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说课稿的总结

《小池》说课稿的总结
《小池》说课稿的总结

《小池》说课稿的总结

各位专家、同行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池》,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小池〉》,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小池》的教学。

一、说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

接着,我先出示编码“9341”,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在电脑上打出“9341”,大声说出《小池》,于是课题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小池》。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课生字“池、惜、阴、晴、柔、露”,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电脑上打出生字,并进行识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古诗默写奠定基础。

接着,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竞赛,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电脑上打诗

(2)针对个别不会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师,但要加时。

计时得出结论,到底哪个小朋友打得最快,进行表扬。

我的设计意图是: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

(2)补充另外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所见》,让学生回家用纵横码进行练习,并做好记录。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部编版1-6年级古诗词53首全

1.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1.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所见(必背)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早发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采莲曲(必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山行(必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赠刘景文(必背)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说 课稿 大家好!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人表达思想情绪的方式,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理解起来的确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让孩子们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到古诗的内涵和精华。所以,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快乐学古诗,轻松悟诗韵”。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那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呢?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惜、柔、蜻、蜓”等生字,会写“立”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优化组合,快乐学习——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只要求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在理解上不提出要求。”所以,教学本首诗时,教师可运用“诵读悟情法”、“情境感悟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绘画与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诵读、感悟古诗。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在读、说、唱、演、画等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古诗、悟诗情。 第二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的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情感。 三、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诗引诗浓诗味(预设5分钟) 开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直接揭题,并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到小池塘的景色有哪

小池说课稿

《小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学前准备:学生收集荷花池图片。 二、教学理念 1、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无非四个字“听说读写”。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真实反映和体现,这四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2、教师、学生、编者、作者融为一体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作者间的对话,在设计中,教师逐步引领学生品词琢句,体会作者的情,编者的意,与诗中的及诗外的景物为伴,用心交流。 3、图画、文字融为一体 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古诗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所以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小池的景色美、和谐美,也要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说课稿 大家好!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人表达思想情绪的方式,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理解起来的确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让孩子们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到古诗的内涵和精华。所以,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快乐学古诗,轻松悟诗韵”。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那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呢?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惜、柔、蜻、蜓”等生字,会写“立”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优化组合,快乐学习——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只要求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在理解上不提出要求。”所以,教学本首诗时,教师可运用“诵读悟情法”、“情境感悟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绘画与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诵读、感悟古诗。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在读、说、唱、演、画等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古诗、悟诗情。 第二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的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情感。 三、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诗引诗浓诗味(预设5分钟) 开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直接揭题,并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到小池塘的景色有哪些?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上的景物,试着夸一夸小池塘的美丽景色,以此自然引入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环节二:初读古诗知诗韵(预设10分钟) 第1步:示范朗读。教师可用课件展示示范朗读视频资料,让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说课稿

《小池》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时间”“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九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流”“柔”等生字,会写“爱、尖”等生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探究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部编版一年级笔顺笔画(1)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笔画笔顺 1.云: “云”字共有( )笔,第3笔是 。 2.上: “上”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3.口: “口”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4.目: “目”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5.耳: “耳”字共有( )笔,第6笔是 。 6.手: “手”字共有( )笔,第4笔是 。 7、心: “心”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8.我: “我”字共有( )笔,第5笔是 。

9.在: “在”字共有()笔,第5笔是。 10.问: “问”字共有()笔,第3笔是。 11.东: “东”字共有()笔,第2笔是。 12.西: “西”字共有()笔,第5笔是。 13.是: “是”字共有()笔,第8笔是。 14.雨: “雨”字共有()笔,第3笔是。 15.果: “果”字共有()笔,第5笔是。 16.里: “里”字共有()笔,第5笔是。 17.四:

18.女: “女”字共有()笔,第1笔是。 19.头: “头”字共有()笔,第4笔是。 20.水: “水”字共有()笔,第2笔是。 21.鸟: “鸟”字共有()笔,第4笔是。 22.小: “小”字共有()笔,第1笔是。 23.书: “书”字共有()笔,第2笔是。 24.五: “五”字共有()笔,第3笔是。 25.后: “后”字共有()笔,第1笔是。 26.虫:

27.山: “山”字共有()笔,第2笔是。 28.可: “可”字共有()笔,第2笔是。 29.长: “长”字共有()笔,第3笔是。 30.比: “比”字共有()笔,第2笔是。 31.半: “半”字共有()笔,第2笔是。 32.巴: “巴”字共有()笔,第4笔是。 33.衣: “衣”字共有()笔,第4笔是。 34.你: “你”字共有()笔,第4笔是。 35.有:

小池说课稿

《小池》说课稿 《小池》系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下面我就一年级学生学古诗的特征,古诗教学所应遵循的规律,来讲述自己对这首古诗处理、研究、设计的过程及体会。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爱、惜、立”十分有趣,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新部编版一年级笔顺笔画.doc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笔画笔顺 1.云: “云”字共有()笔,第3笔是。2.上: “上”字共有()笔,第2笔是。3.口: “口”字共有()笔,第2笔是。4.目: “目”字共有()笔,第2笔是。5.耳: “耳”字共有()笔,第6笔是。6.手: “手”字共有()笔,第4笔是。7、心: “心”字共有()笔,第2笔是。 8.我: “我”字共有()笔,第5笔是。

9.在: “在”字共有()笔,第5笔是。 10.问: “问”字共有()笔,第3笔是。 11.东: “东”字共有()笔,第2笔是。 12.西: “西”字共有()笔,第5笔是。 13.是: “是”字共有()笔,第8笔是。 14.雨: “雨”字共有()笔,第3笔是。 15.果: “果”字共有()笔,第5笔是。 16.里: “里”字共有()笔,第5笔是。 17.四:

18.女: “女”字共有()笔,第1笔是。 19.头: “头”字共有()笔,第4笔是。 20.水: “水”字共有()笔,第2笔是。 21.鸟: “鸟”字共有()笔,第4笔是。 22.小: “小”字共有()笔,第1笔是。 23.书: “书”字共有()笔,第2笔是。 24.五: “五”字共有()笔,第3笔是。 25.后: “后”字共有()笔,第1笔是。 26.虫:

27.山: “山”字共有()笔,第2笔是。 28.可: “可”字共有()笔,第2笔是。 29.长: “长”字共有()笔,第3笔是。 30.比: “比”字共有()笔,第2笔是。 31.半: “半”字共有()笔,第2笔是。 32.巴: “巴”字共有()笔,第4笔是。 33.衣: “衣”字共有()笔,第4笔是。 34.你: “你”字共有()笔,第4笔是。 35.有: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小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就一年级学生学古诗的特征,古诗教学所应遵循的规律,从教材、教法、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爱、惜、立”十分有趣,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三、说教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

古诗小池教学课件

古诗小池教学课件 古诗小池教学课件 古诗小池教学课件: 古诗小池教案: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奖励、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 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引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020年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小池》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小池》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小池》,古诗诵读教学是新课改课题“德育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研究。也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和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古诗诵读教学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重复朗读,不仅不能使幼儿爱上古诗的活动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在下面的活动方法中会为大家一一讲述我选择这节课所使用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古诗有兴趣,萌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知识目标: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用舒缓的语速吟诵古诗。 根据以上活动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活动重难点是: 活动重点:理解古诗所描写的夏季景色,学会朗诵。 活动难点:感受古寺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二、活动方法 教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开展本课的活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上古典音乐和名家朗诵,古诗新唱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 学法:引导幼儿通过参与、讨论、模仿、展示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如下准备:

空间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PPT、视频、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难点,我把活动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课 幼儿背诵已学古诗,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 (二)自主探索 1、出示课件(PPT),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了解古诗的内容。 师:“图上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啊?”(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部编版1到6年级古诗

部编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 一年级上册 1.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王维(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李白(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册 7.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杨万里(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唐寅(明)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14.梅花王安石(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胡令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南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李白(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乐府诗集(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下册 21.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

最新部编版一(上)全册多音字(可下载)

最新部编版一(上)全册多音字(可下载)lè(欢乐) zhǎng(长大) 乐{ 长{ yuè(音乐)cháng(长江) gān (干净)kōng (空气) 干{ 空{ gàn (干活) kòng (空地) zhī(一只鸟)jué (觉得) 只{ 觉{ zhǐ(只有)jiào (睡觉) dì(天地) zhǒng(种子) 地{ 种{ de (快快地) zhòng(种地) zhe(看着) de(唱得好) 着{ 得{ zháo(着急) dé(得到) shǔ (数星星) wéi (行为) 数{ 为{ shù(数学) wèi (因为) 第一单元 地dì(土地) de(轻轻地) 行xíng(行人) háng(银行) 第四单元 了le(好了) liǎo(了不起) 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 空kōng(天空) kòng(空格) 看kàn(看见) kān(看守) 地de(满意地) dì(土地) 只zhī(一只) zhǐ(只是) 大dà(大人) dài(大夫) 间jiān(中间) jiàn(间隙)

第五单元 看kàn(看见) kān(看门) 还huán(还书) hái(还有) 中zhōng(中国) zhòng(中奖) 只zhī(几只) zhǐ(只见) 作zuò(作业) zuō(作坊) 少shǎo(多少) shào(少年) 大dà(大人) dài(大夫) 第六单元 长zhǎng(长大) cháng(长短) 好hǎo(好人)hào(好学) 数shǔ(数不清) shù(数学) 空kōng(半空) kòng(空地) 第七单元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着zhuó(着装) zhe(看着) zháo(睡不着) 种zhǒng(种子) zhòng(种地) 哗huā(哗啦) huá(喧哗) 和huò(和药) hé(和平) huó(和面) hè(唱和) hú(和牌)的de(男的) dī(的士) dí(的确) dì(目的) 第八单元 着zhe(看着) zhuó(着落) zháo(着火) zhāo(高着儿) 几jī(几乎) jǐ(几步) 只zhī(一只) zhǐ(只有) 参cān(参加 cēn(参差) shēn(人参) 喝hē(喝水) hè(喝彩) 发fā(发芽) fà(白发) 没méi(没有) mò(出没)

最新部编版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生字组词 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耳(木耳耳朵)手(手心、对手)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地)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 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 尺(尺子、尺寸)本(书本、本子)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止(止在、止好)在(正在、不在)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和(和好、和气)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几(几个、几月)只(一只)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第二部分:读读说说 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咼咼的树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白白的云绿绿的草黄黄的沙滩雪白的浪花 彩色的项链长长的尾巴金色的沙子雪白的云朵快活的小鸟小小的贝壳 2、数量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