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美学与经济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服装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早期的动物皮毛裹身,到现代的时尚服饰,服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经济的产物,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服装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我们来看服装作为艺术的表现。
在古代,服装是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通过服装展现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在中国的历史上,宫廷服饰就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表现,每一件服装背后都有着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
在欧洲中世纪,贵族们的服装更是奢华至极,用上了大量的珠宝和华丽的面料,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艺术。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服装成为了绘画和雕塑的灵感来源,从画作和雕塑中我们能看到不少丰富多彩的服装形象。
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风貌。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和工匠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服装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性的需要,更是为了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
我们可以说服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承载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创意,展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品味。
不过,服装也是经济的产物。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服装的生产越来越规模化,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在现代社会,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支柱,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领域。
世界各地都有着专门的服装工厂和供应链,为大家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服装产品。
服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现状和社会结构。
在农业社会时期,服装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纤维和动物皮毛,制作方式也以手工艺为主。
到了工业社会,服装制造方式得到了革新,使用了更多的化学纤维和合成材料,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制造业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时尚和品质的需求。
服装作为经济产物也承载着一定的商业价值。
在现代社会,服装品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通过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产品,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作者:许琪晨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4期摘要:艺术和经济虽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密切相关。
艺术这一门类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经济是经济基础。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换句话说,经济决定艺术,艺术对于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并且艺术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本文从服装设计史的角度分析了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服装艺术;流行趋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下,当代人的价值观也将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对艺术产生各种影响,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已经渗透到艺术的走向中来。
作为艺术变化的前提条件,经济基础决定着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服装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门类,一个时期的经济基础会影响当时服装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决定当时衣服的面料和款式,同样,什么样式的面料和服装也会显示出当时的经济水平是好是坏。
1 经济决定艺术经济的发展贯穿整个服装艺术,它是服装艺术变化的前提。
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穿衣只是为了遮羞、保暖。
古代的服饰文化是由最高统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以及政权需要而制定的审美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贵族人们的服饰是中心,用他们的服饰体现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猛,对外交流频繁,经济的空前繁荣与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服装样式开放,一度沉迷于雍容华丽的风格,当时女性服装的装饰饰品繁多,具有奢华、崇洋的特点。
唐代,统治者对于商贸活动的重视刺激了丝路商贸活动的繁荣,陆地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当繁荣,首先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尤其是在服装方面,直接刺激了唐人的消费欲望,足以顯示出当时的经济基础的雄厚。
因此,服装的发展在面料和款式上呈现出辉煌的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最新潮流的服装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最便捷的信息渠道即时传到中国,如列宁装的流行,在中国演变成女装,中山装越来越普及,中国服装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服饰美学文化的经济探究

代 服饰 的色调 、花样 、款式 反应其经 济发展状 况 。服饰文化 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 的不断提 高而 日益发生着 变化 。
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 服 饰 美 学文 化 主要 概 括 为下 面 四点 :首 先 ,个 性 美是 服 饰 结 合 着 装 人 的 性 格 、 风 度 、 爱 好 及 志 趣 所 产 生 的 美 ;其
学 动 c ei r d 术 l a mc e s A d n T
服 饰美 学文 化 的经济 探 究
江莎 莉
摘 要 : 饰 是 人 们 对 审 美 意 识 的 反 映 ,在 不 同 时 期 不 同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人 们 对 服 饰 的 要 求 是 不 同 服 的 , 饰 美 学 文 化 与 社 会 经 济 之 间有 着 不 可 分 割 的 关 系 。 本 文 对 服 饰 美 学 文 化 的 内 容 及 意 义 进 行 分 析 , 服
的 心 态 ,社 会 的 时 尚 及 大 众 仰 慕 的 形 象 便 是 他 们 要 刻 意 装 扮
的 。因此 ,人们用 名牌运动 服来装 扮成 闲暇 的富裕者 ,用牛 仔装装 扮 出都市 的青春 形象 ,用 西服 旗袍 打扮成潇 洒不凡 的 大款或 者雍 容华贵 的少妇 。尽管可 能这些 并不是最 适合他 们 的形象 ,但是这 种精心 装扮 出来 的外 在形象 ,正体现 了当代
到经济 建设工作 浪潮 中。在社会 主义 建设处在 高潮 的时期 , 白衬衣蓝 工装 背带裤表 现 出工 人、农 民在 国家建设 中的主人
公 面 貌 。 这 时 的长 袍 、 马 褂 和 西 服 已经 很 少 有 人 再 穿 了 ,人 们 更 倾 向走 朴 素 美 的 路 线 。 2 世 纪 7 年 代 , 我 国 恢 复 高 考 后 首 批 大 学 生 走 上 了 工 O O 作 岗 位 ,他 们 穿 的 蓝 色 服 装 风 靡 一 时 。 之 后 ,文 化 衫 、 蝙 蝠
时尚与经济解读服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与贡献

时尚与经济解读服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与贡献时尚与经济:解读服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与贡献时尚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个人对衣着和形象的选择,更是一种经济现象。
服装行业作为时尚世界中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解读服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与贡献,并探讨其与时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服装行业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的创造服装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生产、设计、销售等环节。
从纺织、制造到零售,涉及的岗位范围广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了稳定和多样化的工作岗位,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经济增长的推动服装行业作为消费品行业之一,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尚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衣着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服装行业作为一个持续变革和创新的行业,不断推出新款式、新设计和新材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 国内外贸易的促进服装行业在国内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在国际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服装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二、时尚对服装行业的影响1. 创意与设计的引领时尚是服装行业的灵魂,它通过引领潮流和设计创新,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时尚界的先锋和设计师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潮流,激发了人们对服装的购买欲望,推动了服装行业的经济增长。
2. 媒体与市场的影响时尚媒体和市场是传播时尚文化和促进服装销售的重要渠道。
电视、杂志、社交网络等媒体平台的普及,使时尚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和深入。
同时,市场对时尚的反馈和需求也对服装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时尚潮流成为产品销售和市场变革的指南针。
3. 可持续发展的引领时尚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引领,推动了服装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和道德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品牌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劳工权益的保护和社区责任的履行,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增加品牌的价值和可信度,促进了行业的长远发展。
对服装美学的体会建议

对服装美学的体会建议,对服装穿着体会艺术设计09992604石晓珺经过这一个学期对服装美学的学习,又在优雅温柔的老师的的指导下,我渐渐的爱上了服装,爱上了美的东西。
尤其又能将一个美人和一件美丽漂亮的衣服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而高兴不已。
跟着王老师学习这么课,我很幸运,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也对服装有了很多认识。
一、服装美学的经济作用1.服装美学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
恩格斯把人生状态分成生存和发展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自然形态的,是对人类存在和繁衍的保证,是质量低下的人生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生存”,这时作为“生存资料”之一的服装仅处于保暖蔽体的状态;而后者是社会形态的,是对人的生存主题的超越,是改变人的存在,是高质量的人生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活”,发展资料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的主体需求,渗透为现代人的内在标准,不断改变人的本质,这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到了装饰性,并具有了与社会文化相匹配的服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趣。
可见,服装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经济基础,服装艺术才会发展起来。
2.服装美学对服装经济的催动。
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里面包含着美学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取了设计师的审美构思。
人们不但购买了使用价值,也购买了审美价值。
有时,服装的物理寿命还很长,而艺术寿命却到了尽头,被新的款式取代,时装便是如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使用价值,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西方学者认为,当代人的生活存在于机械的律动中,高技术社会必然产生“心弦过紧症”等“高技术病”,艺术美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艺术美感的产品也具有诱人的市场,同样的服装材料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审美效果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别就很大。
二、服装美学的引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服装是功能性用品而不是观赏性展品。
服装不能让着装者显得暗淡失色,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的内外关系、阴阳关系、美的转化与映衬关系都要服从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服装不仅是为了让人的形象看上去变得完善,更要让人确实从本质上变得比以前完善。
服饰美学文化的经济探究

服饰美学文化的经济探究摘要:服饰美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
本文就服饰美学的内容及意义,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给服饰美学文化的影响。
阐述了服饰美学文化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当前经济全球化及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服饰美学文化的发展特点。
并研究了当前经济条件下服饰商品美学及营销美学的发展现状。
最后展望了服饰美学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服饰美学文化社会经济营销美学经济全球化次贷危机服饰反应了一个人的衣着外表,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
衣着时尚、大方,反应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工作面貌。
一个时代的服饰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好与不好。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各个时代经济状况不同,能够反应在人们衣着生活当中。
一个时服饰的色调,花样,款式反应其经济发展状况。
当色调、花样及款式丰富多样则反应其经济发达。
服饰美学主要概括为下面四点:首先,个性美,是服饰结合着装人的性格、风度、爱好及志趣所产生的美;其次,流行美,是服饰与着装人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所产生的美;再次,内在美,是服饰与着装人的心灵、气质相融合所产生的美;最后,外在美,这是直接体现在服饰上的美。
除此之外还包含由以上四个方面美作用而衍生出的美,如姿态美,材质美,色彩美,艺术美,技巧美,装饰美,整体美,化妆美,实用美等[1]。
服饰美学属于文化或精神的范畴,社会经济则属于物质的范畴。
服饰美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决定精神,同时精神是物质的反映。
精神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并且先进的精神文化能够推动物质的进步。
同样的道理,社会经济作为基础决定服饰美学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服饰美学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内容。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不会出现穿着西装去狩猎的现象。
而在现代我们也不会衣不蔽体拿树叶来挡风寒。
而服饰美学文化也能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内容。
浅谈服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服饰文化创意产业是本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服饰文化产业的出现解决了中国这种经济制约服饰发展的状态,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产业推入了新的历程、新的高度。
关键词:服饰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服装是人们生活中无法缺少的必要因素之一,近代服装设计史上最典型的三个阶段划分: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成衣。
服装设计史中服装的三个阶段的产生也是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时期。
从工匠的手工阶段到手工小作坊阶段再到工业革命引起的工业时代阶段。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服饰文化产业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洪水般,来势汹涌,表面上有高涨的趋势,但背后确有许多的不确定和危险因素,就服装业而言,中国的服装出口贸易由于经济的发展过于迅猛,人民币汇率上升过快导致很多小的出口加工企业倒闭,但同时这样的经济发展又促使了一部分本土自主设计品牌的服装企业大量的整合和崛起。
中国在历史上以“衣冠之国”著称,有那么一个阶段我国的服装产业却与诸多服装产业发达的国家脱节,而陷于加工制造的局面,成为世界服装的加工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服装的设计缺乏了文化的支撑和文化创意的源泉,导致设计乏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足够强大的国内市场开拓和营销力量,导致消费者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认可度较低。
服饰文化产业的出现解决了中国这种经济制约服饰发展的状态,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产业推入了新的历程、新的高度。
服饰文化创意产业是本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什么是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呢?不是单纯的创意行为,也不是单纯的产业组织。
而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商业传播系统。
这种系统目前构成完善的就是一些服饰文化推广做的完善的企业,这些企业必须包括线上(网络宣传销售端)经营和实体经营两个部分。
一、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前景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目前现状,可以说发展的很迅速,很多网店做的好的开始做实体,很多实体做的大的开始走网络;我们通过展望服饰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发现了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价值。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从服装史的角度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服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保护身体的必需品,更是展示个人品味、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象征。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服装的演变不仅受到了艺术的影响,也受到了经济的影响。
从服装史的角度来看,艺术与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服装文化的发展。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服装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艺术品。
古代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服装的实用性,更要考虑服装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服装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展现出自己的高贵和尊贵。
在这个过程中,服装的设计师们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到服装的设计中,创造出了许多充满艺术美感的服装作品。
古希腊的长袍和古罗马的斗篷,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服装,更是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品,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设计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19世纪的欧洲,服装设计开始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大规模生产的服装成为了主流。
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止对服装设计的追求,相反,他们将艺术元素融入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服装中,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时装作品。
在20世纪初的法国,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热和库尔特·容克等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出色的手工艺技术,创造了许多充满艺术感的时装作品,成为了时装界的标杆。
这些经典的时装作品不仅展现了服装设计师们的艺术才华,更为时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艺术家们还通过服装设计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20世纪的时装设计中,许多设计师通过服装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认知和态度。
20世纪60年代的“迷幻风”时尚,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对传统观念的抗议和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的“庞克风”时尚,代表了当时对反传统和非主流文化的追求。
这些时装作品不仅是服装设计师们对艺术的表达,更是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回应,成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美学与经济一、服装艺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服装是“生存资料”,而服装艺术是“发展资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物质基础,服装艺术总会发展起来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服装艺术总要由某个经济群体为支撑主体。
产品经济时期,贵族是服装艺术的经济基础,他们有充裕的财力,也有欣赏与追逐服装艺术的时间、教养与情趣。
唐代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国力殷实、物产富足,这就为服装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杨贵妃的步摇是用丽水镇紫犀琢成,缀着成串的珠子。
她的臂环是朝鲜国宝,唐兵破高丽国所得,内装全粟,后高丽国清还,唐玄宗把紫金带还给了高丽,而把臂环赐给了杨贵妃,唐代服装文化丰富,与当时经济强盛不无关系。
在与经济的关系上,服装艺术比起其它艺术来,有很大区别,其他艺本对经济实力的依托只是为了维持艺术家本人的生活,而服装艺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消费者有超出实用需求的购买力,服装艺术的水平与这种艺术的欣赏者手中货币的多少有关,这就是对经济的双重依赖。
其它艺术有时与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反比关系,越是在萧条时期,社会矛盾越突出.刺激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热点问题就越多,艺术的功能份量就越大,而服装艺术就不行了,生产力一旦遇到挫折,它就必然萎缩。
例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初的俄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农奴制濒临瓦解,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普西金、列夫·托尔斯泰、契可夫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都出在这个时代,而当时的俄国服装艺术却进入了低谷,上流社会的装束被动地接受法国宫廷影响,可以说是个没有设计师、只有裁缝的时代。
二、服装艺术也是生产力的因素服装艺术也是生产力的因素。
设计中就蕴藏着价值含量,有人说日本的经济实力就来源于它的设计实力,这话是有道理的。
服装设计是服装经济中的支柱因素,俗话说“货卖一张皮”,有人拿它作为无奸不商的证明,而这话在服装消费中是很有道理的,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是里面包含着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去了设计师的审美构思。
人们不但购买着使用价值,也购买着审美价值。
有时,服装的物理寿命还很长,而艺术寿命却到了尽头,被新的款式所取代,时装便是如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使用价值,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西方学者认为,当代人的生活存在于机械的律动里,高技术社会必然产生“心弦过紧症”等“高技术病”,这就需要高情感投入来加以补偿,艺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艺术”含量的产品也具有诱人的市场,同样的服装材料,经过不同的设计处理.审美效果不同,价格差别很大,这在服装生产与经营中屡见不鲜。
经典理论认为商品具有两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现在看来,具体劳动创造审美价值,忽视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在当代经济理论中是不能容忍的,这会引起我们对商品内容的误解。
如果将审美价值单列出来有困难,也要对使用价值做出更全面的解释,突出精神消费的意义。
另外,对于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量也要进行具体探讨。
同一件时装,所用的材料相同,工时相同,但是所创造的价值却可能有倍加落差,区别就在款式上。
审美水平是一种预在的抽象劳动量,换句话说,现实的劳动量相同,但是劳动质却不同,这个质也是一种量的转换结果.审美修养好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所以现实劳动量相等,并不等于抽象劳动量相等。
如果问题仅仅停留在这里还不算复杂,事实上,很多艺术感觉好的人有天赋条件,预在的审美训练只起有限的作用。
这就使人们对抽象劳动产生价值的绝对性发生了怀疑。
所以,关于商品本质的研究似乎也有待于发展。
三、服装艺术家的企业家素质服装艺术与经济的关系,集中表现为设计与经营的关系,服装艺术家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对于价值规律非常熟悉,对价格变动了如指掌,甚至要了解各种推销手段。
服装艺术家的设计行为要与公司行为保留接口,他的构思应该包含成本因素,艺术上的追求必须满足效益上的可行性,如果艺术上很有创建,推向市场有风险,就是一种风险投入,假如最终结果消费者没认同.就说明设计本身有问题,设计质量不是纯粹的艺术质量,而是由艺术质量、技术质量与市场质量这三重标准来决定的。
在现代社会,服装艺术家的企业家素质格外重要,具有双重素养的设计师更容易被社会承认,他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设计费用越来越充足,对构思失败的承受力更大,探索的路子就可以更宽,发展的空间就更大,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在艺术与商业上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当代服装艺术已经不是贵族的附庸产业,没有外来的经济力量支持,必须依靠自身经营与设计的互相促动来发展。
经营观念就是创作机会,经营意识的强、弱区别常常会使人对同一种市场现象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有两个经销鞋子的公司,到某岛去了解情况,一个公司的人员回来说,岛上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所以没有市场,另一个公司的人员回来说,岛上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因此市场潜力很大,只要说服他们穿上鞋子就可以获得很大利益,提出了引导消费的建议,后者的视野显然要比前者开阔得多。
服装艺术家应该具有这类敏锐的经营感觉,否则就必须以成熟、真诚的企业家作后盾,这是他们走向艺术辉煌的基本条件。
在讨论服装艺术家的企业家素质这一问题时,还应该分析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他就是伊夫·圣·洛朗,这位服装大师艺术感觉极好,但是不懂商业经营,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另一半”,即皮尔·日尔杰,后者是巴黎时装协会高级成衣分会的会长,一位天才的企业家。
从1958年第一次见面起,两人的关系维持了30多年,可以说是紧张而又协调。
贝尔杰18岁来到巴黎,与艺术家们有广泛的交往,他是圣·洛朗服装企业的经营者,1963年,他成功地引进了美国金融家马克·罗宾逊的资本,保证了公司的财政基础,对于创立不久,实力薄弱的时装店来说,外界资本是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撑,但是当公司的经营趋于稳定之后,外来资本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利润几乎都被投资公司拿走了。
贝尔杰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资本独立,1972年,他又成功了。
贝尔杰评价圣·洛朗时说他是“天生的神经质的艺术家”。
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圣·洛朗的公司发展得很快,除服装之外,在世界各地还销售130多种产品,年收入达25亿美元以上。
可以说没有贝尔杰的商业天才作补充,伊夫·圣·洛朗就没有成功的事业。
四、艺术对服装工业的影响从现代工业发展来看,集约生产已成为大趋势,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构成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但服装工业受到艺术个性追求的影响,很难完全摆脱传统工业的痕迹,多样化与标准化是服装生产中的永恒矛盾,它促使服装工业产生了自己的独特性。
第一个特点就是服装企业的小型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析工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才最典型。
在美国,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统称纺织工业组合(Textil Comglex),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体系。
美国的服装企业虽然小,但是为了解决服装款式的丰富性、不稳定性与生产要求的批量化、标准化的矛盾,专门化程度都比较高,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常常也只生产单一产品,尽量占领某一制高点,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关系。
例如有名的“兰纹公司”(LEVI’司就主要生产裤装、尤其是牛仔裤。
美国的服装企业有三种模式,一类是“生产厂商”,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加工都由本厂来干,这些企业规模稍大一些。
另外两种服装企业是互相依存的,即“作业厂”与“合同厂”.它们构成了软商品链(soft-good chain),作业厂负责设计定样,购买原料,安排生产,推销产品,而合同厂只管组织生产,赚取加工费,不承担市场风险。
企业规模小,承受市场竞争压力的能力差,而服装销售又受社会审美潮流的左右,瞬息万变,所以许多工厂宁可利润少一些,也要稳一些,甘愿建为合同厂,把风险剥离出去。
第二个特点就是工资水平对服装成本的影响比较大。
由于服装艺术要求款式丰富而多变,迫使生产的批量规模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工艺要经常随着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女装生产最难充分工业化,特别是时装,有时还离不开手工活,这就使服装成了劳动密集性产业,工资份额在总成本中的含量比较大,由此,劳动力价格高的国家与地区在服装产品竞争中便处于劣势。
以一打普通男裤为例,韩国、台湾、香港生产成本是22美元,加上运到美国的运费与关税是45美元,而如果在美国本地生产,材料成本是29美元,职工工资是24美元,总计需53美元。
美国的服装生产平均利润率比较低,主要原因就是受进口的冲击,尽管政府利用配给制来限制外来产品,但是劳动力价格极低的发展国家依然对美国服装工业构成了比较大的威胁,而且政府又受到本国消费者区对限制进口、希望降低服装售价的压力,这就使服装工业发展格外艰难,尽管美国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但是,服装的审美文化特点使其很难充分展开大工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技术优势来扭转劳动力价格比较高的劣势。
第三个特点就是设计、生产的异地性。
一般的工业产品在设计与生产上是一体的,在一个企业里进行,这样,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验。
在生产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都比较方便。
而服装生产的最佳效益方案是,在审美信息比较灵敏的发达地区组织设计,在劳动力价格比较低的不发达地区进行生产,现在我国许多企业承担着海外服装的加工任务,充当的就是生产车间的角色,香港的服装业比较兴隆,但是服装厂几乎绝迹了,全都转移到大陆上来,本地所要极力维持的只是设计上的优势和信息上的灵活。
这种在空间上设计与生产的分离、艺术与工业的隔断,使直接沟通发生了困难,要想在加工工艺中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设计与工艺共同完成的高档时装生产就很少在不发达国家里进行,这一方面是劳动力素质问题,更重要就是因为高级时装生产对设计师与工艺师的合作有特殊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必须互相渗透,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视觉效果和比较低的成本。
五、艺术对服装经营的影响服装艺术不但约束生产方式,也影响经营方式,在服装市场中,由于审美文化因素的介入,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了比较特殊的关系,前者必须注意一些特殊的营销战略,才能有效地接近后者。
首先是信息战略。
在现代商战中,信息的潜在价值已经广为重视,而在服装市场中,这一点尤其重要,质量是生命,速度也是生命,服装款式的时效性举足轻重,恰到好处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时过境迁肯定一筹莫展,有时只过几天,就处于下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销不动。
其次是滚动战略。
时尚有时间差,审美文化传播需要一个过程,时装风潮的基本流向是从文化之都发源,传播到世界各大城市,中心城市带动城镇,城镇影响农村。
服装经营如果注意到时间差,实行滚动发展的战略.便会延长经营时间,取得比较显著的效益。
第三是区域战略。
如果说滚动战略考虑的是服装艺术的时间因素的话,区域战略考虑的就是空间因素,美既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存在于空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