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与练习题1
美学的复习题

美学的复习题美学的复习题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在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回顾和复习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一些美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对美学的理解。
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对美的感知、评价和理解。
它涉及到艺术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以及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形成和表达。
2. 美学的起源是什么?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将美与人的感官体验联系在一起。
3. 什么是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它包括对美的感知、情感的激发和思维的启发。
4. 美的标准是什么?美的标准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评价可能不同。
然而,也有一些普遍认可的美的标准,如和谐、对称、平衡和独特性。
5. 艺术的定义是什么?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通过具体的艺术媒介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
6. 什么是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传递、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文化的传承。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启发思考和促进社会变革。
7. 美学的理论有哪些?美学的理论有多种,其中包括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表达主义和解构主义等。
每种理论都强调不同的美的要素和价值。
8. 什么是美的教育?美的教育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史、学习艺术技巧和参与艺术活动来实现。
9. 美学与伦理有何关系?美学和伦理都关注人类的价值和行为,但它们侧重点不同。
美学关注美的体验和艺术的创作,而伦理关注道德和伦理价值。
10. 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对多元文化艺术的关注、数字艺术的崛起和对环境美学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美学将不断与新的媒介和技术相结合。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对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美学》网上复习题库

答案:对 76、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 答案:对 77、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答案:对
第四章 美感心理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82、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
答案:A
83、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B.感官层次的审美愉快
C.心意层次的审美愉快
D.精神层次的审美愉快
E.实物层次的审美愉快
答案:BCD
三、判断题
பைடு நூலகம்
73、“桂林山水甲天下”体现出自然物审美价值的高低。
答案:对
74、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
答案:对
75、席勒说,惟独美的意象使人成为整体,因为这两种天性必须和谐一致。
答案:A
84、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心理悲剧 D.问题悲剧
答案:B
85、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答案:C
86、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第三章 美感的性质与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6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答案:B
6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美学原理练习及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美的基本形态?() A. 喜剧 B. 悲剧C. 优美D. 崇高答案:C2、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审美心理”的描述?() A. 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 B. 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 C. 是一种客观的判断活动D. 是一种主观的联想活动答案:B3、“审美疲劳”是指()。
A. 对美好事物的厌倦和无聊 B. 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迷恋 C. 对丑恶事物的忽视和厌恶 D. 对丑恶事物的关注和批评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美学”的基本含义。
答案:“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审美心理、审美教育等方面。
41、请简述“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和审美结束三个阶段。
审美准备阶段包括审美需要的产生和审美心理的准备;审美展开阶段包括审美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审美结束阶段包括审美评价和审美反思。
三、论述题6、请论述“悲剧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答案:悲剧美是一种通过对人类生命、尊严、价值等方面的歌颂和肯定,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和英勇的精神美。
悲剧美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在戏剧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高尚品德和顽强精神的描绘,展现出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抗争;在音乐中,可以通过对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悲剧美。
四、分析题7、请分析下列画作《蒙娜丽莎》所体现的“美学”原理。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体现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秘的微笑,它引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是背景的虚化,突出了蒙娜丽莎的形象,强调了主题;再次是身体比例的微妙调整,使得画面更加和谐;最后是画家对于细节的精湛描绘,例如衣物、头巾、背景等,使得画面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 [ ] A. 艺术品的制作技巧- [ ] B. 美的标准和价值- [ ] C. 美的定义和分类- [ ] D. 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2. 以下哪个不是美学的研究范畴?- [ ] A. 审美经验- [ ] B. 艺术哲学- [ ] C. 艺术史- [ ] D. 艺术市场3. 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 A. 研究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 ] B. 分析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 ] C. 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 ] D. 审美主体的个人爱好和喜好4. 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什么?- [ ] A. 主观性- [ ] B. 客观性- [ ] C. 稳定性- [ ] D. 可复制性5. 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 ] A. 实证研究- [ ] B. 客观分析- [ ] C. 文本解读- [ ] D. 主观评价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美学的定义和分类。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标准、价值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对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美学可以分为哲学美学和艺术美学两个主要分类。
哲学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美的概念和美的价值,而艺术美学则研究艺术品的审美特征、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
2. 请简述美学的基本任务。
美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它通过研究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供一套评价标准和方法。
美学还致力于研究美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以及美在不同文化和时空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3. 简要说明艺术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艺术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的特征。
艺术的主观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上。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然而,艺术作品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它们可以被观众感知、欣赏和评价。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可以基于个人喜好和主观观感,但也受到艺术作品本身的客观特征和普遍性规律的影响。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选择题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论断,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情感性。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席勒第一次“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
这种观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需要具有哪两个显著特征?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这种追求具有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什么作用?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答:审美发生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
1、游戏说,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2、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3、巫术说。
出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金枝》。
4、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卡*毕歇尔和普列汉诺夫。
五、悲剧的特点是什么?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美学复习题

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0分)1、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三个要素组成。
2、艺术品的初步定位:艺术品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人工产品是艺术品的基本定位】3、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想象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4、集体无意识说的代表人物——荣格5、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6、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是在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8、西方美学史经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9、审美现象是由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10、按照日本学者笠原仲的观点,中国人最原始美的观念是指始于味觉的美。
11、中国当代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12、中国当代主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13、中国当代主客观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14、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15、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均称与明确”16、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是物象性和意味性的统一、模糊性和明确性的统一17、社会美包括人体美,人的行为美,人的性格美和社会环境美18、艺术美的特点典型性,思想性和普通性19、悲剧类型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20、审美发生理论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21、艺术家纯粹内在机制包括: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22、休谟美学思想中的核心23、艺术创造的过程分为:触发阶段,发展阶段,生产阶段24、艺术作品的结构是:物质材料层,符号形式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25、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之源,是美的事物的根源26、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27、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雕刻,绘画,音乐,舞蹈28、时间艺术分指:戏剧,文学,音乐29、蔡元培把美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0、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形而上学31、色彩,形状,声音构成形式美32、法国启蒙狄德罗33、曹丕《曲论.论文》文艺创作风格34、空间艺术主要指建筑,雕塑,绘画35、旧石器时代,艺术成为普遍活动36、巫术是审美活动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37、康德提出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二、名词解释(共20分 4个/5分)1、“美学之父”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了他的《感性学》。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人类审美活动D. 社会文化现象答案:C2. 美学中的“美”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客观存在的美B. 主观感受的美C. 社会公认的美D. 艺术创造的美答案:B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4.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存在于哪里?A. 内容B. 形式C. 情感D. 思想答案:B5. 以下哪部作品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代表作?A. 《美学》B. 《艺术哲学》C. 《美的历程》D. 《审美教育论》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非功利性。
它是一种直接感受美的过程,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
2. 解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主要关注作品的外在形态、结构和色彩等,强调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
内容美则侧重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等内在要素,强调审美对象的深层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
答案: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理论,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纯粹判断,它基于主观感受而非客观标准。
康德区分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美、崇高、幽默和滑稽,并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愉悦。
2. 论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答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是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将艺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浪漫艺术,它体现了绝对精神的自由。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蒙娜丽莎》的美学价值。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精湛的绘画技巧、神秘的微笑以及深邃的眼神。
这幅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和精神世界,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五、综合应用题1. 如何理解“审美是一种文化活动”?答案:审美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审美体验,还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9909字符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黑格尔的《美学》在英文版里“美的艺术哲学”。
2.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这种观点偏重于主观方面,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代表性人物如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李泽厚。
(2)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美感在心理上怎样产生的。
”“审美经验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有19世纪德国美学家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经验分析美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以后由人类群体一代代通过遗传机制得到传承)。
3.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4.把重点放在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面。
这种观点的一个特点就是认为美学不能离开人与现实的关系单独地研究纯客观的美,或者单独研究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机制,而认为一定要从主体和客体、人和现实的关系之中研究美学问题。
(上述看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往往是从某一视角出发的,反映了美学对象的某一方向或领域)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是艺术创造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P82.自然界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P10自然只有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现象与人类发生了审美关系才成为美的。
3.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4.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
P12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讲究美,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审美现象,并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范围有所扩大、程度有所提高。
5.审美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广义的美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丑、荒诞、惊颤等也是一种广义的审美现象。
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包含有研究方法)(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2)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为什么艺术是主要研究对象:A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B 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C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对美学学科性质和定位的基本概况。
人文学科:文、史、哲,以及伦理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
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由于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美学研究比一般的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美学还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第一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P18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14-1762)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指出,Aesthetic 这门学科“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对美学学科的定位),……“感性学”是把艺术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的。
鲍姆加登美学的缺陷是将美学从属于哲学和逻辑学,使审美和艺术活动从属于认识论。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神学大全》书中:“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片面性: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
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不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
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
弗洛伊德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意识的紧密联系,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
“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
”缺点:“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其内涵在于:A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这也就是生活。
B 凡是有利于生活和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C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其意义在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命题把美即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A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就是生活。
B “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
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C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
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是他始料不及的。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
“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3)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4)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
“物”成为“物的形象”:“物”指独立于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第二节美学的哲学基础P24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当代美学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观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定自己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2)美的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