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的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 · 袁家村

国家AAAA级景区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袁家村:从“空心村”到中国最美乡村

--关于袁家村模式的观察和思考

目 录

?一、一个奇迹 两个创举

?二、乡村旅游引发的奇迹

?三、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三部曲

?四、转型升级 进城出省

?五、袁家村模式的启示

一个奇迹 两个创举1

袁家村62户286人

汇聚八百创客

吸纳三千人就业

带动周边数万农民增收

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以上

旅游总收入愈3.2亿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76000元

一个奇迹:

空心村变身中国最美乡村

今日袁家村

国家AAAA旅游景区

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中国十佳小康村

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两个创举

1.乡村旅游 特色小镇的创新者 袁家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文化为

核心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形成

村景合一、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商

业模式。并逐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

服务功能齐全,各类人才聚集,第

三产业发达;既有田园风光,又享

时尚生活;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

愁民俗,宜业宜居,开放多元的特

色小镇。

两个创举

2、自主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者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40年后,袁家村人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强迫命令的前提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用产业化和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由农民自主解决三农问题,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破解了长期困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伟大创举。

乡村旅游引发的奇迹

2

时代巨变 传统乡村逐步消失 乡村旅游 追寻记忆中的乡村

乡村旅游的三个要素

三个要素:田野 村庄 农民三种体验: 乡愁 民俗 人情

袁家村案例分析

袁家村案例分析报告 一.袁家村: 1.袁家村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文娱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袁家村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唐昭陵旅游专线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度假体验胜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袁家村。被誉为中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 2.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很便利。 3.袁家村发展历程

4.运营模式 投资管理模式多样化,众筹、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农业: 1)通过集体经济模式,采用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方式 2)袁家村村委会将商品按照经营品类和所处位置分成若干组 3)每组设立经营组长 4)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灯 5)开设打分和淘汰机制 6)对外进行土地租赁 7)免费提供地皮,经营方收回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分成 5.产业构成 1) 农业:小麦等基本农作物 2) 林、果业:有大规模的苹果园、梨园,及特色采摘园(包括樱桃和草莓)

3) 工业、水泥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 4) 旅游业-------支柱产业 6.主导产业:旅游业 “关中印象体验地”在明清古村落旧址上恢复重建,再现了古代民居、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小吃等关中民俗的历史原貌。集中展示了关中农村从明清至今的农村生活文化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7.特色旅游 1)特色美食:袁家村自制酸奶、豆腐、辣子。以及关中地区的各种小吃。 2)艺术长廊:全手工作品,葫芦雕刻及石刻画。 3)酒吧一条街:将现代化产业与仿古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各家店都极具特色,个性的标语也反映现代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农家乐:以村民原住地四合院为主的农家风味饮食。 5)万人麻将馆、王家茶楼。 6)当地特色的蝎子酒、中医药馆。 8.产业规模及接待游客量 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及其下辖的12个子公司。 9.游客分析 游客来源:主要来源为西安周边地区,还有少部分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游客。

袁家村观后感

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记“关中印象体验地”观后感 09级汉语言文学5班武绍莉 盛夏时节,车行驶在辽阔的渭北原野上。车窗外,村庄、河流、立交桥、高架路一闪而过。绿色,浓郁的绿色,充满生机的绿色,向无边的天际延展。车窗内,师生一路欢歌笑语,期待着一睹“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的容颜。 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 “关中印象体验地”,浓郁的关中农业文化却让人美美地感受了一次新型农家乐。村庄入口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建筑的甚为宏伟。整个村庄呈一条街展开,两边是村民住宅,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环境优雅。 顺着淙淙作响的清浅溪水,步入一条满是古韵的街道,踏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身边闪过的房屋皆是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穿过青石合成的一道拱门,百米长的仿古体验作坊就全部呈现于眼前,游客立即能感受到现代与古代的时空转换。 在村史展览馆里,一幅幅记载袁家村30年来变迁的原始照片,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早先袁家村一贫如洗的村貌,我们看到了郭裕录上任后带领大家战天斗地的场景,我

们看到了经过一番奋斗后,村民们告别昨天,逐步过上幸福生活的笑容。 照片上的郭裕录,表情坚毅,目光深遂,衣着简朴。是他,带领大家创造了奇迹。他头脑敏锐,眼光超前,在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致富,光靠种地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带领大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先后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水泥厂、制药厂等,又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司,影视制作中心、秦始皇陵地宫参观点等。袁家村在他的带领下,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路子越走越宽广。乡亲们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这更增强了郭裕录的信心。在后来,他大展宏图,搞二次创业,带领乡亲们开始目标更远大的征程。村民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观完村史展览馆,漫步在一条袖珍的明清古街,这里似曾演绎着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社会变迁历程。从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中,我依然可以触摸到民俗中特有的纯朴与现代交融的气息。走进袁家村,就放佛走进了深邃悠远的明清古街,如同时光倒流至昔日,重温历史般美好。 布坊里,满脸沧桑的老妈妈坐在不知年岁几何的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土布床单;剪纸坊中,在关中媳妇们手中盛开的山丹丹似乎还散发着甜甜的花香;面坊中,伴随着人们饶有兴味的卖力推动,沉重的石磨缓缓地挤出略显浅黄的面粉;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味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豆坊中,一块块纯手工豆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豆香……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的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的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袁家村、马嵬驿的神话是如何炼成的?背后运营管理深度揭秘! 在贫瘠的关中旱地,是什么让袁家村和马嵬驿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坪效超过一线城市购物中心? 资源、区位、资金……似乎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关键! 十年前,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虽然距离著名的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仅有4公里,坐享旅游区位便利,但乡村旅游发展几乎为零。 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无论在旅游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上,都远超唐昭陵景区。 袁家村,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现象级的“网红”。 袁家村的光芒未退,又一个乡村旅游超级“网红”——马嵬驿,在关中平原上火箭般地升起。 马嵬驿于2013年10月国庆试营业,仅仅过了两年多时间,2015年底,马嵬驿接待了国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次一跃超过兵马俑、华山、华清池、古城墙、法门寺等陕西著名景区,勇夺陕西省旅游桂冠! 时光回到5年前,马嵬驿依托的兴平市马嵬镇李家沟村,还只是中国几十万个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2016年春节期间,袁家村和马嵬驿的游客接待总量达到194万人次,而西安游客接待总量为622.21万人次,两个村的游客接待量接近西安几十家景区接待量总和的1/3。袁家村和马嵬驿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不但超过了陕西旅游龙头兵马俑景区的接待量(23.5万),也超过了中国文化旅游龙头北京故宫的游客接待量(43.6万)。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创造未来。”袁家村和马嵬驿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是思维——颠覆传统思维的现代互联网思维。 不靠贵妇、也不靠皇帝,土小子自己闯出了一片天,这就是乡村旅游的魔力 人们总喜欢把马嵬驿和袁家村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先天条件不优越——贫瘠的土壤开出希望之花 马嵬驿和袁家村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型,典型的关中贫瘠旱地。别说开发旅游,连农民都看不上。 现在可好,农民地也不种了,把麦子一割,把自家的田弄成临时停车场,在旅游旺季每天光停车就能挣个三四百,这可比种地划算多了。 “古镇”+“小吃”模式——比肩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平效 你肯定不敢想象,在袁家村、马嵬驿有年利润300万元的粉汤羊血,有单日营业额高达29万元的酸奶铺… 每到节假日,仿古建筑间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大大小小的小吃铺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游客来了下次还想来,照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好多美食我都没有吃过”、“我觉得这里的羊汤比西安城里的好吃”…美食变为出游原动力,就这么简单。 从客流统计数据来看,袁家村的人流在平日里达到4~5万,周末达到 6~7万,国庆及春节等特殊节假日,最高客流可达20万人次/天。这样的经营客流数字已超过西安人气火爆的兵马俑和回民街,跃升为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 火爆的人流之下,带来的经营收益也颇为可观。 按照购物中心市场的逻辑,传统商业界人士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属于低坪效和低租金承受能力的业态,但在袁家村这种爆品旅游小镇类项目下,餐饮确是领头羊的业态品种。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 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

袁家村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袁家村2007年开始发展古镇旅游业,市场定位为“关中印象体验地”,客户定位为消费能力中低端的普通消费者——以西安及省内关注民族文化的群体为主要目标客群,占到游客总数的85%。人气超过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兵马俑。周边旅游资源有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号称“关中第一村”的 经营模式 统一规划,村容村貌体现了秦风汉韵的格调。 统一运营,统一接受袁家村的管理办法及模式。 ●锁定民俗风情小镇的独特定位,将区域民俗文化作为核心主题 将关中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关中美食是其最具能量的市场引爆点 袁家村对民俗美食的打造,根本不是简单的餐饮配套,而是达到了在倾尽全力的打造高品质的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的境界。 小吃一条街 是袁家村几乎就是靠餐饮业能带动起来的,小吃街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一是控制业态严格。 整条街业态布局为小吃,每种美食仅限一家经营,绝不重复。 ●二是通过窘迫逼狭的建筑布局,人为营造熙熙攘攘的商业氛围。

小吃街的道路宽度为4米左右,街道顶部用布幔遮挡,现场狭窄局促,故意减慢游客速度,造成拥堵。 三是商铺布局合理。 外间现场制作食物,成为展示陕西当地风俗的一个场所,增加风俗氛围。 除却餐饮之外,袁家村的休闲和文创业态也是别具风味。 娱乐休闲区 包括麻将馆和茶馆区。 游客在小吃街吃饱喝足后,进入这个区域休闲休憩。 此区域的业态相对要复杂,既有大型客栈、茶楼、麻将馆,也分布着小吃和餐饮。 酒吧一条街 是为了吸引附近城市的白领阶层设立,装饰风格时尚现代。 民俗体验区 袁家村最大的卖点和独特性。 在民俗体验区,众多的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醪糟坊……各具特色,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体验区的客户消费频率并不高,但能够带来更多的客流。村委会对民俗体验区进行补贴或减免。 在关键的招商运营管理模式上,还采用了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对于关系到民生的食品原料进行统一供货、自营加工厂、调味品厂、酸奶厂、油厂、面粉厂等关键的原材料加工部分,将商户经营业绩与村集体的经营收益相挂钩,并且效益可观。

西安袁家村调研报告

第 1 页 关于陕西古镇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6年3月15日 调研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 调研目的:学习设计案例,实际体会设计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调研地点的整体情况、街道规划、标识导向等,搜集资料,为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专业性知识。 调研内容: 1.总体简介 咸阳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 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 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 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袁家村 现在是陕西地区发展较快的旅游村,主要针 对城市里面高消费的人群,家家主营的就是 家常便饭,野菜,粗粮,保留着陕西原始村 镇的生活气息。 2.交通区位分析:

第 2 页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 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 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 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 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 3.建筑特色 袁家的建筑属于传统的关中民居建筑,蕴含独有的民俗文化气息。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 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 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 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 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 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 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 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 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 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 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4.导视符号系统

关于礼泉县袁家村传统民俗

关于礼泉县袁家村传统民俗 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一、基本现状 我村两委会自2007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决策,村两委会一班人先后多次赴宝鸡岐山、四川成都、云南丽江等地学习取经,并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在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4 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在近些年以来,我们也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以大唐贞观文化和关中民俗体验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宗旨,成为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在参与文化保护与开发、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充分挖掘农耕民俗文化 多年来,我们按照“茶文化、关中文化、祭祀文化”的文化品牌定位,加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加强村镇的管理与建设,我村在突出彰显关中民俗文化和传统农耕这个特

色,在完成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上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体验、关中小吃、关中杂耍等于一体的康庄民俗老街店铺和工艺作坊,依托传统作坊生产的菜籽油、辣子、豆腐、酸奶等系列农产品和土织布、刺绣等民间工艺品赢得了市场,打造了著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我们坚持“全面控制、重点保护、修旧如旧”的方针,加强了一些商铺、特色居民的迁移、保护与修缮; 二是对老街扩展区实施二期工程。主要是对老街区项目的丰富和补充。再现了古老的手工艺制作过程,比如打铁、编竹篾等。恢复了华夏祠堂、袁家祠堂、重建了关中戏楼、关中民居四合院。修建“九间房茶楼”、“银楼”、“袁家坊”、“回民街”、“南货街”,建设“名人雅斋”连体。利用扩展区空旷地段,打造礼泉艺术走廊,集中展销本县特色艺术品,如昭陵文物复仿制品、羽毛插花、景谷画、皮影、古今书画等;划出一定地段,建设关中特色工艺品精粹集群。 三是收集、挖掘、整理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包括弦板腔、皮影制作及表演、木板年画、剪纸等在不断发掘民间传统工艺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 四是修缮了唐代名臣秦琼的墓塚-胡国公祠堂以及秦琼庙等;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 一是举办节庆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县上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很便利。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历史背景 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 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运营管理模式

袁家村、马嵬驿背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袁家村、马嵬驿的神话是如何炼成的?背后运营管理深度揭秘! 在贫瘠的关中旱地,是什么让袁家村和马嵬驿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坪效超过一线城市购物中心? 资源、区位、资金……似乎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关键! 十年前,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虽然距离著名的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仅有4公里,坐享旅游区位便利,但乡村旅游发展几乎为零。 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无论在旅游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上,都远超唐昭陵景区。 袁家村,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现象级的“网红”。 袁家村的光芒未退,又一个乡村旅游超级“网红”——马嵬驿,在关中平原上火箭般地升起。 马嵬驿于2013年10月国庆试营业,仅仅过了两年多时间,2015年底,马嵬驿接待了国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次一跃超过兵马俑、华山、华清池、古城墙、法门寺等陕西著名景区,勇夺陕西省旅游桂冠! 时光回到5年前,马嵬驿依托的兴平市马嵬镇李家沟村,还只是中国几十万个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2016年春节期间,袁家村和马嵬驿的游客接待总量达到194万人次,而西安游客接待总量为622.21万人次,两个村的游客接待量接近西安几十家景区接待量总和的1/3。袁家村和马嵬驿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不但超过了陕西旅游龙头兵马俑景区的接待量(23.5万),也超过了中国文化旅游龙头北京故宫的游客接待量(43.6万)。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创造未来。”袁家村和马嵬驿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是思维——颠覆传统思维的现代互联网思维。 不靠贵妇、也不靠皇帝,土小子自己闯出了一片天,这就是乡村旅游的魔力 人们总喜欢把马嵬驿和袁家村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先天条件不优越——贫瘠的土壤开出希望之花 马嵬驿和袁家村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型,典型的关中贫瘠旱地。别说开发旅游,连农民都看不上。 现在可好,农民地也不种了,把麦子一割,把自家的田弄成临时停车场,在旅游旺季每天光停车就能挣个三四百,这可比种地划算多了。“古镇”+“小吃”模式——比肩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平效 你肯定不敢想象,在袁家村、马嵬驿有年利润300万元的粉汤羊血,有单日营业额高达29万元的酸奶铺… 每到节假日,仿古建筑间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大大小小的小吃铺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游客来了下次还想来,照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好多美食我都没有吃过”、“我觉得这里的羊汤比西安城里的好吃”…美食变为出游原动力,就这么简单。 从客流统计数据来看,袁家村的人流在平日里达到4~5万,周末达到6~7万,国庆及春节等特殊节假日,最高客流可达20万人次/天。这样的经营客流数字已超过西安人气火爆的兵马俑和回民街,跃升为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 火爆的人流之下,带来的经营收益也颇为可观。

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9期(总第461期) -84-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例 张?丽,陈?娟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 [摘要]乡村旅游将我国农业地域、自然景观、乡村民俗与传统旅游相结合,成为现代人观光度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多数景区都只是昙花一现,以惨淡经营收场。经营主体对休闲旅游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经验和创新、市场营销环节管理不到位等成为限制多数景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以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例,通过对袁家村景区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提炼出五种市场营销策略——差异化营销、体验营销、品牌营销、整合营销、文化营销,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兴起,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已占据我国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游接待超过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依托农业、民俗、娱乐、教育等活动形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游融合了乡土气息、风俗文化、艺术情怀等多种元素,为来往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感和更高的参与感,成为人们休闲、游乐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多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也成为诸多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助推器”。然而,乡村旅游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乡村旅游投资门槛低,“照猫画虎”易,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现象,同时配套服务与设施落后、环境治理不到位、自身宣传跟不上等也成为乡村旅游行业的通病。文章的研究对象——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2007年起,袁家村村干部联合全村发展乡村旅游,将自家村庄打造成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地,如今已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在全国各地民俗村、特色小镇无数失败案例不断上演的背景下,袁家村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它的成功对开发特色乡村游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2?袁家村经营模式特色 2.1?原汁原味的关中风情 “关中”地名由来说法尚多,历史上所谓“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这里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富饶、物产丰富,自古即是兵家必争、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北宋时期,袁家村祖先躲避战乱迁居此地,形成村落。明清之际,这里手 工作坊发达,贸易兴旺,童济公、五丰堂、影艺堂、卢记豆腐等传统特色老店纷纷登场。如今搞乡村旅游,袁家村立足于传承已久的特色手艺和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从整体建筑景观到店面的形象设计都以明清复古风格为主,关注于每个细节,雕花、石墩、木门、马栓以及脚边流淌的溪流、商铺前飘摇的幌子,将一个历史悠久的关中小村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游客眼前。2.2?带动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作为全国唯一村景一体4A 级景区,袁家村在原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并召集全村力量齐头并进,搭建农民创业平台将旅游产业与农民就业融合起来,并带动周边和旅游沿线的一万多位农民通过出售农副产品和提供服务等增加个人收入。袁家村采用优势项目股份化管理的形式使村民享受入股收益,从而平衡收入差距,追求共同富裕。与此同时,袁家村开放怀抱招商引进各类业态商家,经营者可凭特色餐饮考核免费入驻,吸引了来自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各地的优质商户,成为全国一流的创客集聚地,借助新鲜血液为袁家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与生命力。2.3?两条特色产业链相辅相成 袁家村现发展形成两条特色产业链,一条是以安全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产销和体验店的餐饮产业链;一条是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民以食为天”,袁家村以“食”闻名,各类“袁字号”的传统工艺制造的特色小食令人应接不暇,同时引进西安回民街60多家店原班人马,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饕客前来品尝。除了“食”,袁家村更以旅游文化闻名,从民俗风情到个性创意文化,“陈”如窑洞式农家乐、秦腔演唱、说书、非遗项目表演,“新”如艺术展、演唱会、酒吧,袁家村在历史与当代的碰撞中形成更加完善的业态。2.4?更真实的乡村体验 作为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在满足游客体验上令人称道。第一,乡音乡情。游客来乡村的目的离不开对乡音乡情的体验, [收稿日期]?2019-03-11 [作者简介]张丽(1994—),女,山西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于袁家村模式的调查和思考 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 2018年10月

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于袁家村模式的调查和思考 2007年以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创办农民合作社,解决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袁家村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经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者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多达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计千余批次到访,开发区、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文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乡镇村组考察团更是不计其数,成为中国农村近几十年罕见的独特现象。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对袁家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观察、调研和思考,尤其是进村入户,面对面直接和干部群众交流,获得很多第一手生动鲜活的材料,更加深了对袁家村的认识和理解。“袁家村模式”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和范例,对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发展和振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人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自主创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和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 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286人的小村子。地处关中平原,渭河之北,干旱贫瘠,资源匮乏。历史上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打井找水,积肥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帽子。八十年代,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改善村民生活,壮大集体经济,民富村强,成为陕西著名的“富裕村”、“小康村”。郭裕禄同志是袁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陕西和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历任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和十四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其不甘落后、敢为人先、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袁家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袁家村的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村办小企业陆续破产倒闭。2000年以后,集体经济萎缩,村民收入下降,袁家村逐渐沦为一个空心村。袁家村还有希望吗?村民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再次拷问着不甘沉沦的袁家村人。

乡村文化复兴与旅游发展研究 ——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例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1), 1-9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95236872.html,/journal/sse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95236872.html,/10.12677/ssem.2019.81001 A Study on the Rejuven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Yuanjia Village,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Lin Bian College of Touris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Dec. 8th, 2018; accepted: Dec. 22nd, 2018; published: Dec. 29th, 2018 Abstract Rural tourism promotes the revival of rural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chooses Yuanjia Village in Liquan County,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s, collates and screens the main cultural resources of Yuanjia Village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gradually disappea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Yuanjia Village, so as to advance. We should excavate, protect and inherit rural culture step by step so as to make it move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Yuanjia Village. Key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Cultural Rejuvenation 乡村文化复兴与旅游发展研究 ——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例 边琳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9日 摘要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文化的复兴,因而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西省咸

昭陵及袁家村旅游区旅游资源(完整)

昭陵及袁家村旅游区 旅游资源 调查报告 叶子雷阳韩彬杨佳徐娜徐威 2012年04月

目录 一、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二、旅游资源类型 (3) 三、旅游资源特征 (8) 四、旅游资源评价 (37) 五、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一、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即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并作出尽量客观的系统评价,为确定旅游地的性质和开发规模、制定旅游开发规划提供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打下基础。 2012年04月18日我们调查小组对昭陵及袁家村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在本次普查中,我们采用了资料统计分析与实地综合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昭陵及袁家村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昭陵及袁家村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湄江旅游区共有6主类,12亚类,26基本类型,59处旅游资源。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后还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 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转变,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袁家村”三字是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写的。 二、旅游资源类型 (一)地文景观(A) 共1个亚类、1种基本类型计1处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AA) AAA 山丘型旅游地 九嵕山 (二)生物景观(C)

袁家村游记

我的寒假生活 ----袁家村游记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寒假生活有着独特的向往,也许是因为寒假要过年。说到过年,可好玩啦!听说咸阳袁家村春节期间有年会,热闹非凡。大年除三早,我们一家开着车,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脚下。改革开放前袁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他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生活得很富足,如今这个村大力开发旅游业,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去的。 车程不到一小时我们就到了袁家村正门口,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知道这个小村庄如此美丽,正门的牌匾上写着三个极富韵味,刚劲有力的大字——“袁家村”。正门的走进村庄,我仿佛轻松了很多,再也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水泄不通的汽车,而是难以追求的静谧,再也没有了坚硬冰冷的水泥路,再也没有了令人作呕的臭水沟,而是一条清澈的小溪,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看看天,蓝了许多,看看人,脸上的笑容增加了许多,看看房子,样式古朴了许多。能看到这些,对于我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啊! 我们先来到“关中民俗一条街”,这条街,囊括了关中的民俗,路的两边分布着一个个小小的店面,有布坊、油坊、醋坊、磨坊、药铺等各种老式作坊。令我感慨的是几个民间手工小作坊,比如传统醋房,醋要经过一遍遍的淘洗和发酵。油坊中,那巨大的木头竟能榨出芳香的油,许多人认为其绿色环保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面坊中,沉重的石磨下面缓缓地磨出略带浅黄的面粉,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关中小吃一条街”。这一条街,小吃五花八门,样样都有,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从工艺简单的凉皮到工艺最复杂的葫芦鸡,从甜滋滋的麦芽糖到非常辣的酸辣粉,真是一应俱全。每一家小店都挤满了人,每家店主都忙忙碌碌地招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根本不需要店主吆喝生意。 走到袁家村的最里面,就是“关中风情体验区”,这才是袁家村的核心,这里有许多过去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用品,如石磨、水车、耙、手推车等。当然,村民们也有娱乐的东西,就是那高高的秋千,公园里的秋千比这个小多了,由两根粗大的麻绳编织而成,不但可以坐着玩,还可以站着荡,十分刺激好玩。 不知不觉就到了袁家村的出口,心里依然非常留恋。坐在回城车上,我想:是什么可以支撑起袁家村今日的别样风情和富足,是他们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炽热深情,是他们对关中民俗文化的精神坚守,使他们对外来游客的淳朴热情,是他们用辛勤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建设了美丽家园。

袁家村魅力休闲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礼泉县袁家村最具魅力乡村 建设情况简介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是我县第二批当选的“中国最具魅力乡村”,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关中民居,别具风情,风味小吃,香溢四方,秦风秦韵,亘古悠扬,是名副其实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大唐旅游文化村。 一、基本情况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农户62户,村民286人,关中印象旅游公司职工236人,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策扶持,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始终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几年来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先后出台了《关

于促进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家乐的扶持和补助,并规定对获得农家乐认定并授牌的经营户免除相关费用;对申报星级评定的农家乐,根据获得的星级给予1万元的奖励;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对改造提升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农家乐给予2-4万元的资金补助。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科学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精心编制具有特色、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布局建设规划。通过系统规划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袁家村发展以大唐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打造魅力休闲乡村。总投资160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110亩,集餐饮、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村史博物馆、唐保宁寺和40多户农家乐。 三是部门联动,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支持。我县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旅游、农业、卫生防疫、工商、税务、公安、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县农家乐发展

西安袁家村项目简析

西安袁家村项目简析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还有这个村的房地产公司呢。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转变,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

二、旅游休闲村落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猎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三、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 速、武银高速、312国道、 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 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 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 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 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 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