上,怎么让新鲜鸡蛋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新鲜的鸡蛋里面的空气少,

分量重一些;而鸡蛋放久了,里面的一些水分会从蛋壳上的小孔里跑出来,外面的细菌也会从蛋壳的小

孔里跑进去使鸡蛋变坏。这时候,蛋白开始腐败了,产生很多气体,这些气体会不断蒸发出去。水和气

体都争着钻出蛋壳,鸡蛋的重量就轻多了,所以,把坏鸡蛋放在水里,它就会浮起来。要让新鲜鸡蛋也

能浮在水面上,可以往水里加盐,盐水的密度要比水大一些,鸡蛋就慢慢从水底上升,最后浮在水面上

了。

22、请用及学到的知识,分析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答:盐水对物体的浮力比清水大,所以马

铃薯能在盐水中浮

23、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答: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的多,排

开的水量也大得多,所以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2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

25、把鸡蛋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答:在水里放入盐。

26、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原因吗?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

受到的重力,会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会上浮。

27、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答: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28、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

积的水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29、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

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30、请解释同体积的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而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答:因为同体积的马铃薯的重量比同体积清水的重量重,比同体积的盐水轻,所以同体积的马铃薯在清

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三、实验题

1、下沉的物体受到了浮力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研究的问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我的猜想: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

实验方法:(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2)、测量钩码在水中的重量。

实验结果: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刻度杯、200ML水、记录表。

实验步骤:( 1)、把橡皮泥实心团放入200ML 水中观察沉浮,并记录排开的水量,再捏成实心的其它

形状,完成同样操作(再捏一种实心形状即可)。( 2)、把橡皮泥捏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多种形状:①把橡

皮泥捏成碗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②把橡皮泥捏成盘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③把橡皮泥捏成船

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④把橡皮泥捏成盒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⑤,, 。

实验结果:橡皮泥由沉变浮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是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第二单元《热》

一、基本概念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

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

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

会上浮。

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

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但水在 4 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3

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

来了。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6、解释热胀现象: A、常见的物体都由微粒组成的。 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7、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

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8、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

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

传递的时间越长。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做热传递。

9、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

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 >钢

10、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

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

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二、简答题

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些衣服就不觉得冷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身体直接接触冷空气和有衣服的阻隔当然不同啦一方面可以阻挡寒冷空气另一方面能够储存体内温度

2、观察温度计,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这个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是多少?现在指示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答: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烧开水时,为什么水不能装太满?

因为烧开水时,水会因为受热而温度上升,由于热胀冷缩,水的体积会变大,如果水原本就装的太满,就会溢出

水壶。若使用的是电水壶,一般都有水位线,水量尽量不要超过水位线,以免水溢出造成漏电;若使用煤气灶烧水,

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溢出很可能会把火浇熄,导致煤气外泄,非常危险。

4、汽车油箱里的汽油在夏天不能加的太满,这是为什么?

夏天气温很高,阳光明媚,如果把汽车停在阳光之下,汽车就会吸收热辐射而升温,油箱里面的油也会因为气温增

加而热膨胀,如果汽油没有充满整个油箱,汽油膨胀的时候就会把油箱里面的空气“挤”出油箱;可是如果汽油加得充满

了整个油箱,那么温度升高时汽油膨胀就会从油箱中溢出。

5、为什么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

因为夏天的气温比较高,如果打气打得太足,行驶的时候轮胎与地面接触,地面被太阳直接暴晒,温度过高,热

传递就会使轮胎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加上外胎的颜色一般都是黑色的,自身也会吸收很多太阳的热量,同样会使胎内空

气气温升高。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轮胎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胎内帘线容易被胀断,缩短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爆胎。

6、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烫就能恢复原状 ? 因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被踩瘪的乒乓球,只要没有漏气,当它被放入热水中时,里面的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对内壁的压力增强,当压力足够大时,就能够使乒乓球恢复

原状。

7、为什么较厚的玻璃杯容易破碎? 物体受热膨胀,遇冷会收缩,往厚玻璃杯里倒开水,杯的内壁受热马上开始膨胀,

而玻璃杯外壁温度还比较低,热度来不及传导过去,也就无法膨胀,这样内外受力不均,杯子就碎了,所以厚玻璃杯

反倒比薄杯更容易炸裂。

8、为什么许多炊具都用金属制造?而它们的把柄却是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因为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用金属来做炊具,可以把热量更快地从炉火传导到正在蒸煮的食物上去,大大

节约蒸煮的时间,同时,就整个锅体而言,也更容易达到各处温度统一,有利于食物的均匀受热。

但是,正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如果直接用手去触摸热的金属锅,锅就会把大量的热量传到手上,如果不及时

放下锅的话,热量就会一直从锅传递到手上,直到手和锅都具有同样的温度为止,这样就很容易烫伤手。金属锅的把柄

一般都使用塑料或木头等非金属材料制作,原因是像塑料和木头这样的材料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其导热能力也比金属差

得多。用手去触摸实际温度很高的塑料或木头把手,就没有那么多的热量迅速传到手上,因此不会感到太烫,也就不容易

被烫伤了。

9、冬天时,地上铺的地毯和瓷砖具有同样的温度,但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比站在地毯上冷得多,为什么?

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性好,人触摸上去后身体的热量马上被传导开了,而地毯导热能力较差,会将热量聚集在触摸点周围。所以人的感觉其实并没有错,这时候的瓷砖的局部温度确实是比地毯的局部温度要低的。

10、为什么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滚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地面的温度要比

沙锅低得多,因此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温度降低,体积收缩;而砂锅内壁温度降低慢,还来不及收缩,砂锅内外收缩不

均匀,容易破裂。

11、为什么暖水瓶可以保温 ? 保温瓶是一种双层薄壁的玻璃容器,在每层玻璃表面上,都有供反射用的镀银面。镀银

层把试图进入或传出玻璃容器的热辐射反射回去。大部分空气已经从容器的双层薄壁之间的空间中抽出,因而大大地减少了热的传导和对流。热量只能借助于玻璃瓶颈部或盖子的传导,进入或导出保温瓶,因而它能对瓶内的液体保热或保冷达数小时之久。

12、为什么保温瓶水不要装得太满?开水不能灌太满,瓶塞会导热的,这样水冷的快,应该在塞子下留点空气,这

样由于空气的导热性能差,水就冷得慢。而且因为留有空气,刚开始瓶内会因热膨胀排出大量的空气,随后瓶内气温降低使瓶内大气压强比瓶外低,瓶塞就会更紧,更利于保温。

13、为什么保温玻璃窗一般都是双层的 ? 这是为了保温的需要,因为双层玻璃之间夹着一层空气,而空气能够长时间保

持干燥、不易流动,当然就不容易传热,这样一来室内的热量就跑不出去。因此安装了保温玻璃窗,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室内也能保持温暖,同时这种设置还可以阻隔室外的噪声。

14、如何穿衣才暖和 ? 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一件又一件的衣服穿

上后,空气层的厚度随之增加,就能够让人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流失,这样保存在我们身体周围的热量就越多,保暖

性也就随之增大。因此我们穿三件衣服要比穿一件三倍厚的衣服暖和,利用层与层之间的空气来保暖。另外,多穿透气性

好的衣服,这样衣服中间的空气比较干燥,干燥也会给人以暖和的感觉。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4

15、为什铁路上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答:钢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快?这是什么原

因?

答:不锈钢杯中的热水凉的快,因为不锈钢是良导体。

17、铁路的铁轨在连接处总是留出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的大小会变化吗?怎样的规律呢?答:有变化,冬天缝隙最大,夏天缝隙最小。

18、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要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用塑料、玻璃等做杯身,外面用泡

沫、棉花 ......做保温。

19、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

自由伸缩的空间。

20、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

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

21、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

答:因为水在 4 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 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

2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

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答:气体热胀冷缩,会给轮胎很大压力,把

轮胎胀破。

26、夏天,卖冰糕的叔叔为什么把冰糕筒放入棉被中呢?

答:因为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了外面的热空气,所以把冰糕桶放入棉被中,冰糕不容易化。

28、请说出你所知道的热胀冷缩的例子。其中固体、液体、气体各 2 个。

答:固体:铁轨中间留有缝隙电线夏天长,冬天绷紧

液体:温度计饮料瓶中的饮料不能装得太满

气体:乒乓球瘪了放热水里能鼓起来夏天轮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容易爆

三、实验题

1、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酒精,请你设计实验研究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研究问题:为什么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红色染料百分之95 的酒精,水浴锅,冰块,50 毫升的玻璃容量瓶,金属温度计若干

实验方法:将红色染料的酒精加入50ml 的容量瓶里至瓶颈约四分之一处,并记录室内温度,放入装冰

水的水浴锅里并做好液面刻度,加热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看是否在100 摄氏度左右,冰水混合物看是否在0 摄氏度左右,把两个温度之间

分成一百等份,看与刻度分度是否差不多

实验结论:以上满足后则证明,温度计中的酒精会热胀冷缩,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烧杯;冷水,热水,红水。

实验方法:观察睡得体积变化,用一个平底烧瓶和红水的新装置。将装有红水的平底烧瓶放入热水中观

察,再放入冷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玻璃管中水位上升,在冷水中玻璃管中的水位下降。

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3、热是怎样传递的?请你结合课上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

所需材料:铁架台;铁丝;火柴;酒精灯;蜡烛油等。

试验方法:在一断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烛油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头向下悬

挂,用酒精灯给铁丝一段加热。观察火柴下落情况。

实验现象:接近热源的火柴先掉。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温度较低的一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

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2、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

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日晷就

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3、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

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

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

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4、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 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

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5、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 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

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就越来越小。

6、摆的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

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7、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5

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

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

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

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8、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

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5、解释四季现象的形成原因。答: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倾斜使阳光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

形成了四季。

6、将一根 20 厘米长的细线挂在教室外的树枝上,细线下端绑一小块泡沫塑料,做成一个摆钟。请分析

这个设计在哪些方面不合理(写出三点)。

答: 1?摆锤的重量太轻,形成比例不协调。2?环境不稳定,从而使实验不精确。3?在户外做实验,很容

易受到天气的引响。

9、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 1. 地球在自转。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0、对于北极星的“不动” ,你是怎样解释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答:人们觉得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北极星处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人的头顶。南极是

看不到北极星的。

11、从哪些现象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间?

我们看到春天过去,夏天到来了,慢慢地到了秋天,这样的春去秋来,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早上太阳在东方,慢慢地太阳又到了西边,这样的东升西落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正从我们身边

溜走。我们慢慢长高长大,从幼儿园到小学,也可以感觉到成长的时间。

12、为什么水的流动、香的燃烧、日晷、吊灯的摆动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呢?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

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因此,量度时间离

不开运动。

13、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和现在有何关联

自西汉起,用 12 个时辰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 2 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

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 小时,夜晚定为12 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

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 24 小时,每小时为 60 分,每分钟为 60 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

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14、30 厘米的摆和20 厘米的摆哪个摆动的速度快,为什么?

答:摆线为20 厘米的摆摆动速度快。因为摆的摆动速度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的摆动速度越快。

15、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

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16、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请至少写出三种办法。答:1。看太阳和影子 2 。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 3 。沙漏 4 。滴漏

17、取两根长度分别为 20 厘米、 30 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

样吗?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18、实验题:

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

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 1、做一个摆长为 30 厘米的摆,测量 1 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 15 厘米的摆,测量 1 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观点:(1) 、地球是球体。 (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3) 、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

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 (1) 、地球是球形,(2) 、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 (4) 、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5) 、地球围着太阳转。3、证

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

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 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

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4、谁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

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 个时区。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

差 1 小时。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 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

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地轴是倾斜的,为23°,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

6、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 1 年。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三、从卫星、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6

飞船上的观测。四、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

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

季。

3、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

季。

8、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

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

9、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 : 自转运动形式:公转

方式:绕地轴转动。方式:绕太阳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自转 1 周 24 小时(一天)。周期:公转 1 周 1 年( 365 天)。

特点:地轴是倾斜的。特点:地轴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10、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1)、卫星、飞船上的观测。(2)、天体的东升西落。(3)、傅科摆。( 4)、恒星的周年视差。

( 5)、星座季节交替。

11、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现象:(1) 、四季的形成。(2) 、极昼、极夜现象。

12、请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答:北京先迎来黎明。因为北京在东8 区,乌鲁木齐在东 6 区。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越是

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13、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有几点?答:(1)、地球是个球体;(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14、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 ,主要观点:答: (1) 、地球是球形的; (2) 、地球 24 小时自转一周; (3)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15、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星体东升西落自西

向东(逆时针) 24 小时

1.16、北极星为什么“不动”?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

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17、怎样证明地球在公转?答: (1) 、人们在不同夜晚的统一时间观察星座是发现,天空中星座的

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说明地球在公转。 (2) 、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是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证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3) 、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8、极昼和极夜是怎么形成的?

答: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大约 23 度,导致阳光有规律的直射或斜射南半球或北半球,

形成了南极和北极的极昼或极夜现象。

19、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

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运动才能产生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

替一次。

20、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均匀的吗?从 1 月初到当年 7 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

减慢;从 7 月初到来年 1 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1、哪些地方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4 小时内,极昼和极夜是只有在南、北极圈内才能看到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当出现极昼时,在一天

太阳总是挂在天空;而当出现极夜时,则在一天24 小时内见不到太阳的踪迹,四周一片漆黑。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实验6: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7: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 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2、再把凸度小的凸透镜放在点燃蜡烛和纸屏的中间,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 四单元易错题 教科版 无答案

五下科学易错题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和( )有关。 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物体的( )或( ),物体的沉浮( )。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 )、( )有关。当( )一样时,越重越容易( ),越轻越容易( );当( )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 ),体积越小越容易( )。 5、、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 ,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 ,它受到的浮力是 。 6、、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 ,用6N 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 二、选择题 1、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与 有关。 A 、改变轻重 B 、改变高低 C 、改变大小 2、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 ) A 甲大 B 乙 大 C 一样大 3.、同体积的塑料块、清水、食用油比较,( )最重。 A 塑料块 B 清水 C 食用油 4、测得一物体在空气中重19牛,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是13牛,这物体在水中是 ( )。 A 下沉 B 上浮 C 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5、同样50克的方木块,( )容易浮。 A 体积小的 B 体积大的 C 一样 三、画图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 水受热后,( )会增大,( )不变 2.水受热时体积( ),受冷时体积(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

做()。 3. 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这说明热水比同体积冷水()。 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设计的。 5、空气是一种()。 二、选择题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A 加快B减慢C不改变 2、冷水加热变成热水后,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 A.体积不变重量减轻 B.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C.体积增大重量减轻 3、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A 液体的热胀冷缩B气体的热胀冷缩C固体的热胀冷缩 4、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冬天和夏天拉得一样紧 5、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热() A.传导 B .对流 C.辐射 6、为了使整个房间更暖和,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 B.上方 C.中间 7、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 B、内胆是双层的 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 三、我来解释 1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感觉金属的比木质的凉,这是解释一下原因。 2电工在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不能拉得太紧? 3商店内卖雪糕处,停电时,工作人员就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4、家人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第三单元 一、填空题 1、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间。()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绳的()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这就是单摆的()。同一个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一、形形色色的动物 1、你认识下列动物吗?写出它们的名称。 2 3 出夜伏;有的善于爬树,有的善于游泳;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生活在干旱的沙 漠中,有的生活在北极严寒的冰雪中。 4 二、动物吃什么 1 2 3 三、动物怎样运动 1 2、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有什么特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猫、狗行走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猫、狗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 3、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答: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运动方 式也不一样。 四、动物的防御 1、观察下列图画中的动物,说一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

有什么作用? 2 3、自然界里,动物要适应______才能生存。 五、动物的繁殖 1、动物通过_______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 2、小动物是怎样诞生的?把你的调查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青蛙、鸡等动物_______后代,属于_________;牛、马、羊等动物__________小动物,属于 ___________。 4、通常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一样的。填写下表中种类动物的繁殖方式。 5、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产卵环境、数量 也不相同。同样是胎生,小生命诞生的情况也不一样。 例如: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小猫、小老虎出 生时眼睛没有睁开。动物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 息息相关。 六、多彩的生命 1、动物在一生中都要经历几个阶段。蚕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几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差都比较差大。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个阶段。 2、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生物之间既表现出许多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 ____________。 七、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常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进行植物繁殖的调查活动一般步骤有: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2018-2019年朝阳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讲义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 )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 )公顷,3份占这地的( )。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 )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21小时,做英语用了4 1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1,做英语用了4 1,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配照片

实验一: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小石块、塑料泡沫块、小刀、橡皮、萝卜、曲别针、带盖的空瓶、蜡烛 实验过程:把水槽放在桌子上,从袋中取出小石块、塑料泡沫、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带盖的空瓶、蜡烛、萝卜、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

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实验二: 实验名称:同一材料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小刀、萝卜 实验过程:把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

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实验三: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实验过程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 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四: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橡皮泥、小刀等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用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 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2、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五: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3. 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 钟面 2.机械摆钟摆绳 钟摆 摆锤 摆幅无关 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 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结合作业本P27) 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7.(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8.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 答:如果没有钟表,我有以下方法知道时间:1、日影;2、上下课的规律;3、自己日常生活的规律;4、水钟;5、烧香记时、6、沙漏等。 9.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说明时间过了一个小时? 答: 1、两个课间加一节课是一个小时;2、从上午自习到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3、写一篇500字的作文;4、看完一集电视剧等。 第二单元热 1.衣服不能提供热量,但可以保温。 2.许多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概念:热胀冷缩)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注意事项: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6: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9: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并覆盖棉纱布。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14:制作螺丝钉模型 实验材料: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直尺、彩笔、铅笔、胶带。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纸剪成三角形,在斜边上用彩色笔涂色。2、均匀的缠在铅笔上,形成螺纹。3、其他的两张纸各剪出长度不同的斜边,涂色、缠螺纹。4、比较螺纹疏密与什么有关实验结论:三角形斜边越长,螺纹间的距离越小,使用越省力。 实验15: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3、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4、记录比较数据,看有什么规律。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6: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易错题与创新题训练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六单元易错题与创新题训练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缴.纳/弓缴.辩斗./北斗. B.丑恶./憎恶.华.夏/华.罗庚 C.要.挟/要.求喝.彩/喝.问 D.折.腾/折.花物价上涨./头昏脑涨.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辨.别争辩.发辫. B.家俱.恐惧.百废具.兴 C.急燥.噪.声澡.盆 D.授.贿传受.绶.带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援.笔成章/弹尽援.绝 B.迟疑未决./沉吟不决. C.才华盖.世/冠盖.如云 D.故.人之情/故.弄玄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 ....的意志。 B.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任何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D.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 ...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6.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7.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二、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1.望尘莫及. “及”在文言文里有____________的意思,推想整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而能改 “过”在文言文里有____________的意思,推想整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请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手法,句式不限。) 例:讲台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窗台操场林荫小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五下期末复习1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3______; 一个鸡蛋的体积约是50_____; ②一个行李箱的体积约为30_____; 一个水杯的容积约250_____; ③奇思喝水杯子的容积约是0.3_____; 一个冰箱的占地面约40_____; ④一个书柜的高约为1.8_____; 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180_____; 2、 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玻璃杯,从外面量,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16厘米.已知玻璃厚度是0.5厘米,那么这个玻璃杯的容积是( ) A .1936毫升 B .1500毫升 C .1708.875毫升 D .1550毫升 3、校园总面积的53是空地,空地的32准备铺草坪.如果列式:53×53=5 2,这个算式是在计算( ) A .铺草坪的面积是空地的几分之几? B .这时空地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C .铺草坪的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D .教学楼占地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4、关于12761与37 43的乘积,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于1 B .小于 12761 C .小于3743 D .小于12761除以37 43的商 5、(1)用铁皮制作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无盖水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淘气的孩子在这个水箱的侧面扎破了一个洞,洞口下沿距水箱底部2.2分米(如图所示),如果向这个空水箱缓慢的倒入32升水,水是否会由这个洞口漏出? 6、。_________2712 52239552635513421=?+÷-? 7、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把它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多少平方厘米? 8、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火车从呼和浩特开出前往北京,速度为60千米时,两个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前往呼和浩特,速度为90千米/时,从北京开出的火车经过______时后与第一列火车相遇. 9、一个梯形的上底是下底的2倍,高是8厘米,面积是120平方厘米,梯形的下底是_____厘米.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100千米/时(如图所示).甲出发后经过0.6时到达C 市后,立即返回A 市,到达A 市后又立即出发前往B 市并在途中的D 市与乙车相遇.如果D 市距离A 市180千米,相遇时甲车共行了324千米,那么A 、B 两市的距离为_______千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5.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6.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5、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6、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9、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0、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报告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手册 本手册由莲都区大洋路学校的陈建秋编写,共整理了近40个实验,每个实验从“实验名称、课题和页码、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备注”8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备注: 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2、观察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 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

2021年202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与答案-易错题库

2019 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基础知识 ] 一、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线(。 3 分) 阻挠( n áo ráo)勉强( qiǎnɡqiánɡ)厌恶(w ùè) 喷香( p ēn pèn)称心( ch èn ch ènɡ)倔强(jué juè) 二、看拼音写词语。( 5 分) jùn qiào ch ún sh úqīng mi èhǔ pò cán fèi ()()()()() 三、按要求填空( 2 分)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泻满山谷。”这句中的“透”字用,部首查 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找字母()。“透”字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① 通过,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④显露。在这个句子里应选择第()种解释。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11 分) 1.()急跳墙车水()龙画()添足()肠小道万()更新声名()藉2.认真对成功正如马虎对()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 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

3.()的表演飞快地()发出()()的湖面欢快地()完成()()的草地一遍一遍地()增加()4.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我们的 生活。李刚()刻苦学习,()成绩优 秀。 [积累运用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1+1+ 2+ 2=7 分)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很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