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物流联盟中基于不对称Nash模型的利益分配

合集下载

供应链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效益比较

供应链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效益比较

供应链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效益比较【摘要】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中的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分别在一体化与非一体化时的效益,对比了不同供应链在总利润、供应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上的差异,并制定了使供应链效益最大化相应的利润分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一体化时的效益总是优于非一体化时的效益;当供应链由强势供应商和弱势零售商组成时,零售商存在同谋动机,并可能给供应商和消费者带来福利上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供应商主导,供应链,效益比较,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利润分配机制1.引言供应链是以某个企业为核心而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的链接关系,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

很多学者对供应链契约、稳定性、协调定价、库存管理、收益共享和利润分配等供应链相关领域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文献将博弈论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供应链的定价问题。

如易余胤(2008)[1]认为市场可能呈现三种不同的力量结构: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领导的 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和零售商 nash 均衡博弈,并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和对比了三种市场力量结构下的均衡回收率、批发价、零售价、渠道成员利润和渠道总利润。

章艳华(2012)[2]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并且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分别分析了零供双方集中决策时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分散决策时零售商的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最后得出集中式决策时的最优零售价格比分散式决策时的最优零售价格低,集中式决策时的供应链系统总利润比分散式决策时的供应链系统总利润要大的结论。

周媛、王利(2007)[3]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建立了成员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型,在两种利润最大化原则下求解制造商的价格决策变量来确定利润分配系数。

基于Epsilon-Nash策略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方法

基于Epsilon-Nash策略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方法
W ANG Yi , S UN J i n - b i a o , HUA Yu - g u a n g , W ANG J i - h u i
( A i r F o r c e C o m m a n d C o l l e g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9 7 , C h i n a )
i n a a i r c o mb a t m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t h r o u g h s 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 t he e ps i l o n— na s h s t r a t e y g c a n b e a s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3 9 1 . 9 文献标识码 : A
Re s e a r c h o f Dy n a mi c W e a p o n - Ta r g e t As s i g n me n t Pr o b l e m
Ba s e d o n Eps i l o n -Na s h Equ l i bi r um
基于 E p s i l o n — N a s h策略的动态武器 一目标分配方法
王 邑, 孙 金标 , 华 玉光 , 王继 辉
( 空军指挥学院, 北京 1 0 0 0 9 7 )

要: 在大型任务规划软件的作 战单元任务分配 中 , 搜索零和博弈问题 的纳什均衡点是求解任务分配 的一种
有效的方法 。然而 , 纳什均衡点在决策 中并不一定总是存在且 唯一 , 这造成 了纳什均衡策略在实 际使用 时具有较 大 的局 限。通过采用 E p s i l o n — N a s h策略克服这种局 限 , 并将其 应用于 自主空 战任 务规划系统 中 , 通过仿真 实验 , 证 实 E p s i l o n — N a s h策略具有近似于纳什策 略的效果 。 关键词 : 战术决策 , 武器 一目标 分配 , E p s i l o n — N a s h , 一 目标 分 配 问题 ( D y n a mi c We a p o n —

不对称信息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监督

不对称信息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监督

不对称信息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监督白世贞;张琳【摘要】不对称信息下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监督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考虑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和集成商的供应链结构,在对称信息下质量监督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对称信息下Bayes-Nash均衡模型并给出了均衡解,模型进一步考虑了引入物流服务集成商本身受到惩罚因素及提供商之间竞争因素对质量监督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新的Bayes-Nash均衡解.此外,对比了引入这两种因素前后提供商和集成商质量决策的变化并给出了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水平的措施.【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9页(P199-207)【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监督;博弈模型;Bayes-Nash均衡【作者】白世贞;张琳【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2.24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开始兴起。

Ellram(2004)在《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上发表的“理解和管理服务供应链”一文,认为服务供应链是在专业服务中从最早的供应商到最后的客户中发生的信息管理、能力管理、流程管理、服务绩效和资金管理[1]。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中的一种,具有服务供应链的一般特征。

田宇 (2003)、申成霖 (2005)等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基本结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制造、零售企业[2]。

其中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是指传统的物流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配送企业等,它们因其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且业务开展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而被物流服务集成商在构建全国甚至全球服务网络时吸纳为供应商。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兴起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也为更好地指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快递服务供应链构建与利益分配研究》

《快递服务供应链构建与利益分配研究》

《快递服务供应链构建与利益分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服务作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其供应链的构建与利益分配问题愈发凸显。

快递服务供应链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增强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快递服务供应链的构建及利益分配问题,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快递服务供应链的构建1. 供应链构成要素快递服务供应链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供应商(如运输公司、仓储企业等)、服务商(快递企业)、需求方(电商平台、终端客户)以及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 供应链构建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分析快递服务的需求类型和数量。

(2)网络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配送网络和运输路线。

(3)资源整合:整合供应商、服务商等资源,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

(4)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利益分配机制研究1. 利益分配原则在快递服务供应链中,利益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和可持续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共赢。

2. 利益分配策略(1)合同约定: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2)激励机制:通过价格优惠、业务拓展等激励手段,鼓励各参与方积极参与供应链合作。

(3)风险共担: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供应链运营风险,实现利益共享。

四、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 实践应用近年来,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构建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

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快递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构建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快递企业共同配送收益分配研究

快递企业共同配送收益分配研究

快递企业共同配送收益分配研究
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竞争加剧与物流配送成本的上升,快递企业之间进行共同配送具有其现实意义。

但由于企业规模参差不齐,造成其快递需求量各异,且不同规模企业为共同配送投入的成本及其机会收益也有所不同。

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企业之间的合作演化进程?合作一旦达成,如何基于这些因素对共同配送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展开了论证与研究。

首先,本文基于计算实验,研究了企业的需求量对共同配送额外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配送总的成本节约值随着联盟总需求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员企业的需求量越大,其成本节约值占总成本节约的比重越大。

其次,在计算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递企业共同配送竞争与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模型中探讨了需求量、投入成本、机会收益等因素对演进过程的影响。

并利用Matlab对不同规模快递企业竞争与合作演化进行动态模拟。

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更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并且,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快递企业需求量越大,投入成本及机会收益越小,其合作成功的概率越大。

因此,收益分配方案应充分考虑需求量、投入成本与机会收益的影响。

最后,考虑需求量、投入成本、机会收益建立的快递企业共同配送收益分配的二次规划模型。

同时,针对快递企业地位不对等的情况,引入权利依赖指数对二次规划模型的收益分配结果进行调整。

并根据实例仿真,分析对比了二次规划法和其他分配模型求解结果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结果表明:二次规划模型的分配结果既能体现企业的贡献程度,又保证了分配方案的可行性,相较与其他分配模型更为合理。

同时,引入权利依赖指数刻画共同配送联盟中可能存在的企业地位不对等问题,也使收益分配结果进一步贴合实际。

快递企业末端共配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AHP-Shapley值法

快递企业末端共配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AHP-Shapley值法

摘 要:快递企业末端共配是降本增效的必然举措,也是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末端共配在运营过程
中存在各方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阻碍了快递企业之间进行末端共配。在经典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确定共配
资源投入、服务水平、品牌价值、共配执行力、共配风险五个因素,建立改进的AHP-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
入占总投入的比重为Q;=备,Q称为资源投入度。
第i个企业的资源投入与平均资源投入之间的差值
2. 服务水平 在末端共配联盟中,企业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 度宜接相关,快递企业末端共配的主要目的是提升 资源使用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一个成熟稳定的末端 共配联盟必须具备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因此,服务 水平越高的企业应该分得更多的利益。本文以共配 联盟中第i个企业的月均配送量必为基准,以每月 客户投诉次数&为影响因子。则第i个企业的服务 水平歩=学,若某个企业被投诉的次数越多,说
at 明该企业的末端服务水平歩越低,则其在利益分配 中获得的份额就越少。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以得到 末端共配联盟中单个企业的服务水平X。第i个企 业的服务水平与平均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值为AF;= 耳-1/tZo
3. 品牌价值 快递企业的品牌价值对客户的吸引力和忠诚度 具有直接影响,个别快递企业相比其他快递企业, 品牌价值更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也较高。本文以快 递企业的年营业额作为品牌价值的测度值,经过归
force and risk,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an improved benefit allocation model using the Shapley value method, and finally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examples.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杜志平;韩冰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3(000)032
【摘要】供应链利益分配是指供应链整体利益在成员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过程,利益分配政策在供应链可靠运行中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了学者在供应链契约和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收益共享契约,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仿真模拟、结果分析的技术路线,研究了二级供应链利益的分配问题。

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现收益分配率和零售商进货单价是两个影响利益分配的重要因素。

分别对两个变量不同取值进行模拟仿真,得出符合供应商和零售商可接受范围的取值区间,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该取值区间内执行收益共享契约时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均高于不执行契约时的水平。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杜志平;韩冰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良的Shapley值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利益分配模型 [J], 叶影霞
2.一种基于实物期权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 [J], 段伟常
3.基于多层规划的冷鲜肉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J], 刘北林;冯波
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J], 杜志平; 韩冰
5.基于Nash谈判的三级逆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模型 [J], 贡文伟;葛翠翠;陈敬贤;潘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递企业末端共同配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

快递企业末端共同配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

快递企业末端共同配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李赫【摘要】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联盟利益分配的风险因素、服务质量因素、入盟时间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因素,改进Shapley值法,旨在探索实现末端共同配送联盟利益公平分配的方法,促进快递企业末端共同配送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7页(P71-77)【关键词】快递企业;末端共同配送联盟;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作者】李赫【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快递业市场需求激增。

一方面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入驻及国有快递改革和民营快递的壮大,我国快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快递末端配送紧贴消费者,消费者感知到的配送服务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直接影响快递企业市场地位。

现阶段由于单个快递企业配送能力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性,使得企业难以在抵御市场风险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繁多的服务需求。

因此,快递企业间结成末端共同配送联盟是解决末端配送问题、适应市场竞争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必然趋势。

快递末端共同配送联盟是物流联盟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多个快递企业,在物流配送的末端环节,采用共同配送的模式,坚持共同的经营理念,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统一联盟体。

其所具有的集约化特点,能够有效整合和利用配送资源,弥补配送能力的不足,同时规避企业单独运营的风险。

[1]共同配送联盟优势具体表现为通过成员共同协作,扩大配送市场份额,提高联盟配送效率,优化联盟配送服务,降低配送成本,从而增加联盟配送收益,提升快递业竞争力。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联盟成员间逐步演化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快递企业间既需强化协作增加共同收益,又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和竞争优势。

利益作为成员加入联盟的诱导因素,其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性对于调动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协调成员间的关系,维持联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整体和个体的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