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筋临床应用举隅

合集下载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肝位于肋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娇脏。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主藏血:是说肝脏是藏血之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的各部分的血液流量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有所增减。

如人体在休息睡眠时,部分血液便回流到肝脏贮藏起来,当人体运动时,肝脏便将贮藏的血液流出,运送到有关的脏腑组织。

以供应人体活动的需要,正如唐代王冰注释的《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之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

”正说明了肝脏具有藏血,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主疏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情志方面,人体只有肝气疏泄正常时,气机调肠的情况下,才能心情舒畅。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如果肝气失其疏泄之职,气机不调,就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变化。

②消化方面,如果肝脏的疏泄正常,一方面可以调畅气机,协调脾胃消食运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泄功能的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血液也因之流通无阻。

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的组织。

筋的收缩舒张,才可使肌肉关节活动自如。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

”所以说肝主筋,是因为全身筋膜的营养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自如有力。

”爪为筋之余”,所以说手足的活动与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

目得到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作用。

正如《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

”肝与胆的关系十分密切,胆附于肝,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胆汁来源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才能保持胆汁的排泄通畅,胆汁的排泄功能正常时,肝的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临床上,肝于胆的病变有些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肝病常常可以影响到胆,胆病也常影响肝,最后形成肝胆俱病。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下肢痹证医案举隅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下肢痹证医案举隅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下肢痹证医案举隅
杨燕;王丽华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7(026)018
【摘要】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眩晕、中风、阴痒、淋证等疾病,王丽华主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龙胆泻肝汤治疗下肢痹证亦可取得明显疗效.王丽华主任在诊疗中注重发散思维,提出“肝主筋,痹证可从肝论治”的观点,笔者通过病案举隅对其诊治痹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杨燕;王丽华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瓜蒌薤白三方加减治疗胸痹病医案举隅
2.桂枝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医案举隅
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科病应用举隅
4.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性病举隅
5.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筋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宗筋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等治疗 , 病情 好转 , 为进 一 步 康 复遂 来 我 院就 诊 。刻 下 症见 : 双下肢 麻 木无力 , 能独 自站立 行走 , 不 二便 控制 亦
欠佳 , 且小便 不利 疼痛 , 眠 可 。B 3 / 0mmHg 双 纳 P 1 0 8 , 肺 呼 吸音 清 , 率 8 心 O次 / n 律 齐 , 下 肢 肌 力 近 端 mi , 双
肢体 活动 不利 , 医 以“ 椎病 ” 予甘 露 醇 、 他 司汀 他 颈 给 倍 注射 液 、 根 素 等 治 疗 , 不 减 , 半 天 前 上 述 症 状 加 葛 症 于
受 器 及 针 刺 方 法 不 同 , 入 的 针 刺 信 号 种 类 也 不 相 输 同 , 同 的信 号 在 一 定 的 通 道 中 可 以 竞 争 或 互 相 抑 不 制 , 许 多情 况 下 痛 觉 信 号 也 可 抑 制 针 刺 信 号 的 输 在
入, 腕踝 针 要 求 不 应 有 痛 觉 的 存 在 最 显 重 要 。在 落 枕症状缓解后可行颈部功能锻炼 , 增强颈 部力量 , 以
特 色 疗 法 中国民间疗法
CHI A SNAT R AT  ̄ Na 2 2 o 20 N 5 N U OP H y 01 ,V l o.
阻, 以致僵 硬疼 痛 , 动作 不 利 。腕 踝 针 对 以痛为 主 的病 症治疗 效 果 明显 , 落枕疗 效尤 为显 著 。 对
按 : 风 掉 眩 皆 属 于 肝 , 筋 者 筋 之 宗 也 , 而 诸 宗 故
常 信号 , 虑 脊髓 炎 所致 。② T ~ 、 T ~。 问 盘 考 4 T ~ 、 。 椎
宗筋 疗法 临床 应用 举 隅
张 仁 义 ( 山东 省 齐 河 县 中 医院 ,5 1o 2 1o )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一个养筋方5味药,7副养出好筋骨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一个养筋方5味药,7副养出好筋骨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一个养筋方5味药,7副养出好筋骨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凡膝盖病,都要养血,养筋。

肝主筋,所以筋骨问题是因为肝血不足。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膝盖疼,他说他的膝盖啊,总是隐隐约约酸疼,还很僵硬,不能屈伸,一动就嘎吱嘎吱响。

我说这是没油了。

像机器,你看不上润滑油,用久了呢它就响了,自行车也一样,你不点油了,不保修了,咔嚓咔嚓它就会响。

结果呢,油一点上去,没有声音了,很润滑。

“膝为筋之府”,人体肝血不足,在膝部是最容易反映出来的。

膝部得不到充沛肝血的濡养,就会衰老退变得快,现代医学称之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除了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像手脚弯曲不利,同样都是用补肝柔肝法,把肝血养足,筋骨就好用些,利索些,像点机油一样。

古代虽然没有“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这个名词,但医书上早就记载了“肝肾不足,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的治疗方法,《辨证录》卷八讲到一个妙方——养筋汤,就是治疗这种疾病的经典药方。

我的这位朋友吃了一剂下去,筋就变得放松了,三剂五剂痛消除,七剂八剂呢,诸症祛除。

养筋汤,既养肝血也柔肝经,养筋汤只有五味药,即白芍、熟地黄、巴戟天、酸枣仁、麦冬。

组成:白芍30g,熟地30g,麦冬30g,酸枣仁9g,巴戟天9g。

《辨证录》上称此方甚妙,治疗筋缩不伸,筋伤疼痛,手脚酸麻。

用好了,单这五味药就可以治疗筋伤。

古籍称之:“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前面说过膝盖的问题其病位在筋,而不在骨,那这个方子究竟有何奇妙之处?又是如何治筋的呢?《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我们看树木有两种状态会干枯,一种是缺乏水的滋润,缺水而枯;另一种则是长期受寒,寒主收引,所以冬天的树木容易干枯,这叫木受寒则枯。

木对应人体的肝,肝主筋,所以凡是膝盖部的筋不舒展,治疗就是按照这两个思路来进行,一个就是给它浇水,用白芍柔肝缓急,配上酸枣仁,酸入肝,酸味的药物都可以养肝,因为酸有一种收敛之性,能够把肝血收藏住,是补其水、润其肝的思路。

解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其临床应用

解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其临床应用

解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其临床应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风,抽搐,头部和或肢体抽搐;掉,摇也,即肢体、头部振摇之状;眩,目前黑也,指头晕、目眩的症状。

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脉上巅顶,病则筋脉失养而振摇不止,或头晕目眩。

“风胜则动”,肢体、头部摇动是外观振摇,头晕、目眩为自觉摇动,皆属“风”象。

以上这些临床症状皆责之于肝脏。

如临床常见肢体颤抖、抽筋,头晕,帕金森氏病等。

临床应用1、李某,男,45岁,公务员,2006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双手震颤,右侧为甚,写字因颤抖而难以辨认,划直线形状如锯齿状,吃饭使筷子颤抖撒落饭菜,端酒杯时虽然半杯酒亦洒出,参加聚餐、酒会等社交活动时明显加重,以致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胃脘不舒痞满,失眠多梦,饮食尚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属:肝胆郁热,兼有痰浊。

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化痰。

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

药用:醋柴胡10G、黄芩12G、青皮10GG、陈皮15G、姜半夏15G、茯苓18G、炒枳实12G、生甘草6G、川厚朴12G、勾丁30G、生龙骨20G、生牡蛎30G、明天麻12G、菖蒲12G、炙远志10G、威灵仙15G.10剂,每日一剂,水煎温服。

2月25日复诊,脘腹胀痞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肢体颤抖有所减轻,饮食二便正常,舌苔脉象好转。

原方继服30剂而愈,至今两年余未见复发。

2、刘某,女,48岁,工会干部,2007年5月6日初诊。

身体震颤不能自持一年,加重3个月。

曾在市级医院确诊为“帕金森氏病”。

患者全身颤抖不能自持,心慌心悸,腰膝酸软,脊背紧痛。

头痛失眠,纳呆少食,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舌体胖齿痕重,舌质暗红,脉弦细。

证属:脾肾两虚,风痰内扰。

治以:健脾益肾,祛痰熄风。

方用:四君六味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用:党参15G、炒白术30G、茯苓18G、生甘草10G熟地20G、山萸肉18G、山药15G、盐泽泻10G丹皮10G、明天麻15G、钩藤30G、制半夏15G川断15G、怀牛膝20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10剂,每日一剂,水煎温服。

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巧用逍遥散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巧用逍遥散验案举隅

・3876・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4期CJGMCM December 2020. Vol 35. 24【薪火传承】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巧用逍遥散验案举隅**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 GJJ190657);江 西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 2019jzyb-29)作者单位:1.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 ;2,江西 省中医院科研科(江西南昌330006) ;3,江西中医药大学 院士工作站(江西南昌330006)△通讯作者:E-mail :53400387@ qq. com章莹'余建玮2 王飞仏摘要:伍炳彩教授历来重视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殊甚。

《黄帝内经》云:“肝苦急,急食甘 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逍遥散的组方正是遵循此原则。

本文摘录伍教授在临床中运用逍遥散 的验案2则,旨在与同道共飨伍炳彩教授灵活不拘一格的临床辨证思维。

关键词:国医大师;伍炳彩;逍遥散;验案doi :10.3969/j. issn. 1003-8914.2020.24.015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4-3876-03Medical C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Wu Bingcai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Xiaoyao PowerZHANG Ying' YU Jianwei 2 WANG Fei 3A(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angxi Province , Nanchang 330004, China ; 2.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 Jiangx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angxi Province , Nanchang 330006, China ;3. Academician Workstation ,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angxi Province ,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 : Professor Wu Bingcai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CM classic , and is good at using classic prescription to treat many diseases. Huangdi Neijing said that when the liver suffers from tensions , quickly consume sweet flavor to relax it. It also said that when the spleen wants to slacken , quickly consume sweet flavor to do it , and when the liver qi wants to disperse , quickly consume acrid flavor to do it. We thought that the structure of Xiaoyao power follows those principles. Two medical cases from Professor Wu Bingcai applying Xiaoyao powder we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imed to share with Professor Wu Bingcai * s rich experienc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iscellaneous internal diseases.Key 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 Wu Bingcai ; Xiaoyao power ; medical case伍炳彩,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路探析

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路探析
而 能步 , 掌受 血 而 能握 , 指受 血 而 能摄 。 ” 现代 研 究 “ 足厥 阴之 别 者 , 与太阴 、 少 阳 之脉 , 同结 于腰 髁 中
表 明 ,肝 藏 血 功 能 与 骨 骼 肌 细胞 能 量代 谢 密 切 相 关, 肝 脏 功能 受损 在 一 定程 度 上会 影 响 机体 的运 动
关系, 肝 经 循 行 及 肝 经 腧 穴与 腰 腿 痛 的 关 系 , 探讨 基于“ 肝主 筋” 理 论 出发 治 疗 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的 理 论 基 础 , 为 临 床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提 供 新 的辨 证 取 穴依 据 . 将 对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 临 床 治 疗 提 供 更 广 阔 的 思 路 。
学 术 探 讨
基于“ 肝 主筋" 理论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思路探析
李 艳 , 陆华 岭 吴耀 持 ( 1 . 上 海 交通 大学 附属 第六人 民 医院 , 上海 2 0 0 2 3 3 ;2 . 上 海 市长 宁 区天 山 中 医医院 , 上海 2 0 0 0 5 1 )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属 于 中 医学 “ 筋伤 ” 范畴 . 肝 与 筋 关 系 密切 。基 于 “ 肝主筋” 理论 , 从 肝 的 生 理 功 能 与 筋伤 的
则 宜 培补 肝 肾 , 以充 分 发 挥肝 的 生 理功 能 。《 素 期 疗效 较 差 , 存 在着 复 发率 高 的 弊端 。椎 间 盘属 于 人 . 痹论》 : “ 筋痹 不 已 , 复感 于邪 , 内舍 于 肝 。 ” 筋痹 中医 学 “ 筋” 的 范畴 , 现基于“ 肝 主筋 ” 理 论 对腰 椎 间 问 ・
范畴, 故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病 理基 础为 “ 筋伤” 。

基于“肝主筋”论治骨关节炎的理论和方药研究进展

基于“肝主筋”论治骨关节炎的理论和方药研究进展

基于“肝主筋”论治骨关节炎的理论和方药研究进展作者:陈曦秦梦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1期摘要:对于骨关节炎(OA)的治疗,运用中医方药综合治疗有明显延缓病情进展,防止骨关节功能障碍出现的优势。

本文通过探讨筋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结合“肝主筋”经典理论,重视筋骨并治,以筋为主,对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骨关节炎的理论和方药进行阐述与思考,以期为根治早期骨关节炎提供更加实用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对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肝主筋;骨关节炎;膝关节;理论;方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软骨完整性受到破坏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膝关节作为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1]。

常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功能受限等关节炎症,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2]。

对于KOA的治疗,治疗目标主要是减少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西药主要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软骨保护剂等为主。

而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消化道或心血管副作用。

软骨保护剂主要有氨基葡萄糖、软骨素,但此类药物价格较昂贵,且对于症状的改善作用也不确定[3]。

早期骨关节炎也多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延缓病情的发展,而到中晚期,临床多采用截骨与关节置换术[4]。

现代医学这种以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的治疗方案虽然对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有较快的疗效,但对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程进展,以及防止出现严重骨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而导致的功能残疾并无特效的方法。

对于骨关节炎尤其是在病程早期的治疗,运用中医方药综合治疗有明显延缓病情进展的优势。

目前对于本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肾论治[5],而“肝主筋”作为与“肾主骨”并行的中医经典理论,也对骨关节炎的中医方药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医话·
肝主筋临床应用举隅
胡平安 张立萍 山东省滨州市中医院(256613) 临证多年对“肝主筋”在临床中的应用稍有体会,现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同道。

1 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 吕氏[1]曾报道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六法。

一曰泻肝通利法,用治湿热型臀部筋膜炎,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木通、泽泻、地龙、枳壳各9g,车前子、当归、生地各15g,茯苓、牛膝各12g,生甘草6g。

二曰养肝舒筋法,用治血虚型臀筋膜炎,方用补肝汤;熟地、当归各15g,炒白芍、枸杞子、牛膝各12g,木瓜、地龙各9g,川芎、陈皮、炙甘草各6g。

三曰滋肝柔筋法,用治阴虚型臀筋膜炎,方用滋阴解痉汤:生地黄30g,女贞子、当归各15g,生白芍、虎杖各24g,枸杞子12g,秦艽9g,青皮、甘草各6g。

四曰疏肝理气法,用治肝气郁结型臀筋膜炎,方用逍遥散化裁:柴胡、青皮、甘草各6g,当归、茯苓各12g,白芍、郁金、白术、槟榔各9g。

五曰暖肝温经法,用治寒凝型臀筋膜炎,方用暖肝煎:当归15g,白芍、枸杞子、茯苓各12g,小茴香、官桂,乌药、吴茱萸、枳壳各9g,细辛3g。

六曰调肝化瘀法,用治血瘀型臀
筋膜炎,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当归15g、桃仁、赤芍、大黄、牛膝各12g,红花、柴胡,甘草各6g,炮山甲、郁金各9g。

吕氏认为臀部筋脉为肝所主,系肝胆经脉循行之部位,导致臀部筋膜炎的原因虽和湿、热、寒、瘀有关,但肝机能低下,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是其主要病机,故六法中多有疏肝行气之品。

《傅青主男科》云:“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气一舒,诸痛自愈”。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用白芍木瓜散 有人报道用白芍木瓜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余遵法用之确有良效。

药物组成:白芍60g,木瓜、灵仙各20g,葛根,潞党参各15g,升麻、川芎、桂枝各10g,方中重用白芍、木瓜、甘草以酸甘化阴,养血柔肝。

3 芍药草瓜龙牡汤治疗孕期腓肠肌痉挛 刘氏[2]曾报道运用芍药草瓜龙牡汤治疗孕期腓肠肌痉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药物组成:白芍、甘草、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木瓜20g。

随证加减。

刘氏认为此病的发生乃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所致,故重用白芍,木瓜、甘草以养血滋阴,舒筋缓急。

4 四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 钱氏[3]报道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

方中四物汤养血柔肝为主,再配合祛风、散寒,化湿通
质暗、舌苔白,脉涩。

诊为局限性硬皮病,证属寒凝血瘀型。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大黄 虫丸加减,处方:制大黄、虻虫各6g,水蛭、 虫、桃仁、杏仁、炙草各10g,熟地、赤芍、伸筋草、川牛膝各15g,桂枝、制附子各3g。

以此方为主治疗50d 余,并配合药渣外敷,局部皮肤蜡样光泽消失,触之皮肤已柔软,症状消失而临床痊愈。

按: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与结缔组织发生硬化性改变、小血管发生病理性变化有关,而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为阳气不足,寒邪凝聚,瘀血内阻,经脉不通,肌肤失养而发病。

阳气不足多是发病的基础,瘀血内停是发病的关健。

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温补阳气,可在大黄 虫丸的基础上加温补阳气之品。

因局限性硬皮病,病位在体表,故可用药渣直接局部热敷,以使药力直达病所,获事半功倍之目的。

体 会 大黄 虫丸本是治疗五劳虚极,妇人经闭的一个著名方剂,诸药合用,以达瘀血去,新血生,气血渐复。

正所谓“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扶危厄,起沉疴。

另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加速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等作用。

因此笔者在临床上凡是遇到经久不愈的疑难病证,其临床症状包括有:皮肤色暗、紫红、青紫或色素沉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或局部出现肿胀、肿块、结节,或有固定性疼痛、刺痛,顽固性皮肤瘙痒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涩等症,其病是由于瘀血内停所致,均可在大黄 虫丸的基础上灵活加减治疗,并多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收稿2002209202;修回2002211228)
络,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使肝血充足,筋脉得养,疼痛自除。

5 芍药甘草加味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余在临床遵“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一理论,用芍药甘草加味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药物组成:白芍药30g,甘草、柴胡、川芎、白芷各10g,升麻6g,细辛3g。

方中重用了白芍,甘草以酸甘化阴、柔肝止痛。

另外,还有人报道用白芍、木瓜、甘草为主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疗效,也是遵循了肝主筋的理论而取法的。

按:筋为筋膜、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总称,现代医学的神经也属于经筋的范畴。

筋的功能是协助骨骼、肌肉一起完成人体的各种动作,是人体进行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

但筋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肝血的濡养。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经脉别论》还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说明筋受肝气之浸淫,气血之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功能正常,筋也坚强有力,肝气虚弱不能淫筋,筋失其荣则萎弱无力。

轻则筋急强硬,牵张不利,重则拘挛短缩不能活动。

综观上述,治法大都采用酸甘化阴,养血柔肝或疏肝理气之品,使肝血充足,气机畅达,筋得其养而病证自除。

(2002209212) 血瘀见证辨治举隅
李文艳 甘肃省中医院(730050)
在内科疾病中,血瘀为患,颇为多见,临证见有固定部位疼痛,舌质紫暗或瘀斑,舌下络脉扩张,再结合病之久暂,有助于血瘀的诊断。

施治时须标本兼顾,活血化瘀法寓于其中,视病势之缓急,灵活变通,方能获得良效,现举验案4例,供参考。

1 益气活血 赵某,女,50岁。

1999年5月10日就诊。

因胃脘疼痛2年余加重半月入院。

患者胃痛每因饮食不节、受凉、情志不畅而发作,曾2次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经多方求治疗效欠佳。

症见:胃脘疼痛,食少纳呆,神疲乏力,二便调,舌质紫暗、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四诊合参,本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当归、地龙、山药、赤芍各15g,川芎8g,桃仁、红花、甘草各6g,白术20g,党参、丹参、蒲公英各30g。

6剂后胃痛明显减轻,调服10剂后食纳增,乏力缓。

2 行气活血 马某,男,50岁。

1998年10月2日初诊。

患者述半年前因车祸导致脑震荡,出现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夜寐多梦。

近1月头痛发作频繁,发作时头痛剧烈呈刺痛,可持续数小时之久,劳累和情绪波动可诱发。

诊见:神情迟钝,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依据病史结合舌脉,辨为气滞血瘀之脑震荡后遗症,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柴胡、赤芍、生地、枳壳各12g,当归、桃仁、牛膝、红花各10g,川芎、酸枣仁各15g,桔梗、甘草各6g,三七粉2g(冲服)。

药进5剂后头痛次数明显减少,继服巩固疗效。

3 清热活血 常某,男,15岁。

因反复全身浮肿1年,加重半月并咳嗽入院。

既往曾两度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症见:全身浮肿,发热,T38℃,咽红肿,口干咳嗽,舌质红、舌底脉络扩张、苔黄腻,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3.4g 24h,血总胆固醇8.17mm oL L,血甘油三酯1. 63mm oL L,血浆粘度1.87。

诊断:1.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液高凝状态;2.肺部感染。

中药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益母草、赤药各15g,丹参、蒲公英、白茅根、银花各30g,红花、黄苓、川芎、泽泻各10g,蔻仁12g。

日1剂,1周后复查血粘指标明显改善,尿蛋白由3.4g 24h减到1.2g 24h。

4 温阳活血 张某,女,30岁。

2001年1月10日就诊。

双手发麻冷痛3月,遇热可缓解,诊为雷诺氏症。

查:双手皮色苍白,触之发凉,舌质淡、体胖、苔白,舌下经脉紫暗,两脉沉细兼涩。

辨为寒凝血瘀,经络痹阻。

以温阳化瘀为法,处方:桂枝、当归各12g,川芎、红花各10g,细辛6g,五灵脂9g,黄芪15g。

日1剂,嘱其注意双手保暖,服药8剂后,双手冷麻疼痛改善。

总之,血瘀证再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必须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等复杂的情况,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并注重气与血的生理病理关系,与其他治法有机结合,更加切合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精神,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收稿20022072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