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Workbench的某车转向器支架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某军用越野车架刚度的分析研究

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某军用越野车架刚度的分析研究王磊【摘要】文章构建了带副梁槽形截面车架和矩形截面车架两种车架模型,并运用有限元对两种车架进行了刚度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为整车设计中车架设计与选型给予指导性建议.【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16【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有限元;车架;扭转刚度【作者】王磊【作者单位】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6-72-02 在车辆行驶于不平路面时,不同结构及截面形状的车架,会对车载装备的扭转负载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依据某军用越野车底盘车架系统的设计方案,运用有限元法获得不同车架的扭转刚度,对比两种截面形式车架的扭转刚度,为车架的设计提供指导性建议。
带副车架槽形车架如图1,在槽形车架上方通过侧连接板及2条U型螺栓加装副车架,在纵梁内侧有6mm内腹板加强,从而提高车架扭转刚度;横梁两端分别贴合于车架内腹面。
矩形车架如图2,与槽形车架相比,刚性车架中段由两根管梁代替第二拱形横梁贯穿车架,最后端加装槽形横梁。
车架所用材料为510L,密度,弹性模量E=207GPa,泊松比μ=0.3,强度极限为510MPa,屈服极限为355MPa。
车架参数如表1所示:为便于对模型分析,将模型简化,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特作如下假设:(1)车架力学模型中的纵梁和横梁在扭转前后始终保持直线状态;(2)车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为焊接与螺栓连接,所以车架与横梁之间,以及车架上各连接件之间,都采用绑定接触连接;(3)略去为满足构造或使用要求而设置的次要杆件,仅保留车架的纵梁、横梁及对刚度影响明显的连接件;(4)对于结构上的台肩、凹槽、开孔等对截面特性影响不大的特征予以忽略。
ANSYS Workbench DM模块培训课件

ANSYS Workbench DM模块培训课件汇报人:2024-01-07•DM模块简介•DM模块基础操作•DM模块高级功能目录•DM模块实际应用案例•问题与解决方案•总结与展望01DM模块简介DM模块是ANSYS Workbench 平台上的一个模块,用于进行三维建模、模型装配和设计优化等工作。
定义支持各种CAD模型的导入和编辑,提供丰富的建模工具和装配功能,支持多目标优化和灵敏度分析等设计优化手段。
功能DM模块的定义与功能DM模块可以导入各种CAD模型,进行编辑和装配,实现与CAD模块的无缝对接。
DM模块可以与仿真模块进行关联,将设计优化结果直接应用到仿真分析中,实现设计与仿真的集成。
DM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与仿真模块的关系与CAD模块的关系机械设计汽车设计航空航天设计电子产品设计DM模块的应用领域01020304支持各种机械零件和装配体的建模与优化,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支持汽车零部件的建模、装配和优化,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支持飞机和航天器的整体和零部件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和可靠性。
支持电子产品的建模、装配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02DM模块基础操作通过ANSYS Workbench DM模块创建新的有限元模型。
在ANSYS Workbench中,用户可以通过DM模块创建新的有限元模型。
首先,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系统,然后定义模型尺寸、材料属性等。
在创建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建模工具,如线、面、体等,进行几何建模。
创建新模型导入模型导入已有的几何模型到ANSYS Workbench DM模块中。
如果用户已经有现成的几何模型,可以通过DM模块的导入功能将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
用户可以选择多种格式的几何模型进行导入,如STEP、IGES、SAT等。
在导入过程中,用户还可以对模型进行修复和清理,以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模型查看与修改在ANSYS Workbench DM模块中查看和修改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和拓扑关系。
基于ANSYS的汽车传动轴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ANSYS 有限元软件包是一个多用途的有限元法计算机设计程序,可以用来求解结构、流体、电力、电磁场及碰撞等问题。
因此它可应用于以下工业领域: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学、桥梁、建筑、电子产品、重型机械、微机电系统、运动器械等。
传动轴是最常件的零件,该零件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价格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很多传动轴都做了适当的改进,使其适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本设计是基于ANSYS 软件来汽车传动轴行分析。
与传统的计算相比,借助于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方法能更加快捷和精确的得到结果。
设置正确的模型、划分合适的网格,并合理设置求解过程,能够准确的获得分析模型各个部位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对零件的设计和优化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正是因为上述优点,我在本设计中运用UG 来建立三维模型。
再将此模型导入ANSYS 软件来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动轴,三维建模,ANSYS,动静态分析A b st r ac tANSYS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package i s a m u l t i-p ur po s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method for computer des i gn program that can be used to s o l ve the structure, fluid, e l ec tr i c i ty,e l ec tr o m ag n et i cf i e l ds and co lli s i on problems. So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followingi ndus tr i es: aerospace, au tom o t i v e,bi o m ed i ca l,b r i dge s,c on s tr uc t i on,e l ec tr o ni cs,h ea vy machinery, mi cro-el e ct r o m echa ni ca l systems, sports equipment and so on.Tr an s mi ss i on s h a f t i s the most common a r egu l a r part, the part structure i s s i m p l e, convenient o pera t i on, high pr ec i s i on, low pr i c es, it has been w i d e l y used. At pr ese n t, many have made the appro pr i at e Tr an s mi ss i on s h a f t i mpr o v e m e n t s,it has been gr ea t l y enhanced app li c a bi li ty.The des i gn i s based on ANSYS s o f t ware to Tr an s m i ss i on s ha f t by the line of s p i nd l e. Compared with the tr adi t i on a l c a l cu l at i on,computer-based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an a l y s i s method can be f a s t er and more accurate r es u l t s.Set the correct m o de l,dividing the right grid, and set a reasonable s o l ut i on process, an a ly t i ca l m o de l can ac curat e l y access t h e various parts of the stress and de f o r m at i on r es u l t s. On the part of the des i gn a ndop t i mi za t i on has great r ef ere n c e.It i s because of these advantages, the use of this des i gn in my UG to crea t et h r ee-di m e ns i on a l model Tr a ns m i ss i on s h a f t. Then this model was i n tr o duce d by t h e ANSYS s o f t wa r e to i t s line of a n a ly s i s.Key Words: Tr an smiss i on s h af t,t h r ee-d i me n si on al mo d e li ng,ANSYS,d y n am i c and s t a t i c a n al y s i s目录摘要.............................................................................................................................. - 1 -Abs tr ac t ............................................................................................................................. -2 -目录.............................................................................................................................. - 2 -第1 章绪论..................................................................................................................... - 4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4 -- 2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4 -1.3 传动轴知识........................................................................................................ - 5 -1.4 传动轴的结构特点............................................................................................. - 5 -1.5 传动轴重要部件................................................................................................. - 6 -1.6 传动轴常用类型................................................................................................ - 7 -第2 章本课题任务和研究方法...................................................................................... - 8 -2.1 课题任务............................................................................................................ - 8 -2.2 分析方法............................................................................................................. - 8 -3.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9 -3.4 有限元方法介绍................................................................................................ - 9 -3.4.1 概述.................................................................................................................. - 9 -3.4.2 基本思想......................................................................................................... - 9 -3.4.3 特点................................................................................................................ -10 -3.5 ANSYS 软件简介............................................................................................. -11 -第4 章确定汽车传动轴研究对象和UG 建模............................................................. -12 -4.1 确定汽车传动轴研究对象概述........................................................................ -12 -4.2 汽车传动轴(变速箱第二轴)的3D 建模设计............................................. -14 -4.2.1 进入UG 的操作界面............................................................................ -14 -第5 章汽车传动轴的有限元分析................................................................................ -21 -5.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21 -5.2 有限元分析过程与步骤........................................................................... -22 -5.2.1 转换模型格式........................................................................................ -22 -第六章总结和传动轴的优化设计分析........................................................................ -41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第1 章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FEA 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广泛采用计算机有限元仿真分析来作为传动轴强度校核的方法。
基于AnsysWorkbench筒体吊装工具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Workbench筒体吊装工具有限元分析摘要: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筒体吊装工具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建模仿真的方式了解筒体吊装工具的强度及变形情况,依托计算结果提出筒体吊装工具优化设计的方案。
关键词:筒体吊装工具;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制造和建筑施工等领域对于设备和材料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筒体、压力容器等重型设备的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吊装工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备。
利用吊装工具可以将筒体等重量物品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并保证吊装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对于吊装工具的设计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AnsysWorkbench作为一款常见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应用于筒体吊装工具的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基于Ansys Workbench筒体吊装工具有限元分析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方案设计及失效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1AnsysWorkbench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流程1.1 AnsysWorkbench的主要功能Ansys Workbench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1)CAD建模。
Ansys Workbench具有强大的CAD建模功能,可以创建2D和3D的几何对象和组件,并快速导入各种文件格式的CAD数据文件。
(2)丰富的材料库。
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场合,AnsysWorkbench内置了广泛的材料数据库,包括金属、塑料、陶瓷、涂层、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用户还可以在其基础上拓展和编辑自己的材料数据。
(3)划分单元.通过AnsysWorkbench中的划分单元工具可以给几何模型划分单元,包括四面体、六面体、棱柱体等单元类型,满足复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需求。
(4)自由设定边界条件。
使用者可以在AnsysWorkbench中设定各种边界条件(BC),如固定、载荷或约束边界等,从而得到完整的有限元边界值问题。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装配体有限元分析模拟装配体的本质就是设置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问题。
装配体的仿真所面临的问题包括:(1)模型的简化。
这一步包含的问题最多。
实际的装配体少的有十几个零件,多的有上百个零件。
这些零件有的很大,如车门板;有的体积很小,如圆柱销;有的很细长,如密封条;有的很薄且形状极不规则,如车身;有的上面钻满了孔,如连接板;有的上面有很多小突起,如玩具的外壳。
在对一个装配体进行分析时,所有的零件都应该包含进来吗?或者我们只分析某几个零件?对于每个零件,我们可以简化吗?如果可以简化,该如何简化?可以删除一些小倒角吗?如果删除了,是否会出现应力集中?是否可以删除小孔,如果删除,是否会刚好使得应力最大的地方被忽略?我们可以用中面来表达板件吗?如果可以,那么,各个中面之间如何连接?在一个杆件板件混合的装配体中,我们可以对杆件进行抽象吗?或者只是用实体模型?如果我们做了简化,那么这种简化对于结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误差范围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
(2)零件之间的联接。
装配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零件多,而在零件之间发生了关系。
我们知道,如果零件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则直接可以使用绑定的方式来设置接触。
如果零件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则至少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我们用运动副来建模,或者,使用接触来建模。
如果使用了运动副,那么这种建模方式对于零件的强度分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运动副的附近,我们所计算的应力其精确度大概有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接触呢?又应该使用哪一种接触形式呢?(3)材料属性的考虑。
在一个复杂的装配体中所有的零件,其材料属性多种多样。
我们在初次分析的时候,可以只考虑其线弹性属性。
但是对于高温,重载,高速情况下,材料的属性不再局限于线弹性属性。
此时我们恐怕需要了解其中的每一种材料,它是超弹性的吗?是哪一种超弹性的?它发生了塑性变形吗?该使用哪一种塑性模型?它是粘性的吗?它是脆性的吗?它的属性随着温度而改变吗?它发生了蠕变吗?是否存在应力钢化问题?如此众多的零件,对于每一个零件,我们都需要考察其各种各样的力学属性,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问题。
基于ANSYSWorkbench的汽车球笼式万向节有限元分析

第25卷第3期森 林 工 程Vol 125No 132009年5月FORES T E NGINEERINGMay,2009基于ANSYS Workbench 的汽车球笼式万向节有限元分析刘伟东,崔淑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摘 要: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轿车中应用广泛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进行接触分析,对万向节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中的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处理及接触设置等进行阐述;通过对万向节进行有限元接触分析,获得万向节的内外滚道应力接触情况,得出整个万向节的使用寿命和疲劳安全系数。
分析结果表明,万向节最大应力位置出现在位于内外滚道内的钢球上,且钢球与内外滚道接触应力分布也不均匀,为提高万向节结构整体寿命,应该对这些部位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或选用高强度材料。
在受到变载荷工况下万向节安全系数大部分在5以上,而钢球、星形套和钟形壳安全系数较低。
本文可为研究万向节在疲劳作用下的薄弱部位及万向节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球笼式万向节;有限元分析;ANSYS;Workbench中图分类号:TH12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 (2009)03-0073-04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Ball -cage Type C onstant Velocity Joint in Car Based on A NSYS Workbench P Liu Weidong,Cui Shuhua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 n 150040)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contact analysis on the bal-l cage 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 nt wi dely used in the car was con ducted.The setti ngs of material attri bute,bound ary condi tions processi ng,and the contacting setting of con stan t veloci ty joint used i n the finite ele men t software ANS YS Workbench were expounded.Through the fini te element con tacting an alysis on the constant veloc -ity j oint,the contactin g situation of stress of i nner an d ou ter raceways was acq ui red an d the service life and endurance and safety factor of the whole constant velocity join t were concluded.The analysis resul 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largest stress existed of cons tan t ve -locity join t located i n stee-l ball in the i nner and ou ter raceways,and the contact stress of s tee-l ball and inner and ou ter raceways was n ot uniform.In order to i mprove the li fe s pan of the whole cons tructi on of constant veloci ty joint,these p arts sh ould be granted surface hardenin g treat men t or chosen hi gher s trength materials.Un der the load full y reversed,the most of safety factors were above 5,bu t the safety factors of stee-l ball,star cover and bell shell were lower.The references data for researchin g the weak parts of constant veloci ty joi nt und er the en -du rance can be provi ded.In addition,the d esi gn and imp rovemen t of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an al so be given i n thi s pap er.Key words :bal-l cage type constant veloci ty joint;finite element analysis;ANSYS;Workbench收稿日期:2008-12-23第一作者简介:刘伟东(1978-),男,黑龙江双鸭山人。
基于ANSYS的某汽车悬架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的某汽车悬架有限元分析翟培培【摘要】采用某麦弗逊悬架参数,建立悬架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架进行了三种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得出悬架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并对悬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将计算得到的悬架固有频率与汽车受到的其他激励频率进行对比,评价该悬架是否具有避开与车辆其他系统产生共振区域的性能,为今后的悬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现代机械》【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汽车悬架;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作者】翟培培【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40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追求汽车所带来的便利之外,还希望获得最大的乘坐舒适感。
汽车悬架系统作为汽车底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起到了支撑车身的功用,且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和汽车行驶的平稳度,当车辆遇到不平路面时,汽车悬架可以将车轮上所受到的力和力矩转移到车身上,进而达到减弱道路对车辆的冲击,缓解承载结构震动的效果,所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汽车悬架自身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汽车能否正常行驶[1-2]。
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某麦弗逊车前悬架系统为原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悬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
1 悬架有限元模型建立1.1 悬架实体模型建立及模型简化本文在建立悬架实体模型时,考虑到选件零件比较复杂,装配比较困难的特征,利用Workbench自带的CAD接口,将模型导入其中。
在Solidworks建立了悬架系统的弹簧、减振器、转向节、三角臂、球销等零件并根据悬架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了装配,得到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模型的简化原则,对悬架作出了如下简化处理:对焊接和螺栓连接部分采用了绑定连接方式,球销与三角臂连接的方式选择Workbench连接关系中的球面副(spherical)。
基于ANSYSWorkbench的液压支架推移杆有限元分析

推移 机构 , 主要 由推 移 千 斤 顶 、 组 合 式 推移 杆 、 连 接 头 和销 轴组 成 , 其 作用 是推 溜 、 移 架 和拉后 溜[ 1 ] 。
1 推 移杆 的 三维实 体建 模
图 2 推 移 杆 网 格 划 分
液压 支架推 杆大 部分 是 由钢板 组焊 而成 的箱 型结
3 . 1 工 况一 ( 组合式推 移杆 推移 输送机 )
由推 移 千斤 顶 的 技 术 特 征 可 知 , 在 泵 站 压 力 为 3 1 . 5 MP a时 , 千斤 顶的最 大推 溜力 为 3 6 1 k N, 在组 合
图 1 组 合式 推 移 杆 三 维 实 体 模 型
学院 ,江 苏 徐 州 2 2 1 1 1 6 ;3 . 新 疆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技 有 限公 司 , 江 苏 徐 州 2 2 1 0 0 8 )
8 3 0 0 0 8 ;4 . 徐 州 中澳 能 源 科
摘 要 :通 过 在 S o l i d Wo r k s中对 液 压 支 架 推 移 杆 进 行 三 维 实体 建 模 和 在 AN S Y S Wo r k b e n c h中 的 有 限元 分 析 ,
3 . 2 工 况二( 组合 式推 移杆拉 液压 支架) 在 泵站 压力 为 3 1 . 5 MP a时 , 千 斤 顶 的 最 大 拉 架
不 仅 得 到 了井 下 3种 常 见 工 况 下 推 移 杆 上 最 大 应力 和 最 大 变形 量 以及 其 存 在 的 危 险 部 位 .还 找 到 了推 移 机 构 初 步 设 计 的 结 构 缺 陷, 结 果 证 明在 机 械 零 部 件 设 计 中 应 力集 中不 可 忽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优化 后计算分析
对 优 化后 的转 向器支 架 模型 进行 离 散化 , 获得模 型
共 包含 节 点 5 6 1 7 1 ,单 元 1 18 7 6 ,如 图 8 。边界 条件 不
变 ,获 得支 架 的等 效应 力云 图,如 图 9 。最 大应 力 点在
MAX处 ,为 2 8 5 MP , 由此 可见 ,结构 调整 后支 架 5 .8 a 最 大 应 力 的位 置影 响小 大 ,而 最大 等 效 应 力值 减 少 了 1 1 4 Mp 0 . 6 ,降低 百分 比为 2 .1 8 8%,从而 降低 质量 的 同时 ,支架 的 结构 强度 得 到很 人 改善 ,实现 了强 度质 量 比的提 高 。
Ab t a tA r c so 一 g o t cm o e f h e i t o u o t s sa l h db s n ed sg m o e e s r c : p e ii n 3 D e me r d l t er dr c r p r wa t b i e y u i gt e i n d lr i o e s e s h o S o k e c ,n e g c l n t lme t d l u db sa ih d T ema n d sg a a t r f AN YS W r b n h a d t n a l i a i e e n h o i f e mo e wo l ee t l e . h i e i np r me e s wa e u ,c o d n l c o l h a ay i a o t h ea i n h pb t e e i np r mee t u l y a d ss t pa c r i g y t a c mp i n l ss b u er lt s i e we n d sg a a tr o s t o wi q a i n h t
开发研究
基 于 A Y rb n h的某 车转 向器支架 N SWok e c S 有 限元分析及 结构优化
王 磊 ( 陕西 重 型汽 车有 限公 司 汽 车工程 研 究 院nh的 D s gm d lr为某 军车 转 向器 支架 建立 了精 确 的三维 参数 模 型 , NY o k e c e in o e e
s po t a e nANS u r s d o b YS
W a g Le n i
r b nh k e c
S aa xi h n He v D y ut mo l Co L d ns i ut A o ti E a y ut A o bi e . t I t t e ut mo ve ngi e ng & Xi a ne ri R D ’n
图 1转 向器及其支架
De el v opi g n Re e c s ar h
堑垄 塞
● de l ep 口 dc2 ep ,  ̄ 囹 Wdl i e 圈 l ̄ e9 r4 圈 de3 eD 囹 l ̄ eg rl 囹 de4 e口 囡 l g e 3 n ■ R 1
v l a i n Th s l h w a ef i lme t t o f c i ef r t cu e d sg n p i z t n ai t . e r u t s o t t h n t ee n h d i e f t o r t r e i n a d o t d o e s h t i e me s e v su mia i . o Ke r sW o k e c , Re ie t rs p r , F n t lme t 0p o z t n y wo d : r b n h d r c o u o t i i ee n , e t mi a i o
e i a e te s qu v lntsr s .Ba e n t nay i e u t o sn o u i n f r i r vi tucu e a d c lu a i g f r s d o he a l ss r s l, p i g s l to o mp o ng sr t r n a c l tn o pr
1 .前 言
该车所采用 的转 向器为 内置助力缸双回路转 向器,
所 以转 向器输 出转矩 很大 , 而对 转 向器支 架 的强度 提 从
与转 向器 固结 。
出了很高的要求 。 以需要对原转 向器支架 的结构进行 所
优化 ,在 减 少 自重 的同 时 ,降低 转 向器 支架 受 力 时的等 效应 力 ,从而 提 高 强度重 量 比。 如图 l ,通过 1 向器 输 入轴将 方 向盘 转矩 输入 转 转 向器 ,通 过转 向摇 臂 5将转矩 输 出,从而 推动 纵 拉杆 实 现对 转 向杆系 的控 制 ,并实现 转 向。转 向摇 臂 的最 大输 出转 矩 M 为 65 N 转 向器 支架通 过 5组 螺栓 组件 2 l1 m。
并建立了合理的有 限元离散化模型, 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主要的设计参数, 从而完成了各设计参数对质量
和 等 效应 力 的关 联度 分 析 。依据 分析 计算 结 果 ,提 出结构 改 进方 案 并进 行验证 计 算, 结果表 明有 限元技 术 是 结构 设计 及优 化 的有 效工 具 。 关 键 词 :W ok e c ;转 向器 支 架 ;有 限元 ;优化 rb n h Fi ieee e ta a y i nd o tm ia i n de i n o n v h ce r d r c o n t l m n n l ssa p i z to sg fa e il e ie 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