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文
年份,仔细调查这些年份不同生育期的作
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
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并由此确定
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 已进行了多年灌溉试验工作,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 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
作物对水分的生理反应可从多方面反映
出来,利用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 律作为灌溉的指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 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 化(水田)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 据,从对作物充分供水的观点出发,要求 土壤含水量降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 保证作物充分供水。
需水量(mm或m3/ hm2)
(二)原理
为了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土壤计划湿 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 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通常要求不小于最小允许
含水量θmin(或最小允许储水量Wmin)和不大于最
大允许含水量θmax(或最大允许储水量Wmax)。
当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或储 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最小允许值( θmin 或
5、计划土壤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可利用水量 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的深度是不断变化 的。若计算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无变化,则WT
项可设定为零;若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较大,
由于计划湿润层的增加,将增加部分有效水量, 此时,WT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 WT 667(h2 h1 ) 水
WT 667(h2 h1 )n
×ç Ó Ã Æ Ú 0.3« ¡ 0.4m ×ç Ó Ã Æ Ú 0.3« ¡ 0.4m ×ç Ó Ã Æ Ú 0.3« ¡ 0.4m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分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节水灌溉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入手,结合实施要点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不降低农业产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管理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用水效率的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改进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灌溉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基础设施改造技术通过加固、修复或更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渠道、水闸、水泵等设施的改造,提高设施的耐损性和使用寿命,减少漏水和浪费现象,实现灌溉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灌溉方式改进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技术的应用,通过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减少水资源的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减少水分蒸发和浸出,节约用水的目的。
(3)灌溉管理优化技术包括灌溉制度改革、灌溉时间控制、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使灌溉水与作物需水量相匹配,减少浪费,实现节水。
1.科学规划设计科学规划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重要环节。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生态环境需求,合理确定灌溉区划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设计灌溉水利工程设施,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基础。
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设施的完善性和稳定性,减少漏水和浪费现象,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供应和利用。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 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若科学用水,严格控制灌 水定额并采用先进的节 水灌溉技术,使得灌溉 造成的深层渗漏损失减 至为零,即D=0,则I 即为净灌水定额In。 对降雨量,仅考虑对作物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Pe,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Pe+In+G=ET +ΔSw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4)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 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 至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 作物利用的水量,其大 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 作物需水强度、计划湿 润土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可达到耗水量的 20%。
h1时段初田面水深; m时段内灌溉; E时段内蒸发量;
c
p时段内降雨; c时段内排水; h2时段末田面水深
s
河南农业大学
(2)参数确定
表中水层为:适宜水层下限(hmin);适宜水层上限 (hmax);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HP)
河南农业大学
(3)平衡推算
h1+P+m-C-E=h2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7d9e54aa7c1cfad6195fa7d6.png)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制度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例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
2、减少水资源浪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现在我国仍存在着农田灌溉效率低的现象,例如农业用水浪费、农田水源破坏等问题,通过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保护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存在着对水资源、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现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地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广了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然而,受地区发展水平不均、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问题(1)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相对滞后,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一些地区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3)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导致节水灌溉技术难以推广。
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制度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1、发展方向(1)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加强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灌溉设施老化问题
总结词
灌溉设施的老化是影响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更新。
详细描述
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施,是保持灌溉设施良好运转的重要措施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灌溉设施建设和更新的投入,推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设 施的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监督机制 ,通过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等方式 ,对灌溉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05
灌溉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水资源短缺问题
总结词
水资源短缺是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详细描述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这可 以通过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地方政策与法规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农田 水利灌溉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
地方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 设和维护的投入,制定相应的资金补 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执行与监督
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农田水利灌溉管 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相关政策和 法规,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有效 实施。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农田水利灌溉概述 • 灌溉管理措施 • 节水灌溉技术 • 灌溉管理政策与法规 • 灌溉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 未来农田水利灌溉发展趋势
01
农田水利灌溉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田水利灌溉是指通过引水、输 水和配水设施,将水源引入农田 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过程。
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

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一、前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农田灌溉,确保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制定并执行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二、灌溉水资源管理1. 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1)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田灌溉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计划。
(2)确保灌溉用水量与农田实际需水量相匹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含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2. 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1)加强农田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确保供水系统的完善。
(2)定期进行设施巡查与维护,确保农田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土壤水分管理1. 地表排水与土壤保墒(1)定期清理排水渠道,确保地表排水的畅通。
(2)采取覆盖物、耕整土壤等措施保持土壤墒情。
2. 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的合理安排(1)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确定合适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2)加强土壤水分监测,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1. 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1)推广滴灌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2)提供滴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滴灌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2. 雨水收集与利用(1)开展雨水收集与利用工作,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2)推广使用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五、农田灌溉管理与监测1. 农田灌溉监测(1)建立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对灌溉水资源进行监控。
(2)及时掌握农田灌溉的水量、水质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管理与评估(1)建立农田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灌溉工作的组织管理。
(2)定期进行农田灌溉管理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六、处罚与奖励1. 处罚制度(1)对于违反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2)依据违规情节的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 奖励制度(1)对在农田灌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或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农田灌溉原理-灌溉制度

来去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19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h1
10
hmax h2 hmin
河南农业大学
3、算例:
基本资料如下: (1)早稻生育期各阶段耗水强度。见前表; (2)生育期降雨量。见表中第5栏; (3)各生育期适宜水层深度。见下表。 根据灌区具体条件,采取浅灌深蓄方式灌 溉,黄熟期自然落干。
计算过程列于表中。
11
河南农业大学
此表可由实验获得,也可以 查有关当地资料整理得到。
6
河南农业大学
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 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一般在h0=30~50mm条件下,泡田定额大 约等于以下数值:
粘土和粘壤土为50~80m3/亩;
中壤土和沙壤土为80~120m3/亩(地下水 埋深大于2m时)或70~100m3/亩(地下 水埋深小于2m时);
轻沙壤土为100~160m3/亩(地下水埋深 大于2m时)或80~130m3/亩(地下水埋 深小于2m时)。
=ET+D+Rs+R’o+ΔSw
式中: ΔSw为时段t内土壤储水量的变
化量。
21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 地 下 流 入 , 流 出 量 R’i 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时 往往予以忽略,因而上 式可简化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 , 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 Rs=0, 另由于 , , 地下流入, 流出量R’ 地下流入 , 流出量 i 和 R’O很小 ,在实际应用时 很小, 往往予以忽略,因而上 式可简化为: 式可简化为: P+I+G=ET+D+∆Sw
河南农业大学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 、 灌溉 、 入渗 、 土壤水分再分布,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续不断地进行着,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 农田水分循环过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通过土壤水分的变化过 程,对照作物需水的 要求, 要求,就可以制定作 物灌溉制度。 物灌溉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若科学用水, 若科学用水,严格控制灌 水定额并采用先进的节 水灌溉技术, 水灌溉技术,使得灌溉 造成的深层渗漏损失减 至为零, 至为零,即D=0,则I , 即为净灌水定额I 即为净灌水定额 n。 对降雨量, 对降雨量,仅考虑对作物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Pe,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 ,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Pe+In+G=ET +∆Sw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1.旱作物田块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田块水量平衡方程
选取 位面积 选 取 单 位面 积 农 田 , 以 作物 最 大 作物最 根系 动层深 根 系 活 动层 深 度 为边 为边界,分析某 一时 内所有 一 时 段 内所 有 的 来水量及去水量。 来水量及去水量 。
来水量:WI=P+I+G+RI+R’I 来水量 去水量:W0=ET+D+RS+R’o 去水量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规划设计的基础 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 是在一定的气候 农业技术措施下, 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 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 或水稻栽秧前 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日期、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 灌水定额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 灌溉定额 单位: 单位:(1)m3/亩 (2)mm =1亩 (667m2=1亩)
可用下式计算: 可用下式计算:
M1=0.667H(θ1-θ0) H +0.667h0 +0.667(st1+et1-p1) st1 et1 p1
h0
H
H为饱和土层深度;e为泡田期间平均蒸发强度;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泡田期间平均渗漏强度; 为饱和土层深度; 为泡田期间平均蒸发强度 为泡田期间平均蒸发强度; 为泡田期间平均渗漏强度 为泡田期间平均渗漏强度; 为饱和土层深度 t1为泡田时间,p1为泡田期间有效降雨;h0为田面水深。 为泡田时间, 为泡田期间有效降雨 为泡田期间有效降雨; 为田面水深 为田面水深。 为泡田时间
来水量:WI=P+I+G+RI+R’I 去水量:W0=ET+D+RS+R’o
ET为t时段内的蒸发蒸腾量; 为 时段内的蒸发蒸腾量 时段内的蒸发蒸腾量; D为深层渗漏量; 为深层渗漏量; 为深层渗漏量 Rs为地面流出量; 为地面流出量; 为地面流出量 R’o为地下流出量。 为地下流出量。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2.基本资料的收集与确定 .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 变化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对土壤储水量的变化量∆Sw影响 对土壤储水量的变化量 影响
Pe+In+G=ET +∆Sw
∆Sw=H*A(θt – θ0) (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系指 在旱田进行灌溉时, 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 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 况的土层深度。 况的土层深度。
计算过程列于表中。
河南农业大学
此表可由实验获得,也可以 查有关当地资料整理得到。
河南农业大学
+P+mh1+P+m-C-E=h2
河南农业大学
8.5
+P+mh1+P+m-C-E=h2
8.5
河南农业大学
+P+mh1+P+m-C-E=h2
河南农业大学
经计算,可求得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340mm,即227立方米/亩;若 泡田定额为80立方米/亩,则总灌溉定额为M=227+80=307m3/亩。由计算表 可得到灌水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由此得到灌溉制度的全部四个要素。
根据水量平衡分析 制作灌溉制度, 制作灌溉制度,是 目前主要的确定方 法。本节主要介绍 本方法。 本方法。
水量平衡 分析确定
从大气、 从大气、水、土、作 物等内在关系出发, 物等内在关系出发, 进行系统分析, 进行系统分析,编制 程序, 程序,利用计算机进 行模拟比较, 行模拟比较,确定最 有方案。 有方案。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为 时段内降雨量 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为灌水量; 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为地下流入量。
一般采用30~ 一般采用 ~40cm;随着作物的成长和根系的发育,需 ;随着作物的成长和根系的发育, 水量增多,计划湿润层也应逐渐增加,至生长末期,由于 水量增多,计划湿润层也应逐渐增加,至生长末期, 作物根系停止发育,需水量减少, 作物根系停止发育,需水量减少,计划层深度不宜继续加 一般不超过0.8~ 大,一般不超过 ~1.0m。 。
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 允许最大和允许最小 含水率之间变化。 含水率之间变化。允 许最大含水率(θ 许最大含水率 max ) 一般以不致造成深层 渗漏为原则,所以采 渗漏为原则, 用θmax=θ田,θ田为土 壤田间持水率。 壤田间持水率。
∆Sw θ =H*A(θt – θ0) (
作物允许最小含水率(θ 作物允许最小含水率 min )应大于凋 应大于凋 萎系数。具体数值可根据试验确定, 萎系数。具体数值可根据试验确定, 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资料。 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资料。 一般采用断裂含水量, 一般采用断裂含水量,或θmin=(0.45 -0.6) θ田 ,该值取决于作物不同生育 阶段对缺水的敏感性及土壤持水特性。 阶段对缺水的敏感性及土壤持水特性。
河南农业大学
(一)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本田的灌溉制 度包括泡田期 泡田期及 度包括泡田期及 插秧以后的生育 插秧以后的生育 两个部分。 期两个部分。其 灌溉定额为: 灌溉定额为: M=M1+M2 =
河南农业大学
1、泡田定额(M1)计算: 、泡田定额( 计算:
由三部分组成: 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使一定土层达到饱和时所 需水量; 需水量; 二是建立插秧时田面水层深度 三是泡田期的田间渗漏量和田 面蒸发量。 面蒸发量。
河南农业大学
(3)平衡推算 平衡推算
+P+mh1+P+m-C-E=h2
m=hmax- hmin
hmax h1 h2 hmin
河南农业大学
3、算例: 基本资料如下: (1)早稻生育期各阶段耗水强度。见前表; (2)生育期降雨量。见表中第5栏; (3)各生育期适宜水层深度。见下表。 根据灌区具体条件,采取浅灌深蓄方式灌 溉,黄熟期自然落干。
计划湿润层 增加深度
河南农业大学
(2)土壤最适宜含水率对土壤储 (2)土壤最适宜含水率对土壤储 水量的变化量∆Sw影响 水量的变化量 影响
土壤最适宜含水率(θ适)随作 土壤最适宜含水率 随作 物种类、 物种类、生育阶段的需水 特点、 特点、施肥情况和土壤性 包括含盐状况)等因素 质(包括含盐状况 等因素 包括含盐状况 而异, 而异,一般应通过试验或 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确定。 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确定。
河南农业大学
2、生育期灌溉制度确定 、
(1)基本算式 基本算式 确定生育期灌溉制度首先要按照各地试验资料, 确定生育期灌溉制度首先要按照各地试验资料, 首先要按照各地试验资料 合理写出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淹灌水层的 上限和下限(参数) 然后根据生育期任何一 上限和下限(参数),然后根据生育期任何一 个时段t的农田来水与耗水, 的农田来水与耗水 个时段 的农田来水与耗水,建立水量平衡方 用水量平衡方法确定各时段的灌溉制度, 程,用水量平衡方法确定各时段的灌溉制度, 其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其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河南农业大学
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 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 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一般在h 条件下, 一般在 0=30~50mm条件下,泡田定额大 ~ 条件下 约等于以下数值: 约等于以下数值: 粘土和粘壤土为 ~ 粘土和粘壤土为50~80m3/亩; 中壤土和沙壤土为 ~ 中壤土和沙壤土为80~120m3/亩(地下水 地下水 埋深大于2m时)或70~100m3/亩(地下 埋深大于 时 或 ~ 地下 水埋深小于2m时); 水埋深小于 时 ; 轻沙壤土为 轻沙壤土为100~160m3/亩(地下水埋深 ~ 地下水埋深 大于2m时)或80~130m3/亩(地下水埋 大于 时 或 ~ 地下水埋 深小于2m时)。 深小于 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