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朝对西域的开发和治理
唐代西域屯田述略

百六十七 , 口万一百 五十七 。 庭 州下设 金满 、 ” 轮 台、 后庭 、 海 四县 , “ 二 千 二 百 二 十 六 , 西 有 户 口九 千九 百六 十 四。 这些 民户 属 于州 县管 辖 , 国家 ” 是
的编户 齐 民 。
“ 北君 长请 上号为 ‘ 可汗 ’” 西 天 。
道 , 为 唐 统 一 西 域 的 障 碍 。贞 观 十 三 年 底 成
(4 )太 宗 令 侯 君 集 为 交 河 道 行 军 大 总 管 , 60 , 征伐 高 昌。高 昌王麴文 泰 闻讯 , 忧而 亡 。贞观 十 四年 惊 (4 ) 月 , 君 集 率 大 军 至 高 昌 , 防今 吉 木 萨 60 八 侯 驻
唐朝建立之初 , 突厥势力强大 , 漠北与西域 皆 为 突厥控 制 。贞 观 四年 (3 ) 唐 太 宗令 李 靖 统 率 60 ,
唐 军进击 东 突厥 , 唐 军 的打 击 下 , 利 可 汗率 部 在 突 归服 , 颉利 可 汗 被俘 获 。东 突厥 败 亡 , 利 可 汗被 颉
俘 , 朝 控 制 了 大漠 南 北 后 , 望 远 达 西 北 边 疆 , 唐 威
业两 种 , 口分 田在 受 田者 死 后 还官 再 作 分 配 , 永业 田可传 之 后代 。伊 州 、 州 、 州都 曾是两 汉 时期 西 庭 设置 屯 田的地 区 , 州地 区在魏 晋前 凉时期 也都 曾 西
高中历史边疆治理归纳

高中历史边疆治理归纳
高中历史中,边疆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多个朝代和地区的历史事件和经验。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中边疆治理的一些归纳:历史上的边疆问题:边疆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古代的周朝、秦汉、唐朝到明清时期,都曾经面临过边疆问题。
边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一、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汉朝时期,为了解决西域地区的边疆问题,汉武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任命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和治理。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得汉朝能够有效地控制西域地区,维护边疆的安定。
二、唐朝的安北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唐朝时期,为了解决北方和南方的边疆问题,唐朝分别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负责管理北方边疆地区,安南都护府负责管理南方边疆地区。
这些都护府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唐朝的边疆问题,维护了边疆的安定。
三、清朝的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清朝时期,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负责管理新疆地区,驻藏大臣负责管理西藏地区。
这些机构的设立,使得清朝能够有效地控制边疆地区,维护边疆的稳定。
四、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近代中国面临着来自外国列强的侵略和边疆地区的叛乱,导致边疆地区的动荡。
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设立行省、设立边防军等,但都没有解决边疆问题。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实现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中的边疆治理主要涉及到历史上各个朝代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于边疆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治理思路。
唐代时期的西域交通

唐代时期的西域交通唐代是中华文化在新疆和中亚地区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其他各个方面的领域都有着长足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这得益于唐朝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繁荣,文化上昌盛和军事上强大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得益于那个时期东西方交流的活跃,这种交流活跃掀起了唐代时期的西域交通的热潮,为唐朝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西域如今的边疆地带曾经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沿途的莫高窟、楼兰古城等古迹见证了唐朝时期西域交通的发展与繁荣。
唐代时期,经济上相对富裕的盛唐朝国继续实行着汉代以来开疆辟土的策略,想要打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进行统治活动,并扩大经济交流。
可以说,是唐朝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了西域的交通发展。
唐朝开发西域的方式是通过开辟丝绸之路,简单来说,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沿途穿过亚洲大陆的陆上贸易通道。
它西到海外的罗马和波斯,东到日本,是中西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孕育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唐朝时期“丝路的重要性和规模更是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盛唐时期的丝路频繁地传递着为数更多的贸易货物和文化信息,把中国与印度、波斯、中亚和罗马帝国等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带到您的门前。
丝绸之路是唐代时期中华文化向西域传播的主要方式,而车船相继、骆马往来则是这条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工具。
为方便贸易和留学旅游活动,唐朝政府在国内和西域地区建设了许多驿站。
它们分布布在丝路沿途各地,标志着唐代时期西域交通的便于交通。
盛唐时期,国内西部的著名驿站有长安的一条横跨环渤海到彩塘的万里大道,还有嘉峪关、张掖、敦煌等在丝路行商沿途的驿站。
旅客或是行商假如到了这个驿站,都可以安心的到这里换乘骆马或者是地址,享受驿站内的各种便利设施,保障他们的贸易或旅游顺利进行。
西域文化的传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唐朝神道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下。
在当地地区的智者们以各类传说和故事传播这一文化,是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和受众的。
赵学敏曾经说过:“唐代的西洋和中东地区很早就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

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壮丽的时代之一。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就是李靖。
李靖是唐朝的名将,他以边疆的守卫者和开疆拓土者的身份,为唐朝的疆土安宁与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靖出身山西,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熟谙城防体系的布置和运用,对于军事篡夺和防御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唐朝初年,中亚地区的吐蕃与各部骚扰边疆,威胁着唐朝的安全与稳定。
当时,李靖被唐太宗选拔为郢州(今湖北荆州)的都督,负责边境的防守工作。
他通过加强边境的巡逻和兵力部署,成功地抵御了吐蕃的进攻,维护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不久之后,李靖又被调往西域边境地区,担任安西都护,负责保卫西域边疆的安宁。
安西都护府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那里地处边陲,鲜有居民,且环境恶劣。
然而,李靖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士兵们进行了大规模的边境巡逻和驻守,有效地守护了西域地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唐朝对西域的统治,使得西域地区繁荣发展,并与各族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除了坚守边疆,李靖还有着征战开疆的一面。
他带领军队多次征战西域,将西域各部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
他以手握重兵、威震西域闻名,对西域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和开发,为唐朝的疆土拓展和边境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还是一位深得士兵和百姓爱戴之人。
在他的治军之道中,他注重军队的纪律性,并崇尚法治和公平。
他尽力保障士兵们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待遇和战斗环境。
李靖广泛听取士兵和百姓的意见建议,并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为国家和民众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
在历史上,李靖被誉为“镇国大将军”、“安西总管”,他的英名流传至今。
他的智勇和胆识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唐朝的疆域更加广阔、疆土更加安全。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治理能力,成为了唐朝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的楷模。
总而言之,李靖是一位伟大而卓越的名将,他在唐朝的边疆守卫和疆土开拓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品]西域都护府的成立及作用
![[精品]西域都护府的成立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fa6f4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9.png)
[精品]西域都护府的成立及作用
西域都护府是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行政机构。
其成立时间为公元
640年,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维护边疆安全、促进军政经济文化的
发展。
西域都护府的成立,是唐朝对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协调和控制。
其行政
范围包括今天的新疆南疆、西部天山南北麓,以及现今各部分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的部分地区。
它与中原打通了陆上交通线、水路线,实现了对西域
地区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唐朝的政治稳定。
西域都护府作为唐朝边疆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
任务。
它规定了重要的防卫措施,如边境驻军等。
同时,西域都护府还通过加强军事驻扎、创设军事设施、加强边疆经济,促进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扩大了唐朝的国力,维护了西域地区的安全稳定。
除此之外,西域都护府还在教育、文化、经济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成果。
它积极推动佛教、道教、摩尼教的发展,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互通。
在经济方面,它
促进了棉麻、粮食、等批发,推动了生产产品的运输和交流。
在宗教、经济等方面的成就,都间接地推动了唐朝的整体发展。
总之,西域都护府的成立和作用,是唐朝长期实行“和亲”的外交策略的重要过程。
通过这样的政策,唐朝得以继续扩大边疆、富国强兵、发展经济,不仅确保了唐朝在当时
的边疆地区的政治稳定,也为中原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内地移民对西域社会及文化的积极影响

“ 、左” “ 、 L” “ ” :另外 , 小” “ 、右” “ 、下 等 吸引学生学习汉 字 的兴趣 和渊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很重要 ,使 用的 需要 和兴趣 是汉字学习的有效动 力 ,教师可 以创 造各 种可能性让学 生 学习过程 巾产 生成就感 ,比如教笔
地 的人 口迁 移流动 , 它既包括 巾各 种灾变引起 的流 民 , 也包括 同家政 府 }于政治经 济或军 事 日的而组织 的有 f J 计划 的人 口迁移 。 本文所论 述 的“ 民” r 移 均采川《 辞海 》 的第一种概念 、 、
二 、 民 的 内外 部 诱 因 移
大体 相当现代我 同新疆 的管辖范 罔。 2 民的定 义。 . 移 有关移 民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 ,辞 《 海》 对移 民的定 义是 :一 、 口居住地 存国家和地 区之 “ 人 间永 久和半永 久的迁移 ( 一般 是一 年 )二 、 ; 指迁移 到某
地居住 的人 。 广义的移 民, 泛指暂时或永久性 改变居 住
同。广义的西域 , 泛指 巾同西部 的疆域 , 括今天我 同 包 新疆地 区 、 富汗 、 阿 伊朗 、 印度诸同和阿拉伯半岛。狭义 的西域 , 主要指玉 门关 以西 、 巴尔克 什湖 以东地 区 , 即
我 国新 疆 地 区 。 文所 论述 的 西域 均 采用 狭 义之 概 念 , 本
明确 的汉字 入手 , 而 教授构 阋能 力强 的字 , “ 、 进 如 大”
问关系 的差异都可能写 成另一个汉字 ,造成歧 义或错 误。其次 , 科学解 释和讲授 汉字。虽然汉字巾形 声字 应 占多数 , 但随着字形 的变化 , 多汉字 的音 义发生 了很 很 大的变化 , 汉字部件 、 偏旁有 些 已经失 去 了表音表意 的 作用, 因此 , 可过于依赖汉字偏旁 的表音表意功能 。 不 我们的汉字源远流长 , 历 了数 千年的历史锤炼 。 经 具有顽 强的生命 力 , 中蕴藏 了丰富的宝藏 。 汉字 存对外 汉语教学 中, 遵循循序渐进 的原则 , 将汉字 与汉字 中的 文化结合教学 , 在兼顾汉字本 身音形 义的同时 , 又教授 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 ,也 增加 了汉 字教学 课堂的趣 味性。x  ̄ 汉语汉字教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 l ,b - 但也是相 对滞后和薄弱 的环节 , 与其他 教学项 目对 比黯然失色 。 不论是在 国内还是在 国外 ,汉字课大 都依附于综合课 教学 , 少有专 门的汉字课 。因此 , 很 总的来说 , 对外汉语 汉字教 学还有 待进一 步深入讨论 和研究 。
新疆三史)

…… ——
——
李之 疆体新
鸿 章
患 愈 棘
不 防 ,
元 气 无
疆 不 复
。则伤,
心,于
腹海肢
棠并西师者保重 重则 ,蒙新 。塞 所古疆 防东以,者 ,则卫保, 左二海京蒙所 宗者防 古以 ,
.
11
河斯 果 尔 霍
根据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改定条约》和《伊 犁界约》,中国收回俄军所占伊犁地区,但将霍尔 果斯河以西领土割给俄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
12
正式设置新疆行省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 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 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 疆”。新疆建省,是清朝 政府对历朝各代治理新疆 的一次重大改革。至1909 年,新疆省下辖4道,道以 下共隶有6府、10厅、3州、 21个县或分县,新疆行政 建置与内地完全一致。
.
13
二、新疆民族史
设立安西和北庨都护府直接管辖治理西域3唐朝对西域的管辖治理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特点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管辖治理机关接管理协劣治理安西四镇成吉思汗完成了对天山南北各成吉思汗完成了对天山南北各地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的统一结束了唐末地政治上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后西域诸地纷争称雄割据以后西域诸地纷争称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
1
主要内容
640年唐太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702年武则天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 建立的第一个统领天山南北 各地事务的高级军政管理机 构。 其管辖范围在天山南部 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其管辖范围在天山以 北和巴尔喀什湖广大 地区。
.
6
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特点
课程论文:试论历史上中国对新疆的统治政策

课程论文:试论历史上中国对新疆的统治政策课程论文:试论历史上中国对新疆的统治政策课程论文:试论历史上中国对新疆的统治政策:2013-5-21 15:47:19试论历史上中国对新疆的统治政策——对中国古代西北疆域问题的思考期中讨论时尝试以“夷夏之辨”为视角,探讨中国历代的疆域变迁,由于问题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很大,自己感觉效果并不是十分满意。
因此此次将讨论的范围限制在新疆这一区域内,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希望能够对西北疆域问题有一些新的看法和收获。
西北疆域尤其是新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这一区域的战略地位重要、民族构成较为复杂,西北边疆历史,尤其是新疆历史的研究对于我们加深在中国历史边疆变迁这一问题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疆域,简而言之就是国家的领土,即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所能控制的范围,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在疆域作为国家控制的地区这一意义上来讲,探讨某一地区的统治政策或者疆域变迁就必须对疆域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以确定讨论的范围、层次和视域。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历史上中国疆域”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不是十分一致,因此澄清“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含义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疆域”,目前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在处理中国古代的疆域问题时“一方面,从今天的角度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为标准,凡处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包括过去历史上的),都是我国民族家庭的一员”,也就是说承认现在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的疆域,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历史阶段,则应当以当时各王朝的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
凡是在当时还处在各王朝疆域外的独立民族,就不能包括在当时中国的范围之内”①。
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但同时却忽略了近代以来我国疆域变迁有很多是外在(而非自然因素)造成的。
此一观点的问题在于,以一个现实静止的状况为标准来研究中国历史疆域的变迁,很难顾及到疆域变迁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朝对西域的开发和治理
发表时间:2019-05-09T11:14:49.69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作者:于柳萍
[导读]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古代的发展中有着许多辉煌的创举。
唐朝在中国的历史中是属于非常强盛的国家的。
于柳萍(广西苍梧县岭脚镇初级中学广西苍梧 543100)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古代的发展中有着许多辉煌的创举。
唐朝在中国的历史中是属于非常强盛的国家的。
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壮举,也浮现出了许多的历史名人,例如狄仁杰、魏征、房玄龄等。
唐朝除了进行了天下统一以外,其对西域的开发和发展也是一大让人称赞的地方。
当时,唐朝在西域设立了完整的行政机构,推行了合理的各项制度,进而推动了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使中原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二者之间的交流贸易也更加频繁。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将对唐朝对西域的开发和治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求让大家对于这一时期能够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唐朝;西域;开发;治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204-01 公元 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了为后世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唐朝,但在当时,唐朝刚刚成立,政局还不够稳定,经济、文化都需要稳定的发展,故此,当时的唐朝并没有进行统一天下的伟业,而是折服了起来,静看西域内乱不休,进而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直至公元 630 年,唐朝开始统一西域,这一时期历时7年。
统一西域以后,唐朝对西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巩固了唐代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
1唐朝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
(1)都护府制:唐朝在重新统一西域后,在西域实行了都护府这~行政区划。
都护府是唐朝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
它机构完善,官有定员,职责明确。
公元 640 年,唐朝政府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设立安西都护府,治所西州(今新疆吐鲁番1,公元 658年,唐朝将安西都府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移至龟兹(今库车)。
公元 702 年,武贝0天时期,在天山北部设置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
7 11 年,北庭升格为大都护府。
这两个都护府的设置将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完全统一于唐朝中央政权之下,有助于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也有助于内地人民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国家的统~和促使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团结壮大,增进各民族的融合与相互了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州县制度:唐朝全盛时有 358 州。
唐朝在重新统一西域以后,实行了州县制,如:伊州,初名西伊州,在今新疆哈密;西州'原名西高昌州,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庭州,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
如:在新疆哈密设置了伊吾、纳职、柔远等三个县。
还有新疆吐鲁番设置了柳中、交河、蒲昌、天山等县。
还有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设置了金满、轮台、后庭、西梅等县。
这使西域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域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内地一体化,对加强各民族的友好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羁縻府州制:唐朝政府重新统一西域以后,在西域突厥族和其他民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羁縻政策,实行羁縻府州制。
所谓羁縻政策,就是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设置羁縻府州。
羁縻府州虽有较大的自治权利,都督、刺史也由原部族首领担任,并且可以世袭,然而,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任命。
唐朝在西域推行的这一地方行政制度,其组织系统之完备,职责之明确,执行政令之统一,效果非常显著,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所设立的政权机构。
它完成了保卫祖国疆域,有效管理西域的历史使命。
2 唐朝政策对西域的发展作用
和汉朝仅仅是屯垦戍边不同,唐朝对西域是实实在在的开发和治理。
首先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以都护府为最高行政机关,下辖军事和行政两大管理系统,官有定员,职有专任。
二是着眼于综合开发,使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既推行屯田制,又在东疆地区引进内地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对招募的屯民则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
军事上推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使驻军很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双重职责。
三是尊重各民族的权益,不搞民族歧视。
任命其本民族的首领管理其内部事物,各少数民族不必向中央政府缴赋税。
这些政策使得以安西四镇为中心的西域地区开始繁荣兴旺起来。
唐朝统一西域以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内地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枝术,促进了西域生产的发展,《新唐书.西域传》说:“(于阗) 自汉代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
人喜歌舞,工纺绩。
” 焉耆已知 “逗渠溉田”。
龟兹已知道种植“麻、麦、稻、葡萄;出黄金;俗善歌乐;旁行书;贵浮图”。
高昌已知道农业 “麦禾皆再熟。
有草名白垒,撷花可织为布。
”内地大量的物资运到西域,有丝绸、棉布、茶叶、金银首饰,还有药材和各种调味品如胡椒、桂皮,还有铁器用具等,同时从西域运往内地的商品有马、玉石、地毯等,还有葡萄酒的酿造方法也传入内地。
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3 结语
综上所述,唐朝统一西域以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使西域诸族与汉族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往来,增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唐朝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也使各民族之间更加的团结,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同时还推动了西域各族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增长,为唐代各民族统一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作品的影响[J].唐晓梅.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07期.
[2]文化地理学视阈中的中原文化品格和文学传承[J].范云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