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7美学自考考点整理(超详细)

合集下载

自考00037美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00037美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00037知识点汇总1、原型理论一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推。

2、艺术美一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一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一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一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一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一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一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一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一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一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完整word版)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D )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D )A.歌德 B.席勒C.康德D.黑格尔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B )A.王维 B.严羽C.刘勰D.司空图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C )A.诗歌批评 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D )A.庄周《庄子》 B.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B )1-17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8.美学应当划归于( C )1-13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C )1-2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 )2-77A.澄明之境 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B )2-100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 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C )2-94A.人的精神追求 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 B )2-76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D )3-145A.丑陋不堪 B.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B )3-120A.形式分类形态 B.逻辑分类形态C.内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D )4-208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4-229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B )5-278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5-285A.英伽登B.盖格尔C.汉斯立克D.克罗齐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D )5-291A.审美理想 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美学》0037笔记剖析

自考《美学》0037笔记剖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自考0037 美学-第四章

自考0037 美学-第四章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一)古希腊: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a)柏拉图的“迷狂说”、“回忆说”。

柏拉图就曾经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

柏拉图认为,某些迷狂状态乃是“上苍的恩赐”,也就是神灵赐福的现象。

这类现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预言的、宗教的、诗神凭附的和哲学的,其中第三种迷狂是指“缪斯凭附于一颗温柔、贞洁的灵魂,激励它上升到眉飞色舞的境界,尤其流露在各种抒情诗中,赞颂无数古代的丰功佳绩,为后世垂训。

”不难看出,柏拉图在此所描述的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他的“回忆说”则显然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他这样描述灵魂面对美时的感受和状态:“他凝神着美丽的形象,心里产生一种虔诚感,敬美如敬神,……其次,寒颤过去以后,他会奇怪地发高烧,浑身冒汗。

因为美发射出来的东西穿过他的眼睛在他体内产生热量,他的灵魂的羽翼也因此而得到养育。

受热以后,久经闭塞的羽翼又开始生长。

羽管胀大起来,从根部向外长,最后布满灵魂的胸脯,灵魂过去本来就是遍体长着羽毛的。

在这个过程中,灵魂周身沸腾跳动,正如婴儿出齿时牙根感到又痒又疼,灵魂初生羽翼时也是这样。

”表面上看来,这段文字充满了臆想的成分,似乎谈不上科学的审美经验理论,但实际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诸多特征:首先,它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身心亢奋的状态,并且强调审美经验能够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得到复苏和拯救,这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特征。

这实际上类似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b)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又对悲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宣泄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快感。

这种学说尽管谈论的仅仅是悲剧现象,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审美心理的内在规律,因而其影响一直达于现代。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

美学自考主观题汇总(课程代号:00037)第一章绪论一、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简答题)1.第一阶段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2.第二阶段是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性认识。

3.第三阶段是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二、美学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同。

/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的原因。

(简答题)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同。

三、历史上有关美学研究的四种看法。

(简答题)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4.审美经验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研究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审美心理是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5.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四、美学的学科属性。

(简答题)1.美学最初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了各种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影响,从而使其学科属性变得复杂化了。

2.从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着眼,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五、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简答题)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活动或审美现象。

1.从艺术的审美现象来看,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比如墙上的画,对于搬运工来说是物,对于绘画爱好者来说是艺术,对擦洗它的艺术家来说,一会是物,一会是艺术。

2.从自然界的审美现象来看,自然界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如北方常见的雪,南方人都想去北方看美丽的雪,因为人,所以自然界的美才有了意义。

3.从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来看,审美活动已经成为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艺术融入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00037美学大纲知识点

00037美学大纲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① 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俺金部厶生尖践的结晶。 ② 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圭鎧厶
③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 MJt。 3.审美趣味 (1) 【单选】定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壬观爱 妊和倾.包。 (2) 【选择、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两重性) ①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仝姓差妄。 ②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主体所面临的卮丟因素感狂会条在。
(2)以更麦坐理通遡为美学主要研完对象 ①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认为美学是“快与不快的学说
②弗洛伊德:发现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③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4.著名美学家甚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差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 对象
自然现象总显现为 物质 社会现象总呈现 为客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 生存
实存,完全与 人生脱节 观物化形态 的社会关实践、活动等相 关,更关
不同
系、组 织、制度等 注非物化形态 的社会现象
研 究追求 对客观事物 属 性 力求判断的客观 性和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 而
4.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 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 接的就是 旦的圣进。 (2) 【简答】他律性指审美活动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与其 他实 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复杂关系。 ①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② 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冋 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 体内容中。 ③ 各种审美形态,如崇高、悲剧等实质上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 想追 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 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2)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3)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范动。 2. 【选择、简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 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亠 (2) 都必然要受到牡金裏践适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自考00037美学全教材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自考00037美学全教材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美学(00037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美学的诞生。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

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18世纪。

考点2:简述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答:美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1)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

(2)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精神活动。

(3)再次,美学涉及人的生存等本源问题。

(4)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所要进行的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都离不开哲学思考。

考点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答:(1)首先,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个体的实践造成个体的感性世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类的生活世界;(3)最后,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实践活动。

(4)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核心内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考点4:简述审美需要。

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考点5: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答:(1)生命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一)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代表人物: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作品:《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影响: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要问题和对象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作品:《美学讲演录》(朱光潜先生译为《美学》)“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fine art)理论: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问题是研究艺术已经有了艺术学艺术原理,为什么还要美学?回答是要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艺术的美,有一种哲学的品格和高度,因而有很多美学家认为美学就等同于艺术哲学。

(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1、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起源:英国的经验派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即分析哲学)认为只有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1)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一个著名命题:“语词的意义即用法(或译‘在其使用中’)”认为“与美学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可能是审美反应”→这实际上把美学研究的重点专项人们的审美经验。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主张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的研究对象(3)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主张放弃对美作形而上学的探讨,而强调对人们的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4)当代中国美学家:李泽厚“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重点研究产生这些什么经验的心理基础,这就成了对美感的心理机制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研究,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1)19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直接把美学看成产生快感的心理现象(2)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无意识学说)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3)荣格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泛性欲主义和个体无意识,所以将意义是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间铲山,以后由人类群体一代代通过遗传机制得到传承)(4)布洛距离说(5)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四)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重点在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人和现实世界所形成的种种关系中的审美关系)中国蒋孔阳《美学新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问题,但主要是通过艺术来进行研究的。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两位一体),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总结: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一)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论述】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1、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来看,挂在墙上的画对搬运工来说是物,对绘画爱好者来说是审美对象,对擦洗它的专家来说,则一会是物,一会是审美对象。

因此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从自然界的审美现象来看,比如雪山,北欧人成天生活在那里,可能并不一定认为它美;红军长征过雪山,随时有牺牲的危险,这时的雪山决不会成为审美的对象;但作为旅游观赏的雪山,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这说明雪山那种被公认为大自然的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美的。

自然美以及其他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3、从科技活动的审美现象来看,也是存在美的。

比如有科学家就惊叹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就像一个小宇宙,是异常美的。

由此可见,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的现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

4、从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来看,审美活动已经成为人的极其重要的生存、生活方式,成为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某些场合和领域,甚至艺术和生活的界限也模糊了,艺术就融入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5、从审美形态来看,广义的美不但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而且能把丑、荒诞、惊颤等等形态都包括进去。

比如罗丹的《老妓》,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皮肤松弛、年老色衰的丑陋的妓女形象,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此,“丑”也与我们建立了审美关系,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6、综上所述,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就此而言,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

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二)简述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全面准确地理解审美活动【未在书中找到知识点】1、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人类的审美现象涉及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现象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常常会产生矛盾,更增加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

2、全面、准确地理解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概括地说,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2)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使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一)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二)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理由如下: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三)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美学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2、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3、美学与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营养四、美学研究的方法(一)核心方法:哲学方法附属方法:多元、多样(二)美学研究的方法【简答】1、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研究方法应当是多样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2、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

3、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4、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与附属之分。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和学科发展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审美意识【名解】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特征: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分类:初级审美意识(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高级审美意识(如:悲剧意识)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更为成熟、更为自觉,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

中西方审美意识的不同:(1)西方的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为宗教理想而献身从而在人生中求得永恒的行动;中国的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没有直接联系(2)西方的主客冲突,结局惨厉;中国古代文学以“大团圆”结局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2、美学思想【名解】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地理性认识。

特征:(1)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2)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柏拉图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美的理念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外兼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审美化途径)“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艺术的功能和作用)3、美学学科【名解】美学学科是以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为基础,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的标志:1、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范围(二)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学科原初的意思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三)何以用“美学”一次来翻译 Asthetik:1、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和传播2、转接日本的翻译,日本学者江肇民1883年从西文翻译的《维氏美学》出版,也是用“美学”一次来翻译 Asthetik 的。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史上的各种美学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理念论康德先验主体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论海德格尔现象学中国当代美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的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1、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

2、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

3、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

(三)马克思的存在论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即从理性存在到感性存在再到社会存在的转变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一)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3、最为根本的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