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O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O

3. 在《<论语>十二章》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

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

5.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

7. 在《<论语>十二章》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

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9.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

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O

1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

1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

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1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 _________________ ”这

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

1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

1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

1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意思是还可以

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 —。”

17.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

18.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

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

要谨慎。

19.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认为

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O

2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 , _______ O

2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

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O 【参考答案】

1. 人而不仁,如礼何?

2. 人而不仁,如乐何?

3. 朝闻道,夕死可矣。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8. 任重而道远

9.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0. 吾止也。吾往也

1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 夫子自道也

13. 其恕乎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可以群,可以怨

16.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8. 敏于事而慎于言

19. 就有道而正焉

20. 克己复礼为仁

21.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 姓名:班级: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4.《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其为过矣。 9.《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 13.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5.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二、理解性默写 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2.《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人不 知而不愠”。 3.《论语》中,曾子每天反省自己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4.《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 》中的句子“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8.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在本课中,孔子对此的类似的表述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9.《论语》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二篇: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是: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 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 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3、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的悲剧性的执著上。为了达到目的,他百折不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当仁,不让于师》 4.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贡用对比比喻手法,赞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7、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论语》强调面对自己的无知,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聪明人能正视它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小人之过也必文。 9.孔子阐释“道”与“人”的关系是人能够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使人显扬,对应的句子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 10、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 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十则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11.《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或,;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生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 6.《论语》中的“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 。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 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 , , ? 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 语》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 。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 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 ,此书与 、 、 并称为“四书”。 24.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 25.孔子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语句是 , , 。 26.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则远怨矣 。 27.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 , 。 , 。 28.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 。 29.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是 , 。 ? 30.《论语》中说我们做事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的语句是: , 。 , 。 3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 , 。 32.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 ,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3.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的语句是 , , 。 34.孔子在谈及义与富贵关系时说,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道义,安贫乐道的语句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35.孔子说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艰难境地都不会舍弃仁,回去践行仁德的语句是君 , , 。 36.孔子说老师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的语句是 , 。 , 。 37.孔子在《论语》中讲学思并重关系的语句是 , 。 38.《论语》中说,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的语句是 , 。 39.《论语》中,与陶渊明“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语意相同的句子是 , 。 40.孔子说,对于天下之事,君子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一定不要怎么做,义是衡量的标准的语句是 , , , 。 41.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 , , 。”真的错误在于“ , !” 42.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 。” 43.“ , !” 也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 4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 45.“ , , ?”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 。”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 , 。” 46.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 !” 47.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 , , 。”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义”才是标准,故曰:“ , , , 。” 48.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 ,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 , ”。如果学生“ , ”,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4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 , ”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

论语情景默写精心整理含答案

《论语》情景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或者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或者说《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或者说《<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8.《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 9.《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

10.《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 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4.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1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16.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18.写出至少三个《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19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0,《论语》中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当启发的,引导要善于把握时机,,,。 2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22,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

《论语》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 6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论语>十二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论语>十二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 1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个体的不屈精神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强调要改变

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19)孔子阐述启发教学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20)孔子谈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2)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23)高度概括孔子文质思想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4)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俗语“磨刀不误砍柴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强调要改变

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19)孔子阐述启发教学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20)孔子谈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2)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23)高度概括孔子文质思想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4)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俗语“磨刀不误砍柴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 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中教材必背篇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论语十二则

高考之初中教材必背篇之 《论语十二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 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模拟实战练习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4.《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中“ 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6.《论语》中说明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23.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4.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25. 在《论语·泰伯》中,曾参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说明一个士人必须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理解性默写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理解性默写题带答案 班级:姓名: 目录: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班级:姓名: 理解性默写: 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2、《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班级:姓名: 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理解性默写(2)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 6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论语>十二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 13《<论语>十二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 1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个体的不屈精神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志向坚定,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原文作答)。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写出《论语>十二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0.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