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石墨烯超材料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的研究

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的研究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的研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光的控制和利用也逐渐深入。
完美吸收器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光的吸收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超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成为控制光吸收的理想材料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 理论基础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其单层厚度和光学特性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超材料候选者。
石墨烯的层间距离、带宽、载流子浓度等参数均可以通过外界调控,从而实现对于光吸收的调控。
采用石墨烯制备的超材料可以呈现出多种吸收特性,其中完美吸收是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率达到100%。
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谐完美吸收器是通过调控石墨烯的物理参数,实现对吸收波长、强度和方向的精确控制。
2. 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为了实现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石墨烯超材料。
这些结构包括周期性光栅、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和石墨烯层叠结构等。
通过改变这些结构的尺寸、形状和间距,可以调控吸收光的波长。
制备石墨烯超材料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在大面积上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超材料。
3. 特性与调控机制石墨烯超材料的特性与调控机制是可调谐完美吸收器的关键。
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可以通过施加外电场或通过控制气体环境中的吸附分子浓度来改变,从而实现对吸收的调控。
此外,石墨烯的层间距离也可以通过机械拉伸或压缩来调节,对吸收波长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石墨烯超材料中引入铁磁性材料,还可以实现磁场调控的完美吸收效果。
4. 应用前景可调谐完美吸收器在光通信、光电器件和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光通信方面,可调谐完美吸收器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选择性吸收和传输,从而实现多波长光信号的高效传输。
在光电器件方面,可调谐完美吸收器可以作为光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的关键部件,提高器件的效率和性能。
石墨烯在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的材料, 只有 1 Q・ c m; ⑤常 温 下石
墨烯 电子 迁移 率 比纳米碳 管或硅 晶体
高, 超过 1 5 0 0 0 c m2 / V・ s [ 1 0 】 。 与传统材
料相 比 , 石墨烯 可 以突破原有 的局 限, 成为 有效 的新 型 吸波剂 , 满 足 吸波材
碍 了 电子信 息工业 稳 定发展 。 有效 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方 案 , 是研 发 出能够 吸
值、 最 有 效 的战术 突 防手 段。 可见 , 电 磁屏 蔽与 吸波材料在 民事 及军事领 域 都 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 碳系 材料一直是 电磁屏蔽 与吸波 材料研究 的重要内容。 在碳系材料 中, 对
m・ K; ④石墨烯为 目前世上 电阻率最小
较公认 的评 价方法是基于 传输线理论
靳和 料产必 N O . 9 2 0 1 3● 日 殂
I E丑 F O C U S
俞 书宏等 采用 水 热法 以三 乙酰 王 超 等 “ 川分 别 将 氧 化 石 墨 烯
来计 算 吸波 强度 , 也 称 为 反射 损 耗 ( Re f l e c t i o n L o s s , RL ) 。
R L = 2 0 1 o g l ( z . 一 ) / 《 z + ) I
Z Z o √ ii t a n l { . / c ) }
式 中 : Z 。 —— 自 由 空 间 阻 抗 ;
好 的磁性 能 。 付永胜 等 以水/ 溶剂 热
性粒 子再 将G O还原 成石 墨烯 更有 利
料对 “ 薄、 轻、 宽、 强” 的要 求 。 因此 ,
屏蔽与吸收 已经有相 当广泛 的研究。 作 为一种新型碳 材料 , 石 墨烯 比碳纳米管 更有 可能成为一种 新型有效 的 电磁屏 蔽或微波吸收材料 。 主要原因包 括以下 几个方面 : ①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 的
石墨烯吸波材料

石墨烯吸波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薄片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石墨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其主要应用于电磁波隐身、电磁波屏蔽、电磁波干扰抑制等领域。
传统的吸波材料主要是由金属粉末、碳黑、铁氧体等材料制成,但这些材料存在着密度大、重量重、成本高等问题。
而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吸波性能优异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石墨烯的吸波性能主要来自于其独特的电磁性质。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电容率,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波。
同时,石墨烯的单层结构也使得其具有较强的表面效应,能够增强电磁波的吸收能力。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宽频带吸波性能,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吸收电磁波。
石墨烯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方法和吸波性能的优化上。
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机械剥离、化学还原等多种方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
吸波性能的优化则主要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厚度、形态、掺杂等手段来实现。
总的来说,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吸波性能的不断优化,石
墨烯吸波材料将会在电磁波隐身、电磁波屏蔽、电磁波干扰抑制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石墨烯电磁波的屏蔽原理

石墨烯电磁波的屏蔽原理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被广泛研究用于电磁波屏蔽领域。
石墨烯具有高度的电导率、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因此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
石墨烯的电磁波屏蔽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导率:石墨烯的导电性能非常高,是现有材料中最高的之一、它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能,可以有效地传导电磁波的能量,从而降低电磁波传输的强度。
当电磁波作用于石墨烯表面时,石墨烯的电子会自由移动并形成导电层,从而吸收和传导电磁波的能量。
由于石墨烯的导电性能非常高,它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减少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
2.吸收损耗:石墨烯具有较强的吸波性能,可以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进行吸收。
当电磁波通过石墨烯时,石墨烯的电子会受到激发,电子会发生能级跃迁,耗散部分电磁能量。
这种吸收损耗主要源于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和电子的运动轨迹。
石墨烯的能带结构特殊,存在着独特的电子能量和动量关系,因此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轨迹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从而实现电磁波的屏蔽效果。
3.定向阻挡:石墨烯具有单层结构和高度的柔性,可以根据需要制备成不同形状和厚度的薄膜,从而实现对电磁波的定向阻挡。
当电磁波作用于石墨烯薄膜时,石墨烯薄膜会对电磁波进行反射和散射,从而实现电磁波的阻挡效果。
通过调整石墨烯的厚度和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的阻挡和吸收。
4.多层石墨烯的堆叠:石墨烯单层的屏蔽效果有限,为了增强屏蔽能力,可以将多层石墨烯堆叠在一起。
多层石墨烯的屏蔽效果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
多层石墨烯的堆叠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结构和构型,不仅可以增加石墨烯与电磁波的作用面积,还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层石墨烯的相对方位和有序程度,进一步调控和优化屏蔽效果。
总之,石墨烯电磁波的屏蔽主要通过其高导电性、吸收损耗、定向阻挡和多层堆叠等机制实现。
通过调控石墨烯的结构、形态和堆叠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的有效屏蔽。
石墨烯辐射

石墨烯辐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当提到石墨烯辐射时,主要指的是利用石墨烯材料在电磁辐射和光学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辐射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红外辐射:由于石墨烯的独特能带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它在红外波段的光学吸收和发射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这使得石墨烯可以被用作红外传感器、红外光源等领域的应用。
2. 可见光辐射:石墨烯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在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极低。
这使得石墨烯可以被用于制备透明电极、薄膜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件等。
3. 紫外光辐射:石墨烯对紫外光有很高的吸收能力,这使得它可以被用作紫外光吸收剂、光催化剂等。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被用于制备紫外光探测器、二次谐波发生器等。
4. X射线辐射:石墨烯对X射线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这使得石墨烯在X射线成像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需要注意的是,石墨烯辐射还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目前大多数应用还处于实验室规模。
但随着对石墨烯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相信石墨烯辐射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 电磁场

石墨烯电磁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出色的特性,如极高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机械强度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石墨烯已经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个材料革命的领导者。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电磁场,石墨烯在电磁场中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使其成为优秀的电磁场传感器。
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铜高约100倍,能够快速传导电子,并且可以监测微弱的电场信号。
石墨烯可以用于制造高灵敏的电磁场传感器,可以检测并测量各种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这对于电磁辐射监测、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石墨烯在电磁波屏蔽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石墨烯具有非常强的吸波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表明,使用石墨烯材料制造的屏蔽器可以显著提高屏蔽效果,比传统的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
石墨烯在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开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电子产品提供更好的保护。
石墨烯还可以被用于提高电磁场的传输效率。
石墨烯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可以有效地传导电磁场,减少传输损耗。
石墨烯纳米带可以作为电子器件的导线,可以用于提高器件的性能并减少能量损耗。
石墨烯可以制造超快速调制器和滤波器等电子器件,可以在电信信号传输和光纤通信等领域提供更高效率的传输解决方案。
石墨烯在电磁场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随着石墨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到石墨烯在电磁场传感器、电磁波屏蔽材料和电子器件等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石墨烯与电磁场结合起来,必将推动电磁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以上文章片段仅供参考】第二篇示例:石墨烯,一种取材于碳原子的二维晶格结构,自其发现以来就倍受科学界与工程领域的瞩目。
石墨烯的独特结构带来了许多惊人的性质,其中之一就是在电磁场中的表现。
石墨烯在电磁场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从新型电子器件到传感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材料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1. 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通讯技术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材料对于电子通讯的需求已经逐渐不敷使用。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电子通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石墨烯材料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2. 石墨烯的特性2.1 单层结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
这种单层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非常高的柔韧性和强韧性,能够在不失去其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发生弯曲和拉伸。
这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柔性化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2.2 电子输运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高达20万cm²/Vs,这意味着电子在石墨烯材料中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输。
这种优秀的电子输运性能使得石墨烯成为高速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能够显著提升电子通讯设备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2.3 光学透明性石墨烯对可见光具有极高的透明性,透射率高达97.7%。
这意味着石墨烯能够作为透明的电极材料,用于制备光电器件。
同时,石墨烯还具有宽频谱范围内的吸收特性,使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3. 石墨烯材料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3.1 高频电子器件由于石墨烯具有高迁移率和高频响应特性,可以制备用于射频和微波频段的高性能电子器件,如高速晶体管、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
石墨烯作为优异的载流子材料,能够在高频信号下实现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能量损耗,极大地提升了通讯设备的性能。
3.2 柔性电子设备石墨烯的柔性特性使其成为制备可弯曲和可拉伸电子设备的理想材料。
可以将石墨烯作为电子器件的衬底或导电电极材料,从而实现高度柔性化和可扩展的电子通讯设备。
例如,可将石墨烯用于制作可弯曲的显示屏、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智能穿戴设备等。
3.3 光电器件石墨烯对光的宽波段吸收特性使其具有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能够作为透明的电极材料,应用于高效率和高透明性的太阳能电池。
太赫兹石墨烯

太赫兹石墨烯以太赫兹石墨烯是指利用石墨烯材料在以太赫兹波段进行传输和探测的技术。
以太赫兹波段指的是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位于300 GHz至10 THz之间。
这一频段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较低的能量,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单层蜂窝结构的二维材料。
它具有出色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力学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材料。
然而,石墨烯在可见光和微波波段的吸收较强,对于以太赫兹波段的应用来说并不理想。
为了克服石墨烯在以太赫兹波段的吸收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以太赫兹石墨烯。
以太赫兹石墨烯是通过对石墨烯进行结构调控或与其他材料复合,使其在以太赫兹波段具有优异的传输和探测性能。
以太赫兹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
在通信领域,以太赫兹石墨烯可以用于高速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由于以太赫兹波段的特点,以太赫兹通信可以实现高带宽和低能耗的通信方式,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
以太赫兹石墨烯的应用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推动以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安全领域,以太赫兹石墨烯可以应用于隐蔽武器探测和安全检查。
以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很多物质,例如纸张、塑料、纺织品等,但对于金属和液体有较强的反射或吸收能力。
利用以太赫兹石墨烯的传输和探测性能,可以实现对隐藏在物体内部的武器或禁止物品的快速检测,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和精度。
在医疗领域,以太赫兹石墨烯可以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治疗。
以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生物组织,对于人体无害,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以太赫兹石墨烯的应用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以太赫兹石墨烯还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以太赫兹石墨烯可以用于材料的表征和性能研究,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在能源领域,以太赫兹石墨烯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石墨烯超材料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摘 要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的应用掀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潮。 超材料最初被称为左手材料(LHM)或负折射材料(NIM),是由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Veselago在1968年最先提出的,此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众多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人工实现,极大地丰富了微波、电路、光学、材料学等领域的材料选择,其表现出的新颖电磁响应特性立刻成为国际物理学界和电磁学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的工作涉及一下几个方面内容: (1)石墨烯以及超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2)石墨烯的建模方法,利用其电导率的可调性实现石墨烯模型的不同幅度特性及相位特性。 (3)对石墨烯单元模型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形成阵列,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来操控电磁波散射波瓣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特性及方向特性。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相控阵天线技术、电磁隐身技术、电磁吸收技术等。
关键词:石墨烯;超材料;散射波瓣 III
Abstract Physicist Andre Geim and Konstantin Novoselov fro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successfully separated graphene from graphite,and confirmed it can exist alone,the experiment was praised as a groundbreaking one for two-dimensional graphene materials,thus Andre and Konstantin shared the 2010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Since graphene was found in 2004, its application has attracted amount of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Metamaterials was originally called left-handed materials (LHM) or negative refraction material (NIM), first propos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oretical physicist Veselago in 1968. since then, with the gradual in-depth study, many breakthrough emerged constantly. The artificial realization of this kind of new composite materials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microwave,circuit, optical,materials and other fields.Its nove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immediately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physic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is paper, our work involves several aspects: (1) Develop_history and research staus of graphene and metamaterials. (2) Introduce modeling methods of the graphene,the adjus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en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give us the possibility to realize different amplitude and phase of unit model. (3) Form different arrays through regular arrangement of graphene unit model and gai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lobe with different shape and direction characteristics.The established model in this paper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such as the phased array antenna technique, the electromagnetic stealth technique and electromagnetic-absorbe technique, etc.
Key words: graphene;metameterial;scattering lobe III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石墨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 1.2超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3 1.3 CST软件简介 ........................................................................................... 4 1.4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6 第2章 石墨烯阵列单元模型的建立.................................................................. 8 2.1石墨烯电磁建模的方法.......................................................................... 8 2.2石墨烯的电导率...................................................................................... 8 2.3石墨烯模型阵列单元模型...................................................................... 9 2.4本章小结................................................................................................ 11 第3章 散射波瓣形状控制阵列模型的建立.................................................... 12 3.1石墨烯阵列单元的选取........................................................................ 12 3.2阵列模型的建立.................................................................................... 12 3.3仿真结果分析........................................................................................ 13 3.4本章小结................................................................................................ 14 第4章 散射波瓣方向控制阵列模型的建立.................................................... 15 4.1石墨烯阵列单元的选取........................................................................ 15 4.2阵列模型的建立.................................................................................... 16 4.3仿真结果分析........................................................................................ 16 4.4本章小结................................................................................................ 17 第5章 模型的改进............................................................................................ 18 5.1单元模型结构的修改............................................................................ 18 5.2阵列仿真方法优化................................................................................ 20 5.3本章小结................................................................................................ 21 结束语.................................................................................................................. 22 参 考 文 献........................................................................................................ 23 致 谢.............................................................................................................. 24 附录1:石墨烯表面阻抗MATLAB程序 .......................................................... 1 附录2:公式3.1的证明...................................................................................... 3 附录3:石墨烯超表面散射场MATLAB程序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