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静荷载试验

合集下载

人行斜拉桥检测报告

人行斜拉桥检测报告

上犹县南河人行斜拉桥结构常规检测及静载试验初步技术方案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07年09 月16日目录目录 (1)1 概述 (3)1.1工程简介 (3)1.2试验检测目的 (5)2 试验检测依据 (5)3 常规检查 (5)3.1外观检查 (7)3.2混凝土质量检查 (10)3.2.1裂缝检查 (10)3.2.2混凝土强度检测 (11)3.2.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12)3.2.4钢筋位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3)3.2.5钢筋锈蚀状况检测 (14)3.3索力测试 (14)4 静载试验 (15)4.1静载试验内容 (15)4.1.1试验跨段的确定 (15)4.1.2静载试验内容 (15)4.1.3弯曲应变(应力)测点 (16)4.1.4结构剪应变(剪应力)测点布置 (16)4.1.5结构构件变位测点 (16)4.1.6挠度测点 (17)4.2试验荷载 (18)4.3静载试验加载 (18)4.3.1试验荷载效率计算 (18)4.3.2试验荷载分级 (18)4.3.3试验测试内容 (19)4.4静载试验过程 (19)4.4.1试验准备 (19)4.4.2试验加载控制与安全措施 (19)4.4.3加载的控制 (19)4.4.4测点的观测 (19)4.4.5加载过程的观察 (20)4.4.6加载过程中裂缝监控 (20)4.4.7终止加载控制条件 (20)5本桥用到的仪器设备及测试系统 (20)5.1 主要仪器设备表 (21)5.2挠度测量方法 (21)5.3应力测试方法 (21)6 试验配合 (21)7 试验时间需求 (21)1概述1.1工程简介上犹县南河人行斜拉桥是沟通上犹新老城区的一座桥梁,设计荷载以满人3.5kN/m2为标准,以2吨小汽车行驶间距不小于15米间距验算。

桥面宽度桥面净宽2×2.85米,中央索区0.8米,两边栏杆2×0.25米,桥梁总宽7.0米。

大桥为独塔斜拉桥,跨度2×80米,单索面,梁、塔固接。

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的荷载试验应用研究

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的荷载试验应用研究

载能力检定 , 较详 细NN I  ̄依 据。
关键词 : 矮塔斜拉 ; 静 载试验 ; 应变; 挠 度 中图分类号 : U4 4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7 8 1 ( 2 0 1 3 ) 0 4 — 0 5 0 5 — 0 4
矮塔 斜拉 桥亦 称部 分斜 拉 桥 , 是 一种 新 型的桥 梁
结构 , 它 既不 是梁 桥 也 不 是传 统 的斜 拉 桥 , 其 力 学 行 为介 于两 者 之 间[ 。矮 塔 斜 拉 桥 是 塔 、 梁、 墩 和索 4 种基 本构 件组 成 的组 合体 系桥 , 不 同 的结 合方 式将 产 生不 同的结 构体 系 。它 的特点 是塔 、 墩、 梁相 互 固结 ,
载试验 的主要测 试 内容 是应 力 ( 应变) 和 挠度 等 反 映
承载 力 的指 标 , 这 些 指 标 是 结 构 在 最 不 利 受 力 状 况
下, 各主要影响因素 的综合反映 , 测试控制部位必须
突 出结 构体 系 的关键 受力部 位[ 4 ] 。
( 2 )测试 内容 反 映结 构 承载 力 指 标 。承 载 力 指 标是 在各 种 因素影 响下 , 结 构承受 荷载 能力 的物理 力
3 试

由空 间结 构 分 析 软 件 MI D AS / C i v i l 计算 , 得 出 该 主桥在公 路 工级荷 载作 用 下 的 弯 矩 包 络 图 , 如 图
4 ~图 6 所示 。
3 . 1 试验 原则
( 1 )测试 部 位 选 择结 构 体 系 关 键 受 力 部位 。静
形截面, 计算 塔 高 为 1 8 m, 并 采 用 塔 梁 固结 、 墩 梁 分 离体系, 墩 顶 设 支 座 。引桥 上 部 为先 简 支 后 连 续 3 0 m跨 径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 , 下 部 采 用 钢 筋 混 凝 土 柱式 桥墩 。该桥 桥 面 标 准 宽 为 2 0 m, 主 桥锚 索 段 宽为 2 2 m, 双 向 4车 道 , 设计时速为 6 0 k m/ h , 两 侧

京包高速公路上地斜拉桥总体结构静力分析

京包高速公路上地斜拉桥总体结构静力分析
桥 梁结 构 的设 计基 准期 为 10年 。 0
行 车道数 : 向六 车道 。 双
桥梁 宽度 : 桥梁全 宽 3 . 5 5m。 桥梁 横断 面布置 :
收 稿 日期 :0 1— 4—0 21 0 6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建 辉 ( 9 9 ) 毕 业 于 天 津 大 学 桥 梁 与 隧 道 工 程 专 钟 17 一 , 业 , 学硕士 , 程师 。 工 工
段及 张拉 、 拆除相 应预 应力 筋一 依次 初 张所 有 斜拉 索
一拆 除临时支墩一 施工二 期恒载一 依次终张所有 斜拉
索一最终 成桥状 态 。
塔 底 与承 台固结 。 全桥 边界 条件见 表 1 。
14 8 . 7 %的下 坡 以及 1 0 0m的竖 曲线 半径 。以空 问 0 1
平 纵 曲线 为基 准进行 结 构离 散 , 梁 与主 塔 采用 空 间 主 梁 单元 , 主塔采用 桁架 单元 。全 桥共 划分 为 1 8 个节 0 0
32 边 界 条件 .
施工 阶段主梁 与 主塔 临 时 固结 , 架现 浇 过程 主 支 梁与辅 助墩 、 主塔 临时 固结 。
侧 路肩 ) 0 7 3 栏 杆 ) 5 5I。 + . 5I( 1 =3 . n
设计 荷载 : 路一I 。 公 级
2 技 术标 准
道路 等级 : 高速公 路 。
设计 速度 :0 m h 10k / 。
地震 基 本烈 度 : Ⅷ度 , Ⅸ 度设 防 , 计基 本 地震 按 设
加 速度值 为 0 2 。 . g
( 中铁 工程 设 计 咨 询 集 团 有 限公 司 , 京 北 10 5 ) 00 5
An l ss o t tc n Ge e a t uc u e o ha g iCa l a y i n S a i s i n r lS r t r f S n d b e

酉水三桥独塔斜拉桥静力分析

酉水三桥独塔斜拉桥静力分析

工况下边跨索力应力幅较均匀,主跨端锚索应力幅最大。
关键词:独塔斜拉桥;静力特性;索力;温度应力
中图分类号:U44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20)03-0039-04
doi:10.7640/zggwjs202003009
Static analysis of the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of Youshui Third Bridge
0侧边墩荷载较小,在工程场地地质 条件不均匀、水文条件变化大或地形情况差别较 大桥位非常有竞争优势。独塔斜拉桥采用刚构体 系最合理(即墩、塔、梁固结),刚构体系可以提
收稿日期:2019-11-16 修回日期:2020-0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778547) 作者简介:莫海洪 (1975 — ),男,广东肇庆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
第 40 卷 第 3 期 2020 年 3 月
中国港湾建设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Vol. 40 No.3 Mar. 2020
酉水三桥独塔斜拉桥静力分析
莫海洪,吴振涛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摘 要:以酉水三桥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程序 Midas Civil 对独塔斜拉桥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数值分
向为桥梁结构设计。E-mail:zf199095@
高结构整体刚度。与相近跨度的双塔斜拉桥对比, 独塔斜拉桥在活载作用下主跨挠度较小,收缩徐 变和温度引起的塔顶水平位移也较小,独塔斜拉 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风振能力和抗震能力。据数据 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所建独塔斜拉桥占斜拉桥 桥型的 1/6~1/4,体现了该桥型的经济性和竞争力[1]。 1 桥梁概况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
关键词 : 斜拉桥 , 施工控制 , 预应力 , 点, 特 钢筋混凝土
中 图分 类 号 : 4 , U4 5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近2 0多年 来 , 我国斜拉桥的发展取得 长足进步 , 然而施工控 3 4m, . 横桥 向宽 2 0m, . 最大塔高 2 . 桥塔与 主梁及桥墩采 4 5m, 制仍然是斜拉桥设计 、 工中的难点 。诸多 斜拉桥施 工控制理论 用 固结连接 , 1为主桥立面图 , 2 主梁断 面示意 图。 施 图 图 为
篮施 工 , 挂篮及模板重 6 , 0 t每个施 工循 环浇筑 1 4m长 的节 个 涡河 四桥位于安徽 省怀远县 城境 内 , 梁总长 5 6m。主桥 段。 由于 主梁标 准节段重 量不 大 , 桥 6 主梁跨 度 比较小 , 故混凝 土一 设计采用独塔 斜拉桥 , 跨径为 5 5m+5 主桥箱 梁为变 截面预 次浇筑完成 。根据设计 图及施工单位 提供的施工方 案 , 用同济 5m, 采
计算机 自动采集数 据 , 采集数 据 的精度高 , 同时可 以及时反 应张
4 建 立高效的监测到施工信 息反馈系统 ; ) 5 做好关键截面的应力 、 ) 应变测试长期监测措施 。
参考文献 :
拉过程 中梁体线形 的变化。
3 6 体 外预应 力锚 固块局 部 应 力监 控 .
1殷增 民 , - 7文治 , 杨金 生, . 等 大跨 度混凝 土连 续刚构桥的加 固 体外预应力锚 固块是 体外索张拉受 力点 , 并且 由于是新增混 [ ] []天 津建设科技 ,0 4 4 :06 . J. 20 ( )6 .1 凝土锚 固块 , 此处 的受力 最为复 杂 , 根据有 限元 实体模 型 的分析
工程 的方 案实施 , 总结 出如下注意事项 : 1最大程度减少加 固过程 中的箱 梁内部重量 ; )

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

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

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1)1.1概述 (1)1.1.1结构体系 (1)1.1.2主梁 (2)1.1.3索塔 (2)1.1.4拉索 (3)1.1.5桥型确定 (3)1.2目的与意义 (3)2.1.1立题目的 (3)2.1.2立题意义 (4)1.3主要内容 (4)第2章技术指标及设计资料 (5)2.1设计依据 (5)2.1.1技术指标 (5)2.1.2设计规范 (5)2.1.3航运净空 (5)2.2材料参数 (5)2.2.1混凝土 (6)2.2.2预应力钢材 (6)2.2.3斜拉索 (6)2.2.4桥面铺装 (6)2.2.5支座 (6)2.2.6伸缩缝 (6)2.3设计荷载与组合 (6)2.3.1主要设计荷载 (6)2.3.2索塔的作用效应组合 (7)2.3.3拉索的内力组合 (8)第3章桥型与结构形式 (10)3.1桥型总体布置 (10)3.2结构形式及尺寸 (12)3.2.1下部结构构造 (12)- 1 -3.2.2主塔 (12)3.2.3斜拉索 (12)3.2.4主梁 (13)第4章结构整体分析 (14)4.1计算原则 (14)4.2基本参数 (14)4.2.1截面性质 (14)4.2.2设计荷载 (15)4.3建模分析 (16)4.3.1结构计算简图 (16)4.3.2索力优化前内力及变形 (17) 第5章成桥状态的索力优化 (18)5.1索力优化原理 (20)5.2影响矩阵法优化索力 (20)第6章拉索设计 (28)6.1恒载索力 (28)6.2拉索构造 (29)6.3拉索下料长度 (30)6.4索力验算 (34)第7章索塔锚固区受力分析 (36) 7.1概述 (36)7.2锚固区受力 (36)7.3计算分析 (38)7.4预应力筋的估算 (42)7.4.1预应力损失 (42)7.4.2预应力筋的估算原则 (44)7.4.3预应力筋布置 (45)7.4.4估算预应力筋 (45)7.5有效预应力 (46)7.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49)7.6.1计算原则 (49)7.6.2预应力次效应 (50)7.6.3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51)- 2 -7.7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55)7.8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55)7.9持久状况应力计算 (58)附录1 (64)附录2 (66)- 3 -第1章绪论1.1概述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结构,其桥面体系由加劲梁构成,其支承体系由钢索组成。

斜拉桥索塔施工过程技术研究与力学分析

斜拉桥索塔施工过程技术研究与力学分析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斜拉桥整体结构静力分析 (5)2.1工程概述 (5)2。

2武汉市黄浦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8)2.2.1结构材料 (8)2。

2.2施工工况及边界条件的模拟 (9)2。

2.3张拉索力的确定 (9)第三章索塔施工阶段计算与施工控制分析 (13)3。

1索塔水平横撑的施工设计 (14)3。

1。

1横撑支撑位置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15)3。

1.2水平横撑主动力的确定方法 (17)3.1。

3、荷载 (18)3.1.4、结构设计计算 (18)3.2、下横梁分层施工研究分析 (27)3。

2.1、下横梁概况 (28)3.2.2、下横梁建模 (28)3。

2.3、下横梁分析结论 (31)3。

3索塔与中横梁异步施工分析 (31)3.4索塔预抛高计算及分析 (33)结论 (36)参考文献 (38)正文第一章绪论1.1斜拉桥结构特点斜拉桥又称斜张桥,其上部结构是由塔、梁、斜拉索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缆索承重的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

斜拉桥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大都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斜拉索则采用高强材料(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斜拉桥中荷载传递途径是:斜拉索的两端分别锚固在主梁和索塔上,将主梁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递至索塔,再通过索塔传至地基。

因此,斜拉桥的主梁在斜拉索的各点支撑作用下,犹如多孔的弹性支承连续梁,每根钢索犹如桥墩。

正是由于斜向产生的强大水平分力,依靠塔的自锚体系加以平衡,使拉索承受巨大拉力,塔梁承受巨大压力,从而充分发挥了钢材受拉和混凝土受压的特性。

特别是由于利用斜拉索作为主梁的中间弹性支撑,可以大大降低主梁的弯矩值,改善主梁的受力状态,这不但可以使主梁尺寸大大地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材料,又能大幅度的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在大跨径桥梁方案比选中,斜拉桥与悬索桥占据绝大多数。

斜拉桥以其简明的结构受力、较低的材料费用、优美多变的桥型、较好的刚度和抗风能力等众多优点而备受青睐。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合拢段施工工艺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合拢段施工工艺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合拢段施工工艺主跨合拢段施工工艺一`概述大桥是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

主跨238m,边跨179m,设有两个辅助墩,共3孔(76m+56m+47m)。

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

边跨主梁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主跨主梁分别采用预制悬拼法施工和支架现浇法施工,悬拼段和现浇段间设有1.2m长合拢段。

主跨现浇段长19.10m,合拢时悬拼段悬臂长度为217.50m。

合笼段横截面呈倒梯形,单箱三室;梁顶面宽30.0m,底面宽8.0m,桥中线梁高3.3m,梁顶面设双向1.5%横坡。

合拢段混凝土标号为C50,共18.1m3,45.25t。

合拢段部分有体内预应力钢绞线44束,体外预应力粗钢筋12束,共56束。

二、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主跨合拢时,主跨主梁处于最大悬臂217.50m的状态,温度和临时荷载对悬拼段前端各向位移,有非常显剧的影响。

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合拢段施工顺利完成。

三、合拢前准备工作1、调整现浇段前端标高。

焊连钢支撑前,主跨现浇段前端标高如与设计标高有误差,则应该进行调整。

调整后,主梁斜腹板与侧模支架之间操紧。

2、撤除架桥机。

E57梁架设完成,M29索张拉到位,架桥机卸载后即将其撤除,并将架桥机和滑道基础转移到主塔横梁或地面上,减少临时荷载,清出施工场地。

3、安装换重浮箱。

合拢段施工采用25t换物重,换物重采取浮箱放水法实现。

准备浮箱2只,安放在悬拼段前端梁面上,上、下游对称布置。

每只浮箱注水12.5t。

全桥预应力束安装。

钢支撑安装前,悬拼段前端受温度影响,将在各个方向反复发生大位移,特别是在竖平面内上、下方向。

此时合拢段部分不能穿体外预应力筋,但可以穿好所有体内预应力束。

先穿合拢段施工需要初张拉的T1、B1、B9预应力束。

穿好后张拉端不能有约束。

预应力束下料长度应考虑悬拼段前端大位移的影响。

4、钢支撑预埋件检查。

混凝土灌注前,应仔细检查预埋件尺寸、焊缝高度和焊缝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9 东 测线 编 号依 次 为 D 、 2 D D 、 5 D 、 8X , 1D 、3、4 D 、 6
D D 、 9 主桥两 侧共计 1 挠度 测点 。 7、 8 D , 8个
静荷载试验按 照动态规划 法进行加载, 根据桥
梁 的静 力试 验 活载 内力 与设 计活 载 内力之 比不 小 于 O8 .5且不 大 于 10 .5的原 则确 定 。经计 算 确 定试 验 最 大需 用 3 t 重 车 1 0载 4辆 ( 重 :0 N+10 N + 轴 6k 2k
为相应 应 力值 。
2 4 试验 数据 和分 析 .
( ) 力测试 成果 和分 析 1索 选 定 的测点 在各 工况 下 的实测 索力增 量结果 见 图3 。由图可 见 , 试 验工 况 2、 在 3下 S 的索力 变 2索 化 最 大 ,2变化 次 之 , 近 主塔 的短 索 受 力 变 化 显 s 靠 著 , 试验荷 载 影响最 大 ; 受 而长索 在试 验荷 载时变 化 较 小 。沿顺 桥 向对 称 的 s 、2和 S 、6索 在试 验 2 s 6 S
基 础均 采用钻 孔灌 注桩 基础 。平 面布置 图见 图 l 。
2 静荷载试验主要 内容及方法
2 1 控 制截 面 .
试 验加 载方式 的确定 主要 根据设 计荷 载在 主梁
上产生的最不利弯矩效应值计算而得 。根据该斜拉
桥 的受 力分 析结果 , 选取 的关 键控 制截 面如下 : () 1 A截 面 ( 边跨跨 中 )一车辆 和人 群 荷 载作 北
主塔为独柱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 外轮廓采用椭 圆形截面 , 塔高 5 . 16m。斜拉索采用直径 7 m 的 m 平行钢丝束 斜拉索 , 全桥 共 3 6根 , 丝标准 强度 钢 16 MP 。主墩采 用 花瓶 式 实 体 墩 , 80 a 其余 桥 墩 均 采 用矩形截面实体墩。桥 台采用桩接盖梁轻 型桥 台,
北侧主桥桥面宽 3 .m, 5 0 南侧主桥桥 面宽 2 . 6 5 m, 0 双向4车道 , 北侧桥面布置如下 :.5 栏杆) 02 (
+ .m( 、 4 0 人 非混行 道 )+ .m( 0 5 防撞栏杆 )+1.m 10 ( 机动 车道 )+ .0 索 区及 绿化 带 )+1. m( 3 5 m( 10 机 动车 道 )+ .m( 05 防撞栏 杆 )+ .m( 、 混行 道 ) 40 人 非
由于现场工作条件 的限制, 索力测试选取 s ( 、 2 西)
s 西 ) S ( ) S 东 ) 4根 拉 索 进 行 成 桥 后 2( 、6 东 、6 ( 共
■ 工况






的索力增量测试 , 斜拉索编号见图 2 。
■ S( 2 西)
■ S 西) (
7 m+7 m, 长 12 6 6 总 5 m。主 梁 为单 箱 五 室斜 腹 板 截 面预应力 混凝 土 结 构 , 高 2 5 横 隔板 间距 6 梁 . m, m。
在该桥通车前进行 了荷载试验, 以检验施工质 量, 确定工程的可靠性 , 并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和 验证 桥跨结 构设 计 的合 理性 。
[] 4 程海根 , 强士中. 钢管混凝土提篮拱动力特性分析 [ ]公路交通 J.
用下最大正弯矩截面( 北侧距离主塔 中心线 4 m) 8 ; () 2 B截 面 ( 南边 跨跨 中)一车 辆 荷 载作 用 下最
大正 弯矩截 面 ( 侧距离 主塔 中心 线 4 m) 南 8 ; () 3 c截 面 ( 主塔 边 )一车 辆 和人 群荷 载 作 用 下
2 3 测 试 方法及 测 点布 置 .
应力 测点 在 主梁 A—A、 B—B截 面底 板 下各 安
装6 个应变传感器 , 进行最大拉应变测试 ; 在主塔墩 顶 附近 C—c的底 板 下安 装 6个 应 变传 感 器 , 行 进 压应 变测 试 , 试 成 果 按 E:3 5 测 .5×1 m / 算 0 Nm换
拉 索索力增量 、 主塔塔顶偏位 、 主梁挠度和截 面应 力等重要测试数据的分析 , 并结合 理论计算 结果来研究 不同荷 载 试验 工况 下斜拉桥的索力变化规律 、 强度和刚度等特性。 关键词 : 独塔 单索面斜拉桥 ; 索力 ; 静荷载试验 中图分类号 : 46 1 U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3— 0 2 2 1 ) 1 0 5 0 17 65 (0 2 0 — 04— 4
第1 期
关淑萍等 : 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静荷载试验
・ 5・ 5
图 1 桥梁平 面布置 图
2 2 加 载 方 案 .
挠度( 或沉降) 测点沿斜拉桥的拉索两侧 , 分别 在桥面两侧处布置 , 每个侧边设置 9个测点, 从南到 北西 测 线 编 号 依 次 为 X1 X 、 3 X 、 5 X X 、 、 2 X 、 4 X 、 6、 7
1 概述
+ .5 栏 杆 )=3 .m。南侧 主桥 桥 面 无 人 行 道 。 02 ( 50 设 计荷 载 : 市 A级 ; 城 人群 荷载 :.k / 40 N m 。
试验的主桥结构形式采用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 凝 土 斜 拉 桥 , 用 塔 、 、 固 结 体 系 , 径 组 成 为 采 梁 墩 跨
tc n c l a a tr n a i a a frt e d sg e t c t n,c n tu t n,h a t ee t n a d ma n e a c n e h ia r me e sa d b sc d t o e in c ri ai p h i f o o s ci r o e h d t ci n i tn n e i l o
荷载作用下 , 非荷载作用跨的索力增量不为零 , 但变
化 较荷 载作 用跨 小 , 即两侧 索 的索力 变化不 相等 。
l O・ 5
静力 荷 载工 况下 , 要 测试 主梁 应 力 、 度 ( 主 挠 或
沉降)斜 拉索索力及增量 和主塔偏位 。沉 降和应 、 变均采用 R Q 0 E桥梁及结构检测 系统进行测 S— L6
桥墩最大负弯矩截面( 北侧距主塔中心线 46 m) .5 。
科技 , 0 , ( ): 3 6 . 2 21 3 6 — 5 0 9
T e An lsso n mi aa trsis o n h ay i fDy a c Ch r ceitc fLo g—s a pn
Haf —h o g S c r g s l —t ru h CF T Ar h B i e d
c luaig ten trlvb ain  ̄ q e c .T e tp 1 fvb ain mo e i a ay e . T e efc ftedf r n e ac lt au a irt n h o e u n y h o 0 o irt d s n lsd o h f to h iee c e v le fte s l a dn mb ro rs u p  ̄ olc t na dteac i e t nsz nted n mi c aa tr - au so t e n u e f o ssp o sc l ai n h rhrbsci ieo y a c h rcei h y c o o o h s t so eln i f h o g—S a af tru h C S rh b d e i dsu sd T ec c lt g rs l a f rte rltd c t p n h l — h o g F T ac r g s i se . h a uai e ut c n of h eae i c l n s e
A sr c T ep p rb sd o o g—s a af h o g F T ac r g re a l .tetre—dme - b t t h a e a e n aln a p n h l —tru h C S rh bi ef x mpe h he d o i n
6 6
5 3
7 7
4 1
2 8
14 3
2 4
3 4
2 4
6 3
2 8
9 3
● s( 6东)
舔 s ,东) 6(
4 3
3 3
1 6
3 13 44 9来自2 83 92 1
S l
1 5
3 7
图 3 各 工况下索力增量测试结果( N k)
根据 成 桥后 恒载 作 用下 张拉 索力 结 果 , 出荷 得
s n ls a e f i lme tmo e a e n e tb i e y c mme ca ot a e f i l me tp o r m DAS fr i a p c i t ee n d lh s b e s l h d b o o n e a s r i1s f r i t ee n r g a MI w n e o
图 2 斜拉索编号示意图
载试 验 时以上 4根 索 的最 大索 力 , 果 见 表 l和 图 结

5 6・
北 方 交 通
2 l 02
4 可见 , , 测试 索 静 载 时 的最 大 索力 均 在 30 N 以 00k
的变形基本符合实际规律 , 所测的各测点的残余挠
度 基本 小 于 2 % , 明该 桥 整 体 处 于 弹 性 变 形 状 0 表
10 N , 2 k )试验工况和具体内容如下 : 工况 1北跨中最大正弯矩 ( : 中载)试验加载效 , 率为 0 8 , .9 试验加载车 l 辆 ; O 工况 2 北跨中最大正弯矩 ( : 偏载)试验加载效 , 率为 0 9 , .3 试验加载车 1 辆 ; 2 工况 3 主塔附近截面最大负弯矩 ( : 中载 )试验 , 加 载效 率 为 08 试 验加 载 车 1 ; .6, 2辆 工况 4 主塔附近截 面最大负弯矩 ( 载) : 偏 试验 加载效率为 08 , .9 试验加载车 l 辆 ; 4 工况 5 南跨中最大正弯矩( : 中载 )试验加载效 , 率为 10 试验加载车 8 ; ., 辆 工况 6 南跨 中最大正弯矩( : 偏载) 试验加载效 , 率为 10 试验加载车 8 。 ., 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