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和微灌(灌溉)工程设计

喷灌和微灌(灌溉)工程设计
喷灌和微灌(灌溉)工程设计

喷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

喷灌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艺及流程: 绿化灌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见附件) 灌溉工程施工主要是和绿化工程相配合。同时道路工程与绿化灌溉工程有路线交叉,在道路工程施工时,灌溉工程的输水管道、控制线缆的过路保护设施必须在道路路基铺设之前进行施工。 灌溉工程前期进场工作完成后,首先进行放线。灌溉测量放线时,甲方必须提供地下管线图,并向测量放线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为防止灌溉管道在绿化种植过程中被破坏,在绿化工程中种植乔木以后或在绿化树木定点放线后,方能进行灌溉管道工程施工。管道首先进行灌溉主管道及线缆的放线、开挖及铺设等工作,及其附属设施(各种阀门、井体、镇墩等)的安装、砌筑等;绿化树木种植完成后,进行支管道的工程施工工作,以便于绿化工程进行草坪以及花卉的种植;管道铺设工程同时进行其它主管道试压、管道冲洗以及管沟的回填工作;在种植草坪之前完成喷头的安装工作。 在输水工程进行的同时,进行中央控制系统、泵站的安装,应保证绿化种植的用水要求。即灌溉工程要在施工的同时提供绿化用水。(二)、施工方案 1、过路套管的安装

套管要伸出道路两侧各0.5米,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管径及埋深在铺设正式路之前预埋。 2、放样 施工前应依照预定的施工顺序将要施工的绿化区域按图纸进行放样,并由监理工程师核定,其方法如下: 管线沟不论主管沟或支管沟均敷石灰线,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图纸的管线进行适当调整。 快速取水阀的位置,设黄旗标志竿。 进排气阀位置设置,设蓝旗标志竿。 干管检修阀的位置以石灰做40cm×40cm正方形的白方块。 混凝土镇墩的位置以石灰做10cm宽、50cm长的十字。 放样前需指定专人与设计工程师研讨施工方法,放样过程中(施工亦同)该专人应随时与设计工程师密切配合磋商以确定灌溉系统排列的方式,放样完成后由设计工程师核定后方可施工。 放样之初各标识点应先以长于100cm的标桩将各点表示于地面,待石灰线完成后不重要的可视需要拔除重复使用。另外,废除之桩位或石灰记号必须于当天消除不得留待隔日。 放样过程中对原设计的管线走向修改必须与设计工程师协商后方可确定。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刘自曼 环境工程 温学友2020.05.25

目录 一、设计任务 --------------------------------------------------------------------------------------------------- 1 二、设计依据 --------------------------------------------------------------------------------------------------- 1 三、设计说明 --------------------------------------------------------------------------------------------------- 1 1 水量设计 ---------------------------------------------------------------------------------- 1 1.1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1 1.2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2 1.3 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计算------------------------------------------------------ 2 2 平面布置说明 ---------------------------------------------------------------------------- 3 2.1 污水管道的布置------------------------------------------------------------------ 3 2.2 街区编号并计算面积------------------------------------------------------------ 3 3 管网设计 ---------------------------------------------------------------------------------- 3 3.1 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 3 3.2 水力计算--------------------------------------------------------------------------- 4 四、附录 ---------------------------------------------------------------------------------------------------------- 5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 5 1.1 原始资料--------------------------------------------------------------------------- 5 2 管网平面布置图 ------------------------------------------------------------------------- 7 3 主干管纵剖面图 ------------------------------------------------------------------------- 7 4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表 ---------------------------------------------------- 8 5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计算表---------------------------------- 8 6 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水量设计流量计算表 ----------------------------------------- 10 7 污水总流量综合表 -------------------------------------------------------------------- 10 8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 11 9 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 13

灌溉排水工程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 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 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 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5.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 作物由根吸水不足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6.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 (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 7.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很少,无法 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 8.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 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9.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 现象。 10.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 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 12.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 体含水量之和。 13.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比。 14.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15.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 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1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17.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单位面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8.土壤计划湿润层: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19.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喷灌工程设计说明

一、西瓜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有198亩的规划区域,拟种植西瓜,实施喷灌节水工程。 (一)基本情况 (1)该规划园区位于同心县,属于是中部干旱带少雨偏旱区,易耕性和质量较好,地势比较平缓,地面坡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园区耕地均为板茬地和荒地,易耕性较差,特别是旱作区。3月下旬土壤解冻至20cm左右时,土壤返墒、墒情和易耕性较好,及时平田整地和机械深耕,耕层深18cm,种植西瓜,行距为0.8m,株距为0.7m,土壤平均干密度为1.32g/cm3,田间持水率为23%。(占干土重的百分比) (3)同心地区是中部干旱带少雨偏旱区气候,当地可利用水资源很少,人均占有量为64.6m3,亩均仅为6.8m3。同时区域降雨量年分布极不均衡,约为200-300毫m,大部分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4~6月为夏粮作物主要生长期,降水却仅占全年的25%,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形式出现。 (4)该规划园区的北方向有一泵站,水质符合喷灌的要求,供应整个规划园区的作物需水。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 (1)设计灌水定额,按照灌水定额的公式计算。 m 设 =0.1?γ(β1?β2)/η 式中: m设-设计灌水定额,m3/hm2 γ-土壤的干密度,1.32g/cm3 h-计划湿润层深度,一般40-60cm,这里取40cm β1,β2-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下限,这里取田间持水量的90%,65%,田间持水量为23% η-灌溉水利用系数,这里取0.85 计算m=0.1*40*1.32*(0.9-0.65)*23/0.85=35.7mm=357m3/hm2(2)设计灌水周期。 T=m 设 η/Ea 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d E a-作物的日需水量,mm/d,西瓜的最大日均耗水量出现在结瓜期,此后耗水量持续下降,这里取7.6mm/d ; 计算的T=35.7*0.85/7.6=3.99d,取4天。 (3)一次灌水时间 一次灌水时间按照下式计算 t=m 设/ρ 平均 计算得t=35.7/8.5=4.2h,式中8.5为平均喷灌强度(三)喷灌系统的选型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区****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 《机井技术规》(SL256-200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 《**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 《**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1.3.1总体情况 工程项目位于**市**区***镇、***镇、***镇、***镇、***镇5个镇和***农场。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 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

喷灌工程设计

一、西瓜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内有198亩的规划区域,拟种植西瓜,实施喷灌节水工程。 (一)基本情况 (1)该规划园区位于同心县,属于是中部干旱带少雨偏旱区,易耕性和质量较好,地势比较平缓,地面坡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园区耕地均为板茬地和荒地,易耕性较差,特别是旱作区。3月下旬土壤解冻至20cm左右时,土壤返墒、墒情和易耕性较好,及时平田整地和机械深耕,耕层深18cm,种植西瓜,行距为0.8m,株距为0.7m,土壤平均干密度为1.32g/cm3,田间持水率为23%。(占干土重的百分比) (3)同心地区是中部干旱带少雨偏旱区气候,当地可利用水资源很少,人均占有量为64.6m3,亩均仅为6.8m3。同时区域内降雨量年内分布极不均衡,约为200-300毫m,大部分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4~6月为夏粮作物主要生长期,降水却仅占全年的25%,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形式出现。 (4)该规划园区的北方向有一泵站,水质符合喷灌的要求,供应整个规划园区的作物需水。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

(1)设计灌水定额,按照灌水定额的公式计算。 m 设 =0.1?γ(β1?β2)/η 式中: m设-设计灌水定额,m3/hm2 γ-土壤的干密度,1.32g/cm3 h-计划湿润层深度,一般40-60cm,这里取40cm β1,β2-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下限,这里取田间持水量的90%,65%,田间持水量为23% η-灌溉水利用系数,这里取0.85 计算m=0.1*40*1.32*(0.9-0.65)*23/0.85=35.7mm=357m3/hm2(2)设计灌水周期。 T=m 设 η/Ea 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d E a-作物的日需水量,mm/d,西瓜的最大日均耗水量出现在结瓜期,此后耗水量持续下降,这里取7.6mm/d ; 计算的T=35.7*0.85/7.6=3.99d,取4天。 (3)一次灌水时间 一次灌水时间按照下式计算 t=m 设/ρ 平均 计算得t=35.7/8.5=4.2h,式中8.5为平均喷灌强度(三)喷灌系统的选型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1)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排水工程 设计题目:某城市排水管网初步设计 姓名:傅浩然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二班 学号: 指导教师:刘浩 2016年11 月7日

摘要:本次的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是进行某城镇的污水管网的初步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上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及材料,并结合参考文献上的公式和经验数据,本次设计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放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排水管网布置,首先在所提供的城市平面上进行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此时需要考虑流量要求、施工条件、成本节约等因素。其后确定管网排布设计无误后,进行排水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其中包括各

设计管段的管长、设计流量、管道数据的选取(流量、流速、管径、充满度)、管道输水能力、标高(地面、管内水面、管内底)、以及管道埋深等等。 关键词:主干管干管支管 目录 1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1) 课程设计任务 (1) 1.2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 1.2.1 城市规划资料 (1) 1.2 .2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 1.2 .3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2) 1.3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2) 1.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2) 1.3.2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3) 1.3.3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3)

2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 (4) 在小区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4) 街区编号并计算其面积 (4) 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4) 水力计算 (7) 2.4.1水力计算 (7) 2.4.2水力计算 (7) 2.4.3水力计算 (8) 2.4.4水力计算 (8) 2.4.5水力计算 (8) 2.4.6水力计算 (9) 3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见附录 (10) 4 结论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排水》

ICS17 .12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 XXXXX—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排水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2014 - XX - XX发布2014 - XX - 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包括: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 ——《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排水》;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输配电》; ——《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服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与信息管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水利厅归口。 本标准由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湖南省统计局、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

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桂元、徐义军、刘振林、李燕妮、盛立新、柳明华、何宗旺、杨利民、彭福茂、赵克金、方晓峰、邹望坤、盛东、刘思妍、何怀光、张斌、王斌、徐启栋、李江辉、吴文科、阳小民、陈超强、方庆、潘宁、钦松、吴慧、黎勇。

管灌、喷灌设计方案资料

五、项目设计报告 (一)、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1、项目概况 天祝县节水增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16 年度工程计划在天祝县金强河灌区、安远灌区、朱岔灌区、松山灌区4个灌区的华藏寺镇、打柴沟镇、哈溪镇、天堂镇、东大滩乡、松山镇六个乡镇的23 个村及2 个移民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86 万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1.9114 万亩,喷灌面积0.5772 万亩,滴灌面积0.52 万亩。主要建设内容:铺设灌溉输供水管线139.06km,其中:主管26.32km,支管16.3km,分支管96.45km;修建各类建筑物3775 座,其中:沉砂池13 座,检查(控制)井241 座,出水口3368 座,渗水井133 座;喷灌机15 台;温棚滴管设备2600 套。 (1)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标段主要对在东大滩乡酸次沟片区;松山镇松山片区,6#、7#移民点片区发展高效节水9608 亩,其中:管灌2108 亩,喷灌6300 亩,微灌1200 亩。地下水滴灌工程等。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勘测、施工图设计、材料设备生产供应、施工安装、土建工程施工、工程试运行及群众的培训等工作。 项目主要设计建设内容:发展管灌2108 亩,喷灌6300 亩,微灌1200 亩;完成管沟土方开挖工程19798.00m3、管沟土方回填工程19798.00m3、修建检查井33座、排水井9座、修建镇墩136座、修建150㎡3座、安装管道Φ600*.063PVC管2051米、Φ400*0.63PVC管1653米、Φ315*0.63PVC管1200米、Φ250*0.63PVC管1795米、Φ160*0.63PVC管3930米、Φ125*0.63PVC管926米、Φ110*0.63PVC管3300米、Φ90*0.63PVC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 某市(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达到总结,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的知识;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同时使学生更多地阅读参考资料,使用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图纸,产品目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编写说明说的技能。 三、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按初步设计要求,对各处理构筑物要求进行比较详细的工艺计算,绘制必要的图纸,提出所需要的设备,设计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两部分。 四、设计任务 1.设计水量 38000 m3/d 2.污水水质资料 BOD5 180毫克/升 SS 200毫克/升 PH — 3.处理后要求达标的水质标准: BOD5 20毫克/升 COD 60毫克/升 SS 20毫克/升 4.设计要求: 据该市环保部门要求,城市污水需进经二级处理,处理后除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5.其它指标均符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要求。 五、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1.生活污水是指可直接被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进行二级处理后排入水体的污水。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一般仅

能去除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而不能去处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后的水排入水体仍会造成轻度污染。 2.工业废水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这类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较大,水量少而不稳定,处理难度高等特点,而工业废水的处理投资和平时运行的费用均比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高。 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专项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应具备完整的基础资料,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确定城市排水体制;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系统布置,应从工程经济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并综合考虑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4.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从水污染综合防治的总体上考虑。首先,应对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制定方案的同时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是处理方案不断完善。 六、处理方案概述及确定 (一)概述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 前提下,污水各操作单元的有机组合,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形式,已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有完整的二级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组成。 3.各处理部分的作用 (1)一级处理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质,从大块垃圾到颗粒粒径为数毫米的悬浮物。污水的BOD5指通过一级处理能够去除20%---30%。 (2)二级处理系统是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核心,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通过二级处理,污水的BOD5只可降至20-30㎎/L,一般可达到排放水体的要求。 (3)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的副产品,也是必然产物。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污染污泥,从生物处理系统派出的生物污泥等。这些污泥应加以妥善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二)方案选择 1. 污水选择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如下: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农田灌溉与排水习题册

一、填空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的,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2. 战国以前时期:以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3. 战国至西汉时期:代表工程有、郑国渠、引漳十二渠、坎儿井等 4.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代表工程有 5. 唐宋时期:、北方农田放淤 6. 元明清时期:南方两湖垸田和 7.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泾、渭、洛惠渠,长江流域排水闸,黄河流域虹吸, 8. 农田灌溉与排水,是研究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科学。 9.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状况和与其相关的、、状况。 2

10. 地区水情指地区水资源的、、。 11. 灌溉排水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2. 灌溉工程的任务在于通过、、等措施,改变水资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解决供需水量之间的矛盾,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业用水要求。 13. 排水工程的任务是排除多余的和过多的,控制地下水位,与与灌溉措施密切配合,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使低产土壤得到改良。 14. 灌溉排水工程是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和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15.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和 16.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和 3

17.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措施应,特别是北方,灌溉农业显得特别重要。 18. 我国降水总量,降水分布不均。 19.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 20. 我国降水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 二、选择题 1. 战国以前时期( )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A. 沟洫、芍陂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引漳十二渠、坎儿井 2.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代表工程有( ) A. 沟洫、芍陂 B. 黄河流域陂塘建设 C. 南方太湖圩田 D. 引漳十二渠 3. 地区水情: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 ) A. 流态 B. 流量 C. 动态 D. 状态 4

果园滴灌工程初步设计

榆树屯果园滴灌工程初步设计 1.概况 榆树屯果园位于榆树屯村以西,沙河驿以北,距张家堡乡政府2公里处。果园地势平坦,面积300亩,种植苹果28000余株,果树株距4m,行距5m,已基本进入盛国期。为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水量,增加国品产量,提高果品质量,在果园内采取微喷灌系统进行灌溉。设计灌溉面积300亩,控制株树10000株。要求:果园微灌区采用滴灌形式。 2.基本资料 (1)气象资料 该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28.3mm左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1857mm,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8.9℃,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7.3℃,最大冻土层深度1.5m,多年平均日照小时2848.1h,多年平均无霜期149天左右。当地1956~1982年的气象资料如表1所示。 (2)土壤资料 灌区内主要为砂壤土,土壤容重为1.42g/cm3,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2%,土层厚度8~15m。 (3)水源情况 灌区多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8~14m,主要含水层厚度10~18m。果园内现有机电井一眼,位于果园南部与道路的交界处,出水量80m3/h,动水位20m,水质较好。 (4)微灌系统设计参数 a.设计土壤湿润比为40%; b.设计灌水均匀度为95%; c.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 (5)动力情况 该地区动力采用电力,灌溉季节基本保证24小时供电。实际日灌溉时间为14~20h。

设计过程: 一、水源工程 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单井控制面积由式1-1求出: A=Q井tη/0.667 E amax,………(1-1) 式中A——井水可灌面积,亩; Q井——水井出水量,m3/h;Q井=80 m3/h t——水井每天抽水小时数,h;t =18 η——管灌田间水利用系数,η=0.90 E amax——作物耗水高峰期月平均日耗水量值,mm/d。根据《微灌工程技术 规范》,E amax =6 mm/d。 A=(80×18×0.90)÷(0.667×6)=324亩。 二、管网布置 机电井控制区管道从系统首部出发,向南引出干管,干管管径160mm~90mm;与干管垂直引出分水管,分水管管径63mm;平行于分水管引出支管,支管管径63mm;垂直于支管引出毛管,毛管管径25mm,与树行平行布置;毛管上接滴灌管,滴灌管绕树布置。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标准号】:GB 50288-99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 【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 【批准文件】: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0号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省水利厅 主要起草人:余开德窦以松司志明陈登毅高启仁茆智瞿兴业袁可法 丁夫庆朱凤书魏永曜黄林泉董冠群朱树人刘清奎林世皋 李占柱廖永诚王兰桂仲伯俊 1总则 1.0.1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 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等级划分 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题目:杭州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02 指导老师:谭水成张奎宋丰明刘萍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25日

河南城建学院 2013年12月25日 前言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给水管道工程和排水管道工程两大类。 给水管道工程是论述水的提升,输送,贮存,调节和分配的科学。其最基本的任务是保证水源的原料水送至水处理构筑物及符合用户用水水质标准的水输送和分配到用户。这一任务是通过水泵站,输水管,配水管网及调节构筑物等设施的共同工作来实现的,它们组成了给水管道工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以最少的建中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保证用户所需的水量和水压,保证水质安全,降低漏损,并达到规定的可靠性。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需(建设)投资也很大,同时管网工程系统直接服务于民众,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其中任一部分发生故障,都可能对人们生活、生产及保安消防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合理地进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保证其系统安全经济地正常运行,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城镇提供足够数量并符合一定水质标准的水;同时,把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使用后的污水汇集并输送到适当地点进行净化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或重复使用,或灌溉农田,或排入水体。 室内给水排水工程的任务是将室外给水系统输配的净水组织供应到室内各个用水点,将用后的污水排除汇集到室外排水系统中去。 做为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学习和设计是我们自身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好环节。学

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FCD1406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灌溉工程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

1999年7月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灌溉工程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录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 (4) 4 灌区设计 (5) 5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4) .

1 引言 _____工程位于_____,是以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为水源工程的_____型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_____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_____;渠首进水闸闸下设计水位_____m;设计流量_____m3/s。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_____泵站枢纽)的控制流域面积_____km2,多年平均流量_____m3/s;水库总库容_____万m3,兴利库容_____万m3,正常蓄水位_____m,死水位_____m。(或_____江引水坝坝顶高程_____m,坝上设计水位_____m;或_____泵站枢纽设计扬程_____m,装机容量_____ kW。)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 (2)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 _____初步设计任务书; (4)有关部门的协议文件; (5)与本工程有关的流域规划、地区规划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11—77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 (3)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4)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5)SDJ 217—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6)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7)SL 44—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8)SD 204—86 泵站技术规范。 2.3 设计参考资料 (1)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电部水利建设司1987); (2)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3)排灌机械配套手册(农业出版社1962) .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0T15:04:35.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马先勉[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贵州桓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土整治有了很大进展,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是农业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内容。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防旱、排涝等功能,与农业生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研究,本文就围绕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不考虑自然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的因素,灌溉与排水工程承担了调配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任务,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周边人类与动植物的生产生活状态。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土地整治的研究越发深入、全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方法与模式、政策法规、资金配置、耕地数量与质量、规划设计、效益评价、生态影响、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思路、技术应用、效益分析、影响研究、管理与政策探讨等方面。 1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1)水分胁迫对农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生理活动的影响;(2)在水分的调控条件下,根系中的水分变化以及农作物的灌溉控制指标;(3)节水灌溉农作物的光合生理、水分生理以及水分的调控阀值等各个方面的技术;(4)在建立了作物高效用水以及非润滑湿润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对作为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并且才能够掌握作物的相关系数值。但是,在使用理论研究基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法给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2.1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前期踏勘时不仅要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水文特点、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做到充分了解,还要将周围的生物情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抓住规划的重点,结合区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比如考虑构建生态净化池、生物通道等生物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对项目区溪流截弯取直的必要性等。做到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因素,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项目已有的经验与研究,注重创新型生态技术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明确相关设计标准为了更好的提升土地整治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相关设计人员要不断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点,将农田中剩余的地下水全部排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6)中的相关规定能够得知,土地整治项目中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水源运行情况,确定输水量。 2.3控制排水机理以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对作物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淹水时长、淹水深度以及水文对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在不同控制排水标准下的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果;处于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其雨后地下水的降落速度以及地下水的埋深,对于作物吸收光合作用以及营养都有一定的关系,对作物处于多个生育期中的连续受渍现象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在不同的排水控制标准之下,能够掌握周围水体以及农田的污染物的规律。 2.4灌溉水源设计在设计灌溉水源过程中,重点工作是水源位置、水源质量的设计,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一是水原位置应当遵循就近、就高原则,缩短灌溉水的运输距离,运用水自流作用实现灌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同时,也应当对灌溉土地范围内干渠、支渠以及水库进行规划与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二是水源质量需要控制水源污染,对于地下水少的地区,可以采取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设计并建设相应的灌溉渠与技术设施;如果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严重,禁止采用,需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设计。 2.5农业高效灌溉排水及其对农田湿地生态效应影响机理在农业高效灌溉的条件下,需要掌握农作物的尺度效应以及需水规律;在控制灌溉排水的条件下,能够明确稻田中温室气体N2O以及CH4的排放规律,并且能够了解到稻田生态因子中的变化情况,掌握稻田中产生CH4、N2O,以及对这些气体进行运输与排放的规律;掌握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农田溶质迁移转化规律;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区域,应该进行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估以及水土环境效应的调控。 2.6加强生态意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个人或者组织一手包办的,只有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最终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学习掌握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技术,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因此,对于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特别是生态型灌溉与排水工程,其最终的成效决定于各参与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因此,应当对政府管理者、工程建设者和土地使用者(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3后期发展的方向(1)对于作物生产信息、作物水分以及灌溉调控过程中的互动效应的调控系统进行研究;(2)掌握作物水肥高效使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生产函数,了解农田控制排水技术指标;(3)掌握矿物质营养、水肥联合调控中作物的补偿效应、同化物质的分配以及转移规律、最优化的调控水肥光的模式以及光能截获转化效率;(4)在节水灌溉的模式之下,掌握稻田温室的排放机理以及规律;(5)在实现农田高效灌溉,保障农田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田区域的水土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定量描述生态风险以及生态贡献,掌握高效节水灌溉对于区域水循环产生的生态环境作用以及对于水循环产生的影响;(6)在系统协同运行的机理之上,实现灌溉、排水以及湿地之间的综合管理。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