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时间长、运行状态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更大、资料更全、范围更广、研究方法也更为先进。国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的研究。

Roumasser(1978)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保险进行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存在正外部性。Hazell (1981)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Mishra (1997)也指出虽然农业保险并不是公共物品,但却存在着收益的外溢。经济学家Hazzel(2000)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直接经营或提供一定形式的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的研究

当前保险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947年由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Arrow(1963)运用期望效用函数对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保险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风险规避型消费者进行完全保险的边界。如果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的效用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效用较高时,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购买保险。然而,随着保费的上升,在保障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会逐渐下降,当保费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就不会再购买保险,从而得出保险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的结论。Goodwin和Featherstone(2003)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对美国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弹性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一直在下降。Geoffroy Enjolras(2009)通过对法国农场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对农场主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重新估测,得出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场主多样化生产而受到削弱的结论。Goodwin和Rejesus(2008)对农场利润、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场主更希望获得政府的灾害救济金而不是选择去购买农业保险,因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3、关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研究

Chambers (1989)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农户在购买和消费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的出现。Goodwin和Yamauchi的研究指出,相比于其他保险业务来说,农业保险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Rothschild和Stiglitz(1976)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市场信息并不是完全的。首先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较为昂贵;其次在农业保险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情况下,通过既定的保险合约的挑选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是农户必然选择;最后保险代理人在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然会迎合农民的需求,从而并不存在一个能够有效分散和转嫁风险的农业保险市场。

Knight和Coble(1997)等人的研究认为,由于农业保险被保险人的行为具有不可观测性和机会主义的特点,道德风险使得农业保险不再具有可实施性。

4、关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研究。

Ahsan Ali和Kurian (1982)认为政府必须对农业保险进行公共补贴才能确保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他们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存在农业保险的情况下,产量一般会增加,从而极力主张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支持。Siamwalla和Valdes(1986)运用西方经济学中剩余理念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认为政府补贴促使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社会福利总产出小于补贴成本,进一步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同时,他们还认为农业保险的研究活动而不是农业保险才真正是政府应该补贴的对象。Nelson和Loehman (1987)的研究表明,虽然农业保险在理论上是一种转嫁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实践中,农业保险将损失转嫁给其他保险机构或者政府的成本过于高昂,因此,并不需要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相对于直接补贴来说,政府在农业保险合同设计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的投入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福利更大。Skew Hazell(1997 )认为成本和效率是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直接介入农业保险很可能对私人保险部门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Milton Boyd等(2007)认为,农业保险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农业保险补贴作为一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5、关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的研究。

Gardner (1986),Chambers,Miranda (1991)等多位学者均指出农业保险不适宜采用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并对此作出了各种解释。Mosley(1993)指出应采取

对农业保险实行保险费率补贴或者对保险公司实行经营费用补贴,或实行直接

由国家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Mishra (1996)认为由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高赔付率等问题,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情况下,保费大于

农民自己进行风险管理的费用,如果政府不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农场主基本

不存在投保的意愿。Jerry R. Skew认为历史已经证明,纯粹采用商业化模式经营农业保险不可行的,美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但是

美国高成本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已经扭曲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他更

为赞成农业保险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市场承担单一

的责任风险而由政府去主导巨灾援助工作并推动建立风险基金以应对农业系统

性风险。

另外,涉及微观方面的具体农作物的保险、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农业保险

费率厘定等的研究也十分丰富。

二、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以黄公安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开始对中国的农业保险

展开相关研究,由此拉开了中国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的序幕。但此后由于农业保

险实践发展陷于停滞等原因,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一直发展缓慢。1982年农业保

险业务恢复之后,对农业保险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才得以逐步发展。当前,国内关于农业保险及其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业保险性质的研究

郭晓航(1986)首次提出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然而在当时并没

有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李军(1996)从财政学的角度出发对农业保险的性质进

行研究后认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刘京生(2000)对农业保险的属性从商品性和非商品性这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农业保险

在具有商品性的同时还具有非商品性,即具有双重属性。庹玉柱、王国军(2002)对农业保险的性质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农业保险

既不属于典型的私人产品,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而是一种介于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