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本hslogic_宽带短波信道的仿真
word版本hslogic_多径模型

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概要通过论文中的内容,整个论文首先介绍了这个系统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模块,具体有如下几个模块:A. Simulation Flow:仿真流程B. Initialization:初始化C. Mobility Model:移动模型D. Traffic Model:流量模型E. Propagation Model:信号传输模型F. Multipath Model:多径模型G. SINR Calculation:SINR值计算模型H. Link Level Quality Estimation:链路级质量评价I. Scheduling:系统调度二、设计说明这里,根据你的要求,我们将其中几个较为简单的模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A. Simulation Flow:仿真流程整个系统的仿真流程,按论文中的figure.1进行仿真,这个部分的仿真结果就是为论文最后的cdf仿真图,这个部分的内容在后期给出。
这里暂不给出。
B. Initialization:初始化系统的初始化。
这里暂不给出。
C. Mobility Model:移动模型移动模型,根据论文中的公式进行研究。
这里暂不给出。
D. Traffic Model:流量模型流量模型。
这里暂不给出。
E. Propagation Model:信号传输模型根据论文中的介绍,Path Loss Model: The path loss between a macro BS and a MS is characterized can be calculated as follows:这里,R的值表示发送到接收的距离,单位为“米”,Low是表示户外墙壁的衰减,通常这个值为10dB或者20dB。
下面在MATLAB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下所示:代码见如下文件夹:F. Multipath Model:多径模型多径模型,指的是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地面物体或建筑的发射,产生二径信号,甚至三径、多径信号,导致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的时候,接收机接收到的是不同时延,不同衰弱的发送信号的叠加信号,从而大大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一种易于实现的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

一种易于实现的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
刘玉娟;陈瑾;张玉明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3)005
【摘要】在美国电信科学协会(institute fo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s,ITS)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易于仿真实现的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通过分析其信道散射函数,验证了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模拟实际短波信道的有效性.采用该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仿真测试了24 kHz信道带宽下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ingle 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with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SC-FDE)数据传输系统的性能,说明了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通过与Watterson信道模拟器的测试结果对比,证明了该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能更准确地测试短波宽带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性能.
【总页数】5页(P521-524,549)
【作者】刘玉娟;陈瑾;张玉明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
【相关文献】
1.基于谐波叠加的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实现 [J], 李迎辉;马金全
2.基于α稳定分布的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实现 [J], 李迎辉;巩克现;孟祥玉
3.一种话音带宽的短波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J], 马金全;杜栓义;童莉;邱长兴
4.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中数字下变频的实现 [J], 王林;芮国胜;田文飚
5.短波信道特性及其模拟器的实现 [J], 陈跃;金力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波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

短波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
短波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性能测试是保障短波通信设备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短波通信设备的性能测试方式分为两种,分为基于室外的现场测试和基于短波信道模拟器的室内测试。
室内测试具有测试成本低,信道场景可重现等优点。
然后,国内生产的信道模拟器带宽通常是窄带的且功能单一,而进口的信道模拟器价格昂贵。
因此,研制一种带宽宽,功能全,成本低的模拟器十分必要。
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短波信道模拟器。
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通过软件配置不同短波信道场景的参数,如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扩展,实现不同场景的信道模拟功能。
首先,本文分析了短波信道和短波信道模拟器的研究现状,并利用正弦叠加法仿真实现了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为短波信道模拟器的实现提供了算法支持。
其次,本文在FPGA数字芯片上实现了Watterson和ITS短
波信道模型,其中,核心的模块包括:正交下变频模块,低中频信号处理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功能分别是将射频信号搬移到低中频便于信号处理,实现信道的小尺度衰落和大尺度衰落。
最后,本文搭建了测试平台,对信道模拟器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信道模拟器的频移精度为1Hz,衰减精度为0.5dB,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设计的信道模拟器具备成本低,信道场景可选择,而且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扩展等信道参数可配置,适用于实验室环境和野战环境,其设计思路以及整体构架可为后续信道模拟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短波信道模拟的计算机仿真

短波信道模拟的计算机仿真李仁艳;侯青松【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1(034)001【摘要】在通信系统的仿真中,信道模拟器对真实信道的逼近程度,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仿真所得性能参数的有效性.因而,开发性能良好的短波信道模拟器是十分必要的.详细叙述了短波电离层信道Watterson模型的原理,根据军标所给短波信道参数,提出了具体的短波信道模拟器实现方案,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短波信道的时间选择性衰落特性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In the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approximation degree of actual channel simulated by a channel simulator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btained with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directly.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high-performance simulator for HF channel.The principle of Watterson model which is a widely used for HF ionosphere channel is described.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s given by MIL-STD-188-141B,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HF channel simulator is presented.The computer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总页数】3页(P46-48)【作者】李仁艳;侯青松【作者单位】95486部队,四川,成都,610041;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相关文献】1.基于谐波叠加的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实现 [J], 李迎辉;马金全2.陈-Mobius多信道模拟通信系统及其计算机仿真 [J], 李国刚;苏武浔;王燕琼3.基于α稳定分布的短波宽带信道模拟器实现 [J], 李迎辉;巩克现;孟祥玉4.一种短波组网信道环境模拟系统实现方法 [J], 石佑红;5.基于FPGA的短波通信信道多径效应模拟 [J], 巫忠跃; 岳青; 王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d版本hslogic_AGC说明文档2

根据你的要求,你的课题分为MATLAB部分和FPGA部分,你所要求我们做的是MATLAB部分,在simulink环境下实现AGC的功能。
由于AGC接收到的信号是通过QPSK调制以后的信号,所以我们的系统分为两个部分,QPSK 调制部分和AGC增益控制部分。
下面我们来详细给你介绍这个两个部分的设计流程。
QPSK 调制部分:首先我们给出系统发送端的基本结构:其结构如下所示:两路信号(I 为上面一路,Q 为下面一路)通过低通成形滤波器后与cos ,sin 相乘完成系统的调制,然后将两路调制信号相加完成混频,再发送出去。
我们简单的讲解一下其中几个数学过程。
假设I,Q 通过成形滤波器以后的波形为()I t 与()Q t ,调制以后信号为()cos(2)c I t f t π和()sin(2)c Q t f t π,其中c f 便为发送端的载波频率2M 。
混频以后的信号为:()()cos(2)()sin(2)c c r t I t f t Q t f t ππ=+,()r t 变为我们的发送信号。
以上就是发送端简单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朋友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论文获得要点,而且在其他的项目中,我们也是通过一般的资料查询,得到系统的基本框图,有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实际要求做相应的技术改进。
这个方式读者一定要学会。
所以本系统的SIMULINK 模块如下所示: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cos(x)sin(x)其中::信号产生部分,分别为I,Q两路。
其输出波形如下所示::极性变换,产生的1,0,1,0变成1,-1,1,-1 极性变化以后的信号。
:低通滤波器,这个指标可以具体需要设置,你也可以换成根生余弦滤波器其滤波输出信号为::QPSK调制,分别为I(t)*cos;Q(t)*sin调制以后的信号。
:相加做混频;混频以后的信号。
:叠加乘性噪声。
叠加乘性噪声后如下所示:以上就你的QPSK调制端。
AGC模块;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
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信道建模与仿真

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信道建模与仿真
赵旦峰;叶建超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09(026)006
【摘要】短波宽带信道的研究是设计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基础,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短波宽带信道的探测和建模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ITS组织提出的短波宽带信道模型突破了传统Watterson模型有效带宽仅有12kHz的限制,其有效带宽可达1MHz.为了评估短波宽带通信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信道仿真的实现方法,并利用散射函数对信道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通过引入平滑滤波算法获得散射函数等高线,对平均延时、延时扩展、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以及多普勒频移随延时变化的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证明了仿真信道的有效性.
【总页数】4页(P128-130,199)
【作者】赵旦峰;叶建超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
【相关文献】
1.一种宽带短波信道建模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J], 孙萍;辛刚;张水莲
2.基于Jakes模型的机内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 [J], 刘吉羊;武静;郭晓光;王晓龙
3.基于独立AOA和AOD的宽带MIMO信道建模及仿真 [J], 魏明东;张云峰;张业荣;刘强
4.基于Saleh模型的DRSS信道建模与仿真 [J], 靖锏;朱江;王立松
5.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航空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 [J], 李国军;马欢;叶昌荣;罗一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d版本hslogic_AMT代码说明

系统说明一、系统设计流程1.1 模糊编辑器操作对于一个模糊控制系统,首先需要使用MATLAB自带的模糊编辑器进行模块规则的编辑,在MATLAB执行fuzzy,打开模糊编辑器,你可以看到如下的界面:这个是模糊编辑器的基本界面,之后需要在模糊编辑器中设置模糊规则控制文件,按照论文中的要求,这里有三个输入一个输出,且都其隶属函数满足高斯隶属函数,再根据其值域变换范围,得到如下的结果。
下面分别对三个输出和一个输出进行编辑。
双击打开输入输出编辑,得到如下的界面:下面分别对三个输入和一个输出进行编辑。
V:Ac:然后双击打开控制器编辑器,得到如下的界面,开始进行模糊规则的输入:在里面输入模糊控制规则。
输入完成后得到如下的结果:这里共输入175条模糊规则,输入完成后见如上的效果。
通过查看设置完的模糊规则如下所示:将模糊规则文件保存,可以得到fis文件。
后面的设计,都将基于这个模糊规则文件进行。
然后,我们将在Simulink中进行系统的设计。
1.2 系统的搭建1.2.1模糊控制器的仿真与分析(这部分的模型仅供你学习时候的参考,不用放入论文)为了方便分析,我们首先不将模糊控制得到的档位值反馈给汽车,直接使用已知的速度来输入到模糊控制器中,从而得到一个在开环条件下的结果,其结果如下所示:(注意,这个图仅仅为示意图,这里不要直接复制到你的论文中)其在Simulink中进行搭建模型,其模型如下所示:Va模糊控制器汽车档位Ac运行如上的模块,可以得到如下的仿真结果。
输入的V,Ac,a输出的档位: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当系统为直接输入的时候,得到的档位信息会出现突变。
1.2.2系统整体的仿真与分析(,写论文需要的版本)为了使模糊系统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下工作,我们还要对输入的信号进行量化,使输入的数据的值基本一致,这样有利于系统的有效工作。
首先是模糊规则的制定,前面已经简单的介绍了如何制定模糊规则,下面,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标准的模糊规则。
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

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短波通信中经常需要对传输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在实测过程中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并且实测环境不能够保证相同的测试条件和信道条件,也不能人为改变信道的参数,因此,信道模拟器的研制工作显得相当重要。
目前国外对信道模拟器的研究已趋成熟,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窄带,其传输速率比较低,不能适合宽带短波通信发展的需求。
国内多以DSP为核心处理器实现窄带短波信道模拟器,其并行信号处理能力比较差,本文以FPGA为核心处理单元,实现一款可重配置的宽带短波信道模拟器。
文章主要介绍信道模拟器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第二章分别介绍了短波信道的特性、信道模型及信道模拟器的现状和产品特性,着重分析了当前两种信道模型:Watterson信道模型和ITS信道模型,并且选择ITS模型做为宽带短波信道模拟的仿真基础。
第三章依据信道模拟器的需求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分析了体系架构,并从系统角度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工作流程及之间的联系。
第四章详细阐述了GUI应用程序、中间层程序和FPGA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在GUI应用程序中主要介绍了重要模块的实现,并使用四种优化方式美化界面;中间层程序主要介绍了基本功能线程和PTT检测线程;FPGA程序实现中主要讨论了多径时延、大尺度衰落、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扩、高斯噪声等的实现。
第五章给出了信道模拟器的测试方法,对软件和信道模拟器的功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证明:信道模拟器能够反映信道的多径时延、瑞利衰落、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扩、带限高斯噪声等特性。
基于软件无线电思路所设计的可配置短波信道模拟器,可以直接与双电台连接进行信道模拟,其开发方法、流程以及界面优化的方法均可为以后该平台的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3.1信道建模的概念以往人们对于短波信道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窄带过程。
近来,由于扩频大容量短波通信的需求发展,宽带短波信道的特征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于短波信道,损耗和畸变是最主要的两种传输影响。
它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电离层吸收损耗、多跳地面反射损耗和一些额外系统损耗。
信号畸变包括:信道参数时变、多径传播和信号色散。
一般来讲,多径时延又可分为inter-modal和intra-modal两种形式。
Inter-modal延迟包括multimode(多模式包括多层模式、O模式和X模式以及高低仰角模式等)和multi-hop(多跳模式)情况,这种情况下主要引起码间串扰。
Intral-modal延迟由地理场强影响、电离层不均匀性和电离层介质的色散特性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引起信号脉冲畸变,这种情况下限制了信道的带宽。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信道模型,即Watterson信道模型和ITS信道模型,并且在MATLAB平台上对两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ITS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分析。
3.2基于统计模型的短波信道模型对短波信道建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沃特森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了一种静态模型,并在大气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此静态模型可以描述为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线模型,即Watterson模型。
Watterson信道模型是经典的窄带短波信道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信道衰落是瑞利幅度分布,而在每种传播模式中多普勒扩展的功率谱满足高斯分布。
Watterson模型没有定义延时扩展的形状,认为各个多径传输模式中不存在延时扩展。
其有效带宽仅为10kHz。
在与高纬度电离层和近赤道电离层有关的应用中,Watterson模型过于简单,例如,在高纬度,多普勒谱通常不是高斯型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电信科学协会(ITS)发表了一篇迄今最为权威的宽带信道模型仿真器实现方法的论文,后被广泛称为ITS模型。
ITS模型适用于宽带和窄带两种情况,可看作Watterson模型的一种扩展。
美国ITS提出了一种更复杂的电离层信道模型。
这个模型是作为宽带模型提出的,但也适用于窄带模型。
在ITS模型中,总的信道冲击响应定义为所有传输模式冲击响应之和,它是时间t和延时τ的函数:(,)(,)n nh t h t ττ=∑ (3.1)ITS 模型用三项的积表示每个模式的冲激响应:随机调制函数(,)n t ψτ,它由多普勒扩展和谱形状决定;确定相位函数(,)n D t τ,由多普勒频移及多普勒频移随延时的变化的速率决定;延时功率分布的平方根(,)n P t τ,由传播模式的传输时间、延时扩展及最大功率决定,即:(,)(,)(,)n n n h t t t ττψτ= (3.2)(,)n t ψτ为随机调制函数。
为了模拟冲激响应的衰落,需要从随机复数时间序列的集合构造出随机调制函数(,)n t ψτ。
对每个延时偏移,构造出两个独立的随机数序列,分别代表复数时间序列的实部与虚部。
每个实数序列都是独立白色随机序列,其幅度服从高斯分布。
相应的复随机数序列幅度服从瑞利分布。
确定相位函数(,)n D t τ描述了信道的多普勒频移特性,模式的多普勒频移是由随机调制函数(,)n t ψτ与确定相位函数(,)n D t τ相乘得到的。
3.3几种宽带短波信道建模的方法本文,我们将重点介绍Watterson 模型和ITS 模型,并对ITS 模型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对两种模型在MATLAB 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
3.3.1 Watterson 信道模型3.3.1.1 Watterson 信道模型理论简介由于高频信道往往在时域和频域上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仅仅在有限的频带内进行分析,因为在有限长的时间内,信号基本是稳定的,所以可以选取一个基本静态的模型进行分析,在实际信号传播过程中,信道可以看出是一个有限数量的相互相关的离散信号模型的组合。
此外,Watterson 信道模型,其建立在其信道衰弱时服从Rayleigh 分布的,每种模式的多谱勒扩展是高斯谱分布。
所以,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模型进行标示,图3.1,该模型首先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延时,来模拟实际的N 条路径。
此外,由第二章介绍的短波信道的信道特性可以知道,短波信道的每条路径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每条路径,其均有独立的时延i τ和增益函数()i G t 。
图3.1 Watterson 短波信道模型原理图其中,i τ为每条路径上的延迟,即多径的延迟;()i G t 为信号在短波信道的衰落、频谱扩散和多普勒频移,实现短波信道的乘性干扰; G N (t)为加性高斯白噪声;I N (t)为短波信道的干扰;那么,根据图3.1的基本模型结构可知,Watterson 模型可用下述关系式表示:0k 0k nj(t-t-)k k=1Z(T)=A (t)e ωυωα∑ (3.3)其中k υ表示多谱勒频移,由电离层运动引起;k α表示传输时延;k A (t)是一个复高斯随机过程,其频谱形状为高斯形状,表示信号幅度的衰减;Watterson 模型的时变频响可表示成:n(2)1H(f,t)=()j f i i e G t πτ-=∑ (3.4)其中i 为路径标号;i τ为第i 条路径的延迟时间;n 路径总数;()i G t 和H(f,t)随机过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对每阶增益()i G t 的描述可以用增益的相关函数表示:*()[()()]i i i G t E G t G t t ∆=+∆ (3.5) 本文选择的特定信道模型,阶增益函数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函数通常可定义为:(2)(2)()()()sia sib j t j t si sia sib G t G t e G t e πυπυ=+ (3.6) 式中:Gsia(t)和Gsib(t)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复高斯各态历经随机过程,它们彼此是零均值和相互独立的正交分量。
他们的联合密度函数为:221(,)(0)(0)sia sia sia sia sia sia g g p g g e C C π⎡⎤+=-⎢⎥⎣⎦ (3.7) 且gia(t)和gib(t)具有相同的频谱结构。
复函数Gi(t)的自相关函数为:()i G t 的频谱为:2222()sia sib sia sib si υυυυσσυυ⎡⎤⎡⎤----⎢⎥⎢⎥⎢⎥⎢⎥⎣⎦⎣⎦= (3.8)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需要构造某种类型的Watterson 模型,那么我们只需要对每条路径上的增益函数进行设置就可以了,即只需要确定每个路径的确定频率扩展2ia σ和2ib σ,频移ia υ和ib υ就可完成模型的构造。
但是,该模型具有很多局限性,Watterson 是一个窄带模型,其带宽不超过12KHz ,此外,Watterson 模型还具有很多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这些局限主要包括:·Watterson 模型是一个静态的窄带模型,有效带宽不超过12kHz ;·Watterson 窄带模型中忽略了延迟功率谱的建模,多普勒频移也不能随时间延迟的值变化; ·多普勒频谱扩展的高斯功率谱形状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高频电离层传播模式;Watterson 模型的这些缺点使得模型只适合于数据通信中传输速率较低的场合,更高速率或带宽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使用新的信道模型。
下面,我们将对Watterson 模型进行简单的仿真和分析。
3.3.1.2 Watterson 信道模型的仿真与分析图3.2所示为基于Watterson 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模型的基本结构。
通过该模型,可以仿真短波信道的多径效应,此外,对于每个抽头的信号加入了随机时延和频率偏移,并且对于仿真通信系统中各个环节引入了高斯白噪声,因此该模型结构很好的反应了实际的仿真结构。
在仿真中,输入信号首先经过希尔伯特变换变为复信号,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输入信号中不能通过高频信道的频率分量。
滤波后的信号输入抽头延迟线,延迟不同的时间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多径信号,经过时间延迟后的多径信号分别加入多普勒频移和频扩以仿真高频信道的多普勒效应。
各子路径的信号相加,并加入具有一定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信号就可以得到输出信号。
图3.2 Watterson 模型仿真总体框图由Watterson 模型可知,要用软件来仿真短波信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实现。
★多径仿真假设输入的信号表达式为:()cos(2)c s t a f t πθ=+,其为一单频信号。
首先经Hilbert 变换为实部和虚部相互正交的复信号,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去除信号中不能通过短波信道的频率分量得到1()s t ,即路径1,其I 路和Q 路分量分别为:11cos(2)sin(2)in c in c I a f t Q a f t πθπθ=+=+ (3.9) 抽头延迟线对这两个分量同时延迟相同的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路径,从而实现对多径的仿真。
其多径表达式为 {[2()]}1{[2()]}2{[2(2)]}3{[2((1))]}()()().........()c c c c j f t j f t j f t j f t n n s t ae s t ae s t ae s t ae πθπτθπτθπτθ++++++-+⎧=⎪=⎪⎪=⎨⎪⎪⎪=⎩(3.10) ★频扩仿真Watterson 模型中多普勒频率扩展的功率谱满足高斯分布,具有高斯功率谱的相关随机序列可以通过使一个高斯白噪声序列通过具有高斯功率谱的低通滤波器来实现,高斯滤波器的带宽由多普勒扩展决定,这样便模拟了多普勒扩展对信号的影响。
高斯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是其中关键部分,其冲击响应为:222()(),i tih t e tπσ-=-∝<<+∝(3.11)iσ为多普勒扩展,通过对3.11的采样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其时域滤波系数,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滤波器的阶数一般可以由多普勒扩展的大小而改变。
为了保证衰落后信号平均功率不变,高斯白噪声序列的方差为:24si ENBFKσσ=(3.12)其中,Fs为采样频率;KENB为多普勒扩展为1Hz时的等效噪声带宽,值为0.62666。
为了使滤波后高斯白噪声序列的抽样频率与输入信号抽样频率一致,需要对滤波后的序列进行插值处理。
★频移仿真在多普勒频移仿真算法中,分别产生相互正交的两路频率为shiftf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或经延迟的多径信号相乘即可,shiftf即为多普勒频移值。
以路径1为例分析多普勒频移产生过程:cos(2)shift shiftI f tπ=(3.13)sin(2)shift shiftQ f tπ=(3.14){[2()]}11()()c shiftj f fin in shift shiftI jQ I jQ aeπθ+++⨯+=(3.15)★噪声仿真在噪声仿真中,只需对噪声均方根值或信号均方根值乘一增益系数就可以获得不同的信噪比,可以用下式分别计算输入信号和噪声的均方根值:RMS=(3.17)式中,xi为输入信号或噪声的抽样,N为抽样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