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蜗居》中6位主角的心理特点,看你的宜居生活

分析《蜗居》中6位主角的心理特点,看你的宜居生活
分析《蜗居》中6位主角的心理特点,看你的宜居生活

一个小小的《蜗居》,何以引起如此的波澜?一个小小的《蜗居》,何因引起如此的共鸣?或许像宋思明,海藻,小贝,海萍,苏淳甚至是宋的妻子……这些剧中的人物或多或少的都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些许自己亦或是自己身边认识的人的影子。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蜗居》演的很真实,真实到在这里能看到自己!再加上《蜗居》直白的台词,更是让人们觉得他很生活,更是觉得他离我们很近。不过在BTV青少频道播出,确实有点欠妥!

经过几天的突击,终于看完了《蜗居》,以前看完剧情简介,似乎觉得《蜗居》的结局对海藻太过残忍,失去了宋思明,失去了孩子,甚至失去了子宫……不过今天看完结局,看到马克在宋的嘱托下,帮助海藻去了美国,海藻主动的交出了并没有人知道的那笔钱以后,我似乎又觉得在马克的帮助下和她自己的努力下,她一定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似乎觉得宋只交对了马克这样一个朋友,或者说在宋的身边,只有马克才能算得上是朋友。

宋思明,海藻,小贝,海萍,苏淳甚至是宋的妻子……这些剧中的人物似乎或多或少的都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些自己或是自己身边认识的人的影子。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蜗居》演的很真实,真实到在这里能看到自己!

在看《蜗居》以前,我也很讨厌“小三”,在看了前几集的时候,我很讨厌海萍,不过今天看完了以后,我对她们的认识也有些改变,想想现实生活中,过得好的可能还真就是海萍这样的人,自己坚守着所谓的那个道德的底线,但在她困难的时候,永远都有个”万能“的人不顾一切的帮她渡过难关。可以说她是海藻甚至是宋思明牺牲的最大受益者,不同的是海藻和宋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海萍,借着他们的肩膀爬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点,开了海萍中文学校。而现实也就是这样,要么你叫别人为你牺牲,要么你为别人牺牲着。

宋思明

有个识大体的老婆,有个可爱的女儿,可惜他在面对海藻这样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孩儿面前,无法放弃。可惜他面对金钱与权利的诱惑时,无法放弃。

宋思明对海藻的那种喜欢,那种爱,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能称之为爱。在但是我的确看到宋对海藻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无论是他风光显赫的时候还是在他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帮助海藻安排今后的生活。

在宋和早第一次在一起之后,有一段宋的旁白:“喜欢为什么一定要拥有呢?”,是啊,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可是他就这样,和海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这样离他的家庭越来越远了。

“不一样的感情”,这就是他对海藻和对妻子的交代,或许人真的可以给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感情。在和海藻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他选择回家4天,3天住在海藻那。在陪妻子和女儿出去玩的时候,看到别的小孩儿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怎么关心过自己

的女儿,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怎么长大的。他突然又想让海藻为他生个孩子,然后他要看着他们的孩子一天天的成长。

或许宋永远都不会和妻子离婚,或许宋永远都不会抛弃海藻。也或许就是应为宋太会担当,也许或许宋太讲情义,所以剧终只能安排海藻失去孩子,失去子宫,因为只能是这样惨痛的结局,才能让人们警醒,任何“投机”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任何逾越了道德底线的行为,最终都是要得到惩罚的。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可能会有很多少不更事的女孩还会觉得海藻怎么那么幸运,海藻怎么就那么轻易的可以过上奢华的生活?或许很多人都在找自己身边的“宋思明”,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一个只要自己快快乐乐的生活,其他的一切困难自然帮你摆平的男人,一个可以让自己翻云覆雨的男人,请问,哪个女孩儿能对这样的诱惑有免疫力呢?请问,哪个女孩儿面对这样的诱惑会选择放弃呢?所以海藻的命运就只能悲惨一点了,即使是那么悲惨,可能还会有很多人陷在里面。而现实中很多男人无论是做为官员还是做为男人,都远不及“宋思明”。

在宋得知自己大难降至的时候,帮助海藻安排今后的生活,和老婆孩子拍全家福,在得知海藻出事了以后不顾一切的奔出了办公大楼,让沈律师查海藻去的医院,当沈律师打电话来告诉宋,孩子没了,海藻的子宫也在摘除中时,或许这个平时看似无所不能的男人,这个坚强的男人的心里底线彻底的崩溃了,崩溃到他认为连坐牢的必要都没有了……

不过想想,这也要怪宋,他太高估了女人的忍耐力,怎么能把海藻和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妻子呢?真不知道宋是怎么想的,就算他觉得他的太太很伟大,但我想没有一个女人能伟大成这样。如果他直接把海藻和孩子托付给马克不就没事了,不过这样就不是悲剧了,这样的结局明显是不合适的,尽管我认为是可以的。呵呵

很多女人可能都无法抗拒“宋思明”这样的一个男人,但前提是你要做宋思明的妻子,如果他已经有了家庭,那么就请你远距离观赏;如果你是宋思明的妻子,那么还是要提醒他把聪明用在正路上,否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虚幻的,所有的光环都是不踏实的……

海藻

海藻,一个漂亮,年轻的女孩,真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可悲?可叹?太傻?太天真?太善良?归根结底她太年轻了,太不谙世事。面对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面对眼前轻易得到的“幸福”错觉时,无法放弃。

海藻走到今天的结局,可以说不是1次的错误而造成的,也不是她1个人造成的,其间只要她放弃了任何1次错误的选择,其间只要她周围的亲人果断的把她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海藻,或许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可惜他们都没有。

在海藻看来,从小是姐姐把自己带大的,当年就是姐姐的一句“我想要个弟弟”,才有了海藻今天的生命。在海藻看来,姐姐比妈妈更亲。也正是因为海藻这样一相情愿的背负着本就不存在的“感情包袱”,让自己离正常生活的轨迹越来越远了。

一开始海藻为了帮姐姐凑首付的钱,跟宋借了2w元钱后,又跟小贝借了1.2w(自己有8千)连同宋说让她试用的手机一并还给了宋,我想此刻的海藻应该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要和宋划清界限,她知道宋是不属于她的。如果说这是她错误的开始,但这一次她毕竟很及时的纠正过来了。

但后来海藻知道姐夫为了凑首付款借了高利贷以后,又去找宋借钱,这就是她最终悲惨命运的开始了。海藻找宋借钱,宋跟她说了很多话,我想海藻当时都没哟听懂,如果听懂了,或许她会悬崖勒马的。宋说,一个人面对诱惑时要懂得放弃,一个人不能背感情的债,一个人之所以贪婪是因为得到的太容易,利益就像是毒品……我不明白海藻为什么要去找宋借这6w块钱,一年10%的利息,6w的利息也就是6千块,为了帮姐姐少还这6千块钱去背负另一段感情的债?她的债何时能还清?

在海藻看来,她欠姐姐的太多了,姐姐对她太好了,可是海萍毕竟是她的姐姐,对她好从另一个角度上上说这也是应该的,毕竟大家是亲人,是一家人!那么宋呢?欠了宋6w块钱如何还?欠了宋这个人情她又如何还?不知道她在找宋借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了还姐姐的人情债,又欠了另一个人的人情债,而这个人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她的这笔人情债又如何处理?我想这一次就是她朝错误的方向迈进了第一步。

虽然很多人唾弃这个小三,唾弃这个二奶,但我还是觉得海藻是善良的,只是她太年轻,很多事不懂得该如何取舍。

小贝

明知道在发现海藻出轨以后两个人很难回到从前,但是他没有勇气放弃海藻,直到经过努力发现自己无法再相信眼前这个曾经的爱人。

小贝,可以说是一个值得去爱,值得去珍惜的男人。一个没有太多的钱,但是会靠自己的能力规划未来;一个没有太多的钱,但又会不时的给海藻带来惊喜的人。以前我曾经认为“浪漫”是需要金钱堆积起来的,可是看到了小贝,我才知道原来浪漫被他演绎的很好。浪漫可是1块钱买来的芦苇花,浪漫可以是带着海藻去楼下绕着楼行兼跑,浪漫可以是周末提前下班做完家务,然后一起出去玩……总之,小贝是一个既懂得生活情趣,又不铺张浪费的男人,小贝计划着他和海藻的未来,可惜那时的海藻不懂得珍惜。

小贝在第一次发现海藻和宋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很痛苦,但用他的话讲,他真的很爱海藻,他真的没有办法放弃!或许海藻也是爱小贝的,海藻承诺不再找宋,就这样2个人和好了,可是在小贝和海藻的心里都会有这样一层阴影。尽管一开始小贝心里很难受,但是还是

一如既往地为海藻做饭,洗碗,心疼海藻。在最初的那几天小贝无法忘记这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失,小贝和海藻看似都忘记了过去,但他们之间很难再找到过去的那种快乐了,小贝很多无心的话,在海藻看来都是针对自己的,海藻很多无心的话在小贝看来也都会联想起过去的不愉快。或许有一堵墙永远的夹在了他们的中间。

在苏淳被放出来以后,本想一家人一起吃饭,小贝打算给苏淳打电话,却无意间发现了宋思明给海藻的短信“回来,不要结婚”,小贝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最终选择和海藻分手。我想即使是在小贝说出“分手”的时候,他还是依然爱着海藻,只是无法再信任海藻,他无法面对海藻对他的不忠。或许小贝之前就该说分手,只是那时候小贝没有勇气,只是小贝有点不舍得。但是渐渐地,小贝或许也受不了整天猜疑地的日子,他不知道下一刻或者是上一刻海藻跟什么人在一起,在做什么。所以他们分手应该是注定的,那条短信,只是给小贝说“分手”带来了点勇气!

对于女人来说,或许宋思明的带给你的诱惑让人无法放弃,但只有小贝这样的男人,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关心和呵护才是最真实的,最值得珍惜的。所以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你可以错过“宋思明”,但一定要抓住“小贝”!风光与利益不过就是过眼云烟,只有幸福的日子,踏实地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浪漫的。

宋太太邬君梅

插播一个宋太太,虽然她不是主角,但我觉得她也是《蜗居》中不得不说的一个女人!

在得知宋在被调查的时候,卖掉了妈妈和弟弟的房子,想尽办法弥补宋的空缺。可以说她对宋的感情,不是一个“爱”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可以说我觉得邬君梅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女人,在知道丈夫有了别的女人以后,也没有太为难丈夫,更是为了丈夫的工作着想,承诺没有事情是不会给宋打电话的,让宋尽量不要关机,万一耽误了工作就不好了。妻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多少年来,邬君梅一个人照顾家里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正如邬君梅所说,“就算你坐牢,我也会去给你送牢饭。”一句“我可以和你一起过苦日子,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困难,但是我无法忍受你心里有别的女人”道出了多少女人的心生?又有几个男人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

是啊,或许在宋看来,邬君梅是坚强的,没有他一样可以过的很好,或许在宋看来,只有在海藻那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如果邬君梅没有打海藻,如果海藻没有因此失去孩子,失去子宫,或许我觉得这里最可怜的是邬君梅,最无辜的也是这个宋太太。可惜她一时无法压抑住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怨气,打了海澡后拂袖而去,我真的很痛心。

在邬君梅来到那个“金屋”以后,看看多少次自己想买却不舍得买的东西一件件的都在被别的女人享用着,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毕竟海藻是个孕妇,孩子怎么说也是无辜的,在海藻倒在地上的那一刻她至少应该打一下120,而不该只是愤然离开。

海萍

一个有点能力,有点虚荣,有点自私的女人,明知妹妹海藻走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可是面对妹妹的这个后台给他们全家带来的既得利益,她无法放弃!

一开始在海萍回到老家发现孩子快要不认识自己的时候,在孩子说让妈妈抱抱算是一种惩罚的时候,做为一个母亲是怎样的一种辛酸我很能理解。就是这样,海萍下定决心就是牺牲父母这一代,自己这一代,也一定要买个房子,也要给冉冉带来幸福,让冉冉在这个城市里有立足之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牺牲,还包括了她的妹妹海藻,只是海藻的牺牲有点大,有点出人意料。

虽然海萍曾经为了1块钱和丈夫苏淳吵了半天,又冷战了1周,虽然在看到苏淳抽烟,苏淳挣不来钱,苏淳……似乎在海萍的眼里,苏淳就是一个没用的丈夫,天天的争吵。直到苏淳因为经济案件要坐牢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是爱苏淳的,她曾说就算苏淳要坐牢,她就一个人带孩子等着苏淳。是啊,一开始我认为海萍太过自己,太过虚荣,可她的这种自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既然相爱又为何总是吵架呢?既然天天要吵架为何又要在一起呢?我想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夫妻的真实写照。

或许就像宋思明说的“在外面,我要把最有涵养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只有回到家里,只有面对你(宋的太太)我才能放松下来”。是啊,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忍受着,承受着,回到家里,面对自己最爱的人,就好像是找到了“出气筒”,可以任意发泄,可是这种发泄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如果需要发泄,为什么不选择对着镜子,对着树或是其他,把气都撒完了再回来,回到一个温馨的家呢?婚姻是需要灌溉的,经营的,而不是指责和诸多要求。

苏淳

可以说在这部剧里面惟一一个懂得放弃的人。唯一还有点清醒的人。

可以说丈夫做到苏淳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面对海萍整天的指责和谩骂,苏淳都忍过来了,苏淳站在海萍的角度考虑,苏淳指点着妻子不要总和别人攀比,苏淳总是在说要过踏实的生活。可以说苏淳是爱海萍的,最后也作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海藻帮助他们拿到了6w元钱的时候,海萍很高兴,而苏淳却觉得可疑,当海萍和苏淳需要搬家的时候,海藻给他们提供了一套高档的公寓的时候,海萍虽然也质疑了但还是欣然接受了,但苏淳说在这里你能踏实吗?可惜这几次苏淳虽然知道有些问题,但是他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只是到了最后,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也可以说是他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了。

宋帮助苏淳化解了牢狱之灾之后,单位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市长的亲戚,所有的人都在奉承着他,领导不仅来看他,还给他升职。同事们天天请他吃饭,人事经理更是送出了大礼……面对这样的种种优待,苏淳保持着很清醒的头脑,他知道眼前的这一切与他无关,眼前的这一切不是属于他的,这一切不过是宋的人脉。他毅然决定辞职,还回了那份大礼,在网上开起了自己的小书店,不过还是有宋的帮助,他才能拿到比较低的价格。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是这部剧里面相对清醒的一个人了。

后记

如果你面对诱惑时,如果无法放弃,或是说不愿放弃的话,那么你可以稍稍的让自己尝一下它的甜头,就像一架飞机如果偏离了一些航线就要赶紧回来,不然一定会坠毁的。不过这甜头就像是一种“毒品”,一个人戒烟尚且不易,更何况是戒毒呢?所以还是不要轻易的去挑战自己的毅力了吧,否则就会把自己推向万丈深渊。所以无论你有多么的不舍,最好还是放弃吧,因为不属于你的,如果你得到了,将来总有一天你会双倍的失去,甚至更多。如果你真的迈出了那本不该迈出的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也足以让你坠入悬崖,粉身碎骨了!

如果你还年轻,请不要再挥霍青春了,因为青春很短暂,因为你挥霍的不仅仅是青春!海藻说:我现在年轻,我现在不挥霍什么时候挥霍?海萍说:你还年轻,正因为你还年轻,你有大把的时间改正错误。可惜失去的宋思明不会再回来,可惜弄丢了的小贝再也找不回来,可惜孩子没了,并且永远不会再有。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困惑,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伤痕,可惜海藻的青春挥霍的有点过度,海藻的伤痕有点大。就是因为她得到了太多本就不属于她的东西。

看完这部剧,我再一次坚信一个人的成功,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能都蕴含了无数“基石”的付出,成功的光环大家都看得见,可惜这光环背后的辛酸谁又关注了?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如果只有自己的努力,我想一定成功不了,所以在你成功的时候,在你庆功的时候,还是别忘了那些为你默默付出,奉献的人。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但如果你不去经营,不去灌溉,那么婚姻真的无法长久。

总之,要学会珍惜,也要学会放弃!属于自己的就要好好珍惜,不属于自己的就要断然放弃!在得失间不要迷失了自己,在欲望前不要太贪恋!不过看完《蜗居》真的也有很多让我感动的地方……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1、与初中,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一般呈如下趋势:从情绪的表现形式看,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控制的情形来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以直接、具体为主向以间接、抽象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来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2、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末期,由于人体发育和性的成熟,性意识也迅速发展呈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于大人无异,因而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仿效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社会,学校,家庭都不能接受的行为,如早恋。 (2)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 (3)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高中生正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表现为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 3、意志品质呈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发展。 4、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表现为:

①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到“唯我”。这一阶段,他们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常常表现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动。开始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老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以个人为中心。这种表现很容易被社会误认为是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其实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内心还是脆弱和不自信的。他们也只是暂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者,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②对自己形象的关注。总喜欢有自己独特的装扮,戴首饰,穿异服---- ③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生会更经常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从而把今天的自我看作只是未来“自我”的保证,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关头。 ④自我意识的触觉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不高。 ⑤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常常存在着一种有利化倾向,即自我评价总是趋于对自己有利。 ⑥强而敏感的自尊心与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并存,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自卑感强的高中生,往往在其反面都有着强烈的想超越别人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杨昌燕 1、独立和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在孩子群落里面成了不成熟的标志。他们开始反抗灌输自己观念的家长,于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经常表现对抗意识,以家长的反面意见为标准,彰显自己的“成熟”,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肯定其成长,同时要引导他成为“大人”的真正标准。 2、理想和现实,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碰撞。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就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反感,甚至逃避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此刻,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想,才能把现实中不尽人意的地方逐渐驱逐出生活。 3、自负和自卑,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也对周围同龄人进行观察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过于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有的孩子只因受到别人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所以,长期积累这些情绪,处理不好就会让孩子对世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标准的共性和个性的区别。 4、沟通和封闭,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但同时,又希望能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得到一些处事经验。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又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同,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家长与孩子讨论问题,应该用一种朋友式的方式沟通,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会加剧孩子远离家长的视线。 5、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孩子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消费欲望与日俱增。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女生讲究穿着打扮,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他们的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劳动也讨厌,在这一点上,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需要教育者从每个细节灌输这种传统美德,如离开座位的座椅摆放,就餐后擦拭桌面,打扫地面,公共场所随手关门关窗关灯关水,家庭学校卫生的维护等等。 6、情感与理智,孩子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孩子都有崇拜心理,对于有品位和档次的人文习惯,其实是很在意的,他们希望能在人面前表现得优秀,被赞美,面对易冲动的孩子,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点灌输,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断鼓励孩子在行为中好的变化。 7、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个人情感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容易坚持己见,对个人或集体的要求,合意则从,不合则抗,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有时因为自尊心强又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力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面对孩子,一定先要肯定他的进取心,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且对有后悔眼神却嘴硬的孩子传达一种给予机会的信息,让他有机会去改变。 8、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渗透到各个角落。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他们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不强,加上社会现实的错综复杂,因此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快的被孩子吸收,这时教育者,不能回避,必须耐心的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孩子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9、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大多数孩子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但有时他们的道德水准不够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心理特质分析

心理特质分析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而心理健康就是其中尤为关键的部分。心理健康是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娱乐、以及经验积累的基础,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体现,他涵盖了个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表露的气质以及对情绪的控制上,是个人素质形成跟发张的基础。 心理特点指的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人的所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这些心理特征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并体现出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心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角度的不同,导致我们现有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充分的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资源不断的完善提高自身。 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都臻于完满的状态。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了对精神生

活的享受。为此,不同的人就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精神追求的差异。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如何在现有教育中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而心理素质和潜能两者的协调,才能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自我,更好在学校、社会以及其他社会角色上实现更好的转换,发挥良好的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潜能。 不同的处理方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就我个人而言,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烦恼、尴尬、困惑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各种性格的分析。首先是支配型一般企图心强烈,喜欢冒险,个性积极竞争力强,凡事都喜欢掌控全局发号施令,不安于现状,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

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初期。青春初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护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为了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坚强与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基本形成阶段。他们已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以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和内涵的意义,他们初步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有鉴于此,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化,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具体经验的支持,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同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当前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巩固以后,渐渐地摆脱具体经验的支持,就能促进具体运算到抽象的形式运算过渡。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我地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当个体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时,就获得成功的自我同一性。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要持续几年以后才能作出选择。他们中有些人往往认同于他人(通常是父母)的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他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他们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与职业选择,而把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这种同一性延迟现象在当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同时中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正处于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时一个对自己充满着迷和无法解答的世界,他们为了避免成人干扰自己发现这个新的世界,尽可能采取保密的态度,悄悄地探索。中学生自我发展的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独立的愿望,努力争取自身的解放,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因而,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理想,追求有意义的价值和目标。 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控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能力也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信、乐于探索、善于交往和自我调控的品格。 基于上述认识,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适应了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其必要性。我们应当不断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学习问题始终是一个永远存在的讨论话题,无论从学习方法、心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例如缺乏思路、眼高手低、粗心马虎、贪玩厌学、题海战术等。孩子的学习也是家长尤为操劳烦恼的一大问题。 从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各方面,总结出一下几点: 1. 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阶段考试成绩飘忽不定 表现:对有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 后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策: 1) 求教于老师。让老师给自己分析一下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关键点。这里首推自己任课教师。因为对于你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你的任课教师是最了解你的优劣所在的人,也是指点你解决学习困难的一个关键。如果你和任课教师的沟通有障碍(此问题解决对策见下文),还可以求教其他的相关学科教师。

2) 制定解决方案。请老师帮助自己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计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存在。 3) 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如同慢火熬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恒心、耐心。一定要付出多于其他人的功夫。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有些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比较弱,这时候就需要请求家长、老师来帮助自己,监控自己对学习方案的完成情况。注意,因为是问题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 平时的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 现象:老师在每节课后留的作业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分数就不理想了,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拿满分。 后果:使同学们的自信心下降,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就底气不足,做题犹豫不决,耽误考试宝贵的时间,成绩下降。 对策:平常的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是用来巩固、加强所学知识点记忆、理解和运用,并检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多为专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认识能力方面 (一)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目的的面容。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的观察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有延长的趋势。 初二以后,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如按一定的规律去填补图形的缺损处。由于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在观察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忏悔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二)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二、情绪和情感方面

(一)情感内容与日渐丰富,但较肤浅 初中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是非、辨别不了美丑,出现哥们义气等不正确的情感。 (二)情绪表现较全面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世界,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绪不外露。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时往往表现出或者振奋、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气、怄气,甚至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意志行动方面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其对策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一 人们对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的比较多,而往往忽视了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研究。 高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何?如何针对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我们的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和工作经验, 粗浅地谈一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高二学年在整个高中学习中的地位。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 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 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 行 则扶摇直上, 不行则每况愈下。 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第一, 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初二开始, 学生的思维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型水平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理论型水 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要初步完成。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 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 到 了高一,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对老师的依赖还是比较重。直到高二, 学生的学习自觉 性增强, 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 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 它是 在经过自己思考、 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能否顺利实现 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2. 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 高二面临着文理科的选择, 不管学生选择理科还是文科, 都表明他对理科(文科) 的学 习有兴趣,对学好理科(文科)有信心。外加一些文科(理科)课程的停开,学生有如步履艰难的跋涉者甩掉了一些包袱, 有如释重负之感。 觉得时间充足了,负担轻了,可以轻装上 阵,将落下的课程补上, 将自己的竞争对手赶上并超越。 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有一种欲与 天公试比高的豪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 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教师要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激发潜能,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性增强, 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 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 它是 在经过自己思考、 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能否顺利实现 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高二学生对高中的新鲜感没了, 看到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高考的冲击, 开始意识到时 间的紧迫。 学习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提高。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 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的台阶, 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高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象高一 那样吃力。 经过几次大考, 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 那种因考试的成败而大喜大

高中生性格特征

高中一年级学生特点 一般心理特点: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压力。有些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方面的事情很敏感,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学习效率低,依赖心理强,有畏难情绪,对未来抱有幻想。对于父母的说教和唠叨普遍感到厌倦反感,亲子沟通不良。情绪波动大,受外界事物和他人评价影响很大。自信与自卑交织。学习要点:学习成绩的分水岭高一是一个学习成绩的分水岭。一部分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加努力和勤奋。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煎熬中走过来了,应该歇一口气。高中生比较容易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因此,他们的自负让他们很难听进师长对他们的规劝。 抽象思维迅速发展: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速度达到历史最高点。能以理论指 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规律:能够运用假设,制定计划方案等一系列有条理的手段。自我意识急剧增强:表现在对教学知识内容上有强烈的选择性,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给予积极的反应,而对于自己不想要的则表现出反感,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监控能力有所提高,但与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平衡。 学管师与老师能做的: 把握准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恋爱心理特点,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提供修正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二年级学生特点 高二学生相对成熟一些,有明显的成人感 自主性强,学习目标明确,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不过学生之间特点差异较大。1)一部分学生应试的目的性很强,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最后弄的身体劳累过度。 例外一部分则是转移学习压力和逃避学业任务,借助网络、动漫方式寻求心理安慰。 2)少数学生开始有恋爱现象,甚至尝试“禁果”。 学习要点: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在这一年,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1、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转换到抽象思维为主。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在老师那里被动吸收知识转换到自己主动去掌握、思考 理解知识。 学管师与老师可以做的: 把握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多沟通引导。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提供修正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三年级学生特点 一般心理: 高三学生的应试心理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有紧迫感。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对集团事务相对冷淡。部分学生会因为缺乏自信。感到无所适从、担忧,焦虑情绪产生,易激怒。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朗化。在情绪上更容易受波动。一些学生会因为一点小事引起内心的烦躁不安,甚至有绝望的念头。 高三学生在面临高考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面临来自家长的压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讲座杜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与父母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

第三,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学习资料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现如今,大学生在学习、恋爱、人际交往以及选择就业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挫折或逆境,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对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活和学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活一般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如下: 1.入学适应阶段 刚进入大学,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面对新的校园,生 活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面对这 些新的环境,我们既感到新奇又感觉陌生,不适应。新的变化打破了我们习惯 化的心理结构,心理定势被破坏了。在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去适应,建立新 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新的心理平衡。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 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将对其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 个适应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适应,则说明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 问题。 2.稳定发展阶段 在适应大学生活后,大学生活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 活最重要的阶段,基本持续到邻近大学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得以全面发 展的阶段,但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要做出选择和判断。大学生极强的可塑 性得到充分展示,每个人都按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他们可能会遇到许 多锻炼的机会,可能会有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会遇到困惑、苦恼,难以自拔。然而,大多数学生正是经过了种种磨炼而成长起来的。 3.准备就业阶段 大学毕业前夕,大学生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面对又一次环境和角色变化,心理将有所波动。不过,此时的大学生已经历了大学生活的历练,自主感 较强,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尽管这些设想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一阶段大学生开始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把握好自己在生活中 的位置,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面对做毕业设计、做毕业后去向的决定, 处理与恋人的关系等问题,大学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这一阶 段可以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考验的阶段,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 成熟的阶段。 二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高三王院生 在接近高考时时候,有些学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准备放弃高考或者打算回家在家进行高考复习。12年的奋斗眼看要有结果了,但心理的压力让一切变得渺茫。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现象,顺利的让学生走进考场,心理的疏导很重要。 一、高三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 高三年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全体同学既要经历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也要经历自身意志品质的考验,更要经历来自同学、学校、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这几个环节,无论哪一个出问题,都有可能使高三学生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甚至出现扭曲变形。 1. 过高的目标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 到了高三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升学渴望,他们认识到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对自己的未来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这种强烈的心理内驱力作用下,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也就是考试成绩寄托很高的期望,希望每次考试都能考好。然而,高考以及高考前的所有摸拟考试,都是以选拔性为目的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于是,过高的目标和不令人满意的现实,就必然产生矛盾,并进而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诱发心理疲劳,产生消极的心态。一位高三学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期待着让高考来检验十二年的成绩,期待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但在我心中,却总有沉沉的压力和隐隐的不安,每当迎来又一个早晨,我总是对自己说,要怒力,要相信自己。可是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着堆叠的练习,我不禁要问,我能行吗?”这段不长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许多高三学子的困惑和矛盾,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2.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希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疲劳 在城市中学,大多数高三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各种期望的唯一寄托者。因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往往特别强烈,他们希望高三这一年中,能通过自己的照顾、关注,使子女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抓住早晚或吃饭的时候,叮嘱一番。这样一来,反而让子女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在父母心目中,成绩是第一位的,唯有成绩上去了,才对得起父母的关爱。长期以往,就会给孩子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相类似的是,在城市中学中,由于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承受着比一般教师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竞争压力,多数教师也会出现像学生家长那样的唠叨和关注,从而与家长一起形成一种更加巨大的压力场,使许多高三同学身心更不堪重负,以致于出现典型的紧张焦虑症状。 3.繁忙的学习压力是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父母教师的压力,最终还会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压力上。正是高三高强度的总复习,才使高三学生不堪父母等外界压力的。我们知道,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但是过量的练习、题海战术,其结果必然使学生疲于应付,知识技能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会因为体力、脑力透支而头昏脑涨,成绩下降。而当学生长期辛劳得不到学习成绩提高时,往往又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学生甚至会作出极端事情来。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都要对练习量有清醒的认识,要适可而止。 二、消除学生心理负重的对策 有人说,高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所谓考老师,不单单是指老师教的如何,还包括老师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和指导。那么面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问题,我们班主任该如何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1、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据调查,高三学生有近半数受到了心理亚健康的侵袭,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普遍会出现“考试综合症”。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教育学生善待学习和生活,做好认知调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活学习中,有压力,有竞争是常态,应把高考作为对自己已有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检验,是磨砺意志的一个过程。按照现代教育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理论,人的一生要经历的考试机会很多,因此不要过多地考虑考试后果,避免把注意力分散在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