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经济特区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经济特区的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e8950260.html,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经济特区的是()

A.厦门

B.福州

C.汕头

D.海南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包括福州,故本题选择B项。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学时政,就上630时事政治网。

综合型经济特区

综合型经济特区 一、含义 是指一国在其港口或港口附近等地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或扩建基础设施和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待遇,吸引外国或区外企业在区内从事外贸、加工工业、农牧业、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等多种经营活动的区域。 二、特点 从1979年,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设立这种经济特区。这种中国式的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它是社会主义类型的经济特区。实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2、它是综合性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经营范围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房地产、旅游、金融、保险和运输等行业。 3、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产品主要供出口。 4、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和利润汇出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便吸引较多外资,促进特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5、实行外引内联,加强特区与非特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实例 1)综合型的经济特区兼有贸易型经济特区和工业型经济特区两种特点和职 能。它既像自由贸易区那样为转口、出口贸易提供许多优惠待遇,又提 供了发展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体。在该 类型的经济特区中,还可以发展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等行业。如新 加坡的裕廊工业区既是一个工业区,区内有932家工厂企业;又是一个 重要的转口贸易自由港,港口有10个大型泊位,可以容纳10艘巨轮停 泊;同时还是一个旅游区,拥有著名的飞禽公园、仿日本风格的星和园、 仿中国园林建筑的裕华园及面积达80公顷的裕廊湖。 2) 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5月正式成立。深圳特 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

高中生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7篇

高中生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周 年作文7篇 40年来,深圳一直在变,你们还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深圳吗?一个小小渔村,孤独地站立在那里,是那么凄凉,那么落后;转头看向此刻的深圳,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瞬息万变。那四通八达的道路,那名列前茅的经济,突飞猛进的科技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在深圳长大的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深圳的道路有千万条,地铁的出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看着手中的地铁卡,那错综复杂的线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比如最近六号线的开通,让原本遥远的道路变得近在咫尺,原本从光明到龙华需要花费半个小时,而现在却只需要几分钟就好了。地铁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也让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交通改善生活,经济促进发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近几年政府投入量大量的财政,引进人才,使得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业区、风景宜人的公园等等。犹记得,全国城市经济排名是北上广深,可如今却是“北上深广”,你说,深圳是不是具备超强的魔力呢? 既然深圳各方面在永不停息,科技自然也不会落后,全息投影技术,智能机器人……纷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当属最特别。为什么最特别呢?那还得从那天说起,我去朋友家中玩,还

未进门,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问候:“主人,你回来了,欢迎回家!”顿时,满脑疑惑:“我记得他家没有弟弟妹妹啊?谁呀?”带着疑惑,跟着朋友走了进去,刚一进去,他便跟我介绍:“来,带你认识一下我家新成员—小智。”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机器人。还未等我开口,小智笑着冲我走来:“你好,我叫小智,很高兴认识你。”瞬间,我都惊呆了,发怔发傻地看着小智,一边张大嘴巴,结结巴巴说:“很—很—很高兴认识你。”朋友见我这般模样,连忙解释道:”它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几天前,它来到我们家,一进门就冲我眨眼,还每天给我讲故事传说,和我一起玩游戏呢!最厉害的是,它还具备学习技能。有一次我妈妈在它面前洗碗,随后我们家的碗,全归它了。”“这么厉害啊!”我嘴巴惊地可以吞下一个皮球了。“就是这么厉害哦!”机器人歪了歪头说道,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看着它调皮的模样,我不禁感慨:“现在深圳的科技真发达啊!” 这就是深圳,一个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城市,我对它充满了热爱和好奇,在未来,深圳还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满分作文3 在40多年前,有一个贫穷的小渔村,村子里有许多善良的渔民。这一切,因为国家领导人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应该猜到了吧?这个40多年前的小渔村,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城市——如今繁荣昌盛的深圳。 如今的深圳,与40多年前的那个小渔村有着天壤之别。 深圳的经济状况,算得上是全国前三名,。奥运即将来临,深圳

201601批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对外贸易大学)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 B. 半殖民地 C. 资本主义 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 B. 200多个 C. 300多个 D. 400多个 3.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 B. 货币增值 C. 互利 D. 生产要素平衡 4.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 5. 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 利用外资 B. 引进先进技术 C. 发展出口贸易 D.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6.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 浦东 B. 深圳 C. 海南 D. 珠海 7.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 B. 所有国家和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8.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 B. 机电产品 C. 石油 D. 农副产品 9.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 B. 机电产品 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 10.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 B. 欧盟 C. 美国 D. 香港 11. 目前,我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是()。 A. 东盟 B. 俄罗斯 C. 韩国 D. 台湾省 12.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 B. 八五计划时期 C. 六五计划时期 D. 九五计划时期 13.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 200多项 B. 300多项 C. 156项 D. 84项 14.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 A. 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 B. 重要地位 C. 特定的中介地位 D. 一般的流通地位 15.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 值 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 低于国际价值 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16.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A. 进口替代战略 B. 出口导向战略 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D. 闭关锁国 17. 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A. 40% B. 30% C. 45% D. 35%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摘要:2010,中国已踏入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深圳,一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已从无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模式"深圳速度"……特区挥舞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成功的深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2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圳改革开放进程成就 一、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开放局部推进与初创奠基时期(1978-1985)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与经济转型时期(1986-1992) 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向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它的关就还没有过,还不能证明它的发展是很健康的。不过,听说这方面有了一点进步。” 1986年初,国务院召开中央特区工作会议,要求深圳特区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坚持“以工业为主、工贸技结合、综合发展”,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特区。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热点直击】 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 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3、设立过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 (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 (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 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 (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 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 ③资源比较丰富 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 (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考法预测】 1.(2020·浙江高三)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方位

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方位 ——评鲁兵教授的《中国经济特区新论》 王天意 年初,当鲁兵教授将他的专著《中国经济特区新论》赠与我的时候,我便有一种好奇:看看潜心于特区研究的资深专家是如何评说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方位的。 这种好奇并非偶然,多年来,“特与不特”的争论不绝于耳,也使人们对中国经济特区的前途产生了困惑。2002年,当“我为伊狂”网友抛出洋洋洒洒的《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后,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深圳前途了思考,也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特区前途的思考,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一种清晰的否定特区的声音:经济特区情结的终结。 如果说,以往关于“特与不特”的争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话,那么,新世纪以来的争论则更具有深刻的背景,不仅仅是因为WTO一些基本原则对以往中国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惠政策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走向对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自然有更多的理由问:中国还有必要再搞经济特区吗,未来的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毫不掩饰地说,我就是带着这种挑剔的眼光和诸多疑问来读鲁兵教授的《中国经济特区新论》的。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经济特区新论》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紧紧围绕人们心中的困惑纵论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读来令人解渴。 显然,鲁兵教授对特区和特区研究是情有独钟的。《中国经济特区新论》既是他个人学术研究的一次总结,也在试图对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做一次总结和展望。书中以详实的资料和开阔的视野回顾了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展示了特区的现状和模式特征,描绘了特区未来的定位和前景,让人们体味到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

开放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功勋,认识到特区存在的理由及发展中的现实挑战,也启发了人们对特区未来新定位的理性思考,仅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经济特区新论》就有其突出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定位的思考中,鲁兵教授并未简单地落入“特与不特”的争论,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献策建言式地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新路径:其一是向顺应全球化潮流,符合WTO全球多边经贸体制规则、与世界特殊经济接轨的“世界经济特区”转型;其二是双层定位,部分转型,大部过渡,逐步实现与世界特殊经济区接轨;其三是整体保持现有模式,但不是消极地向“后特区时代”退化,而是按照十六大的要求。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站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前列,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创造条件,有机会能进则进,不能进则争取在中国改革开放新试验中继续发挥“先走一步”的作用,直至历史使命终结。 应该说,三种路径的提出对中国经济特区的前途选择是有参考意义的,这也体现了鲁兵教授“研究以致用”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求大成,但求有所效用”。 果能如此,学人著书功莫大焉。

我国经济特区与开发区的发展趋势

收集精品文档 ============================= ================================= ================================= ========= ==============================专业 收集精品文档

收集精品文档 ============================= ================================= ================================= ========= 区14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3个。再加上属于国家批准的开发区,共有各类开发区200多家。这些经济特殊型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具体来说,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区和经济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5个经济特区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目前中国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截至200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利用外资999.32亿美元,约占我国累计使用外资额的16%。200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0.22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21.6%;这些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一半以上是外商投资企业。此外,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区域。截至2005年,世界500强公司在区内投资兴办项目达1308个[1]。 第二,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已成为全国产出最高、拉动力最强、示范效应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对本地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是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05年,我国GDP的68%和外贸出口的87%来自各级各类开发区。54个国家级 ==============================专业 收集精品文档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 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3、设立过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 (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 (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 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

(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 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 ③资源比较丰富 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 (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考法预测】 1.(2020·浙江高三)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经济特区的由来

经济特区的由来 经济特区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早在上古时代,腓尼基人为了保障外国商人的安全,就将经商地区迁往蒂尔和迦太基城。后来,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重视自由贸易活动。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经济发达起来,根据贸易活动的需要,1228年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开辟为自由港。当时,西欧很多独立的城邦都是从事自由贸易活动经济区域。17世纪以后,近代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开展,殖民主义的扩张浪潮,推动了殖民地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大量出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一个个殖民地纷纷独立。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建立了一些经济性特区。同时,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了新型经济特区,以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资本。例如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自由港,加拿大建立的“出口产品加工工业村”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经济性特区,如我国的深圳特区等。至今,世界经济特区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经济特区的由来 经济特区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早在上古时代,腓尼基人为了保障外国商人的安全,就将经商地区迁往蒂尔和迦太基城。后来,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重视自由贸易活动。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经济发达起来,根据贸易活动的需要,1228年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开辟为自由港。当时,西欧很多独立的城邦都是从事自由贸易活动经济区域。17世纪以后,近代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开展,殖民主义的扩张浪潮,推动了殖民地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大量出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一个个殖民地纷纷独立。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建立了一些经济性特区。同时,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了新型经济特区,以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资本。例如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自由港,加拿大建立的“出口产品加工工业村”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经济性特区,如我国的深圳特区等。至今,世界经济特区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起源和发展 经济特区在世界上存在的历史已经很久,早在1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的一群资产者就在港区内建立自由贸易区。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热那亚湾宣布建立莱克亨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自由港,是后来的通行的自由港的雏形,也被认为是最早的经济特区。17、18世纪,此类经济特区在欧洲一些著名城市先后出现。而随着航海事业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地中海经波斯湾、印度洋到南亚地区,一系列被西方殖民者征服的重要港口,先后被开辟为自由贸易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已经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70多个经济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特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在数量上激增,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发展,发达国家继续设立经济特区,发展中国家则更加热情高涨,他们想发展民族经济,但苦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失业严重,因此吸取先行国家的经验,设立经济特区,以引进外资和技术成为常用的方法。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有60多个国家建立起大约200多个经济特区,主要是出口加工区。根据俄罗斯经贸部的统计,目前世界上的经济特区已经达2000余个。 从经济特区的类型来看,主要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

出口加工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区等。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区域范围大小不等,发展模式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在特区内减免关税、所得税,以优惠办法和特殊手段,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本国(地区)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经济特区,作为个体,从其产生之日起都必然带有一种过渡性质,这也决定了其有生有灭的必然归宿。但利用经济特区来发展本国经济这一举措本身却历经数百年仍方兴未艾,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很值得人们关注的历史现象。时至今日,建立经济特区,在特定区域内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不仅已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际经济惯例,而且也被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建立不同类型经济特区对于促进贸易,吸引外资与先进技术具有相当优势,在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都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特区经常成为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世界经济普遍现象。无论是属于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巴西、墨西哥、古巴、哥伦比亚、印度、伊朗,都辟有不同类型的经济特区。从社会政治制度看,也无论是美国、日本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中国、古巴、越南、朝鲜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经济特区。而且,建立经济特区的国家大都是WTO成员,也有的是正在申请成为WTO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主讲人:2015级临床一班胡家锐、倪双洋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改革开放。 首先,我们先从小岗村说起,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缩影,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小岗村是一个靠国家救济生存的村子,23年从没向国家交过一粒粮食,但是1978年这一年,小岗村的粮食量达66000千克,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粮食产量的总和,是前一年的4倍,首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年小岗村实行耕地承包到户的制度,土地承包给个人,土地的产出就和农民的个人利益挂钩,而这一切也就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实施是正确的,为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改革的大步伐就是从小岗村这样的一个小农村开始的,而且步伐走的坚定有力。 因为小岗村的成功,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一个个贫穷落后的小农村摇身变成了改革致富的新农村。 让我们看看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当然,除了小岗村还有一个因为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那就是深圳,以前的小渔村变成现在的大城市。那让我们看看38年前的深圳的景象,可以说以前的深圳是典型的小渔村,可以说是非常贫穷的。而38年后的深圳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速度”要归功于一位老人,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使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使得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二名。 好,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含解 (含答案)

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1. 如图完整地体现了我国的()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D. 上海浦东开发区 2.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潍坊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广州 C. 海南 D. 厦门 3.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 社会制度不同 B. 外交政策不同 C. 主权归属不同 D. 经济政策不同 4.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经济特区的创办②设置上海浦东新区③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④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①③ 5.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6.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A.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 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 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 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7. 南通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 A. 是我国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B. 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C. 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 D. 在全国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8.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9.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C.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D. 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 10. 这个城市里的公务员都在名片上一个标志:一头拖着扒犁的牛,前蹄抬起、后蹄猛蹬。这头牛的形象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它也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这座城市是() A. 深圳市 B. 上海市 C. 广州市 D. 北京市 11. 邓小平指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试验场所”。“他”指的是() A.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自治区 D. 自由贸易区 12. 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厦门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C. 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面内地 14.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农村 15. 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自1980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成为我国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纪念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初创奠基和改革开放局部推进阶段(1978~1985年)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 这一时期主要工作是: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开放沙头角,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先后开放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特点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的发展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示范效应。1984年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二、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1986~1992年) 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全面进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了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建立了一大批内联企业。四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工业园,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创建沙头角、福田两个保税工业区,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六是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远洋贸易。七是开放妈湾码头、皇岗口岸和盐田港口岸、深圳机场通航。通过这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1987年,深圳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扭转逆差局面。1988年,深圳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2年开始,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举措是:一是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1986年),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企业承包制、股份制,推行产权转让和破产等。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建立多层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 主要类型 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 第三节世界经济特区分布 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 知识点: 1、熟悉世界经济特区的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2、掌握各种类型经济特区在促进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一)经济性特区的形成时期(二战前) 1、经济性特区的类型为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 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当时的腓尼基人将泰尔和迦太基两个港口开辟出来,对外来商船尽量保证安全通行,这就是经济性特区的雏形。 1228年,法国的马赛港内也曾设立自由贸易区。 13世纪末,德意志北部几个城市联合起来建立自由贸易区,史称“汉萨同盟”,汉堡和不来梅被选为自由港。 1547年意大利的热亚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 1704年英国把直布罗陀辟为自由港,开展转口贸易。 2、分布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港口 特别是主要咽喉地带:德国的汉堡、不来梅,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法国的敦刻尔克、波尔多,葡萄牙的波尔图、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发挥着商品集装中心的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目标转向从地中海到亚丁港、印度洋到东南亚的海运必经之地的咽喉要道,建立了许多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较典型的如新加坡(1814

年),香港(1841年)和澳门,亚丁,吉布提。 3、数量少、功能单一。 到二战前世界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约75个不同的经济特区。但主要是传统型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其数量和规模有限,经济活动比较单一。 (二)加快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末) 经济特区发展快的原因: 1、科技革命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西方各国依靠自己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利用有利时机,建立经济特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有利的位置,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经济特区。 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区的特点: 1、新设立的经济特区主要在亚非拉,表现为起步早、发展快、成绩显著。如香农(爱尔兰1959年)、坎德拉(印度1965年)、高雄(台湾1966年) 、菲律宾设有巴丹、马克坦与碧瑶。 2、许多国家是多个发展,非洲的毛里求斯为88个。 3、功能单一,主要为出口加工区。 (三)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时期(70年代以后) 特点: 1、高层次 由原来的贸易型的自由贸易区、出口型的出口加工发展为以研究、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科技型发展。 2、向纵深发展 多功能的综合型,其原因为新技术产业革命以微电子、宇航工程、基因工程在经济特区的应用,使经济特区的成绩尤为显著。 (1)经济特区遍布世界各角落。 (2)由港口转向陆地的边境口岸。 (3)经济特区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 二、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 (一)自由港(Free port )

改革开放内容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是对外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和对内进行经济协作两个辐射扇面的交点,它直接影响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1988年初,中央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已经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连成一片,形成环渤海开放区。中央还提出在这些经济开放区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结构。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我国还逐步开放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有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博乐、塔城、普兰、樟木、瑞丽、畹町、河口、凭祥、东兴等。 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练--经济特区的建立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练--经济特区的建立 1. 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汕头 2.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3.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施“863”计划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画了一个圈”指。 A. 毛泽东;解放台湾 B. 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C. 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D. 邓小平;南方谈话 5. 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 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城市 C.成立海南省D.开发上海浦东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图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7. 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8. 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她的答案应该是 A. 珠海 B. 汕头 C. 海南 D. 深圳 9.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下边两幅图(图9、图10)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深圳发展的历程,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三:海南设置经济特区30周年学案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三:海南设置经济特区30周年 今年是海南设置经济特区的30周年。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接下来请各位考生追随历史罗的角度进入海南的历史。 【知识回顾】 根据最新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时期海南属百越之骆越。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将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夏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65年间,海南岛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东吴时期,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唐代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622)改儋耳郡为儋州。治所仍在义伦县。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