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概述 (2)二、资源条件及地质环境分析 (3)2.1 矿产资源储量及品质评估 (4)2.2 采矿权及土地使用权分析 (5)2.3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 (7)2.4 环境影响评估及保护措施 (8)三、矿山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10)3.1 总体布局与设施规划 (12)3.2 设备选型及工艺流程设计 (14)3.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15)3.4 项目进度计划及实施安排 (16)四、经济效益分析与预测 (17)4.1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 (19)4.2 生产成本及费用分析 (20)4.3 经济效益预测及回报周期 (21)4.4 敏感性分析及风险防控策略 (22)五、社会效益评价 (23)5.1 对当地经济贡献分析 (25)5.2 就业机会及人才培养 (26)5.3 社会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 (27)5.4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8)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0)6.1 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31)6.2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33)6.3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4)6.4 政策与法律风险评估 (36)七、综合评估与建议 (37)7.1 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估 (38)7.2 推荐意见与建议 (39)7.3 后续研究方向及建议 (40)7.4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41)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开发位于(具体地区)的一座矿山,该矿位于(资源类型)丰富区域,具有较高的矿产开发和利用价值。

根据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预计矿区内蕴藏有(具体矿种)矿石储量达到(具体数量)吨,其中可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成分含量高达(具体百分比)。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社会提供(产品名称)等矿产产品,满足市场对相关资源的需求。

矿山项目实施后,将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及设备,实现高效、环保的开采过程。

根据项目规划,矿山生产规模为年采掘(具体数量)吨矿石,预计服务年限为(具体年数)年。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具体金额)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矿山基础设施建设、采矿设备购置及安装、劳动力招聘与培训等方面。

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分析

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分析

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矿山开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阶段,人们对于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没有进行合理地协调与解决,矿山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植被污染、水土流失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十分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

那么,如果想要促进矿业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协同发展,对于生态保护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就是促进协同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只有将生态保护的问题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解决,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矿山开采;生态保护环境;影响分1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1.1地质灾害多发在我国的采矿作业中,经常发生滑坡、边坡失衡和塌方,相应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甚至可能影响数十万立方米或数百万立方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停止采矿工作,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房屋造成破坏,严重时还会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尾矿堆积和矿渣产生不仅会占用土地面积,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和土地资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滑坡。

此外,在我国矿业发展过程中,一些矿业企业存在着乱堆乱采等问题。

他们在公路、铁路、河口和河床周围堆放弃渣。

这些弃渣经雨水冲刷后,极有可能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导致废渣和矿石随同进入河流,造成水库堵塞,难以顺利排洪。

如果将废渣矿带到公路和铁路上,也会导致公路和铁路的损坏,对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1.2对大气结构的影响在采矿过程中,采矿、收集、加工等环节的操作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不会在短时间内消散,而是会一直扩散到空气中。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采矿作业区的气体成分,还会影响周边地区的能见度,从而引发一系列事故。

应该指出,由于矿产资源的类型不同,采矿作业对大气结构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烟尘。

这种气体的有毒成分含量很高。

其产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区的降雨量、温度和空气,导致霾、酸雨等天气。

完善矿产资源保护法的新视角

完善矿产资源保护法的新视角

完善矿产资源保护法的新视角[摘要]矿产资源保护不仅仅保护矿产资源本身,还要保护矿产资源所依附的自然生态系统。

矿产是矿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矿区生态也就保护了矿产。

区际矿区生态补偿制度是矿产品消耗大省、矿产资源小省的矿产品消费行为对矿区居民、矿区生态造成的外部性进行补偿的制度,突破以往“谁开发破坏,谁恢复赔偿”的模式,而创新性地将矿产品消费创造经济财富的受益者——政府作为矿区生态补偿主体。

建立区际矿区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矿区生态保护,有利于减少矿产资源破坏浪费现象,它兼顾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构建的时代性目标,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矿产资源保护立法的新突破,是完善矿产资源保护法体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区际矿区生态补偿;矿产资源保护;区际矿区生态补偿制度一、区际矿区生态补偿的含义(一)生态补偿及区际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一词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英语国家一般是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or Payment for ecosystem benefit)这一术语。

[1]生态补偿是环境资源外部性内部化的经济手段。

有学者认为生态补偿包括两个方面:对环境的补偿,即对已经遭受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对面临破坏威胁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人的补偿,即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行为主体进行经济或政策上的奖励与优惠(或惩罚与禁止)。

[2]曹明德在环境法意义上分析生态补偿,认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环境利用和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家通过对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收费以实现所有者的权益,或对保护环境资源的主体进行经济补偿,以达到促进保护环境的目的;二是国家通过对环境污染者或自然资源利用者征收一定数量的费用,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或用于开发新技术以寻求替代性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因开采而耗竭的补偿。

[3](二)生态补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生态补偿与矿产资源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保护的类型包括了保护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禁止性开发。

我国限制开发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几点思考

我国限制开发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几点思考

域具体包括 :大 、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 能区 ;长 白山森林生 题 已作 了规定 ,主要 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我 国 目前正 态功能 区;川滇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 功能区 ;秦巴生物多 在制定相关生态补偿 条例 ,与此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 样性功能区 ;藏东南高 原边缘森林生态功 能区 ;阿尔 泰山地 起草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二 是各级政府加大 了对生态保护和 森林生态功能区 ;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 区 ; 塔 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 已初 步建立了有利于生态保护和
防治 区 。
( ) 二 地方生态补偿立法探索与实践
从全 国来看 ,很多地方 已开始逐步探索。如浙江省20 05
二 、建立健全 我国 限制开发 区生态 补偿立 法的意 义
( ) 一 对保护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重 大
年制定了 《 浙江省人 民政府关 于进 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 若干意见 》,于2 0 年制定 了 《 08 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
法进 行 探讨 。
关键词 :限制 开发 区;生态补偿 ;立法完善


我国限制开 发 区概述
( )我国整体生态的立法与实践 一 我 国 目前没 有 生态补 偿专 门立 法 ,但 相关法律 、法规 如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 、 自然环境管理等对生态补偿 问
我国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 聚经济和人 口条件不 够好 的生态环境脆弱小城乡之间 、地 区之 间的差距 ;对 于增 强民族 团 动力不 明。迫切需要生态补偿 的地区往往是西部地区或者经 结、 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济欠发达地区 ,而仅靠这些地 区的努力 ,是无力推动生态补
偿立法和规范制定的 。

矿区资源生态补偿的社会补偿形式分析

矿区资源生态补偿的社会补偿形式分析
的补偿 :
() 困 矿 产 资 源 的 不 适 度 开 采 而 给 矿 产 3 资 源 永 续 利 刖 造 成 的 破 坏 , 由矿 山企 业 对 “ 后 代 人 ” 作 的补 偿 ; 矿产 资源 开发在 推动 地方经 济发展 的 同
时 ,也不断地改变和影响周 围的环境 。由于环 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机制的 尚不明确 ,矿产资 源开采者和经营者没能主动对开采造成的破坏 进行修复和治理 ,矿 区人 民也因资源开发导致 f ̄地沉 陷和水质 的恶化而加剧生活或生产 的 t  ̄ j 发展机会成本 ,因此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 制 不 仅 迫 切 ,而 且 必 要 。 2 矿产 资 源 . 发综 合 治理 的 相关 法 规 、 开
架的政策建议。
福建 、广西 、内蒙 、陕西 、贵州等省纷纷 颁布 实施 了矿 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 法规 。1 8 93 年 至 20 0 5年 ,全国 l 个 地方已不 同程度 地开 7 展生态费征收工作 ,并分别制定 了相关管 理办
法。
18 9 3年 ,云南省 以昆 阳磷矿 为试点 ,对 每吨矿石征收 03元 ,用于开采区植被及其 它 . 生 态环境破坏 的恢复费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 。 1 8 江 苏 省人 民政 府 制定 并 实 施 了 9 9年 《 江苏省集体矿 山企 业和个体采矿 业收费试行 办法》 ,规定对 集体 矿山和个体采 矿业开 始征 收矿 产资源费和环境整治资金 , 收标 准为销 征 售 收 入 的 2 4 , 并 规 定 由环 保 部 门 管 理 和 %- %
施 ” 。
策文件都明确提 出要建立我 国的生态保护补偿 机制 。纲要指出 : “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 ,谁破 坏谁恢复 ,谁使用谁付费制度 。要 明确生态环 境保护 的权 、责 、利 ,充分运 用法律 、经济 、 行政 和技术手段保 护生态环境 。 ”通 过建立生 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筹 集到充 足的资金 ,以促进我 国生态保护产业 的 进一步发展 。 20 0 5年 8月 , 《 国务 院关于全 面整顿 和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提 出探索建立 矿 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 ,要求地方各级人 民政 府应对本地矿 区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 ,明确 治理责 任 ,保证 治 理资 金和 治理措 施落 实到 位 。新 建 和 已投 产 生 产 矿 山企 业 要 制 订 矿 山生 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报经主管部 门审 批后实施 。对废弃矿 山和 老矿 山的生态环境恢 复与治理 ,按 照 “ 谁投资 、谁 受益 ”的原则 , 积极探 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 ,加快 治理与恢复 的进程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等部 门应尽快制订 矿山生态环 境恢 复 的经 济政策 , 积极推进矿 山生态环境 ,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 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 自2 O世纪 9 O年代 起 ,环保 总局 己开始 推动生 态补偿机制方 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先 后 在河 北 、辽 宁等省 ( 区) 的 6 5个县 ( 8 单 位)和 2 4个 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开展 了征 收生 态环境 补偿费 的试点 。2 0 0 5年以来先 后配 合 国 冢 发 展改 革 委 研 究 制订 了煤 矿 开 采 的 生 态 环 境补偿 政策 ,联合 财政 部 、 国土 资 源部制 定 《 关于逐步建 立矿山环境 治理和生 态恢复责任 机制 的指导 意见》,开 展了 “ 中国生态补偿 机 制与政策研究 ” ,提 出了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框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内涵探析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内涵探析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6 1 期
20 年 1 06 2月
广 东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u a o u ndn stt o uies d ns ao or l f ago gI tue f s s miirtn n G ni B n A t i
关键 字 : 态补偿 ; 产 资源 ; 偿 原则 生 矿 补
中图分类 号 :4 71 F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4 O (0 6 0 — 0 3 0 17 — 1 0 2 0 )6 0 2 — 3


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是 市 场 导 向的 补偿 手 段 , 要包 括 : 人 交 易 补 主 私
学。
燕丽丽( 9 2 )女 , 1 8一 , 河南济源人 , 中央财经大学 2 0 0 5级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区域经济学 。
2 3
维普资讯
段 , 指通过对损害( 是“ 或保护 ) 环境资源 的行为 进行收费( 或补偿 )提高该行为的成本( , 或收益 ) , 从 而刺激损 害( 保护 ) 为的主体减少 ( 或 行 或增 加) 因其 行 为 带 来 的外 部 不 经 济 性 ( 或外 部 经济 性 )达到保护资源的 目的。 第三种观点遵循“ , ” 污 染者付费” 原则 , 强调环境破坏者对 生态破坏 和 环 境 污染 的 补偿 义 务 。 四种 观 点 强调 “ 益者 第 受 负 担 ” 则 , 为 生态 补偿 是 自然 资 源使 用 人 或 原 认 生态受益人对 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 生态保护 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一种制度安排 。 不 同的 观 点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阐述 了 生态 补偿 的内涵 , 但与国外生态补偿定义( E ) P S 相比较 , 我 国对 生 态 补偿 的定 义 是 以 “ 生态 环 境 破 坏 ” 核 为 心的 , 它们强调 的补偿都是针对遭受 了破坏 的生 态 环境 损 害价 值 , 而非 生 态环 境 在 未来 能够 提 供 的生态 服务 价值 。 国的生态 补偿具 有一 定 的事 我 后 补偿 特点 。 本 文认 为 , 态 补偿 应 该是 一 种调 节 环境 损 生 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之 间利益关 系的一种 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破 坏者 和受益者征费或对保护资 源环境 的行为进 行经济补偿 , 而且要建立环境修复治理和生态环 境 保护 的约束机 制 和激励 机制 。 据 中国环境 规 根 划 院研究 分析 , 目前 我 国生 态补 偿 按 照补偿 实 施 主体 的不 同分为 四种类 型 : 国家补偿 、 利益相关 者补偿 、 自力补偿和社会补偿。国家补偿包括对 生态建设给予财政拨款 、 政策优惠 、 技术支持 、 宣 传教育等。 利益相关者补偿指生态保护收益者对 生态保护贡献者给予 的物质补偿 , 主要是 区域之 间 的补偿 , 如下 游对 上游 的补偿 和森 林木 输入 地 对输 出地的生态补偿。自 力补偿主要指资源利用 者对 当地生 态 保护 者行 为 的一 种 补偿 , 自然保 如 护区补偿 , 或者资源开发者对地方生态破坏造成 的损 失 的补 偿 , 产资 源 开采 生态 补 偿 就属 于 此 矿 类 。社 会 补偿 是 指 外 国政 府 、 融 机 构 、 金 国际 组 织 、 间组 织 、 保 社 团及 个 人 通 过 物 质 性 捐 助 民 环 和捐 赠 、 术 输 入 、 立互 惠关 系 等 方 式 给 予 的 技 建 非 强制性 补偿 。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
取必要 的补 救措 施 。” 我们从 上述 规定 可 以看 出 ,矿 《 产 资 源法》 中虽然 涉及 了部分 生态 补偿 的规定 但这些
生 态 环 境 补 偿 法 律 规 定 并 未 形 成 强 制 性 , 在 实 践 中 且
很 难对 其进 行操作 。具 体表 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 ) 偿 制 度 法 律 法 规 以 及 技 术 标 准 匮 乏 一 补
十一 五规 划纲 要 》 二 十三 章 明确 提 出 了“ 建 生态 第 构 补偿 机 制 应按 照 谁受 益谁 补偿 .谁 开 发谁 保 护 的原
则, 保护 和修 复自然 生态 环境 ” 。…
合 性 的环 境污 染 。 生态补偿 机 制的缺 失便是 当前 中 国
矿产 资源 开发 而 引起 环 境 问题 的最 为 突 出 的根源 所 在 。因此 , 如何 建立健 全我 国的矿 产资 源生 态补偿 制 度便 成为 亟待解 决 的问题 。
境 污染 。草地 、 林地 、 地在采 矿过程 中受 到破 坏 的 , 耕 矿 山企 业应 当 因地制 宜 地采 取 各种 措 施进 行 植树 种
草 和复垦 利用 。 开采矿 产资 源 的过 程 中给他人 的生 在
产 、 活造 成损 害的 。 当赔 偿其 相应 的损失 , 时采 生 应 同
标 准 、 偿 主 体 、 偿 方式 三 个 基本 问题 . 补 补 .
关 键 词 : 产 资 源 开 发 ; 态 补 偿 ; 准 : 体 矿 生 标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2 D 2. 6
收 稿 日期 :0 O 2 O 2 1 一1 一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3 19 (0 1 0 一} 2 ( 17 — 99 2 1 )4 ( 9 一) 0 2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湿地生 态效益 补偿制度 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 关 键词 湿地 ; 生态效益 补偿 ; 必要性 ;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Q 4 文献标识 码 A 98 文章编号
01 — 6120)1 050 0 57 61(072 — 67 — 3
A ayi o ieN e st n esb n ls ff eesya dF ai ̄ o feWea d[ oo U B nf s l i fl i t n elg  ̄ eei l t ̄ ln i o L UWe- n e l ( ol eo H m nt s oh et i a t - F a C lg f u aie ,N r w s A&FU es , agigS ani 1 10 e i t vr Y nl ,hax 720 ) n A src I h u  ̄ta n glino C i ,t oo a cmpnai s mi slarlte eklk. seil nte el ded0i b t t nteen lwadr uao f hn h e l l o estns t s tl ai l a i E pc l h w tn c1 — a e t a e c ge o y e i e v yw n a yi a g
1 建 立湿地生态效 益补偿制度 的必要性
益 、 补偿” 无疑是加 强湿 地保 护 , 现 湿地地 区 可持续 发 谁 , 实 由于人们 对湿地
展的一个重 要途径 。
11 是实现湿 地地 区可持续 发展 的需要 .
生态 系统 缺乏 科学 和全 面 的认识 , 湿地 的保护 不重 视 , 对 有 的地 区在经济 利益 的驱动下 , 目 发 、 用湿地资 源 , 盲 开 利 进行 过度甚 至违 法开垦 、 捕捞 、 放牧 、 打草 、 育草 等农 业 生产 活动 , 盲 目发展 湿地旅 游 , 致湿地 面积 锐减 , 生态 功能 受 到 导 湿地 破坏并不 断退化 。 据 不完全统计 , 中 国成 立 以来 , 新 长江 流域 约有 13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与生态建
设发展目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矿产资源开发生
态补偿立法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科学地分析我国矿产
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保证立法的正确
方向,确保法律权威,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必要性,立法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td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
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强调把资源消耗情况、环境损害情况、
生态效益情况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促进资源性产品价
格改革及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
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从而解决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为现代化各项建设提供前提条
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学界对生态补偿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
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理解,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
能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生态保护、破坏以及发展的
机会成本,采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协调生态保护主体、利
益主体和责任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
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
(一)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的要求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指出,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
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矿产资源
是国家战略性公共产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矿产资源
的开发和使用也是造成当今中国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生态问
题的主因之一。首先,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容易造成地质灾害频
发,如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等,还会造成东部平原矿
区大面积土地积水或盐渍化,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
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其次,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调查发现,
全国重点矿区中存在严重的缺水情况。矿产资源开采强度的不断加
大和开采速度的不断提高,可能使矿区地下水位的大面积下降,从
而导致缺水矿区供水更加紧张,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
活。此外,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废气,
矿渣和污染的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直接对周边居民的身体
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转变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的要求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长期以来存在的脱
贫压力,及对矿产资源及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经济发展
常常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矿产工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矿
产资源开发中小矿迅猛发展,但是这些小矿大部分存在布局不合
理,环保措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其回采率严重低于国
家标准。这样的乱采、滥挖具有掠夺性,严重浪费宝贵的矿产资源,
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
们需要从矿产资源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开发方式
的多个方面着手,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从矛
盾走向协调。
(三)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体系的要求
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尚无生态补偿制度的专门立法,矿产资源开
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
通知》、《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
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政策,但现行的环保法律政策中,收费名目多,
重复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缺少协调,特别是缺少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
准,从而无法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
和生活。
三、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可行性
(一)法理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及法律的
正义价值观。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依据矿区实行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矿区所属的地区和部
门应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义务,生态保护主体取得
补偿权,平衡了生态保护主体和生态受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只
有保证公平正义才能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利和切身利益,才能调
动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立法有效地平衡了地区
间、行业间利益,为生态保护主体切身利益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调动了生态保护主体的主动性。这也正是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直接
体现。
(二)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生态补偿的提供了
法律依据。如《宪法》中规定了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
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
破坏自然资源;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
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环境保护法》
中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明确规
定。《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对于非农
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
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同
时,我国也制定了很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如《基本
农田保护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矿产资源
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等。此外,国务院《生态补偿条例》的起草
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这些都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提供了
有力的法律依据,使其具备强有力的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动力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被认
为是管理环境最有效的方法。生态补偿制度正是这样的环境管理制
度,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了经济社
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控制了开发强度,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
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供制度保障,给自然留下更多
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
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每个中华儿女都希望祖国富裕强大,民族得以复兴,既
能聆听春天鸟儿的嬉闹声,欣赏秋日的繁星,又能喝到清洁的水,
看到成片的绿色森林。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具有一定的立
法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建成美丽中国的具有
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复明,景普秋等.矿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赵绘宇.生态系统管理法律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6年7月.
[3] 葛伟亚等. 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j].中国矿
业,2008,5(5).
[4] 胡盾.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j].经济
师.2010年,第6期.
[5] 刘旭芳,李爱年. 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j]. 时代法
学.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