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美学发展的历程

合集下载

2.1西方美学的进程

2.1西方美学的进程
↓ 艺术不真,距离真理很远,所以世俗的艺术是骗人的,有害的,也因此 要把这些世俗的诗人赶出理想国
1、艺术不真实,是虚 假的。
2、一些艺术是渎神的。
3、艺术挑逗人的情欲 即感性欲望,从而使人 堕落,不利于理想国的 统治。
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说,男女在前世都是一一配好的 最和谐的整体,但在今生都被打乱,故 爱情理想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与你最相 配的人,而幸运的是极少数,凑合的是
革命”
《判断力批判》—审美何 以可能—人为审美立法
康德对美的分析:近代认识论美学的集中体现
①质。审美判断“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 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 。-美的非功利性:在没有任何利害计较里感受到的愉悦就是美。 ②量。“凡是那无需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就是美的”。--美 的普遍性和非概念性:凡是美的,大家都认为美。 ③关系。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形式。--美的形式性:不为 目的,然却在形式方面合目的性。 ④模态。“凡是那没有概念而被认作一个必然愉悦的对象的东西 就是美的。” ——美的必然性:无需概念证明的必然性。
• 2、认识论哲学(认识论转向) :→认识论美
学(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
• 英国经验主义:知识源自人的后天经验(重
归纳)
• 大陆理性主义:知识源自人的先天理性(重 演绎) • 法国启蒙主义: • 德国古典主义:
英国经验主义
1、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审美活动离不开想象;
想象是审美能力的本质特征。 2、夏夫兹博里:审美源自人的内在感官,有一种内在的眼睛分辨
出什么是美好端正的、丑陋恶劣的,这些分辨活动根植于自然的, 故分辨的能力自身也是自然的。

第二章 美学的历史 (21)

第二章 美学的历史 (21)

► 鲍姆加登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创立了美学,
并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科学。 ► 法国启蒙主义美学 ► 狄德罗:美在关系 ► 德国古典美学:是认识论阶段的美学顶峰, 而且也是古希腊以来西方美学的一个高峰。 ►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和黑格尔 ► 康德:批判哲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 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 从语言入手,直探审美和艺术的本体,而不
再关心那个终极的、永恒的美本身,也不再 关心那种既定的、抽象的人的审美能力,就 成了西方当代美学区别于传统美学的根本特 征。 ► 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派别林立,归纳起来, 主要有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主 潮。
► 第二节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 一体。 ► 中国传统观念:人和万物源于天的最高存在, 都不违背天心与天意。
► 三、魏晋隋唐美学思想 ► 中国美学到魏晋才真正起步。 ► 魏晋是美与艺术自觉的时代。获得这个飞跃
有几个条件: ► 一、是佛教的东传,佛理的精微影响、促进 了中国固有思想方式的进步。 ► 二、文学艺术的发展:书法、山水画和文学

魏晋人审美自觉的获得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 史和思想文化原因的。魏晋一代,政治的黑 暗、社会的混乱,造成了个体生命的深重苦 难;以无为本的玄学,不但展露出一种全新 的宇宙人生结构,提升了“无”的本体地位, 而且彰显了具体事物和感性个体生命的有限 性;二者交织结合,激发和推动着魏晋士人 的觉醒。
第二章 美学的历史
第一节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 西方美学史的基本特色,在于它始终被当作
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组成部分来看待,并与 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 “本体论阶段”到 “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 一、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 ► “本体论阶段”指的是以“本体”或者 “存 在”为思考中心的思想发展阶段,其起止时 间大约从古希腊早期到16世纪。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 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一、古希腊哲学与美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概念进行了探索和阐述,这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希腊,美被视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在艺术和自然中都可见其体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都提出了关于美的观点,并深化了对美的认识。

二、中世纪的宗教意味美学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使美学与宗教相结合。

美不再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宗教仪式和圣经中的故事来体验。

圣母玛利亚和救世主耶稣成为中世纪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追求超验的美成为中世纪美学的主旨。

三、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对宗教的过度依赖,开始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人文主义观念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尊严和个体灵魂的独立性产生兴趣。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美学的新视角,并加入了对自然美和人体美的追求。

四、启蒙运动与审美理论的形成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对人类的理性和自由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关于美的新的理论。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美是基于客观和普遍的原则,而非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

康德提出了审美观念的主观与客观结合,认为美感体验需要同时满足主体的主观情感和客体的客观形式。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对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追求革新和创新,拒绝传统的审美观念,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以多元化的观点挑战传统的美学原则。

后现代主义认为美是多样化而主观化的,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定义。

六、当代美学的多元发展在当代,美学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学派和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学观点和理论,如存在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等。

同时,跨学科的研究也促进了美学理论的交叉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进行合作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美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总结起来,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哲学的探索、中世纪宗教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崛起、启蒙运动的形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以及当代美学的多元化。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首先提出了美的概念,并研究了美的本质和价值。

然而,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由于各个哲学学派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美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为后世的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考问题。

在古希腊,最早开始关注美学问题的是毕达哥拉斯派,该学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秩序,而美就是这种完美的表现。

毕达哥拉斯派重视对数的研究,认为美的本质可以通过比例和对称来体现。

而之后的柏拉图提出艺术的目的在于对于“理念”的追求,认为艺术家是“理念”的缔造者和传播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可疑的,因为它只是对现实的影子,并无法达到真实世界的高度。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在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美。

他强调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并把美归纳为形式和目的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罗马,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通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美。

他主张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来实现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美学思想在宗教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审美观念逐渐取代了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在基督教的美学思想中,美被视作是上帝的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的灵魂并与神灵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艺术和美学的中心。

该时期的哲学家笛卡尔强调了理性和科学方法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笛卡尔也质疑了人类感官的可靠性。

启蒙运动时期,美学的讨论转向了对于审美标准和价值的探索。

康德关注审美经验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提出了“纯粹美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体验,并且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

康德的美学观点对于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对于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认为艺术是精神觉醒的一种手段。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发展的历程

本章思考题
1、17、18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和 经验主义美学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谈谈德国美学的成就和对世界美学的贡 献。(可结合第三章内容分析)
3、如何认识美学的泛化问题?
BC6-4世纪产生
一、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
二、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
时期
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 18世纪古典期高峰 四、20世纪至今
20世纪近现代期
一、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
源头、第一
个古高希峰腊 古罗马 中世纪
美学
美学 美学 文艺复兴
贺拉斯《论崇高》
朗吉弩斯《诗艺》
时期美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BC38亚4里-3士22多《德诗学》
B《C文4艺27对-话34集7》“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第一阶段总结
古希腊美学的共同特点是区分了现象 和本质,确立了西方美学研究的第一 种范式 。
文艺复兴对人的心灵的启迪和赞颂。
二、十七、十八世纪美学
夏夫兹博里、哈奇生
休谟
理性主义 博克 美学 荷加兹
启蒙主义 美学
笛卡尔 布瓦洛
经验主义 美学
西方古典美学的突出特点: 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美学还是先问:美的本质是什么?
四、西方美学的现当代发展(20世纪后)
两大美学思潮: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现代科学主义的科学思潮
(一)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 卡西尔和苏姗朗格:符号
主义美学

柏格森:生命直觉主义 立普斯:“移情说”
第二阶段总结
美学研究的重心已经由美的形而上学 的思考转向对人类美感经验的考察 。
由泛美走向艺术,转而研究艺术。
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西方心理美学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和特征
• • • •
序 对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一.对西方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1、奴隶制时期的美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公元前6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公元前6世纪 主要由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哲学 团体。他们认为抽象的数是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 象的最后原则,因此努力探求一般的美的“ 象的最后原则,因此努力探求一般的美的“数的 原理”。如“黄金分割率” 原理”。如“黄金分割率”。
• ③关于“乐”的作用: 关于“ • A.乐统同,礼辨异。同则相亲,异者相敬, A.乐统同,礼辨异。同则相亲,异者相敬,
相敬则不争,相亲则不怨,不争不怨,天 下安宁。强调感化作用。 •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世纪中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世纪中 • •
叶—20世纪) 20世纪) 马克思最主要的美学思想是在《1844年经济学— 马克思最主要的美学思想是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哲学手稿》中,主要美学思想如下: ①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的角度谈劳动与美的关系,他 说:“ 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 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 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什么是劳动异化?


• 二、中国美学史的简略回顾
• • • • • • •
先秦美学思想(道、儒美学) 孔子: (公元前551—479)美学观如下 孔子: (公元前551—479)美学观如下 ①里仁为美(与仁人交往) ②“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政治理想与审美境界 ③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诗兴观群怨 ④内容与形式统一: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⑤审美尺度: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西方美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西方美学的直接源头是在古希腊。

.观点1: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

(塔塔凯维奇)观点2: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鲍桑奎)观点3:哲学孕育了美学。

(吉尔伯特和库恩)观点4:美学问题只能出现于哲学问题之后。

(克罗齐)(作者赞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一毕达哥拉斯学派1和谐(harmony)是宇宙的本质特征。

神秘的和谐现象是由比例、尺度和数造成的,而和谐本身则是以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关系为基础的。

和谐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音乐通过声音与音调表现了这种和谐,而哲学(数学被包括在哲学之中)则是对事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思索,美因此成为宇宙和人的最终目的。

2音乐可以净化(cathartic)灵魂。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以音乐和哲学为修养手段,用音乐来净化人的灵魂,似乎与奥尔弗斯教派的酗酒、癫狂的神秘体验不同,但是,实质上,平静的哲学与和谐的音乐亦可产生精神上的迷狂感。

在这种迷狂中,灵魂亦能够摆脱肉体,进入神秘境界。

————这种思想也是希腊非理性精神的一个来源。

3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的构成。

最聪明的事物是数,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最优美的事物是和谐。

与数相关的和谐原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理想。

二赫拉克利特1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

“看不见的和谐(hidden harmony)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中一种和谐的模仿,因而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把握和认识。

2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三德谟克利特1模仿说。

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

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包括艺术的创作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6-4世纪产生
一、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
二、到20世纪初期 18世纪古典期高峰 四、20世纪至今
20世纪近现代期
一、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
源头、第一
个古高希峰腊 古罗马 中世纪
美学
美学 美学 文艺复兴
贺拉斯《论崇高》
朗吉弩斯《诗艺》
时期美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BC38亚4里-3士22多《德诗学》
本章思考题
1、17、18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和 经验主义美学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谈谈德国美学的成就和对世界美学的贡 献。(可结合第三章内容分析)
3、如何认识美学的泛化问题?
第二阶段总结
美学研究的重心已经由美的形而上学 的思考转向对人类美感经验的考察 。
由泛美走向艺术,转而研究艺术。
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西方心理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高峰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潮 现代西方美学开始萌芽
唯意志主义美学 现代心理学美学早期诸流派 马克思主义美学
从美学史讲起
中西方文学艺术文化差异
西方文艺——激情色彩 中国文艺——和含之美
西方
宙斯
缪 斯
记忆女神
欧忒耳珀——音乐与诗歌 塔利亚——喜剧 墨尔彼墨涅——悲剧 特尔西科瑞——舞蹈 卡列俄珀——史诗 波吕许尼亚——颂歌 克利俄——历史 乌拉尼亚——天文 埃拉托——抒情诗
中国
《尚书》:“夔典乐” 《淮南子.本经训》:创造书契的是仓颉 《周礼.春官》:教六诗的太师
B《C文4艺27对-话34集7》“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第一阶段总结
古希腊美学的共同特点是区分了现象 和本质,确立了西方美学研究的第一 种范式 。
文艺复兴对人的心灵的启迪和赞颂。
二、十七、十八世纪美学
夏夫兹博里、哈奇生
休谟
理性主义 博克 美学 荷加兹
启蒙主义 美学
笛卡尔 布瓦洛
经验主义 美学
第三阶段总结
西方美学研究的三种范式
第一种范式:区分现象和本质,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 构,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重心)
第二种范式: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 为基本结构,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注重人与物 的对应和美感的研究。(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重心)
第三种范式: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 基本结构,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法国理性主义美学
合理地否定了神学、美学,但是 后期理性主义又走上了一个极端, 过于重视理性,而否定了感性。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纠正了理性主义,重经验、感觉,从 审美主体能动的方面和客观形式的影 响方面阐述了相关的美学理论。
启蒙主义美学
莱辛《拉奥孔》 “这部著作把我们从 一种幽暗的直观境界引导到思想的 宽敞爽朗的境界。”(歌德)
西方古典美学的突出特点: 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美学还是先问:美的本质是什么?
四、西方美学的现当代发展(20世纪后)
两大美学思潮: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现代科学主义的科学思潮
(一)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 卡西尔和苏姗朗格:符号
主义美学

柏格森:生命直觉主义 立普斯:“移情说”
作品分析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随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相 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分期——四阶段
伏尔泰、狄德罗 莱辛、文克尔曼、 鲍姆嘉通 维柯
笛卡尔
“所谓美和愉快所指的都不过是我们的 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美不在 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部分看 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 调和适中”
“清晰明白的概念” ——(理性)
布瓦洛三原则:“事之常理”“人之常 情”“普遍永恒人性”
弗洛伊德和荣格:精神分 谷鲁斯的 “内模仿说”
析英加登和海纳:现象学 布洛:“心理距离说”
海德格尔和萨特:存在主 闵斯特堡:“孤立说”

加达默尔:解释学美学
马尔库塞:法兰克福派
(二)现代科学主义的科学思潮
克莱夫.贝尔和弗来: 形式主义美学
杜威:实用主义美学 恰瑞兹:语义学美学
维特根斯坦:分析美学 鲁道夫.阿恩海姆:格式
塔心理美学
皮亚杰等:结构主义 德里达:解构主义
第四阶段总结
对美的本质的悬搁和对于艺术本质的摧 毁——三种范式的分裂乃至美学体系的瓦 解——反美学(美学的泛化)
大总结
张法、王旭晓《美学原理》:
“两千年的西方美学史,像一场戏,从寻找 美的本质开始使美学成学,到否定美的本质使 美学失心。如果把美学比喻成一个帝国,那么, 现在帝国的中枢已经被摧毁了,各部分纷纷独 立,自由拆散着,也自由组合着。但这些部分 曾经长时间地是美的本质的臣民,打上过美学 的印记,现在虽然已经脱离美的本质的管束, 还是自认为或被指认为是一种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