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转轨时期会计的社会责任

论经济转轨时期会计的社会责任
论经济转轨时期会计的社会责任

论经济转轨时期会计的社会责任

论及的职能,侧重从微观角度论述者居多。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或,立足于不同的会计单位,发挥对某一特定主体的反映、监督和控制职能,从而为这一特定主体服务,此乃会计之原本职能。然而,随着经济的,会计的社会责任也逐步增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原有的计划经济会计管理模式已被打破,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和约束模式正在建立之中,如果简单地生搬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脱离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片面提倡会计回归微观主体,忽视会计本身所固有的社会责任,其结果:一方面必将导致会计约束机制失灵形成会计资料虚假、账目混乱、会计秩序失控,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或被侵吞;另一方面使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丧失了真实可靠的微观财务信息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在虚假、扭曲的微观信息基础之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驾驭和调控。;

一、;会计社会责任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早期的职能主要是向企业的业主提供经营管理的信息。巴其阿勒曾经指出:“簿记的目的在于向业主及时地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信息。”这时,会计只是向业主负责,并受业主的信任,会计的职能仅限于微观主体。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企业内在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会计的社会责任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首先,由于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资本的所有权

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之一,受托经营,有义务定期向股东等投资者提供真实、完整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这时,会计除了作为一种经营活动以外,尚负有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财务信息的责任,会计职能向外延扩展。其次,英国于是1842年,美国于是1909年先后建立所得税制度,纳税开始成为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供真实、规范的纳税依据和资料,逐步成为会计的内在职能之一,会计职能除了服务于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以外,开始扩展到政府的税务部门。第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银行业对的渗透和控制加强进而生成了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要求会计资料反映债权人和金融资本的权益,向有关银行呈报财务报表,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会计日常工作之一;同时,由于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企业投资者日益分散化,会计信息的社会服务面也进一步扩大。第四,30年代大危机以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了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日常化,跨国公司和资本国际化席卷全球。这个时期,在国家引导甚至直接组织下,各国纷纷建立和健全了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颁布了统一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完善了相关的商法、公司法和税法等经济法规建设;国际间的会计合作和交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7年10月,成立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计准则。这一时期,会计从企业内部职能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社会性职业;相应地,会计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在这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门新兴会计

学的雏型,即社会责任会计学(social;responsibility;accounting)。社会责任会计是从宏观经济观点,而不是从微观经济观点,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企业有关社会责任改造情况的数据、信息,并且将其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等。社会责任会计基础主要是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和企业管理原理。福利经济学如何增进现代社会的经济福利。因而强调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管理原理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应当履行全体公民应在履行的社会责任。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以争取社会公众和本企业职工的支持,企业必须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即在谋求企业股东最大收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由此,才能确保企业取得长期和稳定的收益。由于各国经济和社会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各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和范围大相径庭,各国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反映的基本内容一般都包括有:;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收益目标是否能实现,是企业效率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最终检验,也是实现企业其它各项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尽管近年来企业社会目标的范围不断扩大,然而收益指标仍然是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基础指标。;2.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和技术培训,也包括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改善劳动条件、美化企业环境以及增进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等,这些工作不仅对于本企业有重要的微观意义,而且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宏观意义。;3.对

所在社区的贡献。企业享受本社区的、通讯、供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服务,同时,它也应该对本社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提供财力或者人力以支持和发展本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化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向税务机关交纳税金等。;4.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公有污染等公害。;5.反映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包括向公众报告企业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产品的安全性和售后服务等信息;也需要了解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等。毕业论文

二、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和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并突出强调完成这一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和强调企业的会计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第一,经济转轨时期强调会计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整顿当前会计秩序,明确会计职能的本质特征。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国企业产权制度从过去单一、垂直型公有产权模式向多元化、复合化立体

型产权模式转变。相应地,会计模式也改变了几十年分所有制、分行业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在转轨过程中,原有的行政性、指令性的会计管理体制已被打破,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我们理想中的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管理制度尚远未建立和运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管理制度无法控制的空隙,其结果,普遍出现经营者利用当前所有者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和社会监督不力的空隙,制造虚假财务信息,会计报表的数据、信息随经营者的主观意志而被肆意修饰,由此带来投资者权益遭受侵蚀、国家、职工和社会公众利益被忽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贪污腐化屡禁不止、社会分配苦乐不均等现象。因此,在转轨时期,应特别重申: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除了受托经营,从经营者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外,尚负有向所有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社会集团提供会计信息的责任。要求会计人员秉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忠于职责,不偏不倚地按照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财务成果进行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的核算,并向有关各方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发挥会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这应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务区别于其它管理职能的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 研究 摘要:以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赋予社会贡献率指标新的含义,提出三个假设,从样本总体角度回归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总结,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构建一些合理的衡量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现有资产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普遍走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贡献率正相关,而资产负债率与社会贡献率负相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程度。 关键词: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贡献率 1 引言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来源于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社会责任观念。而美国学者戴维?林若维斯发表在美国《会计师》1968年第11期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则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AAA)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

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 在西欧,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法国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慈善捐赠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就业、环境、产品质量、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学校教育等公益事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凡此种种,都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政府、企业和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从以前研究来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设立了委员会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

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

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 一、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的概念和职责 马克思说,会计是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个概念赋予了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管理智能。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除了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管理负有责任外,同时也担负着社会责任。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企业人道论坛协会会长约翰马雷斯在其所著的《企业新概念》一文中说: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作创造利益和财富的工具,它必须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负责。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社会责任十分重要。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无视法规,弄虚作假;追求私利,监守自盗,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使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造假的数额越来越大,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具体表现在不坚持原则,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伪

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或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3.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 会计人员自身法制观念淡薄是最直接的原因。法律法规、单位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的待遇偏低,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考核考评体制体系不健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打击会计违法犯罪措施不力等,也使一些会计人员心存侥幸,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违法。 4.会计职业道德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遵纪守法,不贪不占;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勤学苦练,技能独特;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强化服务,参与管理;切实对单位、对社会公众、对国家负责。它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1)建立健全配套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一是在校阶段的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就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的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

社会责任会计开题报告

社会责任会计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学院(系):里仁学院经济管理系年级专业:2009级会计学学生姓名:朱晴 指导教师:宫兴国完成日期:2013年4月1日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从20世纪初起,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二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界定,选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在理论与实证检验方面呈现出相互整合的趋势。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成负相关、正相关和不相关。 (一)国外研究动态 1972年的《商业社会评论》上出现第一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学术文章,作者Milton Moskowitz认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具有投资价值。Vance以《商业和社会观察》杂志上列出的社会责任表现好和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

这两类企业的财务绩效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是负相关关系。Vance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最大的贡献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分析。Aupperle、Carroll & Hatfield对以往关于CSR与CFP 关系研究的情况以及数据和方法论上的缺陷进行了一次非常全面、清晰的总结和分析,为了克服CSR指标代表性的问题,他们专门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模型中的四种企业社会责任设计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将四种责任归纳为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模型以短期(1年)、长期(5年)的资产利润率(ROA)作为企业财务表现的指标,分析其与企业两种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相关性。 McGuire & Sundgren通过对1983—1985年期间的企业财务数据ROA和企业社会责任(《财富》杂志企业社会责任排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表现与其之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具有更加明显的关联性。 Berman认为KLD指数从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八个方面的关系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其中主要是社区关系、员工关系、自然环境、产品的安全与责任以及妇女少数民族问题等五个方面。若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影响到公司目标的实现,那么其财务绩效可能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此后的大多数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英国国际工商领袖论坛(IBLF)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运营应当公开透明, 符合伦理道德, 尊重劳工群体, 保护自然环境, 从而既能为股东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美国商业责任协会(BSR)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尊崇伦理价值, 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实现商业的成功。 百科:企业社会责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 我们(李正,2007,会计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 它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它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7日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 “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在第86条指出,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结合上文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涵的界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国情③以及上述不同研究者的内容分类, 并随机抽取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试用和访谈一部分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以下六大类共包含十七小类活动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范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 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或教育等、公益或其他捐赠)、消费者类(产品质量提高)、其他类(例如, 考虑银行或债权人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它主要运用会计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从而指导和控制企业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协调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根本特征是:同以经济责任为中心的传统会计相区别,将企业会计的反映和控制内容从狭义的经济责任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责任。 从反映的内容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包括狭义社会责任会计和广义社会责任会计,前者只反映社会责任,后者则既反映经济责任也反映社会责任。 [编辑] 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它是在传统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反映和计量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或不利影响,终极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会计在世界上的出现虽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编辑]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思想及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思想理论基础。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已经涉及到哲学、经济学、会计学、社会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多门学科领域,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传统的思想和理论被现代观念所取代,这些新思想、新理论的兴起对于会计学拓展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这块阵地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环境思想。以前人类社会始终认为从事任何活动都应从人的角度出发看待宇宙万物。从主观上忽视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而新环境思想则认为,人类的生存并不是孤立的,是同自然界相互依存而发展的,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是同自然界紧密联系的。实践证明,环境是一个既受人类影响同时又影响人类的客观存在。新环境思想的发展要求社会责任报告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二)新福利思想。人类只有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下去,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取决于人类之间的合作。社会福利已经成为对付社会危机以及个人困难的良方,新福利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门新兴会计学科,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应 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际业务体系。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一、引言企业社会 责任一直受到关注,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责任的内涵发生中重大变化。但是,从广义上讲,普遍能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决策 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具体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因此,本文仅拟就我国企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二、我国企 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 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财政部1995年公布的企 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 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会计准则 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用者比较和分析。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现代企业与 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 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规范。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

会计社会责任

会计研究 ACCOUNTING RESEARCH 会计社会责任 文/刘明雪 摘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众多社会问 题,凸显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相关问 题也亟待解决。但是,现有企业对会计社 会责任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社会责任 的披露也不充分。本文通过对会计社会责 任的界定,阐述了会计社会责任的范围, 并对社会责任的规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 推移,一些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环 境污染、舞弊现象、假冒伪劣产品等。企 业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还应承担对员 工、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在这种背景 下,会计社会责任应运而生。 -、会计社会责任概念 会计社会责任是企业出于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考虑而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更好 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净贡献 最大化。 二、 会计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 (一) 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持。企业 形象的建立离不开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 任的履行是树立企业信誉的前提。公司形 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伴随着企业社会责 任的履行而产生。 (二) 发展市场经济。会计报告作为 信息传递工具,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 率。会计报告的内容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 决策行为,会计信息成为人们决策的重 要依据。因此,考虑到会计信息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会计主体站在广大 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承担会计责任。(三) 为履行政府职责提供条件。各种 政府职能的行使离不开会计信息,如税收 的征管等;社会发展的预算规划,也以会 计信息为依据。规范的会计信息,有利于 监督企业依法经营,遏制腐败现象,促进 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履行会计社会责任是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认真 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縣担其他职责。 三、 会计社会贵任的主体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会计社会责任 的主体一般包括: (一)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接受企业 委托,承担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 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各部门的 经营管理活动负最终责任。(三) 会计人员:编制会计信息,对会 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四) 外部审计部门:在保持独立性 的前提下,对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鉴 证,出具审计报告,合理保证企业披露信 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利益相关者对 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 四、 会计社会责任的内容 会计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进行适当 披露,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一) 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排出三 废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有责 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的污染,对环 保设备支出、环境恢复措施等情况的履 行应进行披露。(二) 资源利用情况。由于资源的有 限性与不可再生性,节约能源成为企业持 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节 约成本的同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提 升经济利益。(三) 对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员工 的招聘与录用、人力开发、人员培训、工 资薪酬都属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企业 应制定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 完善福利保证体系。增强员工的安全意 识,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保证员工的人身 安全。 (四) 产品质量及服务信息。企业提 供的产品在使用效能、安全信息、环保信 息等方面应符合要求。同时应披露与产品 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根据公众的反馈情 况,企业可以进一步改进产品,以满足广 大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 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五、 保障会计社会责任屜行的措施 加强会计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立法,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机 制,严格会计社会责任执法。不可避免的, 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经济利益之间存在 一定冲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履行社 会责任时难免有所保留。因此会计社会责 任的履行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强制力量。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的规范意 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利益。加强立 法,保障社会责任会计履行,有利于提高 会计信息的质量,规避会计舞弊现象。(二)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员工权益。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 基石,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切 实利益,可以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发展, 促进企业建设。员工权益包含许多方面, 主要有员工培训、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 社会福利、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良好的工 作氛围。此外,还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 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 生态环境。企业应选择符合环保要 求的供应商,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主 动承担环境恢复、环境治理的职责,加大 环保设施的投入,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实 用新型环保技术。 3. 诚信经营。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 本,是増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 应保证产品质量与做出的承诺与宣传的一 致,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债务偿付。 4. 消费者权益。企业的目标是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包括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以 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5. 社会公益。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 出,如教育、慈善支出,基础设施、公共 医疗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在对这方 面内容进行披露时,除了使用货币计量 外,还可以使用劳动量、系数或比例等多 种方法。六、结论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会计职责的要求, 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企 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履行会计社 会责任,才能称作真正满足会计工作的要 求,才能真正做好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 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J ]. 会计研究,2010, 03 : 86-92+97. [2] 韩平.关于会计社会责任的探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 09: 107-108. [3] 贾成营.企业会计的社会责任分析 [J ].中外企业家,2015, 35: 49-50+53.(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134

会计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探究

会计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探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受到关注,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 时间的推移,社会责任的内涵发生中重大变化。但是,从广义上讲,普遍能接受的企业社会 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决 策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具体地说,企 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 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 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因此,本文仅拟就我 国企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 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 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 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 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 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 用者比较和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 现代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 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 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 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 规范。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通 常不进行披露,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虽然披露了,除了在提升企业形象上有些效果 以外,不但不能获得其他的利益,反而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 任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被打消,要想再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披露工作就更加艰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 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 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发布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通过建立企 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可以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思考-会计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思考-会计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概念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来进行,应该属于依靠国家力量强制进行的审计,这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的泛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体体现了企业在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系统状态中的同构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与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的利益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时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导致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对企业的相关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审

计及企业及时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面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今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并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有效解决或减少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或不对称。这种功能仍然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形式体现出来。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样,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谓审计目标就是人们进行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通过财务形式报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存在依存关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是具体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法国要求年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最新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或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近30年来国外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外有关该领域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并结合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表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绩效随着雪灾、地震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企业应如何在赢利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如何、企业应如何分配资源再次摆在人们的面前。 “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于1953年出版了《企业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端。针对主流企业理论忽视社会责任、只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均认为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尽管二者研究视角不同,但探讨的议题均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富。 一、三种不同观点 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Waddock 和 Graves(1997)[1]指出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负相关。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竞争劣势,弗里德曼等新古典家持此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相关。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正相关,利益相关者理论持这

种观点。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任何时期都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但大多数研究支持二者之间正相关。 二、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方向,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一种认为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并有六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1.社会表现影响财务绩效 对此有两个影响力最广的假说:一是社会影响假说(The social impact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表现会导致高财务绩效,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商业风险、获得监管机构更多的支持,吸引财政市场上更多的投资,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会增进财务绩效(Cornell & Shapiro,1987)。还有一种是交易假说(The trade-off hypothesis),认为高社会责任表现会导致低财务绩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财务支出,从而降低盈利能力,尤其是当其他公司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时,会导致它们处于竞争市场中的不利地位与处境。 2.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社会表现 支持这种观点的也有两个假说。可利用资金假说(available funds hypothesis),也称闲置资源假说(the slack resource hypothesis)认为企业社会表现取决于可供利用的财务资源,良好的财务绩效使企业能够在社会责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导致高度的社会表现。相反,管理机会主义假说则指出高财务绩效将导致低社会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一、国外文献综述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linowes)发表为题为《社会经济会计》 (Social Economic Accounting)一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一词,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内涵,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随着现代社会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责任会计受到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等,建立了社会责任会计,并作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仅有30多年历史,但国外研究仍取得了丰硕成果,具体概括如下: 1、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198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之外,还需增编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1982年,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小组(GEISA)提出了《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该草案就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披露提出了较广泛的建议,在建议中要求跨国公司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诸多信息。1987年,在欧洲财经会计联合会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就建议企业应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1997年,西蒙等人编著的《构建公司受托责任》一书,以企业实施社会报告程序的案例形式全面介绍了社会和道德会计、审计与报告(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Reporting, SEAAR)的理论与实务,初步建立了一个社会和道德报告的五步骤模型。2001年12月12日,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CEP)作为一家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发表了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这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通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强迫劳工和安全卫生、结社自由以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个要素。当然,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外文献还很多,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托尼·蒂克著的《企业社会会计》一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述。 2、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会计组织机构和个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及范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75年,法国政府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并提出了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Social Balance Sheet),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美国会计人员协会成立了企业社会绩效委员会,于197年2月在《管理会计》杂志上发表一篇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中将社会绩效分为四个主要范围:社会关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贡献等。国外许多企业也参与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艾布特公司发表了一个连续的社会会计成本—效益报告.该报告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社会服务的认定:(2)社会绩效评估;(3)社会责任审计;(4)经常性营业的社会评价;(5)社会政策对服务绩效冲突的分析等.

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综述 摘要:在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主体等基本问题出发,对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如必要性与可行性,理论框架的建立等。最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综述 1.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和主体 1.1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社会责任会计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美国,之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由于其产生较晚,因此国内外理论界对其涵义的争论较大。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初步概念,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1973年,在其发表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一文中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我国会计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也进行了研究,但起步较晚。在陈今池主编的《国外财务会计文选》中提到,“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 1.2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 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有人认为既包括政府又包括企业,有人则认为仅包括企业而不包括政府。张蓉认为,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对“企业短期效益与社会长远利益的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谁来考核、监督、分析企业完成社会责任情况”、“政府对社会长远利益所负有的责任如何考核分析”等问题的探索,产生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可见,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由于企业必须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政府和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进行分析和披露。由于社会责任的复杂性,企业本身是不能完成全面衡量分析其行为的社会后果的。况且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分析和披露其行为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或者不愿意完全真实地分析和披露。而政府能够相对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成情况,并且可以通过经济、行政、司法等手段强制企业完成。在考核分析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是相互制约的,离开了政府的帮助,企业就不能顺利达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没有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也无法说明政府完成责任的情况。因此,要达到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必须将政府和企业二者共同作为反映和控制的主体。 大多数学者支持后一种观点,因为政府是站在社会角度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企业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效益。由于出发点不同,方法体系、核算指标、反映方式也不同,将两者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不科学的。因此,大部分文献中所提到的社会责任会计仅仅是指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即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一种“宏观(社会)——微观(企业)”共振型会计模式,然后单独把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责任会计,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加入WTO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关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也飞速发展。但企业的目标一直定位于“微观利润最大化”,虽然我国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要求企业在追求微观利益的同时, 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揭示并报告有关社会责任信息,已经成为西方产业界、会计界的共识。西方企业开始主动报告自己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程度,社会责任信息的自愿披露己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其信息披露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选题意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是存在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解决。我国应该在西方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自身特点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情况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暴露出工业化的弊端,环境污染事故和职工伤亡事故频繁发生,企业不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而且还受到企业职工的抵制。因此各西方组织、学者在不同角度对社会责任及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UNCTC)所属的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于198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中,对社会责任的披露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议。1997年新经济基金出版了西蒙等三人编著的《构建公司受托责任》一书,以企业实施社会报告程序的案例形式介绍了社会和道德会计、审计与报告的理论与实务,初步建立了一个社会和道德报告的五步骤模型。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CEP)作为一家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于2001年12月12日发表SA8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这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通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ploring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nd ProgrammeReporting across Leading FTSE Companies》(Simon Knox,Stan Maklan and Paul French,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成果与公司规模有关,大型公司和中型公司社会责报告明显不同于小公司的相关报告。大公司由于具备更多可用资源,因此很可能会研究并报告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 《Small Business Champions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enkins,2006)通过对英国24家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进行调查。并发现,公司规模和行业属性是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大公司会更多、更广泛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中小型企业应加强对社会责任的披露,而且基于企业规模和部门的不同披露内容和强度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而且不同行业间的披露也存在差异。 (二)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几十年,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并获得不少具有意义的成果。下面主要从信息披露的实证、模式、内容方面来说明它的发展。 (一)实证研究方面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杨亚娥,2006)曾对我国80家上市公司2000-2003年度的年报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披露社区贡献和员工福利信息的公

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推行 天津财经大学2006级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侯瑜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的阐释,说明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提出在我国实施社会责 任会计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字: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 1.企业的社会责任 世界银行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相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企业在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顾及其他社会利益。一般而言,这些社会利益包括:环境利益、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等。 2.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是测定和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时,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这种会计同社会经济会计、环境会计、生态会计、社会成本会计、社会审计一样属于企业社会会计的一个领域”’。1 二、我国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从国外发达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来看,社会责任会计对于解决经济发展中所引发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公、职工利益受到侵害、就业压力增大、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1.有效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可以解决企业外部性不经济性问题,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外部性问题历来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难题,通常采用最优排污收费税方式1番田嘉一郎新版会计学大辞典日本中央经济社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人们开始审视和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社会责任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个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本质研究及其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来加深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解和研究,从而加快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成本;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员工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如前不久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黑龙江五常大米造假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使的人们开始审视和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确立,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许多企业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身体力行。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与之相适应,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分析,从而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就产生了会计学的一门新的分支—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从社会效益这个宏观的角度来对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分析,进而指导和控制企业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维护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本质及其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来加深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解和研究,从而加快其在我国的应用。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本质 社会责任会计本质上是权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后果进行计量和分析的一种会计行为。与传统会计不同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将基于企业内部成本、内部效益的理念扩大到包括内外部成本和内外部效益在内的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理念。如果只将企业作为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仅仅从身的利益出发,往往会忽略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虽然从传统会计核算来看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可能却是失大于得。例如,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将没有处理过的污水进行排放,从企业来看,企业是节省了污水处理的费用,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企业的污水的排放污染的环境,增加了治理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是损失大于收益的,并且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一个健康的企业并不能与一个病态的社会相共存。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使企业失信于社会,最终也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社会责任会计要求将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将其自身置之整个社会中去,从宏观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正如埃斯特斯在《企业社会会计》一书中所指出,“社会告诉企业,你们的任务是要提供给社会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产品,同时要作为一个好的企业不污染环境、不歧视;消除危险的工作环境。再者以你们雄厚经济力量的一部分去从事社会工作。如果也能赚大钱,那最好,不过要先把以上这些要求做好。”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与会计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会计的思维研究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引导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与社会整体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任务在于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所付出的成本,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经营方针、评价经营成果和揭示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