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研究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网络结构模型:在网络模型中,地物被抽象为链、节点等对象,同时要关注其间连通关系。
3、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
4、叠置分析:将不同层的地物要素相重叠,使得一些要素或属性相叠加,从而获取新信息的方法。
包括合成叠置分析和统计叠置分析。
同义词:地图覆盖分析。
5、网络分析: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策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资源的最佳分配,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输费用最低等。
6、栅格数据的聚类分析:栅格数据的聚类是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7、数据高程模型: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8、坡度: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表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9、坡向:实际应用中,由于所建立的DEM数据常常是按从南到北获取的,所以求出的坡向角度是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10、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
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其确实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11、最佳路径分析:12、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它包括了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
13、虚拟现实:由计算机生成的可与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实施交互,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人造环境。
它在测绘与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作地图认知功能在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新扩展。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设计

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设计李超;宋宁哲【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三维模型,设计了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军用物资编目;标准化;标准体系三维模型;层次结构【作者】李超;宋宁哲【作者单位】空军预警学院防空预警装备系,湖北武汉 430014;空军预警学院防空预警装备系,湖北武汉 43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2331 引言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军用物资种类日益繁多,属性日趋复杂,如何对军用物资进行高效管理是各国军队的一个重要课题。
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军用信息系统,而军用物资编目数据是所有涉及军用物资的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
军用物资编目系统采用标准化方法采集军用物资信息,并使用标准化的代码存储记录军用物资信息,这些代码即军用物资编目数据。
建立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有利于实现军用装备和物资的全寿命周期精确管理,有利于实现不同军兵种、不同单位、军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后勤保障速度和能力,同时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信息支撑,为装备生产提供便利,降低物资采购、仓储、物流成本[1]。
编目标准是物资编目系统建立和运行的标准,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编目系统运行良好的基本保证。
2 国内外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概况我军总后勤部在1990年颁布了《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涵盖了全军150 万种后勤物资,并于1997年修订了《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编码高位分类集》。
之后,总参谋部、总装备部也采用了与《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结构相一致的《全军装备、物资分类与代码高位分类集》[2]。
此后,我军还制定了《储备物资分类与代码》系列标准、《军用物资和装备分类》、《军用物资和装备品种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等层次较高、覆盖面较广的物资分类和编目标准,足以见得我军已经开始重视物资编目标准,但是由于没有指导性法规,缺少专职机构,编目工作职责不明,对编目工作认识不够全面等原因,我军暂时还未建立军用物资编目标准体系,现行的标准存在互不兼容,良莠不齐的问题,难以为建设全军物资编目系统提供依据。
基于超图GIS平台的三维管线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及应用

一种基于超图 GIS 平台的三维管线模型自动生成的方法,将三
数据在三维空间的符号化显示。基于超图平台进行三维管线
维管线看作三维点和三维线的符号化显示,利用超图平台的三
模型自动生成主要思路是:首先读取管线成果表的管线数据,
维拓扑分析功能,构建点和线的拓扑关系,解决点符号的旋转
并基于超图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将管线数据转为超图的三维
网络数据集,创建三维管线自定义专题图,设置管点的符号、旋
接调用。因此,需要另外增加两个字段,将断面尺寸字段解析
转、缩放等字段,以及管线的符号、颜色、管径等字段,然后将其
为长和宽分别存储。
保存为管线场景。
1.2
1.6
构建三维网络数据集
管点符号,软件会根据管线的直径以及连接到结点的数量生成
的起点点号在管点信息表中必须存在,管点的坐标、高程值在
相应的多通管点模型;对于物探点,不设置点符号,软件会平滑
合理的取值范围等。二是根据管点信息表中的三维坐标生成
的连接两个管段,
但不会生成二通、三通的样式。
管线符号一般分为圆管和方管。圆管比较普遍,使用超图
增加 CPU 的负担,影响场景浏览的速度,因此需要对三维点线
构建拓扑关系,用于表达管线的拓扑连接关系。超图的网络数
包含了管点信息表和管段信息表,管点信息表表记录了管点的
据模型用于存储具有网络拓扑关系的数据,比如管线模型、路
平面坐标、管种名称、特征点名称、地面点高程等信息;管段信
网模型等。网络数据模型包含了网络线数据和网络结点数据
智慧水利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 年 第 11 期
基于超图 GIS 平台的三维管线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及应用
王龙浩
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关键技术

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关键技术作者:李明柏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9年第12期摘要: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平台是基于二维地图的 GIS进行管理,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向规模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大量的高层建筑使得不动产权属空间分布复杂化,如果仍利用基于二维的 GIS 系统进行管理,会导致大量的权属重叠、信息冗余,难以对三维空间不动产信息进行精细化、准确化、直观化管理。
此外,这种传统的二维数据管理模式存在数据整合过程耗时较长、不动产权籍表达不够详细、资料更新速度缓慢等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部分专家学者也提出过相應的解决方案,如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城镇的房籍三维可视化、三维空间宗地的权属管理;通过激光点云数据实现建筑物高度、轮廓提取,并进行分割编辑来构建三维宗地体,或者通过融合大量的影像、高程和矢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等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数据建模分块工作量巨大、数据海量,以及与现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成果无法对接等问题,导致目前无法实际应用。
关键词: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不动产统一登记一、关键技术研究依据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工艺流程和当前测绘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情况,要实现满足要求的三维不动产权籍测绘生产,需解决以下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实景三维模型的快速建立、三维模型单体化、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三维模型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关联,以及三维不动产权籍数据库的建立。
(一)基于倾斜摄影的实景三维模型建立构建三维模型是三维不动产空间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
三维不动产所要建模的实体复杂多样,建立的三维模型不仅要突出权利实体的外围边界特征,而且还要表征其内部权利空间,不但要实现三维不动产可视化表达,还要实现在所选取的三维模型上进行空间分析、查询和量算等功能,以满足不动产管理的辅助税收和决策需要。
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是利用二维数据如DOM、DLG 等获取建筑物基地,以及建筑物的楼层、层高等几何信息,用 3D Max 等建模软件建立灰体模型,然后通过外业拍摄实景照片、贴图的方式,完成三维建模。
文本特征编码方法研究

文本特征编码方法研究摘要:文本特征编码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本数据的规模不断增大,如何高效地对文本进行编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从传统的词袋模型到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不同的文本特征编码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它们在不同任务中的应用。
1. 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大量的文本数据被产生和存储。
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文本特征编码是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将原始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和理解的形式。
2. 传统方法2.1 词袋模型词袋模型是最早应用于文本特征编码中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将每个单词作为一个独立特征,并统计每个单词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或者使用其他度量方式来表示。
2.2 TF-IDF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是一种常用的文本特征编码方法。
它综合考虑了词频和逆文档频率,通过计算每个单词在文档中的出现频率和在整个语料库中的逆文档频率,得到每个单词的权重。
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3.1 词嵌入词嵌入是一种将单词映射到低维实数向量空间中的方法。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得到每个单词在向量空间中的表示。
常用的词嵌入模型有Word2Vec和GloVe。
3.2 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种常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
近年来,研究者们将CNN应用于文本特征编码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CNN可以提取出文本中局部特征,并将其编码成固定长度向量。
3.3 递归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是一种能够处理序列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
由于语言具有序列性质,RNN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文本序列作为输入,RNN可以学习到文本中的上下文信息,从而更好地编码文本特征。
离合器压盘参数化与编码系统设计

最大转矩和发动机角速度 ; 车型要素包括汽车总 质量和系数 A 传 动系统要素包括主减速器传动 ; 比和变速器传动 比; 材料要素包括压盘温升、 滑磨 功所 占百分 比和 压 盘 的 比热 容 的确 定 , 盘 参 数 压
化设计 流程 如 图 1所示 , 过基本 参数 的输 入 , 通 实
第3卷 第2 2 期
21 00年4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与 管 理 工 程 版
J U N LO T IF R A IN&M N G M N N IE RN ) O R A FWU (N O M TO A A E E TE GN E IG
Vo. 2 No 2 13 . Apr 2 0 . 01
型进 行参 数驱 动 , 即可完 成压 盘 的结 构尺 寸设计 。 SlWok 是 一 个 开放 的 C D系统 , 提 供 od rs i A 它 了 A I 口, 以对 其 二 次开 发 。模 型 驱 动 流 P接 可
程如 图 3所 示 。首先利 用 C+ +语言 , 过 Sl . 通 o d i
基本 参数 的输人
●
几 可尺寸 的确定
I
S l Wok P 接 口 oi r s I d A
●
驱 动模 型
图 1 压盘参数化设 计流程
1 压盘参数化设计
1 1 压盘 结构 .
压盘设 计 主要 涉及 到发动 机 、 车型 、 传动 系统 和材 料 4大类设 计 要 素 , 动 机 要 素包 括 发 动 机 发
其主要几何尺寸 的 自动计算与三维模型驱动 , 提出 了压盘 工艺编码 的编码规则 与结构 。利用 编程语言 , 实现
了基于 Sl Wok 的压盘结构参数 化设计 和工艺编码系统。该研究对提高汽车离合器设计精度和速度 , oi rs d 提高
“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分类编码及数据库规范”编制研究

2018年4月第2期城市勘测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eyingApr.2018No.2文章编号=1672-8262(2018)02-169-04 中图分类号:P628. 4,P208. 1文献标识码:A 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分类编码及数据库规范编制研究徐德馨|!t,周玉琴2,周晓愚3(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 2.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3.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产生的多源、异构、海量地质数据怎么进行分类、标准化处理、建库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本规范针对武汉市地质条件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建立了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分类和编码体系,制定了数据库设计规范,为地质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城市和地区结合各自的地质特征及工作特点,可借鉴本规范研究的方法,制定各具特色的地方数据标准,以便更好地支撑地质调查数据的建库和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地质调查;数据分类编码;数据库1研究背景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在 建立地质信息系统之前,制定了相关的数据规范。
国外这种类型的工作,基本上以解决某一方面具体问题 为目标,调查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数据种类相对较少,数据规范覆盖专题数据种类和数据类型均较少。
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启动较晚,但进 展迅速,特别是自21世纪初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 州、杭州、南京、哈尔滨等大城市相继开展城市地质调 查工作,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相比国外来说,有了长足的 进步,也取得了一批好的成果。
由于各个城市地质特 点不同,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安全的重点不同,因此各个城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数据规范,数据分类 以及数据库设计均有较大的差别。
基于BIM的三维参数化桥梁标准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BIM的三维参数化桥梁标准建模方法研究孙建诚; 蒋浩鹏; 杨文伟; 朱双晗; 王坤【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10【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桥梁工程; BIM技术; 设计方式; 参数化模型【作者】孙建诚; 蒋浩鹏; 杨文伟; 朱双晗; 王坤【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天津300400;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0 引言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建筑领域中不断开拓和应用,在公路桥梁及水运行业发展BIM技术已迫在眉睫。
BIM技术以三维数字为基础,不仅包括工程项目各种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同时也包括项目各阶段与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1]。
随着BIM技术的发展,某些桥梁建设项目中已经应用到了BIM技术,例如:张忻[2]通过对环线高架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以BIM建模为手段,引入GPS和GIS实现了道路桥梁设施管养的信息化。
在桥梁病害处理方面,李成涛等[3]基于Revit软件开发了WebGL的三维可视化软件,完成了对桥梁裂缝和其他局部病害、构件损伤程度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并实现了对图文信息位置实时查询,提高了桥梁后期养护的效率。
以上应用中的工程数据文件交互十分困难,这就不仅要求各个软件之间相互协同,同时模型数据信息和应用更需要标准去规范操作并进行明确界定。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桥梁方面主要是结构建模和碰撞检查等方面,并不注重如何传递模型信息和减少信息丢失量等。
笔者立足于BIM特点和标准,研究了BIM标准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并构建了基于BIM桥梁设计和施工管理标准化技术路线,利用IFC标准规范了BIM桥梁设计具体思路,为三维BIM桥梁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同时利用Revit软件规范了三维桥梁结构设计模式,最终得到了整体BIM模型,并通过深化设计得到了主梁工程数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1期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1.30 N。.1 2017年3月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Mar.2017
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研究 赵正旭。 陈蕾。 郭阳 (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要:三维模型是深空探测三维可视化平台中的资源基础。在三维可视化程序中有成千上 万的三维模型,为了快速、精确地调用目标模型,需要将模型规范化管理。现提出一种对三维模 型分类编码的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三维模型的属性特征,建立了一种分类编码规范;并根据所提 出的规范,设计了一个分类编码器,对部分天体模型进行分类编码,验证了本规范的科学性和可 用性。通过研究,将三维模型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深空探测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以 及3D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深空探测;三维模型;分类编码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373(2017)01—0104—07
0 引言 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优势越来越突出。深空探测 的任务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难操作等特点,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深空探测任务,可以提前模拟深空 的三维场景,预设故障和困难并找到解决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即增大了任务的成功率,也提高了 人员的安全系数。在深空探测三维可视化仿真过程中,三维模型是整个平台的资源基础,程序需要将场 景模型文件调入内存,并对三维场景模型加以组织、控制、管理、调度等 ]。通过对三维模型规范化管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三维模型的调用速度和精确度,减小模型内存占用率,缩短模型调用时间,保证三维 模型使用的实时性。因此,规范化管理三维模型是整个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基础,也是关键。 虽然网络上提供了大量模型以供重复使用,但是面对庞大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如何提高现存三维模 型的复用率,并且能够在可视化程序中快速精确地调用目标模型却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 模型在定义之初都是建模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定义规则来命名的,因为语言共识或者描述方式的不同 会产生歧义。在查询该模型时,检索字段和模型本身的命名会有偏差,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效率不高。 如果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来管理三维模型,就会大大提高其检索速度及复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现在对三维模型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三维模型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检索 技术和分类技术上 ],还有部分文献对模型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是建立模型检索系统,对模型本身和统一 描述模型名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通过研究文献没有找到对三维模型分类编码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 要建立一种针对于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规范,将三维模型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三维模型的途径之一就是将其分类编码,通过使用比较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加英文字母的 形式对模型进行标注,避免文本型标注的二义性。相当于为每个三维模型赋予一个身份证号码,这个号 码具有唯一指定性。孙平等人在文献Elo]中提到三维模型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英文关键字,以用途或属 性命名,如太阳能电池板命名为“SolarPanel”。这种描述方式虽然通俗易懂,容易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所描
收稿日期:2016-02-24 责任编辑:车轩玉DOI: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17.01.20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项目(GCC2014010) 作者简介:赵正旭(1960一),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技术,E—mail:zhaozx@stdu.edu.cn 赵正旭,陈营,郭阳.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研究E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1):104—110 第1期 赵正旭等: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研究 105 述的是什么,但是会存在文本歧义的问题。比如命名者描述的是太阳能电池板,但是调用者并不知道模 型的命名是什么。另一方面,文本型描述可能会出现地域性差异,如红薯,有的地方叫做地瓜,这就缺乏
一个统一的管理规范。 在一个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中,对于软件和技术的优化已经有了相关研究 ],如果将其中的所有 三维模型使用一个统一的技术规范来管理,在调用目标模型时会更快速、更精确。通过将三维模型分类 编码,可以建立一个通用、完备和可扩充的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形成航天实时三维可视化中三维模型的技 术规范,这对促进深空探测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就目前来看,还没有找到有关 三维模型分类编码的相关文献和技术,文章中会详细描述本研究所提出的三维模型分类编码的应用 实例。
1 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 1.1分类编码简介 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研究对象各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 规则和依据;后期按照分类编码系统的规则,用字符描述和标识对象特征的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编 码,这种码也叫GT码l_1 。 分类编码规则已经被应用到很多领域,所用的分类编码系统一般都是用字符形成描述和标识的序列 码。最典型的应用就是中图法,对书籍的分类编码。其它的应用领域有疾病、医疗设备及耗材、中药、血 型、机械零件、石油、企业信息以及其它方面[1 _2oJ,但是还没有找到应用于三维模型领域的相关研究。 1.2建立三维模型分类编码规范 本文建立的分类编码规范主要针对于天体模型,因此部分分类特征点只对天体模型进行了详细分 类;三维模型的文件格式是3ds文件。 1.2.1编制方法 三维模型的分类和编码应遵循信息分类法。信息分类的方法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 本分类编码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是面分类法,如果后期有必要,将线分类法作为补充。 1.2.2编制原则 (1)科学性。选择3ds模型最稳定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基础和依据。 (2)唯一性。代码和3ds模型一一对应,一个代码只代表一个模型。 (3)可扩展性。后期可供完善和补充。 (4)精确性。采用数字和字母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避免文本标注的二义性,尽可能多地包含一个模型 的特征信息,使描述尽量精确。 1.2.3编制过程 本分类编码规范采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如果一个分类点的选项 按常识不会超过26个,就采用大写英文字母的形式赋码,否则使用阿拉伯数字。比如,阿拉伯数字11可 以用大写英文字母K代替,这样能保证描述同样多模型特征时尽量缩短序列码的位数,使系统达到最 优化。 对于自然语言的文本标注而言,不同种类语言以及同一种语言内部对同一对象的描述词可能不一 致,这就可能造成调用模型时的检索字段和模型标注存在差异,不能精确地找到目标模型。数字和字母 相结合的编码型标注相对而言,可以有效避免歧义。 具体分类编码规范如表1所示。 106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 根据表1分类编码规范中的每个分类点,具体特征赋码表如表2所示。 表2具体类别赋码表
2为具体模型赋码 根据上一小节中所建立的分类编码表,可以对具体的三维模型分类编码。例如:从网络上下载的3ds 格式的天体模型,通过3dsMax导入打开,可以查看该模型的各个特征,并对照表2为该模型赋码。下面 举例说明: 2.1天宫一号 通过3dsMax导入打开天宫一号的3ds模型文件,如图1所示。 第1期 赵正旭等:三维模型的分类编码研究 107 (a)天宫一号a面 (b)天宫一号b面 图1天宫一号 根据表1给天宫一号模型分类编码,其序列码为:1 141 lJMOO051528006769800341()()S。 对照表2将该序列码进行详细解析,如表3所示。 表3天宫一号编码序列解析表 编码 含义 1 14 1 1 J M 【】 0051528 0067698 ()034 1 I) 【】 S
第1位:是3ds文件。 第2~3位:属于航天器。 第4位:有材质。 第5位:有纹理。 第6位:贴图格式为JPG。 第7位:贴图像素为2048*1024,属于中级。Middle。 第8位:不是虚拟纹理。 第9~15位:模型的实际顶点数为51528。 第16 ̄22位:模型的实际面数67698。 第23 ̄26位:模型的实际对象数为34。 第27位:有颜色。 第28位:无阴影。 第29位:尺寸没有归一化。 第3(】位:静态模型,static。 2.2 Tethys(土卫三) 通过3dsMax导入打开天宫一号的3ds模型文件,如图2所示。 根据表1给Tethys模型分类编码,其序列码为:1031 IJMO001344300265720001OOOS。 对照表2将该序列码进行详细解析,如表4所示。
图2 Tethys(土卫三) lO8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表4 Tethys编码序列解析表 编码 含义 第1位:是3ds文件。 第2~3位:属于卫星。 第4位:有材质。 第5位:有纹理。 第6位:贴图格式为JPG。 第7位:贴图像素为2048*1024,属于中级,Middle。 第8位:不是虚拟纹理。 第9~15位:模型的实际顶点数为13443 第16~22位:模型的实际面数26572。 第23 ̄26位:模型的实际对象数为1。 第27位:无颜色。 第28位:无阴影。 第29位:尺寸没有归一化。 第3()位:静态模型,static。
第3t)卷 3分类编码系统的应用 根据表1和表2所制定的分类编码规范,设计了一个分类编码器。 通过选择三维模型的特征分类点生成代码,为具体模型赋码,并根据生成的模型序列码从后台数据 库中调出目标模型,将代表该目标三维模型的二维图片显示在分类编码器的右侧。根据上一小节中对天 宫一号和Tethys三维模型的解析赋码,通过该分类编码器分别为其赋码,如图3、图4所示。
l・__・_哪I疆—酗-西—E曩E璺_掣-磷 ¨龉茸 睇 悝 姆H娃 ¨ ^ d d‘ ’ , 【一 , ’ r ・ ’- l¨ r
’{ F -r - l : 鹜 l《
一 L. |= . . K日} . - 1 t ・ t 1 】 。 ’ i , 1 ・ t
■曩瞄四 t 嗣圈 图3为天宫一号分类编码 根据图3显示,分类编码器的左侧是三维模型特征选项区,通过选择具体三维模型的特点,生成相应 的代码,根据生成的序列码1141IJMoO()5I528006769800341【)(】S,从后台数据库中调出天宫一号的模型图 片,如图3右侧所示。同样,Tethys的分类编码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为 rethys(土卫三)分类编码
3 2 4 7 4 5 3 6 1 1 2 ∞ M o㈨㈨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