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附件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教育部、中科院

二○○六年十月

申请须知

一、项目目标

通过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基本建立国家综合风险防范科学与技术体系,使国家综合风险防范(评价、响应、控制与适应)水平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综合风险防范科技创新领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目前水平,并使其中的部分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初步形成国家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创新和模拟平台,以及重点行业和区域综合风险防范示范基地。

二、申请内容

针对我国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从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平台、行业及区域示范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设置了8个课题:

课题一、综合风险分类与评价技术研究

课题二、综合风险防范的关键技术

课题三、综合风险防范技术集成平台研究

课题四、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

课题五、综合全球环境变化与全球化风险防范技术示范

课题六、综合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课题七、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课题八、中国综合风险防范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

三、实施期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5年,从2006年至2010年。

四、项目经费

本项目经费预算8000万,其中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0万,其余经费由承担部门和单位配套解决。

五、申请管理

1、本项目由教育部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遵循“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委托”的原则,选择承担单位。

3、申请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并以课题为单位申请;

六、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资产负债率低于60%、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2、申报单位应对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请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请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课题申请单位对联合申请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经有关部门科技司或所在省(市、自治区)科技厅(委)审定后,进行申报。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单位不得超过5个。

3、课题承担单位要具有从事综合风险防范的研究基础,包括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技术平台建设、前期研究基础、行业技术支撑体系和示范基地等必要的实施条件。

4、课题负责人须课题牵头申报单位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5、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6、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将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文件规格: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15份,同时附上电子版。申请书按统一格式编写。

4、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

5、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报指南》、《课题申报书》及相关的附件可从科技部网站()或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上直接下载。

6、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6年 11 月6日下午17:00时整。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报送申请文件,邮寄材料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责任自负。

7、寄送地点: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九、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管理办法执行。

十、联系人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周国栋明炬E-mail:kjs413@

申请课题内容与目标

课题一综合风险分类与评价技术

一、研究内容

1、综合风险识别与分类研究

在综合风险防范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综合风险识别框架,集成综合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风险等级识别指示器构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构建风险度等级和风险防范级别技术的研究。建立风险类型的分类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2、综合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风险评价的模型,包括复杂风险评价模型,减低风险对策模型,基于历史风险分布数据的统计推断与预测模型,不确定性风险评价模型,不完备信息下的风险评价模型和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仿真预测模型。综合风险管理策略的评估模型,基于证据推理的稀有事件发生概率算法,稀有事件的仿真模型,综合风险内部相互关联作用的动力学模型,综合风险网络传递的拓扑结构模型,以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的检验。

二、考核指标

1、提出综合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分类国家标准1项;

2、建立综合风险评价模型体系、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库,评价国家标准1项。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200万元。

课题二综合风险防范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综合风险数据搜索与网络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

开展综合风险信息空间与行业搜索、综合风险信息的分类整理、综合风险信息的用户分类的研究,实施基于数字地球模型的综合风险信息表达技术研究。

2、综合风险模拟与仿真技术的研究

开展综合风险模拟与仿真建模技术、综合风险实时模拟与仿真技术、综合风险情景模拟与管理决策设计技术的研究。

3、综合风险自动制图技术的研究

开展风险地图自动制图技术、数字风险地图自动化制图综合技术、风险地图自动制图表达技术的研究,实施覆盖全国的1:100万比例尺的第一代综合风险地图的编制。

二、考核指标

1、综合风险信息空间网络搜索器,实现具有综合风险信息空间与行业搜索、用户搜索级别控制、基于数字地球模型的综合风险信息表达功能。

2、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仿真模型体系,设计一套综合风险模拟

仿真器,实现综合风险的准实时及情景模拟仿真,根据情境模拟仿真结果,提出综合风险管理决策策略。

3、建立综合风险自动制图技术体系,设计一套完整的风险制图规则和技术指南,实现风险地图数字自动化制图中的自动综合与自动表达。

4、编制覆盖全国的1:100万比例尺的第一代综合风险地图。

5、申请实用专利和相关软件登记权5-10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400万元。

课题三综合风险防范技术集成平台研究

一、研究内容

1、综合风险防范基础数据库设计与建设

针对综合风险信息特点,采用最新的数据库技术,在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建立分布式的综合风险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共享数据库,为综合风险模拟仿真、综合风险制图、综合风险制图系统及行业和区域示范提供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服务。

2、综合风险防范技术集成平台

综合风险网络服务系统平台根据不同用户对综合风险信息的需求,基于数字地球模型,建设综合风险网络服务系统平台,提供准

确、权威、方便、快捷、全面的综合风险搜索功能,实现政府风险与防范部门、研究机构、普通公众的定制搜索服务。

综合风险防范模拟与仿真系统平台通过综合风险模拟与仿真的交互式可视化,实现在计算机中建立现实区域、虚拟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为防范综合风险提供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环境,建立综合风险模拟与仿真的通用平台。研制调用模型库、生成针对区域以及行业的综合风险模型模拟技术,对综合风险进行模拟仿真,实现从策略库中调用防范和应急策略的综合风险防范和管理。

综合风险防范自动制图系统平台依据风险制图技术标准、规范与自动制图技术,开发基于风险数据库和专家智能的风险地图自动制图软件,实现基于标准化与先验知识规则的制图产品自动关联更新;完成全国主要行业和高风险地区第一代风险地图制图,其中全国范围的主要行业风险图比例尺为1:100万;高风险地区风险地图比例尺为1:10万的制图技术;建设基于网络方式的地图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表现与发布功能平台。

综合风险防范技术综合集成平台集成行业示范和区域示范,建设综合风险防范综合集成平台。开发预警分析模型和系统软件,构建综合风险防范预警集成平台。通过综合风险防范技术集成平台建设,为主要地区与行业综合风险防范、国家重大综合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指标

1、1∶100万全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数据库

2、1:10万典型地区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数据库

3、社会保障与保险综合风险防范技术体系示范数据库

4、综合风险网络服务系统平台

5、综合风险防范模拟与仿真系统平台

6、综合风险防范自动制图系统平台

7、综合风险防范技术综合集成平台

8、实用专利和相关软件登记权5项

9、发明专利1项

10、风险制图行业标准1项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12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1200万元。

课题四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

一、研究内容

1、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体系示范

针对救助保障行业面临的综合风险问题,重点开展灾害救助保障防范的理论、方法、技术等体系研究,制定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体系的标准与规范。

开展综合灾害风险监测,综合灾害风险预警,综合灾害危险性、易损性、损失及风险评估,救助应急预案编制与模拟,应急救助资源

配置和调度,灾民转移和安置,灾害风险转移分担,综合灾害风险信息共享与发布等技术与方法研究。

研制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救助保障数据库,集中多种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技术与模型,实现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决策,制作综合灾害风险信息产品,提供各种救助保障服务。

2、综合风险防范保险体系示范

针对保险行业面临的综合风险问题,开展巨灾保险防范的理论、方法、技术等体系研究,制定综合风险防范保险体系的标准与规范。

开展综合保险风险识别,综合保险风险区划,综合保险风险价值与保险损失评估,综合保险风险费率测算,综合保险风险转移分散决策,综合保险风险信息共享与发布等技术与方法研究。

研制综合风险防范保险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保险数据库,集中多种综合风险防范保险技术与模型,实现综合风险防范保险决策,制作保险风险信息产品,提供各种保险应用服务。

二、考核指标

1、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救助行业标准规范

2、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保险行业标准规范

3、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救助业务运行系统

4、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保业务运行系统

5、100个县的综合灾害风险救助数据库与风险图

6、2个省的2种主要自然灾害保险数据库与风险图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8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1200万元。

课题五综合全球环境变化与全球化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内容

1、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评价技术

识别全球环境变化诱发的可能风险因子及其综合影响,确定全球环境变化综合风险识别与分类体系

构建综合全球环境变化评价模型,对我国综合全球环境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对我国区域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综合全球环境变化与全球化风险防范技术

建设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数据库,确定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分级标准,编制全国尺度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图与高风险地区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图。

构建全国尺度综合全球环境变化综合风险防范技术体系,与高风险地区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防范技术体系。

识别、评价综合全球化导致贸易风险,识别综合全球化贸易高风险地区。

3、海岸带综合全球环境变化与全球化风险防范技术示范

识别、评价海岸带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识别海岸带综合全球

环境变化高风险地区,构建海岸带综合全球环境变化风险防范技术与海岸带综合全球化风险防范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海岸带综合风险防范技术体系;

2、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岸带综合风险防范技术示范区

3、全球化导致的贸易综合风险防范国家政策建议书;

4、实用专利和相关软件登记权2项;

5、1∶10万海岸带综合风险地图(面积不低于十万平方公里)。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400万元。

课题六综合能源与综合水资源保障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一、研究内容

1、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识别技术

综合传统能源和主要可再生能源风险识别技术;跨区域水资源空间人工配置、跨境水资源重新分配的风险识别技术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我国综合水资源风险识别技术。

2、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评价技术

综合传统能源风险评价技术,综合主要可再生能源的风险效益和开发决策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导致的环境风险和

综合跨境水资源重新分配风险评价技术。

3.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自动制图

建立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数据库,编制全国尺度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图与高风险地区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图。

4、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防范技术

综合水资源、综合传统能源和主要可再生能源风险防范关键技术。

5、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识别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能源风险和华北地区的综合水资源风险,编制示范区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图,进行示范区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综合能源与水资源风险防范技术体系

2、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的综合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防范技术示范区

3、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防范国家政策建议书

4、示范区1:10万综合能源和综合水资源风险图(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

5、实用专利和相关软件登记权2项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400万元。

课题七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内容

1、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分类标准

确定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研究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理论和方法,给出多风险源、多环节系统的综合风险识别流程,提出我国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分类标准。

2、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模型

针对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类型,建立各类风险评价的指标;确定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不同等级的阈值,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构建多层次、多指标、多技术的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形成中国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3、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

开发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关键技术,包括干旱、低温冷冻灾害防御技术,黑、白灾的防御技术,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技术等,建立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的预警及预案系统,形成服务于区域、行业部门与公众的开放型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体系。建立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技术示范基地,完成1:10万综合生态安全风险制图。

二、考核指标

1、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分类标准、评价体系与模型

2、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的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防范技术示范区

3、中国1:100万综合生态和食物安全风险图

4、示范区1:10万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图(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万元,申请单位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400万元。

课题八综合风险防范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制度研究

在研究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际上综合风险防范的战略,提出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战略。

通过国际综合风险防范体制的比较研究,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方案。

开展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评估与预警机制、综合风险防范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综合风险防范的决策和应对机制、综合风险防范的责任机制、综合风险防范的社会参与机制、综合风险防范的学习机制研究。

2、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公共政策与法制化研究

形成我国综合风险防范的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平台;开展环境领域、资源领域、能源领域这些专门领域的公共政策与综合风险防范研

究。开展综合风险防范的能力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通过综合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国际比较研究,提出我国的综合风险防范的立法建议。

二、考核指标

1、综合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报告;

2、中国综合风险防范的公共政策建议及国家和地方综合风险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研究报告;

3、中国综合风险防范法律立法内容框架体系及其建议书,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采纳;

4、国家和地方综合风险防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经费投入:

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200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 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成果 水泵选型优化技术,是指以水泵选型过程中涉及到的泵站前池、进水池、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出水池和水泵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理论对泵站各部分水流状态和水力损失进行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泵站有关结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泵站各部分处于最优匹配状态,达到水泵运行平稳、整体水力损失最小的目的。 2、使用水泵选型优化技术的意义何在? 有了水泵选型优化技术,就可摆脱传统的以经验公式为主的泵站水力设计方法,使泵站设计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保证所设计泵站的流态最好、水力损失最小,还能丰富和完善泵站设计理论,使泵站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3、水泵选型优化技术与传统水泵选型技术有何区别? 两种技术的共同点是:都通过计算水泵扬程流量曲线与流道(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来确定水泵工作点;不同点是:传统水泵选型技术依靠经验公式计算流道(管路)特性曲线,计算误差较大;对于水泵选型优化技术,采用三维CFD 方法来求解流场,无论流态多么复杂,均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泵站各组成部分的水力损失,因此,可保证水泵在最优工况点运行。此外,CFD 除了提供水力损失计算结果外,还同时提供三维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可直观地发现泵站各组成部分中哪里有旋涡、哪里有流动分离、哪里流线不光顺,为泵站结构尺寸修改提供直接的依据。 4、什么是CFD 技术? CFD 是上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用于求解复杂三维流动的新型工具,目前主要有Fluent 和CFX 软件供使用。它将一个泵站复杂区域内的流体力学连续问题,用数百万个单元离散,然后在单元上求解离散方程组,从而得到各计算节点的速度和压力,再据此计算出任意两个断面间的水力损失。它包括泵站水流区域三维造型、计算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初始 泵站更新改造水泵选型优化技术 ● 前池与进水池优化 ● 进水流道优化 ● 泵段优化 ● 出水流道优化 ● 出水池优化 ?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 中国农业大学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泵泵站站水水泵泵选选型型优优化化技技术术::概概况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重

工作前准备 ?各分中心需确定该项目的分中心协调员,确定职责和分工 ?了解该项目的意义和任务 ?理解各部分工作环节具体操作 ?查阅相关资料以更深入了解本项目,站在更高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哪一种工作方式更适合本院 ?对具体操作人员培训以保证输入数据准确性及工作效率 ?设计简单明了的方式使参与人员了解工作情况---使每一个人均成为管理者

工作开展 ?以简洁方式明了方式展示工作情况 ?使每个参与者了解自己及他人工作情况----互相督促便于检查工作情况 ?专人管理及监察工作 ?良好的科研素质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积极、主动 ?监察员与具体操作人员建立有效沟通及互动 ?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操作人员 ?工作持续性保证 –使操作人员掌握工作环节,工作进展情况,并把其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事情去做 –监察员做好前期工作,使操作人员感觉做起来轻松自如,而不是负担

?数据录入登录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810617.html, ?为了保证贵中心登记病例的连续性,请务必填写“金桥工程十二五患者筛查表”,可在线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810617.html, 下载区),在项目组定期向各中心拨款时,需寄回该筛查表,我们将请独立第三方监察公司对筛查表和录入的病例按一定比例进行审核,做为拨款的重要依据

?模式一:1个协调员,1个专职数据录入员 –由分中心项目协调员管理,在分中心中聘用独立的患者录入专职人员(比如退休的科里护士或医生)专门负责病房患者筛选和录入,项目组给予50元/例,分中心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支付 –优点:不需要临床一线医生参与,效率高,连续性好 –缺点:不同中心聘用独立录入专职人员存在困难,入组病例少的分中心获得的录入费用,难以支付专职录入人员的工资 –适宜分中心:每个月病例数量大的分中心(超过80例可能合适)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新一代节能高效连续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 范” 课题申请指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一○年九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开发新一代节能高效连续热处理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解决冷轧薄板的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板形在线测量及控制、采用高效热交换装置实现低温燃烧废气余热利用、带钢高效清洗、清洗液循环利用、冷轧工序废弃物利用等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上述技术及设备在国内大型连续热处理机组推广应用;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热处理和热轧免酸洗直接冷轧退火热镀锌工艺技术,并实现工业生产;形成年产30万吨以上规模高强钢产品专用生产线,可生产冷轧软钢、双相高强钢、马氏体高强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和热镀锌双相高强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等,满足汽车、运输、先进制造等产业对高强度钢铁材料的需要,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大型连续热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本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能源重点领域工业节能优先主题、环境重点领域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以及制造业重点领域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优先主题。 二、申请内容 本项目重点开展连续热处理快速冷却、快速加热、节能高效快速热处理机组设计、高效清洗和清洗液回收利用、热轧板免酸洗直接冷轧还原镀锌、板形仪和电镀锌核心设备国产化、新一代辐射管设计制造、高效热交换装置及低温燃烧废气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本项目研究内容分解为9个课题,包括:

三、申请管理 1、本项目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四、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国拨经费4000万元。 五、申请资格

科技创新的问题和建议(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2018年3月16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创新主体和高新产业实现了加速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更加丰富,创新链和产业、资金链、服务链实现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上步伐不快,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是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近年来,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成为本埠企业后续研发匮乏、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足。大多本埠企业对市场变化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尤其是缺少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多数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业态培育滞后,技术集成化、经营信息化、质量标准化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整体滞后。 四是产业融合支撑不足。科技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不够,科技投入、研发创新和推广

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团队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还没有真正形成。 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地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作为边远城市,我市科技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科技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得到省里的重点支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帮助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市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高端人才有较强的需求,由于我们的视野有限,层次不高,与产业高端人才很难建立联系。希望省里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 (三)组织开展高端技术交流合作。为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我们也经常联合一些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合作,但是层次低、影响小,效果不理想。希望省里能针对全省各地市的情况,进行分类组合,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高层次的技术交流合作,帮助我们引进一些优势项目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

计划类别: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经费总额: 万元,其中,申请市财政资助: 万元 项目负责人: 主承担单位: 第二承担单位: 第三承担单位: 联系人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局级主管部门: 申请日期: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制 二〇一四年 填写说明 1. 本申请书及其附件是项目评审、评估、论证的唯一依据。项目申请单 电子邮箱: 传真:

位和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确保项目信息表与资金预算、实施方案中的内容和数据完全一致,并按照市科委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发现申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或有失诚信的内容,市科委将取消其立项资格。 2. 本申请书适用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人必须按照“项目征集指南”填写科技计划类别、项目类别及其重点领域的具体名称。 3. 项目信息表主承担单位企业指标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强度等统计指标仅限于企业填写。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系统自动提供上年年度统计调查结果,以便于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审核;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只在经普年度提供市统计局统计调查结果,其他年度不提供,栏中数据均为空。 4.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申请书将成为项目任务合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申请书与任务合同书中不同的内容,以任务合同书为准。 5.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装订成册。在报送的纸质文件中,至少一份为加盖红色或蓝色印章的原件,以便存档。申请书不需要另行制作封面,不推荐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申请书的内容包括: (1)项目信息表; (2)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书; (3)附件(含:发明专利证书、小试成果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样品检测报告以及其它能说明项目技术水平和来源、知识产权归属等的证明材料,承担单位间的合作协议等)。 (4)项目实施方案; (5)专家回避名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模版

申请编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所属领域: 所属方向: 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二Ο一年月日

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名称主管部门 单位所在 地 省(市、区)组织机构代码 代码 通讯地址邮编 单位类别 □事业型研究单位□大专院校□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其他 项目技术负责人姓名性别□男□女出生年月年 月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 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 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手机) E-mail 主要参加单 位 (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 起始时间年月终止时 间年月 主要研究内 容(300字以 内) 预期成果□关键技术突破□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示范 预期示范/ 推广/产业 化效果(150 字以内) 预期经济/ 社会/环境 效益 产学研联合□是□否 经费需求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经费万元。

编写提纲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1.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项目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项目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1.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项目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或对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产生的作用。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需求 项目总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五、实施机制 1.组织管理措施 2.产学研结合模式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签订了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即《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目标是研制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此背景下,初步形成了目前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科研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围绕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气动优化设计、动模型气动实验技术、列车结构静/动强度评估和设计、气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等开展研究。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噪声工程、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系统耦合问题。该团队参与了我国已研制和在研的所有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和气动定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科研攻关能力,对我国高速列车设计技术提升和高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介绍及特点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团队形成了较完备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和动模型实验平台,形成了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有: 1、基于压缩空气加速、磁涡流非接触制动、实验快速恢复等发明技术,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同时,研制了具有弹性隔振支撑、加减速段限位和实验段自动切换的车载六分量测力天平,填补了动模型气动力测量的

技术空白。利用该平台,已为我国多种高速列车研制提供了气动实验支撑数据。 2、发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大西线线路考核试验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性能。 3、本项目发展的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技术,已用于我国CRH38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城际列车等研制,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主持“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项目分别获2016年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参与“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领域 1、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评估 2、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 3、高速列车外形优化设计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1、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 针对新一代CRH380A高速列车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

2019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2019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支持以下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 (一)农业及农村领域 1.种业 经济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菌种及苗木规模化繁育,畜禽、水产新品种扩繁,合成生物学等。 2.种植、养殖及防灾减灾技术 绿色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重大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减施增效、土壤修复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技术。 3.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食品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宗农产品为原料的新用途产品研发,绿色安全的保鲜保质、贮运与物流配送技术和设备,农产品营养价值和危害物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用物资、设施装备和农村信息化 生物型杀(抗)菌、杀(抗)虫剂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新型高效环保有机肥,栽培基质的生产技术与产品,适合山区特色的小型化农机具,环保型设施栽培技术与装备,

养殖关键设备的研发,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 5.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林木、观赏植物品种资源筛选和培育,经济林木加工和产业化利用,天然林、人工林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林下经济优势产品研究与开发。 (二)工业领域 1.电子信息 (1)大数据:数据融合及中间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与面向行业的数据处理分析、公共大数据服务等。 (2)互联网+:面向工业制造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构建的网络化协同平台应用示范,互联网与交通、物流、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创新。 (3)智能管控:嵌入式系统软件,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和控制软件等。 (4)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物联网,物联网中间件,新型感知技术及传感器,云计算和新一代广域网、移动互联网、泛在网等。 (5)微电子:新型电子器件、微纳芯片及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封装、高性能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可靠性、电子芯片等。 (6)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智能装备与ERP/MES/DCS系统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管控和质量安全溯源、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军工装备制造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进一步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工作特别是“科技奥运”成功经验,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支撑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建设“科技北京”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通过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提升民生科技在首都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做出切实贡献。 动员全市力量,认真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12年,“科技北京”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承接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数占全国的36%以上。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共性关键技术,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3件。首都科技辐射和扩散能力明显增强,技术交易额达到1300亿元。 ——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快速成长。科技对首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科技支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科技支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本市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创新治理能力,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科技支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方向1、基础交叉理论 研究目标:融合交叉数学等基础学科,深入阐释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理论,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新范式的变革。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优化、非凸优化高效求解算法与理论。 执行期限:2020年10月01日到2023年09月30日。 经费额度: 1.为非定额资助。 2.限最多支持2个项目。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独立法人单位。企业牵头申报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方向2、认知与融合学习 研究目标:解决常识知识缺失、知识与模型融合不足问题,提升知识与深度学习模型的融合度。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面向常识知识的统一表征,探索常识推理、学习与基于人在回路的验证机制。

执行期限:2020年10月01日到2023年09月30日。 经费额度: 1.为非定额资助。 2.限最多支持2个项目。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独立法人单位。企业牵头申报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1:1。 方向3、自主与通用学习 研究目标:提出快速适应新问题能力的机器学习基础理论与算法,提高人工智能算法迁移和自我进化能力,提升人工智能算法通用性、泛化性。 研究内容:(1)分布式小样本学习及小样本生成算法与理论。(2)面向跨模态序列数据的互生成及质量评估算法与理论。 执行期限:2020年10月01日到2023年09月30日。

科技投入类(六)财教〔2006〕16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6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对重大公益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前阶段

中国科学院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专项.doc

中国科学院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专项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参加单位: 起止年限: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电话: 负责人: 申请时间: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制 201年月日填

填写说明 1。项目区域指本项目具体实施地点.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 2.项目领域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方向。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3.承担单位指中国科学院的项目牵头单位. 4.参加单位指参与项目实施的有关单位(含院内外)。 5。项目申请书正文篇幅控制在20页以内,要求提交正式文本一式8份(红章1份,白色铜版纸封面),同时电子版抄报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

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 一、摘要 1.项目内容与意义。 2。预期目标。 二、项目主要指标 1.主要考核指标(内容须明确具体)。 2。预计产生的经济效益(新增销售收入、利税)、社会效益。 三、主要内容 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情况,与国内外同行的比较情况;现有市场分析及其营销策略,项目实施期间市场预测;产业化队伍和项目负责人情况介绍,主要业绩;合作伙伴情况介绍;本单位对该项目给予支持的情况等。 四、项目方案 项目实施的总体方案,包括技术路线、课题设置与任务分工及保障措施、配套条件等方面;项目规模、实施地点。 五、计划进度 根据项目的总体方案,安排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预期指标。 六、项目管理机制 1。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的任务分工与责任; 2。项目组主要成员的任务分工与责任; 3。项目的沟通协调机制; 4.知识产权管理; 5。风险分析。 七、经费来源及使用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汇编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汇编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申请编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所属领域:所属方向:项目名称:推荐单位: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二Ο一四年月日项目信息表编写提纲一、项目目标与任务1.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2.项目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2.项目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1.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3.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4.项目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或对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产生的作用。 5.人才队伍建设6.其他考核指标四、经费需求项目总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五、实施机制1.组织管理措施2.产学研结合模式3.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六、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七、有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八、有关声明项目技术负责人声明声明: 1.本人已完全理解申报指南的要求,并按指南要求进行申报;

2.本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4.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剽窃的情形。如有不符,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篇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 计划类别: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类别: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请书二〇一四年填写说明1.本申请书及其附件是项目评审、评估、论证的唯一依据。项目申请单位和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确保项目信息表与资金预算、实施方案中的内容和数据完全一致,并按照市科委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发现申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或有失诚信的内容,市科委将取消其立项资格。 2.本申请书适用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人必须按照“项目征集指南”填写科技计划类别、项目类别及其重点领域的具体名称。 3.项目信息表主承担单位企业指标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强度等统计指标仅限于企业填写便于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审核; 4.5.A4(1(3(4)项目实施方案; (5)专家回避名单 篇三:科技支撑项目申请书样本。 说明1、此样式文件用于辅助申报单位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申报以系统生成的申请书为准。2少于3、申请书样式文件中的“重点领域”“优先方向”请参考 《20**。4选项形式提供,需要在申报系统中选择。计划类别: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

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意见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在我县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村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是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顺应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在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和创新机制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广大农村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手段,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卢氏,推进创新型卢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探索。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全县企业深入合作,加快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共建各类研发平台和示范基地,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在全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促进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推动和深化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三)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一项创举。通过选派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广大农村,针对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能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卢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推动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和农村提供智力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导向。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搞好宏观指导、制定政策措施、推动贯彻落实。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尊重企业和农村的创新选择,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与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2、立足需求,双方自愿。针对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下,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和农村以自愿为原则,自由协商,双向选择。 3、项目带动,典型引路。围绕产业发展,实施科技项目,建立示范基地,培育致富典型,树立示范样板。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示范样板的带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基层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 4、大胆探索,形式多样。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以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工作方式,以形成科技特派员工作方式的多样化,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和活力。 5、双向互动,合作共赢。以科技特派员为桥梁,强化企业和农村基层组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贴近市场开展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 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对重大公益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一般以无偿资助的方式予以支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材料模板

密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验收材料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组织单位: 验收时间: 科技部业务主管司:

密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执行情况验收自评价报告 (格式)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组织单位(盖章): 申请验收时间:

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项目课题参与单位情况参与单位数:个。其中: 1.事业型研究单位个 2.其他事业单位个 3.大专院校个 4.企业个 5.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个 5.其他个 参加研究工作人员 总数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其他人员人投入研究的工作量:人月 培养人才取得博士学位人取得硕士学位人 项目已取得的成果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项发表科技论文篇,其中向国外发表篇;出版科技著作部万字。申请国内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 申请国外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项; 获得国外授权专利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项。 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 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 成果应用数项;成果转让数项,成果转让获得收入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项。 项目经费总经费: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万元。 项目联系人姓名电话传真E-mail

主要内容 一、项目的目标、任务及主要考核指标(应与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批复文件内容一致。如在项目执行中有调整的,应说明调整情况并附相关批准文件。) 二、项目执行情况评价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应项目批复的主要考核指标,逐一说明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2.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创新性(说明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产品市场准入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三、成果转化、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通过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通过新产品、改进原有工艺而产生的产量或销售增长;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或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对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等。) 四、计划制定、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后评估 五、经费决算和经费使用评价 六、组织管理经验(侧重评价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机制与模式等。)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