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 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 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正确分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仪器设备

绘图工具、计算器

三、实验内容

基本资料分析。

1、玉米的地域分布

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

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

(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

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 2%,而夏玉米仅占16.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 8~24天,夏玉米16~21天。需水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辽宁春玉米平均为17.9%,而山西北部春玉米达28.4%,安徽中部夏玉米为23.7%。

(4)灌浆~成熟阶段:除部分春玉米外,此阶段多数地方气温渐降,叶片也开始发黄,该阶段持续时间:春小麦30~36天,夏玉米22~28天。黄河以北地区,无论春玉米或夏玉米,需水模系数大都为25%左右。而南方多数省份,生育期正常供水情况下,夏玉米需水模系数一般29%~34%,春玉米也在27%以上。

四、实验成果

玉米的灌溉制度表

分区

水文年

份灌水定额(立方米/亩)灌溉定额

(立方米/

亩)

产量水平

(千克/亩)播前苗期拨节抽穗灌浆

中区一般年1515252520125420东北区一般年1414242419120408西北区一般年1414232318115403西南区一般年1313212117105402东南区一般年1313222218110404

灌水率计算表格

本设计采用灌溉保证率法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根据当地水土资源和经济可行建设方案,其灌溉保证率取50%和75%。工程灌溉形式为管道防渗,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

灌溉用水量

(1)种植面积及植物种植比例的确定

根据当地气侯、土壤、种植习惯、劳力等确定560亩耕地全部种植玉米。

(2)作物有效降雨量

有效降雨分作物播前有效降雨和生产期内有效降雨量两项。由于当地无资料,雨量资料采用附件地区五台县城雨量站50年的实测资料频率分析,采取P=50%,P=75%的典型年分别为1996年和2000年。典型年降雨量见表4-1,降雨量有效利用系数见表4-2

对典型年各种作物播前及生育期内每次实际降雨量,按有效利用系数扣除损失后,计算播前及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结果见表4-3.扣除办法采用了“山西省水利厅《灌溉管理》”一书中的推荐方法。

(3)作物需水量

a、作物产量及需水系数的确定

作物需水量的确定,采用以计划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作物计划产量,根据本地区历年作物产量,结合五台县农业规划的数值确定。作物需水系数,是根据省水科所灌溉试验资料及附近灌区的试验资料确定,玉米需水系数为0.5.

b、作物总需水量计算

作物总需水量计算公式:E=KY

式中:E —作物总需水量(方/亩)

K —需水系数(方/公斤)

Y —作物亩产量(公斤/亩)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玉米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E=500×0.5=250m3/亩。

(4)净灌溉定额的确定

灌溉定额采用计算公式:

M=M1+M2

M1=666.7Hγ(βmax-β0)-P′有效

M2=E-P有效-W1+W2

上式中:

M —灌溉定额(m3/亩)

M1—作物播前灌水定额

M2—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

H —土壤计划湿润层最大深度,取H=0.6米

γ—土壤干容重,取1.42t/m3

βmax—播前土壤田间持水率,即土壤含水率上限,取βmax=24%

β0—播前土壤耕作层内平均含水率,取最大持水率的60%。

P′有效—播前有效降雨量,mm

P有效—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mm

E——作物生育期内总需水量

W1——播前土壤耕作层要求含水量,其值为666.7 Hγβ1,β1按最大持水率的60%计

W2——收割前耕作层含水量,其值为666.7 Hγβ2,β2按最大持水率的80%计

计算成果见表,4-4

(5)毛灌水定额的确定

管道为一级管道,直接送到地头,根据灌区现状测算,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8.

P=50%: 151.7/0.8=189.63m3/亩。

P=75%: 188.9/0.8=236.13m3/亩。

(6)灌溉用水量

560亩水浇地相应于50%和75%保证率毛用水量分别为:

P=50%: 189.63×560=10.62万m3。

P=75%: 236.13×560=13.22万m 3。 灌溉制度设计 理论灌水定额的确定

对于高产增产作物,不仅灌水要求做到适时灌水,而且要求灌溉量要适度。适时适量灌水不仅可防止超渗漏引起水肥设施,同时对作物生长也有利,所以在制度灌水定额时采用勤灌浅灌的原则。

采用公式:m=666.7h ()ηγβββ/21土- 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mm

h---计划湿润层深度(mm ),取0.6m β—田间持水率,β=24%

β1—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取β1=0.9 β2—土壤适宜含水量下限。取β2=0.6 γ土—土壤干容重,γ土=1.42t/m 3

m=10h ()水土γγβββ/21-

=666.7×0.6×0.26×(0.9-0.6)×1.42/0.8 =51.1m3。 (2)灌溉制度的拟定

根据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定额理论计算,拟定各类作物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见表5-1。灌水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及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来确定。经修正后,制定出本灌区灌溉制度,见表5-2。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摘要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而且水的生产效率比较高。玉米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可以说与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往往忽视对玉米的适时适量灌溉,易造成减产,或有的地方盲目浇水造成水量浪费和损失。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 1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的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总量,称玉米田间耗水量,亦称需水量。玉米一生耗水总量,春玉米为每亩170m~400m ,夏玉米为124m~296m。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一般在240~368之间,每生产1千克籽粒约耗水600kg。 1.1 玉米需水量的变化 1)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苗期需水量较小。套种玉米的苗期一般处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一年中土壤最为干旱的时期。玉米产量水平不同,苗期需水量不同。玉米苗期需水量和日需水强度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产量水平较高时,差距缩小。产量为296kg/亩时,需水量为77.2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5%,日需水量为2.0mm;产量提高到448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88.9mm,占全生育期的31.9%,日需水量为2.3mm~2.5mm;产量提高到552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00.8mm,占全生育期的23.7%,日需水量为2.7mm~2.9mm;当产量提高到616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10.6mm,占全生育期的24.4%,日需水量为2.9mm。 穗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也是灌溉的关键时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以穗期最多,但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差别较大,每亩产量由2 296kg提高到616kg 时,需水量由55.5mm增加到165.5mm,苗期低、中、高产田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2.2%、36.7%和42.3%。其中,抽雄~抽丝期,尽管历时短暂,需水绝对量小,但日需水强度为一生之最大,低产、中产、高产田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mm~2.5mm、3.0mm~4.8mm和6.1mm~8.6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是最多的。 玉米开花散粉后,生殖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以后随着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渐减少。低产、中产、高产田花后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27.4%、32.5%~37.4%和33.3%~34.0%,日需水量分别为1.2mm~1.9mm、1.9mm~5.5mm和3.2mm~5.8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亦居中。生产上需注意后期灌溉,防止干旱减产。 2)需水量的日变化:一天内玉米需水量的变化,主要受日照强度、温度高

玉米小麦需水量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是我旗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米营养丰富,是人们较喜欢的粮食,谷草还可 作上等饲草。谷子浅层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分与养份,谷子还有耐土 地贫瘠、耐干旱的特点。过去往往将谷子种植在中下等土地上,加之灌水不及时等原因单 产较低,所以导致人们对谷子重视不够,播种面积有所缩小。灌溉试验证明,谷子是一种 喜水喜肥作物,在生育期间若满足其需水需肥要求,在良种配合下,单产也可达400公斤 左右,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1、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谷子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由于品种、地区气候差异,播期不同,生育期的长短 有较大变化,分中、晚、熟品种,因而需水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是5月上旬播种,9月中 旬成熟,最多在130天左右。比玉米生育期略短一些。 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主要与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技术、产量水平等有关。湿 润年份降雨量较大,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耗水量相对少一些。干旱年份气温高,空气湿 度小,蒸发强烈,耗水量相对较大。试验表明,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以下时,水分多少是 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因而需水量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也不断 提高。据试验成果资料,谷子平均产量在411.0公斤/亩,需水量为431.7毫米。 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生育前期(5-6月份),即播种、出苗和拔节。谷子播种时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即可满足发芽需要。播种至出苗(5月份)需水量3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6.5%,日需水强度1.44毫米。出苗至拔节(6月份)需水量6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14.1%,日需水强度2.09毫米。该阶段谷子主要是营养生长,地上部分生长 缓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因而需水量不大。 谷子生育中期(7月—8月中旬),即拔节、抽穗、开花期。该阶段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最迫切的时期。需水量为244.3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4.9%,日平均需水强度在5.0毫 米左右,最大为8.2毫米,该阶段缺水、干旱对谷子穗长、穗重的影响严重。 谷子生育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即开花、灌浆至成熟期。该阶段谷子处于生殖生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向籽粒运转,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需水量为112.9毫米,占 总需水量的25.4%,日平均需水强度3.2毫米,该阶段需水量由大逐渐变小。(见下图“谷 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需水强度对照表”) 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比较耐旱,是指苗期而言,其他生育阶段受旱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我区大 部分地区由于自然降水少,分布不均,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一般均不能满足谷子各 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这也是造成谷子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其需水规律,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正确分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仪器设备 绘图工具、计算器 三、实验内容 基本资料分析。 1、玉米的地域分布 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 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 (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 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2%,而夏玉米仅占16.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8~24天,夏玉米16~21天。需水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辽宁春玉米平均为17.9%,而山西北部春玉米达28.4%,安徽中部夏玉米为23.7%。 (4)灌浆~成熟阶段:除部分春玉米外,此阶段多数地方气温渐降,叶片也开始发黄,该阶段持续时间:春小麦30~36天,夏玉米22~28天。黄河以北地区,无论春玉米或夏玉米,需水模系数大都为25%左右。而南方多数省份,生育期正常供水情况下,夏玉米需水模系数一般29%~34%,春玉米也在27%以上。 四、实验成果 玉米的灌溉制度表 分区 水文年份 灌水定额(立方米/亩)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播前 苗期 拨节 抽穗 灌浆 中区 一般年 15 15 25 25 20 125 420 东北区 一般年 14 14 24 24 19 120 408 西北区 一般年 14 14 23 23 18 115 403 西南区 一般年 13 13 21 21 17 105 402 东南区 一般年 13 13 22 22 18 110 404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 (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 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 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 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 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 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 t1-泡田期的日数,d; 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 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 系数 年蒸发 量(mm) 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 月份7 8 9 10 11 12 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 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 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 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 P-时段内降雨量,mm; d-时段内的排水量,mm; m-时段内的灌水量,mm; 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时段内的降雨量根据武隆县气象局提供的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 田间耗水量的计算采用参考作物系数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一)玉米的需水量 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总量。玉米是用水比较经济的作物之一。各生育阶段的蒸腾系数在250~500之间。因为玉米植株比较高大,一生制造的干物质比较多,而且生育期多处于高温季节,所以绝对耗水量很大。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受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玉米一生的耗水总量,春玉米2 550—6 000 m/hm,夏玉米1860—4440m/hm。 1.产量水平与需水量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的需水量随着子粒产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多。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耗水量增长的比值逐渐减少。表现为玉米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产量越高用水越经济。一般每生产1kg子粒约耗水0.6m。 2.品种与需水量玉米需水量受品种影响。品种不同,其生育期、植株大小、单株生产力、吸肥耗水能力、抗旱性等均有差异,其耗水量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产量水平,对水分消耗也不同。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一般植株高大、叶数多、叶面积大,因而叶面蒸腾量大、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持续期相对加长,耗水量也较大。反之,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耗水量则较小。此外,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低于一般品种,消耗的水分也比不耐旱的品种要少。 3.栽培措施与需水量施肥、灌水、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都是影响玉米需水量的因素。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可促进植株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不仅增强了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同时也增加了蒸腾面积和植株蒸腾作用,从而使耗水量增加。 灌水次数越多,每次灌水量越大,玉米实际的耗水量越高。如果灌水方法不科学,更会加大玉米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会因群体叶面积和蒸腾量的相应增多,使总耗水量有加大的趋势。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下层土壤水分向空间蒸发。中耕的除草作用亦减少了水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 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某灌区灌溉制度设计

某灌区灌溉制度设计任务书 一、基本资料 1.某灌区玉米生育阶段划分如表1-1所示。 表1-1某灌区玉米生育阶段作物系数 幼苗期5月拔节期6月孕穗期7月抽穗期8月灌浆期9月 0.754 0.794 1.664 1.684 1.250 2.某灌区根据调查和实验资料,玉米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厚度如下表。 表1-2 某灌区玉米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厚度单位:m 幼苗期5月拔节期6月孕穗期7月抽穗期8月灌浆期9月 0.3-0.4 0.4-0.5 0.5-0.6 0.6-0.9 0.9 第一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取0.3+个人学号倒数第一位 第二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取0.4+个人学号倒数第二位 第三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取0.5+个人学号倒数第三位 第四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取0.6+个人学号倒数第四位 第五个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取0.9+个人学号倒数第五位 3.玉米生长期:5.20-9.10日,无地下水补给,作物所需水分由降雨及灌溉提供。 4.灌区周围的气象站、水文站2011年作物生育期气象资料及对资料数据的说明见附录。 二、设计内容 1.采用PM公式计算ET0。 2.确定该灌区玉米的灌溉制度。

附录 1 作物生育期气象资料 年月日大型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降雨量2011 1 1 32766 13 29 70 -158 -50 0 2011 1 2 32766 17 54 0 -100 -67 11 2011 1 3 32766 13 76 59 -116 -34 32700 2011 1 4 32766 12 73 67 -136 -47 0 2011 1 5 32766 21 55 53 -141 -76 0 2011 1 6 32766 16 54 65 -168 -92 0 2011 1 7 32766 15 57 72 -163 -17 0 2011 1 8 32766 17 43 63 -89 -35 0 2011 1 9 32766 13 40 73 -141 -58 0 2011 1 10 32766 12 45 62 -139 -20 0 2011 1 11 32766 17 48 73 -157 -22 0 2011 1 12 32766 14 47 72 -170 15 0 2011 1 13 32766 14 45 71 -143 20 0 2011 1 14 32766 19 44 66 -115 0 0 2011 1 15 32766 16 41 74 -164 -45 0 2011 1 16 32766 17 40 72 -187 -36 0 2011 1 17 32766 17 41 73 -148 -33 0 2011 1 18 32766 14 42 69 -171 -48 0 2011 1 19 32766 13 40 45 -153 -32 0 2011 1 20 32766 10 41 65 -127 5 0 2011 1 21 32766 14 46 70 -126 11 0 2011 1 22 32766 16 43 71 -129 5 0 2011 1 23 32766 14 40 74 -159 -25 0 2011 1 24 32766 15 36 74 -168 6 0 2011 1 25 32766 16 38 74 -126 -13 0 2011 1 26 32766 13 37 2 -132 -28 0 2011 1 27 32766 11 72 0 -75 -37 9 2011 1 28 32766 18 51 73 -124 -45 1 2011 1 29 32766 17 58 76 -189 -35 0 2011 1 30 32766 23 51 77 -186 -6 0 2011 1 31 32766 15 50 78 -170 17 0 2011 2 1 32766 16 52 78 -151 46 0 2011 2 2 32766 16 45 78 -132 63 0 2011 2 3 32766 13 42 79 -100 96 0 2011 2 4 32766 24 45 79 -89 94 0 2011 2 5 32766 13 42 65 -81 119 0 2011 2 6 32766 21 43 71 -85 107 0 2011 2 7 32766 10 38 76 -42 107 0 2011 2 8 32766 16 40 77 -70 111 0

玉 米 灌 溉 技 术

玉米灌溉技术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沟灌和隔沟灌。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次关键水: (1)拔节水。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2)大喇叭口水。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抽穗开花水。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4)灌浆水。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作物灌溉制度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作物灌溉制度表 篇一: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 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

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即可。 表2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表3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 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 hm /m mm 或) 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hm /m mm 或) 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m 23?或) 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 3hm /m mm 或)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 3hm /m mm 或)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 3hm /m mm 或) 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 3hm /m mm 或) 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 0max 1θθ-=H M 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m a 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 3 m /m )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 3m /m )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 )m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KY ET =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 3 hm /m mm 或)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 hm /kg ) K ——需水系数(kg /m 3 ) 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按照需水模系数法进行分配得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ET K ET i i = 式中:i ET 为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i K 为需水量模系数;ET 的意义同前。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模比系数 20 10 10 15 24 10 各生育阶段作物需 水量(mm ) 108 54 54 81 129.6 54 四、计算渗入土壤内的降雨量 各旬有效降雨量及逐旬有效降雨累积量如下表: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 表1 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 即可。

玉米高产节水灌溉技术

玉米高产节水灌溉技术 丘陵区农业生产易遭缺水影响,由于受冬干春旱,可能连夏旱的影响,对玉米生产不利。为确保2013年玉米高产,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推广节水灌溉,在技术上应抓以下几点: 1整修渠道,加铺塑料布。目前地上渠道灌溉面积大,且土渠又较多,渗透水严重,这是玉米灌溉造成浪费水的主要原因。首先要修建渠道,然后铺一层塑料布,减少渗透,确保畅通,一般节约用水20%~30%。 2因地制宜,改进灌溉方法。一是对水资源比较丰富、宽垄窄畦、地面平整的地块,可以采用雨水夹浇的方法;二是对地势一头高一头低的地块,可采用修筑高水渠的方法,把水先送到地势高的一头,然后让水顺着地势往低处流;三是对水源缺乏的地方,可采用穴浇点播的方法,播前先挖好穴,然后再担水穴浇点播,一般可节约灌水80%~90%。 3推广沟渠或隔沟灌。玉米为高秆作物,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沟灌除了省水外,还能较好保持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沟灌一般沟长可取50~100米,沟与沟间距为80厘米左右,入沟流量以每秒2~3升为宜,流量过大过小,都会造成浪费;隔沟灌可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可结合玉米宽窄行距采用隔沟灌水,即在宽行开沟灌水。每亩每次灌水定额仅为20~30立方米。这种方法既省工又省水。 4管道输水灌溉。采用管道输水可减少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采用的一般有地下硬塑料管,地上软塑料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畦田远端,灌水时,拉动管道出水口,边灌边退。这种移动式管道灌溉,不仅省水,功效也较高。

5喷灌。喷灌具有省水、省地、省工、保土及适应性强的优点。据试验,喷灌全生育期较地面灌水每亩省水526立方米,还增产玉米75千克。一般每亩每次灌水18~23立方米为宜。

灌溉制度习题

灌溉制度习题 灌溉制度习题 1.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内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基本资料:(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4)播前土壤天然含水率 θ0=48.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要求:计算播前灌水定额。 2. 用水量平衡方程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基本资料: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mu,设计降雨量 P=15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mu。生育初期 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期取0.8m。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 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3. 西北干旱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图解法 基本资料: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 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 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干容重为 1.48t/m3,田间持水量为28%(干土重的百分数计)。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 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 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1所列。据农民 的生产经验,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75%(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要求:用图解法制定春小麦灌溉制度。 表1 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表 4. 南方湿润地区早稻灌溉制度设计——列表计算法 基本资料:(1)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早稻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田间 允许水层深度及渗漏强度,见(2)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中等干旱年(相应的降雨频率75%)

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详解及实例说明

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详解及实例说明 微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步骤 1、收集资料 首先要手机当地气象资料,包括常年降水量、降水月分布、气温变化、有效积温等。其次要收集主要作物种植资料,包括播种期、需水特性、需水关键期及根系发育特点、种植密度、常年产量水平等。最后要收集土壤资料,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等。 2、确定微灌灌溉定额 灌溉的目的是补充降水量的不足,因此从理论上讲,微灌灌溉定额就是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表示为: 式中:W总——灌溉定额(mm或m3); P w——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mm或m3); R w——作物全生育期的常年降水量(mm或m3)。 确定日光温室的灌溉定额时因为没有降水量,主要考虑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P w,可以通过作物耗水强度计算。

P w=(作物日耗水量×生育期天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水定额主要依据土壤的存贮水能力,一般土壤存贮水量的能力顺序为:黏土>壤土>砂土。以每次灌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计算,黏土的灌水定额最大,其次是壤土、砂土。灌水定额计算时需要土壤湿润比、计划湿润深度、土壤容重、灌溉上限与灌溉下限的差值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参数。 3、确定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通常以m3/亩或mm表示。每次灌水量因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和土壤现时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每个作物生育阶段的灌水定额都需要计算确定。 灌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为:M=1000×phγ(θmax-θmin)/η/ρ 式中:M——灌水定额(mm); p——土壤湿润比(%),参见表1-1; h——计划湿润层深度(mm); γ——土壤容重(g/cm3),用于计算该土壤中土壤重量,因为田间最大持水量为重量含水量; θmax——灌溉上限,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表示(%),下同; θmin——灌溉下限(%);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微灌条件下一般选取0.9~0.95; ρ——灌溉水的密度,一般取1.0g/cm3; 1000——单位换算,将米换算为毫米。 4、确定灌水时间间隔 灌水时间间隔取决于上一次灌水定额和作物耗水强度。当作物确定之后,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要想获得相同的产量,总的耗水量相差不会太大,所以灌溉频率应该是砂土最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小,灌水时间间隔应该是黏土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小。 灌水时间间隔(灌水周期)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T=M/E 式中:T——灌水时间间隔(d); M——上一次灌水定额(mm); E——作物需水强度或耗水强度(mm/d);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 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

所缓解。但由于降雨的年际间变异很大,所以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干旱,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 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 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