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教学设计

一、导入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在这水木清华的城市,度过了他们艺术上的黄金时代。有一个时期,扬州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一所人间乐园。唐·张祜《纵游淮南》里曾说“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二、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三、背景介绍

扬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四、文体介绍

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五、词前小序

1、认真阅读词前小序,思考: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奠定了低沉悲凉的基调。

2、“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

3、这是一首慢词,我们应该用慢(舒缓)的语调来读,加上有黍离之悲,情感基调是低沉悲凉的,所以我们应该用低缓而带悲伤地语调来读。

(先听录音,后自由朗读,再集体朗读,思考问题:)

六、整体把握:

(一)、快速浏览上阕,找出上阙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

(二)、词人用了哪些景象来写“空城”?

1、“荠麦青青”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荒芜

2、“废池乔木”有何作用?

词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痛恨战争,物犹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倍增今日之凄清。二十四桥仍旧,

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人情于物象,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月都不禁为昔盛今衰的扬州而伤感、而沉默!(联系“空城”来总结)这三句把荒凉冷寂的环境与词人沉痛伤感的情怀交融于一体,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昔日的歌声笑语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冰冷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的景象,怎么不令人伤怀呢?

4、除了这些所见之景,词人还有所听闻。“清角吹寒”给人怎样的感觉?

当日落黄昏之时,凄清的号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

“寒”本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说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它不仅表明号角声音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还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用听觉写触觉,把所闻所感交织在一起,使“黍离之悲”更为具体。

(三)、野草疯长,城池荒废,号角声声,催人心寒,面对如此景象,甚至连月亮都似乎冷寂无言。此时的扬州满目疮痍,空城一座,令人悲戚。除了写词人眼前现实当中的所见所闻,剩下的内容都是写的什么?——写曾今的扬州,以及想象杜牧来到扬州城的反应。

1、以前的扬州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2、哪些景象可以证明此前的扬州是“名都”?

“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

3、想象杜牧来到扬州城的反应是为了写什么?

4、词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他所见到的扬州?

(如果我们说词人眼见为实,那么曾今的扬州以及想象杜牧到扬州来的反应,这些都属于什么写法呢——虚。所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以及虚实结合: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让人联想到昔日扬州的繁盛景象。而今日的扬州却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5、面对着这样一座曾今是名都,而如今是空城的扬州,词人心境如何?

在这鲜明的对比中,让目睹今日衰败扬州之人更是痛心不已,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读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