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酶
发酵液玉米淀粉的作用

发酵液玉米淀粉的作用玉米淀粉经过酶解作用后,可以生成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而这些过程都是化学反应,萄糖在发酵过程中被微生物利用产生乙醇和CO2,这些发酵过程都可以被看作是化学合成反应,所以,从化学角度来说,玉米淀粉经过酶解和发酵后生成的产物可以被视为一种化学合成,算合成。
玉米淀粉发酵后会产生乳酸,因此可以说玉米淀粉发酵后是乳酸。
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常用于食品加工和发酵过程中,具有酸味和抗菌作用。
玉米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液。
在培养基中发酵48小时,发酵结束后,过滤除去菌丝体和杂质,采用发酵法制造的玻尿酸,优点是能按商品设计来设定分子量大小。
发酵法的关键在于菌种的选择,多选用链球菌、乳酸球菌类等玉米淀粉的作用如下:1、做成淀粉糖淀粉糖是淀粉深加工产量最大的一类产品。
主要是食品添加,也是工业的原料,作为下游产品的一个原料,淀粉糖受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是一个重要的营养素。
可以用作糖尿病人的专用甜味剂,很适用于儿童食品、无糖口香糖和无糖糖果,又由于他们的能量值都较低,因此可用于生产低能量食品,预防肥胖症。
玉米淀粉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玉米淀粉可以直接作为原料生产冰激凌等多种快餐食品。
玉米淀粉中也富含了非常丰富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可以为人体所吸收,对于人体会产生很大的好处帮助。
2、氨基酸用料赖氨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的必需氨基酸,随着饲料业、饲养业的发展,赖氨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味精(谷氨酸钠)是鲜味剂广泛地应用在饮食业及烹饪调味。
用玉米或淀粉生产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草酸等。
其中柠檬酸产量较大,柠檬酸在食品工业、医药业、洗涤业、纺织工业、化妆品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3、做成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利用物理、化学和酶等手段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应用到纺织、造纸、食品、石油、医用、建筑、农业饲料、日用化工等行业共70多个品种。
还可以在方便食品、肉制品、调味料、酸奶、汤料、糖果、果冻、冷冻食品、豆沙馅、松脆点心、休闲食品等都可以添加变性淀粉,以提高产品质量。
玉米淀粉基础常识[宝典]
![玉米淀粉基础常识[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b10a2a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7.png)
淀粉基本知识1、淀粉合成、结构、成份淀粉是纯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写为(C6H10O5)n淀粉颗粒按结构可分为:支链淀粉:70~80% 支杈状结构粘性分子量32000~16000直链淀粉:20~30% 直链状结构易和有机物或碘生成化合物,10~100万。
2、物理性质①外观:白色粉末(或微带浅黄色阴影)淀粉密度1.61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具有双折射性,在淀粉粒面上可以看到以粒径为中心的黑心十字形。
②淀粉水份含量:平衡水份:淀粉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空气中含有的水份。
一般水份12~13%,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
③糊化:若将淀粉的悬浮液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淀粉颗粒突然膨胀,因膨胀的体积达到原来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玉米淀粉在55℃开始膨胀,64℃开始糊化,72℃糊化完成。
淀粉糊化的本质(宏观):三个阶段:A、吸水,淀粉粒内层膨胀,外形未变→可逆的润胀。
B、水温升高至糊化温度时突然膨胀,大量吸水,偏光十字消失,晶体解体→不可逆的溶胀。
C、温度升高,溶胀的淀粉粒继续分解,溶液黏度增高。
晶体结构解体,无法恢复成原有的晶体结构。
(微观)本质: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的微晶体结构,拆散淀粉间的缔合状态,淀粉分子或其它集聚体经高度水化形成胶体体系。
④淀粉遇碘变兰:鉴别淀粉的存在:加热到70℃时兰色消失,故中和应冷却至70℃以下。
本质:这种反应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由于直链淀粉“吸附”碘形成的络合结构。
⑤淀粉的凝沉作用:淀粉的衡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浑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如果浓度大时间长,则沉淀物可形成硬块不再溶解,也不易被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老化作用。
凝沉本质: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淀粉分子的运动减弱后,分子链趋于平行排列,相互靠拢,彼此间以氢键结合形成沉淀。
3、化学性质:①与酸作用水解:(C6H10O5)n+nH2O 酶n C6H12O6②淀粉衍生物:如醚衍生物,游离—OH被—CH3O取代。
发酵生产中玉米淀粉糖化的优化

发酵生产中玉米淀粉糖化的优化玉米淀粉糖化是一种重要的发酵生产工艺,其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玉米淀粉糖化的工艺流程、关键参数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玉米淀粉糖化是将玉米淀粉通过特定的酶类和微生物发酵工艺转化成糖类产品的过程。
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糖化发酵、糖液处理等环节。
1. 原料预处理:将玉米淀粉进行湿磨或干磨处理,以提高淀粉的可溶性和利用率,同时进行蒸煮和酶解等步骤,使淀粉得到部分水解和溶解。
2. 糖化发酵:在原料预处理后,需要添加酶类和微生物发酵剂,进行糖化反应。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酶类的作用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和其他糖类,以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一定的发酵产物,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pH和氧气供应。
3. 糖液处理:经过糖化发酵后的糖液需要进行脱色、脱盐、浓缩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糖类产品。
二、影响糖化生产的关键参数在玉米淀粉糖化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参数会对糖化生产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温度、pH值、酶活性、微生物选用等等。
1. 温度:糖化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酶类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温度可以保证酶类和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反应速率,达到较高的糖化效率。
一般来说,糖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60摄氏度之间效果较佳。
2. pH值:酶类和微生物的活性和稳定性也受到pH值的影响。
不同的酶类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控制在5.5-6.5的范围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酶类和微生物的要求。
3. 酶活性:酶类的活性直接关系到糖化过程中淀粉的水解速率和糖类产物的质量。
需要根据不同酶类的特性和用量进行精确控制。
4. 微生物选用: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对于提高糖化效率和产物质量非常重要。
合适的发酵菌种在糖化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淀粉的降解和转化。
三、玉米淀粉糖化的优化策略为了提高玉米淀粉糖化的效率和产物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玉米淀粉酶法深加工制品

米淀粉 , 其余是 木薯淀粉 、 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用
于深加工淀粉年均递增 1 . 49 %,玉米淀粉列 于其它淀
粉 之 首… 。
充各种物质于其 中, 具有 良好吸附性 。因此 , 多孔淀粉 是 一种 高科技新型有机 吸附剂和包埋材 料 , 广泛用 于 医药、 农药 、 印刷 、 日用 化工、 化妆品、 品等行业 。 食 制备 多孑 淀粉 最有实用价值 方法是酶水解 法, L 酶法制备 多 孔淀粉 首先要找到 生淀粉 酶和原淀粉 ,且两者 匹配, 才能形成 多孔淀 粉 。用于制备 多孔淀粉酶有 仪淀粉 酶和 葡萄糖淀粉酶 , B淀粉 酶、 而 异淀粉酶 、 普鲁兰酶 等一般不能 降解淀粉颗粒 。不同来源淀粉酶其 活力差 别 很大 , 例如 , 葡萄糖淀粉酶 而言 , 对 按来源 一般是 黑
维普资讯
4
粮 食 与 油 脂
20 0 8年第 5期
玉 米 淀 粉 酶 法 深 加 工 制 品
王 良东 ( 海 王之 莹糖 业 有限公 司, 海 2 10 ) 上 上 0 3 1 摘 要 : 米淀粉 是 产量 最 大一类 淀粉 , 玉 玉米淀 粉及 其深 加 工业在 一 些 国 家 已形 成 支柱性 产 业 ; 该
曲 霉 属 > 黄 曲霉 属 > 麦 芽 ; 仅淀 粉 酶 而 言 , 般 是 对 一
酶是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蛋 白质 ,根据 催化反应 类
型, 可分 为六 大类 : 氧化还原 酶、 水解酶 、 移酶 、 转 裂解 酶、 异构酶 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酶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具有一般
催化剂共性 , 但酶 的催化能力和催化反应条件有其 自身 特异性 :1酶催化效 力远远超过化学催化剂 ( 1 () 高 0 ~ 1 ;2 酶催化剂 具有高效 化学选择性 , 0 倍) () 能从混 合 物中选择特 定异构体进 行催 化反应 ;3 酶催化剂反应 ()
淀粉合成酶的作用

淀粉合成酶的作用
淀粉合成酶是一类酶,它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参与了淀粉的合成过程。
淀粉合成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 转化葡萄糖为淀粉:淀粉合成酶能够将葡萄糖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淀粉颗粒。
它通过催化葡萄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它们逐渐聚合成长链的淀粉分子。
2. 调节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淀粉合成酶对淀粉的结构和性质具有调控作用。
不同类型的淀粉合成酶可以产生不同长度和分支程度的淀粉链,从而影响淀粉的溶解性、胶凝性和消化性等特性。
3. 参与淀粉的合成调控:淀粉合成酶还参与了淀粉合成的调控过程。
它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如激素、光周期、温度等,从而影响淀粉的合成速率和合成量。
总的来说,淀粉合成酶在植物和微生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催化反应、调节结构和参与调控等方式,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调控淀粉的性质。
这对于植物的能量储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淀粉是什么

玉米淀粉是什么玉米淀粉是一种由玉米经过加工制成的粉状物质,主要用作食品、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基础。
玉米淀粉在中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我国重要的一类淀粉产品。
1. 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玉米淀粉的生产主要包括清洁、破碎、糖化、提取、精制和干燥等环节。
首先,将玉米经过清洁处理,去除杂质和沙石。
然后,将干燥的玉米颗粒进行破碎,使其成为粉状。
接下来,进行糖化处理,通过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简单糖。
随后,经过提取、精制等工序,获得纯净的玉米淀粉。
最后,将玉米淀粉进行干燥,形成粉末状的终端产品。
2. 玉米淀粉的应用领域(1)食品行业:玉米淀粉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于制作面粉、糕点、饼干、方便面以及各种糖果和甜点。
玉米淀粉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提升口感,并具有稳定和增稠的特性。
(2)工业原料:玉米淀粉在工业领域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来制造纸张、纤维素、胶水、粘合剂、纺织品、塑料、环保材料等。
此外,玉米淀粉还可用于制造生物塑料、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可再生性。
(3)生物质能源:玉米淀粉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能源原料。
经过发酵和蒸馏的处理,可以生产乙醇燃料。
乙醇燃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和工业燃料,具有低碳排放和环保的特点。
3. 玉米淀粉的特点和优势(1)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有着丰富的玉米资源。
玉米淀粉的生产基于这一优势,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多功能性:玉米淀粉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加工和利用。
它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品质,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于制造各种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玉米淀粉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其生产工艺和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环境友好。
4. 玉米淀粉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玉米淀粉产业正逐渐向着高质量、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淀粉代谢关键酶

淀粉代谢关键酶与淀粉水解有关的主要酶系(1)a—淀粉酶也称液化型淀粉酶、糊精化酶、淀粉一1,4一糊精酶其作用是将淀粉迅速水解为糊精及少量糖,失掉原来的黏稠度。
酿造食醋使用的a—淀粉酶主要来源于枯草杆菌及曲霉菌、根霉菌中。
一般新工艺制醋时,都使用细菌a—淀粉酶制剂。
(2)(3淀粉酶又称淀粉,1,4一麦芽糖苷酶。
由于过去对淀粉酶作用认识不全面,将能糖化淀粉的酶统称为卩淀粉酶。
因此现在除液化型淀粉酶外,对其他淀粉酶仍有着统称作卩淀粉酶的习惯。
卩淀粉酶存在于小麦麸皮或甘薯中。
近年来发现某些微生物也能分泌卩淀粉酶。
(3)葡萄糖淀粉酶也称糖化型淀粉酶、外切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水解淀粉时是从非还原性末端起,一个一个顺序切开a一1,4糖苷键而生成葡萄糖,它也能切割支链淀粉的1,6糖苷链,但速度相当慢。
糖化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淀粉糖化剂,大量存在于黑曲霉中。
麦芽糖酶也是属于糖化型淀粉酶的一种,它能将麦芽糖水解成2个葡萄糖。
高等植物的种子发芽及能发酵麦芽糖的酵母都含有此酶。
霉菌中根霉及部分黑曲霉虽然可能不含有此酶,但对麦芽糖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这主要是糖化型淀粉酶的作用结果。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麦芽糖,必须分泌麦芽糖酶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利用,乙醇酵母是产麦芽糖酶最多的酵母,所以发酵麦芽糖能力强,在发酵过程中如何迅速地将麦芽糖变成葡萄糖,是提高发酵率的重要手段。
(4)转移葡萄糖苷酶主要存在于黑曲霉系中。
(5)异淀粉酶也称脱支酶。
异淀粉酶内切支链淀粉的ot—1,6葡萄糖苷键,产物为直链淀粉。
此外,曲霉菌还含有丰富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单宁酶、酸性蛋白酶等,这些酶对植物原料的细胞组织有一定分解作用。
玉米淀粉

到2003年,中国变性淀粉产量在45万吨,2005年60万吨,2006年70万吨,2007年预计超过90万吨。
比重去石机是用来除去玉米中的并肩石。由于玉米粒度较大,粒型扁平,比重也较大等特点,在操作时应将 风量适当增大,风速适当提高,穿过鱼鳞孔的风速为14米/秒左右。鱼鳞孔的凸起高度也应适当增至2毫米,操作 时应注意鱼鳞筛面上物料的运动状态,调节风量,并定时检查排石口的排石情况。
永磁滚筒是用来清除玉米中的磁性金属杂质,应安置在玉米地入破碎机前面,防止金属杂质进入破碎机内。
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可以使加工食品在高温、高剪切力和低PH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粘度稳定性,保持其 增稠能力,也可以使加工后的食品在室温或低温保藏过程中避免水质分离,由于通过变性提高了淀粉糊的透明度, 因此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其光泽度。所以在生产方便食品、肉制品、调味料、酸奶、汤料、糖果、果冻、 冷冻食品、豆沙馅、松脆点心、休闲食品等都可以添加变性淀粉,以提高产品质量。
味精(谷氨酸钠)是鲜味剂广泛地应用在饮食业及烹饪调味。亚洲人对味精情有独钟,有的国家人均年消费 已达1公斤多。中国是味精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年消费只0.5公斤,但也不是最低的数字。
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氨基酸还有异亮氨酸、精氨酸、结氨酸等。氨基酸的世界需求量增长迅速。用玉米或淀 粉生产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草酸等。其中柠檬酸产量较大,柠檬酸在食品工业、医药业、 洗涤业、纺织工业、化妆品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柠檬酸在非食品工业上应用日益扩大,因此世界的消费量近20 年以5%的速度递增。中国柠檬酸产量排世界的第一或第二位,但出口贸易量占第一位,年出口在20万吨左右。过 去中国柠檬酸生产主要用薯干作为原料,由于玉米原料收率高,泰华工厂已改用玉米原料,从行业看有向改用玉 米原料的趋势。乳酸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约占乳酸总量的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酶 摘要: 淀粉是许多植物重要的储藏物质。近10年来,淀粉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对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的研究比较深入,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目前,许多研究结果揭示了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涉及4类酶——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去分支酶,它们在淀粉的生物合成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玉米淀粉合成中4类关键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关键酶 引言 淀粉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玉米淀粉是最主要的淀粉产品,占据了国际淀粉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1]。美国淀粉加工业95%的淀粉是玉米淀粉,我国淀粉的主要生产原料也是玉米。玉米淀粉除了作为食品和饲料外,还被广泛用于制造酒精、纸张、粘合剂、生物降解塑料、建筑和包装材料。玉米淀粉有直链和支链之分,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基以 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叫α-(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淀粉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取决于其分子结构,淀粉分子结构的重要参数包括: ( 1)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 直/ 支比) ; (2 )直链淀粉的聚合度; ( 3)支链淀粉分支链长及分布等等,这些参数影响淀粉加工的理化和功能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 ( l)淀粉凝胶化所需温度; (2 )凝胶化淀粉的赫性; ( 3)长期保存或冻融过程稳定性。这些特性决定着其在食品和工业应用中的价值其中, 直/支比是淀粉分子结构最重要的分子结构参数, 例如, 普通玉米淀粉直/ 支比为1 : 3 , 但是直/ 支比大于l 的高直链淀粉, 具有更快的凝胶化作用, 凝胶强度高, 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的质地和结构方面有独特效果许多类型的胶卷中用高直链淀粉, 是因其具有独特的透明性, 柔韧性, 拉伸强度及防水性目前人们对环保日益关注, 高直链淀粉生产的可再生可降解膜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及减弱温室效应气体的释放, 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支链淀粉具有更好的勃性, 可增加膨化食品的体积, 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不同于直链淀粉的效果, 在翻合剂领域具有较多应用此外, 那些介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间的中间成分, 其淀粉分支链的长度和分支程度等物理参数有所不同, 可能会有不同的理化性质, 因而有着不同的用途[2]。 一 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 淀粉合成场所可以是叶绿体,也可以是淀粉体。叶绿体存在于光合器官如叶片中,淀粉体存在于非光合器官如胚乳中,它们的淀粉生物合成均有一系列的酶共同作用,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叶绿体中(图一),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C02,并形成3-磷酸甘油酸(3-PGA),然后转化为磷酸丙糖(TP)。磷酸丙糖可以通过丙糖-磷酸易位体转运至胞液中,或在叶绿体中转变成6-磷酸果糖(F-6-P),先后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G-6-P)和1-磷酸葡萄糖(G-1-P)。G-1-P在ADP一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作用下形成ADPG。所需的ATP来自光合电子传递链。ADPG可以作为淀粉合成的直接前体,在淀粉合成酶和分支酶作用下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3]。 在胚乳中(图二),叶片中合成或淀粉降解产生的蔗糖作为合成淀粉的碳源,它通过韧皮部长距离运输至贮藏器官,在胞液中蔗糖合成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糖和UDP-葡萄糖(UDPG),继而形成6一磷酸葡萄糖(G-6-P)或1一磷酸葡萄糖(G-1-P)。G-6-P或G-1-P进入淀粉体,再通过AGPase催化其与ATP反应生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参与淀粉合成。在淀粉合成最后阶段有三个关键的调控酶:淀粉合成酶(Starch synthase,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及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SDBE)的催化下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SS的主要功能是催化G-1-P以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形成直链淀粉或延伸支链淀粉的分支链。直链淀粉主要是由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催化合成,而支链淀粉是由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SBE、SDBE三种酶协同催化形成,其中SBE催化葡聚糖链中1,4糖苷键的断裂,并将释放出的寡葡聚糖链的还原端连接到另一葡聚糖链的一个葡萄糖残基C-6羟基上,形成一个新的α-1,6糖苷键,产生一个分支,因此它是支链淀粉合成中非常关键的一种酶,对淀粉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然后SDBE对淀粉分支酶产生的分支进行修饰,最后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特性的淀粉结晶体。叶片和胚乳中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同之处在于G-1-P至淀粉合成步骤和催化反应的酶相同,特别是一些与淀粉合成有关酶的基本酶学特点相同。 图一: 图二: 二 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1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GP存在于叶片和种子中, 是影响淀粉合成速率的关键因子。叶片中AGP主要存在于叶绿体膜上,受异构化调节,3一PGA激活, 无机磷(P i)抑制[2]。胚乳AGP 在不同物种的种子中的定位及调控有所不同, 如马铃薯、大豆的AGP 酶存在于造粉体, 玉米、大麦、水稻的存在于细胞质中; 马铃薯、玉米胚乳中AGP 酶均受到3-PGA 和Pi相对比率的调节, 但在小麦、大麦胚乳中该酶不受此调节。AGPase分为胞质型与质体型两种。在大多数植物细胞中, AGPase主要是质体型, 但在禾本科植物的胚乳中, AGPase主要是胞质型。AGPase是一个异源四聚体, 由两种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 其中两个小亚基(SSU)的分子量在50 000 ~55 000之间, 两个大亚基(LSU)的分子量在51 000 ~60 000之间。在功能上, 大亚基是酶活性的调节中心, 主要增加小亚基对激活因子的亲和性, 降低小亚基对抑制因子的亲和性。而小亚基则是酶活性的催化中心, 是酶别构效应的关键部位, 对淀粉的合成起关键作用[4]。玉米AGPase的LSU 突变体Sh 2与SSU 突变体Bt2内AGPase活性下降了90% ~ 95%, 淀粉含量降低了75%[5]。 AGPase是合成淀粉的限速酶。Espada在发现ADP - glucose( ADP - Glc)焦磷酸化酶时指出,其是催化淀粉合成第一步反应。Thai等[6]通过试验提出玉米淀粉合成产生是通过如下反应得到: ATP + α - glucose 1-P = ADP-glucose +PPi。后来相继发现,反应中的葡萄糖从蔗糖分解后,再通过AGPase 等一系列催化反应后淀粉合成所利用[7],在玉米胚乳中,运输到胞质蔗糖先经蔗糖合酶的分解,产生的果糖和UDPG 分别由磷酸变位酶和UDPG 焦磷酸化酶反应形成AGPase 的反应底物α-glucose 1-P( G1P) ,形成ADP-glucose( ADPG)后,转移到造粉体中,再进一步生成淀粉。 2 淀粉合成酶 在玉米中淀粉合成酶(starch synthase ,SS)主要有GBSS,SSI,SSIIa,SSIIb,SSIII,SSIV 等6种同工型[8],可分为2 大类,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SSS主要与淀粉分支酶共同作用合成支链淀粉。GBSS与淀粉颗粒紧密结合,作物籽粒中主要起催化作用的GBSS是指由waxy基因编码的GBSS I,它是与直链淀粉合成直接有关的酶[9]。 SS是植物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与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和淀粉粒的结构直接相关。淀粉合成酶以寡聚糖为前体,ADPG为底物,通过α-l,4糖苷键不断增加寡聚糖的葡萄糖单位,最终合成以α一1,4糖苷键连接的多聚糖,该产物又作为SBE的底物合成支链淀粉。 3 淀粉分支酶 SBE的分子量一般在70~ 114 kD范围内。依据酶的结构、底物专一性和免疫反应等特点,SBE可分为两类:同工型A和同工型B。玉米的SBEⅡa、SBEIIb属于同工型A,玉米的SBEI属于同工型B。对比同工型A和同工型B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同工型A比同工型B多出一个额外的N-末端区域,通常以3个连续的脯氨酸结尾,这个额外的N-末端区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推测它在决定与其它酶的相互作用或决定酶的作用底物等方面起作用。据研究表明,N-末端结构域决定链长转移的专一性,而C-末端结构域参与底物的特异性[10]。在离体条件下,观察到SBE同工酶在支链淀粉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同工型A类的SBE作用的底物为支链淀粉,能使较短的糖苷键转移到支链淀粉上;而同工型B对直链淀粉的亲和力更高,在玉米中SBEI在直链上产生分支的效率是在支链上产生分支的十倍以上[9]。 SBE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切开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另一方面对切下的短链通过α-1,6 糖苷键连接在受体上。SBE通过水解直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 把切下的短链转移到C-6氢氧键末端, 形成α-1,6 糖苷键, 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 4 淀粉去分支酶 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SDBE),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α一1,6糖苷键,对淀粉的结构起“修饰”作用,根据它们作用的底物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直接去分支酶和间接去分支酶。间接去分支酶存在于动物及酵母中,通过与4-α-葡萄糖转移酶及淀粉α-1,6-葡萄糖转移酶的共同作用去除α-l,6连接。直接去分支酶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可直接去除α-1,6糖苷键。直接去分支酶根据作用底物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极限糊精酶或称R酶(Limit dextrinase;R enzyme,RE)和异淀粉酶(Isoamylase,ISA)。极限糊精酶以极限糊精为底物,特异去除它们的α-1,6糖苷键;而异淀粉酶则以支链淀粉或糖原为底物,去除它们的α-1,6糖苷键,它不能作用于极限糊精[9]。 DBE 主要催化多糖链中α-( 1-6) 糖苷键的水解, 在淀粉合成中起最后的修饰作用。改变DBE活性可改变直、支链淀粉的比例, 而且还可改变支链淀粉的结构, 形成分支程度不一的支链淀粉, 从而赋予淀粉新的理化特性。它的两种同工酶的功能分别是: ISA 主要水解支链淀粉和糖原的α-1,6-糖苷键, 但不能作用于极限糊精, 它在支链淀粉合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中ISA-1 和ISA-2 具有相似的催化活性, 它们构成一个复合体, 共同分枝可溶性葡聚糖, 而ISA-3 所起的作用与它们不同,可能主要参与淀粉的运转[11] 。ZPU 主要水解极限糊精, 但不能作用于糖原, 它在淀粉合成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补偿作用, 与ISA 的功能并不重叠[12]。 目前, 有关DBE 在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有2 种假说[13], 一种是以Erlander[14]为代表,认为植物糖原( Phytog ly cogen, PG) 是支链淀粉合成的中间产物, 经过DBE的作用形成支链淀粉。另一种以Nakamura 和Yuki[15] 等为代表, 认为SBE 和DBE 这2种酶的酶活性平衡对α- 1, 6- 分支酶的频率或支链淀粉的α- 1, 4- 侧链的链长的分配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16]。之后,有人认为上面2 种假说其本质是一致的, 只是着眼点不同。前一假设是以DBE 的底物为着眼点,而后一假设则是以SSS、SBE、DBE 3 种酶的协同作用为着眼点, 并且这2 种假说彼此是相互补充的。 5 淀粉合成过程中酶之间的互作及磷酸化反应 淀粉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需要不同酶的协同参与。Gao等[17]从玉米转座插入突变体中筛选到dul突变体。该突变体胚乳中SSII和SBEIIa 的活性下降,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中间类型的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的分支度显著提高。于是认为du1 是玉米胚乳淀粉结构的决定因子之一。Cao等[18]发现在发育的玉米胚乳中大部分的SS 活性由DU1和zSSI 表达的,在淀粉合成过程中2种同工酶的相对活性并没有显著改变。在缺乏DU1的突变体中发现其对剩余的SS 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认为DU1 和zSSI 相互补充。 在催化淀粉合成过程中, 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几个关键酶还需经历磷酸化过程。Telow 等[19]发现完整的质体经γ-32P-ATP培养后, 在检测出的质体可溶性磷酸蛋白中, 造粉体的BEⅠ、BEⅡ a与BEⅡ b及叶绿体的BEⅠ与BEⅡ a均发生磷酸化反应, 位点在ser(丝氨酸)残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