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现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文化现状析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山东文化积淀深厚,齐鲁文化历史悠长,内容独具,个性鲜明,不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而且各种传统工艺、民间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一个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文明城市。因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历经数千年经久不息的齐鲁文明现代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文化市场相当繁荣的现代社会,山东文化产业却与迅速的经济发展不相挂钩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总体上看,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基地规模偏小、比重偏低,许多制约山东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仍待突破。

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在文化产业基地所分布的10大

类行业中,文化旅游业最多,有15家,最少的是动漫产业,只有3家,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演艺产业类文化产业基地也很少,分别只有4家。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偏重于传统的文化旅游业,但在新兴的动漫等产业上偏弱。

部分文化产业基地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特色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少之又少,目前我省大多数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为单一行业产业园,对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园区的产出效益很低。

文化产业基地总量少,规模小。从数量上来看,广东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而我省只有9个;从文化产业基地规模上看,上海市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在2008年时入驻企业就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而我省几乎没有这样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

投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不高。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资金,财政投资仍是主渠道,没有或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资本市场融资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规模不大。

大部分文化产业基地的科技含量偏低。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以上几点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或许又是政府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同时,文化资源的保护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省对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仍存在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措施手段等还很不完善,如对一些资源的评定标准存在不明朗处,操作性不强。因此一些文化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加剧了对有关文物的破坏。

(二)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娱乐方式和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促使传统文化和越来越遭到冷落,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语言、方言、文字正在消亡。

(三)缺乏专业研究人员,使传统文化资源难以形成精品

山东一些地区都有舞龙、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由群众自己编创,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型,水平难以提高,故无法形成产业,缺乏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不能培养提供保护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山东琴书、山东大鼓这些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文化遗产因人才培养断层的缘故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三、关于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拯救我们的文化,具体几点如下。

(一)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的方针,有效保护,研究,合理

利用

山东地区拥有大量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针对各地文物面临严峻的保护和研究的困境,加之开发使文化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与损伤时间的发生,应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完善的保护,才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其中,科学研究是不可缺漏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科学的研究和规划作为开发的基点,利用就有可能失之盲目和无序,文化开发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目前,我们需要重要保护和开发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资源。是某个年代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不复再生。当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发文物市场等,也能带来显著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生态景观资源。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景仙境,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如果只顾盲目开发和利用,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地一民族灵魂,是该地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和表现。不同地域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都是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保护的同时,也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细化普查工作,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了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小组,开展知识培训,对全省传统表演、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建立全省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为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山东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山东地区有多处旅游自然资源,例如沂蒙山区为代表的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涌现出全国闻名的“沂蒙母亲”、“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因此,应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公民加强爱国主义的同时,研究并发展红色资源的延伸开发,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目前应当进一步研究开发沂蒙山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把本地区的红色旅游作为宣传特色,通过和媒介进行立体化建设。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和传承队伍

首先,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资源保护政策,比如关于落实保护老艺人的相关政策。各地区根据实际成立民间艺术传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