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益智药膳

儿童益智药膳
儿童益智药膳

儿童药膳

儿童益智药膳

儿童是否聪明,虽然与父母遗传和生长环境有关,但饮食的作用不容忽视,包括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直到12岁以前的膳食供给均很重要。前面已叙述了现代营养学有关营养与智力关系的一些基本观点,下面想简述一下祖国中医学又是怎样认为的。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因此,凡能够补精生髓的食物皆有补脑益智的作用。这类食物主要有:芝麻、枸杞子、何首乌、羊肾、黄精、芝麻叶、狗肉、雀肉、人乳、牛髓、猪髓、雀卵、黄母鸡肉、芡粉、鹿血、血鳝、淡菜、乌贼鱼、鹿髓、枸杞叶、海参、籼米、藕粉、鲳鱼、羊髓、火腿、猪蹄爪、荔枝、粟米、甘蓝、鱼、酒酿等。

中医还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脑所需的营养物质,须经脾胃的运动吸收,方能供给,脾胃虚弱,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则先天之肾无源以滋养,进而影响大脑发育;气盛亏损则无力少神。可见,能够健脾益气之食物,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益智的作用,这类食物主要有:茯神、龙眼、柏子仁,茯苓、山药、黄精、藕粉、粳米、芡实、蜂蜜、百合、葡萄等。

中医又认为:“心主神”,如《黄帝内经》里说:“心藏脉,脉舍神”。古人认为,人的神态清晰、思考敏捷,靠的是心的气血充盈,反之则失眠、健忘。正所谓:脑主神志,心血司之。《圣济总录·心脏门》则明确指出:“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由此可见,凡是具有补心气,益心血的食物,应具有养神增智的作用,这类食物主要有:牛心、马心、鸡心、猪心、羊心、鹿心、柏子仁、益智子、大枣、桂圆肉、绿豆、胎盘、人乳、桃等。

综上所述,智能的产生与保持,主要与肾、脾、心等脏器官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常通过养心血、开心窍、补脾气、益肾气、补精髓等方法,来达到健脑、醒神、增智、安神的目的。常用的药膳精选如下,仅供参考。

1.补脑糖

[原料]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红糖500克。

[制法](1)将核桃仁、黑芝麻拣去霉粒、杂质,分别炒香;红糖加适量水在锅内溶化。

(2)当红糖熬稠时,加入炒香的核桃仁和黑芝麻,搅拌均匀。

(3)将混合糖浆趁热倒入涂有热菜油的盘内摊平,切成小方块,即可食用。随意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补肾健脑、乌发润肠之功效。适宜于儿童毛发黄而稀少,囟门不闭、夜间惊悸、大便干燥、记忆力差、精神不振等症食用。

[注意] 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2.桑葚蜜膏

[原料]鲜红熟桑葚200克,蜂蜜50克。

[制法] (1)将桑葚拣去杂质,清水冲洗后,压榨取汁。

(2)将桑葚汁放人锅内熬至稍浓,加入蜂蜜搅拌,待成膏状即离火。

(3)装瓶备用。每天早、晚各服1汤匙。

[功效]本膏具有养肝益肾、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之功效。适宜少儿阴虚体弱、睡不安神、倦怠食少、眩晕、失眠、记忆力差、口干、便秘等癍食用。

[注意] 有湿热痰滞、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3.益智仁炖肉

[原料]益智仁5克,牛肉或瘦猪肉30克,盐少许。

[制法](1)益智仁洗净;肉洗净切小块。

(2)将原料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小火炖熟,加入盐调味即可,吃肉饮汤。

[功效]本品具有健胃益脾、补脑安神、益智作用。适宜小便频繁、脾虚泄泻、中气虚寒、遗尿者食用。

[注意] 阴虚火旺或因热遗尿者不宜食用。

4.冬瓜益智盅

[原料] 小冬瓜1只,肉块(鸡、牛、羊、猪肉均可)100克,香菇15克,莲子肉15克,食盐少许。

[制法](1)将冬瓜挖去瓤,洗干净;肉块洗净,切成几小块;香菇泡发,洗净;莲子稍洗。

(2)将冬瓜入沸水锅煮10分钟后取出,加入肉块,香菇和莲肉,用中火炖煮至熟烂,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佐

餐用或单用。

[功效]本品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助生长、增智益慧之功效。适宜儿童、大人补脑健身用。

[注意]冬瓜属凉性,故久病体虚者不宜食用。

5.补脑首鸟鸡

[原料] 制何首乌lO克,母鸡肉100克,盐、姜、料酒各适量。

[制法](1)将制何首乌稍冲洗;鸡肉洗净,切小块,小块姜洗净,切块。

(2)将制何首乌、鸡肉、姜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水,隔水炖至肉烂。

(3)夹去何首乌不要,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吃鸡肉喝汤。佐餐或单用,1日吃完。

[功效]本品具有补肝肾,益精血,适宜于少儿益脑增智。

[注意]大便溏泻、感冒发热者忌用。

6.桂圆莲枣粥

[原料]桂圆肉15克,莲子15克,红枣20个,糯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1)将桂圆肉和去心白莲用清水稍洗;糯米淘洗净;红枣去核冲洗除杂。

(2)将莲子人锅,倒进糯米,加适量沸水煮沸几分钟后,该用小火煮至莲子快软烂时,加入红枣和桂圆肉,继续煮至粥成。

(3)加适量白糖调味,晾温即可食用,早、晚餐吃均可。

[功效]本粥具有益气养血,补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适宜心血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少气、面黄肌瘦的少年儿童食用。

[注意] 腹胀内热、湿痰、积滞、虫病、小儿疳病者不宜食用。

7.蜜饯姜枣桂圆肉

[原料]生姜30克,桂圆肉、大枣、蜂蜜各250克;

[制法] (1)将生姜洗净,切成小片后,加少许水榨汁,

(2)将桂圆肉、大枣稍冲洗净后,入锅内,加适量水煮至半熟,加入生姜汁液,继续用文火煮熟。

(3)将煮熟的桂圆肉、大枣同汁液一并装进已消毒过的玻璃瓶中,封盖,备用即可。

(4)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吃桂圆肉和大枣各5枚,喝汁液3小口。

[功效]本品具有益气养心、补肾养血、健脑益智之功效。适宜于心肾不足、儿童不聪、记忆力不强等人食用。

[注意] 凡腹泻,并有胃胀内热、感冒发热、积滞者不宜食用。

8.枸杞炖羊脑

[原料]枸杞子20克,羊脑1具,葱、姜、盐、料酒、鸡精各适量。

[制法] (1)将枸杞子拣去杂质,洗净;将羊脑洗去血水;葱、姜洗净,分别切段、切片。

(2)将枸杞子和羊脑放入碗中,加上佐料,隔水炖熟即可。佐餐或随意吃。

[功效]本品具有益智强身、补肾明目之功效。适宜给孩子补脑益智用。

哮喘儿童的冬令药膳

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即不发作期,父母可带孩子咨询中医,选择适合孩子体质的药膳冬令进补。

1.核桃人参豆浆

核桃仁500克炒熟,研成粉,与纯人参粉50克混合拌匀,每天取混匀的粉末25克,用豆浆(豆乳亦可)150毫升左右冲匀,温服,也可以加些糖调味。

每天服用1-2次,上述数量为一料,每一料为一个疗程。可以连服2-3个疗程。这个食疗方适用于哮喘肾气虚(久喘,大部分患儿小便频繁,稍大的孩子还有耳鸣、腰酸的症状)的患儿。

2.补肾健脾饼

山药、茯苓各5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100克,炒熟研粉。再用面粉500克,白糖150克,植物油50克,混合,加水适量,拌匀后做成小饼,放在锅中或烤箱中烤熟。

补肾健脾饼可当作点心常服,适用于哮喘脾肾两虚(面色微黄或苍白,胃口不好,倦怠乏力,同时伴有肾虚症状)的患儿。

3.银香煎

取银耳100克泡发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煮成黏稠的羹状。取100克香菇(不去蒂),切细,加水适量,煎汁,滤去渣。把香菇煎汁混入银耳羹中,加冰糖30克,再加热后,即煮成银香煎,液体约500毫升,每日给孩子服用50毫升。

以上的量为一料,每二料为一个疗程。让孩子连服2-4个疗程,适用于哮喘肺阴不足(干咳无痰,口干,部分患儿鼻子干燥,发痒,出鼻血,同时出现舌色偏红,舌苔“花剥”,形状好像地图这些症状)的患儿。

4.河车补肾汤

取猪肾(腰子)一只,去筋、膜,洗净切成腰花块。起油锅炒熟后,加水150毫升,加胎盘粉3克(即紫河车粉),再加适量黄酒、盐及调味品,煮汤即成。

每周给孩子服用两次,适用于哮喘气虚反复感受外邪(运动后易气短气慌、面色苍白,乏力,多汗)的患儿。

5.虫草老鸭汤

取老雄鸭100克(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和洗净的冬虫夏草1-2克、适量葱、姜、花椒、黄酒、盐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蒸煮2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每周让孩子食用1-2次,适用于哮喘肾虚(包括肾气虚、肾阴虚,部分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冒、打喷嚏,部分孩子面色潮红,舌色偏红)的患儿。

治疗儿童口疮的三个药膳:

一、心火上升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舌尖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进食困难,患儿常口干欲饮,烦燥不安,心火上升型口疮宜选用清心泻火之药膳治疗:

1、茶叶冬瓜汤:取鲜荷汁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煲汤,食盐水少许调味,饮汤食冬瓜,每日3-4次。

2、竹叶灯芯乳:取淡竹叶6克,灯芯草1。5克,水煎取汁10毫升,兑乳汁中拌匀服用,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二、虚火上浮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呈黄白色,病损周围颜色淡红,患儿常有神疲颧红、虚烦口干等表现。虚火上浮型口疮宜选用滋阴降火之药膳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取银耳10-12克,洗净后放在碗内加开水浸泡,待银耳泡至发胀后,拣出杂物,再加适量冷开水及冰糖,放锅内蒸熟,食银耳饮汁,每日一次。

三、脾胃积热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腭处出现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突起,呈鲜红色,患儿常因病损处疼痛而不能进食。脾胃积热型口疮宜选清热解毒、通便泻火之药膳治疗。

1、番茄汁:取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1小时后剥皮,再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取汁含口呐,每日3-4次,每次1小时。

2、糖渍西瓜汁: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暴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再暴晒至干,加白糖适量食用,每日3-4次。

儿童常见营养缺乏症药膳食疗秘方

儿童缺锌可通过以下四种食疗方法弥补:

1.三豆粥

取绿豆、黑豆和赤豆适量,加少许米洗净后同煮,煮烂后加入甜味或咸味便成。

2.猪胰泥

将猪胰脏洗净切开后,用刀转刮成泥状,再加入少量油,盐,生粉和味精等调味品拌和,蒸熟即可食用。

3. 果子糊

将栗子肉研成粉末,用栗子粉适量加水及及糖,或加入少许米粒煮成稀糊状即可。

4.苹果泥,喝苹果汁

将苹果用水洗净削皮,再用汤匙轻轻将苹果刮成泥便成苹果泥,也可以蒸热后再食用,如再用水煎煮取汁便成苹果汁。

此外,大豆牛肉,牛乳和各种鱼类食品含锌也很丰富,也可以让缺锌儿童适当吃一些。

特别补锌美食:牛肉薯蛋

原料:马铃薯1~2个、牛肉5两左右、鸡蛋一个、洋葱、干面包屑适量、生菜丝及胡萝卜丝少许。

腌料:生抽2茶匙、团粉1茶匙、植物油1茶匙。

调味:鲜奶1汤匙、面粉1汤匙、盐及胡椒粉少许。

制作:先将牛肉切碎放在腌了料中,然后在腌好的牛肉中加入调味料拌匀;烧热油后放入洋葱、牛肉炒熟成馅料;再将马铃薯洗净,连皮放入水中煮熟,去皮,然后用刀压成茸,加调味料搓匀成皮料;取适量的皮料搓圆、压扁,然后包入适量的馅料,捏成鸡蛋状,蘸上蛋汁,再蘸些干面包屑,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色,放在生菜丝和胡萝卜丝上面,可蘸番茄汁一起吃。

缺铁性贫血食疗方

据调查显示,该病在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患病率约为40%左右。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口唇、眼结膜、指甲床和手掌苍白。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抗病能力差,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甚至影响智力的发展。下面为您提供两则富含铁的食谱:

猪肝瘦肉粥:

配方: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将大米洗净,放火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用法:每日1剂或隔日1剂,1次或分2次用完,可长期食用。

功用:健脾益气,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症、佝偻病及夜盲症等。

菠菜猪肝汤:

配方:鲜菠菜200克,猪肝10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即可。

用法:喝汤,食菠菜及猪肝,每日1剂,1次用完,可长期食用。

功用:健脾补血。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症状较轻者。

缺钙食补提示:

钙99%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之中,如果缺钙,就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奶和奶制品是婴幼儿的主食,又是钙的主要来源,其含钙量丰富,吸收率高,尤其是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有利钙的吸收。随着宝宝渐长,钙的所需量加大,还可以从鱼松、海带、虾米、银鱼、银耳、芥末、西兰花、芝麻及一些坚果、豆类中摄取。

提供一则适宜于一岁以上小儿的补钙食谱:

香菇炖排骨:每天取用香菇3朵,与排骨肉共炖,喝汤吃香菇,可治疗佝偻病及小儿缺钙。

小儿冬季食补药膳

到了冬季,由于光照的减少、气温下降,孩子的活动范围变窄,加之这个时间新鲜蔬菜相应的减少,所以合理、平衡的膳食以及适当的进补对孩子冬季身体发育十分重要。在冬季,小儿易患流感等疾病,在这个时候服用一些药膳,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下面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小儿冬季食补药膳。

1.咳嗽药膳

杏仁粥

[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寒、肺胃失调所引起的咳嗽吐痰,气逆喘息,大便干或咳嗽吐食等症,止咳调中。

[材料] 杏仁20克去皮尖,大米50克。

[用法] 煮米成半熟时入杏仁,继续煮成粥即可。早晨起床后当作早餐,服用时可加白糖调味。

2.发烧药膳

胖大海蜂蜜茶

[功效] 清热利咽。适用于风热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发热无汗或有汗,哭啼吐乳等症。

[材料] 胖大海2枚,蜂蜜适量。

[用法] 将胖大海与蜂蜜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关盖泡10分钟,滤澄清液后频繁服用。

3.感冒药膳

姜糖茶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小儿感冒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口不渴。

[材料] 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 将老生姜洗净,切丝,放入大茶杯内,冲入滚开水,盖上杯盖,泡10分钟以上,加入红糖调味。温热一次服完,服后卧床盖被取微汗。

4.补脾益胃药膳

山药羊肉汤

[功效] 补脾益胃。适用于小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材料] 羊肉250克,山药25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胡椒3克,食盐1.5克,米酒10克。

[用法] 将所有七种物质投入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煮开,继续用文火将羊肉炖烂,调味,喝汤吃肉。

小儿厌食症的药膳疗法

小儿厌食症以不欲饮食或食欲减退或严重挑食为特征。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有食滞、虫积、脾被湿困、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弱、脾胃虚弱等。其中以食滞、虫积最为常见。本病的食疗,以中医治则为指导,根据情况选用药膳,常获佳效。

1.米汤鹌鹑蛋大米50g,淮山药20g,苡米30g,鸡内金6g,鹌鹑蛋3个,糖15g。

将大米、淮山药、苡米淘洗干净,放瓦罐中,加清水1500ml,用旺火煮沸,煮至黏稠,滤去渣末,留汁待用;鸡内金烤焦研成粉末状;将鹌鹑蛋与鸡内金粉一同入米汤中煮沸,放入适量白糖,即可饮用。功用:消食健脾。对小儿厌食症,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及小儿大脑发育迟缓有一定的帮助。

2.谷麦芽鸭胗汤谷芽20g,麦芽20g,鲜鸭胗1个,蜜枣2枚。

鲜鸭胗洗净,剖开撕下鸭内金,将谷芽、麦芽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分1~2次饮汤食鸭胗。功用:健脾开胃,助消化。对脾虚食欲不振或厌食之小儿尤为适宜。

3.蘑菇鸡糜羹鸡肉糜100g,鲜蘑菇50g,精盐、鸡汤、素油、调料、水淀粉等各适量。

取鸡胸脯或鸡腿肉剁成糜约100g,鲜蘑切碎,锅入油置火上将上两物入油锅煸一下,加鸡汤适量煮沸,加入调味料后乘沸加入水淀粉调入薄芡,可常食。功用:开胃健脾,提高食欲。

4.沙参玉竹猪肚汤沙参15g,玉竹15g,猪肚200g,蜜枣3枚,精盐、味精少许。

将猪肚洗净,切小块,与沙参、玉竹、蜜枣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锅上火煲2小时,以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功用:养胃阴、生津。适用于不思饮食或知饥而少食,口干多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等症状。

5.三鲜消滞饮鲜山楂20g,鲜萝卜30g,鲜青橘皮6g,冰糖适量。

将鲜山楂、鲜萝卜、鲜青橘皮洗净,切丝,共入锅加水适量,用旺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煨半小时,然后用干净纱布过滤,弃渣取汁后,加入冰糖继续煮沸即成。每次20ml~30ml,每日3次,连饮3日为1个疗程。功用:健脾行气,助消化,散结消滞。适用于积滞伤脾之小儿消化不良及厌食症。

6.姜橘鲤鱼鲤鱼1条(约500g),生姜30g,橘皮10g,胡椒1g,盐、葱少许。

将鲜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将上列各药用纱布包好,塞入鱼腹,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盐、葱调味。空腹喝汤食鱼,每天1剂,分2次服,连服数天。功用:补脾健胃。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厌食。

7.西瓜西红柿汁西瓜、西红柿各适量。

西瓜去皮及籽留瓤,西红柿开水烫一烫剥皮,将二者同榨汁,收集于干净器皿中,作饮料,随意饮之。功用:清热,消积,健胃。适用于小儿厌食,脾胃积热。

8.淮山药糊山楂100g,鸡内金30g,锅巴1500g,莲子120g,陈皮30g,白糖、淮山药粉各适量。

将锅巴、山楂、鸡内金、莲子、陈皮共炒焙令干,研为细末,加入绵白糖拌合均匀,存于干净陶器内。将淮山药切片晒干,研为末面并拌合。取适量药末入锅内加水适量煮为糊糊即成。每天3次,连服5~6天为1疗程。功用:清热利湿,健脾开胃。用于小儿厌食,湿热蕴积脾胃。

9.党参白术糕党参90g,白术60g,茯苓、扁豆、苡米、山药、芡实各180g,陈皮45g,糯米粉、米粉各1500g,白糖500g。

将上列诸药晒干,研为细末,与糯米粉、米粉、白糖共同混匀,用水调面,加适量发酵粉发酵,入蒸锅蒸为甜糕,待熟后切为小块,作主食用。每天3次,每次30~60g,连服7~8天。功用:补脾健胃。适于小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儿童益智健脑药膳

1.冬瓜益智盅:小冬瓜1只,挖瓤洗净,沸水煮10分钟后取出,加牛肉块(或羊、鸡不限)、香菇、莲子肉及作料适量,煮炖至熟烂。还可以加虾仁、火腿等。有助生长、益智慧功效。

2.益智仁炖肉:益智仁50克,牛肉或瘦猪肉30克,同炖煮至肉熟,加调料即成。有健胃益脾、补脑安神、益智作用。

3益智点心:核桃肉500克,芝麻125克,桂圆肉125克,加糖适量,共捣匀,每天早晚各取一匙,开水冲服。能增强记忆,消除头晕失目民。

4嫩笋香菇:嫩笋50克,香菇或木耳10克,枸杞20克,入盐汤中煮熟,加香油、胡椒、酱油、醋拌食。能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5鱼头补脑汤:鱼头(鲫鱼、鲤鱼、黑鱼等)1个去腮,天麻15克,香油、虾仁、鸡丁适量,清水煮熟,加香油、葱、姜、味精、盐等调料即成。有健脑增智功效。

菜肴类

6 桃仁芹菜

【原料】芹菜250克,核桃仁57克,精盐、味精和香油适量。

【做法】芹菜去老叶,洗净后切成丝,用沸水焯后再用冷水j中一下,沥干水分后加精盐、味精和香油入盘;核桃投入开水锅中泡后剥去皮,用开水再泡5分钟后捞出,放在芹菜上即成。

7.素炒青椒

【原料】青椒300克,植物油30克,酱油和葱丝各15克,精盐3克。

【做法】青椒去蒂和籽,洗净后用刀拍扁,切成长丝;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20克烧热,投入葱丝稍炸,倒入青椒丝煸成深绿色时,加入酱油,投入精盐炒拌均匀,淋入油10克,翻炒几下即成。

8.珊瑚卷菜

【原料】卷心菜300克,水发香菇和冬笋各100克,青椒2只,红椒1只,干辣椒3只,白糖60克,醋10克,色拉油50克,葱、姜和精盐适量。

【做法】青椒、红椒和干辣椒分别去蒂籽后洗净,冬笋和香菇择洗净;全部切成细丝,先用开水烫一下,用凉水过凉,控干水分;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25克烧热,用葱姜丝炝锅,投入各种菜丝煸炒后,加入白糖30克、醋、精盐炒匀,盛出备用;卷心菜洗净,切成像眼块,用开水烫一下,保持嫩脆,捞出浸凉,控干水分,放入其余的白糖、醋和精盐拌匀腌上;把腌浸入味的卷心菜放入盘中,浇上热油,再把炒过的各种菜丝放上即成。

9.奶汁西红柿

【原料】西红柿300克,鲜牛奶100克,精盐、味精、淀粉和鸡油各适量。

【做法】西红柿用水烫一下后去皮切成瓣,牛奶与精盐、味精、淀粉同放一碗里调成稠汁;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水烧沸,倒入西红柿,待水沸时加入调好的稠汁调匀,烧至西红柿入味,淋入鸡油,出锅装盘即成。

10.苹果布丁

【原料】红皮苹果300克,葡萄干和鸡蛋黄各50克,柠檬皮和面包各1片,鸡蛋清25克,牛奶、白糖、柠檬汁和奶油各适量。

【做法】苹果洗净,去皮、核后切成片,面包切成细丁,葡萄干放入温水中泡软,捞出沥干;柠檬皮研成粉末;蛋黄打入碗中,加入白糖和牛奶调成糊状,倒入苹果片、面包丁和葡萄干,10分钟后加入柠檬粉调拌均匀;调匀的苹果糊倒入抹过奶油的碟子中,上面刮平,放进已预热了的烤箱中,用中火烤约20分针即成;蛋清放入碗内,搅打起泡,加入白糖和柠檬汁搅匀,浇在已经烤硬的苹果布丁上,再用小火烤约10分钟,取出即成。

11.三色豆腐

【原料】豆腐400克,西红柿、水发冬菇和毛豆各100克,精盐、白糖、鲜汤、味精、酱油、水淀粉、香油和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豆腐切成大块,平放在盆中;冬菇择洗净,切厚片,西红柿洗净切成菱形厚片;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豆腐轻轻地放入油锅略煎,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鲜汤,烧滚后改用文火烧5分钟;另起锅,放入花生油烧热,煸炒冬菇、毛豆和西红柿,随即倒入豆腐锅内,焖烧一会儿,用水淀粉勾芡,撒入味精,淋入香油,轻轻推匀,起锅装盘即成。

12.首乌炖鸡

【原料】母鸡1只,何首乌30克,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和味精各适量。

【做法】鸡去毛和内脏洗净,首乌捣碎,装入纱布袋内,塞入鸡腹腔内;鸡放入砂锅中,加入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和适量的清水,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取出药袋,撒入味精即成。

13. 红枣排骨

【原料】排骨600克,红枣200克,姜片5克,酱油、白糖、精盐、料酒、味精、香油、色拉油、水淀粉和高汤各适量。

【做法】排骨剁成均匀的块,投入沸水中汆一下捞出;红枣洗净泡软后去核;锅置火上,倒入色拉油烧热,姜片爆香,放入排骨煸炒,加入酱油、料酒、白糖、精盐和高汤,用小火煨至排骨九成熟时,下入红枣焖20分钟,再改用大火收汁,撒入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拌匀,出锅装盘即成。

14.芝麻肉丝

【原料】瘦肉250克,熟芝麻50克,葱段、姜片、花椒、八角、白糖、酱油、料酒、精盐、花生油和香油各适量。【做法】瘦肉切成丝,用姜片、葱段、精盐和料酒一起拌匀略腌;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肉丝中加适量凉花生油拌匀,倒入锅中煸熟捞出,当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把肉丝下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拣去葱和姜不要;锅置火上,放入清汤、肉丝、精盐、白糖、八角、花椒和酱油,烧开后用小火炖至汁干,加入味精和香油,翻炒盛出,凉后淋入辣椒油,撒上熟芝麻即成。

15.黄瓜里脊

【原料】里脊肉200克,黄瓜25克,水发木耳15克,鸡蛋1只,精盐、味精、醋、酱油、水淀粉、姜末和香油各适量。

【做法】里脊肉洗净切成薄片,放入水淀粉、精盐和蛋清拌匀,投入沸水锅中焯至熟透,捞出沥水装盘;黄瓜洗净切成小片,水发木耳洗净撕成小朵,用沸水焯熟:里脊肉盘中加入黄瓜片、木耳、味精、精盐、醋、酱油、姜末和香油,拌匀即成。

16.百合猪蹄

【原料】猪蹄2只,百合200克,料酒、味精、精盐、葱段和姜片适量。

【做法】百合去皮后洗净,猪蹄去毛收拾干净后洗净,投入沸水中焯去血水;锅置火上,放入百合、猪蹄及适量的清水烧沸,加入精盐、料酒、葱段和姜片,改用小火炖至肉烂,拣去姜片和葱段,撒入味精,出锅盛入碗中即成。

17.枸杞牛肉

【原料】牛肉300克,枸杞子12克,洋葱2只,胡萝卜、土豆、嫩豌豆荚、西红柿汁、奶油、胡椒粉、面粉、精盐和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成小方块,用精盐、胡椒粉和面粉拌匀,胡萝卜和土豆分别洗净切成方块;锅置火上,放入奶油烧热,放入沾上面粉的牛肉块,炒成茶色,加入一部分切成片的洋葱,倒入西红柿汁、适量热水和洗净的枸杞,盖好煮开,用文火煮肉熟;边煮边依次放入胡萝}、块、土豆块和豌豆荚,最后下入余下的洋葱,离火前,撒入精盐和味精等调味品即成。

18.红烧羊肉

【原料】羊肉400克,酱油100克,料酒、姜片、茴香、植物油和大蒜各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羊肉用冷水洗净后,拿开水泡一下,捞出切成小块;锅置火上,放植物油烧热,倒入羊肉块、料酒、姜片和茴香等略炒,再稍加一些水或汤烧开;煮至六成熟时,加入酱油和白糖,快熟时下人大蒜,即可出锅装盘食用。

19.芝麻香兔

【原料】兔子肉1只,黑芝麻60克,葱段、姜片、卤汁、精盐、花椒和香油各适量。

【做法】黑芝麻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用文火炒香;兔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氽去血水,捞出后洗去血沫;把氽好的兔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投入葱段、姜片、花椒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炖到兔肉六成熟时捞出,晾凉;锅再置火上,放入六成熟的兔肉,注入适量卤汁,用文火卤到兔肉熟烂,捞出晾凉;把兔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块,用黑芝麻和香油拌匀即成。

20.松仁猪心

【原料】猪心1只,松籽仁15克。

【做法】猪心一切两半,用清水洗净,与松籽仁一起入锅,加入适量水,用文火炖成浓汤调味即成。

21.青鱼划水

【原料】青鱼尾段600克,冬笋、水发香菇、肥瘦肉、香菜、味精、料酒、精盐、酱油、醋、白糖、葱段、姜片、水淀粉、鸡汤和熟油各适量。

【做法】青鱼尾段斩成与尾鳍相连的8块,并用酱油拌匀,肥瘦肉和冬笋分别切成片;锅置火上,放入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鱼块煎至金黄色时捞出;锅内留油适量,放入葱段和姜片炸出香味,加入肉片、冬笋片、香菇煸一下,下

入煎好的鱼块以及料酒、醋、酱油、白糖、精盐和鸡汤,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改用微火焖炖,待熟烂后,用旺火收浓卤汁,撒入味精,用水淀粉勾芡,起锅后,装在四周摆上香菜的盘子中央即成。

汤类

22.聪明鸡汤

【原料】老母鸡500克,黄芪和人参各15克,葛根9克,远志6克,蔓荆子5克,黄皮果3只。

【做法】把黄芪、人参、葛根、远志和蔓荆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一下后滤取药汁,反复共煎取3次,去渣留汁待用;鸡肉洗净切块:把鸡肉、药汁和黄皮果倒入锅内煮,鸡肉熟烂后即可,食肉喝汤。

23.鲜鱼头汤

【原料】鲜鱼头500克,天麻10克,姜丝、葱花、料酒、酱油、植物油、香油和精盐各适量。

【做法】鱼头洗净,除鳃去杂洗后切成块,用姜丝、料酒、葱花、酱油和精盐腌好,天麻烘软后切成薄片;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烧沸,投入鱼头炸至皮收紧时装盘;把天麻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投入鱼头煮沸20分钟后,用香油和味精调味即成。

24.参归肝汤

【原料】动物肝250克,党参片30克,当归15克,酸枣仁10克,料酒、精盐、味精、水淀粉、葱花和姜末各适量。【做法】酸枣仁打碎,与党参片、当归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浓煎2次,每次45分钟,合并2次煎得的汁;肝洗净后切片,与料酒、精盐、味精和水淀粉拌匀,放入药汁内煮到肝片散开,撒入葱花和姜末,盛入大蒸盆内,蒸到肝熟透即成。

25.百合莲汤

【原料】带心莲子和百合各50克,麦冬12克。

【做法】莲子和百合分别洗净,砂锅置火上,放入莲子、百合、麦冬和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煮至莲子酥软,起锅盛入汤碗中即成。

26.清心补汤

【原料】人参8克,当归、白芍、茯神、酸枣仁和麦门冬各10克,川芩、生地、栀子、炙甘草、陈皮和五味子各5克。

【做法】上述所有药材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约1小时即成。

27.桂圆耳汤

【原料】黑木耳10克,桂圆肉5克,冰糖适量。

【做法】黑木耳用温水浸泡后摘去老蒂,桂圆肉用清水洗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且旺火煮沸,投入黑木耳和桂圆肉共煮,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成。

主食类

28.补脑桃粥

【原料】核桃仁50克,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百合15克。

【做法】锅置火上,放清水和淘洗净的粳米,烧开后撇去浮沫;把压碎的桃仁、洗净的黑芝麻和泡发并洗净的百合同放在锅内煮成粥。

【提示】此粥冬天宜稠,夏天宜稀。

29.健脑米粥

【原料】胡萝卜50克,桂圆肉25克,红枣15克,红糖化酶5克,白糖30克,糯米150克。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桂圆肉和红枣用温水泡发;糯米淘洗净后,倒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加入胡萝卜丁、去核的红枣和桂圆肉,改用小火煨煮,至胡萝卜丁熟烂、粥稠时,撒入白糖和红糖即成。

30.豆浆米粥

【原料】豆浆15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大米淘洗净后全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煨成稠粥,调入豆浆和白糖,搅拌均匀,再煮片刻即成。

31.松仁什饭

【原料】嫩鸡肉和猪瘦肉各60克,鸡蛋120克,胡萝卜和青豌豆各50克,大米400克,松籽仁15克,精盐、味精、植物油、清汤、白糖、料酒和酱油各适量。

【做法】松籽仁去壳取肉后炒焦,鸡蛋磕入碗中,加精盐搅匀,用油炒好;鸡肉、猪瘦肉、胡萝卜分别洗净后切成片;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烧热,投入鸡肉片、猪瘦肉片、胡萝卜片和青豌豆,快炒片刻,加入酱油、味精、精盐、白糖、清汤和料酒烧开,倒入炒好的鸡蛋和炒焦的松籽仁,加适量水稍煮一会儿;淘洗干净的大米与适量的水,同放入锅中煮成饭,把松籽仁鸡蛋倒在饭上拌和即成。

32.玉米烩饭

【原料】甜玉米罐头1听,鸡蛋2只,熟火腿末30克,大米饭300克,芹菜50克,精盐、水淀粉和清汤各适量。【做法】芹菜择洗净,切细末,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沥水;锅置火上,把甜玉米连汤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清汤、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打入鸡蛋,快速搅拌,在尚未起泡前熄火;把热米饭盛在碗内,煮好的甜玉米鸡蛋浆等淋在热饭上,撒上火腿末和芹菜末即成。

33.香蕉奶羹

【原料】香蕉和牛奶各300克,红糖30克,藕粉50克。

【做法】香蕉去皮,切成小片,锅置火上,倒入牛奶、香蕉片和红糖烧开,用搅拌均匀的水淀粉下锅勾芡,至稠浓时即成羹。

34.百合甜羹

【原料】鲜百合3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百合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钟,捞出从瓣尖撕去一层薄膜以除去苦味,去筋皮以便润滑上口;把百合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用文火炖熟后,撒入白糖,煮沸,出锅盛入碗中即成。

药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讲解

药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提高,中国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现代药膳的发展是在总结古人经验的础基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其运用更加附合中医理论的发展,并注意吸取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具备其理论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特点更具有多样化。其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其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昧力。其三,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与特殊应用上,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点,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料的处理。如成都同会堂的荷叶凤脯,虫草汽锅鸡,广春堂的银杏鸡丁,吉林的参茸熊掌、爆人参山鸡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驰名。 综观建国以来有关药膳、食疗专著的出版面世,种类已达50余种以上,如较具影响的当局属人民卫生出版社于八十出版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还有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中华药膳食谱系列丛书,中华药膳防治疾病系列丛书等,为宏扬中国药膳饮食文化,都做出了大量工作,为推动养生药膳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近十余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下,药膳这种寓治养于食的天然食品,倍受青睐,药膳餐馆如雨后春笋,纷纷面世,各种搞高性和普及性药膳书籍不断付梓,专门的药膳机构成立,药膳已开始由中国走向世界,药膳正在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小寒养生与食疗

小寒养生与食疗 时令物语 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寒,故名小寒。 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小寒节气三候为: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意思是说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也感受到了阳气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也感受到了阳气而开始鸣叫。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有关小寒的农谚也极为丰富,如: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 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 小寒养生经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一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抵御严寒侵袭,

老年四季饮食养生及药膳

一食物的营养及中医的评价 山药: 1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2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3应用:本品味甘兼性平,可药、可食、安全无毒,故入膳食有保健强身之效。 4药膳:举例山药羊肉粥:鲜山药200克,嫩羊肉克,粳米100克,此粥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功,可健脾补肾,固元抗衰之效。 大枣: 1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心经。 2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3应用:本品味甘性温有气血双补之功,且补力和缓,为可食可药之品,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故凡血不营养心、神不守舍所致的睡眠欠佳,入膳为日常保健所常用。 药膳举例:红枣花生汤:红枣去核30克,花生120克连皮,此汤有益气生血,健脾养心之功,可补血止血,安神定志之功。可广泛用于中老年人群日常保健,也可用于营养性贫血。3黄芪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2功效: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托毒生肌。 3应用:本品甘温、偏入脾胃,药力较强,为补中益气要药 4药膳举例:黄芪补气粥:黄芪10—15克,粳米100克。此粥有补气养肺,升阳和中之功,可扶弱抗衰、固表止汗之效。用于儿童和老年人日常保健;亦适用于反复感冒,自汗不止,动则少气等现象尤宜。 生姜 1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脾经。 2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之毒 3应用:生姜辛温发散,可蔬可药功力和缓。其入膳尤宜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和晕动症及旅行中的胃肠失调症等。因入肺经;故有温肺化软,散寒止咳之功等。 4药膳举例:生姜粥:生姜5片、粳米50克,连须葱数茎。此粥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所致的头痛身痛,无汗畏寒等症。 5党参 1性味归经:甘、归脾、肺经。 2功效:补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 3应用:本品性味甘平,药力缓和,为平补之品,主归脾肺二经,其入膳可广泛用于各年龄段人群日常保健,入药则适用于脾气不足所致的体虚或肺气亏虚所致的久咳不愈,气短喘促,语声低弱,自汗不止等症。 4药膳举例:参归炖母鸡,党参10克、当归10克、母鸡1500克左右,此鸡有补气营养血,滋阴填精髓之功,可抗衰强体,健脾温胃之效。 6当归 1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2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3应用:本品甘温辛润,能守能走,补行兼备,既能养血、又能活血、自古即为治血虚络阻之圣药,应用广泛,对面、唇、甲等处色淡无华、心悸肢麻、头晕眼花、形寒肢冷等症。 4药膳举例:当归红枣粥;当归15克、红枣10枚去核,砂糖适量。此粥功能补血调经,益

补肾药膳食谱

补肾药膳食谱 第一种、猪肾粥 【原料】猪肾2枚,粳米50克,葱白、五香粉、生姜、盐适量。 【制作工艺】将猪肾洗净,去筋膜,切细,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内煮成粥,将熟 入葱、姜、盐及五香粉调之。 【服法】作早餐食之。 【功效】补肾强腰。 【应用】适用于老年人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软弱疼痛、步履艰难、耳聋等。第二种、炖猪腰 【原料】猪肾2个,杜仲15克,核桃肉30克。 【制作工艺】先将猪肾切开去肾盏洗净,与杜仲、核桃肉一起炖熟后,去杜仲、核 桃肉。 【服法】用猪肾蘸少许细盐食之,可作佐餐。 【功效】补肾助阳,强腰益气。 【应用】肾气不足而致的腰痛乏力、畏寒肢凉、小便频数、视物不清、阳痿遗精等。第三种、金樱子膏 【原料】金樱子100克,蜂蜜200克。 【制作工艺】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两小时沏出汤后再加水煮,如此四次, 榨汁。将四次汤合,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浓,加入蜂蜜拌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 【应用】适用于肾气亏虚引起的梦遗滑精,遗淋白浊,小便不禁,女子带下,并伴 有眩晕、失眠、盗汗等。 第四种、菟丝子丸 【原料】菟丝子150克,茯苓100克,石莲肉60克。 【制作工艺】将叁药共研细末,用黄酒打糊为丸,如梧子大,装瓶备用。

【服法】每次服9-120克,早晚各1次。 【功效】益肾固脬。 【应用】凡因肾气不充、脬气不固而引起的遗尿,伴有腰酸痛楚,逢寒凉则尿频急 且余沥不尽,便无尿道痛等。 第五种、核桃鸭子 【原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1只,鸡肉泥100克,油菜末、葱、姜、食盐、鸡蛋清、料酒、湿玉米粉、味精、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工艺】将老鸭宰杀,去毛,开膛去内脏,洗净,用开水氽一下,装入盆内, 加 葱、姜、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两块,用鸡肉泥、鸡蛋清、湿玉米粉、味精、料酒、盐调成糊,核桃仁、荸荠剁碎,加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 放油,油热时入鸭肉炸酥,捞出沥去余油,切成长块,摆在盘内,四周撒此油菜末即可。 【服法】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应用】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石淋等。以上内容由御 药行整理发布,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 (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三、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 《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四、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结构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法。 六、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 三)、肴馔(yáo zhuàn)制作的灵活性——精湛的制作工艺四)多彩的饮食习俗 五)区域文化的通融性 第二章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药膳食谱配方及功效

药膳食谱配方及功效 药膳就是在食物中加入了一些中药的成分做出来的美食,这种食物相较于普通食物对人体的好处要多的多,并且有着时候还能够治疗某些疾病,它的副作用基本上是没有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食物的具体做法自己它们一定的功效,那么药膳食谱配方及功效又是什么呢? 一、春季养生药膳食谱 ①猪肝粥--养肝健脾,做法:粳米250克,猪肝100克,姜丝8克、葱花20克、食盐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猪肝粥具有补血明目、养肝健脾的作用,适合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眼睛干涩、肝病等患者食用。 提示:有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 ②菠菜粥--养血止血做法:菠菜500克,粳米200克,胡椒粉2克,食盐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菠菜粥具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通利肠胃的作用,适合平时血虚肠枯而致大便秘结,尤其是老年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痔疮便血、小便不利、高血压等患者食用。 提示:菠菜洗净后,用沸水汆烫后再入粥,可去除部分草酸。 ③小米红枣粥--养血安神,做法:小米150克,红枣60克(去核),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小米红枣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养血安神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慢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患者

食用。 提示:红枣一定要去核方能入粥,否则食用会过于燥热。 ④黑米党参粥--补中益气,做法: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片5克,黑米100克,冰糖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黑米党参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适合气虚体弱、脾胃虚弱、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 提示:湿热、胃热者不宜食用。 ⑤菊花粥--清热解毒,做法:粳米150克,白菊15克,枸杞5克,冰糖适量,加水共煮成粥。 功效:菊花粥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作用,适合风热感冒、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肝经风热、皮肤疮痈等患者食用。 提示:一般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清肝平肝多用白菊花。 ⑥萝卜粳米粥--开胃健脾,做法:白萝卜250克,粳米100克,生姜丝8克,精盐3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萝卜粳米粥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利气、宽中止渴的作用,适合因过多进食肥甘、厚味食物而消化力较弱、痰多的患者及小儿积食者食用。 提示:白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者慎食或少食。 ⑦芝麻粥--润肺养肝,做法:粳米250克,芝麻(炒熟后研细)50克,冰糖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芝麻粥具有润肺养肝、益精生发、润肠通便的作用,适合肝肾不足、头发早白、脱发、肺燥咳嗽及便秘等患者食用。 提示:芝麻粥很适合产妇食用,有催乳的作用。

性心理与小动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987444.html, 性心理与小动作 作者:肖雪萍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12期 头发的诱惑 在男性面前整理头发,是女性传递性信号的常用方式。 性学家霭理士在《性心理学》一书中专门论述过,在性的选择上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四个因素。在谈起头发时,他说:“头发的诱惑力极大,它与性选择的视、听、嗅、触四觉都有关系。”这就难怪古时候的女性为了表达忠贞和爱意,会剪一缕头发作为信物送给情人;也难怪现在的女性想方设法在头发上做文章,还经常变换形式多样的发型。这都是因为头发在性选择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那些把长长的头发披散在肩上,或者随意、松软地绾起一个蓬乱发髻的女性之所以显得很性感,对男性深具吸引力,大约是因为这会让人联想到性爱过后凌乱的床单和卧室吧。在相亲节目的舞台上,不少男嘉宾都直言想找一个长发女孩做女朋友,也是与此有关。只是大部分人都只知道自己喜欢长发女孩,却不知道这背后隐含的性意味罢了。 当一位女性放松地在男性面前整理自己的头发,拉一下发梢,或理一理刘海,甚至把整个头发散开重新绑扎,或多或少都有吸引男性注意力的心理动机,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性邀请的信号。因为此时她必须将头略略垂下,长而柔软的头发在指间来回拨弄,既展露了女性娇柔、弱小的一面,又把头发这一有着性吸引力的身体之物变成视觉焦点,怎不叫那本来就对她有所瞩目的男性心旌摇曳呢? 鞋尖的威胁 凌和丈夫小杰一起出游时,在火车上偶遇一个妙龄女郎,小杰和那女郎随意聊了几句,却引来凌的一顿怒骂。小杰感到非常委屈,一再辩解说自己什么过火的事情也没有做,也没有说不合适的话,他觉得凌真的是无理取闹。面对小杰的抗议,凌也说不清自己为何要发作。她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只是凭女人的直觉感到丈夫在和对面的女人调情。 如果在凌和小杰的旁边架一台摄像机,那么,小杰就不会嘴硬了。 当时,那女郎就坐在小杰的正对面,巧笑倩兮,顾盼生辉,显得娇俏可爱。小杰先是主动向她打招呼,在得到积极的回应之后,又随意扯起一些日常闲话,诸如天气、旅途劳累之类,同时却偷偷地将左脚伸了出去,放在那女郎两脚之间。过了一会儿,那女郎也做出回应:她将

R730-营养药膳食疗配方作业-14129021013翁德立

阳虚药膳食疗法 14129021013 14营养翁德立 阳虚是中医的特有名词,肾阳虚,即肾脏阳气虚衰。肾阳虚的主要临床表现: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脾肾阳虚型食疗方、饮食选择与禁忌脾肾阳虚型主症形寒肢冷、面或四肢浮肿、腹胀满或胸胁胀满、纳呆、关节痛、腰酸、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皮疹不显或紫黯、尿少或尿闭、咳嗽、痰鸣、舌质淡、有齿印或舌体嫩胖、苔白薄、脉细沉。此型多为久病和长期服用激素或有肾病综合征伴雷诺氏征者。食疗原则:健脾益气、补肾利水。 脾肾阳虚食疗方1、淫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本食疗方对关节肿痛,尿少浮肿,脾肾阳虚之红斑狼疮有效。2、益智仁、冬虫草炖鹅肉。配方:益智仁10克、冬虫草5克、鹅肉50克。制法:将鹅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功效:益智仁有补肾、温脾、暖胃作用;冬虫草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化痰,益肾助阳,治咳、喘作用;鹅肉

性味甘平,入脾、胃经,补虚益气,暖脾胃、治身体虚弱。本食疗方适用久病体弱之系统性红斑狼疮。3、人参、北芪炖乳鸽配方:红参10克。北芪30克。乳鸽1只(50克)。制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切块。北芪加水煮沸后约10分钟,然后与人参乳鸽共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功效:红参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治阳气虚弱,脾胃气虚;北芪性味甘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止汗、利尿;乳鸽性味甘咸、平,补肝、肾、益气血,治久病体弱、气血虚亏。本食疗方对脾肾阳虚型久病虚弱或有狼疮肾炎患者有效脾肾阳虚型饮食选择与禁忌脾肾阳虚型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是:形寒肢冷、面或四肢浮肿、腹胀满或胸胁胀满、纳呆、关节痛、腰酸、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皮疹紫暗、尿少或尿闭、咳嗽痰鸣、舌质淡、有齿印或舌体嫩胖、苔白簿脉细沉。脾胃阳虚多为久病体虚或长期服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或有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阳虚则生寒,宜选择温性食物,忌凉寒性食物。温性食物有糯米、玉米、马铃薯、花生、芝麻、菜油、茼蒿菜、芫荽(又叫香菜)、韭菜、胡萝卜、南瓜、香菇、木耳、银耳、荔枝、金桔、山楂、胡桃肉、葡萄、桃子、椰子、大枣、龙眼肉、樱桃、栗子、瘦猪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鸽肉、麻雀、鸡蛋、鹌鹑蛋、带鱼、鳝鱼、海蛇、黄花鱼。不宜吃的食物有:芹菜、白菜、空心菜、西洋菜、苋菜、白箩卜、苦瓜、茄子、柿子、橙子、柚子、生鱼、螃蟹、田螺蚌等。

夏季养生药膳

夏季养生药膳 夏季切忌过食生冷 夏季是暑热湿之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过食生冷、寒冷之物则伤脾胃。尤其是老人及儿童:老人的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儿童的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暑热邪的侵入,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过食生冷食物、冷饮,就会损害脾胃。 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湿互结,损及脾阳胃气,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故夏季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或利湿、清暑之品,选择西瓜、冬瓜、绿豆、白扁豆、莲子等食物,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 夏季滋补忌过憾 夏季滋补与冬季滋补不同,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至胃呆脾伤,影响营养的消化吸收。夏季饮食宜选择荔枝、梨、红枣、猪肉、牛肉、鸡肉、鸽肉、豆浆、甘蔗等清补之品。在盛夏季节,平时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或停服,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中医认为,山药、红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两者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对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 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等,既可益气养阴,又可

养胃生津,是夏季体弱多病、出汗较多、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夏季调补特点 夏天要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因为夏天酷热高温,湿热邪气易入侵人体,人常喜冷饮,饮水多,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产生障碍,积水为患。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能健脾,健脾而升降运化功能恢复,行其水湿。 ★清炖鸭块冬瓜 ▲适用人群 需滋隅润肺者。 ▲用法宜忌 脾胃虚寒者应少食用。 ▲材料 鸭肉王500克,冬瓜500克,葱段、姜片、盐、料酒适量。 ▲做法 (1)鸭肉洗净,切冬瓜 块,放在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冲去血沫。 (2)冬瓜洗净,削去皮,切块。 (3)砂锅内放水煮沸,放入鸭块(水没过鸭块)、葱段、姜片,煮沸后烹入料酒。 (4)继续煮到鸭块八成熟,放入冬瓜,待鸭块、冬瓜都熟烂,放入盐即可。

智慧树营养与食疗学

第一章 1、除8种必需氨基酸外还有( )就是婴幼儿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B、组氨酸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就是指( ) C、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其生物学价值的作用 3、目前确定的最基本必需脂肪酸就是( ) B、亚油酸、α-亚麻酸 4、下列哪种血浆脂蛋白浓度升高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A、HDL 5、中枢神经系统只能靠( )供能,故对维持组织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B、碳水化合物 第二章 1、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就是( )。 B、乳及乳制品 2、钙缺乏会导致婴幼儿的佝偻病,下列哪项不属于常见的佝偻病症状?( ) D、甲状腺肿大 3、有利于铁吸收的因素有( )。 A、维生素C、赖氨酸、葡萄糖 4、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已启动“酱油补铁工程”。这里的铁指的就是( )? A、铁元素 5、下列哪项不就是锌的生理功能( ) D、解毒作用 第三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饮用水的生理功能( ) D、提供机体能量 2、关于体内水的分布情况,下列哪项就是不正确的?( ) B、女性>男性 3、关于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项就是正确的( ) A、失水>失钠 4、膳食纤维就是指( ) D、植物性食物中不被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5、具有吸水性且不溶于水,可增加食物体积,这就是哪种膳食纤维的特性( )

A、纤维素 第四章 1、谷物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高主要就是因为( )。 B、缺乏赖氨酸 2、下列有关豆类哪些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D、豆类加工成腐乳后可提高核黄素与抗坏血酸的含量 3、水果类就是属于( )。 B、碱性食品 4、鱼类食品有一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作用,就是因为含有( )。 C、多不饱与脂肪酸 5、关于牛奶与母乳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高,乳清蛋白含量较低,母乳中则反之 6、鸡蛋生吃时容易受到哪种细菌的污染?( ) D、沙门菌 第五章 1、从塔尖开始,下列哪种食物不属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三层的食物?( ) C、奶类 2、2016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水的摄入量为( ) D、1500~1700ml 3、婴儿食欲低下,发育迟缓可能就是缺乏( )。 A、锌 4、下列哪项不属于母乳喂养的优点( )。 D、食用不便、价格昂贵 5、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母亲妊娠期间易导致胎儿畸形。( ) D、以上都就是 第六章 1、下列哪项不就是中医食疗与中医药膳的相同点?( ) A、均按食物的性能进行分类 2、下列哪项不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的食疗发展思想?( ) D、食品的性味与保健功效 3、“泻下、软坚、散结”属于下列哪种食物的作用?( ) D、咸味

养胃健脾药膳食谱大全

养胃健脾药膳食谱大全 大麦饭 主要原料:大麦米约150克。 制作方法:淘米做饭。 效用说明:健脾行气,消肿止泄。适宜于脾胃虚弱、泻化失健,以至面黄 肌瘦、气少乏力、大便溏软等症。 白粳米饭 主要原料:白粳米约150克(白籼米亦可)。 制作方法:淘米做饭。一般均做正餐食用。 效用说明:养胃和脾。适宜于季节、气候偏干湿热,人体质无虚寒者。 砂仁粥 主要原料:粳米100克,砂仁5克。 制作方法:先用粳米煮粥,砂仁研末入粥,再稍煮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虚寒胃痛、胀满、呕吐等症。 山楂元宵 主要原料:江米面1150克,面粉100克,鲜山楂500克(或山楂糕300 克),核桃 仁150克,芝麻100克,桂花卤20克,糖粉500克,植物油克,香油25克,玫 25 瑰香精适量。 制作方法:山楂洗净后煮(或蒸)烂,晾凉后去皮去核,制作山植泥待用 (以晶糕为原料,可直接使用)。将糖粉、面粉、山植泥(或晶糕)混合, 加入擀碎的核桃仁和其它配料,再加油搅拌均匀,装入木模框中,压平、压 实,脱模后切成18毫米见方的块。取平底容器,倒入江米面,铺好,用漏勺 盛馅蘸上水,倒入江米面中,滚动数次,取出后蘸水再滚动,这样连续多次地滚动即 成元宵。 效用说明:开胃消食,降低血脂。适宜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冠心病等 小米粥主要原料:小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小米挑净泥沙杂质,清水淘洗干净,置铝锅加水适量,大火煮 沸后改小火慢慢熬煮。

效用说明:养胃下乳,补益肾气。凡因体虚胃弱或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 倦怠、饮食不振、产妇乳少等,皆可食用。 开元寿面 主要原料上白面条500克,豆芽250克,水发香菇30克,黄花菜15克,嫩姜3克,芹菜6克,菜油75克,酱油15克,味精5克。 制作方法:将香菇、嫩姜切丝,芹菜放沸水锅中焯一下,切碎,豆芽洗净 去根,黄花菜切寸段。面条下到沸水锅内浸透,捞起沥干水分,然后扯开, 淋上熟菜油15克拌匀拌松。将炒锅放在中火上,倒入菜油60克烧至油冒烟,取岀一半待用,再将生姜丝放入稍煸,加香菇、黄花菜翻炒,加酱油、味精、水250克煮沸后,随即把面条、豆芽倒入锅中翻拌,加盖稍焖至干透,拌入留下的熟油。装盘时,在面条上铺芹菜珠即成。 效用说明:健脾益气,补虚益精。适宜于脾虚气弱的肿痛、冠心病、高血 压等症。 藕丝羹 主要原料嫩鲜藕500克,蛋清3个,金糕100克,蜜枣100克,青梅100 克,白糖200克,水淀粉25克。 制作方法:将嫩鲜藕洗净,削掉皮,切成 4.5厘米长的细丝,放入开水中 氽一下。金糕、蜜枣、青梅等均切成与藕同样的细丝。打鸡蛋清3个放在碗中,加入相当蛋清一半的水,用筷子打匀倒在大盘内。上屉用旺火蒸5分钟, 即成为3厘米厚的白色固体蛋羹。然后把各种丝分为5条摆在蛋羹上,两端 为藕丝,中间为金糕、蜜枣、青梅丝。把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200克开水, 再倒入白糖,水开后,加入湿淀粉,勾成白色甜汁,浇到菜上即成。 效用说明健脾开胃。适宜于热病后期,食欲不振或痰火咳嗽者辅助食疗。 羊肉挂面主要原料:挂面100克,羊肉(切细丝)100克,鸡蛋1个(油煎),蘑菇、姜、爪齑、胡椒面、盐、醋适量。 制作方法:先用水煮羊肉、挂面、蘑菇及姜齑,将熟时加入鸡蛋、盐、醋、胡椒调味。 效用说明:补中益气。凡属大病初愈或手术后可以进食时,皆可辅食。 麦芽山楂饮

孕妇感冒食疗法

孕妇感冒食疗法:姜茶(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e9987444.html, 喜满你 姜片茶 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姜茶均需趁热服用,然后盖被,出微汗,最好能够睡上一觉,有助于降低体温,缓解头痛。 橘皮姜片茶:橘皮生姜各10克,加水煎,饮时加红糖10~20克。 姜蒜茶: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饮时加红糖10~20克。 姜糖饮:生姜片15克,3厘米长的葱白3段,加水50克,煮沸后加红糖。 感冒如何不用药来治 家庭护理小偏方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 饮食调理小偏方 如果准妈妈已经感冒,采用食疗是您治疗感冒的良好选择,它可减少用药或不用药,并且没有副作用。以下就是几个小食疗方法。 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还可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后( 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 " 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在该处加强按摩。 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震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准妈交流:孕妇感冒了怎办 ] 可用嫩鸡一只,洗剖干净,加水煮,食时在鸡汤 内加进调味品(胡椒 生姜 葱花)。[大蒜鸡翅] 萝卜和白菜:俗语说得好,“常喝萝卜白菜汤,不用郎中开药方”,在感冒初起服用此类的汤,有较好的效果,平时多食萝卜和白菜 更有好处。 [萝卜白菜汤] [菜根汤] [萝卜汤] [米醋萝卜菜] 姜: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姜茶均需趁热服用,然后盖被,出微 汗,最好能够睡上一觉,有助于降低体温,缓解头痛。 [橘皮姜片茶] [姜蒜茶] [姜糖饮] 粥水法:感冒后孕妇胃口较差,消化系统不好,此时应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妨多吃一些味道清淡的粥水,可以促进吸收,好 好调理一下

四季养生药膳(整理后)

四季养生药膳 春季药膳 淮扁茯苓炖瘦肉 1、原料:淮山药20克,扁豆50克,茯苓20克,瘦肉500克,生姜1片,蜜枣10克。 2、制法:1)将淮山药、扁豆、茯苓洗净浸泡60分钟,蜜枣洗净拍扁、去核。 2)瘦肉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健脾益气利湿。 4、注意事项:本品健脾益气利湿,阴虚、湿热体质者慎用。 棉茵陈溪黄草炖猪腱 1、原料:棉茵陈100克,溪黄草20克,猪腱500克,大枣(去核)15克,生姜2片。 2、制作:1)棉茵陈、溪黄草洗净浸泡20分钟,大枣洗净。 2)猪腱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利湿。 4、注意事项:本品清热利湿,药性偏寒,阳虚者慎用。 夏季药膳 车前草赤小豆煲猪肚 1、原料:赤小豆50克,车前草100克,瘦肉200克,猪小肚400克,生姜2片,蜜枣10克。 2、制法:1)赤小豆、车前草洗净浸泡1小时,蜜枣洗净。 2)猪小肚反转用盐洗去潺,瘦肉洗净切块。 3)将所有原料及清水2500毫升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去泡沫,小火煲2 小时,转大火煲30分钟,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利尿,消肿。 4、注意事项:本品利水为主,过用伤阴,阴虚体质者慎用。

冬瓜薏米煲老鸭 1、原料:老鸭1/2只,冬瓜200克,薏米100克,枸杞10克,姜片、葱段、白胡椒、盐 2、制法:1)将老鸭收拾干净、斩块、焯水。冬瓜去皮、切厚片。 2)鸭块入煲,加入葱、姜、胡椒粒大火烧开,去沫,再下入薏米、枸杞,改小火煲约2小时至熟透。 3)下入冬瓜改大火滚5~6分钟,放盐调味即成。 营功效与现代研究:清热祛湿、消暑去肿 秋季药膳 沙参麦冬炖瘦肉 1、原料:沙参20克,麦冬15克,莲子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1片。 2、制法:1)莲子去心与沙参、麦冬洗净浸泡30分钟。 2)瘦肉切小块后焯水去血污。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滋补肺胃。 4、注意事项:本品滋养补阴为主,药偏滋腻,阳虚、痰湿、湿热体质者慎用。 百合玉竹鲜淮山炖甲鱼 1、原料:百合20克,玉竹10克,桂圆10克,鲜淮山200克,甲鱼1只(约500克),瘦肉200克,鸡脚2对,生姜2片。 2、制作:1)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玉竹洗净,鲜淮山刮去皮,切小块。 2)甲鱼宰杀后,去头、爪尖、内脏,用80度开水烫过,去衣膜,斩件。 3)瘦肉切小块,鸡脚切去爪尖,与甲鱼一同焯水去血污。 4)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5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3、功效与现代研究:滋补肺肾,止咳平喘。 4、注意事项:本品为滋补为主,痰湿、湿热体质者慎用。患高血脂者不宜使用鸡脚。 冬季药膳 巴戟蒸狗肉 1、原料:带皮狗肉750克,香菜10克,巴戟5克,枸杞子10克,绍酒,白糖,胡椒

经典民间药膳食谱

(一)基本原理 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滋养身体为“补”,排泄体内废物为“泻”,这些“补”或“泻”的药,都取自于食物。 “补”药大多含在谷物、果实、豆类、蔬菜类、动物性食物和矿物质食物之中。“泄”也有“补”性,称为“泄”胜强的食物。如:红小豆、黑豆、绿豆、冬瓜、黄瓜、海带、鲤鱼、葱、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肿(发汗、解毒等作用。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谷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一些食物的“属性” 属寒性的食物:动物性——马肉、螃蟹、牡蛎、蛤蜊。植物性——茄子、莲藕、黄瓜、白菜。水果——柿子、西瓜、菠萝、梨。调料——粉丝、盐、黄酱、酱油。 属凉性的食物:动物性——鸡蛋、鹌鹑蛋。植物性——竹笋、菜花、萝卜、菠菜、薏米。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苹果。饮料——茶。 属平性的食物:动物性——蛋黄、牛奶、鲤鱼、平鱼、鳕鱼、海胆黄、乌贼。植物性——胡萝卜、洋白菜、蚕豆、豌豆、山药、白薯、马铃薯、玉蜀黍、蘑菇类、粳米、小麦、大豆、红小豆。水果——花生、白果、无花果、草莓、李子。调料——蜂蜜、砂糖。 属温性的食物:动物性——牛肉、鸡肉、羊肉、猪肝、鳝鱼、大马哈鱼、青鱼、沙丁鱼、金枪鱼、虾、海扇贝。植物性——韭菜、大蒜、葱头、南瓜、芦笋、芝麻。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陈皮。调料——大茴香、芥未。 属热性的食物:动物脂肪、干酪、火腿、肉肠。调料——姜辣椒、花椒、胡椒、酒、咖啡、醋。 辨别“寒”、“热”、虚“、”实“正确运用药膳”寒症“脸色苍白、怕冷、喜热饮、不渴或热饮不多、尿清长、便稀、月经推迟、脉迟缓等。 “热症”则面红赤、发热、口渴喜冷饮、尿少呈红色或黄色、便秘、月经提前、脉数(快)等。 “虚症”和“实症”是表现病情的一种状况。 “虚症”是指正气虚弱,邪气不盛的病变和症候,“多见久病体虚者。 “实症”则是指邪气盛、正气未衰的病变,多见于身体健康,初次患病者。

(完整版)药膳食谱大全

药膳食谱大全 (本文由岭南隐士整理) (一)基本原理 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滋养身体为“补”,排泄体内废物为“泻”,这些“补”或“泻”的药,都取自于食物。 “补”药大多含在谷物、果实、豆类、蔬菜类、动物性食物和矿物质食物之中。“泄”也有“补”性,称为“泄”胜强的食物。如:红小豆、黑豆、绿豆、冬瓜、黄瓜、海带、鲤鱼、葱、姜、薏米等,都具有利尿、消肿、发汗、解毒等作用。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谷物、水果等所有的食物,都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一些食物的“属性” 属寒性的食物: 动物性——马肉、螃蟹、牡蛎、蛤蜊。 植物性——茄子、莲藕、黄瓜、白菜。 水果——柿子、西瓜、菠萝、梨。 调料——粉丝、盐、黄酱、酱油。 属凉性的食物: 动物性——鸡蛋、鹌鹑蛋。 植物性——竹笋、菜花、萝卜、菠菜、薏米。 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苹果。 饮料——茶。 属平性的食物: 动物性——蛋黄、牛奶、鲤鱼、平鱼、鳕鱼、海胆黄、乌贼。 植物性——胡萝卜、洋白菜、蚕豆、豌豆、山药、白薯、马铃薯、玉蜀黍、蘑菇类、粳米、小麦、大豆、红小豆。 水果——花生、白果、无花果、草莓、李子。 调料——蜂蜜、砂糖。 属温性的食物: 动物性——牛肉、鸡肉、羊肉、猪肝、鳝鱼、大马哈鱼、青鱼、沙丁鱼、金枪鱼、虾、海扇贝。 植物性——韭菜、大蒜、葱头、南瓜、芦笋、芝麻。

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陈皮。 调料——大茴香、芥未。 属热性的食物:动物脂肪、干酪、火腿、肉肠。 调料——姜、辣椒。 辨别“寒”、“热”、虚“、”实“正确运用药膳”寒症“脸色苍白、怕冷、喜热饮、不渴或热饮不多、尿清长、便稀、月经推迟、脉迟缓等。 “热症”则面红赤、发热、口渴喜冷饮、尿少呈红色或黄色、便秘、月经提前、脉数(快)等。 “虚症”和“实症”是表现病情的一种状况。 “虚症”是指正气虚弱,邪气不盛的病变和症候,“多见久病体虚者。 “实症”则是指邪气盛、正气未衰的病变,多见于身体健康,初次患病者。 在确定了自己的“症”之后,在食物和饭菜上,可选择相反的“性”的食物为好。如属于“寒症”的人,选择“温性”或“平性”的食物、属于“热症”患者,选择“寒性”、“凉性”或“平性”的食物。 另外,随着季节的不同,在饭菜的原料上,烹调法上都应注意适当调配。夏季应配合一些凉性、寒性或带泻药性的原料;冬季应使用温性、热性或滋补的原料;春、秋则食用一些较稳妥的属平性的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变换饮食,这样才能避免患各种季节性常见病。 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不能按这个法则去做。如整天生活在冷房中的人,既使在夏天,也应选择带温性的食物。所以还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来选择。发烧时,选一些退热的寒性或凉性食物;在身体受寒时,选择温性食物;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体内有热毒时,选择凉性食物。“症”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五味和脏腑的关系 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对肝、胆有益;对脾、胃有害。 苦:有燥湿和泻下的作用。对心、小肠有益;对肺、大肠有害。 甘:具有补养及和缓的作用。对脾、胃有益,对肾、膀胱有害。 辛:有发散和行气血的作用。对肺、大肠有益;对肝、胆有害。 咸:有软坚润下的作用。对肾、膀胱有益;对心、小肠有害。 此外,还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为淡味。有渗湿利窍的作用。 五脏六腑也有各自忌讳的东西,这就是“五禁”。 “五禁”的味有损于各个脏腑的机能。为了缓和这种损害作用,就有必要在做饭菜时,加些相辅的味。如:辣味加酸味,甜味加咸味,酸味加甜味,苦味加辣味,这样调配一下,可防止对各个脏腑的不良影响。 其实,这种相辅的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过体验。如芥未用醋来调,四川菜

中医食疗药膳的与养生

中医食疗药膳的与养生 一.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食物疗法和药膳疗法. 1.什么是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2.什么是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由食物,或食物与药物配伍组成,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制成一种既能果腹,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又有保健、预防、治疗作用,美味可口,色、香、味、形俱佳的特殊膳食品。 二.食疗的发展及药膳的分类 1.食疗的发展 1)萌芽时期:远古(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殷商(《汤液经》《山海经》酒发明) 2)奠基时期:《黄帝内经》的问世为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张仲景食疗内容:确定食疗的原则,选用不少食疗方剂,比较详细论述食禁问题。 3)发展时期:魏武帝-《四时御食物》-建立“食制”;《千金药方》-专列“食治篇”;《食疗本草》-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4)兴盛时期:《太平圣惠方》-病时治病、平时养神(食疗食养)。《饮膳正要》-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将我国食物本草研究从着重“食治”推进到着重于“食补”的新阶段,是中医食疗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食疗学的日趋成熟和高度发展。 5)《本草纲目》-收集的食物资源丰富、保存了不少有关食疗内容的佚文、收集大量的食疗方法,是食疗学科形成的代表性著作;《随息居饮食谱》-进一步说明辨证论治在食疗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标志着明清时期食疗学已经走向成熟。 6)完善时期:科普性、丛书性、专著性食疗书籍的大量问世。 2.药膳的分类 分为食疗中药,食疗药膳两类。 三.体质食疗的养生原则 1.体质的形成:禀赋于先天,影响于后天,增强于锻炼。 2.九种体质分类: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继承了古代及现代体质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性原则,以及现代学者以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为主的分类方法。把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抑郁质、特禀质九种。 1)平和质-食疗养生 ①气味调和 平和质的人应力求五味调和,不可偏嗜。五味各有所归之脏,兼有寒热之性,欲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盛、脏腑协调,必须均衡地摄入五味。不使五味有所偏胜,以保正气旺盛,身体健壮。 寒温适中 平和质者饮食要寒温适中,不宜过于偏食寒性或热性的食物,以免日久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引起体质的变易。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平性或稍具温、凉之性的食品。也可以利用相反的食性而调节食物的寒温之性,如水产品鱼、鳖之类多有寒凉之性,烹调时多佐以葱姜等调味品,或加料酒,可借其辛温之性以消除水产食物的寒性。 春季忌食食物 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中医药膳与食疗

中医药膳与食疗 目录 第一篇滋补与滋补气血阴阳药膳类---------------------------------------------------------------- 2 1.1滋补气血阴阳药膳 ---------------------------------------------------------------------------- 2 1.1.1补血-补血养颜红豆沙 --------------------------------------------------------------- 2 1.1.2补气-酱豆腐 -------------------------------------------------------------------------- 3 1.2补益五脏药膳 ---------------------------------------------------------------------------------- 5 1.2.1补心-红豆排骨汤--------------------------------------------------------------------- 5 1.2.2补肾-一味薯蓣饮--------------------------------------------------------------------- 6 1.2.3补脾-清炖鲤鱼 ----------------------------------------------------------------------- 7 1.2.4养肺-小白菜炖豆腐------------------------------------------------------------------ 8 1.2.5养肝-清炖草鱼 ----------------------------------------------------------------------10 1.2.6养胃-青果炖猪肚-------------------------------------------------------------------- 11 1.3延年益寿药膳 ---------------------------------------------------------------------------------12 1.3.1延缓衰老-红枣猪皮脚筋汤 --------------------------------------------------------12 1.3.2延年益寿-长寿益元汤 --------------------------------------------------------------13 第二篇常见病症治疗药膳 --------------------------------------------------------------------------14 1.1呼吸道治疗药膳 ------------------------------------------------------------------------------14 1.1.1咽炎-清炖仙人掌排骨 --------------------------------------------------------------14 1.1.2肺结核-红烧鳗鱼--------------------------------------------------------------------15 1.1.3慢性气管炎-板栗烧猪肉 -----------------------------------------------------------17 1.1.4急性支气管炎-芦根甘草茶 --------------------------------------------------------18 1.2消化道治疗药膳 ------------------------------------------------------------------------------18 1.2.1胃炎-胡椒炖老鸭汤-----------------------------------------------------------------18 1.2.2消化性溃疡-清蒸茄子 --------------------------------------------------------------20 1.2.3急慢性肠炎-玫瑰花茶泄泻 -------------------------------------------------------20 1.3心血管治疗药膳 ------------------------------------------------------------------------------21 1.3.1低血压-桂圆菠萝汤-----------------------------------------------------------------21 1.3.2高血压-萝卜天麻豆酱汤 -----------------------------------------------------------22 1.3.3冠心病-玉米粥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