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问答题归纳

制药工艺学问答题归纳
制药工艺学问答题归纳

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制剂工艺学:是综合应用药剂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药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药物剂型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质量控制,按照不同的临床医疗要求,设计、制造不同的药物剂型。

新药研发: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Mannich反应:含有α-活泼氢的醛、酮与甲醛及胺(伯胺、仲胺或氨)反应,结果一个α-活泼氢被胺甲基取代,此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称为Mannich碱。

“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

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 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属于复杂反应。即一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生产上将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的称为副反应。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是在全面试验点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点做试验,挑选的点在其范围内具有“均匀分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正交设计就是利用已经造好了的表格——正交表一一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正交设计适用于影响因素较多,水平数较小的实验设计。

催化反应: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当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时,称为正催化作用;减慢反应速率时称为负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又叫催化能力,是反映催化剂转化反应物能力的大小。

在工业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催化生成的产品量来表示(又叫催化剂的负荷)。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对复杂反应(平行或串联反应)有选择地发生催化作用的性能,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Rosenmund反应:被硫毒化后活性降低的钯,可以还原酰卤基使之停留在醛基形式的阶段,即Rosenmund反应。

Lindler 催化剂:将钯附着在碳酸钙(或硫酸钡)上,加少量的醋酸铅和喹啉使之部分中毒,所得的催化剂即为Lindler催化剂。可以使炔烃的氢化停留在烯烃阶段,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还原能力。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

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放大系数:在放大过程中,放大后的试验(或生产)规模与放大前规模之比称为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可以是每小时投料量、每批投料量或年产量等等。

放大效应:在未充分认识放大规律之前,由于过程规模变大造成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现象”。一般来说,放大效应多指放大后反应状况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或产品质量劣化的现象。

冷模试验:使用水、空气、砂等情性物料代替实际化学品在各种实物模型或工业装置上进行的实验称为冷模试验。

返混:具有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物料的混合称为返混。

物料衡算:工艺设计中,物料衡算是在工艺流程确定后进行的。目的是根据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定量转化关系,计算原料的消耗量,各种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消耗量以及组成,进而为热量衡算、其他工艺计算及设备计算打基础。物料衡算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对物料平衡进行计算。物料平衡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系统(体系)的全部物料质量必定等于离开该系统的全部物料质量再加上损失掉的和积累起来的物科质量”。

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反应:“原子经济反应”是绿色化学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在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

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类工艺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清污”分流:所谓的“清污”分流是指将清水(一般包括冷却水、雨水、生活用水等)、废水(包括药物生产过程排出的各种废水)分别经过各自的管路或渠道进行排泄和贮留,以利于清水的套用和废水的处理。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包括细菌、微型动物和其他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生物絮凝体。

生物膜:生物膜是由废水中的胶体、细小悬浮物、溶质物质及大量微生物所组成。这些微生物包括大量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和后生动物,但生物膜主要是由菌胶团及丝状菌组成。微生物群体所形成的一层粘膜状物即生物膜,附于载体表面,—般厚约1~3 mm,经历一个初生、生长、成熟及老化剥落的过程。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依靠生物膜吸附和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同废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另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法。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药品质量必须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要求。(2)生产过程要求高。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溶剂、原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均有特殊要求。(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4)品种多、更新快。

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

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略上要把化学药品研究从仿制为主转变到以创新为主的轨道上来。(2)改进创新是主要途径。目前非专利化学原料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要在这一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拥有创新的先进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高效率的生产线,具备经济合理的生产规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完全创新是发展方向。自主创新,发挥优势,有条件的领域实现原始创新,有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也包括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1)合成途径简易;(2)原材料易得;(3)中间体易分离;(4)反应条件易控制;(5)设备条件不苛求;(6)“三废”易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

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哪些?(1)药物的化学结构剖析包括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5)若系手性药物,还必须考虑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4)确证其化学结构的数据和图谱(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5)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残留的杂质、质量标准;(6)稳定性试验数据;(7)“三废”治理的试验资料等等。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意义是什么?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针对已经确定化学结构的药物,研究如何应用制备药物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适合其生产的工艺路线。它的意义在于:①有生物活性和医疗价值的天然药物,由于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不能满足要求,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合成或半合成。②根据现代医药科学理论找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必须及时申请专利和进行合成与工艺路线设计研究,以便新药审批获得新药证书后,能够尽快进入规模生产。③引进的或正在生产的药物,由于生产条件或原辅材料变换或改变药品质量,都需要在工艺路线上改进与革新。因此,药物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追溯求源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模拟类推法、文献归纳法、

工艺路线的改造途径有哪些?选用更好的反应原辅料和工艺条件;修改合成路线,缩短反应步骤;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反应收率;新反应、新技术的应用。

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有哪些?①所选单元反应不要干扰结构中已有的取代基,使副反应尽可能少,收率尽量高;②尽量采用汇聚型合成工艺,如果只能采用直线型工艺,尽量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面;③原料应价廉、供应充足;④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操作宜简单;⑤多步反应时最好能实现“一锅法”操作;⑥尽量采用“平顶型”反应,使操作弹性增大;⑦三废应尽量少。

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有哪些?(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2)高选择性(立体、对映体);(3)需要少量催化剂(1%);(4)无“三废”或少“三废” 等

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1)溶剂具有不活泼性,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2)溶剂是一个稀释剂,有利于传热和散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进程。(3)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1)溶剂必须是惰性的(2)溶剂的沸点不能高于被重结晶物质的熔点(3)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室温时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4)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借过滤除去杂质)。(5)溶剂的挥发性。低沸点溶剂,可通过简单的蒸馏回收,且析出结晶后,有机溶煤残留很容易去除。(6)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7)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还需要与产品的晶型相结合。

反应终点的确定方法有哪些?TLC确定反应终点的原则是什么?(1)反应终点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完成;测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尚有未反应的原料(或试剂)存在;或其残存量是否达到一定的限度。(2)在工艺研究中常用薄层色谱(TLC)或纸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

色谱等来监测反应。一般也可用简易快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其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光率等手段进行监测。(3)实验室中常采用薄层色谱(TLC)跟踪检测,判断原料点是否消失或原料点几乎不再变化,除了产物和原料外是否有新的杂质斑点生成,这些信息可以决定是否终止反应。①原料点消失说明原料反应完全。②原料点几乎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③有新的杂质斑点,说明有新的副反应发生或产物发生分解。在药物合成研究中,常发现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原料很难反应完全,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则会出现新的杂质斑点的现象。试验中一般在原料消失时或原料斑点几乎不变而末出现新的杂质斑点时停止反应,进行后处理。

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合适的配料比,既可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后处理负担。选择合适配料比首先要分析要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考虑。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通常是将价格较低或易得的原料的投料量较理论值多加5%~20%不等,个别甚至达二三倍以上,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2)当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最合适的配料比应符合收率较高和单耗较低的要求。(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可利用这—差异,通过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增强主反应的竞争能力。(5)为了防止连续反应(副反应),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宜小于理论量,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停止。

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物料的加料次序?某些化学反应要求物料按一定的先后次序加入,否则会加剧副反应,降低收率;有些物料在加料时可一次投入,也有些则要分批慢慢加入。对一些热效应较小、无特殊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对收率的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加料便利、搅拌要求或设备腐蚀等方面来考虑,采用比较适宜的加料次序。对一些热效应较大同时也可能发生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则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收率的高低。所以必须针对引起副反应的原因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必须从使反应操作控制较为容易、副反应较小、收率较高、设备利用率较高等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适宜的加料次序。

简述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步骤?正交设计就是利用已经造好了的表格——正交表一一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正交表用L n(t q) 表示。L表示正交设计,t表示水平数,q表示因子数,n表示试验次数。因子数一般用A,B,C等表示,水平数一般用1,2,3等表示。正交试验设计法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1)找出制表因子,确定水平数;(2)选取适合的正交表;(3)制定试验方案;(4)进行试验并记录结果;(5)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何为催化剂?表征催化剂的性能指标有哪些?作为工业催化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catalyst)。

表征催化剂的性能指标主要有(1)催化剂的活性;(2)催化剂的选择性;(3)稳定性;(4)价格。工业上选择催化剂要从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及价格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并不是活性越高越好,一般是:选择性〉稳定性〉活性〉价格

何为相转移催化剂,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所需具备那几个条件?相转移催化剂是使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相转移催化应用于非极性溶剂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相转移催化剂需具备的条件是:(1)相转移催化剂必须具有正离子部分,以便同负离子结合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或能与反应物形成络离子;(2)必须具有足够多的碳原子数,才能保证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转入有机相,但碳原子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不能转入无机相。碳原子数目一般为12~20之间;(3)相转移催化剂中的亲油基的结构位阻应尽量小,一般为直链;(4)在反应条件下,化学性质应稳定且易回收。

相转移催化反应有何优点?相转移催化反应与其他类型的反应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使用无水的或极性非质子溶剂(2)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温度(3)使有些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成为可能(4)改变了产品的比例和选择性(5)处理简单(6)环境条件好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很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速度后,又开始降低。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其活性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易使催化剂烧结而破坏其活性,最适宜的温度要通过实验来确定。(2)助催化剂(或促进剂):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或催化反应中往往加入少量物质(一般少于催化剂用量的10 %),虽然这种物质本身对反应的催化活性很小或无催化作用,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这种物质称为助催化剂,(3)载体(担体):把催化剂负载于某种惰性物质之上,这种惰性物质称为载体。常用的载体有石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硅酸等。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增大有效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节约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而影响其使用寿命。(4)毒化剂和抑制剂:在催化剂的制备或反应过程中,由于引入少量杂质,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大降低或完全丧失,并难以恢复到原有活性,这种现象称催化剂中毒。如仅使其活性在某一方而受到抑制,但经过活化处理可以再生,这种现象称为阻化。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称毒化剂,有些催化剂对于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毒化剂即可使催化剂活性减小甚至消失。有些毒化是由反应物中含有的杂质[如吡啶、硫、磷、砷、硫化氢、砷化氢(AsH3)、磷化氢及一些含氧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造成的。有些毒化是由反应中生成物或分解物造成的。使催化剂阻化的物质称为抑制剂,它使催化剂部分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毒化剂和抑制剂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毒化现象有时表现为催化剂的部分活性消失,因而呈现出选择性催化作用。

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验)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与反应后处理的方法,以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

装和车间的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设计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同时,也为临床试验和其它深入的药理研究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中试放大(中间试验)是对已确定的工艺路线的实践审查。不仅要考查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工人劳动强度。中试放大阶段对车间布置、车间面积、安全生产、设备投资、生产成本等也必须进行审慎的分析比较,最后审定工艺操作方法、工序的划分和安排等。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有:(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7)安全生产与“三废”防治措施的研究(8)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的计算

在中试工艺放大中针对工艺条件的考察,必须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1)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2)反应条件的极限试验(3)设备材质的耐腐蚀性实验(4)原辅材料、中间体及新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研究(5)反应后处理的方法研究。

中试放大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中试放大是产品在正式被批准投产前的最重要的一次模型化的生产实践。它不但为原料药的生产报批/新药审批提供了最主要的实验数据,也为产品投产前的GMP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试放大是链接实验室小试与工业化大生产的桥梁。

防止“三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采用绿色生产工艺(1)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艺;(2)优化工艺条件;(3)改进操作方法;(4)采用新技术(二)循环使用和合理套用(三)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四)加强设备的管理

什么叫好氧生物处理?其优缺点有哪些?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最的代谢过程。其优点:(1)有机物分解彻底,基本上没臭气产生;(2)处理时间比较短;(3)有机物的生物去除率达80%~90%,有时可达95%以上。其缺点:(1)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供氧气比较困难;(2)处理成本较高。

什么叫厌氧生物处理?其优缺点有哪些?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的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厌氧处理中的受氢体不是游离氧,而是有机物或含氧化合物,如SO42-、NO3-、NO2-:和CO2等:因此,最终的代谢产物不是简单的CO2和H2O,而是一些低分子有机物、CH4、H2S和NH4+等。其优点:(1)动力消耗少,设备简单,不需供氧;(2)能回收甲烷气作为燃料,运行费用较低。(3)主要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也可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其缺点:(1)处理时间长;(2)生成硫化氢或硫化物,与铁质接触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废水既黑又臭,需要进一步处理。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 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 ()倍。 ~10 ~30 C.30~50 ~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 为()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 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金属工艺学试题4

第1页,共5页 第2页,共5页 启用前绝密★ 《金属工艺学》(闭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设计机械零件时,一般用 作为零件计算的主要依据。 A .σb ; B .σs ; C .δ; D .ψ 2.断后伸长率大小与试样尺寸有关,同一材料的 。 A .δ10>δ5; B .δ 10=δ5; C .δ 10<δ 5 3.常见金属晶格类型中,金属强度较高的是 。 A .体心立方晶格; B .面心立方晶格; C .密排六方晶格 4.确定合金的浇注温度一般宜在液相线上以 。 A .30~50℃; B .50~100℃; C .100~200℃ 5.优质碳素结构钢,如果是特级优质的,在牌号后面加 。 A .A ; B .B ; C .C ; D .D ; E .E 6.将钢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然后又取出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 质中冷却的淬火工艺称为 α-Fe 。 A .单介质淬火; B .双介质淬火; C .马氏体分级淬火; D .贝氏体等温淬火 7.α-Fe, r-Fe 同素异晶转变温度是 A .1538℃; B .1394℃; C .912℃; D .727℃; 8.提高灰铸铁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方法是 。 A .调质; B .表面淬火; C .等温淬火; D .正火 9.铸造合金的临界壁厚可按其最小壁厚的的 来考虑。 A .2倍; B .3倍; C .4倍 D.5倍 10.淬火后马氏体的硬度决定于 A .冷却速度; B .转变速度; C .谈的质量分数; 11.在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的形态为 。 A .片层状; B .网状; C .板条状 ;D, 片状 12.金属表面相变强化方法有 。 A .激光合金化; B .激光淬火; C .喷丸; D .滚压 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 A .Mn ; B .Cr ; C .Ni 14.型砂根据粘结剂不同,分为很多种,其中使用较广的是 。 A .粘土砂; B .树脂砂; C .水玻璃砂; D .油砂 15.下列材料中, 锻造性能最好。 A .T10A ; B .玻璃钢; CT12.; D .20钢 16.下列材料中, 是复合材料。 A .电木; B .玻璃钢; C .有机玻璃; D .石英 17.刀具材料要求有高的硬度,通常要求硬度在 以上。 A .50HRC ; B .60HR C ; C . 70HRC D.80 HRC 18.铸造铝合金分为四类,其中 属于铝硅合金。 A .ZL102; B .ZL201; C .ZL301; DZL401. 19、下列钢材中焊接性最好的是 。 A. Q235 B.65 C.08 D. T8 20、淬火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之后, C.磨削之前, D.磨削之后。 二、填空题(每1分,共35分) 1.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金属在使用时所表现出的性能,它包括 和 2.热处理工艺都有 、 、 三个阶段组成

制药实用实用工艺复习地的题目及详解

复习题 、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 B、5-10 C、10-50 D、50-100 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 B、卤烷化合物 C、醇类 D、酮类 3、下列溶剂中,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 B、苯 C、四氯化碳 D、1,1,1-三氯乙烷 4、SOP 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 B、标准操作规程 C、工艺流程框图 D、生产周期 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 B、离子型反应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 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 B、简单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 B、AlCl 3 C、FeCl 3 D、BF3 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C,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 ?1.5 B、1 ?2 C、2 ?3 D、3 ?4

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 B、每批投料量 11、“ me-too ”是指()。 A、新化学实体 B、模仿性新药 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 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 C、原料间的比例 D、年产量 C、生物制药 D、合成药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D、安全生产 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 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 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 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C、企业并购与重组 B、研发投入加大 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 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A、第I种类型,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相应加速 B、第n种类型,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 c、第川种类型,酶或催化剂催化的反应 D、第W种类型,反常型,升高温度降低反应速度。、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t 「C) 1、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 三个步骤,分别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填空(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 0 分)1, 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 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___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 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 C.生产后处理 D.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_B __ 。 A. C-N B. C-C C . C-S D. C-O 3 ,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__D _____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 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_C—。 A.不盲 B. 单盲 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J倍的中试放大。 A. 10?50 B. 30?50 C . 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_C _______ 。 A.蛋白酶 B. 果胶酶 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纯化 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_A_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 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金属工艺学试卷答案+试卷

一、判断题:(对记√,错记╳,每题 1分,共 10 分) 1、焊件焊后的变形形式主要有:尺寸收缩、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 浪变形等。(√) 2、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包含有弹性变形。(√) 3、同一化学成分的铸铁件其力学性能不一定相同。(√) 4、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和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5、冲孔与落料模的凸凹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 6、强度、硬度较高的金属在锻造过程中,其可锻性不一定较差。(√) 7、焊接件的焊接应力较大,其最终焊接变形一定也较大。(×) 8、铸造合金收缩越大,其铸造应力与变形就越大。(×) 9.钢的熔点高于铸铁,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钢的流动性优于铸铁。 (× ) 10.金属锻造时,压应力数目越多,金属塑性越好。(√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锤上模锻不能锻出通孔。 2.焊接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是低碳钢和。

3.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是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4.金属的可煅性是指金属锻压加工时,获得优质锻件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常用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力来衡量。 5.焊条是由焊芯和药皮两部分组成。 6.铸件的凝固方式通常有、、、三种。 7.如铸件本身没有足够的结构斜度,就要在铸造工艺设计时给出铸件的起模斜度。 8.定向凝固原则适用于结晶温度范围窄、凝固收缩大、壁厚差别大和对致密度、强度要求较高的合金铸件。 三、单选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下列工艺操作正确的是( A )。 A. 用冷拉强化的弹簧钢丝作沙发弹簧 B. 用冷拉强化的弹簧丝绳吊装大型零件淬火加热时入炉和出炉 C.室温可以将保险丝拉成细丝而不采取中间退火 D.铅的铸锭在室温多次扎制成为薄板,中间应进行再结晶退火。 2、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 B ) A.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 扩散退火 3、焊接时在被焊工件的结合处产生(B ),使两分离的工件连为一体。 A.机械力; B.原子间结合力; C.粘结力; D.A、B和C。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制药工艺学试题

1.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 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 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19.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 类工艺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1.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 )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金属工艺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使用性能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_____工艺性能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2、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布氏硬度、洛氏硬度与维氏硬度。 3、自然界的固态物质,根据原子在内部的排列特征可分为晶体与_非晶体_两大类。 4、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包括__晶核的形成__与__晶核的长大_两个过程 5、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_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__三大类。 6、晶体的缺陷主要有_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7、铁碳合金室温时的基本组织有______铁素体_____、____渗碳体______、_____奥氏体____、珠光体与莱氏体。 8、铁碳合金状态图中,最大含碳量为_ 6、69%。 9、纯铁的熔点就是_____1538℃______。 10、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包括______加热_______、____保温_________与冷却三个阶段。 11、常用的退火方法有____完全退火_____、球化退火与____去应力退火_______。 12、工件淬火及___________高温回火_______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13、常用的变形铝合金有__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锻铝__ 。 14、灰铸铁中的石墨以___片状石墨___ 形式存在 15、工业纯铜分四类,分别代号___T1____ 、____T2_____、___T3___、______T4__ 表示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有: 、、、等。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就是金属力学性能的就是( D)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2、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就是( ) A、强度 B、硬度 C、热膨胀性 D、耐腐蚀性 3、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 ) A、越好 B、越差 C、无影响 D、难以确定 4、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 ) A、组元 B、合金系 C、相 D、组织 5、金属材料的组织不同,其性能( ) A、相同 B、不同 C、难以确定 D、与组织无关系 6、共晶转变的产物就是( ) A、奥氏体 B、渗碳体 C、珠光体 D、莱氏体 7、珠光体就是( ) A、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B、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C、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D、铁素体与莱氏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8、下列就是表面热处理的就是( ) A、淬火 B、表面淬火 C、渗碳 D、渗氮 9、下列就是整体热处理的就是( ) A、正火 B、表面淬火 C、渗氮 D、碳氮共渗 10、正火就是将钢材或钢材加热保温后冷却,其冷却就是在( ) A、油液中 B、盐水中 C、空气中 D、水中 11、最常用的淬火剂就是( ) A、水 B、油 C、空气 D、氨气 12、45钢就是( )

制药工艺学题库

简答题及论述题 微生物发酵制药章节 1微生物发酵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 答:微生物发酵分三个时期,分别是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菌体生长期的特点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菌体的数量快速增加维持到一定的数量保持不变。产物合成期的特点是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最大高峰合成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自溶期的特点是菌体开始衰老,细胞开始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2生产菌种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应用? 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二,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三,诱变育种改良菌种四,杂交育种创新菌种五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六合成生物学定制菌种。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处理,缺点是操作繁琐不易获得新菌种。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退化生产水平和提高产量,但效率及增产幅度低。诱变育种改良菌种的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但缺乏定向性,要配合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杂交育种创新群种是具有定向性,但其技术难度高。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高工艺控制方便,合成生物学定制育种特点是菌种生产能力高,药物的研发和高效生产量高。 3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菌种的保存原理是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其主要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斜面低温保存二,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三,砂土管保存,四冷冻干燥保存,五液氮保存。其优缺点分别是斜面低温保存。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存时间短,不能经常移植。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砂土管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缺点是本方法只适宜于形成孢子和芽孢的菌种,不适用只有菌丝

最新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 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金属工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简答题 1.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别它的变形性质? 2.下列符号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σs、σ0.2、σ-1、δ、αk、 HRC、HBS、HBW 3.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分析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常用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6.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7.将20kg纯铜与30kg纯镍熔化后缓慢冷却到如图所示温度T1,求此时: (1)两相的成分;(2)两相的重量比; (3)各相的相对重量(4)各相的重量。 8.某合金如下图所示: 标出(1)-(3)区域中存在的相; (2)标出(4)、(5)区域中的组织;

(3)相图中包括哪几种转变?写出它们的反应式。 9. 今有两个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Ni90%,一个含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为严重?如何消除偏析? 10. 按下面所设条件,示意地绘出合金的相图,并填出各区域的相组分和组织组分,以及画出合金的力学性能与该相图的关系曲线。 设C、D两组元在液态时能互相溶解,D组元熔点是C组元的4/5 ,在固态时能形成共晶,共晶温度是C组元熔点的2/5,共晶成分为ωD=30%;C组元在D组元中有限固溶,形成α固溶体。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ωC=25%,室温时ωC=10%,D组元在C组元中不能溶解;C组元的硬度比D组元高。计算ωD=40%合金刚完成共晶转变时,组织组成物及其百分含量。 11.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并计算室温下组织的相对量。 12. 试比较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托氏体和回火托氏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之间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制药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制药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1、化学制药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举例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起始原料为止,起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4)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2、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 答:1、 反应类型; 2、理想的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合成步骤少、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各步收率较高等特点;了解反应步骤数和计算反应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方法; 3、了解每一条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必须对原辅材料进行全面了解,使原材料成本最低; 4、要及时更换辅助材料和改变步骤合成,将废物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3、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析影响反应的各种条件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条件需要进行极限试验? :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 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1, 高。 2, 浓度、溶剂化作用、加料次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 3, 4,催化剂。现代化学工业中80%以上的反应涉及催化过程。化学合成药物的工 艺路线中常见催化反应如: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生物酶催化等利用催化剂来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4、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为什么溶剂不能与水互溶?常用相转移催化剂有哪些?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修订版)知识分享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2014修订版)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 整理者:李玉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复杂反应的类型【 A 】 A、基元反应 B、可逆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 C 】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直接合成法 D、追溯求源法 3、下列方法哪项不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 C 】 A、模拟类推法 B、分子对称法 C、平台法 D、类型反映法 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 D 】 A、逐级放大法和相似放大法 B、逐级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C、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 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是【 D 】 A、合成步骤少 B、操作简便 C、设备要求低 D、各步收率低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 A、瞬时收率 B、总收率C、选择率 D、转化率 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 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则苯的总转化率为【 D 】 A、39% B、 62% C 、 88% D、 97.5% 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和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 B、280 C、330 D、3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完整版)制药工艺学元英进课后答案

第一章论绪 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 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3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

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4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1)主要药物的类型将会增加(2)研发投入加大(3)企业并购与重组讲促进未来只要工艺的统一化(4)重磅炸弹药药物数量增加,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1-5世界销售收入排前十位的制药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类药物?采取的制药工艺是什么? 答:(1)抗溃疡药物(219亿美元),属于内分泌系统药物,采取化学制药工艺,(2)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217亿美元),属于生物合成药物,采取生物技术制药工艺.(3)抗抑郁药物(170亿美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采用化学制药工艺(4)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物(113亿美元)属于生物制品,采用生物制药工艺(5)钙拮抗药物(99亿美元)属于化学合成药物,采用化学合成工艺(6)抗精神病药物(95亿美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7)细胞生成素(80亿美元)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化学制药工艺(8)口服抗糖尿病药物(80亿美元)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工艺(9)ACE抑制药(78亿美元)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工艺(10)头孢菌素及其组合(76亿美元)生物制品,提取制药工艺 1-6列举出现频率较高的制药工艺技术 答: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频率较高,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酶工程技术制药,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和发展,世界正处于开发新药过程中,而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今年来增长依然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物为人

(完整版)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 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 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 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 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 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 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共15分)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3分)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3分)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 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2分)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2分)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Z=(1.1~1.2)S 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3分) 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6.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2分) 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 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 三、修改不合理的结构,将修改后的图画出来。(每图1分,共10分) 砂型铸件砂型铸件 砂型铸件砂型铸件 自由锻件模锻件(孔径20mm,孔深65mm)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发酵工艺学(2)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生物药物、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1)、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3)、生化药品: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直接从生物体分离或利用微生物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生化物质。 (4)、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各种疫苗、抗血清、抗毒素、类毒素、免疫调节剂、诊断试剂。(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糖和蛋白质类药物。 2、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可分为: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维生素。 (2)、按原料来源可分为: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3)、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生物药物的特性。 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如细胞色素c为呼吸链的一个重要成员,用它治疗因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效果显著。 (2)药理活性高生物药物是精制出来的高活性物质,因此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4)生物副作用常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