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制造工艺样本

电力电缆制造工艺样本
电力电缆制造工艺样本

1 基本工艺流程

电力电缆的制造包括许多工序, 一般可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导体制造, 包括

1) 拉丝拉细单线到所需的直径;

2) 绞合把多根单线绞合到一起, 有时需要再包带;

3) 组合在HV和EHV电缆制造中, 把非圆形的股块绞合成准圆形

的结构;

绝缘线芯制造, 包括

1) 三层挤出: 电缆绝缘线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包括内半导电屏

蔽层、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屏蔽层;

2) 交联: 可在挤出后直接进行( 过氧化物交联) , 或者在挤出后采用单独设备进行( 湿法交联) ;

3) 除气: 经过离线加热把过氧化物副产物去除, 这一般是HV或EHV电缆的基本工序, 但也是经常见于中压海底电缆;

电缆护层制造, 包括

1) 绝缘线芯包带: 在此过程中, 把缓冲层、保护层和阻水层绕包到挤包的绝缘线芯上;

2) 中性线绞包: 把铜线、铜带或扁铜带包绕在电缆上;

3) 金属护层: 施加金属的防潮和保护层;

4) 护套: 采用聚合物护套起到机械保护( 对金属箔的保护特别重要) 和防腐蚀作用;

5) 装铠: 采用高强度金属构件( 钢) 来保护电缆, 特别是海底电

缆;

质量控制, 包括

1) 原材料的操作处理;

2) 例行试验;

3) 抽样试验;

3.2 导体制造

有些电缆制造采用直接用于屏蔽和绝缘加工的制成导体, 或用铜

杆或铝杆, 并将其拉丝到合适的直径, 然后绞合( 扭结成一体) 成电缆导体。

那些拉丝绞合制造导体的电缆制造必须遵循基本但重要的工艺,

以确保导体获得合适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由于拉丝工艺使金属产生加工硬化, 因此拉丝后的线材一般必须加热以获得适当的物理性能, 这个工艺叫退火。退火能够经过感应加热过程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经过感应到绞线上的电流来产生热量, 并提高导体的温度到正确的退火温度。另外也能够把绞线放置到炉箱中实现退火。退火能同时影响绞线的物理和电气性能, 因此在退火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和监控。必须进行定期的测试来确保绞线的特性符合规范的要求。

绞合导体是经过扭绞多根单线完成的, 有多种类型的扭绞( 或绞合) 型式。尽管绞合工艺相对容易完成, 但必须仔细操作, 以确保在绞合的过程中单线没有损伤以及绞合系数( 单位长度上绞绕的次数) 正确。导体中的水分十分不受欢迎, 因为水分会导致绝缘中生长水树从而使电缆过早击穿, 也可导致

电缆接头过早击穿。在制造、安装或运行过程中可能使水进入导体, 应考虑使用阻水结构的导体。

3 绝缘线芯制造

挤出绝缘电缆的生产线是一种高度精密的制造过程, 运转时必须严

格控制, 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能够可靠地运行多年。它包括许多前后密切衔接的了工艺。如果生产线上的任一部分有故障, 就会导致生产出质量差的电缆, 并可能会产生出很多米的废电缆。

在导体屏蔽料、绝缘料和绝缘屏蔽料挤出到电缆导体上后, 必须进

行交联。交联( 也称为硫化) 是一个化学反应, 它能提高这些标准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高温下的强度和稳定性。

绝缘线芯制造工艺起始于绝缘和半导电材料的颗粒在挤出机内熔融的时候。熔融是在加压的情况下进行的, 压力把电缆料向十字机头输送, 并在十字机头

内形成电缆的各个层。在螺杆末端和十字机头的顶部, 应放置用于过滤的滤网或

过滤板。在挤出型电缆制造的早期, 放置这些滤网或筛子是为了除去材料中的小颗粒, 或者是熔融进程中产生的杂质。

虽然如今仍在应用滤网, 但由于现今材料较好的净化特性, 减小了材料对该类型滤网的需求。实际上, 如果滤网太细的话, 其本身就能以焦烧或预交联的方式而产生杂质。然而, 适当尺寸( 100-200μm孔径) 的过滤网用来帮助稳定挤出机内熔融的均匀度以及防止在材料处理过程中从外界混入大尺寸杂质是很有益的。

在挤出型电缆制造的早期, 采用二次挤出工艺来生产电缆绝缘线芯。先同时挤出导体屏蔽和绝缘, 然后交联并绕到线盘上。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挤出导体屏蔽和绝缘, 这种工艺会在绝缘和绝缘屏蔽之间形成不规则并可能遭受污染的界面。在这个工艺中, 绝缘屏蔽可能是不交联的, 因此电缆只有有限的热学性能。

现在, 有两种制造工艺用来在一道工序中完成所有三层的挤出。第一种方法是1+2三层挤出工艺, 它是先挤出导体屏蔽, 经过较短的距离( 一般是2m到5m) 后, 再在导体屏蔽上同时挤出绝缘和绝缘屏蔽。第二种方法是三层共挤工艺, 它是将导体屏蔽、绝缘和绝缘屏蔽同时挤出。在这两种方法中, 绝缘屏蔽都是交联的, 因此电缆的高温性能有很大改进。

1+2三层挤出在其首次被推行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因为它能产生一个较为洁净、均匀的绝缘和绝缘屏蔽界面。可是在这个工艺中, 导体屏蔽从导体屏蔽挤出机到绝缘和绝缘屏蔽挤出机时, 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如果不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导体屏蔽, 那么导体屏蔽可能产生缺陷, 降低电缆的寿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三层共挤工艺被认为是更好的工艺, 因为在这个工艺中导体屏蔽在绝缘挤出前不会暴露在空气中。三层共挤工艺能产生十分洁净、均匀的导体屏蔽和绝缘界面。

在实验室对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电缆进行了加速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用1+2工艺生产的电缆比三层共挤工艺有更高老化速率。在这个特定的试验中, 电缆样品放置在水箱中, 感应到导体上的电流以提高导体温度, 在导

体和绝缘屏蔽上施加较高的交流电压。电缆在这些条件下老化规定的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 把电缆取出并进行交流击穿试验。

应用1+2或者三层共挤工艺生产出三层电缆绝缘后, 没有交联的绝缘线芯直接进入硫化管。在这里有完全不同的硫化工艺。

在过氧化物硫化过程中, 电缆进入到一个高温高压的管道中。这个管道很长, 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交联过程。尽管氮气是较好的媒质, 因为热蒸汽硫化会在绝缘中产生水分和大量的微孔, 但管道内能够采用蒸汽或者热氮气加压。另一个重要的易被忽略的步骤是应充分冷却交联好的绝缘线芯, 确保外部绝缘和导体的温度降低到能够离开硫化管的温度。当电缆线芯引出硫化管时, 绝缘线芯应是按照正确的制造规范和标准已进行了充分的交联和冷却。

采用湿法交联工艺, 挤出机后面的管道的长度需要保证热塑性绝缘线芯充分冷却, 以免导体上的绝缘偏芯( 下垂) 。实际的交联或硫化过程是在挤出后离线进行的。

在所有挤出工艺中, 经常采用X射线或超声波技术来检查电缆同心度和进行缺陷定位, 如内导电( 导体屏蔽) 缺陷。在其它层后续加工前找出重大缺陷很重要。

3.1 挤出-过氧化物硫化

过氧化物硫化电缆的3种基本的电缆绝缘线芯挤出和硫化过程:

CCV-悬链式连续硫化

VCV-立式连续硫化

MDCV-Mitsubishi Dainichi连续硫化, 也叫长承模连续硫化悬链式连续硫化( CCV)

CCV技术中, 硫化布置成了悬链状, 当它悬吊在两点之间时, 象一概弦线。导体在馈送方式与VCV相同, 都是从放线架进入到储线器。这样能够保证在连续挤出工艺不停止的情况下, 当旧的线盘用完能够换一个新的导体线盘到放线架上。储线器也为两个导体的焊接提供了时间。经过严格地控制电缆张力来保持电缆处在硫化管的中心位置。使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做到这点已经变得

较为容易。还注意确保不让已经融化但未交联的塑料聚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导体上滴落或垂落, 这个效应一般叫做”下垂”。下垂效应随着绝缘厚度与导体尺寸的比率啬而趋于增强。

一些工艺, 包括使用特殊的低融流指数聚合物、旋转电缆、绝缘表面急冷等, 能够有效地减少绝缘的下垂效应。对于大截面电缆( 重电缆) , 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施加一个很大的拉力( 必须保证电缆在管中心) 以及张力的控制变得困难。这实际上限制了导体截面要小于1400~1600mm2。CCV线上能够生产绝缘厚度最大为25mm的电缆。悬链线的管子长度是可变的, 但总长度均在160m左右。管内的硫化媒质是加压蒸汽或高温高压的氮气。冷却可由水或者冷却的氮气来完成。CCV线主要用来生产MV和HV电缆。

立式连续硫化( VCV)

VCV技术中, 硫化管是垂直导向的。经过控制电缆的张力维持电缆在管的中心位置。导体的馈送方式与CCV相似。

将导体牵引到机塔顶端, 该塔高度可达100m, 位于一个巨大的牵引轮的正上方, 然后导体经由预热器进入到三层挤出机头。经过高温氮气加热电缆来完成硫化。

气体加压是保证过氧化物的分解物不产生充气的微孔。VCV技术中交联管道是垂直布置的, 从而确保了导体和绝缘线芯的同心度。在生产大截面( >1600mm2) 导体电缆时, VCV技术非常有效, 因为在保持张力方面, 不会面临和CCV技术那样的困难。VCV线能够用来生产绝缘厚度最大约35mm的电缆。

与CCV技术相比, VCV技术不会遭受由于重力的影响而使聚合物产生低垂或从导体滴落的结果。然而, 由于昂贵的立式建设成本, VCV线要短于CCV 线。VCV线一般为80~100m, 而CCV线一般为140~200m。

由于同样的电缆需要相同的硫化时间, CCV线生产速度较快。VCV线一般只用于HV和EHV电缆。同CCV生产线一样, VCV线的硫化媒质也使用高温高压的氮气。可是生产HV电缆时, 由于蒸汽硫化会导致绝缘中产生水分和大量的微孔, 因此氮气是首选的媒质。

带电电缆的识别方法

1 概述 电缆识别在电缆施工及维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既有针对停电电缆识别的仪器,也有针对带电电缆识别的仪器,但是在具体使用中,实际电缆现场往往是互相放置叠压在一起,常规仪器所使用的卡钳往往无法卡接导致很难进行识别,而且大多识别接收部分仍然使用指针表头来指示,现场容易因震动失效。还有现有设备往往要求现场提供220V电源,用户使用很不方便。 基于此,我公司研发部门,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制了一款柔性线圈配合液晶显示的带电电缆识别仪,将主机设计更改为可以使用干电池供电模式,可以很好解决上述仪器使用的弊端,对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具有如下特点: 1.1 整套仪器均可使用5号电池工作,彻底解决现场无动力电源及充电电池不易维护失效的把情况。对于发射主机,特别设计为交直流两用,既可以使用电池供电,也可以使用220V电源供电。 1.2 一箱式工程塑料箱外包装,使用简单,更加适合运输及野外环境。 1.3 大口径柔性线圈接收部分适合各种复杂电缆现场。 1.4 接收器液晶显示使用微功耗技术设计,特别省电,判断简单直观。 1.5接收器电池电压指示功能。户外可视LCD,阳光、黑暗环境下均可使用。 1.6一机多用,即可以识别带电电力电缆,也可以识别停电电缆。 1.7 对于停电电缆, 即可以不拆线采用耦合钳施加信号,也可以拆掉电缆始端头和终端头, 使用配制的专用连接线直接施加信号进行识别。

2 主要技术指标 2.1发射钳钳口:≥130mm 闭合时内径≥125mm 接收柔性线圈:可拉开为直线,可扭曲变形,闭合为圆形时内径≥135mm 2.2接收器电源:2节5号碱性电池,连续工作时间≥8h 2.3主机电源:4节5号碱性电池,连续工作时间≥3h 或者使用AC220V供电 2.4识别方式:波形方向、波形幅度,双重判断依据 2.5 接收灵敏度:接地回路电阻小于200欧姆 2.6重量及体积:约6.5kg,47X38X15cm 外观如下图所示

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3使用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包装及运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2706 额定电压1kV(Um=)到35kV(Um=)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IEC 60502 额定电压1kV(Um=)到30kV Um=36kV)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 3597 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 GB/T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3956 电缆的导体 GB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 2952 电缆外护套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设备名称1kV交联电缆 系统额定电压:1kV及以下 电缆额定电压(U0/U):1kV 额定频率:50Hz 敷设条件 敷设环境有空气中、直埋、沟槽、排管、桥架、竖井、隧道等多种方式。地下敷设时电缆局部可能完全浸于水中。 1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结构及技术参数见表1。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示范文本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是为用户工程提供额定电压0.6/1kV交 联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而作的规定。 1.2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术要 求、试验、包装及储运。 1.3供方提供的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均 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 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合同具 有同等的效力。 2.执行标准

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 8170 《数字修约规则》 GB 50217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 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19216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GB/T 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GB/T 12706 《额定电压1~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 17650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GB/T 2951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

电线电缆检测相关标准

电线电缆检测相关标准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检测标准: GB/T3048.11-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GB/T3048.12-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3048.1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 GB/T3048.16-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6部分:表面电阻试验 GB/T3048.2-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3048.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5-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3048.7-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耐电痕试验 GB/T3048.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9-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6995.1-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6995.2-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6995.3-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6995.4-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6995.5-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5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GB7594.1-1987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7594.10-1987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第10部分:90℃一般不延燃橡皮护套GB7594.11-1987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第11部分:180℃橡皮绝缘或护套GB7594.2-1987电线电缆橡皮绝缘和橡皮护套第2部分:65℃橡皮绝缘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低压电力电缆(汇编)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低压电力电缆 技术标书 梅州供电局 2015年07月

1 总则 1.1本技术标书适用于梅州供电局新建住宅项目供配电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交流额定电压U O/U为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耐火低压电力电缆,它提出了该电缆本体及附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设备技术标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招标技术文件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本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投标方在应标招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8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1.10标注“★”的条款为关键条款,作为评标时打分的重点参考。 2 工作范围 2.1范围和界限 1)本标书适应于交流额定电压UO/U为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耐火低压电力电缆的本体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装配、工厂试验、交付、现场安装和试验的指导、监督以及试运行工作。 2)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招标方完成。 3)本标书未说明,但又与设计、制造、装配、试验、运输、包装、保管、安装和运行

GB 6995.1-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1部分:一般规定GB 6995.1-86 发布时间:1986-11-2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等电缆识别标志及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 2目的 本标准对电线电缆及其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方法作出了统一的标准化规定,以保证电线电缆正确连接、安装和安全运行。 3定义 3.1电缆识别标志 用文字、字母、符号、颜色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商标、型号、规格、性能等。 3.2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用阿拉伯数字、颜色(单一颜色或组合颜色)区分多芯电缆的不同绝缘线芯或标明绝缘线芯的功能。 3.3标准颜色 为识别标志所规定采用的颜色,并用颜色色版表示。 3.4颜色色序 多芯电缆(二芯以上)绝缘线芯采用颜色识别时规定优先采用的颜色(包括组合颜色)及其顺序排列规则。 4一般要求 4.1颜色识别 4.1.1颜色要求 标志颜色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5.2-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颜色》规定的某一种颜色。 4.1.2清晰度 标志颜色应易于识别或易于辨认。 4.1.3耐擦性 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颜色应基本保持不变。 4.2数字识别 4.2.1颜色要求 载体应是同一种颜色;所有识别数字的颜色应具有相同颜色。载体颜色与标志颜色应明显不同,且

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5.2—86规定的某一种颜色。 4.2.2清晰度 数字标志应清晰,字迹清楚。 4.2.3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标志应仍保持不变。 4.3压印标志 4.3.1型式 压印标志应采用凸印或凹印型式,直接压印在载体上。 4.3.2清晰度 压印标志的字迹应清晰或易于辨认。 4.4标志线或标志带 4.4.1标志线 用于识别电线电缆产地的标志线,应按有关规定申请注册,其颜色可为单一颜色,也可为组合颜色。 4.4.2标志带 标志带是在带子上印上文字、字母、符号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电压等级、型号、规格、商标等等。 4.4.3清晰度 整个标志线上的颜色应保持一致,组合颜色中两种颜色的分界线应保证清晰。标志线的颜色和标志带上的标记应清楚可辨。 4.4.4牢度 用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清洗时,标志颜色应保持不变。 5试验方法 5.1标志清晰度用目力检查,当试样表面受到污染不能辨认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浸过的棉织物擦拭试样表面;或者用洁净的刀片切取试样断面进行检查。 5.2标志耐擦性用浸过水的脱指棉或棉布,轻轻擦拭10次,然后用目力检查。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缆原理及生产过程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缆原理及生产过程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缆原理及生产过程 1.耐火和阻燃机理 1.1耐火机理 在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中加入某种添加剂,降低聚合物产生的热量,防止聚合物分解或促进绝缘和护套材料炭化形成保护层;在导体外绕包云母带等无机绝缘材料,在绝缘和护套层被火燃蚀后,绕包在导体上的云母带遇火后生成不溶不熔的白色坚硬绝缘壳体二氧化硅,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确保电缆继续通电,从而在着火时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行。 1.2阻燃机理 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大量的添加型阻燃剂-水合金属化合物(AL(OH)3、Mg(OH)2等),其阻燃反应为吸热分解反应,即: 电缆在火灾中水合金属化合物受热分解,释放出结晶水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 降低了电缆的表面温度,同时分解生成的三氧化二铝(Al 2O 3 )、氧化镁(MgO)是惰 性吸热载体,其既可阻止与氧气等可燃物的接触,又可挡住热量向电缆内传输,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缆原理及生产过程 2.生产工艺 2.1电缆的导体 耐火电缆的导体采用铜导体,导体几何形状为圆形,且多根绞合导体应紧压。圆形紧压铜导体与扇形导体相比有许多优点:绕包云母带时使云母带与导体结合紧密,有利于电场均匀分布,增强电缆的电气绝缘性能,同时可以节约云母带的用量,降低成本。 2.2电缆的耐火层 导体外采用两层或多层云母带重叠绕包,一般重叠率不小于30%,有时重叠率达50%才能达到耐火试验要求,以达到耐火试验为基准。绕包角控制在40-50度。 2.3电缆的绝缘和护套 电缆绝缘根据阻燃等级的不同允许选用交联聚乙烯或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材料,由于导体外重叠绕包两层或多层耐火云母带,对于导体截面25mm2及以上

电力电缆的防火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89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力电缆的防火技术详细 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电缆的防火技术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创造良好运行环境避免电缆绝缘加速老化和损伤电缆沟、电缆隧道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如设置排水浅沟、集水井,并能有效徘水,必要时设置自动启、停抽水装置,防止积水,保持内部干燥。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值不宜小于1%~2%,至少应大于0.5%,防止水、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及可燃性液体或气体进入。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宜自然通风,但当电缆正常负荷使隧道内空气温度高于40℃~50℃时,可采取自然排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风。通风系统的风机应与火灾探测器连锁,以保证隧道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停止送风,电缆隧道不得作为通风系统的进风道。

应避免将电缆防火门处于常闭状态、用防火隔板将,电缆完全封闭、将电缆沟盖板的缝隙统统填充封闭等影响电缆通风和散热的做法。而且,将电缆完全封闭起来,也使对电缆的正常巡视成为不可能,不能及时发现电缆故障。 另外,要有完善的防鼠、蛇窜入的设施,防止小动物破坏电缆绝缘引发事故。 加强电缆的预防性试验 电缆预防性试验不能只看试验数据合格不合格,还应该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可以和相同电缆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也可以和本电缆历史试验数据进行比较,探求试验数据的规律。如作直流耐压试验时,如果所测得泄漏电流值随试验电压值的升高或加压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较快,或同相同电缆比较数值增大较多,或者和本电缆以前所测数据比较呈明显的上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简易版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是为用户工程提供额定电压 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而作的规定。 1.2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 的技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 1.3供方提供的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 力电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 践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 一,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

2.执行标准 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 8170 《数字修约规则》 GB 50217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 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19216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GB/T 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电线电缆的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的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1部分:一般规定GB 6995.1-86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等电缆识别标志及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 2目的本标准对电线电缆及其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方法作出了统一的标准化规定,以保证电线电缆正确连接、安装和安全运行。 3定义 3.1电缆识别标志用文字、字母、符号、颜色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商标、型号、规格、性能等。 3.2绝缘线芯识别标志用阿拉伯数字、颜色(单一颜色或组合颜色)区分多芯电缆的不同绝缘线芯或标明绝缘线芯的功能。 3.3标准颜色为识别标志所规定采用的颜色,并用颜色色版表示。 3.4颜色色序多芯电缆(二芯以上)绝缘线芯采用颜色识别时规定优先采用的颜色(包括组合颜色)及其顺序排列规则。 4一般要求 4.1颜色识别 4.1.1颜色要求标志颜色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 5.2-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颜色》规定的某一种颜色。 4.1.2清晰度标志颜色应易于识别或易于辨认。 4.1.3耐擦性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颜色应基本保持不变。 4.2数字识别 4.2.1颜色要求载体应是同一种颜色;所有识别数字的颜色应具有相同颜色。载体颜色与标志颜色应明显不同,且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 5.2-86规定的某一种颜色。4.2.2清晰度数字标志应清晰,字迹清楚。 4.2.3耐擦性数字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标志应仍保持不变。 4.3压印标志 4.3.1型式压印标志应采用凸印或凹印型式,直接压印在载体上。 4.3.2清晰度压印标志的字迹应清晰或易于辨认。 4.4标志线或标志带 4.4.1标志线用于识别电线电缆产地的标志线,应按有关规定申请注册,其颜色可为单一颜色,也可为组合颜色。 4.4.2标志带标志带是在带子上印上文字、字母、符号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电压等级、型号、规格、商标等等。 4.4.3清晰度整个标志线上的颜色应保持一致,组合颜色中两种颜色的分界线应保证清晰。标志线的颜色和标志带上的标记应清楚可辨。 4.4.4牢度用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清洗时,标志颜色应保持不变。 5试验方法 5.1标志清晰度用目力检查,当试样表面受到污染不能辨认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浸过的棉织物擦拭试样表面;或者用洁净的刀片切取试样断面进行检查。 5.2标志耐擦性用浸过水的脱指棉或棉布,轻轻擦拭10次,然后用目力检查。请在此输入内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669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 技术规范正式样本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是为用户工程提供额定电压 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而作 的规定。 1.2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 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 1.3供方提供的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 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运行证明 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

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 2.执行标准 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 8170 《数字修约规则》 GB 50217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 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19216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GB/T 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阻燃耐火电缆

6.0新产品研发 6.1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 耐火、阻燃电力电缆 6.2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 耐火、阻燃电力电缆

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 耐火、阻燃电力电缆(型号:WDZN-YJY)一、可行性分析及立项 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中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大量的易燃材料及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毒性气体所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场所人员密度大,在公共场所火灾中80%的人员死亡时因为吸入了有毒气体所至。同时燃烧时所产生的大量烟雾也不利于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救援。公安部发布了强制性标准GA306.1-2007《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对耐火电缆进行了分级,并对发烟量及烟气毒性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阻燃及耐火电缆的标准体系,对推广应用阻燃、耐火、清洁的阻燃耐火电缆起推进作用。 目前的电线电缆,大部分绝缘和护套材料使用的是含有卤元素的PVC。导致在生产制造、使用、废弃、处理线缆产品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对线缆产生的有毒气体非常重视,对电缆生产中的排放物和报废了的电缆进行了全面监控,迫使电缆厂家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取代传统材料,制造生态环保型线缆。电线,电缆的用户也向环保化发展。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在一些大城市大工程的招标中,特别是在大中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明确提出禁止使用PVC电缆。北京市就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奥运村建设全部采用环保材料,非环保型电线不可能得获任何机会。另外,在保证电缆环保特性的同时,必须保证电缆的耐热等级,这样才能保证电缆的安全使用。耐火电缆是在火焰燃烧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安全运行的

如何通过带电电缆识别仪来判断高压电缆带不带电

如何通过带电电缆识别仪来判断高压电缆带不带电 在面对电缆在进行管理、架设、迁移、维护以及故障处理时的环境以及电缆运行环境的复杂,电缆识别的工作非常关键,而对运行中的电缆识别问题,实际工作中要求电缆识别必须进行带电识别,同时要保证操作者的安全,以及保证电气设备的正确运行等条件,遇到带电电缆识别的问题。 1.如果运行电缆有电压,无负载时,电缆上就无电流流过,这时就检测不到磁场,以为是不带电电缆,极容易产生误判。 2.如果电缆没有运行,但是这条电缆如果和其它运行电缆有并行的情况下,就会有感应电产生,同时感应电流也会有磁场产生,这时仪表也会有指示,会产生误判。 3.如果在电缆沟中,会有多条电缆,这多条电缆都会产生磁场,这时整个区域都会有50HZ电产生的磁场,这时整个区域都会有磁场,使判别无法进行。容易产生误判。 然而误判的后果只有一个,造成人员伤害。所以,一定要清楚认真的判断电缆是否会带电,保护人身安全。 判断电缆识别仪是带电或不带电的方法,一般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测量,根据电缆带电或不带电电流及磁场的区别我们也可以非常容易的检测电缆是否带电。目前市场上电缆识别仪厂家非常多,大多精度不是很高,不能不效保证其识别效果。 带电电缆识别仪同时满足不带电识别仪的所有功能,组成部分由信号发生器和接收识别钳及指示表三部分组成,用接收识别钳信号检

测器时其它电缆线上检测到的信号则要小很多且方向相反,通过电表指示幅度及方向,很容易判定被测电缆,该带电电缆识别仪由于有了方向及大小的双重判别。该带电电缆识别仪是一种轻小型、紧凑型、便携式带电电缆识别仪。带电电缆识别仪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低压电力电缆的识别。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8677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 发布日期:2015-04-29 来源:《电气&智能建筑》作者:张晓萍张渊张哲 核心提示:文章梳理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简述除住宅外其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线电缆的选型;并探讨配电线路的敷设要求。 1 前言 电线电缆作为建筑电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建筑物内电气负荷的日益增长,线缆燃烧造成的电气火灾也频繁发生。同时,一旦火灾发生,消防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需要电线电缆的保障。因此,建筑电气中电线电缆的选用,不仅关系到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关系到建筑电气的工程造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电气使用的安全性,甚至建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更多的从消防的角度结合工程经验,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规范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的规定,按普通、消防负荷两部分,从消防供电干线、应急照明和火灾自动报警等三方面,梳理了各级别民用建筑应选用的电线电缆型式及其敷设方式。 2 常用电力电缆类型 在目前的建筑电气设计中,常用的线缆可分为以下几类:普通线缆、阻燃线缆、耐火线缆、无卤低烟线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对应上述的各类线缆,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产品,但基本的要求和定义是一致的。本文仅列举笔者设计中常用的线缆类型。 (1)普通线缆 主要指聚氯乙烯绝缘电线BV线和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YJV. (2)阻燃线缆 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能力的电线电缆。该线缆通常指能通过GB/T183 80.3(等同IEC60332-3)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阻燃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ZRB V线和具有阻燃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ZRYJV. (3)耐火线缆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的火焰燃烧下,仍能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线电缆。通常指通过GB/T12666.6(等效IEC60331)试验合格的电线电缆。包括具有耐火性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N HBV线和具有耐火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绝缘电力电缆NHYJV. (4)无卤低烟线缆

管道井里的电缆怎样识别查找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0160805.html, 管道井里的电缆怎样识别查找 管道井里的电缆怎样识别查找,为什么要进行电缆识别? 在管道井中有许多根电缆,对于我们要找到那根需要施工的电缆很困难。因为在电缆故障预定位和精确定点后,在切割电缆重新做电缆接头之前的工作就是必须要找到底是那一相是故障相,肉眼往往是无法再多根电缆中找出的。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带电电缆识别,如果没有专业的电缆识别设备确认,容易切割到带电的电缆易造成安全事故。 HZDS-H电缆识别仪是用于将某一特定电缆从一束电缆中识别出来的专用仪器。本电缆识别仪是紧凑型仪器,装在铝合金箱内,由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带传感器的接收机及连线构成。电缆识别仪是我司根据电力行业的需要而研制的一种专用仪器。中试高测电缆识别仪在电力电缆架设、迁移、维护以及故障处理中用来判别一束电缆中欲寻找的一根特定的电缆;具有判别电缆准确(方向及幅度的双重判别)、快速、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同类仪器中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越的新型仪器。 带电电缆识别仪使用方法 下面我们就使用HZDS-H电缆识别仪教大家如何找电缆。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款仪器(如下图),它由发射机、接收机和耦合钳三部分组成,采用的幅度和相位模糊判断技术,使得识别结果具有唯一性,从技术上解决误判或错判问题。仪器操作简单,带电识别,采用耦合方式施加信号,不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保证人身安全。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0160805.html, 如下图所示,在多条电缆构成的系统中,在其中的一条支路上施加信号,信号通过发射耦合钳将测量信号耦合进目标电缆上,在另一端使用接收耦合钳获取被测电缆的信号信息。根据电路的基本原理可知,被直接施加信号的支路电流与其他支路的电流方向相反,信号幅度大于等于其他支路,根据以上特性,我们可以从信号强度和信号相位两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并直接显示判断结果。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doc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1) 3 使用环境条件表 (8) 4 试验 (9) 5 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11)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2952 电缆的护层 GB/T 12706.1~12706.4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2010]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2.1技术参数 2.1.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 表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 序号名称项目需求值或表述供货方保证值1.1 电缆结构参数表 1.1.1 电缆型号项目单位提供 1.1.2 导体 1.1. 2.1 材料铜 1.1. 2.2 材料生产厂及牌号供货方提供 1.1. 2.3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 见物料描述 (铜) 1.1. 2.4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 见物料描述 (铝) 1.1. 2.5 结构形式圆形紧压 1.1. 2.6 最少单线根数(根)供货方提供 1.1. 2.7 单线直径(mm)供货方提供 1.1. 2.8 导体外径(mm)供货方提供 1.1. 2.9 紧压系数(≥)0.9 1.1.3 挤包导体屏蔽层

电缆识别仪操作手册

电缆识别仪操作手册KSG 100

1.产品信息 功能描述: 概述电缆识别仪KSG100是用来从电缆束中识别电缆,即适用于 单芯电缆,也适用于多芯电缆。最先进的技术,简便的操作系统, 使此仪器真正走在了市场的最前沿。 系统构成 发生器接收器 KSG 100电缆识别仪包括两部分:一个发生器和一个带柔性 耦合线圈的接收器。这两部分都带有微型控制器,这样就能彼此 之间相互联系。先进的软件对多个因素进行检查,因此保证了系 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操作原理 KSG 100发生器包括一个电容器,能充电,并能向目标电缆 放电,充/放电过程由一个微型处理器控制。由发生器发出电流脉 冲,在电缆周围产生了一个磁场,柔性耦合线圈中感应出一个电 压。同时,接收器插在发生器上充电,并通过一系列数据交换对 接收器校准。在此过程中,试品必须连接成可通电流的回路。柔 性耦合线圈被用来耦合目标电缆上的电流脉冲;接收器的显示屏 上显示出电流脉冲的方向和幅值。电流脉冲幅值与回路电阻有关。 为了能清晰地确定电流方向,红色标记为正极输出,柔性耦合线 圈上有箭头标记。 操作步骤仪器最主要的优点之一就是操作简单,显示的图标清晰简单易懂。

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到同一端,以确保极性正确 接收器与发生器进行校准。如果没有可测量信 号,会显示一个信息代码。校准过后就可以将接 收器摘下,带到需要对电缆识别的地点了。 将柔性耦合线圈绕在目标电缆上,注意要将线圈 上的箭头指向电缆末端。 判断目标电缆的条件: ? 方向为正 ? 幅值大于64% 其它所有电缆都不会满足这些条件。 图标说明: 符号表示 电量指示 如果此图标闪动,说明电源电量已达到最小状态。 表示位于连接发生器的位置。 柔性耦合线圈的图标。在校准期间,柔性耦合线圈必须绕在连接 发生器的位置。 警告:产生了一个错误,请参阅信息代码表。 信息:表示有一个信息代码,按下信息按钮后,代码将显示出来。 CODE(代码)将与信息代码一同显示出来。 减号标志:表示电流方向为负。 接线 开始 识别

GB 6995 标准名称: 电线电缆识 别标志 第1部分:一般规定

标准名称: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 6995.1-86 标准编号: GB 6995.1-86 标准正文: 国家标准局1986-11-20批准1987-10-01实施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等电缆识别标志及绝缘线 芯的识别标志。 2 目的 本标准对电线电缆及其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方法作出了统一的标准化规定,以保 证电线电缆正确连接、安装和安全运行。 3 定义  3.1 电缆识别标志 用文字、字母、符号、颜色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商标、型号、规 格、性能等。  3.2 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用阿拉伯数字、颜色(单一颜色或组合颜色)区分多芯电缆的不同绝缘线芯或标明 绝缘线芯的功能。  3.3 标准颜色 为识别标志所规定采用的颜色,并用颜色色版表示。  3.4 颜色色序 多芯电缆(二芯以上)绝缘线芯采用颜色识别时规定优先采用的颜色(包括组合颜色 )及其顺序排列规则。 4 一般要求  4.1 颜色识别  4.1.1 颜色要求 标志颜色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5.2-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标 准颜色》规定的某一种颜色。  4.1.2 清晰度 标志颜色应易于识别或易于辨认。  4.1.3 耐擦性

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颜色应基本保持不变。  4.2 数字识别  4.2.1 颜色要求 载体应是同一种颜色;所有识别数字的颜色应具有相同颜色。载体颜色与标志颜 色应明显不同,且应能确认符合或接近GB 6995.2—86规定的某一种颜色。  4.2.2 清晰度 数字标志应清晰,字迹清楚。  4.2.3 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擦试后的标志应仍保持不变。  4.3 压印标志  4.3.1 型式 压印标志应采用凸印或凹印型式,直接压印在载体上。  4.3.2 清晰度 压印标志的字迹应清晰或易于辨认。  4.4 标志线或标志带  4.4.1 标志线 用于识别电线电缆产地的标志线,应按有关规定申请注册,其颜色可为单一颜色, 也可为组合颜色。  4.4.2 标志带 标志带是在带子上印上文字、字母、符号等标记,标出电线电缆的制造厂、产品 电压等级、型号、规格、商标等等。  4.4.3 清晰度 整个标志线上的颜色应保持一致,组合颜色中两种颜色的分界线应保证清晰。标 志线的颜色和标志带上的标记应清楚可辨。  4.4.4 牢度 用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清洗时,标志颜色应保持不变。 5 试验方法  5.1 标志清晰度用目力检查,当试样表面受到污染不能辨认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 适溶剂浸过的棉织物擦拭试样表面;或者用洁净的刀片切取试样断面进行检查。  5.2 标志耐擦性用浸过水的脱指棉或棉布,轻轻擦拭10次,然后用

KV电力电缆专业技术规范书

额定电压U O/U(8.7/10kV)交联电缆技术规范书 1.总则 General 1.1本技术规范是晶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8.7/1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 力电缆的技术规定。 1.2 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等。 1.3 供方提供的XLPE绝缘交联电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 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执行标准 GB/T12706.2-2002 《额定电压1kV(Um=1.2 kV)到35kV(Um=40.5kV)挤包 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 6KV(Um=7.2 kV)到30KV(Um=36kV)电缆》GB/T3956-1997 《电缆的导体》 JB/T8996-1999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2952-1989 《电缆外护层》 GB/T3048-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2951-1997《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 GB8170 《数字修约规则》 GB50217-1994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 IEC60502 《额定电压30kV及以下挤出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GB/T18380-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3.使用条件 3.1运行条件 /U 8.7/10KV 系统标称电压U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Um12KV 系统频率 50HZ

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或小电阻接地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75KV 3.2运行要求 电缆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 90℃ 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 250℃ 短路时间不超过5s 电缆弯曲半径:铠装型三芯电缆不小于12倍的电缆外径 3.3运行环境条件 3.3.1 环境温度.:-20~+45℃。 3.3.2 电缆在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下,其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 3.4敷设条件 敷设环境有直埋、沟槽、排管、沟道、桥架等多种方式。 敷设时环境温度不低于0℃。 3.5耐地震能力 采用正弦、共振、拍波试验法,激振5次,每次间隔2s,安全系数1.67。 4.技术条件 4.1导体 4.1.1导体采用LR型圆铝单线绞合紧压而成,紧压系数不小于0.9,其组成、性 能和外观符合GB/T3956的规定。 4.1.2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等,无凸起或断 裂的单线。 4.2 导体屏蔽 4.2.1 导体屏蔽为塑料挤包交联型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表 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没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4.2.2导体屏蔽标称厚度为0.8mm。 4.3 绝缘 4.3. 绝缘为XLPE型材料,质量优、经过交联固化后、具有耐热、防潮、低臭氧、 抗电晕和无孔洞等特性,挤包在导体的绝缘性能符合GB/T12706.2.3的规定。 4.3.2 额定电压为8.7/10KV电缆,其绝缘标称厚度为4.5mm。 4.3.3 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绝缘层横断面上任一点最薄点的厚

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C D P 油气储运项目设计规定 CDP-S-GU-EL-003-2009/B 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2009-11-26发布2009-11-3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发布

前言 为了加强设备、材料的采购过程管理,统一油气储运项目设备材料技术规格书的编制格式、主要订货技术要求和技术评分标准,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设计工作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规格书。 本文件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电力电缆采购。 本文件包括技术条件、数据单和技术评分表三部分内容: ——技术条件部分为各工程项目通用并统一的技术要求;未经发布单位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该部分进行修改; ——数据单是为了统一各工程项目实际使用,在工程项目使用中填入用于订货的参数;工程项目中的数据单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经审批后用于订货; ——技术评分表是为了统一招标投标过程中通用技术组评分标准,在工程项目使用中,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修改,修改后用于工程项目的技术评分表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艮鹏王新坤付伟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孙宗源高秀春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电力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联系人:杜庆山 联系电话: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咨询中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甲311号院中国石油管道大厦9层邮政编码100053 联系人:陈怡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