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新视野_访舒斯特曼教授
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

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李文静【摘要】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提出,既为当下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是对当代学术界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回应.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哲学中身体的地位,将身体与心灵统一,而且还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将身体置于全部人类学科广阔视野来重新认识,从而将身体作为审美经验核心,通过对身体经验的塑造和改善来达到生命的完满.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暗示了身体自身的整体性存在,更阐明了身体与人、与环境、与社会、与宇宙的整体性存在.【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15)001【总页数】4页(P19-21,25)【关键词】舒斯特曼;身体美学;身体;特征【作者】李文静【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近来,对身体问题的探讨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话题。
无论是哲学、人类学,还是社会学,都纷纷以身体之维为自身领域研究打开新视野。
对此,伊格尔顿就曾感叹:“用不了多久,当代批评中的身体就会比滑铁卢战场上的尸体还要多。
”① 特里·伊格尔顿著,马海良译:《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可见对身体重要性的重新发现己经成为新近激进思想所取得的最可宝贵成就之一。
舒斯特曼提出身体美学理论就是一例。
一身心统一“身体美学”最初到中国是由北京大学彭峰教授翻译的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一书而来。
随后还有彭峰教授的《哲学实践》《生活即审美》及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翻译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通读这四本著作,不难发现,身体作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研究中心,不再是传统哲学上心灵的对立面,而是与心灵一起构成生命的整体性存在,这是身体美学的首要特征。
在传统“二元论”哲学思想长期统治下,身体是灵魂的奴隶、附属,身体即是肉体。
而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所倡导的却是一种身心相统一的观念。
身体包含肉体与心灵,是充满灵性的感性欣赏和创造性自我提升场所。
身体美学与人道主义_谈舒斯特曼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关切

说快乐就是艺术或生活中的最高价值, 就像古希腊 的伊壁鸠鲁曾经宣扬的那样, 而只是认为我们不能 像康德那样对身体感受简单否定 , 而应该对快感的 价值和意义作更多认识并适度肯定。我们也不可能 将 ∀ 判断先于快感# 的命题完全扭转过来, 但至少应 [ 10] 10 这样才 更符 该将其调整为∀ 判断与快感相伴# 。 合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第 27 卷第 2 期 V ol. 27, No. 2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n Social Science
2009 年 6 月 Jun. , 2009
身体美学与人道主义
谈舒斯特曼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关切
陈
后
亮
1、 2
( 1. 山东经济学院 , 2.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0)
一个世纪以来, 身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 都开始讨论社会生 活中的身体。从尼采到弗洛伊德 , 再到梅洛 - 庞蒂 和米歇尔 ! 福柯 , 可谓都在身体的文化和符号意义 上长驱直入, 为现代身体社会的来临奠定了理论基 础, 并促成了整个哲学研究的∀ 身体转向# 。正如舒 斯特曼所说: ∀ 我们的身体 从前被贬低为仅仅只 是现实的媒体或手段 ( 因此是从属的、 反映的、 变形 的) 作为最重要的媒介, 现在被提高到了建构者 和事实场所的地位 , ∃∃ 身体自身成为了一种真实 的价值。 # [ 1] 193 因此 , 美学是否也 应该更加关注 我们 的身体在艺术和审美中的作用和价值, 推进一种更 贴近∀ 肉身化的自我# [ 1] 192 的身体美学?
洁 , 象征着不朽。为灵魂而献身一直被看作是英雄 壮举。筑基于这一隐喻之上的现代美学理论认为, 艺术唯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心灵和丰富精神 , 审美 体验中的身体因素一贯被当作与艺术无关的杂质而 不予理睬。身体和感官成了心灵和理性的对立面, 在任何有关人类审美特征的讨论中都被降到次要位 置。艺术的非身体性成了坚定的信念, 康德的命题 ∀ 判断先于快感# 更是成为现代美学箴言。 然而身体感受果真是审美中可有可无的吗 ? 它 必然会拖住灵魂飞翔的翅膀让其远离天堂吗? 人们 对身体快感的迫切需求是否仅来自于肉体的贪欲? 是否还有其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基础? 无论是从它的 起源还是现实的艺术感受来看, 审美经验都是同时 在身体和精神上让人愉快的。试问, 散发臭味的玫 瑰花能让观者产生美感吗?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 认为, 美学需要建立在人的有机体的自然需要、 构造 和行动的基础之上。艺术和美的根源潜伏在人与动 物共享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基本生命现象之中。所有 艺术都是生命有机体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 艺术的作用 , 不是为了达到纯粹空灵的经验而否定 人的自然的机体的根基与需要, 而是要给出一个不 仅令我们的身体层面而且令我们的精神层面都满意 的表述。 # [ 8] 20 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美国理论家迪萨纳 亚克也认为 , 艺术的独特性并不在于无利害的静观 自赏 , 而在于其原始的生物学根基。它内在于我们 的生活并且是绝对必需的。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不能 只靠房屋、 衣服、 面包和电视活着。艺术和审美同样 重要。∀ 艺术有理由被看作是我们一种基本的生物 需要。它的满足会带来惬意和愉快, 否认它就会被 认为是生命的一种匮乏。 # [ 9] 69 人们创造艺术的原因 有很多 , 有神学的、 历史学的、 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 解释。现在我们更应为其找到生物学的解释。身体 是我们的生命赖以构成和我们的思想赖以中介的材 料。我们认识的每件事情多少都最终是以我们的身 体感官为基础的。正是身体固有的生命冲动、 感知 能力、 生成功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共生性等, 决定着 人的总体进程和一切意识活动。只有健康完美的身 体 , 思维才更敏捷 , 说话才更诚实 , 行动才更纯粹 , 生 命才更有活力。而艺术和审美能给我们带来好的身 体感受 ,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甜美 , 并让我们对明天产 生更大的期待。换句话说 , 艺术中的美和审美中的 快感具有生命进化论上的价值。 知识分子的惟智主义、 禁欲主义传统把身体快 感与审美对立, 常常把身体快感设想为一个完全多 余的派生物。他们拒绝承认快感的全面价值 , 认为 与知识和真理相比 , 快感不值一提。这是根本错误 的。如上所述, 我们不能小视艺术中的审美快感 , 因 为它在许多方面有益于维护、 充实生命并使之更有 意义。生活中的快乐与营养和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这些对物种的生存都是必 需的。所以 舒斯特曼才 说 : ∀ 仅就愉快本身来说 , 它远非一种无足轻重的事 情 , 因为我们人类在根本上不是为真理而活着, 而是 为感觉和情感的愉快而活着。 # [ 8] 49 当然 , 这绝不等于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在你明白如何发展身体的至美和力量之前,你就在疏忽中虚度了一生,这是令人可耻的;而且,如果你疏忽,你就不能得到这种体验,因为这些事情都不会自动发生。
――苏格拉底,摘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身体从第一次“认识你自己”开始,苏格拉底的哲学探索和灵感由此发端。
身体作为体验这个世界的敏感主体,作为这个世界中被感知到的客体,都表达出了人类的不确定性。
Soma(身体)这一术语源自于希腊表示“工具”的词汇,由于贵族化的倾向,身体被视为体力劳动的必需品。
但随着柏拉图及其后学的出现,身体被视为激情、桃色和扰乱心灵的牢笼。
身体成了灵魂的奴隶和工具,更被人鄙视为受控的服务阶级。
为了寻求真理,随之而来的推测:身体必须完全与使用它的自我不同,真正的自我必然是心灵或灵魂。
心灵的思考给灵魂带来了希冀、期盼、祈祷、抉择、磨练的德行,致使身体成了单纯的外在器械。
“身体”这个术语是一种活的生命和具有情感、灵敏感觉的身体,而不是被看做缺乏生命和感知的、单一的物质的肉体。
“传统哲学崇拜、专注心灵而贬低身体;而今,身体意识难以抑制的汹涌巨浪甚至正在感染着哲学这个领域。
”[1]双重审美性的身体美学强调知觉能力与自我欣赏和事物审美特性,身体的审美感觉由皮肤感知到的,它关心的身体部位互相关联定位感受身体的审美感觉。
探索锤炼或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方法是身体美学这一课题的目标,其目的为了更好的使用我们的身体,获得知识,认识自己,追求德行、幸福和正义。
“感知”是指感觉与知觉,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明确的区分了两个定义,“在感知的语义因素内部,明显可见一个更进一步的区分。
因为感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感觉,另一方面为知觉。
感觉与快乐相联系,属情感性质;另一方面知觉与客体相联系,属认知性质。
主观的估量构成感觉的焦点,客观的确证构成知觉的范围。
”[2]经验的身体美学的目的是,“通过培育对身体功能和经验的集中注意,通过把我们从身体习惯和妨碍我们感觉执行能力的缺陷中解放出来”,[3]改善我们的执行力和感觉敏锐度。
美学:边界与超越

形象所抱持的情感态度,那么,跨越文化和种族的共同美或美的普遍标准便是存在的。
这是因为,无论感性、形象还是情感,都是属人的。
美学作为人学,人生理和心理结构的趋同性,决定了大体一致的审美感知能力。
这中间,虽然人因个体、文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但对美和丑的判断依然有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定式。
这种审美感知力的一致和审美判断的定式,体现了人性的共同性。
当然也正是共同人性的存在,使美学获得理论的普遍性成为可能。
感性、形象、情感,为美学提供了超越文化差异的基本学科限定,共同人性的存在则为跨文化的审美共享提供了心理基础。
以此为背景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学界对美学做出了诸多的分类,比如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感性、形象、情感都构成了它们的共同本质。
或者说,以形象为本体、以感性、情感为支撑的元美学,构成了一切具体美学门类的共有基础。
同样,关于美学的国别和历史的划分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只不过分有了同一种美学,至多仅具案例的意义。
美学作为理论,总是跨越地理、历史、文化等限定,以美的本性彰显出对人类整体的普适性。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承认有共同人性存在,相信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是趋同的,美的共同性就永远大于差异性。
建立在这种共同人性基础上的美学,作为一种人类学,为全球化时代美学的整体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普遍人性的共同美,是一个自康德以来的传统命题,对这一命题的重新体认,有助于纠正当代美学研究中的诸多偏颇,并为处理不同美学之间的关系确立一个超越性的新规范。
比如对于中西美学比较,我们一般强调两者的相异,并据此无限放大中国美学自置于西方之外的独立价值。
事实上,所谓中西之异大多是概念范畴使用上的技术差异,双方所要表达或揭示的美学精神基本是一致的。
正是因此,中西美学的比较才是可能的。
而对双方差异的过分强调,并不是一种科学态度,只不过反映了知识者对处于弱势的本土文化存续的焦虑感。
成艳婷-理查德_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

第30卷第5期2011年10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0No.52011.10收稿日期:2011-07-25作者简介:成艳婷,陕西彬县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
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成艳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文章对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将其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做深入阐述,对身体美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针对身体美学发展所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益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美学的研究方向和意义。
身体美学的提出是对狭义美学学科界限的突破。
一般来说,美学学科界限由艺术类型或审美对象来界定,但是身体美学似乎是一个跨审美类型的领域。
身体美学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创造的对象,把身体看作我们完成审美活动处理审美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感觉媒介。
不管从身体美学自身出发还是从美学的学科转向入手,都对分析身体美学的学科定位与中西方美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身体美学;理查德·舒斯特曼;感性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1750(2011)05-0024-04“身体”与“身体美学”已成为当今讨论的热门话题,逐渐进入哲学、美学各学科领域。
随着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美学主流思想的到来,身体美学成为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要对身体美学作充分的了解和研究,首先要对身体美学的提出进行概述与认识。
—、“身体美学”的提出1992年,美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出版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一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愿望。
他在书中认为,美学应用回归到它原初的本真地位即重回鲍姆嘉通的美学。
从_审美经验的终结_到生活艺术的建构_读理查德_舒斯特曼的_生活即审美_

从“审美经验的终结”到生活艺术的建构———读理查德·舒斯特曼的《生活即审美》张焱(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收稿日期]2008-11-09**[作者简介]张焱(1983—),女,黑龙江孙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舒斯特曼在《生活即审美》一书的导言中曾引用艾略特的一句含蕴深刻的名言“结束的地方就是我们开始的地方”[1](p1),并把“审美经验的终结”作为第一章的标题。
与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艺术观念不同的是,舒斯特曼以亚洲、非洲和古代欧洲现存艺术为依据,研究以改善生活品质为目的艺术存在状况,提出了将生活本身建构为艺术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他相信,将生活作为艺术审美中心对于解决当代美学困境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审美经验正是构成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成分。
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重新考察了“审美经验”这一个概念的现实意义,发现大部分现代美学家所构想的审美经验是与日常生活“相疏离”的经验,是一种仅仅限于对高雅、学院艺术的“凝神观照”。
因此,舒斯特曼实际上是宣告那种孤立的、片面的审美经验的终结,他要在“所谓艺术最终耗尽的废墟中寻找审美复兴的种子”[2](p4),从说唱艺术到乡村音乐,从技术音乐到探讨城市美学,舒斯特曼带领我们畅游通俗艺术所属的丰富的审美资源,而那些存在于通俗艺术和日常生活体验之中的审美经验则正是涵养艺术种子的审美之所。
因此,全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复兴真正的审美经验。
传统实用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杜威曾提出过“审美经验”的概念,旨在“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2](p20-21),舒斯特曼对杜威的这种艺术观赞赏有加,他承认杜威在提出“审美经验”这一概念本身仍然沿用了区分的方法,然而,舒斯特曼指出,杜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区分带有“包容性与连续性”,杜威主张在各种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确保生活的多重需要与价值,在维护精英文化的同时,承认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合法身份。
艺术终结_生活美学与文学理论

作为当代国际美学的最新的发展趋势,“生活美学”在国外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想结合在土耳其安卡拉召开的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的观感,来深描“生活美学”的最新发展,来重新阐发“艺术终结”论,并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文学——“生活美学”能否为当代文学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石?这次国际美学界最高规格的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四百多位学者,来自不同文化的美学之间也开始撞击出火花,“生活美学”就是其中相当耀眼的一朵。
1.为何要提出“生活美学”?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美学为文化间架起桥梁”,这顺应了当代美学和艺术发展的“文化间性转向”的历史大势。
因而,笔者在本次大会上的英文发言也以《观念、身体与自然:艺术终结与中国的日常生活美学》(Concept,Body and Nature:The End of Art versus Chinese Aesthetics of Ever-ydaylife)作为题目,没想到引起了许多当代美学家的积极关注,在会场上下与他们之间的争论,我觉得记载下来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发言之前,令我深感欣慰的是,分析美学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约瑟夫・马戈利斯(JosephMargolis)、国际美学协会主席海因斯・佩茨沃德(Heinz Paetzold)、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新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国际美学协会第一副主席柯提斯・卡特(Curtis L.Carter)、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佐佐木健一(Ken-ichi Sasaki)、俄罗斯著名美学家多果夫(Konstantin M.Dolgov)、当代哲学史家汤姆・罗克莫尔(Tom Rockmore)、日本美学协会代表小田部胤久(Mariko Otabe)等悉数到场,从而表现出对艺术终结、生活美学及其东方语境问题的关切。
我的发言的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关于“艺术终结之后”美学的命运的。
实用主义美学的发明:对一个术语和命名的谱系学考察

实用主义美学的发明:对一个术语和命名的谱系学考察理查德·舒斯特曼;胡莹【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5【摘要】对实用主义美学这一术语和命名的谱系学研究,梳理了实用主义美学这一术语产生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理论根据;通过介绍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三位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奠基性人物的主要美学观点,论证了\"实用主义美学\"这一术语的实用主义根据.同时,通过分析杜威拒绝实用主义美学这一方案的原因,新实用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对实用主义传统的阐发,以及作者在实用主义美学概念上的理论历程,试图阐明实用主义美学作为一种哲学美学流派的价值和意义.实用主义美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即在当代学术话语中调和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以补充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还体现在其超越理论界限,对审美和生活经验的直接指向.【总页数】12页(P102-113)【作者】理查德·舒斯特曼;胡莹【作者单位】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身体、心灵与文化中心,美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相关文献】1.社会学视野中1980年代中国“美学热”的谱系学考察 [J], 裴萱2.社会学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新启蒙\"的谱系学考察 [J], 裴萱3.实用主义的"古典"分野:在何种意义上?——一个谱系学的考察与回应 [J], 姬志闯4."启蒙主义"与"为人生的艺术"——对鲁迅创作观念的一个谱系学考察 [J], 朱康5.论身体美学对西方古典工夫论的现代复兴及其启示——阿多、福柯和舒斯特曼之修身实践的谱系学考察 [J], 王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新视野———访舒斯特曼教授彭 锋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0871)[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8)01-0062-05新实用主义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学思潮,发端于美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与此前盛行的分析美学狭隘地关注高雅艺术不同,新实用主义美学将视野扩大到包括流行艺术和日常生活在内的广大的审美经验领域。
作为新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舒斯特曼教授以辩护通俗艺术、倡导身体美学和哲学作为生活艺术而著名。
他的《实用主义美学》一书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下面是近期我跟舒斯特曼先生的访谈,希望有助于学界对新实用主义美学的进一步了解。
问:根据我的理解,您跟罗蒂的新实用主义(neo-p rag matis m)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您也没有完全回到杜威。
如果说杜威是原本的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罗蒂是新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那么是否可以说您是新新实用主义(neo-neo-p rag matis m)美学的代表?我已经注意到您的一些同行将您称做新新实用主义和后后现代主义(post-post-modernis m)。
能否简单地谈谈您同杜威和罗蒂之间有什么不同吗?答:我不太喜欢新新实用主义这种说法,我比较喜欢用新一代新实用主义(ne w generati on of neo-p rag matis m)的说法。
您对实用主义美学的这种三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
尽管我也是个实用主义者,但我与杜威、罗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较起来说,我的观点更接近杜威。
我们都知道,哲学一般分为理论哲学、社会-政治哲学、以及美学。
我想就从这些方面来比较我同罗蒂之间的差异。
在理论哲学方面:罗蒂主张一切都是解释;而我则认为在解释之下存在着原初感知,虽然它们可能有误,并且存在于无意识之中。
罗蒂信奉一种文本主义,认为一切都是语言;对我而言,语言并非一切,人类并非仅仅是掌握词汇的动物。
罗蒂拒斥经验,而经验正是实用主义的核心概念。
罗蒂希望一切都具备语言的明晰性;而我认为经验对哲学很重要,哲学并非仅仅是做出论述,经验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
在本体论上,罗蒂强调偶然性;而我认为偶然性之下存在着规律性。
例如,天气是偶然性的,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模式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在社会和政治哲学方面:罗蒂信奉新自由主义;我则信奉欧洲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
罗蒂反对改革,认为人们只需要再仁慈一点就好了;但我认为只做个慷慨大方的人是不够的。
罗蒂将公共的与私人的严格地区别开来;而我不同意这种截然的区分。
另外,罗蒂对社会科学持怀疑态度,文学是他的新宗教;我认为社会科学是很重要的。
在法国时我曾见过布尔迪厄,并向他学习了很多社会学的理论。
哲学应当与社会科学合作。
在美学方面:罗蒂主张强势的解释,即阐释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一首诗做出自己想要的解释。
有时候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我认为那些更为开明和更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解释也有其价值。
罗蒂以新颖和独特作为美学标准;但我认为新颖和独特不必要非得走极端,我们的创造性也可以体现为对熟悉的事物略做改动。
福柯也深受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渴望做些极端新颖的事情。
其实相对较新也是可以的。
同时,我也尊重普通的解释。
我反对在创造和欣赏领域中走极端。
我是个中道主义者。
我跟罗蒂之间还有一点不同:我对快感很有兴趣,因此我也常常被批评为享乐主义者。
我承认,快感并非是唯一的价值,但快感非常重要。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快乐的词汇,其中就包括宗教愉悦。
罗蒂则信奉痛苦,认为只有痛苦是不服从语言叙事的改变的,痛苦是人类经验中的基础经验。
我想罗蒂所说的痛苦主要是一种精神痛苦。
而我所说的快感与身体密切相关,在罗蒂的美学里,身体不起任何作用。
我和杜威的区别,可以将它分为下面几点:(1)我同意杜威关于经验的重要性的观点。
经验是他的哲学也是我的哲学的核心概念。
不过,我们之间的区别是,我是一个分析哲学家,而杜威不是。
我的文章写作风格是分析哲学式的,而杜威是经验描述式的。
杜威的描述比较随意,不够确切,有时甚至有点累赘。
我认为,就是对于经验,也可以采取非经验的分析方式来澄清。
(2)在对经验的看法方面,杜威强调经验的统一性,我则同时欣赏破碎的和不统一的经验。
我写了一些关于说唱音乐(rap music )的文章,说唱音乐的乐音不是和谐的。
我认为统一的经验有其价值,不和谐、不统一也有其价值。
强烈的情感可以促进思考。
不统一有助于表达社会情绪。
在美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通常没有关于统一与和谐的体验,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3)我不同意杜威对艺术的定义:艺术即经验。
我认为经验并非是定义艺术的好方式。
我有个新的定义是:艺术即戏剧化。
不过,我并不赞同对艺术给予定义。
(4)杜威从未就通俗文化著文,罗蒂也没写过,我则写了很多文章论述通俗艺术,肯定它们的价值。
我的工作是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继续和发展着杜威的思想。
(5)我想我们之间还有一个区别是:杜威是完完全全的美国人,他的视角主要是美国的,虽然他也到过中国和日本。
我则具有双重国籍:我是犹太人,出生在美国,但从未在美国大学里学习过。
比起杜威和罗蒂来,我更加国际化,我对种族和民族更敏感。
(6)身体经验:杜威和我都重视身体经验,杜威一直修习亚历山大技法,还曾撰写关于亚历山大技法的入门书籍。
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杜威未曾讨论性爱;我最近的文章写到过性爱。
杜威是个信奉清教主义的美国人,他那个时代性爱是不能被谈论的。
我们这一代人则不同,我认为性爱是经验的一部分,而且需要被谈论。
在我早期的著述中,我没敢论述性爱这个题目,是担心人们会因此对身体美学形成一些歪曲的印象。
不过即使现在我也常常因此受到批评和嘲笑。
问:你刚才提到,杜威和罗蒂都没有讨论过通俗艺术,而你则非常重视通俗艺术,从爵士乐、说唱乐、乡村音乐到美国的歌舞片,你都有非常有趣的解读,而且你认为迄今为止,只有你从美学上对通俗艺术进行辩护,其他作者更多地是从政治上替通俗艺术辩护,能否谈谈你为什么如此重视通俗艺术?通俗艺术与重视审美经验的实用主义美学之间究竟有何关联?答:让我先从审美经验谈起吧。
《生活即审美》的第一章就是“审美经验的终结”。
光看这个题目,人们会认为我在批判审美经验,其实我在倡导审美经验。
实用主义美学最重视的就是审美经验。
我所说的审美经验的终结,只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所界定的那种作为无利害的静观的经验的终结,这种审美经验通常被认为是由高级艺术引发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伪审美经验。
终结这种审美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唤起真正的审美经验,这就是在今天由通俗艺术所唤起的审美经验。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西方美学史就不难发现,审美经验曾经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在传统上与我们对于美的愉快感受紧密相关,这种愉快感受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情感反应。
但是,到了20世纪,尤其是在经历了两次可怕的世界大战之后,艺术家开始对美和审美经验的作用和价值产生怀疑,因为能够给人提供美和令人愉快的审美经验的艺术,对于终止战争的丑恶毫无作为。
最有文化的和在审美上最发达的欧洲国家,在战争中也是最邪恶的和最具破坏性的,美和审美经验与文明社会的恐怖之间的合谋,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拒斥审美经验中的愉快情感。
我们在达达主义运动中已经可以看到这种倾向。
达达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曾经说:“我有一种狂热的念头要杀死美”。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曾经写道:他的现成品艺术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创新,跟审美经验、愉36新实用主义美学的新视野 46 《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快、感受、趣味等等毫无关系。
近来的当代艺术家喜欢在艺术中发表政治主张,他们也有这样的担心:如果他们的作品过于优美,过于令人愉快,人们就有可能被作品中的美和所产生的愉快经验所吸引,而不能充分关注作品中的政治信息。
诸如此类的原因,再加上学者们通常强调要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得美、情感和愉快经验等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降低。
高雅艺术越来越关注观念、解释和智力游戏,不再关注感觉感受和感觉经验。
我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美学的麻木化”(anaestheticizati on of aesthetics)。
尽管通俗艺术也可以包含重要的观念和解释,但它更能复兴我们的审美经验,而且有助于恢复我们对高雅艺术的审美经验,因为通俗艺术从来就没有拒斥审美经验,而且总是直接和强有力地诉诸我们情感反应,诉诸我们的愉快。
尽管通俗艺术的流行有赖于商业广告和市场运营,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们的审美享受,它的成功主要建立在人们的审美享受的基础上。
与某些高雅艺术不同,通俗艺术从来就不害怕承认美、愉快和强烈的情感是值得去追求的目标。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目标与高雅艺术追求的智力目标水火不容,当然也不意味着通俗艺术在产生强有力的审美经验方面取得成功之后,通常会与智力上的重要洞见结合。
我关于通俗艺术的立场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立场,也就是说,通俗艺术具备成为好的艺术的潜力,需要更多的批评和关心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潜力。
问:你是如此强调经验,可能与你主张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来实践有关。
不过,在一般人看来,哲学是一种间接的反思活动,应该跟直接的生活实践保持距离,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是在黄昏时才起飞,哲学反思是在生活实践结束时才开始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的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似乎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你能对此做些解释吗?答:好的。
对于那些将哲学仅仅理解为狭隘的学院学科的人们来说,我的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似乎有些新奇。
那些学院哲学家们只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来研究哲学,只是将哲学严格限制在语言的领域之内,限制在大学的围墙之内。
然而,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了,在古希腊和中国文化中,都有这种哲学观念。
生活艺术中的“艺术”一词有点模棱两可。
艺术可以指任何技艺或知识形式,而无需与审美事务有特别的关联。
在古希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将哲学作为生活艺术或者生活之道的观念,他们不是用审美价值来规定艺术的,而是用治疗来规定艺术,对灵魂的治疗和康复,让心灵从坏的欲望和习惯中摆脱出来,从错误的信仰中摆脱出来。
不过,生活艺术观念中的艺术,也可以指一种与审美目的和价值有关的技艺或知识。
我的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中的艺术,就包含这种审美维度。
我认为哲学家应该通过研究和工作,让自己的人格和生命变得富有魅力,让自己成为美好生活的榜样。
哲学家只有通过显示他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魅力、更有洞见、更为愉快、更为和谐,他们才能更有效地影响别人。
这一点最好不是通过写作来证明,而是通过生活和人格来证明。
这也是我之所以倡导身体美学(s omaesthetics)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