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名师教案)

15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 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 1.教师范读 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 课件出示: (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齐读 (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课件出示: 划分句子的停顿,首先,我们可以找找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其次,还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 (2)生齐读后思考: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文中有许多句子字数相同,句意相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对句。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节奏感。 3.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句式的节奏美、韵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顺文章,并了解一些文言句子停顿的规律,感受句式特点。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重点词语 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文意,圈点出疑难词语。(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1)重点实词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励精:振奋精神。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5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2.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 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 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朗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煮茗 (míng)蛰居 (zh é)曝背 (p ù) 亘古 (g èn)赭色 (zh ě) 乌桕 (ji )ù 丰腴 (y ú)正月( zhēng)槎桠 (ch á y ā) 泊船 (b ó)中间 (jiān)搁下 (g ē) 湖泊 (p ō)间或 (ji n)à搁不住 (g é) 月晕 (y ùn)剥削 (b ō)文件夹 (ji ā) 晕头转向 (y ūn)剥花生 (b āo)夹衣 (ji )á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 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1、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哪几个场景? 2、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一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 暖的阳光。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复习过程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生:监生的意思。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 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 生:亲人,故友…… 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 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预设: 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优秀教案范文二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优秀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诫子书>) 【课件第一页】 明确目标【课件第二页】 作者及背景介绍。 1.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2.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多层次朗读【课件第三页】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校级公开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

《江南》教案

3 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 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学会把汉字写端正、匀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读生字。 教学疑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江南风光与风情。 教法:引导示范创设情境观察启发 学法:读说练背记游戏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网络平台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会是哪里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儿歌。边听边想这是哪里?(江南)这节课我们学习这首儿歌的歌词——《江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3 江南)谁来读课题?指名读:你来——很好。你——也不错!齐读:一起读——真棒! a.学习“江”。 (1)这个字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江”字是几拼音节?声母是——j,介母是i,声母是ɑng.怎么拼读?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很响亮,把后鼻音读准就更好了)谁再来读一读?(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准,你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2)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方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江”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是三点水,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系;)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4)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长江:有条大河叫长江。江南:我想去江南

严监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角色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严监生。(生齐读课题,纠正读音“监”应读四声) 监生是人名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出示注释) 2、通过课题下的蓝色方框了解到哪些信息? (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知道严监生很有钱)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幻灯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请生用一个成语概括你现在知道的严监生。(板书:家财万贯) 4、这个家财万贯的人在临死前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揭题。《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

严监生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角色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严监生。(生齐读课题,纠正读音“监”应读四声) 监生是人名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出示注释) 2、通过课题下的蓝色方框了解到哪些信息 (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知道严监生很有钱)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幻灯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请生用一个成语概括你现在知道的严监生。(板书:家财万贯) 4、这个家财万贯的人在临死前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揭题。《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子吗(学生说完,画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学设计说明

3、江南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 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

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江、南”等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 3 个字和竖钩、竖弯2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2)读熟课文。(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三点水和草字头。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看图揭题 1、教师配乐出示江南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 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 师:好,那我们出发吧,我们乘着小船,在小河里行驶着,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古桥、绿树和房屋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尤其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江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古诗——江南。 教师板书江南,带学生读两遍。 师: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的地方,是风景优美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配乐朗诵《江南》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朗诵一下《江南》,看看《江南》这首诗是不是跟江南的景一样的美。 2、学生自读,点名朗读,教师正音。 3、识记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许多陌生的字宝宝? 生:是。 师:那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跟他们交个朋友吧。 ①利用偏旁识记生字“江”和“莲” 请同学观察江的偏旁,教师总结:江是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江河湖海都有三点水。 出示图片长江。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长江。 师:长江里有—— 生:江水。 带读长江,江水。 相同方法识记生字“莲”,草字头。 ②看图彩字法,识记生字“采”“鱼”

【优质课教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教学设计】_临死前的严监生_语文_小学_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神态动作的句子,揣摩其心理,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生:严监生。 师:知道“监生”的意思吗?。 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 师:对,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严监生,何许人也。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 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读。什么感受?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 元人民币。所以他的资产我们班所有学生家加起来也 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腰缠万贯的富翁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 预设:(我想临死前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他要把钱跟着自己,给自己陪葬。也许他想死,把这笔钱捐出去。)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 前的严监生)。

最新《诫子书》教案 (2)

16诫子书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

诫子书教案 学习目标 1. 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 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 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法指导: 1. 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 “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 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 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朗读练习】3. 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 本文很明显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作者的主要观点为何? 2. 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看法 、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 由文章可见,“静”可谓是把握与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那么它一定不似表面上的意思 那么简单。请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静”? 2. 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然强调的是修身治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何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请同学们关于此话题展开讨论,探讨修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考该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堂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3.江南

一、导入课题,出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创设情境,启 发式谈话,激发学生学习 课文的兴趣,并相机出示 课题。 2.教师结合课题,引 导学生认读“江南”。 1.说一说采莲的情况。 2.齐读课题。 3.认读“江、南”。 1.猜一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 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 刀。 谜底: 二、初读课题、读准字词。(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学:根据字 音,读读课文。 2.出示8个生字。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 方式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先带着拼音 读,然后去拼音读。 3.自由读。 4.开火车读,同桌赛读。 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1.我会连。 江南cǎilián 采莲dōnɡxī 东西jiānɡnán 三、指导写字。(用时:15分钟)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 课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 生字。 1.观察字形。 2.学写生字。 3.自主积累词语。 2.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再读课文,检查反馈。(用时:10分钟) 1.把生字放到课文 里,你们还认识吗?教师 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课 文。 2.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我想说。 读了课文,我知道写的是 的情景。

情,展开想象,学习前两行诗。(用时:10分钟)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课 文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 话。 (1)图中的儿童是怎 样采莲的? (2)周围的荷叶。荷 花长得怎么样? 2.边看图边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 充完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鱼 戏莲叶,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北。 三、学习后五行诗。(用时:10分钟) 引导学生说一说:鱼 儿在荷叶间是怎样自由自 在地嬉戏的? 1.边看图边思考,说出鱼儿嬉 戏的快乐。 2.再读,边读边体会。 四、激发学生情感。(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 2.指导学生背诵课 文,感受美景。 1.学生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美景。 6.周末和爸爸妈妈去 荷花池边看一看,回来写 一写,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刷子李》公开课优秀教案

课题:《23.刷子李》 执教时间:20XX年5月22日上午第三节执教教师:吴才智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领悟并学习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3、了解故事的一波三折和曹小三内心世界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位作家笔下的人物形像:有徐光耀先生笔下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有吴敬梓笔下爱财胜过生命的(严监生);有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今天我们再走进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里面去了解一位奇人:刷子李(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著有《珍珠鸟》、《俗世奇人》……等。 3.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读导读,明要求: 1.学生读导读; 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目标: (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3)找出描写精彩的句子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 (3)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 2.出示新词,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师生交流:在课文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刷子李刷墙的技艺十分高超呢?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矩,动作,效果 四.细读课文,体会“刷子李”技艺高超: 1.让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刷子李”有哪些规矩?(a、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只要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b、一天只刷一间屋子。c 、每刷完一面墙,必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2.学生反馈: 3.出示反馈,师生交流: 有这样规矩的粉刷匠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吗?你们见过的粉刷匠是什么样的?(穿着一身白渍的脏的工作服,不会自己给自己提质量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想办法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活)从这些规矩里,你能看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吗?像这样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动作同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叫作“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4.接下来,我们再来找一找描写“刷子李”刷墙动作的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