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度 ;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解析: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都不是判断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的依据;物体的形状、大小是否对所研究的问题起主要作用;是判断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的唯一依据;选项A、B、D三项错;质点是抽象的理想化模型;有质量;没有大小;不占据空间;C对.

答案:C

2.双选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凡是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尽管不是实际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答案:AD

要点2 参考系

1.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比较方便.

你坐在火车上想着心事;“纹丝不动”;车上其他旅客会如何描述你的运动情况呢车外的行人又会如何描述你的运动情况呢车上的旅客会认为:你静止不动.车外的行人会认为:你急速向前运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是不是有谁的感觉错了

参考系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1.参考系的选择.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2.运动的相对性.

1对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取决于所选的参考系;参考系选取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

2相对静止:如果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之间就是相对静止的.

3平时人们所说的静止的物体;就是指相对静止;绝对静止是没有的.

特别提示:凡是提到运动;都应搞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虽然生活中我们描述某物体的运动时;很少点明参考系;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自觉地选取了参考系.

1.双选汉语成语中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在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

答案:BC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隐含的参考系分别是A.河岸、竹排B.竹排、江水

C.江水、青山 D.河岸、青山

答案:A

要点3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对于在一维空间运动;即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一辆汽车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行驶;要研究汽车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应该怎么办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即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当物体在平面上运动;即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当物体做空间运动;即三维运动时;需要三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特别提示:只有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时;才应用坐标系.1.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 m;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B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 m、0.4 m;则A、B 的坐标应该是多少

解析:根据所建直线坐标轴可知;A点的坐标应为

x

A

=-1.3 m-0.8 m=-0.5 m;

B点的坐标应为x

B

=0.8 m-0.4 m=0.4 m.

答案:x

A =-0.5 m;x

B

=0.4 m

2.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

(1)请在下面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2哪个时刻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

答案:1

2第4 s末质点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7 m.

四知识解惑

题型1 质点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成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成质点

C.研究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张怡宁打出的乒乓球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以将汽车看成质点解析: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由于地球直径约1.3×107 m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011 m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忽略地球的自转;当研究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等现象时;就不能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当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当研究电子绕原子核

的运动情况时;因为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所以可以把原子核看成质点;但若研究有关原子核结构的问题时;就不能把原子核看成质点;选项A错;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因电线杆的粗细比火车的长度小得多;故电线杆可以看成质点;而火车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错;奥运冠军张怡宁打出的乒乓球虽小;但飞旋多变;不能看成质点;选项C正确;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尽管车轮在转动;但我们研究的是汽车的速度;对整个车的运动来讲;车轮的转动不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将车看成质点;选项D正确.

答案:CD

名师点睛:若被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便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其中的关键是:“物体自身的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程度.

1.下列哪些现象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A.研究“神九”飞船绕地球飞行的高度

B.地面上放置一个木箱;在上面的棱角处用水平力推;研究它是滑动还是翻转的问题

C.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中齿轮的转动问题

D.研究刘翔跨栏动作是否科学合理

解析:在研究“神九”飞船绕地球飞行的高度的问题中;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属于次要因素;飞船可视为质点;研究木箱是否翻转的问题中;其大小和形状属于主要因素;不能将木箱视为质点;研究汽车部件的运动情况;不能将汽车的大小忽略;所以汽车不能被视为质点;研究动作问题中;身体的大

小和形状属于主要因素;不能将刘翔视为质点.选项A 正确.

答案:A

题型2 参考系

例2 热气球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随着球皮材料和致热燃料的普及;热气球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在一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C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解析:楼房和地面相当于同一参考系;所以;甲是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也是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有3种可能:

丙静止;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也有

3种可能:丙静止;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乙.综上所述;A 、

C 正确.

答案:AC

名师点睛:选取参考系后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选定参考系后;想象自己置身其中;充当一个静止的观察者;然后观察物体与自己在该空间的位置变化;从而确立物体的运动情况.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

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解析:旅客观察物体的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或与自身保持相对静止的车厢为参考系的.从“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这一条件容易判断;甲、乙两车的运动快慢是相等的;方向也是相同的;又从“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这一条件可以判断;甲车向西运动.故甲、乙两车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选项D正确.

答案:D

例3 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 正确.

答案:B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 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2时间和位移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5 自由落体运动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 3.2 弹力 3.3 摩擦力 3.4 力的合成 3.5 力的分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 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作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 二、新课教学 1. 物体和质点 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例如: (1)投掷手榴弹时怎么样测量投掷距离? (2)把教室的课桌向后推出0.5m,怎么样测量距离? (3)你从校门口向校园内走100m,你现在哪儿? 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2)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XXXX 学科长审查签名:XXXX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思想形成过程 (二)解析:本节教材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质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两个重要的物理基本概念:力和惯性。同时强调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渗透,结合第二章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性、物理学史类型的知识。计划用1个课时。 1.本节课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是本节教材的中心议题. 2.《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地位非常特殊,其一,它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再简单地重复有“炒冷饭”之嫌,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着重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部,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和运动》的开端,为后面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及曲线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 思考题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揭示的规律。 思考题2: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将会怎样运动? 3、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能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思考题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系吗? (二)解析 本节课要回答的就是:力到底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回顾历史上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主要科学家各自的观点,重点探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 2.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课的重心。由于牛顿是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儿的正确结论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所以感受定律的来源对分析和应用定律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但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还是根深蒂固,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同时又由于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长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所以要在本着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前提下,开展以学生及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播放影片《嫦娥一号》→提出问题→师生探讨→综合得出规律→案例探究→目标检测及点评→课堂小结、作业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物理概念。机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 新课引入 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例:①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③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楼,乘电楼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具体数据,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楼建筑中需要搬运一批砖头到一高层上,在搬运砖头过程中,起重机和搬运工人的生产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7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7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篇1 一、设计思想 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能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

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二)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物理说课课件

物理说课课件 物理说课课件 物理说课课件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才能使物理教学顺利开展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物理说课课件,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一、说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引导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实验导入,首先向学生演示三个实验: 实验一:用一只食指,用力去压另外一只手的手掌,看到食指弯曲; 实验二:将两个条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同名磁极相对放置,松开手后,两个小车相互排斥; 实验三。螺旋桨在空气的作用下,使遥控飞机飞行 通过这三个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1 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设计 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对力和运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计划共7课时: 1 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课时 3 牛顿第二定律1课时 4 力学单位制1课时 5 牛顿第三定律1课时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课时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1课时 1 牛顿第一定律 整体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课件 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精编预习资料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由加速度的定义:a??vv1?v0? 可以得出v1?v0?at ?tt 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t 的速度v1 由初速度和时间决定。 练习: 1、汽车以4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 的加速度加速,10s 后汽 车的速度大小达到多少? 2、汽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在2s 内刹车,则汽车 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位移为速度时间图像下面的面积:x? 练习: 1、汽车以1m/s2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 ,先前运动了180m 。汽车的初速 度大小是多少? 2、汽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已知汽车刹车的 最大加速度为5m/s2 。则汽车至少向前运动多远才能停下来?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x 与速度v 的关系: 2联立七八两个关系,消去时间,得到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12?v0?2ax v0?v11?t?v0t?at2 22 练习: 1、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216km/h ,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大小为2m/s2 。机场跑道至少要多长才能使飞机安全停下来。

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姓名班级时间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导学目标】 1、会推导并掌握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2 -v02=2ax,并能运用其进行计算 2、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规律 3、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学过程】 【问题1】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已知条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推导结果:消除已知条件中的时间可得:消除已知条件中的v0可得:【问题2】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公式 已知条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为v0当它通过一段位移后速度变为Vt,试证明物体在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V0?Vt 2 证明: 【问题3】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公式 【问题4】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瞬间,一辆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在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2)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1)两个关系:即和.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常见的情况有: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xA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质 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 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鲁科版 必修一优秀教案:(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师版)

第1节 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行星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主要渗透历代物理、天文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敢于大胆猜测并坚持真理的科学思想.本节主要注重方法和情感教育. 本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涉及的课程资源有: (1)天体的运动,介绍了关于天体研究的历程.①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②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由面积定律知道,行星通过近日点的速率大于通过远日点的速率.在高中阶段,我们往往将行星的运动看成轨迹为圆的圆周运动,如果这样,也就无所谓近日点与远日点了,因此,行星运动的过程中速率总相等,行星的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③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如果将行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可以表述为: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 R 23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的恒量. (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了科学家们为牛顿最后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所作的贡献.①内容: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②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万有引力存在的普遍性——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并且物体是相互吸引的.③应用范围:r 是指两质点m 1、m 2之间的距离;若m 1为均匀球体,m 2为质点,则r 是指质点m 2到均匀球体球心间距离;若m 1、m 2均是均匀球体,则r 是指两均匀球体球心间的距离.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确切描述不仅使人们在解决行星的运动学问题上有了依据,更澄清了人们多年来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对天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了: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④为了验证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守同样的规律,牛顿还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 (3)1789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 (1731~1810)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 2.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卡文迪许实验装置.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 3.掌握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永攀科学高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度,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 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本章章名“运动的描述”点明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要理解这些物理量首先必须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是高中物理中介绍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是学习后面运动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将该物体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对更好的进行物体运动描述提供了方便。其次由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对物理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前首先必须要建立参考系,而所研究的运动形式以直线运动居多,所以用坐标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会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本节课在讲授质点和参考系知识的同时,也添加了坐标系这一新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定义和条件,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 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在哪些情况下把物理看成质点。 2、知道什么是参考系,理解参考系选取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 考系。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也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 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初步掌 握经过科学抽象来抓住物体本质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体验运动 描述的相对性。 3、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科学抽象渗透研究问题时突 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和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以不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比 较研究物体运动的习惯,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 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坐标系的思想方法 难点:什么情况下把物体看成质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的第一节物理课,这些刚从初中迈入高中的学生,本身对物理存在一定的排斥,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认为物理难理解,对物理心存恐惧。所以在第一节课如何让这些学生体会到物理的趣味性,学习物理的意义及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是本节课必须完成的任务。质点这块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到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还不是很难,所以本块知识更注重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在初中的学习中,关于参考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初中的知

高中物理二、时间和位移人教版必修一

. 二、时间和位移 [重点导学] 1.假如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那么时辰t 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间 隔 t 就是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可是在平时语言中,我们用语比较混杂,多数不 加差别地说成时间。如“时间还早〞里的时间,就是时辰;说“一堂课时间有 45 分钟〞,那么是指时间间隔;有时“时间〞又是指与“空间〞对偶的观点— —无穷的时间轴的整体。所以我们在看书时要联合上下文正确理解。 2.位移:从初地点到末地点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是表示地点改动〔变 化〕的物理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照 不一样的法那么〔见后边“力的合成〞〕。 物体只有作单调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行程,一般状况下位移 大小不大于行程。 3.好多同学可能对物理学里引入“位移矢量〞来研究运动感觉疑惑不解。当 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位移直线段与走过的“路径轨迹〞完整不一样,位移大小跟 “行程〞数值也大不同样,特别是当物体走一关闭曲线如一圆周时,行程能够很大, 而位移却老是为零,有人感觉很荒唐。其实这不过初学时的一种错觉,物理学家也 是经过长久研究才战胜“知识思想〞的桎梏找到“位移〞这个有效的物理量的。 的确,人走路的劳苦程度、汽车耗油的多少是跟行程大小相关,可是只有位 移才能仅由初、末地点独一确立。而研究物体运动的目的就是找到“确立物体在 随意时辰的地点〞的方法。注:不论物体是作直线运动仍是曲线运动,一段“无穷小〞的运动,其 位移与路径老是能够当作重合,而用“高等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都是从研究“无穷小运动〞着手,所以, 位移也能够用来研究曲线运动。 4.假如是直线运动,那么位移x 和初、末地点坐标 x 、 x 的关系十分简 单: x=x2 1。并且此式有着丰富的含义: 1 2 的- x x 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x 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正表示位移x 的方向与 x 轴的正方向同样,负表示位 移 x 的方向与 x 轴的正方向相反。 [典范精析] 例1 :分清几个观点和说法。此后,我们在研究运动时,经常会要求出“物体在 1 秒末、 2 秒末〔或第 1 秒末、第 2 秒末〕的速度及地点〞,也会要求“物体在 1 秒内、 2 秒内〔或第 1 秒内、第 2 秒内〕的位移和均匀速度〞。请问: 〔1〕此中哪个表示时辰、哪个表示时间间隔? 〔2〕“1 秒内〞和“第 1 秒内〞的位移〔以及均匀速度〕是同一观点吗?“2 秒 内〞和“第 2 秒内〞的位移〔以及均匀速度〕是同一观点吗? 〔3〕“第 2 秒末的速度〞与“第 2 秒内的均匀速度〞同样吗? 分析〔1〕“1 秒末、 2 秒末〔或第 1 秒末、第 2 秒末〕〞表示时辰;“1 秒内、 2 秒内〔或第 1 秒内、第 2 秒内〕〞表示时间间隔。 〔2〕“1 秒内〞和“第 1 秒内〞的位移〔以及均匀速度〕是同一观点。“2 秒内〞和“第 2 秒内〞的位移〔以及均匀速度〕不是同一观点。“2秒内的位移〞 表示 2 秒长的时间里的位移,“第 2 秒内的位移〞表示“第2秒〞这1秒长的时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 推荐文章 2022高中生物复习知识点热度: 2022年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点热度: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提纲热度: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提纲热度: 2022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热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课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大全,欢迎查阅!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

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动力学知识点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

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共点力的合成 参考

5.共点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2.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论应用。 教学难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分析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逐个图进行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甲图中,三个力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丁图中,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点。 二、讲授新课 (一)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要强调共点力的交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与判断】 判断下列问题的是否正确? ⑴汽车以大小不变的速率转弯,是处于平衡状态。( × ) ⑵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 ×) ⑶ 保持静止的物体一定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 √ ) ⑷ 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一定是平衡状态。( × ) 2.平衡条件 由二力平衡和多力合成方法分析得出: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0F 合 (正交分解表示法) 或者根据平衡概念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思考回答】 ⑴ 物体在两个以上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什么关系。 (等大反向、共线或互为平衡力) ⑵ 物体在三个及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两个力的合力应该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平移力的作用线,使之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解题方法 讲解教材例题1、例题2,补充例题3。 例3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重力为G 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下滑,求: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 解: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 F 1x =F 1 sin θ , F 1y =F 1cosθ F 1y =F 1cosθ=G F 1 =G/cosθ F 2 = F 1x =F 1sinθ=Gsinθ /cosθ =Gtanθ 三、课堂小结 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合力为0。 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解法很多,常用的有两种: 1.利用合成方法求解。 2.利用正交分解的方法求解。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弹力

2 弹力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定,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建议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情况应多演示几个实验,同时做好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胡克定律应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并比较各组所用不同弹簧F与x的比值不同. “演示实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分析,如果桌子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反之,如果出现该现象,则说明了什么,而且,根据墙上光斑移动的方向判断桌子形变的方向,桌子形变的程度与施加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思考与讨论”: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可以先演示形变明显的弹性绳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分析,再演示形变不明显的绳子的作用情况,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完善.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前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