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前进发展的生力军。优秀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主要从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期对高校合理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所启发。

标签: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1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

1.1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都是憧憬和懵懂的,在他们眼中读大学就意味着向一份好的工作迈进了一步,而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实自己,毕业的时候成为社会要的人才。我国已经进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必须在大学中打造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大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都要通过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

1.2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自身强大发展的需要

自1999 年全国大规模扩招以来,学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入学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文化素质等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稀有资源,那种只要在大学混几年就能找到理想工作、不讲教育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可以预料,哪所高校坚持了人才培养的精英意识,为社会输送了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时代精英,那所高校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所高校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质不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哪所高校长此以往必将关门歇业。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迫使各高校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狠抓人才培养工作,竭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抓好内涵建设就是构筑人才高地,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

2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完善,需要深化改革

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方案计划

XXXX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方案 为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梯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才为本,遵循人才成长的时间规律、个性特征、环境条件差异,因人因时制宜,不搞模块化、灌输式培养,以XXXX现有的管理体系、管理经验、管理队伍为主要培养资源平台,适度引入外部先进理念方法,由单位确定培养目标框架和提供必要的资源平台,员工自主参与制定实施培养计划,通过阶段性培养指引人才发现职业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掌握成长进步的方法、具备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企业持续发展的事业。 二、培养目标与方式 青年人才培养属人才储备培养,是为有意愿与企业共同奋斗发展的青年员工提供成长成才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单位不承诺未来职业发展,培养人员需通过个人能力平等参加岗位选聘。 (一)培养周期:利用二年时间开展二期选拔培养,每期选拔不超过XX人。

(二)培养目标: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培养一批技术与管理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的综合型青年人才。 (三)培养方式: 采取理论支撑,实践培养,引导员工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以研究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和提升基础管理为课题,倡导自主培训,以小组学习方式,利用单位提供的资源平台,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分阶段组织矿领导、专业部门负责人、外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供理论书籍、专家讲课视频资料,通过授课+自学方式提升理论水平;提供内部兼职、跨岗位交流、挂职锻炼、外部交流等机会丰富实践经验、拓宽视野;通过安排专人辅导考核,指导学习成长方向,通过考核、评优机制提升学习意愿,保证培养效果。 三、选拔范围 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参加工作满二年的生产一线岗位员工、班组长、一般管理人员(不超过15%比例)。 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爱岗敬业,积极奋进,勤于学习,业绩良好,群众认可。 获得露天煤业及以上级别先进表彰的可放宽至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选拔程序 青年人才选拔采取员工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员工推荐、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谈谈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几个结合

谈谈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几个结合 胡和平 (2011年10月23日)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同,有共性规律,也有鲜明时代特色。当前,随着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学校规模不同程度扩大,大学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分层逐渐形成。同时,大学的职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成为重要任务。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正逐步成为“多元化巨型大学”。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并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个紧密结合”的殷切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创造充分的条件,也是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就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争辩由来已久,孰优孰劣始终没有定论。事实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不对立,而是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一种成熟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二者均不可或缺。1945年发布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认为这两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分是错误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既掌握某种特定的职业或技艺、同时又掌握作为自由人和公民的普遍技艺的专家。因此,我们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学校不同时期在二者的结合上可以有所侧重,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做到位。这两种教育理念都有各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以一种教育理念为主的同时要兼顾另一种。以清华为例,解放前强调“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梅贻琦校长《大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关于对人才培养方案各项对比分析表的填写说明

关于对人才培养方案各项对比分析表的填写说明 1.设置总学分:该专业所有编号课程的学分总和。 数学与应用数学:139+55+12+39=245 信息与计算科学:138+55+12+39=244 统计学:145+55+12+39=251 2.修业总学分▲:以某个学生为对象,其毕业所需修满最低学分。 210 3.课堂学分:修业总学分中的课堂学分。 147 4.实践环节学分:修业总学分中的实践环节学分(包含所有平台内的实验、课外课程实践、 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学分。) 63 5.设置总学时:该专业所有编号课程的学时总和。(其中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不计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954+2500+216=3670 信息与计算科学:954+2608+216=3778 统计学:954+2500+216=3670 6.修业总学时▲:以某个学生为例,其毕业所修业的学时总和。 数学与应用数学:2648+248+54+36=2986 信息与计算科学:2648+248+54+36=2986 统计学:2684+248+54+9=2995 7.课堂总学时▲:修业总学时中的课堂学时。(含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2486+162=2648 信息与计算科学:2432+216=2648 统计学:2486+198=2684 8.理论讲授学时:修业总学时中的理论讲授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2486 信息与计算科学:2432 统计学:2486 9.实验教学学时:修业总学时中的实验教学学时。 数学与应用数学:162+44=206 信息与计算科学:216+44=206 统计学:198+44=242 10.通识课课堂学时比例:课堂总学时中的通识课课堂学时所占比例。 数学与应用数学:706/2648=26.6% 信息与计算科学:706/2648=26.6% 统计学:706/2684=26.3%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_计划方案.doc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辅导中学生锻炼身体情况,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国内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中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国内酒店业的蓬勃发展。而我国的酒店业能否想着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还要依赖于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国际酒店业人才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和国外又不相同。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相比于国外的一些高等院校还有这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目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提过适合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特点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洛桑模式和康奈尔模式是国外很多高等院校常用的酒店管理人 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全球公认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而成功运用这两种培养模式的国外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向,首先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办学理念,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这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会根据酒店行业的需求变化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今儿使学员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不仅注重理论基础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很多优秀的国外学院不仅采用了产学研合作办学,还将课堂搬到了酒店,从而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 (二)国内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尚没有完善的培人才养模 式,就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比较顶尖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前者是从培养知识型 人才向培养能力型人才过渡,采用的模块化和捆绑化教学也 具有一定特色,同时大量投入实验室和模拟酒店的建设,从 而完成实践教学。而后者则开创了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校企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但是总而言 之,与国外成熟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依然是有着 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们将以国外的洛桑学院,康奈尔大学和国内的北武 汉长江工商学院,第二外国语学院两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学院 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制度,培养方式上对国内外的 高等院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二、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1.国外瑞士洛桑学院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 国际接待业,尤其是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馆和连锁 酒店配有高层管理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目标是 “为全球培养21世纪招待业的领袖”。 2.国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外语 优势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而武汉长江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管理办法 (讨论稿) 我校在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中,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教育与引导并行,考核与激励并举”三管齐下的战略。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早日实现“质量强校”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培养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学校共同发展,为职业教育事业献身,共图职教伟业。根据我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为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使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与培养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素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实训教学运用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能力。 2、人才引进原则。按需引进,引用结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专业对口、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重视质量,讲求实效。 3、人才培养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我校工作与教学实际岗位需求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针对学校教师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4、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简称人才小组),负责对学校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计划、领导、实施、协调、督促、管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教学部和行政事务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部办公室。 5、工作职责。人才小组负责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本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工作;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校各部门完成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策划、部署教学和实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引进与培养经费,对各项引进与培养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6、为了适应我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强调质量、提

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医院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 建设计划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梯队建 设计划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特需人才。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提升我院实际竞争能力,现制定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一)、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培训方式 (一)、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 (1)、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2)、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医师的作用。

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课件

企业人才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 王春伟 刚才高老师讲的非常好,对我确确实实有启发。各位老师和领导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企业培养人用人。学校培养人,这是一个摇篮,但是我觉得更多的也是以用人的角度去培养人。很多学校培养人跟用人已经是脱节了。很多问题存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有更好的沟通。 我几乎每年都到大学校园里面招聘,在2002年到2005之间经常去,今年我没有去,从这几年的招聘中看到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方向感不明确,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学生,在学校反而被浪费了,就觉得挺可惜的。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小孩,一进到学校就放羊了,参加所谓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能力,被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诱惑了,而没有把真正所需要学到的东西学习到。这是一个很让人痛心的事。 其实企业用人的时候很被动的,因为学生太不好用了,没有责任感。有的就是一张口就要钱,这个也许是学校培养时候的偏差,也可能是大环境的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说我很被动的话,也是不对的,因为企业用人方面没有准备好。我从我本企业谈培养人才的土壤,比如说我们公司有多条跑道,比如说在管理方面的,在业务方面的,尽量给员工提供最大的空间。我们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可能在座的人也有知道的,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广告词,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我们经常说的大一点。你有这份儿心情,必须要有驾驭这份儿心情的能力。金山这样一个企业,是技术性的行业,我经常说企业性质和文化决定了用人,你是一个软件行业就可能偏技术,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公司,肯定注重营销。不同的企业文化对用人也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珠海这块,我们有400多号人,其中有300号程序员,他们做技术的,像网络游戏,程序员队伍技术含量比较高,它的文化、技术都是偏重这块的。 我曾经在大学校园里讲过,相同的能力,相同的资历,你要在一个很不恰当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一般的平台,你的道路就很艰难,很不顺。我经常说章子怡和赵薇的演技可能都差不多的,但是章子怡就走向了国际,而赵薇还在国内。所以选择特别重要。在学校的时候还看不出一些特别有能力的,一般都差不多。但是当你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你尤其进入一个好的单位,那种水涨船高的感觉,就马上遇到一些对手以后,跟你乒乓球似的,跟高手打越打越进步。所以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跑。 比如说企业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以前企业小的时候是老板的文化,团队大了,什么文化了?就是核心人员的文化。比如说金山,它就是一个程序员的文化,它的核心人员是程序员,所以它的核心文化就是程序员的文化。我们要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渠道,让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感觉到这就是我的方向,我要走在这个点上,这条路没有错。在中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干技术到30岁就完蛋了,但是在很多大的国际公司,大部分做技术是4、50岁的,因为他们都有经验。他们认为产品就是服务,不是每天都在创新的,有很多产品没有做好的,你再做其他的产品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就把产品修修补补,修到最好。 金山有三个地方,我在珠海是负责人。从我多年用人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也强调说老师引导他们考一堆证,但是我认为这些证没什么用,就跟学历不等于能力,有了结婚证不等于有了爱情,我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更应该关系行业方向、行业信息,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人转换。我觉得大学生在自我转换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包括你以前做一个学生,你可以什么都不问,把你的学业搞好,但是你在企业里面是要业绩的,是要跟团队配合的。在学校的老师也应该明白,学校老师是否明白企业用什么样的人,这个真的挺重要。我认为学校和企业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一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 在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时代,新一轮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技工,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经过多年的累积,中国的家用电器行业已得到很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特别是许多城市家庭的家用电器已进入“更新换代期”。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家电维修市场的经营额达上百亿元,我国电子电器维修服务行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时期。山东省电子行业企业现状总体良好。同时,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尤其半岛沿海蓝色经济区有广阔的海岸线和多处天然良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有众多的外资企业在省内投资。尤其与电子专业相关的企业,在全省特别是烟台、威海、青岛、潍坊等地区不计其数,这为本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专业定位和专业内涵必须立足于山东省当前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根据经济发展调节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面向电子电器产品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管理人员和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奔赴生产“第一线”,担任电子电器设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坚持“甄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三条:为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企业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养、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党支部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各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在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对本单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企业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 1、审定列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名单; 2、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做好人才培养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章管理实施 第六条: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每年引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都要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制定培养目标及措施,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第七条:人才的跟踪考评。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应跟踪考评,要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季度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早日成才。 第八条: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各类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培养期内,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能快速的成长,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增强其综合知识水平,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加强锻炼,促其成长。对人才培养对象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4、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支柱人才。 5、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选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