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试题

分析化学考试题
分析化学考试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溶液中含有0.095mol·L-1的氢氧根离子,其pH值为 A

A.12.98

B.12.977

C.13

D.12.978

2、已知某溶液的pH值为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

A. 0.85 mol·L-1

B. 0.8511 mol·L-1

C. 0.851 mol·L-1

D. 0.8 mol·L-1

3、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98.25%,此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值应为 D

A.正确

B.不正确,98.0%

C.不正确,98%

D.不正确,98.2%

4、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试样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如

3.15%)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 E

A.绝对误差

B.相等误差

C.系统误差

D.相等偏差

E.绝对偏差

5、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哪种导致系统误差D、E

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滴定管的读数读错

C.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砝码未经校正

E.所用的蒸馏水中有干扰离子

6、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E

A.进行量器校正

B.进行空白试验

C.进行对照试验

D.校正分析结果

E.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7、用于标定NaOH溶液浓度的H2C2O4·2H2O因保存不当而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用此H2C2O4·2H2O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将 A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8、下列化合物中,同浓度在水溶液,pH值最高的是 C

A.NaCl

B.NaHCO3

C.Na2CO3

D.NH4Cl

9、中性溶液严格地说是指 D

A.pH=7.0的溶液

B.pOH=7.0的溶液

C.pH+pOH=14.0的溶液

D. c(H +)=c(OH -)的溶液

10、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B 、C

A.缓冲溶液的pH 范围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比

D.外加的酸量

11、共轭酸碱对的K a θ和K b θ的关系是 B

A.

K a θ=K b θ B. K a θ×K b θ=K w θ C. K a θ/K b θ=K w

θ D./K K K b a w θθθ= 12、NH 3的共轭酸是 D

A. NH 2-

B. NH 2OH

C. N 2H 4

D. NH 4+

13、按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不具有两性 B

A. HCO 3-

B. CO 32-

C. HPO 42-

D. HS -

14、用0.1mol ·L -1HCl 溶液滴定0.1mol ·L -1NaOH 溶液时的pH 突跃范围是4.3~9.7,用0.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0.01 mol ·L -1HCl 溶液时的pH 突跃范围是 D

A. 4.3~9.7

B. 4.3~8.7

C. 5.3~9.7

D. 5.3~8.7

15、在如图的滴定曲线中,哪一条是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16、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C

A. a K θ=HIn K θ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理论终点完全相符

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

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

E.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17、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反应物恰好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而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D

A.理论终点

B.化学计量点

C.滴定

D.滴定终点

18、某碱样为NaOH 和Na 2CO 3混合溶液,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先以酚酞作指示剂,耗去HCl 溶液V 1mLl,继以甲基红为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V 2mL,V 1与V 2的关系是 D

A.V 1=V 2

B.V 1=2V 2

C.2V 1=V 2

D.V 1>V 2

E.V 1<V 2

19、某碱样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到终点时耗去V 1mL ,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V 2mL,若V 2<V 1,则该碱样溶液是 E

A.Na 2CO 3

B.NaOH

C.NaHCO 3

D.NaOH+Na 2CO 3

E. Na 2CO 3+ NaHCO 3

20、对于A 、B 两种难溶盐,若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则必有 D

A.()()sp sp K A K B θθ>

B.()()sp sp K A K B θθ<

C.()()sp sp K A K B θθ≈

D.不一定

21、已知PbCl 2、PbI 2和PbS 的溶度积常数各为1.6×10-5、8.3×10-9和7.0×10-29。欲依次看到白色的PbCl 2、黄色的PbI 2和黑色的PbS 沉淀,往Pb 2+溶液中滴加试剂的次序是 B

A. Na 2S ,NaI ,NaCl

B. NaCl ,NaI ,Na 2S

C. NaCl ,Na 2S ,NaI

D. NaI ,NaCl ,Na 2S

22、在2KMnO 4 + 16HCl =5Cl 2 + 2MnCl 2 + 2KCl + 8H 2O 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哪一种?D

A. Cl 2

B. HCl

C. KCl

D. MnCl 2

23、下列半电池反应中,被正确配平的是 D

A. Sn 22+ + OH -==SnO 32- + H 2O+2e

B. Cr 2O 72+ + 14H + + 3e==2Cr 3+ + 7H 2O

C. Bi 2O 5 + 10H + + 2e===Bi 3+ + 5H 2O

D. H 3AsO 3 + 6H + + 6e===AsH 3 + 3H 2O

24、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 4溶液滴定草酸盐,滴定应 B

A.象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在开始时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

C.始终缓慢地进行

D.开始时快,然后缓慢

25、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 D

A.滴定开始时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26、配位数是 C

A.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B.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位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

C.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原子的数目

D.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位体所形成的配位键数目

26、乙二胺四乙酸根(-OOCCH 2)2NCH 2CH 2N(CH 2COO -)2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为 C

A. 2

B. 4

C. 6

D. 8

27、对于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加入配位剂后,使其溶解度增加,其原因是 D

A.产生盐效应

B.配位剂与阳离子生成配合物,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加

C.使其分解

D.阳离子被配位生成配离子,其盐溶解度增加

28、在叙述EDTA 溶液以Y 4-形式存在的分布系数δ(Y 4-)中,正确的是 A

A.δ(Y 4-)随酸度减小而增大

B.δ(Y 4-)随pH 增大而减小

C.δ(Y 4-)随酸度增大而增大

D.δ(Y 4-)与pH 无关

29、在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配合物越稳定,在滴定时允许的pH 值 B

A.越高

B.越低

C.中性

D.不要求

30、EDTA 直接法进行配位滴定时,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B

A.金属指示剂-被测金属配合物的颜色

B.游离的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EDTA-被测定金属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 与C 的混合色

二、判断题

1、将3.1424、3.2156、5.6235和4.6245处理成四位有效数字时,则分别为3.14

2、3.216、

5.624和4.624。+

2、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大类。+

3、误差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准确度与误差,一种是精密度与偏差。+

4、精密度高不等于准确度好,这是由于可能存在系统误差。控制了偶然误差,测定的精密度才会有保证,但同时还需要校正系统误差,才能使测定既精密又准确。+

5、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HAc c Ac c H c K a -+=θ

,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c(HAc),a K θ必随之改变。-

6、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7、在一定温度时,稀释溶液,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增大。+

8、浓度为1.0×10-7 mol ·L -1的盐酸溶液的pH 值=7.0。-

9、可用公式pH=()()lg n A pK a

n HA θ+计算缓冲溶液pH 值,这说明将缓冲溶液无论怎样稀释,其pH

值不变。- 10、缓冲溶液对外加入的酸碱有缓冲作用,不管酸碱加入量是多是少。-

11、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对一定是具有互为共轭酸碱对关系。+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都是质子传递反应。+

13、滴定分析法是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中,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14、溶液的pH 决定比值[In -]/[HIn]的大小,pH=pk(HIn)时,指示剂呈中间色。+

15、强碱滴定弱酸时,滴定突越范围大小受酸碱浓度和弱酸的pK a θ控制。+

16、若一种弱酸不能被强碱滴定,则其共轭碱必定可被强碱滴定。+

17、CaCO 3和PbI 2的容度积非常接近,皆约为10-8,故两者饱和溶液中,Ca 2+及Pb 2+离子的

浓度近似相等。-

18、为使沉淀损失减小,洗涤BaSO 4沉淀时不用蒸馏水,而用稀H 2SO 4。

19、MnS 和PbS 的溶度积分别为1.4×10-15和3.4×10-28,欲使Mn 2+与Pb 2+分离开,只要在酸性溶液中适当控制pH 值,通入H 2S 。+

20、NH 4+中,氮原子的氧化数为-3,其共价数为4。+

21、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电势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电对的电势差,而与溶液的浓度几乎无关。+

22、条件电极电势是考虑溶液中存在副反应及离子强度影响之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2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24、同一种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要比与无机配合体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25、在配离子[Cu(NH 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26、 EDTA 滴定法,目前之所以能够广泛被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能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

27、能形成无机配合物的反应虽然很多,但由于大多数无机配合物的稳定性不高,而且还存在分步配位的缺点,因此能用于配位滴定的并不多。+

28、EDTA 滴定某种金属离子的最高pH 可以在酸效应曲线上方便地查出。-

29、在两种金属离子M 、N 共存时,如能满足△lgK ≥5,则N 离子就不干扰M 离子的测定。、

三、填空题

1、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反应速度快;有简便合适的方法确定终点

2、滴定分析中,借助指示剂颜色突变即停止滴定,称为________,指示剂变色点和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引起的误差称为________。

滴定终点,终点误差

3、的滴定分析中,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通常是_________和滴定剂与被测物

_ 时,突跃范围太小使人难以_______,说明______酸不能进行________,当某酸的K

a

_______滴定。

反应平衡常数;浓度;<10-7;辨别终点;极弱的;直接

4、有一碱液可能是NaOH或NaHCO3,或它们的混合溶液。今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若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V1mL HCl溶液,若取同样量的该碱液,也用HCl溶液滴定,但以甲基橙作指示剂,耗去V2mL HCl溶液.试由V1与V2的关系判断碱液的组成:

(I) 当V1=V2时,组成是________。

(II) 当V2=2V1时,组成是________。

(III) 当V2>2V1时,组成是________。

(IV) 当V1

(V) 当V1=0,V2>0时,组成是________。

NaOH;Na2CO3;Na2CO3+NaHCO3;NaOH+Na2CO3;NaHCO3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其特征是,每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就是,它是由组成。在原电池中,正极发生反应。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氧化剂得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使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装置;两个半电池;还原电子

5、滴定分析中,指示剂指示终点的一般原理是利用指示剂在______附近发生指示终点的到达,酸碱指示剂是依据指示剂的________的颜色________,金属指示剂是依据其________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指示剂则是依据指示剂的________颜色不同。

化学计量点;颜色的突变;酸式和碱式;不同;游离色和指示剂配合物;氧化态和还原态

6、配制KMnO4标准溶液应采用法,配制过程中产生的MnO2是溶液中在近中性条件下与________反应的结果,除去MnO2的原理是因为它能促进________分解。

标定;还原性物质;KMnO4;KMnO4

7、EDTA滴定中,终点时溶液呈颜色.为使准确指示终点,要求(I)在滴定pH条件

下,指示剂的 _与有明显差别; (II)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________ ;(III)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应_ 。

游离指示剂;游离颜色;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颜色;稳定性适当;易溶与水

28、配位滴定的最低pH可利用关系式和值与pH的关系求出,反映

K关系的线称为曲线,利用它可以确定待测金属离子被滴定pH与lg

My

的。

lgαy(H)≥lgK My-8;αy(H);酸效应;最低pH

29、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分析化学考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小题,共计40分) 1.固体样品取样量为0.1~10mg的分析方法是: A.常量分析 B.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痕量分析 E.半痕量分析 2.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A.浓、冷、慢、搅、陈 B.稀、热、快、搅、陈 C.稀、热、慢、搅、陈 D.稀、冷、慢、搅、陈 E.浓、热、慢、搅、陈 3.下列情况中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A.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时,试样中硅的沉淀不完全 B.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C.使用腐蚀了的砝码进行称量 D.使用的试剂中含有被测成分 E.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时,沉淀吸附杂质 4.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0.1g B.0.2g C.0.05g D.1.0g E.2.0g 5.表明变色硅胶具备干燥能力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黄色 E.绿色 6.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来标定HCl,若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所标定的HCl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产生偶然误差较大 D.没有影响 E.产生偶然误差较小 7.Fe3+、Al3+对金属离子指示剂铬黑T有: A.僵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沉淀作用

D.封闭作用 E.还原作用 8.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M,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EDTA-M配合物的颜色 C.指示剂-M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b的混合色 E.上述a+c的混合色 9.H3PO4的pKa1~pKa3分别为2.12,7.20, 12.4。当H3PO4溶液的pH=7.18时,溶 液中主要存在形式的浓度大小,正确 的是: A.[H2PO4-]>[HPO42-] B.[HPO42-]>[H2PO4-] C.[H2PO4-]=[HPO42-] D.[PO43-]>[HPO42-] E.[H3PO4]>[HPO42-] 10.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 B.系统误差小 C.平均偏差小 D.标准偏差小

工业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工业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试样分解的目的和关键是什么?试样分解时选择溶剂的; 解:目的:使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全部转变为适于测定的;关键:(1)保证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全部地,毫无损失;(2)要尽可能地避免带入对分析有害的物质;选择溶(熔)剂的原则:(1)所选溶剂能将样品中待;(2)不能有损失或分解不完全的现象;(3)不能再试剂中引入待测组分;(4)有事根据选样者的要求,还要保持样品中待测组; 2、试样分解的目的和关键是什么?试样分解时选择溶剂的原则是什么? 解:目的:使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全部转变为适于测定的状态。 关键:(1)保证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全部地,毫无损失地转变为测定所需要的形态。(2)要尽可能地避免带入对分析有害的物质。选择溶(熔)剂的原则:1)所选溶剂能将样品中待测组分转变为适于测定的形态。2)不能有损失或分解不完全的现象。3)不能再试剂中引入待测组分。4)有事根据选样者的要求,还要保持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原有形态,或者样品中待测组分原有的不同形态全部转变为呈某一指定的形态。 3、湿法分解法和干法分解法各有什么缺点? 答(1)湿法分解有点

(1)酸较易提纯分解时不致引入除氢意外的阳离子。(2)除磷酸外,过量的酸较易用加热除去(3)酸法分解的温度较低对容器腐蚀小,操作简单。 缺点:湿法分解的能力有限,对有些试样分解不完全,有些易挥发组分在加热分解试样时可能会挥发损失。 (2)干法分解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只要溶剂及处理方法选择适应许多难分解的试样均可完全分解。 缺点:(1)操作不如湿法方便(2)腐蚀性大 4、熔融和烧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熔融:也称全融法分解法。定在高于熔点的温度下融化分解,溶剂与样品之间反应在液相与固液之间进行,反应之后成为均一融解体。 烧结:也称半融分解法,他是在地狱溶剂熔点的温度下烧结分解,溶剂与样品之间的反应发生在固相之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两种结晶物质可能发生短暂的机械碰接,是质点晶格发生震荡而引起的。 主要区别:分解的温度的区别和分解后物质的形态 5、何谓岩石全分析?它在工业建设中有何意义? 答:岩石、矿物和矿石中的化学成分成分比较复杂,且组分含量随它们形成条件不同而工业分析者对岩石,矿物,矿石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测定,称为全分析。 意义:首先,许多岩石和矿物是工业上,国防上的重要材料和原料;其次,有许多元素,如锂,铍,等提取,主要硅酸盐岩石;第三,工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 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 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 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 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 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 (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0-3, Ka2=×10-6 ; C. Ka1=×10-3, Ka2=×10-6; D. Ka1=1×10-3, Ka2=×10-6; …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 C. ; D. ;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E0Cl2/2Cl-=,E0Br2/2Br-=,E0I2/2I-=,E0Fe3+/Fe2+=,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完整版)成教业余班分析化学考试复习题

关于考试的说明: 题型为单选题(30道60分)、判断题(10道10分)、计算题(4道30分) 一、单选题(30×2分=60分) 1. 关于真实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B. 真实值可以分为理论真值、约定真值和相对真值。 C. 实际测量不可能得到真实值。 D.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认为真实值已知。 2. 关于误差和偏差,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误差是准确度的量度。 B. 实际工作中中常用RSD 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C. 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可正可负。 3. 关于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和保证。 C. 精密度差,表观准确度高的结果不可靠。 D. 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的结果才是可取的。 4. 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pH=9.86是几位有效数字? B. 三位 C. 四位 D. 难以确定 5. 某工厂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 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为了评价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是否有明显差别,应该对测定结果进行:

A. Q检验 B. F检验 C. G检验 6.关于有效数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效数字就是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B.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应该而且只能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D. 有效数字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 7.关于可疑数据的取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疑数据又称异常值或逸出值,通常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B. 如果确定可疑数据是由实验中的差错或不正常现象产生,则应该舍弃。 C. 应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决定可疑数据的取舍。 8.关于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增加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相同置信水平下,增加测量次数可以缩小置信区间。 B. F检验多用单侧检验,很少用双侧检验。 C. 未作特别指明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置信水平是95%。 9.关于t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 B. f趋近无穷大时,t分布就趋近正态分布。 C. t值与 、f有关,置信水平P表示某一t值时,测定值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 10.用重铬酸钾为基准物质,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采用的滴定方式是: A. 直接滴定法 B. 返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1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A卷

):

C .ZnO D . AgNO 3 7.有A 、B 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 溶液用1.0cm 吸收池,B 溶液用2.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 A 是B 的1/2; B. A 等于B ; C . B 是A 的4倍; D. B 是A 的1/2 8.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 D 与分配比D 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 A . 浓度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 化合能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9.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 参比电极; B. 液接电位; C. 不对称电位; D. 被测离子活度 11.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 .1.0% B .1.4% C .1.8% D .2.2% 12.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 B. 使用的光程不同 C. 参比溶液不同; D. 标准溶液不同 13.摩尔法测定Cl -,所用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分别是: A .NH 4 SCN ,酸性,K 2CrO 4 B .AgNO 3,中性弱碱性,K 2CrO 4 C . AgNO 3,中性弱酸性,K 2CrO 4 D . NH 4 SCN ,碱性,K 2Cr 2O 7 14.用浓度为C 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为满足滴定要求(误差≤0.2%),)H (Y lg α应满足的 关系是: A. 9)MY (K ) H (Y -≤α B. 6)MY (lg ≥α C. 6C lg )MY (K lg lg )H (Y -+≥α D. 6C lg )MY (K lg lg ) H (Y -+≤α 15.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 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5V 16. 在草酸溶液中,H 2C 2O 4的分布系数计算式是:

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 1、在以EDTA 为滴定剂的络合滴定中,都能降低主反应能力的一组副反应系数为( A )。 A 、αY(H), αY(N),αM(L); B 、αY(H), αY(N),αMY ; C 、αY(N), αM(L),αMY ; D 、αY(H),αM(L),αMY 。 2、在EDTA 络合滴定中,使滴定突跃增大的一组因素是( B )。 A 、C M 大,αY(H)小,αM(L)大,K MY 小; B 、C M 大,αM(L)小,K MY 大,αY(H) 小; C 、C M 大,αY(H)大, K MY 小,αM(L)小; D 、αY(H)小,αM(L)大,K MY 大,C M 小; 3、以EDTA 为滴定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HY 络合物。 B 、在碱性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OHY 络合物。 C 、不论形成MHY 或MOHY ,滴定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将增大。 D 、不论溶液pH 值的大小,只形成MY 一种形式络合物。 4、在络合滴定中,有时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其原因为( D )。 (M :待测离子;N :干扰离子;In :指示剂) A 、''NY MY K K >; B 、' 'NY MY K K <; C 、''MY MIn K K >; D 、''MY NIn K K >。 5、在用EDTA 测定Ca 2+、Mg 2+的含量时,消除少量Fe 3+、Al 3+干扰的下述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C )。 A 、于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二章 1.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式: 2. 对某一样品进行分析, A 测定结果平均值为6.96%, 标准偏差为0.03, B 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10%, 标准偏差为0.05,已知样品真值为7.02%, 与B 结果比较, A 的测定结果: (C) A.不太正确,但精密度好 B.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不如B 的结果 C.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好 D.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E.无法与B 的结果比较 3.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A ) A.烘干基准物时没有达到恒重 B.滴定中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C.滴定管未经校正 D.沉淀过程中沉淀有溶解 E.天平不等臂 4.用含量已知的标准试样作样品,以所用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由此来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为:(C) A.空白试验 B.回收试验 C.对照试验 D.稳定性试验 E.平行试验 5. 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A) A.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结果的误差为零 D.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不可避免 6.将数字36.655按一定的准确度修约为四位、三位、有效数字应为 36.66 、36.7。 7.在少次数(n=3~8)的重复测定中,可疑数据的取舍常使用Q 检验法,计算公式为Q=(被检验数据-相邻数据)/(最大值-最小值)=( ∣ Xi-X 邻∣)/(∣Xmax-Xmin ∣) 。 8. 用25ml 移液管和25ml 量筒量取25ml 液体应分别记为25.00ml 、 25ml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应准确至少数点后四位。 9.使用同一衡器称量时,被称物越重,则称量的相对误差越小。(√)10.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1.为了获得纯净的沉淀,将沉淀分离后,需进行洗涤,洗涤的次数越多,洗涤液用量越多,则结果越准确。(×)12.在分析实验中,称取3 .2 018克试样,在测定过程中试样显得少了,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又用台称称此试 样0.1g 加入其中,因此称取试样总量为3.3018克。(×)13.系统误差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所以必须加以消除。(×) 14.名词解释 1 .平行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定。 2.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衡量其好坏。 3. 准确度:是分析结果(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通常用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 有效数字:是指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第三章 1.以下特点哪些不是沉定重量法所具备的: (C ) A.操作繁琐费时 B.分析周期长 C. 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 D.准确度高 E.测量相对误差一般小于0.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恒重是指二次称量之差不超过:(C )A.±0.1mg B.±0.2mg C.±0.3mg D.±0.4mg E.±0.5mg 3.关于吸附共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A.沉淀表面积越大越易吸附 B.电荷高浓度大的离子易被吸附 C.沉淀颗粒越小吸附越严重 D.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E.颗粒大的沉淀吸附现象严重4.沉淀重量法中,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是:(A )A.同离子效应 B.异离子效应 C.配位效应 D.酸效应 E.温度效应5.为了获得纯净而易于过滤的晶形沉淀,下列措施中何者是错误的: (E ) 0.579625.2540.00 0.109820000.03213820.0321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