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茶叶和葡萄酒及可可中多酚类物质生理功效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袁歆贻渊1987-冤袁女袁甘肃庆阳人袁助理农艺师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遥收稿日期2014-05-26
摘要介绍了茶叶尧葡萄酒及可可中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尧性质和功能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多酚类物质在预防疾病方面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袁以期为多酚类物质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遥关键词茶叶曰葡萄酒曰可可曰多酚类物质曰生理功效中图分类号TS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渊2014冤13-0311-02
ResearchAdvanceonPhysiologicalFunctionofPolyphenolsinTea袁WineandCocoaYUANXin-yi渊QingyangAgriculturalProductQualitySafetySupervisionandManagementStationinGansuProvince袁QingyangGansu745000冤AbstractThemaincomposition袁propertiesandphysiologicalfunctionofpolyphenolsinthetea袁wineandcocoawereexpounded袁theprogressof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ontheresearchinthepreventionofdisease袁physiologicalfunctionofthesepolyphenolsweresummarized袁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applicationofpolyphenolsinfood.Keywordstea曰wine曰cocoa曰polyphenols曰physiologicalfunction
茶叶和葡萄酒及可可中多酚类物质生理功效研究进展袁歆贻渊甘肃省庆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庆阳745000冤
甘蔗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doi :10.13570/ki.scc.2015.03.023甘蔗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唐云仙,杨丽涛1,2*,杨柳2,廖芬2,李杨瑞1,2(1.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5;2.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摘要:综述了甘蔗多酚类物质的成分、分布、代谢、降低酚害途径及遗传改良调节PPO 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甘蔗;多酚;褐变;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624(2015)03-0062-03植物多酚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果实、皮、根和叶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鞣质、单宁[1]。
目前人们对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进行的研究比较多,因为植物多酚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而这些酚类物质的含量较其他酚类物质多。
研究人员在农业、林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对植物多酚进行了基础应用研究,也获得一些成效,如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及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2]。
多酚类物质又是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主要底物,为了减少褐变,研究者对多酚进行了很多研究,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褐变的发生,从而提高组织培养的成活率。
甘蔗是一类多酚含量很高的植物,甘蔗组织培养中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发生。
本文就前人在甘蔗组织培养中的一些研究及甘蔗多酚的结构、代谢、降低酚害途径进行概述。
1甘蔗品种和组织的多酚含量甘蔗同某些食用植物如大豆、茶叶等一样,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具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化合物。
甘蔗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在酶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肉桂酸和黄酮类的前身衍生出来的,其分子结构包含了一个独特的共振电子体系,该结构具有一个重要特征是pH 敏感性[3]。
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年第38卷第1期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崔艳平1,聂玮",迟晓君1,李泉1,岳凤丽!(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特色农产6采后6控与综合利用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现代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被称为人类“第七类营养素”。
多酚类化合物在抗诱变、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优良的作用,因其功效以及精细化利用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食6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提法,超声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酶解法、体萃取法等。
通过对食6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多酚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
关键词:食6;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0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27(2021)-01-0031-05Polyphenol Compounds in Food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tion MethodsCUI Yanping1,NIE Wei2,CHI Xiaojun1,LI Quan1,YUE Fengli1(1.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Post-harvest quality contro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featured agricultural products"key laboratory of shan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inan Shandong250100;2.Shandong Modern College,Jinan Shandong250100)Abstract:Polyphenols are a group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plants,known as the"seventh nutrients". Polyphenols compounds have excellent effects on anti-mutagenesis,anti-tumor,anti-aging,etc,and have been gradually concerned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because of their efficacy and refined utilization.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polyphenols in food include solvent extraction,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enzymatic extraction,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etc.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polyphenols from food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f polyphenols.Key words:food;polyphenols;extraction method;research progress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物质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对茶多酚称,因其具有多个5基酚环而得名。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研究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基本概念、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为后续的研究进展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重点阐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新型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现代提取技术。
在提取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文章将综述茶多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展望茶多酚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茶多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信息,为茶多酚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茶多酚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关键步骤,其提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茶多酚的产量、纯度和活性。
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酶法提取等。
溶剂提取法:这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利用茶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提取时间较长,且易受到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增强溶剂对茶多酚的渗透能力和溶解能力,从而加速提取过程。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能够穿透物料内部,使物料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产生热能,从而加速茶多酚的溶解和扩散。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的控制,以避免破坏茶多酚的结构。
烟草中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分 布
烤 烟 中含有 3 或 更多 的绿 原 酸 、 5 右 的芸 香 苷 1/ 9左 和少量 的莨菪 亭l 。等 级好 的烟 叶 中绿原 酸和 芸 香 _ - ] 苷 含量 较 高 。
1 3 多酚 类 化 合 物 的 分 布 .
含 量 低 。 W iims n等 l 测 定 了 4 烤 烟 品 种 的 下 la o l _ 6 个 部 叶 、 部 叶 和 上 部 叶 的 多 酚 类 化 合 物 的 含 量 , 别 中 分
1 1 烟草 中多酚类化 合物 的存 在形 态 .
自 18 8 4年 S v r 测 出 烟 草 中 含 绿 原 酸 后 , a ey 越
2 主 要 多酚 类 化 合 物 含 量 测 定 方 法 李 应 金 等 Ⅲ 研 究 了 用 分 光 光 度 法 检 测 烟 草 多 酚
烟草 中 多 酚 类 化 合 物 含 量 变 化 范 围 , 烟 烤 3 5 ~ 4 2 、 烟 0 0 9 ~ 0 5 、 肋 烟 . 8/ 9 6 . 5/ 晾 9 5 . 2 . 2/ 白 9 5 1 1 ~ 1 7 , 烟 中 多 酚 含 量 高 于 晒 烟 和 晾 .3 . 5/ 烤 9 5
1 2 多酚 类 化 合 物 的 含 量 .
片 烟叶 中 , 酚化 合 物 的分 布 也 呈 现一 定 的规 律 多
性 , 原酸 含量 从尖 端 到基部 逐渐 降低 , 端 的绿 原 绿 尖
酸 含 量 为 基 部 的 2 。 烟 叶调 制 过 程 中 叶 尖 变 褐 最 倍
早 可能与 绿原 酸含 量有 直接 关 系 。
类 化合 物 的总含 量 , 原 理 是 多 酚类 化 合 物 能 与 亚 其 铁离 子产 生络 合反 应 形 成 紫 蓝 色络 合 物 , 溶 液 浓 其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和阻止皮肤内部水分挥发 。
多酚类物质的应用
其它领域
在制革工业中作为制革鞣剂 石油开采中作为泥浆处理剂和高温堵剂 环境保护中用做水处理中的水稳剂、絮凝剂等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抗病虫害、抗逆境功效,还可作为生物农药,
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vitroantioxidantcapacityassayshat反应rooahroolhorac氧自由基吸收能力trap总自由基捕捉抗氧化参数iou抑制氧吸收能力crocinbleachingassay藏红花素漂白法inhibitionlinoleicacidoxidation亚油酸氧化抑制能力inhibitionldloxidation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能力et反应mnefromahahmn1teac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frap铁还原能力dpph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copperreductioncapacity铜离子还原能力totalphenolsassayfolinciocalteureagent福林酚试剂法测定总酚其他方法tosc总氧化清除能力chemiluminescen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电化学发光法inhibitionbriggsrauscheroscillationreactionbr震荡反应阻制能力多酚的抗氧化抗过敏抗辐射等的功效可被用于抗衰老减肥等保健品生产植物多酚的紫外吸收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色素中间体等的化学特性赋予多酚物质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美白作用和减少皱纹生成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内容
植物多酚的概念及分类 多酚类物质在植物中的存在形式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分析 多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 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 多酚类物质的应用
朝鲜蓟生理功效及其多酚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H oC a e a. ( ea m n f odS i c n nier g , g cl r C l g ,NnxaU i r t Nnx u ho t1 1D pr eto o c nead E gnei t F e n A r ut e o ee igi n esy i — i u l v i g i 50 1 2N t nl nier gR sac etro ee be B rn 00 7 a 00 ; ai a E gnei eerhC ne fr gt l e ig10 9 ) 7 o n V a s
Re e r h p o r s e o c i e s a c r g e s s on Bi a tv pr pe te a Ph noi o r i s nd e lc Compo nd a a y i e h d f Ar i u s n l ss M t o o t-
霜, 忌干热 。原产 于地 中海 沿岸 , 泛分 布 于 欧 洲和 美 洲 广 并 以法 国 栽 培 最 多 。 1 9世 纪 由法 国 传 人 我 国上 海 。 目 前 , 国主 要在上 海 、 我 浙江 、 湖南 、 云南等地 有少 量 栽培 。
柚 皮 素 芸 香 苷 ( &S 一 nr i R ) ai n mt
朝鲜蓟具 有重 要 的营养 及 药用 价 值 , 可制 作 罐 头 、 胃酒 开
和助消化 片剂 , 而引起 人们广 泛关 注 。 目前世 界上 朝 鲜 从
蓟罐头年 需求 量 1 t 0万 以上 … 。美 国及 西欧 等 发达 国家
对 朝鲜蓟 的消 费和进 口量不 断增加 , 罐头制 品在 国际市 场 供不 应求 , 为适 应 国际 市场 的需 要 , 国 台湾 省有 较 大 面 我 积种 植 , 品供 出 口创汇 。 产
苹果多酚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苹果多酚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摘要:苹果多酚是苹果中所含多元酚类物质的通称,多元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之中,苹果的多元酚含量因成熟度而异,未熟果的多元酚含量为成熟果的10倍,故提取苹果多酚采用未熟果为宜。
本文综述了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趋势。
关键字:苹果多酚、药理作用、抗氧化性、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苹果多酚是苹果中所含多元酚类物质的通称,是果实在生长发育期间产生的次生代谢物, 下面就是其基本概况、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开发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1.苹果多酚的基本概况苹果多酚纯品为淡黄褐色的粉末,具有苹果的风味,略带一点苦味,但其苦味程度仅为茶多酚的1/3—1/5;它是一种水溶性的物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30%以上,其水溶液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苹果多酚具有耐热性和耐酸性,且保存性能好,经检测,纯品在室温保存一年,各项功能几乎保持不变。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位列我国四大水果之首。
近年来,随着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苹果产量逐年增加,苹果加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苹果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苹果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清除体内自由基,即可有充分的功效。
抗肿瘤、抗过敏等,因而其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制革和日用化工等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随着天然功能性成分研究的兴起,苹果多酚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各领域多角度开展研究工作。
2.苹果多酚的化学成分熟苹果多酚主要成分分为单环酚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肉桂酸衍生物) 、黄烷-3-醇类和原花色素类化合物( 缩和型单宁类) 、黄酮醇类化合物、二氢查尔酮和花色苷等5 类化合物。
3.提取工艺目前,苹果多酚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3.1有机溶液提取法将苹果清洗干净,放入高速搅拌器中,加入适量Vc 和蒸馏水,组织捣碎,并分装于三角瓶(250ml)中,用塑料膜封口,放入水浴锅中搅拌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酚类化 合物是指 植物 中一组化学 物质统称 , 因 含有多个酚基 团而得名 。多酚类 化合物可作为优 良抗 氧化 剂资 源, 在 整个 植物 界 , 含 有 多酚 或酚类 化合 物 及其衍 生物 达 6 5 0 0种 以上 , 这 些都是 植物代 谢过 程 中次生 副产物 , 存在 于许 多普 通水果 、 蔬 菜 中, 是 人们 每天从食物 中摄取数量最多抗氧化物质 。 多 酚 类 化合 物 除 呈 有 良好 抗 氧 化 功能 外 , 还 具 有强化 血管壁 、 促 进肠 胃消 化、 降血脂 、 增强人体 免疫 力、 防动 脉硬化 、 血 栓形成 , 及利尿 、 降血 压 、 抑制 细菌
年 来 多酚 类化 合 物研 究概 况 , 重 点论 述 黄 酮 类化 合 物 和 原花 色素 抗氧 化 功 能及 其 研 究进 展 , 并介
绍 几种 常见 多酚类化 合 物 , 包括 大豆 异黄 酮 、 茶 多酚 、 苹果 多酚 和 葡萄 多酚等 。 关键 词 : 天 然抗 氧化 剂 ;多酚类 化合 物 ; 黄 酮 类化合 物 ; 原 花 色素
与癌细胞 生长等作用 。多酚类 化合物基本结构如 图 1
Ab s t r a c t : Na t u r a l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a r e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t h e p l a n t o u t o f a c l a s s o f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 t o m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p e o p l e S h e a l t h .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f i l e o f t h e p o l y p h e n o l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a n t i o x i d a n t c a p a c i t y o f l f a v o n o i d s a n d p r o a n t h o c y a n i d i n s a n d i t s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n d s e v e r a l c o mmo n p o l y p h e n o l i c c o mp o u n d s ,i n c l u d i n g s o y i s o l f a v o n e s , p o l y p h e n o l s ,a p p l e p o l y p h e n o l s
中图分 类 号 : T S 2 0 2 . 3
1 多酚类化合物定义和结构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9 5 7 8 ( 2 0 1 3 ) 0 4 一O o 0 6 一O 5
2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功能 多酚物 质种类很 多、 结构 各异 , 其 生物利用 率 、 分为 两大类 : 类 是多 酚单 体, 即非 聚合物 , 包 括各种 黄酮 类 化合
6
粮 食 与 油 脂
2 0 1 3 年第 2 6卷 第 4期
多 酚 类 化 合 物 研 究 进 展
左 玉
( 太原 师 范学 院 , 山西 太原 摘
0 3 0 0 3 1 )
要: 天然 多酚类 抗氧 化 物是 从 植 物 中提 取 一 类抗 氧化 剂 , 符 合人 们 对 健 康 需要 。该 文 综述 近
a n d g r a p e p o l y ph e no l s a r e i n t r o d uc t e d. Ke y wor ds:n a t u r a l a n t i o x i da n t ;po l y phe no l ;f la vo no i d;p r o a nt h o c y a n i d i n
物( 黄酮 、 异黄酮 、 黄酮醇 、 黄烷酮 、 黄烷 醇 、 黄烷 酮醇 、 花色 素苷、 查尔酮 等 ) 、 绿 原酸类 、 没食子 酸和鞣花 酸 , 也包括 一些接有 糖苷基复 合类多酚 化合物 ( 如 芸香 苷 等) :日常生活常 见大豆 异黄酮、 洋 葱提取物 、 绿茶提 取物 、 蓝 莓提取物 等均属 这一类 。另一类则是 由单体 聚合 而成 低 聚或 多聚体 , 统称 单 宁类物 质 , 包括 缩合 型 单宁 中原 花色 素和 水解 型单宁 中没 食 子单宁 和鞣 花单 宁等 … :日常生活常 见乌龙茶提 取物 、 葡萄籽 提 取物 、 生苹果提 取物 、 儿茶树提 取物 等均属这 一类 。 这些物质均 能形成 其抗氧化作用氢 自由基 ( ・ H) , 以消 除超氧 阴离子 自由基 ( 0 ) 、 过氧化氢 ( H 2 0 2 ) 、 羟 自由基 ( O H・ ) 、 脂 质过氧 自由基 ( R O O・ ) 和单线态 氧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p o l y p h e n o l s
ZUO Yu
( T a i y u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3 1 , S h a n x i 。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