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整理

电视节目制作整理
电视节目制作整理

电视节目制作

一、电视节目制作基础

(一)彩色电视的三大制式

●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正交平衡调幅制

1953年美国525行30帧/秒逐行扫描

用于美洲大部分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

优点:接收机简单、最佳图像质量高、信号处理方便

●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Δ

1962年德国625行25帧/秒隔行扫描

用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巴西、中国等

优点:克服了N制对相位的敏感性

●SECAM制:行轮换调频制

1956年提出1966年定型法国525行25帧/秒

基于PAL的视频标准,用于法国、波兰、海地和越南等

优点:避免串色和失真

(二)高清电视(HDTV)

日本最早提出HDTV

美国ATV

西欧HQTV 高质量电视

●特点: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具有较强抗干扰性,图像清晰度

显著提高

●高清电视标准:

SD-NTSC:720×480

SD PAL:720×576Δ

HD:1920×1080i/p或1280×720p

垂直尺寸和帧速率为1080i50(隔行扫描1080行50帧/秒)或

720p60(逐行扫描720行60帧/秒)

标清宽高比4:3 高清宽高比16:9

我国高清电视标准为1920×1080i50

(三)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参见之前广电概论部分)

●EFP电子现场制作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

●ENG电子新闻采集

二、电视用光技术

(一)电视用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完成画面造型、将画面的平面结构转化为视觉上的立体结

构,表达纵深感,描绘立体性状,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和质感。

●任务:1、满足在摄录上的照度基本要求;

2、利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3、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二)电光源

●电光源的主要特征参数:

1、光通量:光电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视觉的

能量。

2、发光强度(光强):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

光通量。

3、照度:受照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4、亮度: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5、色温:光源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所发出的光颜色相同时,

黑体的温度。色温越低越红,越高越蓝。Δ

6、显色性:光源显现被照物体颜色的性能。Δ

7、显色指数:颜色失真较少则显色指数高,光源显色性好。

8、发光效率:光效,每1W的光通量。

9、光源寿命:全寿命、有效寿命、平均寿命。

10、启动与再启动

●常见色温:

晴天自然光(蓝天)11000~22000K Δ

阴天自然光6500 Δ

午间日光5500 Δ

日光荧光灯6500

白炽灯2900

卤钨灯3400

金属卤化物灯3800~6000

●常见显色指数(国际上定义日光参照光源为100Ra):

自然光、日光100

白炽灯95这两个属于需要色彩精确对比的场所

卤钨灯95

荧光灯60~80这是需要中等显色性的场所

金属卤化物灯65

●电光源的种类:

1、热辐射类:

(1)白炽灯:最早的光电源,显色性好,寿命长,额定功

率大,价格低,较理想;色温低,耗电多。

(2)卤钨灯:最常用的电视照明光源,色温高,稳定,发

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透光性好。

2、气体放电类Δ:

(1)金属卤化物灯:

发光效率高,显色性高Ra65

光线较好,光谱接近太阳,作为太阳效果光

光色接近白炽灯

色温5500K左右,热光型。

(2)氙灯(小太阳):

显色性好Ra95~97

启动瞬间点燃

光谱与太阳相似

光色最接近白光

色温为5500~6000K,热光型

常作舞台追光灯,投影灯,聚光灯

(3)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

发光效率较高65流明/瓦

显色性较好Ra85

光柔和、面积大、常用作演播室照明

色温3200K,低温光源,冷光型

(三)照明灯具

1、聚光型灯具:

●特点: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调节,光

线方向性强,易控制。

●作用:

(1)能使被摄物产生明显的阴影。

(2)内景照明中多用,可模拟无云彩这档的日光直射。

(3)常作为人物和场景的烛光、轮廓光。

●种类:

(1)菲涅尔聚光灯:用作主光、轮廓光、造型光或效果光。

(2)椭面聚光灯:用作效果光、追光。

(3)回光灯:光质硬,射程远,常用作轮廓光。

(4)注光灯:光线明亮,结构简单,小巧轻便,适用于外景照明。

(5)筒子灯:包容角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聚光能力强,常用作效果光,塑造光柱、光幕等光影造型。

(6)追光灯:强有力的聚光能力,模拟戏剧舞台效果,追逐单个演员动作。

2、散光灯:

●投射光班发散,亮度低,边缘模糊,散射面积大,柔和均匀,

阴影不明显,常作辅助光、基础光、背景光。

●种类:

(1)新闻灯

(2)四联散光灯

(3)天幕散光灯与顶光散光灯

(4)外景散光灯

(5)三基色荧光灯:用作天幕光、顶光、正面辅光

3、灯架装置:

●落地式:地灯立式灯

●悬挂式:固定式悬挂灯架移动式悬挂灯架

●架子式

三、电视用光艺术

(一)布光的光型

1、主光

●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照亮被摄物最有表现力的部位。

●起主要的造型作用,塑造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又称

塑造光。

●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突出物体的本质,起主导作用。

●一般用菲涅尔聚光灯。

●主光高度与摄相机镜头轴线成5~45°角,水平角一般在45°

以内。

●主光水平和垂直角度越大,被摄物立体感越强,反之越平淡。

2、辅光

●弥补珠光不足,照亮阴影,使阴影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

次和质感,辅助造型。

●主辅光光比2:1。

●与主光相对,水平10°~20°,垂直0°~20°。

●角度和亮度以冲淡主光阴影和避免产生新影子为宜。

3、轮廓光

●又叫逆光或背光,从被摄体后面来的光。

●作用是产生明亮边缘,勾画被摄体轮廓,将物体与背景分开。

●一般是画面最亮的光,与主光的光比月1:1~1:2。

●不宜过强,否则轮廓“毛发发白”。

●一般用回光灯或聚光灯。

●在被摄物后,垂直30°~60°,水平30°。

4、背景光

●照亮背景、布景、天幕的光。

●作用是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使背景、布景分开,衬

托背景深度。

●决定画面基调

●一般用天幕光或散光灯。

5、效果光

6、装饰光

7、场景光

(二)摄影布光

1、大场面布光程序

场景光→背景光→主体光(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

2、小场面布光程序

主体光(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

(顺序反转的话,后布的主题光会影响布好的背景光,小场景中

易受影响)

3、单人静态人物布光——三维物体布光(如播音员)

●用主光、辅光、轮廓光进行照明布置,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

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是一种基

本布光方法,又叫“三点布光”。

●基本方法:

(1)布主光,需要一个强大的光源,起规定光源方向的作

用,起主要造型和确定光影格调的作用。

(2)布辅光:把主光没有照亮的部分照亮,柔化主光的阴

影。

(3)布轮廓光:把物体与环境隔开,造成深层次。

(4)关系:相互制约——

主光强、辅光弱;主光高、辅光低;主光侧,辅光正

(反之亦然);轮廓光根据主辅光决定,尽量高。

4、混合光

(1)室内混合光:

●首先统一色温,以高色温为准时,人工光用高色温灯,或在

低色温灯上加升色温片,以低色温为准,人工光用低色温灯,

或在高色温灯上加降色温片。

●当无法统一色温时,确定以哪种为主,然后根据光源选择滤

色镜,调整白平衡。

●最终要使画面基本符合色彩还原的要求。

(2)室外混合光:以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四、电视摄像技术

(一)摄像机的分类

1、按用途

家用级摄像机(民用级)

业务级摄像机(专业级),用于一般教室、宣传等

广播级摄像机(标清级),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技术指标高

2、按信号分

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

(二)摄像机的基本性能指标

1、灵敏度

2、信噪比:图像信号的峰值与噪波的有效值比,信噪比越高,图像

质量越好。

3、水平分辨率:水平分解力高,即水平方向上分辨出黑白相间的垂

直线条越多,清晰度越高,细节还原越丰富。

4、最低照度:信噪比一定是,用最大光圈、最大增益时,需要的最

小光照。越低灵敏度越高,性能越优。

5、几何失真

6、重合精度

7、取样结构

8、量化比特

(三)摄像机的基本构成

1、镜头

●聚焦环Δ:用来调整虚实。

●变焦环Δ:位于聚焦环和光圈环间,用来改变视场角,以改

变景别。指示线指示于焦距长短,MAX/MIN即变焦的倍数。

●手动变焦杆:当手动/自动变焦选择开头置于手动,可用它变

焦,除急拉急推外一般不用。

●光圈环Δ:位于变焦环与后焦距调节环之间,光圈数值越大,

通光量越小;反之越大;C为关闭。

●电动变焦选择开关(T/W)

●光全自动/手动选择开关(A/M)

●光圈临时自动调节按钮(IRIS)

●视频返回按钮(RET)

●录像机启停按钮(VTR)

2、寻像器

●屈光度调节环

●亮度调节按钮

●对比度控制钮

●峰值控制钮

●斑马图形开关:在寻像器上现实斑马纹,为手动光圈确定提

供参考。当开启时,画面70%~80%以上的亮度的部分会出现

斑马纹,据此判断曝光量大小。纹多则大,纹少则小。

●演播指示开关

3、机身

电源、色温滤色片、录像机节电/待机保护开关、输出信号选择/

自动拐点开关、白平衡存储选择开关、自动白/黑平衡开关、电子

快门开关、电池仓等……

Δ增益开关(GAIN):能同时放大摄像机的图像信号和噪声信号,

主要用于在低照度下补偿图像亮度,数值越大,信噪比下降越多,

拍摄时根据光照情况选择。有0dB、9dB、18dB三档。

4、附件

存储介质、三脚架、各类线缆、电池、充电器等……

(四)运动镜头的基本形式

推拉摇移跟晃甩虚

1、推:

摄像机向主体方向前进或变动焦距接近被摄主体。

●景别变小,主体变大,从整体到局部,从环境到主体。

●落幅上的被摄主体是重点。

2、拉:

摄像机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焦距远离被摄主体。

●景别变大,主体变小,融入整体环境,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3、摇:

指机位、景别、视角大小不变情况下,靠摄像师自身身体或借助

设备以机位为轴心转动摄像机改变拍摄轴线的方向。

4、移:

指摄像机的机位发生变化,边移动边拍摄的方法。

5、跟:

指摄像机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的方法。

6、晃:

在特殊情况下表达晃动或随画面节奏晃动摄像机的拍摄方法。

7、甩:

拍摄飞速掠的影像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作为转场。

8、虚:

指通过调节焦距环或改变焦点,使画面中清晰景物变模糊或相反

的方法。

(五)摄像要领

平稳匀准清

1、平:画面应横平竖直。用水平仪、寻像器、景物参考。

2、稳:镜头稳定不摇晃。用三脚架、支撑物、轨道、调整呼吸、用

广角(少用长焦)。

3、匀:运动时保持速度均匀。调整云台阻尼,电动变焦,变焦用同

力。

4、准:运动的落幅要准。范围、对象、指标要准确。

5、清:保证主体物清晰。清洁镜头,聚焦准确(长焦聚焦法)。

五、电视摄像艺术

(一)摄像构图三要素(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

1、拍摄方向:正拍、侧拍、斜侧拍、反拍。

2、拍摄高度:平拍、仰拍、俯拍。

3、拍摄距离(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二)机位三角形原理Δ

对话、动作的拍摄要注意视觉形象、空间造型的连续性。

1、对话:

(1)拍摄一场对话,需要三个机位,构成三角形。

(2)必须在对话人物的视线构成的轴线一侧,不能跨越轴线。

(3)总机位分机位中人物位置、视线必须保持各自一致。

(4)分机位中对话双方位置和视线必须相对。

2、运动:

(1)拍摄行走、奔跑、最重要的是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

(2)要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在运动路线同一

侧。

(3)如果运动方向改变,要在同一个镜头中介绍清楚。

3、平行拍摄:

在视线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底线安排两机位,分机位拍人物的正侧面,与总机位构成三角形。

●平行拍摄还有一种——主观镜头,在同一视线水平线上分别

在人物正前方设机位。

4、外反拍:

●也叫越肩镜头,表现局部关系,强化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支流关系。

●在与视线轴线平行的直线上安排两个机位,越过一边肩向里

拍摄。

5、内反拍:

●在与视线平行的三角形底线上安排两个机位,摄像机在人物

的前方向三角形外侧拍摄。

●是完成叙事重点、突出人物、塑造形象的重要镜头

6、视平线规则:

●我们在拍摄时总镜头采用对话双方的平均高度以客观交代两

人关系。

●分镜头高度要以对话双方眼睛的高度为依据,从主观表现对

话双方视线高度。

(三)克服“越轴”的方法Δ

1、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越轴。

2、通过场面调度实现越轴。

3、利用中性镜头(无明显方向性镜头)过渡,如特写,正面镜头,

空镜等。

4、通过动作的衔接剪辑实现越轴。即前一个镜头中,一个动作进行

到一般暂停,在下个镜头中接着完成,此时可换角度。

5、通过插入特写完成越轴(不断插入特写改变总高度;不同时空中

两场戏任意衔接)。

电视节目制作课 心得体会

我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电视节目制作之门课,与本学期的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实践,给了我宝贵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的机会,使我对与拍片的流程,具体的每个人的职责与分工,拍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拍片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拍片与剪辑的基本技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团队间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我担任的是场记这一看似平凡其实责任重大的职务。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和加工,我总结我的体会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拍摄前,因为未接触过场记这一职务,所以我去网上详细的了解了场记的职责和实践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后,就信心满满的开工了。拍摄初期,因为道具不足,我用的场记板是调白平衡的白纸加醒目的彩色笔,但拍了几个镜头后,发现在监视器中不能看的很清楚,于是果断的换了同学的小黑板充当场记板,这一举动的正确性在后期剪辑时得到证明——清晰明确的“打板”给后期剪辑省去了很多麻烦,节省了很多时间。真可谓是公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前看电视剧时,总是对剧中的画面场景不以为然,对偶然出现的穿帮镜头嗤之以鼻,当我真正担任场记时,我们有一场戏险些出现了穿帮镜头,我才知道小小场记原来有大学问大门道。它要求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是需要绝对的耐心和细心。那一场戏设定女主角

给男主角打电话并给手机屏幕一个大特写,因为镜头是上下午分别拍的,屏幕上的手机时间结果不一致。我吸取了这一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拍摄中抱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穿帮的机会,检查演员的服装配饰的穿戴位置,人物间的站立位置,室内光线的强弱,物品的摆放等每一个小细节我都一再的审查核实。场记工作也使我懂得,不论做什么,认真的态度都是尤其重要的。 做场记没有戏份,但一部片子不是单纯由演员组成的,真正想做好场记就会知道,这是个比较充实比较“忙”的角色,因为要不停地写啊记啊,准确的记录每个镜头的起始,记录有效镜头,场记做到后来,我发现自己手上的剧本越来越烂,上面无颜六色涂了好多……分镜头打板做场记单,记录排练中的花絮和戏中的精彩片段,为演员提词,基本就是嘴不停手不停脚不停,虽然很辛苦,但我真正感受到了拍片的快乐。因为我们的片子是分成若干场景和数个镜头拍摄的,拍摄时因为天气的原因演员的时间安排原因等,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拍摄,而我的准确的记录对于镜头的衔接,以及后期的剪辑配音和导演的补拍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小经验:拍摄时多拍一些转场镜头和空镜头,对于后期编辑时很有用。拍摄的画面长度要比实践用的时间稍长一些,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有备无患。(由于第一次拍片,我们好多镜头都是一遍就过,这就直接导致了素材的缺失。)即使是基础条件有限,也要争取每个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各拍一次。在拍摄时要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否则画面反差会很大,效果不好。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操作规范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 操作规范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一、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策划、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建造场景道具,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二阶段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 (1)排演剧本; (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摇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 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编辑混录 (1)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2)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3)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4)混录。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5)完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6)播出带复制存档。

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 ENG EFP ESP

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NG/EFP/ESP 制作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NG电视制作方式、EFP电视制作方式和ESP制作方式 电视制作方式:是指使用录像手段、直播手段的几种制作方式。共同特点是通过机制作,也可称之为:电视制作方式(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进行描述) 分成如下三种制作方式 1、ENG电视制作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 2、EFP电视制作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 3、ESP制作方式——电子内景制作(或称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 1、ENG电视制作方式? ENG是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字面意思是电子,新闻,采集。 ENG定义:电子新闻采集。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ENG方式非常适合于现场拍摄,但它所获取的素材还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 2、EFP电视制作方式? 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 (1)、定义: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所以又名“电子外景制作” (2)、EFP制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化的,可移动的电视制作系统,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或称转播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的。 大型多功能广播转播车应是集现场转播、直播、录制、扩声、传输、发射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技术实况转播车,是一座基本的移动广播电台。在这个车上EFP系统至少三台或者三台以上摄像机,导演切换台、调音台、同步机、视频音频分配器、监视器、监视器、录像机一应俱全。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并且经过切换台切换连续播出或者纪录。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这也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 3、ESP制作方式? 电子内景制作(或称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 (1)定义:ESP制作方式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内录制节目。 所制作节目的技术质量最高,它既可数台机器同时拍摄,又可以在制作上精雕细刻,尤其是演播室里完善的灯光照明,高保真的音响系统和道具布景等设施,构成了一整套的节目制作体系,制作节目很方便,所不同的是节目制作在演播室固定场所进行。 演播室中的摄像机用电缆与技术总控室(信号处理机房)连通;

电视节目制作试题库附答案资料

电视节目制作试题库(Ⅰ) 一、填空题(共60小题) 1.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可以分为实况直播、和三大类。 2.摄像机镜头光圈调节的方式一般有调节和调节两种。 3.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编辑系统是__ __ _ __系统和系 统。 4.按功能分类,可以把摄像机分成___ 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5.外景节目制作系统主要有__ 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两种类型。 6.演播室布光方法中的三点布光法指的是运用、 _和三种基 本光线进行照明布光,把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的电视屏幕上。 7.日出后、日落前一小时,日光的色温大约是 K。 8、ENG方式的特点:、。 9、连续电子快门在情况下使用。 106、CCD的中文说法是。 11.EFP方式的特点:、。 12.电子特技的类别有特技、特技、特技。 13.最基本的电子编辑方式是编辑和编辑。 14.2.轴线可分为轴线、轴线、轴线三类。 15.演播室制作系统分类:和两部分 16.要达到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镜头运动时要力求__________、流畅、到位。 17.广角镜头视角__________、景深__________。 18.光线方向中的__________从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 景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 19.__________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 拟的线。

20.电视场面调度包括__________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 21.摄像机按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分为:级、级、级三类。 22.光学系统由、、系统组成。 23.剪辑中,我们把远景、全景称为系列,而把中景、近景、特写称作系列。 24.画面剪接点可分为:剪接点、剪接点和剪接点。 25.剪辑点分为剪辑点和剪辑点两大类。 26.我们把被摄对象运动,摄像机固定称作镜头运动;把被摄对象相对静止而摄像 机运动称作镜头运动。把被摄对象和摄像机一起运动称作运动。 27.影视节奏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节奏,二是节奏。 28.影视的转场可分为转场和转场两种。 (幻觉)是视听语言的语法基础,是影视剪辑的心理基础,也是剪辑的根本依据所在。 29.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30.影视镜头的景别一般分为:、、、、。 31.在进行视频捕获设置时,Logging选项的主要是用于设置一些捕获的常用信息,共由四个窗口构成。分别为、、、。 32.监视器窗口的主要任务是显示和。 33. 控制器是用来预览当前序列,为其设置标记或者指定入点和出点,以确定添加 或删除的部分帧,而控制器用来查看素材,为其设置标记货指定入点和出点,以确定添加到序列中的部分帧。 34.AdobeTitleDesigner界面主要分为,,属性设置区,变形设 置区。样式库。 35.视频捕获卡也可以称之为____ _____,它是对模拟视频图像捕捉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的工具。 36.预卷是以___ ___为单位,设置项目在开始点之前多少秒进行播放。 37.导入素材可以从弹出的【导入】对话框进行导入,也可以通过对【项目】面板的空白处作____ _________操作导入素材。 38.在Premiere中,使用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将素材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39.右击执行_____ _________命令,即可以将素材的视频和音频分离。 40.在【工具】面板中,单击_______ _____按钮,将鼠标移到时间线的指针位置单击,即可以剪切该素材。 41.在编辑过程中为素材标记2个入点和1个出点,或者2个出点1个入点的操作方式,一般称之为____ ____________。

电视节目制作结课总结

电视节目制作总结报告 上大学三年来,首次迎来了一次与众不同的考核形式。相比当年播音笔试,新闻采访笔试,节目制作笔试等等一些实践类型的学科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电视节目制作课这次实验性的创新显得非常人性化、合理化,非常深入人心。我很鼓舞,不是因为不用考笔试了,而是因为一群被理科生包围学习传媒的孩子们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的艺术气息。这样一种深入专业的艺术气息是我们专业非常非常非常欠缺的。我们有非常专业的硬件,非常专业的老师,和别的院校相比,缺的就是这种艺术氛围。这种氛围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创造,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老师的引导与支持。因此,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对刘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您一学期对我们投入激情的教育,感谢您传授给我们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关知识,感谢您为我们营造了我们急需渴望的艺术氛围。 通过这次影展,可以说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所学的知识真正在实践中运用到了,比单纯的考试效果要好很多,许多知识要点通过在实际中操作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与理解,有的环节甚至自己有了一些想法和见解。自我体验比较深的是电视节目的包装。就像这次影展,单纯的展播影片是枯燥乏味,和电视节目一样,也是需要包装的。真实,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这里所说的“包装”,是在新闻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技术处理,它的目的和作用不是改变事实,而是要使

新闻作品中传递的事实更加醒目,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收看兴趣。也就是说,包装不是对作品内部各种要素的包装,而是对作品的成品的包装。通过我们对影展夸张而又不偏离实际的包装,使得我们达到了不同凡响的宣传效果和视觉效果。 我负责这次影展的片头制作,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拍摄。在拍摄前,因为对片头的制作流程不是很熟悉和了解,所以我去网上详细的了解了一下和实践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后,就信心满满的开工了。拍摄初期,因为道具不足,我用的场记板是调白平衡的白纸加醒目的彩色笔,但拍了几个镜头后,发现在监视器中不能看的很清楚,于是果断的换了同学的小黑板充当场记板,这一举动的正确性在后期剪辑时得到证明——清晰明确的“打板”给后期剪辑省去了很多麻烦,节省了很多时间。真可谓是公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前看电视剧时,总是对剧中的画面场景不以为然,对偶然出现的穿帮镜头嗤之以鼻,当我真正地拍摄时,我们有一场戏险些出现了穿帮镜头,我才知道场记的重要性。我吸取了这一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拍摄中抱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穿帮的机会,检查演员的服装配饰的穿戴位置,人物间的站立位置,室内光线的强弱,物品的摆放等每一个小细节我都一再的审查核实。场记工作也使我懂得,不论做什么,认真的态度都是尤其重要的。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拍片的快乐。因为我们的片子是分成若干场景和数个镜头拍摄的,拍摄时因为天气的原因演员的时间安排原因等,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拍摄,而我的准确的记录对于镜头

电视节目制作心得

电视节目制作心得 这学期上了电视节目制作这节课,感触颇多。与其她课程相比,电视节目制作更加注重实践,更加贴近实际操作,给了我机会亲身投入拍摄工作中去。从而对整个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技术运用的熟练性的重要,以前瞧电视的时候并不觉得这里面有多复杂,却又如此自然。想要整个片子流畅的播放出来,还真不容易。从前期的策划选题,到整个的拍摄过程,再到最后的进行剪辑,都就是需要费心费力,全力以赴当这一切经历过来,我瞧着片子制作完成以后,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电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必须要充分展示社会人生美与主体性情美。这就要求电视编创人员,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与鲜明的个体风格与谐统一的原则,去阐释社会生活之美,去表现生命之美、理想之美与未来之美。其次,各类电视节目,可以说都就是主体对某些物像的切割筛选、删除渲染之后的再生物。因此,电视节目制作就必须要坚持充分展示生活真实美与意象物化美的美学原则。再次,电视就是一种大众媒介,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深入向民族优秀传统学习,充分发挥电子传媒时效性的动能,及时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参与与体验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从前期策划到中期

拍摄再到后期剪辑的每一个环节,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让我们掌握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成为可以应对基本需要的全面人才,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体味与感受各个工种间配合的重要,而后者可能对我们更为重要。套用初中课本中的一句话,电视节目制作不仅就是一门技术,而且就是一门艺术。这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同时也就是一个艺术的综合。这里有语言文字的文学艺术,有摄影摄像的声光艺术,等等。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中的点滴体会。 1、策划与编辑好的节目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策划,简单的说就就是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就就是节目的灵魂,决定了节目发展的方向。节目前进的道路平坦通途还就是崎岖小道,很可能就在出发的一刻决定了。为了一个好的选题大家讨论了很久。而一旦一个可行的方案推出以后,后面的工作就会在这个前进的方向上一帆风顺了。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策划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必须很好的理解要做的节目的意图:要做给谁瞧,要对她们说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明白您的宗旨就是要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用您的受众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出发,把一个事情说明白。这些,就是我们很多从业人员所欠缺的,也就是我们学习中所应当重视的。之后,要在拍摄前尽可能多的做功课,包括考虑到实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拍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等等,最好能形成书面。如果有大量的语言表达,则应该有比较完整的文案。 2、拍摄拍摄过程就是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相当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作者:————————————————————————————————日期: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 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 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电视节目制作题型及答案

第一章简答题 一、(教育电视节目)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1.运动性:被摄主体和摄影机本身的运动将不断改变画面的结构; 2.整体性:系列镜头构图时应注意整体性; 3.时限性:因画面信息量大,时间长度不一样,电视画面构图应当简洁、明确; 4.多视点:电视画面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方位、角度和景别; 5.一次性:电视节目的画面固定性和构图处理要求一次性完成。 二、电视摄像中斜侧面方向拍摄的特点 斜侧面方向即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方向。 特点: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电视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斜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因而是摄影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三、试说明电动变焦距200M的作用 当开关被摄定为SERVO时,才可以使用电动变焦距。按压W端,可以拍摄广角图像:按压T端,可以拍摄长焦画面。用力按压焦距变化快,轻轻按压焦距变化慢。 四、摄像中仰摄的拍摄特点 1.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面以外; 2.仰摄地面的景物时,近景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而后景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仰摄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出现时,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 3.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透视集中的趋势。用广角镜头仰摄拍摄某些景物时,高耸的近景和被压缩的远景可造成强烈的透视对比。 五、瞬时光圈的调节方法 使用“瞬时光圈”时,应该先将光圈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并将目标图像位于所拍画面的中心,然后再按下“瞬时光圈”键,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所拍摄的主要目标充满寻像器。此时,摄像机依据寻像器内的图像信号水平自动调节光圈,使得信号峰值电平达到预定的标准。释放“瞬时光圈”键后,光圈即停留于此位置上,并恢复手动方式。 六、教育电视节目的种类 1.按性质任务分:思想品德、社会教育、教育新闻、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教学参考等; 2.按内容长度分:系列片、专题片、教学片段等; 3.按表达方式分:讲授型、图解型、示范性、表演型、综合型等。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模拟试题

一、填空: 1.电视制作的方式_ 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SP方式电视演播室制作。 2.电视制作的手段实况直播;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3.ENG方式的特点-既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即摄、即播、即录(实况播出/录像)。 4.连续电子快门在拍计算机屏幕情况下使用。 5.使用增益功能后,画面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画面变亮、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现雪花干扰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491055.html,D的中文说法是___电荷藕合器件___。 7.磁带电子编辑的实质是_ 电子编辑实质是按一定的要求,完成视频、音频和控制磁迹的对接,并重新排列在同一磁 带上。 8.插入编辑的条件是在已录制有完好信号的磁带上进行。 插入编辑方式则必须在已录制有完好信号的磁带上进行(已经录有控制磁极的磁带—母 带),然后根据需要更换某一段信号内容(或声音或图像),即消去原有的信号而插入新 的信号内容。 9.电视特技的类别_ 1、光学特技___ 2、机械特技_ 3、模拟特技 4、数字特技 10.非线性特技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演播室方式的特点既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即摄、即播、即录(实况播出/录像)。 12.白平衡调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照明条件发生变化的图像中的白色仍然保持白色不 变,图像的色调依然保持自然。 一、填空: 1、电视制作的方式--------、-----------、-------------。 2、电视制作的手段-------、-----------、-------------。 3、 ENG方式的特点----------、--------------。 4、连续电子快门在-----------------情况下使用。 5、使用增益功能后,画面会出现-------------变化。 6、 CCD的中文说法是--------------------------。 7、磁带电子编辑的实质是-----------------。 8、插入编辑的条件是-------------------------。 9、电视特技的类别-------------、------------、------------- 10、非线性特技的含义是----------------------。 11、演播室方式的特点-----------、-------------。 12、白平衡调节的目的是--------------。 网上教程自测题试题(A) 二、简答题: 1、 CCD摄象机的优缺点有哪些? 2、与传统的磁带编辑相比较,非线性编辑有哪些优缺点? 3、虚拟演播室节目的特点。

电视节目制作试题库附答案

. 电视节目制作试题库(Ⅰ) 一、填空题(共60小题) 1.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可以分为实况直播、和三大类。 2.摄像机镜头光圈调节的方式一般有调节和调节两种。 3.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编辑系统是__ __ _ __系统和系 统。 4.按功能分类,可以把摄像机分成___ 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5.外景节目制作系统主要有__ 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两种类型。 6.演播室布光方法中的三点布光法指的是运用、_和三种基 本光线进行照明布光,把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的电视屏幕上。 7.日出后、日落前一小时,日光的色温大约是K。 8、ENG方式的特点:、。 9、连续电子快门在情况下使用。 106、CCD的中文说法是。 11.EFP方式的特点:、。 12.电子特技的类别有特技、特技、特技。 13.最基本的电子编辑方式是编辑和编辑。 14.2.轴线可分为轴线、轴线、轴线三类。 15.演播室制作系统分类:和两部分 16.要达到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镜头运动时要力求__________、流畅、到位。 17.广角镜头视角__________、景深__________。 18.光线方向中的__________从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景 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 19.__________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

的线。 20.电视场面调度包括__________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 21.摄像机按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分为:级、级、级三类。 22.光学系统由、、系统组成。 23.剪辑中,我们把远景、全景称为系列,而把中景、近景、特写称作系列。 24.画面剪接点可分为:剪接点、剪接点和剪接点。 25.剪辑点分为剪辑点和剪辑点两大类。 26.我们把被摄对象运动,摄像机固定称作镜头运动;把被摄对象相对静止而摄像 机运动称作镜头运动。把被摄对象和摄像机一起运动称作运动。 27.影视节奏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节奏,二是节奏。 28.影视的转场可分为转场和转场两种。 (幻觉)是视听语言的语法基础,是影视剪辑的心理基础,也是剪辑的根本依据所在。 29.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30.影视镜头的景别一般分为:、、、、。 31.在进行视频捕获设置时,Logging选项的主要是用于设置一些捕获的常用信息,共由四文档Word . 个窗口构成。分别为、、、。 32.监视器窗口的主要任务是显示和。 33. 控制器是用来预览当前序列,为其设置标记或者指定入点和出点,以确定添加 或删除的部分帧,而控制器用来查看素材,为其设置标记货指定入点和出点,以确定添加到序列中的部分帧。 34.AdobeTitleDesigner界面主要分为,,属性设置区,变形设置 区。样式库。 35.视频捕获卡也可以称之为____ _____,它是对模拟视频图像捕捉并转化为数字信号的 工具。 36.预卷是以___ ___为单位,设置项目在开始点之前多少秒进行播放。 37.导入素材可以从弹出的【导入】对话框进行导入,也可以通过对【项目】面板的空白处作____ _________操作导入素材。 38.在Premiere中,使用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将素材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39.右击执行_____ _________命令,即可以将素材的视频和音频分离。

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电视节目的制作不是说做就做的,要学习的事情特别多,我们在真正上手前都需要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培训。本文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接到《南京市第二届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的通知的时候,心里很矛盾,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像很感兴趣,很想找个机会好好的学习一下,但是另外一方面,连续要在南京市电教馆学习四天,对于我这样一个处于南京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来说有很多的困难,一个是路程比较遥远,二是自己的课又很多,不好调整。但最后在秦主任的支持下,还是排除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去参加这次培训。 拿到本次培训的课程表时,就觉得这次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下面就结合三天的培训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的,因此,培训一开始南京电教馆的老师就给我们学员介绍了基础的摄像的一些应用操作技巧,讲解的内容很实用,很贴合我们平时的工作需要。而且紧接着就带领我们学员到了奥体去实践拍摄了,每个人都交了作品。但是我觉得,开始的摄像的拍摄技巧讲解还可以在深入一些,并且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应该给我们学员规定一个拍摄的主题,然后作业上交后紧接着老师就可以对于我们的拍摄作品进行更加详细的点评和指导,最后是老师们也同时拍摄一个作品和学员的作品进行一个参照,我想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我们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提高。 其次,在随后的培训中又学习了如何使用非编软件对于所拍摄的视频进行编辑,但是学习的时间太短暂了。很多的学员老师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非编作品,而且对于非编的软件掌握的也不是很熟悉。我觉得应该利用更长的时间对软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至少让每一位学员老师都能够完成一个作品。还有后来的ps的学习也应该如此。 再次,对于灯光的讲座我觉得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不是很实用,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只能是作为一个知识去了解。 最后对于校园电视的制作培训非常实用,也很贴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过后觉得收益匪浅。 还有,我觉得作为一次培训,后续的工作也应该跟上,例如继续进行第二期,第三期的培训;还可以将培训的教程和资源挂在网上,让感兴趣的学员进行继续学习等等。 总之,此次南京市电教馆举办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让我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我今后在学校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电视节目制作

1、什么叫电视节目制作:制作这个概念,是把节目当成工业生产制造的产品对待,电视和电影的制作,实际上包含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往往被称为软件,后者被称为硬件。在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往往是不可分离的,而且是互相渗透的。 2、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1)在信号载体和电视拍摄技术上,主要经历了从电影胶片拍摄到录像拍摄的转变;(2)在编辑技术应用上,经历了以影片为载体的早期的非线性编辑到以录像磁带为载体的线性编辑再到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的数字信号的非线性编辑的转变;(3)在电视接收设备上,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晰度电视或数字电视的转变;(4)在电视制作技术上,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运用的转变;(5)在电视传输方式上,经历了无线传输的微波通信到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阶段,有线电视的电缆传输到光纤传输的发展阶段,并开始进入网络电视的发展阶段。 3、电视节目的分类:(1)按内容属性分类:政治类、经济类、人物类、知识类、文化教育类、科学技术类、军事类、教育类等。 (2)按对象属性分类:大众节目、少儿节目、青少年节目、中学生节目、大学生节目、老年人节目、妇女节目、子弟兵节目、农民节目等。 (3)按形式属性分类:a、从体裁样式上分为: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教学片、讲话节目、综合节目、杂志型节目、系列节目、特别节目、知识竞赛等。 b、从制作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为:现场直播、录像剪辑、演播室型、主持人型、晚会型、解说式、主讲人式、师范式、小品式、特技式、动画式、表演式、采访式等。 4、电视节目制作手段:(1)实况直播:a、同步性b、现场性c、即兴性d、参与性 (2)电视影片制作(3)录像制作 5、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电视节目制作主要采用下列4种方式: a、电子新闻采集(ENG):指采用电子摄录设备采访拍摄电视新闻的方式; b、电子现场节目制作(EFP):指采用多机拍摄和及时切换编辑技术,在事件或活动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 c、电子演播室节目制作(ESP):通常是指在演播室内多机拍摄、录像制作节目或现场直播节目的方式; d、卫星新闻采集(SNG):利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安装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传送现场拍摄制作新闻节目,被认为是ENG方式的发展形态。 6、新闻编辑制作的三个梯次目标:第一是能够遵循新闻编辑思想,真实、完整地叙述事实,完成对新闻素材的整合,实现节目的基本表达意图; 第二是在第一梯次的基础上,能够凭借极强的采编功力和责任心,真实、有效地呈现节目个性,力求多出高品质节目; 第三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上,能够以正确的观点及价值观,真实、完美地表现某种精神,进一步获得强大的传播效果。 7、节目制作的三个阶段:a、前期筹备;b、前期摄制;c、后期剪辑 8、摄像机的组:镜头(光学系统):a、变焦距镜头b、分光棱镜c、滤色片d、光电转换 主机:a、摄像单元b、录像单元 寻像器;话筒;附件 9、摄像机的分类:(1)按性能或用途分:a、广播级;b、业务级;c、家用级 (2)按制作方法分:a、演播室摄像机;b、ENG/EFP摄像机;c、家用摄像机 (3)按摄像器件分:a、摄像管摄像机;b、固体摄像机 (4)按摄像器件数量分:a、三管或三片摄像机;b、二管或二片摄像机;c、单管或单片摄像机;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0个)20分 1.电视节目制作中,负责制作经费预算、申报、安排、使用与结算等工作是哪种工作人员的职责( B ) A.电视编导 B.制片管理 C.设备管理D.设备维护 2.组织摄制组成员讨论分镜头稿本是电视导演在电视编制中哪一个阶段的工作( A ) A.录制准备工作阶段 B.录制现场指挥阶段 C.稿本阶段 D.录制后期工作阶段 3.为编制电视节目而进行录制内景的设计、搭置与绘景等工作主要由谁来实施(C) A.编稿 B.剧务 C.美工 D.导演 4.试判断图中 3 个摄像机机位拍摄的镜头,哪些镜头能组接在一起?(B) A. 1. 2. 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B. 1. 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C. 1. 3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D. 3. 2 号镜头可组接在一起

2 5.下列一组镜头采用的组接方式是:( D )( 1)全景:足球场上,一群学生在踢足球( 2)中景:一学生起脚射门,球向球门飞去( 3)近景:对方守门员飞身扑球 A.动接动 B.静接静 C.静接动 D.动接静6.根据景别过渡原则,如一组介绍抛物面天线结构的镜头:(B) ( 1)全景:抛物面天线( 2)特写:抛物面上的馈源 ( 3)远景:旋转的抛物面天线( 4)中景:抛物面 正确的组接顺序是:(B)A.(1).(2).(3).(4)B.( 3).( 1).( 4).( 2)C.(3).(2).(4).(1)

D.( 2).( 1).( 4).( 3) 7.教具、模型、仪器、实物常用什么方位进行拍摄?( B) A. 正拍 B. 斜侧拍 C. 侧拍 D. 反拍 8.通常情况下,拍摄高楼或伟人时采用( C )A. 平拍 B. 反拍 C. 仰拍 D. 俯拍 9.斜射日光或阴雨天拍摄景物时,用什么色温片:(B) A. 3200K 色温片 B. 5600K 色温片 C. 2800K 色温片D. 5600K+1/4ND 色温片 10.最能体现被摄物立体感和纵深感的拍摄方位是(C) A.正面拍摄 B.侧面拍摄 C.斜侧面拍摄D.反面拍摄 11.在午间日光强烈照射时可用(B) 滤色片。A. 3200K B. 5600K+1/4ND C. 5600K D. 3200 K 12.在调整白平衡时一般要求白色物体图像占寻像器屏幕( A)以上。 A. 80% B. 90% C. 70%D. 75% 13.拍摄远景画面时应注意:( D ) A.具体细节部位的经营 B. 注意主体位置的安

优秀范文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接到《南京市第二届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的通知的时候,心里很矛盾,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像很感兴趣,很想找个机会好好的学习一下,但是另外一方面,连续要在南京市电教馆学习四天,对于我这样一个处于南京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来说有很多的困难,一个是路程比较遥远,二是自己的课又很多,不好调整。但最后在秦主任的支持下,还是排除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去参加这次培训。拿到本次培训的课程表时,就觉得这次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下面就结合三天的培训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的,因此,培训一开始南京电教馆的老师就给我们学员介绍了基础的摄像的一些应用操作技巧,讲解的内容很实用,很贴合我们平时的工作需要。而且紧接着就带领我们学员到了奥体去实践拍摄了,每个人都交了作品。但是我觉得,开始的摄像的拍摄技巧讲解还可以在深入一些,并且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应该给我们学员规定一个拍摄的主题,然后作业上交后紧接着老师就可以对于我们的拍摄作品进行更加详细的点评和指导,最后是老师们也同时拍摄一个作品和学员的作品进行一个参照,我想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我们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提高。其次,在随后的培训中又学习了如何使用非编软件对于所拍摄的视频进行编辑,但是学习的时间太短暂了。很多的学员老师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非编作品,而且对于非编的软件掌握的也不是很熟悉。我觉得应该利用更长的时间对软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至少让每一位学员老师都能够完成一个作品。还有后来的ps的学习也应该如此。再次,对于灯

光的讲座我觉得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不是很实用,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只能是作为一个知识去了解。最后对于校园电视的制作培训非常实用,也很贴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过后觉得收益匪浅。还有,我觉得作为一次培训,后续的工作也应该跟上,例如继续进行第二期,第三期的培训;还可以将培训的教程和资源挂在网上,让感兴趣的学员进行继续学习等等。 总之,此次南京市电教馆举办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让我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我今后在学校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2 内容。

《电视节目制作》制片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制片要求一.电视节目制作总体要求 1.每个小组完成四个电视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电视专题节目、电视访谈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 2.节目内容由小组集体讨论决定,一定要符合栏目(类型)的总体要求。各节目采取导演负责制,全面负责节目的总体制作、人员分工、工作安排,最终完成节目上交一部完整的影片(MPEG-4格式,时长5-10分钟)。 3.每个节目开头要求小组自己设计、制作栏目(如校园新闻、校园专题、校园访谈、校园综艺)片头(可以使用AE CS4制作)。长度为15-20秒左右,画面采用16 : 9比例,画幅1440X 108(大小(宽屏),并配有片头音乐,最后出现栏目的名称(如校园新闻、校园专题等)。 4.在使用编辑软件时,对项目和序列的设置要统一、一致。 5.节目片尾伴随片尾音乐,应出现本节目的职员表,最后出现“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5 秒的静帧画面。 6.小组的每位成员应积极主动参入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要求。为节目的制作质量,献言献策,出人出力。小组每位成员,应对每个节目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观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自己在节目中所担任的工作,写出一份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7.每个小组对已完成的节目除了应交视频文件外,还应提供一份完整的电子版的完成稿本。 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要求 1.电视新闻节目米用ENG (电子新闻米集)方式制作。应以校园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学习、生活、文体、娱乐等活动,以小见大。以画面报道为主,多拍素材,少点现场采访。应准备8-10条新闻的内容(其中 画面报道至少应有5 条)。适当采用少量的图片新闻、口播简讯或游动的字幕简讯等形式。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完整版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 流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一、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策划、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建造场景道具,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二阶段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 (1)排演剧本; (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摇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编辑混录 (1)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2)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3)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 (4)混录。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5)完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6)播出带复制存档。

节目录制实训心得体会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节目录制实训心得体会

节目录制实训心得体会 接到《市第二届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的通知的时候,心里很矛盾,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像很感兴趣,很想找个机会好好的学习一下,但是另外一方面,连续要在市电教馆学习四天,对于我这样一个处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来说有很多的困难,一个是路程比较遥远,二是自己的课又很多,不好调整。但最后在秦主任的支持下,还是排除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去参加这次培训。 拿到本次培训的课程表时,就觉得这次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下面就结合三天的培训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本次培训主要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的,因此,培训一开始电教馆的老师就给我们学员介绍了基础的摄像的一些应用 操作技巧,讲解的内容很实用,很贴合我们平时的工作需要。而且紧接着就带领我们学员到了奥体去实践拍摄了,每个人都交了作品。但是我觉得,开始的摄像的拍摄技巧讲解还可以在深入一些,并且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应该给我们学员规定一个拍摄的主题,然后作业上交后紧接着老师就可以对于我们的拍摄作品进行更加详细的点评和指导,最后是老师们也同时拍摄一个作品和学员的作品进行一个参照,我想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我们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提高。 其次,在随后的培训中又学习了如何使用非编软件对于所拍摄的视频进行编辑,但是学习的时间太短暂了。很多的学员老师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非编作品,而且对于非编的软件掌握的也不是很熟悉。我觉 第 2 页共 4 页

得应该利用更长的时间对软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至少让每一位学员老师都能够完成一个作品。还有后来的ps的学习也应该如此。 再次,对于灯光的讲座我觉得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不是很实用,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只能是作为一个知识去了解。 最后对于校园电视的制作培训非常实用,也很贴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过后觉得收益匪浅。 还有,我觉得作为一次培训,后续的工作也应该跟上,例如继续进行第二期,第三期的培训;还可以将培训的教程和资源挂在网上,让感兴趣的学员进行继续学习等等。 总之,此次市电教馆举办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让我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我今后在学校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 3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